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九降风》的片尾曲,脑海中却重复播放着《囧男孩》中的剧情。
两个可爱的小男孩用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对待这个社会、亲人和他们之间的友情。
这两个成长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的孩子,虽然调皮、捣蛋、爱惹事,但是却又是那么地可爱和坚强。
“啊,老师,为什么我是骗子二号,我要做骗子一号”“为什么学校没有钱换铜像学长,为什么那些人都没有钱,为什么老人都很小气,为什么小气的都是老人”“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
”“痛”......一号。
二号。
在我的童年,属于这两个角色的人大概有一打。
一群人中就我一个女生。
整天跟着他们。
捣乱,旷课,逃学,打架......只是我们都有个完整的家庭,庆幸的是残缺的家庭并未将他们的快乐给夺去。
他们在大人的责骂和自娱自乐的生活中长大着。
有着少年的小小情愫,恶作剧,以及各自坚持的那份坚持。
两个小男孩坚信在水上乐园滑水一百次,就可进入“异次元空间”。
对异次元充满憧憬与向往的他们努力存钱,并承诺要一起长大,一起到达异次元的彼岸。
最终却因为卡运天王而未能实现。
暂时破裂的友谊却在一声声的“二号”,一次次的伸头探视中表达得更深刻了。
一号的离开,二号的追寻,这两人的友谊是怎么也不会改变的吧。
独自长大的两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曾有过的交集让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
想来一号更像个骗子吧:夏威夷的妈妈寄来的玩具,异次元......只是那些善意的谎言给了二号美好的憧憬。
所以也就可以不当做是谎言了吧?
即使是长大后的二号还是依然相信着。
「再见,再见,再见」…对囧男孩里感触最深的台词…在成年后,是不是一定要对童年说再見?
一号的爸爸拉过二号的小手放在自己胸口,说“痛”,两个人抱在一起哭泣。
那时的我哭的泣不成声,多想知道后来的他过的是否安好?
长大后的二号在水上乐园遇到的那个小孩。
我更愿意相信是一号的孩子。
多美好的结局。
对初春的广州来说,这是一个寒冷的午后,静止的时光中,有尘埃落尽的美,我开始怀念一些陈旧的时光,薄暮初霜 晨钟暮鼓,那一片没人进入的小树林,长在我的手指上,被一层薄的影所笼罩,庆幸我能记得这一切。
一下午连看两部台湾片,然后猛然想起今天是台湾“三合一”选举,蛮巧的。
也是好久已经下的,豆瓣新片榜,名字挺好玩,以为是喜剧片,就下了。
今天一看,原来是部标准是文艺片。
我觉得“爱看不看”,主要是很多风俗习惯什么的,看不太懂。
但是羽毛乱飞跟两人决裂的两场戏,打动到我了,哈。
9.12.5写于外公家
以下不是评论,只是对屏幕上那光影带我穿梭时空拾回的一些零碎的抄录——那三个男孩被数学老师分别冠以的“大胖”、“二胖”、“三胖”之号一路尾随他们度过了小学最后几年,甚至还跟着进了初中。
另一个男孩得的是个苏联名儿——“达德洛夫”。
也即“大个萝卜”。
老师解释道。
“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将来的出路就只一条——去读日本农学院的苞谷系,当‘日脓包’!
”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殷切,还是恶毒的诅咒加摧残?
来自我的小学的班主任。
后排的男女生上课时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学校小卖部卖的面包硬得完全可以当海牌踢,他们嚅动的唇型很快被数学老师发现,遂宣布要买两张公园的门票供二人去湖心岛谈心。
“不知趣”的家长因“有贵州人在街上拐小孩”的传说而理直气壮地加入了我和同桌星期天到工人文化宫坐电梯上顶楼看高倍望远镜的活动,一路上,大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时政要闻和小道消息,声音洪亮,破坏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约会”。
自然老师惯于边扣文明扣边徐徐步出男厕,我们都很不是滋味地相信他继而用那只手举起办公桌上的茶杯,接着再翻开我们的作业簿,一页页,批改。
本班两个女生的妈妈的工作单位比邻于学校对面那栋红砖大楼第一层,东边的化工店和西头的肉铺。
此点,提供了班主任一把锐利的攻人之矛,她会问:“你是不是在××家妈的店里抓了什么当早点吃坏了脑细胞?
‘六八四十二’都背得出来!
”,“你上辈子是被×××家妈摆在案板上割的吧?!
