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初三吧,我真的有很多想法。
我想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做这样,要做那样。
当时我妈一个同事在家里吃饭,她听了以后赶紧跟我妈说,“快劝劝你女儿,千万不要事业心太重,女人是要找到一个好男人才行的。
”这个女老师在我家那个小县城混的不错,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再婚后老公对她很好,也算是实现了她的人生指南针。
我在百度随便搜了一下麦瑟尔夫人,有一篇文章写说毕竟是美国上世纪婚姻失败的女性,她也没有什么共鸣,倒是里面的一些爱美哲学让她感触颇深。
什么口红不要离她三步远,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之类什么的。
我被这篇肤浅的观后感雷的里焦外嫩。
讲句客观话。
麦瑟尔夫人也真的是美,但那精致是stylist的功劳与角色塑造的需要。
她之后和Joel共度的那晚,就是一次她改变的最好证明。
她几乎违背了以前一切严守的条例。
蓬头散发,一夜没卸妆,不解胸衣。
她家有钱,她之后不也感觉到经济不独立的限制,出去工作了吗。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还有一个豆瓣的讨论,问为什么男主出轨对象Penny Pan不受他父母喜欢?
一定要像国产剧那样拙劣地编和演,笨笨地打翻一锅汤干点傻事才可以不被喜欢么?
这真的是我非常佩服英美剧的一个地方,非常真实自然,合情合理。
起码我能看到的是那个蠢女孩连自动削笔刀都不会用,跟他爸妈一起吃饭的时候只会假装很nice地在那笑(这点倒是挺像大多数日本女孩的)。
一句话也插不上,更别提做到像大女主那样的有趣,智慧又强韧。
我妈总告诉我和男孩在一起别表现地自己太聪明,男孩都喜欢笨一点的女孩。
首先澄清一点我根本不聪明,但我也不蠢,我只是普通。
对人对事谁都会有看法,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棋逢对手,能够展开讨论。
这怎么就成了卖弄聪明?
其次男孩喜欢笨一点的女孩这个论点又是从何而来。
就像一篇评价麦瑟尔夫人的影评说的那样,正确说法应该是,蠢男人喜欢蠢女人。
麦瑟尔夫人表面上服从爸妈,其实心里看的清楚,做事明白。
她没有跟妈妈有过正面冲突,却也丝毫不为家人的意见阻挠而改变自己的行动。
她妈在第一季里那么传统保守,她一点也不为她妈的意见所左右,酷极了。
她妈希望她在家乖乖地等着Joel回心转意,她出去找工作。
不仅如此,Joel回来找她想要复合,她坚定地拒绝了他。
她妈为了她拒绝Joel回来一事在教堂里情绪化地勃然大怒,她干脆跑去舞台上临时发挥,把她妈给痛快讽刺了一顿。
太有主见,太有能力,太过强大。
我心里一直为她鼓掌。
她的能力智慧早已超出了她曾经做的一切——支持着她丈夫。
她才是那个有才能,有能力,反倒是应该被丈夫支持的人。
还有一个点是做自己。
她在去找了那个搞笑巨星Sophie之后,对方给她建议让她找到一个代表性的人格。
这个很像现在许多公众号的博主的写法,大家都会试图找到一个人格的风格与方向。
一直往那边写,就会比较容易树立个人品牌与招粉。
我对她事后拆台这个情节倒是感到有些违和,不过她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这样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去假装另外一个人。
这真的很酷。
我有一个日本人的朋友,22岁。
大学要毕业,工作也不找,一心打算去泰国投奔她男朋友。
她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想结婚,让我很意外地是她家里倒也很支持。
可能是这家里有四个孩子,经济精力上都顾不过来。
但她以前那么有趣,是饭店上错了别人的菜给我们,她说快吃,这样他们就拿不回去了的那种“非主流”日本女孩。
和那个男孩相遇之后,她的世界就只剩下了他。
我不评价好或不好。
只是她真的越来越没意思了。
对比而言。
我还有个中国人的学妹,刚历经重重困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套儿童文学丛书。
她是那个说“我不想要找个成功男人的人,我要自己成功,让他们靠过来”类似豪言壮语的人。
还有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学妹,也说过类似的话。
因为她几乎永远素颜,也不太在乎打扮,但真的很受很受男生欢迎。
身边的男朋友一个比一个帅,都喜欢她喜欢到死心塌地的那种。
我也问过她为什么,她想了想说“我感觉,你只要做的比他们都好,他们就会喜欢你了。
”我们这个时代,可能真的需要一个女孩偶像。
我们不自觉地被灌输了很多的局限与遭受了潜在的区别对待,我们能做的一定比我们想的要多的多的多。
图片来自KY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情设定在1958年,二战后期的美国,男人们纷纷从战场归来,女性逐渐回归家庭,当时很多像女主角Midge这样的家庭主妇很愿意花钱打扮自己,她们的着装打扮与丈夫事业成功息息相关。
Midge的穿着不仅精致还原了当时的年代感,如今看来却也不过时。
剧中大部分服装造型出自设计师Donna Zakowska之手,其余一小部分来自中古店和戏服商店。
为了最大程度上贴近1950年代的氛围,Zakowska翻阅了很多当时的《Vogue》杂志,发现有很多大胆的配色,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了一个多彩的Midge。
Zakowska甚至自己也会穿着1950年代风格的服装好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容易激发灵感。
Dior New Look
1950年代的穿着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1947年诞生的Dior New Look系列的影响,女士们纷纷穿起收腰式连衣裙和茧型外套。
Midge的这套粉色大衣是剧中第一个完成的单品,当时Donna Zakowska试了200多种不同的面料才找到合适的粉色。
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Midge穿着不同色彩的茧型大衣,根据Donna Zakowska的采访透露,外套和其他服装的颜色也是随着剧情中Midge的心路历程而发生改变的。
展现出沙漏型身材的收腰连衣裙或套装是当时最典型的造型。
第二集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红色连衣裙,有点像Dior在1951年设计的这条裙装。
1952年的《Look》杂志上一组拍摄于纽约第五大道的时装片,也是类似的红色连衣裙。
在第六集中Midge穿上了母亲推荐给她的Dior连衣裙,上半身是V领T恤,下半身是纱裙,很像Grace Kelly曾经穿过的一款。
赫本风
本剧开头出现的婚纱像极了赫本在《甜姐儿》里的造型,这点也得到了Donna Zakowska本人的证实,的确是取材于此。
甜姐儿 (1957)7.51957 / 美国 / 喜剧 爱情 歌舞 / 斯坦利·多南 / 弗雷德·阿斯泰尔 奥黛丽·赫本
第一集中Midge穿的卡其色外套也很像《甜姐儿》里赫本穿过的。
最后一集中让Susie惊呼The Dress的小黑裙,应该是致敬赫本在电影《龙凤配》里的礼服。
和《甜姐儿》里的婚纱一样,这件礼服也是来自纪梵希的设计。
龙凤配 (1954)7.71954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比利·怀尔德 / 亨弗莱·鲍嘉 奥黛丽·赫本
Midge带孩子出街的婴儿车看起来像是Silver Cross的经典车系Balmoral。
Silver Cross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被称作为婴儿车中的劳斯莱斯,早在1913年就获得了英国皇室认证。
伊丽莎白女王与家人
为什么会把它也归于赫本风这部分呢?
