讲真,看完前几集,跟我预料的一样,法医高冷、帅气、不言笑、说话掷地有声、没有任何废话,而跟他搭档的肯定是性格反面,有点小逗比,这样子才符合法医的气质吗?
从前几集来看,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围绕“尸体”展开的剧情,更像是医学院里的教学课程,有板有眼,中规中矩,加上法医的高冷,说实话,一不小心就滑入“装逼”剧行业了,最重要的是在案情推进中,处理的相当粗糙啊,有木有!!
——————————————————剧集刚开始,抓获地沟油小商贩,捞出“鸡爪”(人手),在民警简单判断之后,找来法医秦明,一出场就给你上了一堂“法医人类学”课程有木有?
从人体骨骼的特殊性,像背文章一样,洋洋洒洒用医学、体质人类学之类的专业知识做了一通解释,总之,这就是人骨。
说实话,对于发现人骨,尤其是油炸尸体这等恶劣的案情,仅凭法医一句话不够严谨。
(当然不是质疑专业知识和学识对案情的判断),纯属个人感觉。
另外,情节的推进,显得很生硬,铺垫不够,感觉就是灵光一闪,发现一条可能线索,然后追查下去,然后成功发现一些重要线索,然后就破案了。
从尸骨上的粪便味道,推测出了地沟油来源于下水道,然后小商贩交代了提取地沟油的位置,成功找到其他尸块。
从下水道流速、尸块的移动来看,就是附近小区,然后排查人口(这得用多少时间啊?
)然后成功找到某小区,连倩倩。
平常都跟小区老太太聊天,最近一周没来聊天了,估计老太太们也是太无聊了,给警方提供了这条线索(这特么也叫线索?!
)。
为了增强这条线索的关联度,警员又提供了连倩倩老公是做餐饮的,餐饮、地沟油?
警察然后说了一句:这其中会不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证明,非常牵强)然后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了。
找到连倩倩住处,开门除了难闻的味道就是苍蝇,进门墙壁上的血迹(此处又有教学课程)。
实在没有其他线索来推进剧情了,所以弄了一本连倩倩的日记,写着两周前找过装修工,而连倩倩才死了一周了?????
】怎么办?
怎么办?
脑洞大开的法医李大宝神来一笔。
会不会是两周前装修工来过,然后配了一把钥匙?
我只想说,这个脑洞,大的无法无天了,有木有?
然后开始查找装修工线索……………………满墙的小广告,到底怎么找到的李大狗???
没有任何交代,就来到了工地,就来到了李大狗的小房间,满屋子的女人内衣和配钥匙机器,与之前的猜测完全吻合,天衣无缝有木有???
难道不觉得这样很粗糙吗?
然后李大狗就回来了,凭着配钥匙技术工的敏锐眼光,发现房门被动过,但是确实一副视死如归的胆魄,还是开了门,主动钻入警察的布防中来,然后就束手就擒了,然后就交代了作案经过,然后,然后48小时倒计时结束了,然后案子就破了。。。
当然,案子结束了,为了增加杀人犯的邪恶本质,在日记中还发现了,其实连倩倩已经怀有身孕,老公很爱她,她也很爱老公,是一个多么美满的家庭啊。。
就这么毁了,毁了。。。
最后,还不忘通过旁白,赞扬公安干警的机智、勇敢、破案效率。。。
然后,然后,就没了。。。。
六集已刷五十分钟一个案件,干脆利落,身心舒爽。
案件普遍不复杂,虽说是推理剧比起悬疑更偏向社会,剧的吸引力在于独特的法医角度和对案件背后人情人事的描绘。
对于男主,第一集我很不喜欢他,连续看了几集之后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男主是有人味儿的,不是故作冷酷。
而且三人团的搭配虽说有点老套,但完成的都还不错,有些互动还是蛮有火花的。
个人认为各方面都在水准之上,值得一追。
ps:经历过n个下架事件之后我好担心它会下架啊。
昨天,QQ群里有小朋友(不满20,看剧不多)推荐,说好看。
又有人复合“有点模仿《bones》和《SCI》”。
于是乎,我就抱着看看也无妨的心情打开了此剧……然后,我就有了一肚子话想吐了→_→不说我估计会给搜狐下面无条件点赞刷“好看”的评论给憋死!
orz!
首先我要申明一下,我从小就是‘’沙发里的土豆‘’,看剧无数,discovery之类的有的剧情我都能背下来。
最爱discovery的《医学神探》和《推理探案》两个专题!
那时候天天盼着放!