”我们家没被关进渣滓洞办《挺进报》多么可惜!
我的爹、妈都曾模仿我的笔迹与我在深夜里共同完成那数量众多的家庭作业,并且,于次日安然过关。
小学高年级时收到的贺卡,上面写的祝辞基本批发自汪国真。
“什么蓉儿靖哥哥,拍这种电视的人——黄蛋!
”班主任哪曾想到这句话泄漏了她比任何人都更带劲儿地收看香港武侠剧。
“有的人,用冬天里生冻疮的左脚都比有的人夏天里好端端的右手画得好!
”美术老师这般大落差“抑扬”的夸奖,怎能叫我接受得自在?
本校居然宁可连续组织我们看三遍《三宝闹深圳》,也不似隔壁的我妹子她们学校“少而精”地去同一家影院观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一入小学就成了班里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对班主任居然能识出自己爱好“涂抹”很觉“知遇”。
事实是:那无非一项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子女班级建设的“举措”。
眼见自机场恭迎伊丽莎白二世归来的“礼仪队”成员们个个彩妆浓艳,只能暗自庆幸因病躲过了也让脸蛋沦为猴子某个部位的一劫。
……让粗鄙、漠视、启蒙、滋助归大人,让快活、尴尬、蹒跚、自愈归儿时的我等。
幻想、诨名、疯狂、不屑、捉弄、暗恋、报复、私心、裂隙、悔恨、……狠狠挑动观众的笑神经之余,电影《囧男孩》也惹人惘然。
“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少女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题记太理想了。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萧红在《永久的憧憬与追求》里,写过这样的句子。
“冰冷和憎恶”总与“温暖和爱”相交织,“无忧无虑”的传说背后,大多数人的少儿时期,都躲不过或这或那的“失意”。
而他们中的很一部分,纵使经历一次次“失意”,却从未真正orz下去,或许很出乎长者的意料,在“呵护”匮乏的年代里,孩子也可以强大得心存ots,起码,全心全意做一个满怀美好憧憬“私奔”到火星寻找乐土的梦。
而我,在顺利成年后,已必要地丧失了多少?
还将丧失哪些?
影片戛然止于“2号”与“1号”两个前“囧男孩”可能的重逢。
胶片上时光流转,看到他终究以把守“火星通道大门”为业,看到另一个他当了家长也不忘向儿子口授如何去往火星,我,很不争气地湿了眼。
囧男孩是我這幾天看過的Best之①了動畫與影片的結合Best畫面①用很多很多風扇吹出的所謂“0異次元”羽毛紙巾的飄落到一切歸於平靜——超美Best畫面②爲了嚇唬那些無賴大人把妹妹收起來最後1號騙2號說妹妹不見了2號在操場哭著找妹妹不停用那軟軟的台灣調子喊“妹妹..妹妹”Best畫面③銅像學長也算是一個經典了我們的童年都是很怕那些鬼怪的到至今我也在怕怕就如2號一樣2號去那茉莉家和晚上去操場找什麽卡**的情節笑死我了Best畫面④2號不停的哭鬧1號說著“我以為我們都是一半一半的”害我感慨死了想起很所事來著Best畫面⑤1號爲了2號去砸那店子被抓了1號抱著他那患神經病的爸爸叮囑他要記得吃藥小小年紀..Best畫面⑥最後當然是2號抱著1號爸爸哭的時候了爸爸說話了說“痛..”兩個孩子玩在一齊做出的舉動真的很ORZ..HAH 另外..最後阮經天的聲音真的很性感
台湾电影往往让人觉得熟悉而又存在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异质感。
《囧男孩》,一个很“囧”很orz的题目,讲述了两个孩子的故事。
骗子一号、骗子二号,一起欺负女生、一起被罚在图书馆粘书;最喜欢的玩具是卡达天王,最喜欢的童话是《快乐王子》;他们认为收集十台大电风扇制造超级强风就能吹到异次元空间;他们又认为在海边坐滑水梯一百次就能在最高点被抛到异次元空间;打电话给夏威夷,去到异次元空间,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
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爸爸再见、朋友再见!