是因为赫本曾经也带儿子Luca坐过Silver Cross Balmoral,照片刊登于1971年的《Vogue》。
Jacques Fath
第四集中Midge提到自己的套装来自Jacques Fath,而非母亲询问的Chanel。
Jacques Fath与Christian Dior和Pierre Balmain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对高级定制时装最有影响力的三大设计师。
Givenchy、Valentino,Guy Laroche均是他的门下弟子。
这套服装的特点是外套的内衬和搭配的连衣裙采用了相同了图案,这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设计。
Jacques Fath当年也有推出过指甲油呢,这种服装→彩妆的套路,熟悉吗?
Cristóbal Balenciaga
这件黑色外套的灵感可能是来自于巴黎世家1951年设计的这款外套。
Vintage睡裙
典型的1950年代睡裙,带有一些蕾丝装饰的浪漫纱裙+罩衫的组合。
这样的睡裙在一些Vintage店铺里还是可以买到的,很多是尼龙材质的,其实穿着睡觉并不是很舒服,空调间里当居家服穿穿还是不错的,也可以尝试日常搭配一些其他的服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身服
Helena Rubinstein沙龙1950年代的健身服饰和现在的非常不同,因为当时的健身运动大多是芭蕾舞课或其他一些塑身课程,强度上和现在的运动不同。
在塑身课程里女士们大多穿着高腰短裤,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当年Helena Rubinstein沙龙的照片。
而Midge的黑色连体衣则是为了体现舞蹈课程的感觉。
工作服
这套是Donna Zakowska的最爱,不过在采访里她没有谈及具体的设计灵感和细节。
领结和整体轮廓的设计比较像上图1950s的手绘和海报。
帽子&手套
50年代的女性非常注重整体的搭配,帽子和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
Midge的帽子几乎在当年的《Vogue》里都能找到原型。
盒型手提包
如果你留意过Midge的手袋,会发现大部分都是方方正正的形状。
这种盒型手提包同样是1950年代的标志之一,随着Dior New Look的诞生,它也随之流行起来,成为穿着茧型外套女士们的百搭单品。
Gucci、Givenchy、Salvatore Ferragamo等品牌当年都推出过这种造型的手袋。
美妆 & 香水
Midge在片中最常出现的红唇妆容是典型的1950年代风格,可以参考Grace Kelly的这张照片。
1950年代的美妆海报,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底妆 - 象牙色,或接近肤色的自然色系粉底眉毛 - 比以往稍粗,柔和的眉形眼影 - 少量晕染在眼睑处,着重打亮眉骨眼线 - 微微上扬的眼线在1950年代逐渐流行睫毛 - 一般只修饰上睫毛腮红 - 清淡的玫瑰色系唇妆 - 粉色或红色系为主
第一集中Midge拿来卸妆的应该是冷霜,早期女性基本都是用冷霜来卸妆。
Midge手里的罐子很像Boots家的。
剧中的美容柜台的布置可以看到1950年代的一些美妆品和香水。
出现次数以及特写最多的当然就是露华浓了。
Midge提到的这两个色号Raven Red和Cherries in the Snow就是出自它家。
Cherries in the Snow是露华浓的经典色号,至今仍有。
柜台上有露华浓指甲油和唇膏。
露华浓1950年代有一款唇膏Futurama Lipstick,唇膏壳是由大名鼎鼎的珠宝品牌梵克雅宝设计的。
露华浓曾提出“让唇妆和指甲相搭配”的理念,所以它家的海报经常是口红和指甲油配套出现。
Mermaid Eyes眼影出自MAX FACTOR,不过这款其实在1960年才发售呢。
第五集里图左柜台上摆着Rochas的Madame Rochas香水和娇兰的帝王之水。
Madame Rochas
帝王之水
娇兰CHAMADE第六集里硕大的香水是娇兰的CHAMADE。
总结下来差不多是这些啦,大家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欢迎补充哦。
资料来源:EW; Mashable; Glamourdaze; Vintage Dancer; Born to be Unicorn; DC_Fashion; TUPAC@douban; AMAZON STUDIOS; Pinterest
刚开始只是因为女主太美了,裙子怎么那么好看,冲着颜值去的。
后来觉得Midge这么完美,却被一个愚蠢的不如她的女秘抢了深爱她的丈夫,而她却阴错阳差完成了丈夫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一个喜剧演员,这个桥段很有意思。
Midge没有因为离婚颓废,也没有在乔伊求复合的时候轻而易举原谅他,而是追求自我,勇敢的开始新生活。
尽管她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遭遇了一些挫折,她也曾经陷入自我否定,但依然漂漂亮亮的做自己。
以上都很有看点,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喜欢Midge她的性格,她太天真,太自我,肆意伤害别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甚至是不尊重周围人,做事不考虑后果,让我觉得很讨厌她,尽管她很美。
她第一次酒后发泄,站在台上吐槽谁不想要她这样的身材,她竟然被一个脚踝和小腿一样粗,不会用削笔器的蠢女孩三了。
我觉得她很酷!!
有感而发,说的一些观点很有哲理。
但是后来的她却不停的消费她父母、丈夫,以周围人的生活娱乐观众,把自己父母作爱的隐私做开场逗观众笑,把自己与前夫感情进行夸张来逗趣别人。
而这个时候父亲因为她的分居饱受折磨,忍受工作时她不停的闲聊声,房子里各种杂物,小孩看电视的吵闹声,甚至是为了她想要离婚的想法和妻子闹矛盾被赶出房门,而她却转头上了乔伊的床,不想离婚了,还把父母的隐私拿出来笑。
还有乔伊(虽然有点渣)欢喜的准备复合时,她却在酒吧说那晚是乔伊拿内裤,作爱只是免费送给他的赠品,丑化他们的感情,背后说他坏话。
我的天,我要是乔伊要疯了,公众场合嘲讽我,把我的一切曝光在看客面前。
就算在北美吐槽君也要用化名投稿不用真名啊。
有人可能会说Midge是个喜剧演员,这是她的素材,喜剧源于生活,正是她讲的是自己观察到的真实事件,以自己幽默的口吻讲出来,才让她的喜剧那么与众不同,富有原创性和魅力。
但是你们试想一下,现实中你的朋友把你的糗事大肆宣扬,重点是没有用化名!!
没有用化名!
没有用化名!
Midge尚且知道取个艺名,不想让别人觉得说的是她自己,但是她却把乔伊,潘妮,列侬这些真名字放进段子里!
你们能想象到吧,朋友在公众场合指名道姓的说你的糗事,而且还是夸大了的,故意逗人笑的讲出来。
你自尊心会不会受伤害??