→_→所以我觉得自己也算是从小口重的那类……小学的时候最爱那“脱氧核糖核酸”这样的中学生物学用语在外装逼~233现在想想也是幼稚。
什么后来的 今日说法 之流,我都是见证着它们成长起来的那批老观众之一。
港剧鉴证做得最经典的当属《鉴证实录》系列,男女主配一脸!
这也是我至今dis小唐菜的原因之一。
(妹子对不起你死的那么惨~)《刑事侦缉档案》《仁心仁术》等等也是不知看了多少遍。
后来去看美剧,最爱看《豪斯医生》,都痴狂了!
知识量和世界观都来到了新世界~国内现代探案剧看得最全的也就是《重案六组》系列和高中才知道抄袭得有多恐怖的《少包》→_→。
推理剧和小说看了不少经典的,比起柯南道尔更喜欢阿加莎,英剧《名侦探波罗》系列经典不解释!
推理小说的话题太复杂,有空另谈。
这里提及,只是不想听到又有人说【你懂个屁,瞎逼逼】→_→我是问,就算我懂的不多,肯定比说我瞎逼逼的人多……来来来~我们拉回正题!
法医秦明,自然是说法医的事。
可是你个法医为什么时时刻刻跟着警察哥哥跑呢?
除了开场是被叫来的,其他时候不是应该在局里待命等着被召唤吗?
这是流程啊流程!!
不按规定行动真的好吗?
不能因为是主角就硬性加戏吧?!?
误导群众啊!
其次,你个法医穿得跟个随时要去开趴体似的是闹怎样?!
去现场不是该尽量轻装简行、朴素些吗?
现场通常不会多干净,老手通常都会穿些脏了也不心疼的衣服,这才符合实际。
男主的晚礼服式西装我就忍了,但是女主你一直选个拖拖拉拉的风衣跑是要怎样?
(我也不吐槽原作男的变女的了,但好歹原创也走点心→_→)开始的时候在闹市翻地沟油桶,边上的警察都知道带手套带口罩,为什么女主和男主就是死活不戴???!?????
妹子你一来就徒手上去翻,我差点没咆哮!!
你不知道这是在找关键证物吗?!?
口罩手套帽子一个没有!!!
你头发掉进去怎么破?!
我不是担心你健康不健康!
我是担心你破坏现场证物,扰乱搜证啊喂!!!
常识呢?!?
基础呢?!?
逻辑呢?!?
通通不要了!?!?
而且男主留在边上无遮无挡地就炫起技来了!!
我的天!!
如此混乱的环境下你这样就开始解剖?
不怕环境污染样本?
不怕吓到周围群众!?
好歹四周给遮一下吧!!
你们不是怕引起不良影响吗?
试问你这样真的OK?
还有回到实验室穿防护服。
你们不戴口罩帽子,你们牛逼,但是麻烦你们吧防护服穿好了行吗?!?
这两人都露个领带结在外是几个鬼?!?!?
还不如不穿……反正弹幕里全是说什么【法医要闻气味!
戴口罩怎么闻?
】【法医本来就不戴口罩】【原作就是法医!
比你们专业!
】之类的幼稚言论→_→我的妈呀!
行行行,我知道你们都是来看脸的,遮了看个屁啊!
是吧?
……但是你们尊重一下法医工作者!
尊重下实事好吧!!
谁跟你说法医不戴口罩帽子可以的!!?!?
书里也没这么写吧?!?!
男的变女的,成熟大叔设定变成好冷低情商“大众情人”……→_→这本来就不是小说了好吧!!
编剧都改了那么多,你好意思一遍夸编剧改的好,一边说【原作者专业】来替编剧挽尊啊?!?
道理不是这样用的吧?!?
各位!!!
我当年小说没看完,就是因为小说写的太过于严谨让我有些兴趣缺缺。
那是小说的缺点也是其有点!
——真实地反应“法医的故事”!
变成剧了,所以为了娱乐观众,连“严谨”都不要了?!?
那就怪不得被人吐槽“不专业”了。
我作为一个虽然没接触过法医专业,但毕业于环境工程在国家级生物实验室工作过的低层本科生告诉你们:【生化实验都是有危险的!
你丫的不怕死就天天别带口罩!
进实验室戴口罩好好穿防护服这是专业素养懂不懂?!
法医也是医生的一种好吧!
你见过哪个医生做实验或者手术不戴帽子口罩隔离服的?!?!
】真是被脑残粉死气了!!!
