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给予,让我想把一切都给你。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但就是想你把它拿走。
”——《同等族群》这部电影设立在一个禁止情感的世界,那里的人冷静、公正、有礼貌,他们所居住的社会是完美的,没有贪婪,贫穷,暴力。
但,他们不能有感情。
在影片里,有感情是犯罪的。
他们不能兴奋、哭泣或感到孤独,如果他们违反,则要接受治疗,轻则使用药物,重则遭受电击。
倘若执迷不悟爱上谁,他们就会被送往“穴居”,也就是死刑。
那是一个井井有条的世界,也是个冰冷的世界。
把情绪称作sos病毒,每天都会对所有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看看是否动情。
影片中说:“肢体接触、抚摸或者情绪表现都是感染sos的征兆。
”他们科技发达,能治愈癌症和各类疾病,却始终无法完全抑制人们的感情。
于是想尽办法和那些藏匿者感染者对抗。
那里的人每天作息规律,重复着相同的事情。
整部影片的色彩也采用了禁欲风,服装、建筑几乎都是银白色的,只有少数另类才会不同。
虽然当时环境三令五申要求人们不能有情绪,更不能动感情,甚至还有一些贱人婊会举报动了情的人,但并没能把所有感情的火焰扑灭。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男主角因为伤心过度接受了遗忘感情的药物,但在第二天,忘记了感情的他,并没有去举报他曾挚爱的女主,而是选择了他们原来的计划。
不由想到了“此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这句话。
所有人都无法阻止我们在一起,只要我们想和彼此在一起。
翻山越岭为你,漂洋过海为你。
荒唐的反乌托邦有时离我们并不远如果我们把《同等族群》(Equals 2015)当作一部爱情片或科幻片或科幻背景下的爱情片来看的话,我认为大家能给它3颗星真的很宽容了,但若想想本片背后的含义,给它4颗星似乎也并不为过。
本片应当又是一部反乌托邦类型的电影,因为它符合“反乌托邦”的典型特征:绝对反人性。
本片中那个“反乌托邦”是以一个“集团”形态存在的,至于这个集团还能否被称为“人”的集团,本片的中文译名就已透露先机。
此外,这个集团的反人性面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它将人当作手段而非目的。
为了获得强大生产力,它让所有人从一出生就失去“情感”,因为在这个集团内,“情感”被认为是人“致弱性”的根源;“情感自启综合症”(SOS)是集团健康的最大威胁。
这种反人性的措施当然是值得批判的了。
因为,情感是最人性的东西,没有了情感,一个人便无异于行尸走肉。
虽然说这种动用高科技手段封闭个人情感的行为几近荒唐,但它也只是反人性措施的极端表达而已。
在现实当中反人性措施几乎比比皆是。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团体、组织或国家中的个人被要求处于服从的地位,而为达成此目的,甚至不惜动用强大的制度措施,让人一出生就失去选择的机会。
为什么生在宗教国家就得信仰宗教,生在极权国家就要崇拜领袖,落在资本主义手里就只能屈从它的制度?
当我们有这种呐喊或内心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其实就如同本片中的“情感自启”一样,你曾经沉默的人性基因正在复活。
而当我们谴责本片中那个让人们失去选择机会的集团如同利维坦般的怪兽一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体会到,利维坦其实早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当然,我们也要自警上述批判合理性的问题,因为基于人性,尤其是基于道德性的批判已是我们当今社会纷争不息的主要原因。
就像本片所展示的那样,凭什么说集团封闭人性情感的行为是不合理的呢?
要知道,这种在我们看来是惨无人道的行为可是那个集团自我选择甚至社会进化的结果,因为我们现在所珍视的人性行为早已是它们摒弃了的呀。
由此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若我们纵向穿越千年,或横向挪位万里,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立即进入一种可嘲笑当下的道德行为和人性困境的文化氛围当中?
嘲笑的合理性究竟从何而来呢?
再说,如同那个集团中的人嘲笑那个人性半岛上的原始居民一样,我们也说不定正是宇宙间值得嘲笑人性孤岛上的一员。
本来就分属不同族群,谁给了你嘲笑的权力?