孩子长大,还是去了异次元空间,究竟是成人还是孩子在欺骗。
波兹曼说四百年前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童年”的概念,而现今电子传媒却又将它们抹杀。
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游戏,自己的忌禁,成年人必须加以督管;然而电视却将一切的垃圾信息,需要和不需要了解的全部都倾倒在他们缺乏分辨能力的眼前。
他们穿着成年人的衣服,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做犯罪的勾当毫不羞耻。
虽然政府的干预电视电影的分级与限制打破了波兹曼的预言,但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迷人的想象力仍然在超女快男在开心辞典在于丹中天在走进科学在各色各样表面光鲜缺乏营养被动灌输无法消解的快餐文化蚕食中几已丧失殆尽。
不过所幸的是,还是能看到像“囧男孩”这样的电影。
导演杨雅喆说他在社区做过义工,辅导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们;他说他们努力让自己坚强的微笑面容,就是他完成《囧》片故事的动力。
在大导演们纷纷关注票房关注西方审美的空隙,还是有人在想着孩子,在试图挽住消逝着的童年故事,这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那个乐园是通往异次元的神秘通道,只要你滑到一百次,滑道就会自动感应,在你滑得最快,弹得最高的时候,让你飞到异次元去。
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人来找你,来烦你。
因为去了异次元之后,大家都会把你忘记。
只要去过异次元,就可以一下子变成大人啦。
变成大人,就不用当小孩啦,就一直活在大人的世界里面。
哎,我告诉你哦,异次元的人,都不用写功课。
那里的人都骑大象,长着翅膀。
你,不想去么?
你,看到了没?
这就是《囧男孩》中的“一号”讲的异次元。
他怎么知道,异次元就是这个样子的?
异次元真的和他讲的一摸一样。
不用写功课,骑着大象,长着翅膀。
到了异次元一下子变成大人,再也回不去了。
只是,他唯一讲错了一件事情:即使到了异次元,还是有人会记得你,一直都不会忘记。
我的童年在鲁西南的乡村度过,与他们毫无共同之处。
但他们让我觉得如此亲切,仿佛是自己的经历,仿佛他们的童年也是我在大西北向往的异次元。
他们身处自己的童年,却渴望长大,抵达异次元的成人世界。
而我,如果在那个传说中的乐园里,从滑梯里滑下一百次,可以返回少年时代的异次元,可能我也会去做。
支撑我们长大,成为大人后仍然会对世界充满期盼的,不是梦想,是友情。
长大期间渐渐剥落所有颜色的,不是失败,而是对友谊的不信任。
友谊万岁,无论是正在长大中还是已经长大了的人们,都要记得好好珍惜。
童年,也曾如此瘋過,傻過,哭過。
偶爾閉起眼睛回憶那時的一切,仿佛是在欣賞一部黑白老電影。
那時的好友如今都已不知蹤跡,仿佛他們從來就沒有被自己遇見過。
凌晨不睡覺在看這部台灣電影,因為它的淳樸便很容易讓很多80后的人找回自己那個時候的影子,宛如斑駁的陽光在腦海中一閃一閃。
這樣的電影大陸或許不會有人拍,因為它實在太淳樸了,甚至連一部品牌手機的LOGO都插不進去。
這樣沒有利益可賺的電影是那些商業電影販子所不屑的。
後來,我忽然想起《暹羅之戀》裡的一句話,“長大了,也就孤獨了”。
然而,確實如此。
台灣有好的獨立音樂,然而現在,獨立電影也開始漸漸嶄露頭角了。
是那种我最喜欢的台湾电影。
片子自然真实亲切真诚,一个人很安静的看可以很温暖可以落泪可以会心一笑,但是看完后会伤感会感动会为之动容。
因为看见当年我们自己为梦想而光着脚丫奋力追逐的背影。
不管它是任何幼稚可笑的梦想,我们单纯并且倾尽全力。
未来很近。可惜我们没能一起到达。
一般
久违了,好久没看关于童年的电影了好看的电影不一定就是大片,就像唱歌不一定要大声,能感动到就行不过片中最囧的一段就是那个女老师的惩罚了,Orz.....
想到小時候的很多事耶
失去了快乐世界。。。
看了半天没看见小天,弃。学长铜是纳豆,囧。
请卡达天王带我去异次元
追求清新痕迹明显了点。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快乐王子
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
我要去异次元~~~然后变大人再也不回来
動畫太多啦小孩太吵啦
囧男孩胜却无数天兵天将。七岁八岁,狗还嫌。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
总是看不完这个
台湾一贯的看不懂文艺电影。不过还是很好玩的。大人的世界都是虚伪的
看不懂...姑且给个较差吧...
的确是囧片。
开始是看介绍还不错,典型的台湾电影,一般。
童年的我啊 你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