接着说说“下水道寻证”。
防护服过不过关我就不说了,可这里又没有穿好……帽子没戴,面部防护没有……导演你好歹参照一下井下作业的水利工人好吧~orz我也是无语了。
然而让我更无语的还是弹幕【他们要闻气味找尸体怎么能带口罩什么的!
】我的个天!!!!!!!!
下水道常年不通风的话是会有很多不良气体的!
其中包括“沼气”!
就是高中地理课教你的那个发酵产生的玩意→_→那东西何止难闻死了,而且闹不好会休克的好吧?!??!
你确定你要下去闻着找?
那你真不如放条狗下去……况且那种环境下各种不知名的寄生虫致病菌感染缘都有……不带护具下去……你们宛如在逗我→_→orz我是没胆子下,您不怕,您下去个……好了,其他什么槽bug我就不说了,上面全是我专业相关的内容,被歪曲实在不能忍!
下面我要说说为什么说这部网剧又是一部“暗黑者”而已。
首先,如上所说,这部剧不够严谨,就是说是用来打发时间那种日本量产“推理剧”既视感。
这样的剧日本一季就能有起码3部→_→看多了审美疲劳。
因为在我这种老鸟眼里都是老梗。
再者,这部剧科插打诨的笑点套路虽然没有《暗黑者》那样的没节操,但是也没有什么新意,反而正剧没做成搞笑没做到,足足的两头没站有些尴尬。
无意它的推理比起《暗黑者》的儿戏已经进步了不少,是的,但平衡没做好。
我说的平衡是指剧情结构上的设置,剧情走向的节奏感,情感反差的震撼度。
《暗黑者》却是是把探案当儿戏一般总一笔带过,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推理”才是它的主题。
一切的恶搞、儿戏、笑料都是套路铺垫,真相只又在这些欢乐中突然到来反才有了“震撼的错觉”,这正是《暗黑者》第一部的魅力所在。
论改编,《暗黑者》也是“毁原作”系列,但这并不影响我依旧认为它第一部很成功,甚至很有趣!
《暗黑者》原作里的罗飞可一点也不萌,是个堪比任何小说里的神探设定,一板一眼嫉恶如仇又很有人情味的普通大叔刑警。
不得不佩服,剧里,郭京飞能把角色扮演成那样,还不惹人反感,也是难得。
故事更是几乎大多数原创,突出了推理社会性的功能。
有共鸣,即便有些夸张但也理解得了。
这就是重故事性,轻推理的此剧成功的一大因素。
反观《法医秦明》,似乎正好与它相反,重尸检推理,故事性上有些可惜生硬。
就如第二集很多人说的【就这么结束了?
太儿戏了吧!
】最后导演硬是安排了催泪桥段,但是很可惜,我的注意力早就在“逼真到恶心”的道具上了,对这种突然强行加上的泪点实在是接受无能……有人说《法医秦明》本来就是重验尸鉴证,查案不是重点。
那我就不得不说——这部剧的节奏没有掌握好。
既然鉴证是重点,那么干脆就不要安排第二集那段追捕和被捕后马上什么都说了→_→演员演得不错,但是剧本真的是醉了。
给人一种,“我裤子都脱了,你让我看这个?!
”的不爽感——就像是高潮还没到就泄了一般……(我不是老司机我不是我不是!
)你这才来段煽情,说被害者多无辜→_→这情绪转得太快,我入不了戏啊……总体来说,就前两集,这目前是一部比《暗黑者》资金充裕得多、制作得看着挺有逼格(实际并没有)、制作还算不错,但槽点要抓一大把的“网络探案剧”。
就网剧的标准,无功无过,不看不吃亏,看了也没什么损失的粉丝向作品。
杀时间娱乐下还行,但被那么多人吹捧它多精彩→_→我看吹子们还算了吧……没事多看些书和经典剧才更对得起自己。
毕竟在这个年产200-300部剧的国内影视圈,这大体也就是一部“暗黑者2”的水准了……萌萌角色,看看颜值(?
)就算了。
剧情随意吧……PS:道具做得这么猎奇,我也是服了你们剧组了~但总有种喧宾夺主之感→_→毕竟还有人在弹幕里问【人脂肪难道不是淡黄色的吗?
】😂呃……昨天正好看了央视介绍养殖的节目。
猪和人基本结构相似我就借花献佛卖弄一下😂——“脂肪一般是泛黄的,但是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为了御寒,脂肪承白色”(黄牛和牦牛脂肪的区别)别再问我为什么😂😂😂就是这么解释的~有兴趣请度娘~233
日韩剧所演绎的职场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重,比如半泽直树中坚守原则的银行工作人员,非正常死亡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法医,机智的医生生活里拼尽全力的大夫们,而法医秦明让人由衷地瞧不起剧中所演绎的这种职业状态。
可能是为了表现男女主“看惯生死的职业素养”,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对于尸体的尊重,一边聊天一边解剖,有什么发现还能让伙伴看戏似的来看两眼,就是玩一样,不带口罩、不戴头套,我就想知道如果他们的头发或者唾液弄到尸体上,他们是不是杀人嫌疑犯?