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名建立在亲友的痛苦之上。
还有人说美国人的名字都差不多,谁知道此乔伊就是彼乔伊呢。
呵呵。
我只是说不化用人名的做法,意味着潜意识里她就不顾及别人感受,只想着自己发泄。
这种不尊重别人的性格让人难以消受,我觉得她和乔伊不可能在一起了。
(虽然是乔伊先犯错,出轨这种原则性错误)说到不尊重人就不得不提到著名女喜剧演员列侬,对于一个前辈,Midge在明知道前辈经纪人在的情况下,将列侬的豪宅、餐具、隐私大肆曝光,毫不考虑事情的后果,根本不在乎列侬的感受,将多年来塑造的形象毁于一旦。
在第8集中列侬塑造的是肥胖的住皇后区的妇女,和本人住豪宅的贵妇形象完全不符,但这是人家的选择,将现实和舞台区分开。
而且还对她进行指导,告诉她美美的形象会让人不把她当演员而是想上她,建议她取艺名分开舞台和现实。
当然言语中有些傲慢,但是前辈指导新人的时候不自觉会置于上位,语气不好,这并不是Midge宣扬列侬隐私的借口,列侬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需要Midge在舞台上揭发她。
只是列侬小瞧了她,让Midge感到不舒服,她就幼稚的报复回去。
还有很多很多细节想说,但是我已经困了。
总之,这部剧我很喜欢,因为它没有塑造完美的形象,Midge追求自我却自私肆意伤害他人,乔伊多金帅气却软弱自卑,Midge妈妈追求完美却掌控欲强,Midge爸爸看似刻板却深爱女儿妻子。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丰满的,不是单一的渣男或完美的女人。
我相信第二季Midge能成长起来,成为优秀的喜剧演员。
但是希望大家理智欣赏麦瑟尔的精致与独立,不要把她自私、幼稚、伤害他人的某些做法当做自立自强,认为是女人的崛起。
以上只是看完剧的一些片面的、很自我的观点,你不同意是正常的,我不想说服别人。
去符号化的女性主义作品。
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不敢相信我输给了潘妮·潘。
一先声夺人,奠定基调。
第一场第一幕便是米琪在自己婚礼上滔滔不绝的一番演讲。
这段演讲可以体现两点。
一,米琪喜欢成为焦点,而且米琪口齿伶俐,说起话来包袱不断,这样的性格和才能是她今后成为喜剧演员的先决条件。
二,米琪有着令人感到恐怖的自律。
为了穿进束身的婚纱整整三周不吃固态食物,六岁便将俄罗斯文学作为今后的专业,十二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型,十三岁选定今后要上的名校。
这样苛刻的自我约束,为的是什么?
男人。
为了钓到金龟婿。
米琪称之为自己的终极命运(ultimate destiny)。
这很讽刺,那个时代,一个女人修身齐家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出色的老公。
不过想想如今,这一现象倒也并未灭绝,便不觉其荒唐。
米琪的这段开场也确定了本剧的喜剧风格。
在她煞有介事地讨论自己的“严肃”求学经历时,出现的画面却是她忍不住脱毛膏带来的灼热而裸奔,男友带她上夜店看脱衣舞表演,还有最后那句点睛妙笔“对了,蛋卷里包了虾肉”。
米琪一家是犹太民族,根据《利未记》的律条,他们不能吃没有鳞片和鳞片不明显的水生生物。
这件事得罪了教中的精神领袖拉比,四年之后米琪的母亲萝丝才让拉比消了气,答应在赎罪日来米琪家开斋,于是她来肉食店订货。
与肉食店老板相谈甚欢;来去途中,她喜笑颜开,时时向行人点头致意;还贴心地给自家楼下的看门人和电梯管理员带了食物。
种种行为表明她的外向健谈,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她穿着优雅,又长得漂亮,又会打交道,显然这是个出众的女人。
可是这样一个女人日常忙着干什么呢?
回家做饭,当厨娘。
她忙着做了一大盆牛腩,为了贿赂咖啡馆管理人,给她丈夫乔尔一个好的时段,让他上场说单口喜剧。
乔尔是个公司高层管理者,但是他的人生理想是当个喜剧演员。
这点在大学时代就已体现,当时乔尔请米琪去夜场看了兰尼·布鲁斯的喜剧表演。
可凡事都要天赋的,乔尔的喜剧天赋如何呢?
紧接着一幕,在办公室他讲的“勺子”笑话就露底了,那实在是个连放在冷笑话中都十分低劣的“笑话”,客户笑得也很假,完全是皮笑肉不笑。
对了,甘肃方言中,“勺子”就是傻子。
陈建斌2015年就有一部喜剧电影叫《一个勺子》。
二在一首嘲讽老北京的一口气不喘唱到底的老歌中,充满怀旧意味的镜头掠影了50年代的纽约街头,米琪带着“宝宝夫君”、梦想做喜剧演员的白领公子哥乔尔·麦瑟尔来到了纽约的老北京·那旮沓·格林威治村的煤气灯咖啡馆。
这儿是鲍勃·迪伦的起步之地,是《醉乡民谣》的取景地,也是剧中作为喜剧演员的米琪今后的主场。
现实中,煤气灯咖啡馆已然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米琪捧着牛腩肉来到吧台前,这时她未来的拍档苏西出场,伴随着一声阳刚浑厚的金属嗓,一个身材矮胖,穿着低调,但浑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女人走过来,接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应该是一个顾客在问店里什么时候关门,苏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可能等所有人走了以后吧!
挂了电话后,苏西说,索尔克医生真该给这些蠢蛋发明些疫苗。
乔纳斯·索尔克,犹太移民家庭出身,生于纽约,1955年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时代周刊》将他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
可见该剧时间坐标在1955年之后。
我们甚至可以确定第一集的发生时间是在1958年9月,因为米琪的笔记本上写得很明白。
通过接下来苏西对米琪的一通吐槽,可知米琪为了能为乔尔争取到在黄金时段的上台机会,每周都会做牛腩肉贿赂咖啡馆管理员,并借口自家有一个人生病,以至于把家人都借用了个遍。
乔尔上台讲了一个有关林肯总统的笑话。
他先介绍一本书《隐藏的说客》,这本书揭露了麦迪逊大道的广告公司塑造政客的公众形象,使他们获得更多选票的内幕。
关于当时美国广告业的醉生梦死,可以参看《广告狂人》。
接下来以这个黑料为基础,引申出一个段子,假设内战时他们要塑造林肯的公众形象,他们会怎么做?
从这个段子我们可以看出喜剧表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砭时弊。
乔尔这个段子讽刺的就是伪造名人形象的广告公司。
乔尔表演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学霸米琪可怕的一面,她拿出了一个粉红色、很淑女的笔记本,开始做笔记,记录的大概就是笑点、观众反应之类的东西。
但是她惊讶地发现有一个观众没笑,这人就是苏西,她一脸的不屑,像闻到了一堆污秽之物一样,扭头走了。
因为她是内行,知道乔尔抄袭了别人的段子。
米琪看着苏西的表情就是:这人怎么回事,真让人膈应得慌。
回去路上,心满意足的乔尔像个宝宝一样倚着米琪的肩膀睡着了,米琪却在思索怎样优化乔尔的表演。
她在丈夫上场前打点一切,为丈夫的小成绩欢欣不已,对丈夫的表演记录优缺好坏,还努力维护着丈夫孱弱的自尊心。
她甚至会在丈夫睡着后才悄悄卸妆,在丈夫醒来前又匆匆将妆容上好,如此心机细腻,乐此不疲。
为她的毅力感到可怕,也为她的奉献感到可悲。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扮演一个温柔体贴周到的妻子,一个完美的附庸。
可这不是真正的她。
三第二天米琪做完家务,从自己和丈夫住的9楼出来,坐电梯来到12楼父母家中,她的两个孩子也寄养在此。
米琪的妈妈萝丝的表现,让我们找到了米琪那样恐怖的自律行为的来源。
萝丝先是担忧米琪还在摇篮中的小女儿额头长得难看,会影响以后的人生,也就是怕她找不到一个如意郎君。
接着,萝丝又对米琪的手腕发表了意见,挑剔米琪的腕围有点粗。
米琪回家之后,我们就看到了米琪的精密体测,简直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当成了一台机器,脚踝、腿肚、大腿、臀、腰、胸,全部测量,就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身材比例。
这件事是她的日常行为,已经进行了十年。
这显然也是母亲萝丝“传染”来的习惯,可怕的是,米琪还要将这个习惯“传承”到自己尚在吃奶的小女儿的身上,她拿起皮尺开始测量女儿的头围。
做完这些,她又要为丈夫的喜剧表演准备牛腩肉,为他带演出服,像个保姆一样打点一切,风风火火地为这个男人忙前忙后。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这就是当时女人的“正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丈夫服务的家庭主妇。
带着牛腩肉和演出服赶到丈夫公司楼下,接住宝贝丈夫,然后在路上听他再发一通脾气。
接着来到煤气灯咖啡馆,找到苏西,希望为丈夫再调换一个黄金时段的演出机会。
苏西不留情面地嘲讽了米琪。
当米琪说自己和丈夫最好的朋友克利里一家也来看丈夫表演时,苏西故意装作惊叹克利里家是个大人物的表情,其实就是在讽刺米琪:真是了不得啊!