即便我们以普遍人性需要为号召,我仍怀疑建立普遍性标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以上纯属由观影所想到的,或许有点想远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本片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展示男女主角的爱情,到底想表达什么?
似乎没有理由说,这个集团是想禁绝一切情感。
因为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这里的人都有或此或彼的情感。
比如,男主受伤有同事关心,新来的插画师表明了自己的有限耐心,还自诩自己是小达芬奇,阿特斯莫的工作岗位是众人梦寐以求的,女主敬业行为还引发了同事的进取心。
这些“关心”、“耐心”、“自负心”、“进取心”等显然是情绪的产物,只不过这些情感产物并未引起人的内心折磨,所以它们并不被认为是病症。
只有当情感能引起内心的折磨时,这种情感才被集团视为洪水猛兽。
那么,什么样的情感才能引起个人内心激烈的反应呢?
显然是“爱”的情感。
如果没有“爱”,看到有人跳楼,女主不会产生同情,也不会因同情而表情痛苦、紧握拳头。
“爱”的情感最激烈的表现就是两情相悦,所以,私自配对行为成为集团打击的主要目标。
“爱”的情感之所以成为这里最严重的疾病,是因为它是社会联结的最主要催化剂,因爱才有家,有家才有国,既然家国都不要,那么似乎可判定,这个集团是个极端的无政府主义组织。
此外,既然异性间的两情相悦不应被认为是一种病,那同性间的呢?
同样基于情感,难道有区别吗,或许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另一问题吧!
(文/石板栽花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Ps. 感谢奇遇电影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在一个情感被禁止的后战争时代,突破禁忌,爱与被爱的故事,其实已经是陈词滥调。
因为这是连连反乌托邦青少年读物都会出现的故事设定。
然而想要在本就不可能玩出新意的故事框架底下拍出好电影,那么台词,表演,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深意,就成为了更重要的决定一部电影好坏的因素。
这样的努力其实是可以在电影的前半小时瞥见一点苗头的,这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半小时,因为台词还是有灵气的。
然而,在经历了电影中段的纯爱故事展开加莫名其妙救助会,和结尾为了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的阴差阳错之后,被磨平的不仅是电影在最开始半小时里散发的灵气,还有电影想要传达的想法。
最后的结尾,看起来也可以是一个关于“如果没有了爱情,我们要如何靠回忆支撑两性关系?
”的简单展开,然而这似乎又和我理解的电影“可能”想要表达的“感性与理性应是处于平等地位并无高下之分”这一主旨相去甚远。
那么,这之前的冲突与受挫其实是要表达人类情感的韧性?
而这显然只会显得缺乏铺陈,转折生硬。
最后我只能给自己“感性与理性带着彼此出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样一个依然有些脱线的解释了。
一直觉得Stewart是有演技的。
早年的Speak简直是惊为天人,虽然中间那连着吐好几部的玛丽苏twilight让人有点无语,但是在商业电影和票房号召上来讲,也是一种成功,虽然与演技和电影艺术无关。
不过,这几年就选片来看,Stewart还是回归电影本身了,看好。
然而片子里Nia的角色,细微处确实很有小看头,但毕竟受到故事本身的牵制,缺乏新意。
Hoult的表演让人觉得张力足够了,但是还是缺了一些些气质上的东西。
大概是他这样的身高却顶着一张留着孩童时代印记的无害类的脸太容易让人分分钟出戏了。
再者,这两人之间火花不够,其实无关演员本身的性取向,依然是演技与角色塑造的问题。
剧本的打磨,故事诉说的方式,演员的演技,有些灵气却又差点什么,于是成就了我眼中的一部三星半电影。
以上。
剧本差,漏洞百出就不说了。
这种背景设置在科幻世界里的爱情故事,本可以有浮想联翩或者惊心动魄的情节,比如《龙虾》或《逃出克隆岛》。
这部真看得人昏昏入睡,情节毫无悬念可言,还充斥着肤浅老套的剧情桥段。
暮光女得罪造型师了吧,又老又丑的妆容有点惨不忍睹。
只剩下灯光、摄影和配乐值得一提。
有几场通过灯光颜色渐变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以及男女主角在虚焦镜头下互相触摸的一场,绝对有声有色,无声胜有声。
如果全片做成默片的话,也许效果更出人意料。