解剖过程全靠嘴说,不拍照,不留文字记录,事后就自己凭记忆写写?
你到裁缝店里订个衣服还得随时量随时记尺寸呢,这人命关天的事就随便弄弄就算了?
也就是你们解剖台子上躺的是没得人权的群众演员,要是真是死人当时就能叫这些人气的坐起来,切老子玩呢这是?
除了不尊重死者,这部剧的法医简直闲的不行,天天跑现场,法医的专业素养不是警察局的稀缺资源吗?
就浪费在和目击证人唠嗑上也没关系?
整部剧的推理就是个笑话,杀人犯战战兢兢跑到现场,鬼鬼祟祟地瞥警察,干脆自首得了呗,就为了加两句台词强撑着?
因为嫌疑人吃过小龙虾,而现场有吃小龙虾的人才能留下的痕迹所以被抓了,这小龙虾还是限定款,别人吃不得?
现场有秦明的DNA,但是秦明给别人捐献过造血干细胞,两人DNA相同,所以人不是秦明杀的,你干脆信仰得救算了,也省你推理时间了。
之所以这样一部剧我都能看完,完全是个人颜控属性在作祟,一面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情节所带来的不适,一面是美丽的脸所带来的愉悦让我在煎熬中看完了。
穿着考究西装开着蹦蹦车的女主,无论什么环境发型都像刚刚做好一样的男主,足够让我把脑子拿在手里追完全剧。
个人觉得李大宝和秦明之间关系递进处理得很好第一个案子开始:秦明叫李大宝:迟到的。
李大宝称呼秦科长。
第一个案子结束的时候,秦明叫李大宝:新来的。
李大宝还是叫秦明秦科长。
这里体现了秦明对于李大宝专业上的肯定,在这个阶段两个人之间是纯粹的同事。
在这个案件中,李大宝基本都在做很基础的工作以及记录。
湖底沉尸案,两个人之间的称呼停留在李大宝和秦科长,并且秦明解剖的时候依旧把李大宝赶出去,觉得李大宝太吵了,经常一个眼神让李大宝安静,所以很多时候都不让李大宝跟他一起合作,李大宝基本都在干基础的记录工作。
两个人为了电视剧的细节争执不休,李大宝私下和林涛吐槽秦明(事妈),但是结尾的时候秦明带着李大宝去他常去的餐厅,体现了秦明对于李大宝除了同事关系之外的肯定。
墓碑案:秦明开始依旧觉得李大宝聒噪,李大宝还是私下和林涛吐槽秦明(闷骚)依旧不让她参与验尸。
但是从两个人一起坐着李大宝的迷你小吉普一起查案,秦明对于李大宝的肯定增加了。
两个人开始相互吐槽,一起讨论案情。
到案件快要水落石出的时候,李大宝对秦明的称呼从秦科长变成了秦明。
秦明用自己的方式开始关心李大宝。
恐怖派对案:李大宝和秦明一块验尸。
李大宝开始当着秦明吐槽他,经典语录:“出去!