好大的来头!
乔尔在台下等待上场时,阿奇调侃他的破洞毛衣,说他是穷艺术家,乔尔显得自尊心很强。
这个情节也显示出乔尔没有什么幽默感,心理上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乔尔这次上场就没有上次那样幸运了,上次他靠盗用成名喜剧演员的段子赢得了笑声,这次他“大胆”使用了自己的“原创”段子。
所谓原创,也就是赶场路上他和米琪的一段争吵,创意还是米琪提供的。
这自然是可以利用的笑料,可是乔尔却不加任何戏剧处理,只是简单地将对话复述了一遍,结果全场寂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尬场了……结果慌乱的乔尔又拿出上次用过的那个有关林肯的段子,同样的段子在同样的地方重讲一遍,可想而知是什么效果了。
结果回去的路上,乔尔却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米琪身上。
米琪拿出笔记本想跟乔尔讨论,乔尔反感地制止了,这时有一个细节,他伸出的手型近似兰花指,这个动作可谓将他“纤纤弱质”的内心充分彰显了出来。
这个动作,他在台上表演时也做了。
饰演乔尔的迈克尔·泽根在外型上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教父》中饰演迈克尔的阿尔·帕西诺,他们都身形不高,神情内敛,长相清秀,但是气质上两个角色有很大反差。
迈克尔外柔内刚,而乔尔完全是男人女气。
表现乔尔的女气,演员主要从肢体动作上着手,他举手抬足都缺乏男子气概,动作幅度很小,力度不强,浑身显得松松垮垮、软绵绵的。
四因为乔尔的幼稚纤弱,接下来在家中发生的事情就十分搞笑了。
他要离开米琪,因为他感到不开心;他打包离开的行李,用的却是米琪的行李箱;他说他不知道该怎么离开,因为他并不擅长此事;他非今晚离开不可,可是明天赎罪日拉比就要来家中赴宴。
他嫉妒一个在集中营待过的人讲出了自己没法讲出的笑话;他原封不动地复述了米琪建议的飞蛾段子,却将之视为自己的创作。
这个现实中的情节倒真是乔尔人生中“表演”得最好的喜剧,喜剧的高潮部分就是他供述自己出轨,而出轨对象是那个连电动卷笔刀都不会用的呆秘书潘妮。
这次争吵对米琪这个角色的推动作用是,她终于在乔尔面前展现出了更真实的自己。
对米琪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父母对明显有错的乔尔没有任何批评,反而对受害者米琪进行了训教。
母亲关心的是米琪有没有对乔尔说脏话和小三是否怀孕了,父亲做的是充当事后诸葛亮,以及命令米琪穿着乔尔最喜欢的裙子,将他追回来。
这段本应苦情的情节还是充满了喜剧桥段。
无论是妈妈跑到婴儿房大哭,还是她回来平静地说出对策;无论是爸爸把自己关进书房砸东西,还是他和米琪亦庄亦谐的争吵。
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五接下来就是经典的醉演情节了。
感情受伤和天生的谈话欲,让米琪自然而然地走到台前,奉献了自己的处子秀。
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赋。
调侃厕所的方位和如厕的顾客,戏弄台下一对夫妻,随时与观众互动,疯狂吐槽秘书潘妮。
那个给玉米刷黄油的段子,字面上应该是说,玉米本来就是黄色的,因此刷黄油是多此一举。
借此嘲笑潘妮总是做错事,是个马大哈。
这场戏设置了许多喜剧元素。
比如台下那个呆傻得和潘妮如出一辙的女孩,她其实等同在给米琪捧哏,推进情节,引出米琪的许多笑料。
最令人心惊肉跳的高潮部分自然是米琪大发疯劲,袒胸露乳的桥段了。
不过这样的设置并没有制造出更强的喜剧效果,演员的表演也并不自然,还是显得比较突兀,更多的还是在吸引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米琪被带走时,观众中有人在拍照,那就是盗版唱片商,他们将米琪的节目录制成品试售,结果卖得很好。
《麦瑟尔夫人》的每一幕几乎都像是情景剧,绵密的笑点,人物的喜感,对白的戏剧性,都远比正常的叙事片走得更远。
它的主题是表现单口喜剧的历史,它的呈现方式本身也很戏剧性。
虽然有些正常叙事的部分我其实并不太赞同包裹过强的戏剧性,因为这会让现实失真,笑料太过密集就真的成情景剧了。
米琪这场处子秀的成功在于她释放出了真我,无意识地(喝醉)将对个人不幸的控诉与戏剧形式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正是喜剧表演的要义。
这一步,是米琪走向喜剧演员生涯的开始。
但是本剧是多主题的,不只是表现喜剧表演的历史,也将女性生活史糅合在内,虽然不刻意表现女权思想,但是从剧中人物对白中,处处可见女性生存状态和思维特征。
比如米琪父母在米琪婚姻失败后的那番议论就很说明问题,他们都在米琪身上找问题,而不关心问题的真正缘由。
比如米琪接受高学历教育,日复一日严苛对待自己,最终却只是为了能在丈夫面前保持完美形象。
米琪与乔尔婚姻的失败,反过来证明了这种努力挣来的现状并不牢靠,充当花瓶和仆佣,显然也并不能让丈夫更喜欢自己。
从米琪醉后的那段表演内容来看,她思想的局限性也体现得很明显。
她最大的困惑就是,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对妻子这一角色饰演得如此完美,自己比潘妮优秀不知多少倍,丈夫却还会抛弃自己,投入潘妮怀中。
这种思维逻辑自然还是陷在了以男子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之中。
她还没有学会离开“男人”这个字眼,从自身立场想问题。
但是这并不要紧,也并不奇怪,思想局限的突破也从来不以顿悟为特点,而是循序渐进的,更多时候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
米琪答应苏西上台表演单口喜剧就是明证。
她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反抗什么或者独立做一件什么事,但是她感受到了自己对喜剧的热爱,她遵从了内心的指令。
因此,《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并不是一部特征明显的女权剧,创作者有意地进行了去符号化,但它却是一部下意识的女性主义作品,因为剧中主角下意识地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这更符合历史的主流状态,这更合情合理,一上来就旗帜鲜明喊口号,那是主旋律的扩张式宣传。
公众号:段雪生。
微博:段雪生。
《细说麦瑟尔夫人》全集剧评《细说天才女友》全集剧评《细说威尔森夫人》全集剧评 《细说兔子共和国》全集剧评
也许是期待太高,第一季整体看下来,越到后面越失望,剧情也不断注水。
再拍下去,想必又走向情感纠葛狗血剧的套路。
也对,为了争取最广泛程度的观众,特别是女观众。
假设只是单纯的职场励志剧,那将是多么boring呀。
故事设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
选择这个时代,不光因为当时华美的服饰与建筑,更是因为当时社会上弥漫的女性主义思潮。
当时,波伏娃刚刚出版《第二性》(1949),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蓄势待发(60s)。
在剧中第四集,也出现了简雅各布(Jane Jacobs)抵制公园修路的演讲。
在麦夫人的脱口秀中,也有一系列为女性发声的言论。
不少人将这部剧与《我的前半生》相比,同样是老公出轨,罗子君靠闺蜜甚至闺蜜男朋友,而麦夫人真正做到了独立自主,真正拥有大女主姿态。