现在角色一开口说话,那种未来世界的虚幻感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部特别喜欢,很好,以前我一直觉得科技发达带给人类的肯定是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生活的便捷,贫穷痛苦的减少,舒适度幸福体验更强,特别寿命会延长,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次想到,可能科技发达带给人类的不一定都是进步,可能是倒退。
人类的情感竟然被认为是原始的野蛮的不好的。。
每个人变的更孤立孤单,,看电影的过程都觉得这样活着为了什么,没有朋友,没有family,吃饭都是一个人一个小盒子,工作赚钱还作什么。。
最后人类几个世纪的一个难题解决了,"忘情水"发明出来了,自此你不再有痛苦,没有牵挂,每天穿戴干净整齐的去上班,标准的微笑,一切很平静,统一,没有杂乱无章,也没有大哭大笑大悲大喜然后并没有出现皆大欢喜还是有人自杀想起来很多成语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
第一眼的感觉,像反乌托邦三部小说中的《我们》。
白色透明的屋子(电影里并没有全部透明),每个人都是统一的机械行为,抑制情绪,服从理性。
其实这个设定我并不喜欢。
首先,要抑制人心中的情欲,就必须要铲除周遭的动物。
动物比人更能引起人的情感。
无论是狮子老虎,还是小猫小狗,或者是蝴蝶麻雀,都不能存在周围。
但如此,缺少了动物,地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有的植物泛滥,有的植物灭迹,到头来人类也岌岌可危。
电影的基调就是十分地苍白与冷淡,跟大环境保持一致。
一旦俩人有亲昵行为,镜头开始柔和,聚焦在脸部的细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上,目光也不再冷峻。
看完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并非出色。
可能是故事局限太小了,没有展开更大更多的背景。
有几处我是猜错了。
比如一个,片中科技应该很发达了,但到处都没有监控摄像头,给了男女主角许多交流的空间,不合理。
另外猜错的,是那个情感互助小组。
我本以为那几个人应该像是《1984》中那个引导别人犯错的重要角色,最后再返场出来摆恶脸。
真浪费了这几位戏骨的演技。
唉,电影看完,我也觉得自己冷淡不少。
这也许就是我只能给三星的原因吧。
为什么会感动,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把人类初次相爱那种情感重现,像两个纯洁婴儿,第一次学会爱——电光火石间的眼神接触,呼吸与气味,一颦一笑 ,让人慢慢陷进去,也希望自己陷进去,让对方也拥有自己的全部。
很喜欢电影里面对人物的嘴唇,眼部等五官特写,尤其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对方能把自己看透,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对方的眸,就似电影里面尼亚说的,我希望你能拿走我这里的一切。
希望给予,也算是sos症状的终极表现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写道,
评分略比实际高一丢丢,因为我就是来舔妮子的颜嗒总体上没有什么特别抓眼球的地方吧,片子里有一句话特别戳我其实也是应该贯穿整个电影的主旨(虽然感觉导演处理的有点模糊):"What's that?" "It's a Bumblebee."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aerodynamics they shouldn't even fly. But they don't know it. So they fly anyway."
无情无爱或许会让你走的更远,但爱恨是平凡如斯的我身上的唯一神性。
——题记未来会是怎样?
是狼烟四起还是歌舞升平?或许都不是。
《同等族群》中再现了一个高度秩序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爱恨情欲都是一种病,每个人都是这个秩序紧严的的社会中的一个螺丝。
也是有例外的,比如男女主,比如愿意无条件伸出援手的同路人。
与其认可情爱无用论,我愿相信情感是神的恩赐。
你看,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种,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动的巨石,阿基琉斯的盖世之功,古往今来的传奇中处处可见的是对人类的大爱,无畏、执着且不悔。
她跳脱出男女之爱,也映衬出普世之情。
是情爱的存在让每个平凡的我们在被需要的瞬间也变得非凡异常,让传奇与人类生生不息。
无情无爱真的会让人类走的更远吗?