因为你的呼吸声打扰到我了”。
从配电箱那段开始,秦明关心李大宝,并且李大宝对于秦明的称呼正式和林涛保持一致“老秦”。
两人之间的相互吐槽变得很有趣,三个人一起去吃小龙虾,感情递进。
随着合作得案件越来越多两个人越来越默契,秦明也越来越接受和肯定李大宝,三人组的相处和互动变得特别有趣,到最后李大宝和林涛对于秦明是无条件的信任,秦明也为了他们打破自己的原则。
这部电视剧,个人觉得除了最后一个案子写得太差以外,前面的案子还算可以,有些小细节铺垫得挺好,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后面再看发现了不少。
焚尸案里有个明显的大bug,伍力学和陈彪是双胞胎,那么在采集伍力学的DNA进行比对的时候就应该发现两个人DNA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案情。
但是剧里绕了一大圈,这里个人觉得太bug了,还是法证先锋写得比较好。
看了第三第四集,确切讲看了第二个案件。
第二个案件讲述了大慈善家哥哥为了自己的性命,谋害了大奸大恶的弟弟。
这一案件用了不到两集的篇幅,除了那具无头尸体略丑外,已经没有了第一集的视觉冲击,恢复到天朝刑侦局的日常。
用一集半时间讲述一个故事,篇幅还是略短,很多心路历程还来不及展开,例如弟弟的无药可救,弟弟或多或少的悔悟,哥哥的“慈善大义” 对母亲的“爱”,对弟弟的“付出”,面对生命的绝望,杀死弟弟的纠结,决绝,还有最终知道弟弟有所悔悟的痛苦,都点到为止了,不能深入,也就很难打动观众。
同第一个案件相比,从断案这一层面来讲,第二个案件的推理环节大多靠主演用语言强行解释,这使得剧集的吸引程度大大削减,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侦破类纪录片天网做的很好,往往画面比语言更能抓住人心。
对于演员,主演们仍中规中矩,没有太大惊喜,亦没有过多失误,这部戏的群演确颇令人玩味,这个案件中,哥哥、妈妈演绎的很好,之前的嫌疑人强子(大概是这个名字)表现太过夸张,看来每个案件都会出现一个抢戏抢到飞起,却不怎么好看的群演。
很喜欢刑侦类题材,小说、电视剧、电影都喜欢,说心里话,就现在为止,对于这部剧没达到我对他的预期,我以为会更好的,但跟以往这一类型的剧集相比,可算是中上,很多方面有了突破,毕竟才四集,希望渐入佳境,越来越好。
总之,仍会继续追剧。
我为什么要给《法医秦明》写评论啊,优点是什么也想不太出来……虽然也没有很难看。
一般般难看,或者一般般好看,随便决定好了。
但我有几个观点想表达一下,首先是徐昂老师的真心爱人到底是谁的问题。
徐昂老师是人艺最年轻的导演,他导的《喜剧的忧伤》已经是人艺最卖座的话剧了。
第一次拍电影《十二公民》就在罗马拿了奖。
拍电视剧《法医秦明》其实是第二部了,第一部叫做《猎人》,上半年放过了,主演黄轩,收视还过得去,最大的水花是这样的。
被质疑抄袭了神夏
一个卷老师和一个黄老师
导演的回应导演的回应这件事情翻篇了,可在大家纷纷表示不能理解秦明为何爱装逼时,它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微小的线索。
三件套的男主
三件套外套脱了的女主
被严肃八卦严肃批评了
再来看一下飒爽的黄轩老师,和他的三件套和立领风衣
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有,他们在cos谁?
是导演本人呀。
大宝的眼镜也和导演的一毛一样。
在这个探班直播里徐昂导演说起了角色:“……它(《法医秦明》)需要演员的语速很快,需要自己的思维能够够得上自己的嘴……如果说台词不熟或者逻辑不清晰就不可能做得到。
就有点像那个,那个,康伯巴奇在演那个,那个神探夏洛克,他其实也选择了一个非常快的语速……”总而言之,是一个真爱神夏的导演。
然后我想讨论一下徐昂老师对文本的处理能力。
《十二公民》里有一个细节,原作中嫌疑人是一个穷小子被改成了富二代。
我能够理解改动是基于对社会热点的一些观察,但不能说它就经得起推敲。
本土化变成虚拟法庭后已经削弱了紧迫感,如此改动更加消弭了原作中悲天悯人的法律精神。
因为只有他是穷小子,没有人会给他公正待遇的时候,法律仍旧会站在他身边,是他最后一道保护。
法律因此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老实说,你也很难相信警察会不小心不谨慎就逮捕一个富二代对吧,而他怎么又会没有优秀的律师一流的团队帮助摆脱这样的困境呢。
整个作品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对法理问题单纯的技术性质的探讨。
《十二公民》和《喜剧的忧伤》都是“翻拍”之作,文本本身即是成功的戏剧文本,结构在那里,人物在那里,除了本土化的细节要处理,不用操太多心。
《法医秦明》则是小说改编,秦明本人文风朴实,改编不见得容易。
做网剧要找一个稳妥的编剧也蛮难的。
而未经检验的剧本徐昂老师有能力处理得好吗?
徐老师话剧舞台出身,镜头语言显然也不是强项。
剧本好坏似乎就更重要了。
《法医秦明》处处透着“不能细想,想一想就各种不合适”的不合适。
明明是法医的原作却无法构建出职业真实感,三个角色互动很萌但同时面目模糊,没有感情线暧昧戏依旧走向清奇。
没有专业感我想是因为,专业都放在台词上了。
第八集里秦明讲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
而不能靠讲话完成的部分令人困惑,难以理解。
为什么要在犯罪现场乱扔手套?