但恕我直言,这位了不起的麦夫人,工作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
自然也有欣赏她的地方,在能力范围内,迅速找到了一份商场化妆柜员的工作,并且做得还不错。
先靠固定收入养活自己,在此基础上再发展爱好,可以说是明智之举。
毕竟,靠当喜剧演员,即便真有天分,这份朝不保夕的工作也走不长久。
任何艺术性的工作,成功除了靠努力,也得看运气。
麦夫人得到这份工作也算是误打误撞。
在此之前,麦夫人并未对职业有过规划,她甚至还应聘过电梯服务员。
这是一份明显男性的工作,主要靠体力,也是用来讨好富家太太的。
自从大学毕业后,并无任何工作经验。
在初次找工作失败后能迅速调整方向,也算是可喜可贺。
如果麦夫人只是一名漂亮的化妆柜员,那么整个故事就boring了,没必要将它拍成剧,也不会有人看。
化妆柜员的社会地位比起女秘书高不了多少。
所以女秘书小三可以毫不顾忌地走上门大吼大叫,因为终于感觉身份平等了。
换在过去作为富家太太,小秘书头都不敢抬。
当时虽然不少女性开始工作了,但主流还是当家庭妇女,工作的女性一般是因为缺钱。
于是当麦夫人开始工作时,她妈妈露出了一种痛心疾首的表情。
根据麦夫人的现有条件,如果她想多赚钱,她还可以做模特,当演员,拍广告,甚至做应召女郎。
前面的没有话题,最后这个虽有话题,但并不符合女性主义的时代主题。
麦夫人志在喜剧。
这是一份由男性主导的行业。
虽然现在是副业,但故事核心是围绕麦夫人逐梦喜剧圈展开的。
因此,说麦夫人工作能力不行,主要指她目前成为喜剧演员的能力不行。
片中有一位大明星苏菲,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成功女喜剧演员的形象。
在台前,她滑稽不羁,穿着硕大的碎花围裙,拿着鸡毛掸子,典型的贫民家庭妇女形象(丑化的),台下笑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现实中,她却是一个比麦夫人更精致的女人。
精致到有点作。
家中佣人一堆,各司其职,甚至负责查看光线。
名贵钢琴不准人碰,从法国运来的马卡龙,也只能小口小口地吃,吃的时候还要拿餐巾遮住嘴。
不过总得来说,苏菲还是挺喜欢麦夫人的。
一般而言,帮明星暖场属于炮灰工作,暖场嘉宾过目即忘,大明星无需大费周章。
也许是看她同样精致美丽,觉得会有共同话题,于是苏菲便请麦夫人来家中做客,且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简单来说有这么两点:1. 作为女喜剧演员,你得扮丑,不然观众不会买单;2. 作为女喜剧演员,你的角色需要与生活分离,这样才能做长久。
说实话,刚听这些规则,我也不服。
但仔细一样,这就是事实,是行业规范。
它不美好,但如果想在这行混下来,就必须遵守。
职场是很残酷的。
莫说五十年代的时候如此,现在过了六十年,依然如此。
举个栗子,目前中国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应该是贾玲。
她瘦的时候明明漂亮清纯,不输那些女明星。
但她为什么不减肥?
如果贾玲怒减50斤,也是一个励志故事呀,还能上娱乐头条。
因为她也清楚,观众们不会对一个大美女发笑。
除非她想转型不做喜剧。
吴君如也是想转型的时候才减肥的。
马丽也表示,自从自己变好看了,受到了很多非议。
她也在抗议为什么美女不能演喜剧。
我没看过她的小品,但估计她绝不会演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吧。
而看她的电影,都是男人婆的形象。
到了《羞羞的铁拳》,直接变成男人了。
她也在不断削弱自己的女性特质。
至于第二点,应该没什么争议。
即便是喜剧演员,你也是演员。
演员就是要装。
你不能每次只演你自己,观众看久了也会乏味。
虽然我看的喜剧少,但我极度怀疑有多少喜剧是在完全谈论自己私生活的。
你可以带出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但这只能作为一个引子活跃气氛,然后重点是嘲讽明星、政客、公共事件等等,激发人们共鸣,为社会创造新的段子调料。
好的,之前说了麦夫人工作能力不行,我们来看一下她是怎么做的。
首先,她拒绝扮丑。
毕竟,结婚四年都不愿让丈夫看到素颜的人,怎么能接受在大庭广众下自毁形象呢?
她的自尊心过不去。
于是,每次上台还是尽量光彩照人。
我可以爆粗口,但我必须美丽地爆粗口呀。
其次,更重要的是,她拒绝装。
虽然一开始没有用真名,然而说的都是真实的故事。
吐槽丈夫,吐槽丈夫小三,吐槽父母性生活……幸好她父母不听喜剧,不然可能会被气到吐血。
明明知道老公也是混喜剧圈的,即便最后想复合,麦太还是肆无忌惮地曝光私生活,最后还直接用真名了。
难道她就不能学学人家,说“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么……她就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
即便她不要隐私,她周围的人就不要隐私吗?
老公看到后心都在滴血。
这样的工作跟脱衣舞女有什么区别。
怪不得第一集的时候麦夫人直接就裸胸了。
她并不是有喜剧天分,她只是太需要发泄了。
毕竟当生活遇到重大打击的时候,情绪总是需要一个出口的。
但她又是那么苛求完美的人,那么顾及自己的形象,怎么跟亲朋好友开口呢。
当丈夫出轨转身离去,她的第一反应是抓了瓶酒,来到了他们曾经去过无数次的小酒馆,甚至走上他曾经上过无数次的台,不小心来了段脱口秀,因为这都是他们以前的共同回忆呀。
最严重的,麦夫人犯了职场上最致命的一个错误:情绪化。
明明苏菲待她不薄,而且极有可能在事业上帮她一把,她却情不自禁地在舞台上诋毁她。
尽管在我看来,她们实际属于同一类人。
只不过苏菲或许更作一点。
就像一个贵妇遇到另一个贵妇,感觉此生无法超越,便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心。
然后,嫉妒演变成了不满,不满演变成了讽刺。
哦不,麦夫人最多算中产,还不算贵妇,在分居后,房子被老丈人收走,甚至当中产的资格都没有了。
于是面对苏菲她感到了强烈的自卑与不适,这是面对阶级鸿沟的不适,就像苏西最初参观她家的房子一样。
然而苏菲只是告诉了她游戏规则而已,她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她身上的每一分钱,也都是靠自己赚的。
这是职场的生存法则。
于是,还没出名便得罪了大明星,把自己的路全堵死了。
虽然凭借女主光环,麦夫人最终还会历经磨难依托贵人走向人生巅峰。
现实生活中,不那么drama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不是为了剧情,为了政治正确,按常态人生,复合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很多人骂麦先生是巨婴,但他也想摆脱父亲的影响,逐渐承担责任,走自己的人生。
只可惜这部剧主角不是他,不然还可能 来个逆袭。
他是从小被保护得太好的人,周围的人都太强了,将他衬托得很卑微。
于是不敢犯错,不敢成长。
结婚后,甚至太太也这么完美,这种完美给他带来太大压力。
一出错后,他感觉太太整个眼光都变了。
他情愿找一个不那么完美的。
那个女秘书,可以说样样不如她了,这样的人生应该轻松一些吧。
好在,麦夫人在分居之后,也不再苛求完美了,整个人松弛了很多,偶尔还能看到早上醒来凌乱的头发和宿醉导致的黑眼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赞美甚至决定效仿她在丈夫睡后卸妆、醒前化妆的举动,虽然我也同意生活应当精致些,但这么极至就很没必要的。
难道他丈夫不会哪天睡眠不好半夜醒来吗?
