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是亚特兰大勇士队的资深球探,然而近来他可够呛。
上了年纪又有些视力衰退的他因此被认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变化的市场,并被分配了最后一次招新任务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加斯的老板兼好友彼特(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 an 饰)有些不忍,便找来了加斯的女儿米琪(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帮忙一起完成这段任务旅程。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自从米琪六岁丧母后,父女俩的关系就不见得多好,不巧还搭上了对手球队的年轻球探约翰尼(贾斯汀·丁伯莱克 Justin Timberlake 饰),一路上的磕磕绊绊可不少。
面对这堆难题,三人最后能否顺利渡过?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久违了,这是真正的老戏骨,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就摩根·弗里曼了,老爷子主演的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了,而做导演需要更多的精力,老爷子大概不怎么拍了。
棒球题材,因为不懂棒球,所以兴趣不大,也会影响观看的投入度。
这种讲经纪人或者球探的故事也并不鲜见,球探就是伯乐,伯乐比千里马更能得,现实中不少千里马就埋没于各种原因,要知道很多千里马不是大器晚成或者年少成名,而是未成名时有没有及时被发现,不然有些就可能熬不下去而转行了。
虽然电影满是套路,但故事都是一样的其实(创意千金难求),就看情节、对白怎么推陈出新,找到亮点来打动人了,这就是想象力。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Adams将手机丢进垃圾桶的那一刻,我不禁咆哮:“OH! Come On! Don't ruin it NOW!” 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电影,但当剧情中出现了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出现的情节的时候,我还是会很难过。
我简直无法形容那一刻的我是多么的失望。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主动将自己的手机丢进垃圾桶:1、那黑莓怎么说也不便宜;2、通讯录、Email、App、Photo……我知道有很多备份软件,但终究是麻烦的;3、如果真的有人因为要父亲和好而如此爽快地丢掉自己的手机,我只能说姑娘你太爱演了……结尾的时候,我本来想说:“虽然这是一个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电影,但至少我觉得还不错。
”然而那一刻我捶胸顿足:“导演,你这是在惩罚我入戏太深吗?
”尽管我内心诅咒这样一个结尾,我还是将这部电影拖进了移动硬盘,而不是回收站。
Clint Eastwood老爷子的非凡演技自然不用说;Amy Adams扮演的女强人也很有感染力,远超出闰年里那个傻大姐;Justin Timberlake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但却总也走不出帅哥的阴影,不过也没办法,长得如此阳光帅气又有腔调,可以驾驭的角色真的很有限……内容上没什么特别的:母亲早早离开人世,留下不懂得如何与女儿相处的父亲,造成了糟糕的父女关系;超级女强人因童年阴影而永远跟别人保持安全距离;逞强的父亲不愿接受自己年迈眼花的事实;最后典型美式的皆大欢喜……
感覺本片是徹底顛覆《Moneyball》給大眾留下噠概念。
《Moneyball》是開創用電腦軟件計算球員各項技術指標然後給選秀做參考。
而《Trouble With The Curve》是說沒有軟件能比球探噠眼睛和耳朵以及對球員狀態噠把握更優秀。
我想無論選甚麼都不能用機器。
就連選工作和選男友一樣。
是用心挑噠。
所以Micky為甚麼後來選擇賈老闆還有那個Peanut Boy。
Micky是優秀噠球探。
她這一生也足夠熱愛棒球事業。
有多少女生為滿足家長噠期望而選擇叻自己不喜歡噠專業和人生。
怎樣解決這樣噠問題應該是Trouble With Life吧。
剧情很老套,一看就可以猜出来。
但是电影中讨论到了很多涉及人内心的问题。
一对顽固的父女,在不断的尝试与理解对方中,终于和解,真如“烈火”所说,10次有7次都不中,但是仍不能放弃。
电影的主角,老球探和退役棒球员都因为怕被人替换,被认为不行,而隐瞒实情,虽然前者在剧中以喜剧收尾但后者的悲剧,也应使我们思考这时候的顽固到底该不该?
剧中老球探的女儿从整日忙忙碌碌的工作,无暇休闲,转为从事喜欢的棒球事业,做球探,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勇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停下来,享受生活?