为什么要在解剖室里小跳步脱衣服?
取过胃液的手为什么要摸头?
冰柜在哪里?
这部戏里的尸体都像是奇观,感受不到他们曾经是个人过。
三个角色,女主随时随刻都特别乐观特别敞亮,没有一丝变化;秦明却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林涛反正没什么存在感。
人物立不起来。
我猜想男女主人设上浮夸的一面应该最初设定好的,秦明的装逼和大宝的敞亮都是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
或许是创作者认为原作中的人物缺少吸睛的点,毕竟原作重点是在案件上。
将人物漫画化是一种吸引观众的选择。
但另一面是,秦明的案件有真实发生的基础,拍摄手法(摇晃的手持)也在尽量往表达写实上靠拢。
于是就变成了人物和剧情在互相撕扯,无法融合。
徐昂老师斩钉截铁地说过没有感情戏,但显然还是要有一点暧昧的。
而暧昧有很多种。
《基本演绎法》里福华那样纯工作搭档的,或者无限接近谈恋爱不说破的。
福华也不能叫做暧昧,是搭档之间的温情。
我原本以为,按徐老师的语气来说,秦明和大宝就是福华那样的关系。
互怼挺可爱的,工作上的关心“注意安全”也可以。
可是偶尔一个关爱的眼神,男三两句玩笑话,调子还是更像后面一种。
不用说第七集里的黄段子了。
国产剧男女主之间的情感羁绊依旧是由荷尔蒙驱动的,依旧无法单纯地建立在工作职业之上,有点可惜。
还有一个问题,虽然秦明几乎没有尽过一个导师的应有义务,但他的的确确是女主的直系上司。
我知道所有的国产剧创作者都不在乎这点,可是如此这般开展暧昧关系就是不合适。
特别这种刚认识就开展暧昧关系特别不合适。
黄段子也不好,太过火。
之前秦明上门找大宝讨论处女问题也是过火的。
虽然像夏洛克会做出的事,但秦明和夏洛克距离太大了。
秦明虽然毒舌,但没有不正常,既不是高功能反社会也不像有自闭症。
中文的语境保守。
女主给的反应又太敞亮。
怎么刚,我觉得创作者们最好有一些自觉,首先要了解到你国黄段子的平均水平是和中国足球一般低下的。
如果不是真的有实力(有实力不是爱讲)和把握得住微妙与节奏的话就不要轻易挑战了。
而且讲道理,一人说了不紧之后另一人怎么会接好大呢?
是不是经不起推敲。
啊写了那么多字,我疯了,结束。
《法医秦明》热播,第一个案件便是重口变态杀人狂,犯罪人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剧中该犯罪人有恋物癖,喜好收集(其实基本是偷盗)女性内衣,红色内衣尤能挑起其犯罪冲动。
剧中的道剧、场景都还原的很好,当然也有一些小槽点,比如人的脂肪并不是白色的,满屋苍蝇的案发现场除了血迹之外应该有蛹壳,蛹壳可是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依据。
两位受害者的头骨放冰箱还是对称的,看来凶手是个处女座强迫症。
在影视剧中,此类情节屡见不鲜,TVB版洗冤录里的雨夜杀人狂就只在雨天杀害穿红鞋的女子。
然而最可怕的是,这些情节并不仅仅是影视作品杜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类似案件并不鲜见,国外的开膛手杰克、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犯罪人高承勇、2002年武汉变态杀人狂等等。
特别是白银案,从1988年持续到2002年,漫长的14年间不断有受害者出现,却始终等不到凶手伏法的消息,在当地造成的恐慌不身临其境只怕是无法体会的吧。
被发现并立案的受害人达9人,最小的受害者才8岁,当地女性说是人人自危应该也不为过吧。
毕竟凶手就生活在你身边,他不像影视剧中的坏人一样一脸变态,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甲乙丙丁社会人。
因为普通无法让人察觉到他就是杀人狂魔,生活在白银的女性在高承勇未伏法的日子里,每天都会感到在黑暗里充满杀意的邪恶眼光盯着吧。
为什么变态杀人狂对红色情有独钟呢?从色彩的情绪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红色,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类似新鲜血液的颜色,由于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许多警告标记都用红色的文字或图像来表示。
例如在红绿灯中红色表示停止;红色还被看成流血,危险,恐怖的象征色;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国家用来表示共产主义。