我不知道,可我还是喜欢拿破仑的剑,巴尔扎克的笔,喜欢想起你时自己的微笑与泪,喜欢你。
同等族群 (2015)6.42015 / 美国 / 剧情 爱情 科幻 / 德雷克·多雷穆斯 /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尼古拉斯·霍尔特
每天一看,防止早恋
我从这部电影里看见了逻辑与情感。
没得“病”的人代表着纯粹理性,得“病”的人象征着强烈情感与感官。
前者的世界里,彩虹是中性灰,坚硬光滑。
在后者的世界里彩虹是七彩的,美好,稍纵即逝。
没有情感,没有丰富的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
面对绝美的风景感觉不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吃块苦巧克力体会不到其中淡淡的果味或榛子香气; 也许这个世界的进步只需要逻辑,但人需要情感。
这个设定挺有意思,也不知道这个公司写小说啥的一点情感都不用吗…摄影光线音乐都很棒,Nicolas这颜简直绝了,镜头直接怼都不在怕的,但为啥小k的眼袋好像收不回去了,总觉得很累,演的真的是很搭,在一起那一小段真的拍的很有感觉。
好闷的片子
节奏似树懒
敬请跟着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尼古拉斯·霍尔特和这部《同等族群》一起,体验摄影虚焦跑焦之美。这样的电影质感拍成男士香水广告,一定很棒。
三星半。《龙虾》另一面,科幻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无良审美下的爱情细节与情感感受。好喜欢这个片,即便俗梗,那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拍出无数令人感动的刹那。单纯的喜欢与表态,不想把它与任何美国teenager乌托邦片作对比,也不想管众口一词的厌恶。
性冷淡风的美术好喜欢,概设方面应该花了不少功夫。小K丝毫没有女性魅力,倒也符合故事里刻意压抑自然情感的设定。导演之前的片子也很MV化,这次也差不多,但是能把性冷淡风的未来拍得有味道也是不容易。
看故事梗概,很像消失的女孩。封闭空间里的人类养成确实需要更特别的故事才能支撑起毫无新意的性冷淡城市。
Kristen 真是个美男子collector十分羡慕…画面很有美感Nicholas一直就这么美玉无暇(啥)地美貌下去……但是这个未来各种不科学这个机构也挺不科学。。观剧之后的感想其实是男主你干吗不乖乖听队友话好好等非要自己来找呢,又差一点要走罗密欧朱丽叶路线假死一个了吗(warm bodies里已经罗朱了一回还来
浪费好设定
没你们说的那么不堪,拉拉和基还不能拍爱情戏了…我觉得还可以,再说k本来就是双,又不是完全没感觉- -
【东方有线】经历近两年的国内新冠防疫常态化,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真是别有一番复杂的滋味。未来乌托邦“完美”社会中,每个人没有情感,冷静理智高效地充当“集团”这台巨型机器中的螺丝钉。种种防范控制SOS病症传播的措施——自我监察、他人监视,病患被进行身份标记、戴口罩、主动自我隔离、严重者被送至秘密基地接受强迫治疗、要求人人接种疫苗……,这一切被设定为“科幻”的想象,对于现在的中国观众而言竟是如日常生活般的熟悉。植入手腕皮下的身份芯片,和我们现实中的脸部、指纹身份识别何其相似?还有片中所谓的“受孕传票”,应该是尽善尽美的计划生育高级版了吧。集权一旦掌握了高级技术,对个体将是碾压式毁灭式的控制和压抑!天性桀骜的西方人或许还有几个“漏网之鱼”,但在某些服从权威深入骨髓的文化中不知又会怎样呢?
当感情是禁忌时的猜想,可惜本片想象力远远不够,仅仅完成了一部优美纯爱MV
因为眼睛太美 所以也看完了
0分剧情,满分颜值
又名《逃出计生岛》
男主不太聪明的样子
好莫名其妙的设定。越是禁忌的越是被渴望。“你知道你们两个会上床,但是不知道哪天上床,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剧情和设定都是比较俗套的科幻爱情片,可以看成小清新版、无战斗场面的《撕裂的末日》,活着是反角度的《龙虾》总的来说很无聊,除了很多拍摄角度运镜焦点颇有意思的镜头设计外,唯一的优点就是暮光小姐的演技趋于稳定了【6.0+0.1】
颜值实在很高啊
真的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