醒来会不会被吓到?
如果半夜醒来想发展床上运动看到会不会很扫兴?
而且我疑惑她是不是睡觉从来不用翻身。
脸上涂了厚厚一层霜,应该会弄脏枕巾吧。
说到底,我并不觉得职场妇女一定比家庭妇女高级。
当然我非常感激女性运动的成果。
女性能工作赚钱,的确有助于提升女性地位。
但它真正的价值在于,给女性提供了一个选择权,你可以当家庭主妇,你也可以出去工作。
如果妻子收入比丈夫高,丈夫也可以呆在家,只要他们愿意。
但现在,事情越来越走向另一个极端:职场女性才是成功的,家庭妇女就要被鄙视。
事实上,与只讨好老公一人相比(最多再加上老公父母),职场女性需要讨好大小领导、各部门 同事、诸多客户,还有无数的加班熬夜,做出的牺牲可大多了。
双职工家庭的产生,源于物价太高,单靠夫妻一方无法满足家庭开销。
再早期一点,二战时男的都去打仗了,工厂缺人,只能号召女性工作。
不然你看哪个富太出去工作?
除非夫家缺钱了。
在可以选的情况下,成为家庭妇女未尝不可。
已故的人民艺术家 Joan Rivers 女士曾经在一场 stand-up comedy 上讲了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笑话。
台下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一个观众大喊:“Hey! That's not funny at all!” Joan Rivers 反诘他太过较真,那个观众便说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什么残疾人听到会难受,他们生活多不易,我们应该关心他们,blah blah blah……Joan Rivers 开了他几个玩笑,但显然对方已经在道德高地上做好了层层防守,再强大的笑话也穿透不了他的道德底线, Joan 便也认真起来骂,我家里就有两个残疾人!
我妈就是个残疾人!
不需要某个 SB 来告诉我要怎么善待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底线太高,不要去看美式 stand-up comedy——为了你自己,也为了 comedian 和被你毁了美好夜晚的其他观众。
====不要说现实生活中的脱口秀了,就一个电视剧里虚构的剧情,有人看到了便觉得,hey,Mrs. Maisel 拿自己父母、老公、孩子、同事等等真人真事来讲段子,太不地道了!
被当事人听到怎么办!
老公听了会离婚!
爹妈听了会归西!
虽然孩子还小,但万一长大以后听到现场录音,发现妈妈想把自己当图书馆里的书一样退回去,该多伤心啊!
Not funny!还有的人特别赞同剧中的 Sophie Lennon 提出的那一套办法,创造一个假的生活,谈论一个虚拟的人,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一个和自己生活完全无关的人,no harm no foul。
说实话,这样的人还是别看这部剧了。
如果想看被抛弃的女性如何自立自强,出门左转其他温情和谐家庭剧,女主可以开疆辟土做服装、做厨师、做销售、做律师……这样的剧情对于底线过高的人来说比较安全。
====美式 stand-up comedy 真的会开一切事物的玩笑。
一切事物。
政治不正确照样说。
要是有观众一听到种族/性别/问题就一副 “Oh no no this is not cool I am offended  ̄へ ̄”的样子,那 comedian 大概会加大火力直到白莲花受不了而离场。
私人生活照样说。
别说是家人朋友父母子女了,一个好 comedian 必须能把自己黑出翔来,变着法子说自己整容、说自己丑、说自己性饥渴、说自己老到 vagina 都拖到地上了,还以为新买了一双兔子造型的灰拖鞋……They joke about everything. 即便是上述此类段子不好,也多是因为开玩笑的方式太 low,而不是因为冒犯了谁。
如果你被一个好段子冒犯到了,大概率不是因为讲段子的人没道德感。
我知道你觉得自己最聪明、最体贴、最能“适可而止”……Please, 你只是最没有幽默感而已。
扫兴。
一个好的 comedian,除了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这种 joke about everything 的心态。
编了一个好笑的段子,讲;遇到一个好笑的事情,讲。
不用刻意营造什么,不用只讲假的不讲真的来保护身边脆弱白莲花们的感受……生活悲惨又荒诞,干嘛这么认真。
一个内心强大的、有趣的、成熟的人,也应能接受自己被开玩笑。
没人喜欢成天端着的 smart-ass.处处假正经、处处讲道德、处处是底线……活得累不累?
即便累了,也拜托不要看这部剧来放松。
为了生命安全,更千万不要看任何(好看的)美式脱口秀。
白莲花们盛开在寒冷的道德高地上已经很艰难了,就不要强行培养幽默感了,容易早夭。
凌玲的技术含量多高啊,使遍三十六计,最后男方父母都接受了。
那个傻缺速记员,除了年轻貌美,有脑子吗?
而且男方父母根本不接受。
带她和父母见面吃饭,男主父母都不同意。
男主出轨原因也不一样,一个因为小三技术高超,老婆和社会脱轨。
一个因为自己在老婆面前出丑了,尊严受挫,主动勾搭妹子。
另一方面,子君也没自强过,靠吸闺蜜血过日子,靠外挂升官发财,能一样吗
可能因为早有预期,并不惊喜。
大家一起预备好了被了不起的勇敢做自己的麦瑟尔夫人感动和振奋,刻奇了。
女权是一目了然的主题,但正因为它太过明显,反而更像虚晃一枪,真正要说的是无分古今的婚姻相处之道。
出轨是病征不是病因,仔细考察两人的个性和相处模式,走到这一步是早晚的事。
Midge不是没有责任:如果连素颜也不敢让丈夫看到,真的敢把内心的不完美坦陈吗?
连丈夫的小爱好都要帮着出主意记反应打点剧场经理,你确定不是在养儿子或者拍老板马屁?
唯恐自己不“完美”,唯恐丈夫不满意,这是真的把家庭主妇当成工作来做了,而且做得兢兢业业。
我相信这一大半是出于爱,然而婚姻不是这个逻辑:家是可以卸下伪装、袒露软弱的地方,伴侣是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你的人,Ta接受真实的你、爱真实的你,也不畏惧把自己的弱点——急躁、自私、傲慢、冷漠、软弱、伪善——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焦虑、嫉妒、愤怒、自卑、恐惧、悲伤毫不遮掩地展现给你。
亲密关系是安放灵魂的地方,没有比坦诚和真实更重要的夫妻相处之道,婚姻不是,至少不主要是,角色扮演。
Midge演好了绝世贤妻,把丈夫吓跑了。
这样说,似乎对Midge有些求全责备了,然而“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难道不正是强者的特权?