颜色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性格,每一种颜色有其独特的作用,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
红色代表着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
红色被认为能激起人雄性荷尔蒙的分泌,所以在运动比赛中身着红色服装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这个层面讲红色是会让人处于较平时更为亢奋、激动的情绪中,但我不认为红色是触发犯罪人实行犯罪行为的动因。
变恋犯罪人之所以会实施犯罪行为也不在于其所谓的精神障碍。
红色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犯罪人邪恶肮脏的心灵。
不定期更新的专业吐槽户吐槽:1. 第3集,死者全部器官被取走,并沉尸湖底,但是却检出了芬太尼和依托咪酯,首先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目前麻醉还是采用大剂量芬太尼,每隔半小时就会增加一次,其维持时间一般为30分钟,半衰期为4小时左右,经肝脏代谢,一般来说完全清除大概需要24左右个小时,而依托咪酯,因其对心脏影响较小,所以也多应用于心外科手术,但其是经血浆代谢,故代谢速度很快,停药10分钟左右就会醒,24小时内也会清除干净。
第二,在目前处于实验阶段的研究表明,肺,肾,心脏是死后检测芬太尼较为的理想检材,而该实验也是在死后尽快提取检材的基础上的来的结果。
吐槽来了,第一,本来心脏外科手术就是需要大剂量芬太尼,所以并不是凶手为了减轻死者痛苦。
第二,对于泡水里那么久的尸体,就算是用肌肉作为检材,也不可能有剧中的大剂量麻醉药,如果不是,那么你用什么做的检材,只能弱弱的说,秦明,你的数据怎么来的,分享一下呗。
2. 第5集,死者是被凶手用绳子勒住脖子而死,并且死者生前有一定的反抗,死亡过程会比较慢,那么问题来了,此类他杀死亡方式所产生的颜面部,就应该有窒息征象,嘴唇青紫,球 睑 结膜也会有点状出血,勒沟以上整个脸都会有出血点,呈青紫发乌貌,舌尖多外露,而剧中,嘴唇粉红,紧闭,颜面白净安详,演员朋友们,演个死人就牺牲一下你的偶像气质吧,毕竟你已经杀青了,脸上青一点也无所谓了,是不,cosplay,恐怖party可以化妆的那么好,可不可以也尊重下死者,化的靠谱点,这部剧最大的功臣就是死人了,如果没有往生者,就没有秦明啥事了。
3. 第8集,开胸拿那么大的钳子,我也是醉了。
就算死者50多岁,肋软骨可能有些钙化,但也不至于用那么大的家伙,平时还是用手术刀开胸居多,遇到实在难开的,会用手锯或者电锯辅助一下,当然也有剪骨钳,比这个小很多呀。
4. 第8集,尸体仰望位,血液会流向低处,形成尸癍,一般死亡时间与剧中类似的尸体在切开皮肤时,血液不会像剧中这么鲜红,丰富,甚至是不流血的,毕竟这是解剖室,是死人,不像是手术室里的病人。
5. 第8集,开头皮给了一个特写,可给的特写是番茄酱呀,帽状腱膜下出血,死后颜色是暗红色血凝状,贴于头皮,类似于果冻但较脆易碎,一般一开就染红一大片。
既然给特写,就给个真血好不,弄个鸭血也是可以的,拍完后剧组人还可以去涮火锅。
6. 第8集,大宝推的眼镜是没了,可她还有头发。
解剖时,抓着自己的头发演示。。
不要告诉我,大宝演示前换了一副手套。
我香菇。
她背台词背的很好,演的也很惹人喜欢,但她一到这种专业时刻,就尴尬了。
————————7. 第9集,先科普一小段: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并将关节固定的现象称为尸僵,也就是死后尸体变硬了,但不是这么一直硬到底的,它也会变软。
一般尸体在死后13小时开始尸僵,多从小关节,小肌群开始,46小时发展到全身,1215小时达高峰,就是所有关节硬邦邦的,保持一个姿势,12天开始缓解,尸体就开始变软了,37天完全缓解,尸体软绵绵了。
还有一个现象叫再僵直,那就是死后约46小时内,如果人为破坏尸僵(使劲活动关节处,让他变软),不久,该处关节还可以再发生僵硬,这种现象就是再僵直,但没有原来那么僵硬,可是如果68小时以后破坏这个尸僵,那它一般就不会再形成了。
剧中,从围观群众衣着来看,应该不是炎热的夏天,再看卢某的尸体腐败程度,死后时间保守也绝对过48小时了(剧中所演绎的是5天),此时尸僵应该已缓解,也不可再形成,查看在垃圾桶里的死者左足以及拉尸体出来的时候,尸体是软的,但是再看抬尸体进入尸体袋时,胳膊都紧贴裤缝,尸体笔直,这个尸僵姿势怎么来的,就算有也不可能如此直板,而应该是保持垃圾桶内的姿势。
那么垃圾桶内的姿势可不可能如军姿一样呢?