7.0分。
本来以为是东木老爷子自导自演的电影,但看着看着觉得风格太过轻松,不太对劲,不过有他和艾米亚当斯这对“父女配”,我还是开开心心看完了,片尾字幕出来,导演果然是另一个人。
以前总以为老爷子的电影沉稳但无重大突破,现在看来,这已成为他的个人符号了,别人也模仿不来。
老爷子上了年纪后,喜欢塑造一些“倔老头”形象,如《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拳击教练、《老爷车》中的“老大侠”,不知道他本人性格如何,只觉得他在这两部电影的表演就像是在演自己一样,两个角色都又老又倔又有料,像武林高手一般,但同时他们都性格孤僻,不受子女爱戴。
《曲线难题》中他也塑造了这么一个老头的形象,可以说是从那两个角色中拷贝过来的:他上了年纪眼神不好,他是全美数一数二的棒球球探,他不能很好得处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女儿也怕跟他说话,但不知为何总觉得这配方是原来的配方,味道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换句话说,这个老头的形象总欠那么点意思,不够饱满。
思前想后,得到一个答案,因为《曲线难题》不是他自己的作品,也许只有他的拍片风格能hold住这种形象,只有他才能知道自己能饰演什么形象,该怎么演,该和什么人演,除此之外,我找不出别的答案。
《曲线难题》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对我来说,对一个盼望伊斯特伍德身体健康乃至万寿无疆的脑残粉来说,看到老牛仔又一次在银幕上表现他的怪脾气,口吐总感觉咽着口痰的个性嗓音,我就已经感觉踏实了,满足了。
老爷子这次食言了,说好《老爷车》是最后一次银幕表演,但是这一次还是耐不住出山了,有些食言令人欣喜,比如再一次看到他的表演。
《曲线难题》是个有些模式化的治愈系故事,与故事背景相似的《点球成金》相比,明显从各方面都矮了一头,但是又怎么样呢,每年谁不希望从美国批量产出的几部治愈系影片中,找出一两部能让自己舒服下心情的?
当爹的和儿子或女儿感情不和,这是多么似曾相识又屡试不爽的套路啊,这次老牛仔和女儿有些不对付。
最近这几年,伊斯特伍德似乎只要出演,就演些怪老头角色,而且日趋古怪,《百万美元宝贝》还算比较正常,到了《老爷车》一副愤怒老头模样,到了这部倒好,一副老的都站不稳的样子,依然脾气火爆的看啥啥不顺眼,动不动就砸啤酒瓶要跟人拼命。
或许,他身上一直流淌着牛仔不羁的血液,所以演二战英雄也是那种不服管的,演城市英雄也是哈里那种暴力无比的,演生活中的老头也是孤僻诡异的。
也正是这样的心灵需要懂他的人来抚慰和支持,本片中除了老友,就是女儿了。
在本片中,伊斯特伍德扮演的是老球探加斯,而正如上面提到的几部电影,他从老拳击教练,老兵加老汽车厂工人,到本片的老教练,都脱离不开一个“老”字。
而这个“老”表现的不光是年龄的老去,更是一种长期固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他又偏偏总是一种生活在昨日,不与时俱进的派头,这也就让他与社会,与周围的人们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加斯信奉的是一种传统的人才发现方法,靠亲自到现场的观察,而片中年轻一代的球坛新星相信的是电脑软件根据统计数据的推断。
有趣的是,在《点球成金》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角色恰恰也是一位新派的,讲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球员和战术的球队老板。
而在《曲线难题》中,则将新派球探做了极端化处理,那就是这人被塑造成一个几乎不看球的自大狂,这倒是让影片矛盾冲突更直截了当,让加斯的保守更显的有种天然的正义和令人肃然起敬感,但是也让影片没有了深度挖掘的空间,观众一看就明白了导演是一副要塑造加斯反戈一击的励志故事的架势。
于是,和加斯感情长期不和的女儿,突然间动了恻隐之心愿意陪同父亲做职业生涯最后的新星发掘之旅,两人磕磕绊绊间更逐步冰释前嫌,父女俩重归于好。
《曲线难题》中时刻可见温情和阳光的小桥段,美国小镇的美景,社区关系的融洽和谐,都让我看了感觉很舒服。
是呀,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给了父女俩足够发现自我和沟通的空间。
“重新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此类电影常见的指向,女儿从帮助走路不稳,视线模糊的父亲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自己生活的激情所在。
从自己精英化又经常被影视界塑造的阴谋化和世俗化的律师行业,到充满着一种大家庭气息的棒球俱乐部,女儿从快节奏追求卓越的路上停了下来,去审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那慢节奏中依然充满激情和发现的棒球生活。
这样的影片总是大团圆结束的,整部影片感觉就是在向一种传统生活方式致敬,向快节奏数字化的现代生活中依然顽强存在的传统保留地致敬,在那里,父女同心,爱情纯真,事业依然有成。
父女俩有惊无险的矛盾了那么几下,导演常常就迫不及待的让他们要和解回到阳光大道,所以,这是一部其实挺没个性的电影,但是因为有顽固老牛仔和可人的艾米•亚当斯,还是有那么些趣味值得一看。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cda121cb88ae7562f7c95dde
While I am a huge sucker for baseball movies, trouble with the curve fails to resonate with me as it has too little substance on the sport itself and too much on often seen sappy life lessons. Trouble with the Curve goes in deep to discuss how different people deal with adversities, and how the outcome could decide the outlook and future. What Eastwood's character failed in achieving is juxtaposed by the interesting character portrayed by Timberlake's, but I'm afraid this is as far as the movie could achieve, as the general idea is too narrow and linear.