观者不假思索地把“相夫教子”的Midge看成受害者,把“不懂感恩”的Joel斥为加害者,这种一不留神就滑入的刻板印象,正是男权社会的习惯。
其实两个人里Midge才是更强的那一个:出身更好、教养更优越、性格更刚强,有主见、有决断、有毅力、有才华——Joel不过在不起眼的俱乐部说了场糟糕的脱口秀就崩溃到出轨、离家出走,Midge被出轨被“抛弃”反而越活越精彩;Joel兜兜转转仍然脱离不了舒适生活的温柔囚禁,Midge却像野草一样泼泼剌剌什么环境都打成一片;Joel连找情人也依赖父母的认可,Midge却有勇气追求即便成功也得不到祝福的事业。
“做自己”似乎是她随身携带的天赋,不需要迷茫,不犯愁勇气。
虽然是女性视角的片子,然而Midge很难代入;她有点像“别人家孩子”,可以远观赞叹,却不容易感同身受,她太自律、太坚定、太有主见、太有执行力,她总让人反观自己的软弱、懒惰、优柔寡断而自惭形秽。
奇特地,更容易代入的是Joel:跟他的新钱父亲一样,很有钱但很无力,好像比教书匠的泰山一家更有资源、更有地位,然而究底里知道自己文化上的乏味的创造力的贫瘠,而对文化和教养深深崇慕,伴之以难以克服的自卑和虚张声势;更要命,也更像个普通人的,是他个性上的“缺陷”:不甘于浮华物质的满足,而有追求丰盛的精神生活的志向;不甘心按照社会规范的期待、穿上规定好的身份,而想要追寻“我”的意义,得回选择的权力。
但他空有愿望,却没有与之相称的心智和心力;想要自由,却并付不起代价。
他遇到小小不然的挫折,既没决心发狠死磕,也没胸怀承认局限,抱着一颗玻璃心,出轨一个比自己更无知的女人来虚弱地“叛逆”一下,逃避体会伤害,获得廉价的优越感和虚假的掌控感。
等到挣扎着想要回头,用近乎自虐的未来规划想要重新拾起“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角色,却在发现妻子的脱口秀唱片后又一次一蹶不振。
与其说他是被妻子的隐瞒和家丑的外扬而伤害,不如说是特别清醒而疼痛地意识到:Midge比我强。
“She is good” 不是“你们别冤枉她,她是个好妻子”,而是“她(作为一个standup comedian——以及一个独立的人)真的很出色”。
她比我有天分,更比我有勇气,她不需要我也能活得有声有色。
Joel心心念念重建那个之前拼命逃离的“正常生活”,却发现那原本就是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
Joel的困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困境。
有梦想其实是很奢侈的状态,更常见的是“不甘心”、“不满足”——不甘心别人规定自己的路、定义自己的价值,总想自己作自己的主;不满足已经得到的,不知哪儿来的自信,相信自己值得更多,也总想探头看看别人盘子里的菜。
接下来当然是毫无意外结结实实地碰壁。
但怎样应对痛苦,恰恰是决定以后人生状态的十字路口。
任何形式的逃避——成瘾性的那一串恶习、出轨——都是徒劳,只会附赠你新的麻烦。
人生的真相无往不至,能往哪儿逃?
与外界和解——不冷漠也不犬儒,与自己和解——不妄求也不放纵,让“规范”和“我”都回归到本来面目,深刻理解“tradeoff”是人生的元法则。
如此,则可称“成年”了。
但是在凭着一股血勇猛冲的青葱岁月,遇到挫折怎么应对,全看天性、教养、际遇,讲到底就是看运气。
一个不好,就是蹉跎不能重来的年月,就是犯下无可补救的过错。
“年少无知”实在是高风险期,能平安过去的是少数。
而人生最公道也最无情的是,这个关口早晚要过,一定要过,年轻时不过,早晚一定会回头找你麻烦——你看,我把“中年危机”也串进来了。
这样的两个人,不是没有可能走到一起,但是一定不是剧里的模式。
Joel和Midge当下的婚姻困境,社会是有责任的:它对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婚姻和子女是女性人生终极意义的规定,使这一对夫妻的角色错位必然发生——Joel总是想证明自己比Midge强,总是想要妻子依赖自己,Midge总是努力把社会规范的要求做到最好,做一个最无懈可击的支持者、辅助者、仰视者。
可惜,在错误的方向上,越用力,越疏离。
看得见男性的女权电影,才是好的女权电影。
这部剧清楚地表明,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也是受害者。
伸张女权的目的,就是有一天“女权”和“男权”退出话语体系,再也没有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因为性别,而被迫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生活。
我期待那一天。
前几天写了《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有时候翻译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相关的影评,拿了日本的出轨神剧《昼颜》和中国的傻白甜离婚剧《我的前半生》做类比,知乎也不知道是不是上了推荐,有一点点击量,有朋友质疑我说赞美出轨的女人三观不正,或者是田园女权。
正如我经常一起玩的90后小伙伴问我,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婚姻,既然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尊重人性本能,难道就是要两口子各玩各的吗?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继续来补充写一篇影评。
首先,我认为最好的婚姻是,首先,结婚时候一定是奔着寻找soul mate去的,其次再是对方是否肤白貌美大长腿抑或有车有房父母都有退休金。
其次,婚姻是寻找一个长久性的生活伴侣,要充分理解对方的人性本质,要有契约精神,然后一起去共同理解人性的弱点,可能会偶尔经历欲望的挑战,然后在懂得极度克制的美好之后,或许会有幸做到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是这实际上关于婚姻的理性状态的一个美好愿望,因为对于婚姻,我们的国人基本处于蛮荒状态:有为了孩子天天撕逼也要抱着对方一起活死人一样,同归于尽到天荒地老的;有不管幼儿老母,为了所谓的“男人自尊”怒砍出轨荡妇的;有为了惩罚出轨的男人,抱着孩子去跳楼的可怜的蠢妇;所以,我才写了那么多的“荡妇言论”,才矫枉过正地甚至赞美出轨,因为女人们假若看不开贞操观,还活在大清时代,那狗血的婚姻肯定永不会灭绝。
而男人如果还是觉得出轨的女人该浸猪笼,无法明白你对你的妻子没有绝对的占有权力,婚姻无非是一场共同缔造的契约,任何人都可以单方面毁灭,只不过她(他)得承担因此导致的后果,任何人没有权利去替天行道,甚至是搭上无辜孩子的生命去完成这场正义的复仇。
以《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为例,几点被忽略的细节,说说女人可能的非主流价值观底下的另外一条路:
1\漏nai事件《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里面最感动人的场景,我认为是第一集的漏nai事件。
不是为了重口味,而且这个尺度在重口味美剧里根本不算什么。
我甚至都昵称本剧为《牛x的漏nai夫人》。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时下流行的成功女性的标准。
麦瑟尔肯定是教科书级别的:从外表上而言,她肤白美貌衣品佳。
我的90后小伙伴曾经用崇拜的语气形容她,她太美了,而且完美。
为了保持在丈夫中完美的形象,每天晚上戏精上身一样,半夜起来才卸妆,偷偷拉开卧室的窗户,以留一道缝隙可以被第二天的清晨的第一道晨光唤醒,然后盛装打扮以后,假装无辜的被一夜好眠的丈夫吻醒。
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神经病!
但是,你能够说她不完美,活的不精致吗?
而且纯情贤惠,上学时候就有清醒的择偶观,一毕业就嫁给门当户对的有貌有财的金龟婿老公,既能有品位到把家里打扮成“凡赛尔宫”的高大上,又能温柔到支持丈夫“要做个喜剧演员”的疯狂梦想,哪怕她从不觉得能够实现,但是既然他高兴,也就尽全力为他做牛腩争取好的演出时间,写笔记提高演技。
但是,丈夫还是出轨了,而且找了什么都不如她的,连一个铅笔都削不好的年轻且蠢秘书。
按照政治正确的做法,女主或许应该如罗子君一样,优先考虑一对儿女的安置,起码应该努力想着如何挽回丈夫的心。
哪怕在家做个哭哭啼啼的怨妇,表演一下自己的弱势都是可以容忍的。
这时候的女主甚至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
去去往哪里?