首先卢和顾的身高接近 并平齐于林涛之肩,垃圾桶高度并没有这么高,那就是垃圾桶内的姿势不可能是直直的倒着竖立的,应该是有所弯曲的。
搞笑台词:第7集大宝:“我的腹语说,今天我的身体里面缺了一种食物,她的名字叫小龙虾”大宝:“我觉得我冥冥之中,跟小龙虾还是有种缘分的”大宝:“肥胖?
大宝特别棒,怎么吃都不胖”大宝:“咳,紧不紧?
”。
老秦“嗯不紧”。
大宝“你这儿还挺大”。
老秦“林涛也这么说”(不是我想歪了,是他们故意演歪了)大宝:“大姐”。
生机勃勃的发型说: “谁是你大姐” 。
大宝: “叫小姐那是侮辱您呢么不是?
”大宝:“薛定谔的宝宝”。
老秦“没有亲眼见过的宝宝”。
大宝 “就是不存在的宝宝”————————附图:
BBC《解剖肥胖》
BBC《解剖肥胖》
《法医秦明》对比时,注意比例
里面的案件很多都经不起推敲。
法医做太多推理的戏,刘队变摆设了,法医真正需要去鉴定的东西却没有多少戏份。
还有,每次看到开腹用11号手术刀就很不舒服,开腹用21号或20号刀,刀锋是弧形的,用剪刀开腹,刀尖就会刺穿皮下的组织,破坏证物。
小说是很好的题材,但拍这种戏还是先要科普一下。
看看《法证先锋》1吧。
我看不下去,首先道具太假,其次验尸不带口罩还废话连篇,不怕自己唾沫污染证物DNA有误?最后就是几个演员的演技,有点让我出戏,特别男主角的演技看傻了我。
倒是对大宝这角色意外地喜欢。主线单板地切入把单元剧模式积累的好感打散许多,基调不妨更轻盈、小鸡向,来搭配秦明的冷面食用更佳。李现,哎呀美的美的
法医为啥总去干刑警做的事?
高开低走再疯走……
案件的侦破过程符合逻辑,故事流畅,2集左右一个案件,节奏不拖(不包括最后六集)ps人设扁平化、二次元化,涉及勒痕、血迹等痕迹证据的特效、化妆逼真,关于尸身部分道具让人出戏。贯穿全剧的后槽牙杀手故事在最后两集全盘崩坏。
没看过原著,但就电视剧来说。。。可能是我年纪大了,对这种没事装逼型的男主实在有点接受不了。包括那个什么闭眼,前两天那个什么倾城,还有这个秦明。。。
焦俊艳又美又帅啊!
李现演技堪忧
烂尾俗套狗血
刚看第一集,没有觉得角色高冷的让人难受。而下水道寻尸的场面挺重口,需要用力扛才能坚持看下去😅,往后一直这么重味道?演员我都喜欢,张若昀看起来还是那么放松,美女大宝挺可爱一点也不矫情,林队长帅帅的也不端样子。真好!追加:剧情太弱,只是画面上得比较重口。第一集,同一时间发现骨盆与腿骨,尺寸相差那么远,看剧的我当时就想到会不会是男女两个死者,他们却要等到那么久后才想到。。。。还有,我们国家的法医也要当刑侦用吗越看越觉得秦明像刑侦队长,完全超越了法医的界限呀!这是主角光环的原因吗
看过
龙番市刑警支队警力严重不足…… 林大队你的手下整天都奋战在维稳的战线上吗? 一星给道具一星给大宝
因为有张若昀 所以不好看了
剧情2分半,节奏和演员可以拿到3分,这3人的组合现在看的确够王炸的~ 多年后又加一星,不是这部剧本身有多优秀,实在是后续版本的秦明都太拉垮。
看了一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哪个法医会西装领带油头粉面的出现场?你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个来我就给改5星。
李现有没有胡子根本就是两个人
啊啊啊啊大宝太可爱了啊!!这样的人设才是正确的啊!这里的三人绝对是最可爱最无法超越的一群了!!我想要去写秦明和大宝的BG同人文了!
以对国产剧的标准已经算不错了,女主可爱死了卷卷头
李現同學那年完全分不清前後鼻音
这种不能娇悬疑剧吧,这么多bug,只是为了我现才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