她只是觉得被伤害,被辜负,她觉得难过。
难过到喝醉了酒,穿着睡衣上台去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她一把拉下内衣的带子,这将会是一个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在上流社会“贤妻”人设里绝对不被允许的污点,看看有点反转倾向的男主在听了她的首秀录音带的反应就能明白,这件事绝对是埋下的巨雷。
当时,还有记者在场拍照。
,米琪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她想回去,整个上流社会,不管是她的前夫,她的婆家,她已有的社交圈都不会允许一个“漏nai”污点的贤妻回归。
所以,我认为第一季最经典的镜头就是“露nai”,这是对好姑娘贤妻文化最简单粗暴的反击,女人拥有自己的身体的绝对所有权,不管是以被伤害的名义,还是以放荡的名义,我的身体我做主,任何人都tmd的给我闭嘴。
2\潘妮的不好豆瓣影评里,很多人都厌恶蠢秘书潘妮。
不过剧中有个细节,想必大家都忽略了。
就是女主米琪拒绝了丈夫的复合请求的时候,丈夫选择了去跟小三潘妮同居。
这时候,剧情是以同步展示女主与前夫及小三生活的拍摄技巧展示的。
一方面女主在忙着在卖场努力推销化妆品,一面去各种低档酒吧里观摩学习喜剧演出技巧,而前夫Joel在干吗呢?
他买了一个几乎跟之前差不多的公寓跟小三潘妮同居,甚至带着她去见父母,去跟好友夫妻来场double date。
试着,我们的米琪为了走出被出轨的悲伤,努力给自己找份工作不用看父母眼色生活,去努力适应一份新生活的时候。
她的丈夫半点没有被她的拒绝和好所受伤,而是已经开始全面试着让新人走进自己的生活了。
所以,我一点不讨厌潘妮的蠢,且小三立场。
甚至感觉女主米琪应该感谢潘妮的出现。
哪怕在第一季最后一集,Joel良心发现来和好的时候说的那大段告白:你知道吗?
你很难遇见一个姑娘,她既美丽又聪明,而且跟你又合得来。
最重要你父母也喜欢她,你的朋友也爱他。
你知道吗?
米琪,你是最好的。
是的,我们的女主这么的完美,这么的so good,这么的best good,但是,为什么作为丈夫,你要出轨呢?
为什么只有在蠢秘书的对比下,你才浪子回头发现她是最好的?
那万一遇见的小三是米琪2.0版本呢?
她更美丽,胸更大,腿更长,腰更细,家境好到第一次见面就把丈夫的老爸老妈,发小,哥们全部秒杀。
那我们的政治正确的正室米琪还有人记得吗?
如果一个男人爱你只是因为你足够好,那你是否该考虑一下,当你的2.0,3.0版本出现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所以比起一心一意的贤妻,我选择同情出轨的女人,因为起码失败的婚姻,女人不仅仅是弱视的被淘汰方,这种狗血的毁约之战里,起码还有我们的声音呢。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我政治不正确,我也无法可说了。
3\susie的好与恶《了不起的麦奈尔夫人》第一季最后一集中,丈夫Joel与女主的新闺蜜susie有场正面对峙。
当时的局面是这样的,分居的两人在儿子生日party之后,旧情复炽滚了床单,两个人都跟自己的密友表示过有可能复合。
而男主在地下唱片店发现了米琪因喝醉酒首秀的录音带,崩溃到摔门而出。
他躲在角落里,看着米琪在低档酒吧舞台上肆无忌惮地说着荤段子,拿自己的隐私开涮,气的走到susie面前,用力吐了一口口水。
我很喜欢susie的反应,肯定要怼回去啊。
不为自己,也得为米琪所遭受的一切。
谁把一个傻白甜只知道在家看孩子做饭优雅害羞的家庭主妇逼到这里,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你接受不了她在台上拿你的小三开涮,觉得她作为你孩子的母亲说这些不光彩的家庭丑闻令人难堪。
但是,当初是谁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爬上蠢秘书的床?
米琪在你背叛之后,如果没有走上喜剧舞台的精神救赦,她如何从这些所谓的“丈夫出轨蠢秘书”的伤害中走出来。
万一她心里没那么坚强,她在家哭到想自杀,哭到抱着孩子去跳楼,那个时候,你这个好丈夫好爸爸又在哪里呢?
而讽刺的是,这不就是你所求而不得的梦想吗?
如果你如米琪一样,此刻站在这个备受瞩目的舞台上,你会不会说荤段子?
你会不会拿你老婆开涮?
想必,如果角色对换,你的好妻子米琪绝对不会把推手susie吐一口口水,嫌弃她带坏了孩子他爹,而且会笑盈盈地送上亲手炖制的牛腩,感谢她对丈夫的知遇之恩。
当你们看懂了以上这些,再来tmd的骂我田园女权,要不你有你的口水,我也有我的中指。
都睁眼看看吧,大清早tmd的亡了!!!
Abe: And I thought your teenage years were a problem.Midge: Well,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Still might not happen.Abe: Don't tease.Midge: I'm a different person now than when he left. He might not like the new me.Abe: People change. You know who your mother was when I first met her? She had just come back from France. She smoked cigarettes. She wore a beret. She ate.Midge: Stop.Abe: I once shared an entire chocolate cake with her. That was a great night. But now she's different. She changed. Ah, I'm sure I changed. I'm not as limber as I once was, that's for sure. But I still love her. [SIGHS] Change is part of marriage.
看了2集准备弃了,个个语速都飞快,也get不到点,除了女主长得好看,其他的实在看不下去。
到后面这剧情有点绷不住是闹哪样?
还行,挺套路啊。大概戳中了一批观众的心结吧。我是跳着看了1、4集,然后别的集快进着拉了下片子。
夸张的演技。夸张的下巴。不好笑的段子。
想说Rachel的胸部也太美了吧!
boring sorry….
里面有很多关于创作的问题还蛮值得思考的,豆瓣有人评论:“女主为什么总是把自己的生活拿来吐槽,这样不好!”……??创作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呀。这不是跟写小说一样嘛……
絮絮叨叨到困 车轱辘话反复说 没缘由的侃。了不起来的太晚 第四集弃。
坚持了两集,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女主复古精致的装扮是我非常喜欢的style,但是她们讲的脱口秀我并没有觉得多么好笑。
看了第一集的一半,看不下去,笑点在哪????难看
各种段子笑点很赞,可剧情也太不着调了,所有角色几乎都只有嘴碎这个特征,想听段子我可以直接看单口相声啊
感情线写得非常不怎么样,但偏偏你国自媒体又喜欢抓住这点破感情线瞎JB解读,简直对不起那么灵的女演员们了
妹妹强推的 看了几集完全喜欢不上给人很浮的感觉像无脑爽剧
都叫麦瑟尔夫人了,约莫着下一季还得是跟前夫纠缠吧……
结尾有趣啊,女主的女性意识尚未全然觉醒,渣老公已经意识到彻底失去了她
爽剧人设也不能总这么变化无常,而且90%的脱口秀质量都不高。
驴和cgg的一拍即合了属于是
服装设计的典范
简直是教科书级的考题,Joel就是个巨婴渣男,这种男人不分,还留着过年吗?看着Midge一步步地成长起来,从一心只为了老公的家庭主妇,变成有工作有朋友,在舞台上闪耀的明星,可喜欢这样的女生了,千万别吃回头草!另超爱Midge那对抓马无比的爹妈,太有意思了!全剧节奏明快,台词犀利,服装美上天!
剧里的好多衣服都好好看😍女主的连衣裙配大衣,颜色的层次和搭配,复古又不失优雅大方的款式,可爱的小帽子。。好喜欢😍 emmmmm...女主老公太逊了,嫌弃,能换个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