2013-02-15在《百万美元宝贝 ( Million Dollar Baby)》以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再度向运动类的题材挑战,老爷子一辈子都是硬汉,莺莺燕燕的不是他的路子。
我觉得他在这部电影里面,呈现了他的真实年龄状态,1930年出生的他, 应该已经到了浑身毛病,手臂上的肉都在颤抖的时候,他在电影中也卸下了导演的责任。
只是,这部电影明显偏于平庸,艾米•亚当斯(Amy Adams)的出色表演抢了不少风头,但是在看过了太多讲棒球的故事后,这部电影不会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
美国算是非常重视棒球运动了,统计数据非常齐全,从你一开始参加比赛就会有统计数据,因此,用数据来分析球员的能力是由来已久。
刚开始时这些只能粗略反馈一些状态信息,到了计算机时代的来临,数据模型技术发展才将挖掘(注意不是分析而是挖掘)球员成为可能。
不过,一直以来,由于统计数据采用的信息不可能全包括,所以,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影片中那个状态下滑的击球手,统计数据只表示他的出状况,但不能解决问题,单纯从数据看应该售出了结;另一个火热的击球手,统计数据表示他太全能了,预测他将来有很好的前景。
影片用这两个例子直接地击中了唯数据派的要害。
其实,用球探模式也有缺陷,比如影片中唯数据派揶揄老头的话:1年签了几个球员。
球探模式和唯数据派在产量上差距很大。
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就是数据派站上风。
总的来说,影片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所有角色都是菱角分明,特色演出,从剧情上看,没有什么曲折,最后皆大欢喜,属于温情说教片。
如果说影片还有些积极意义的话,就是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影片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等一等,自然就好了。
老爷子还很厉害啊,美国人就喜欢这些运动。
片名能不能改成曲球难题?
和《点球成金》是完全对立的一派,这有点意思。可是整部片各方面都太平庸了,励志、爱情、亲情三线都毫无新意,又是把好演员浪费了的片
励志
虽然有些俗套,那依旧是那个倔强的老头子,依旧是那个坚韧的艾米·亚当斯,看似无法调和父女之情很打动人,只是没有挖掘的够深。
能从头到尾坚持每一分钟都如此老套平庸也算难得了。
Justin 就是出来打酱油说几个笑话的么?你妹的最后怎么回来得那么无厘头啊,滚远点好不好。Amy Adams,你好漂亮……看不出你都39岁了……
1,点球成金的反面。2,对球探工作还是很感兴趣的,但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太多了,实在让人说不出好话。3,况且对美国职棒的了解也不多,乐趣减半。4,况且自从看了伊斯特伍德助选罗姆尼的演讲,对这个糟老头好感骤降。
体育励志类真的看不进去了
Clint Eastwood这把年纪依旧如此有感染力!
虽然演员都很牛逼,但是…………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叙事有点散,是那些年刚刚开始看美剧时的故事讲述,既没有太大的波澜也没有太震撼的东西,爱情故事也很套路。都是好演员倒是。
本以为是一部类似于《点球成金》的另类励志片,结果,影片的质量实在是对不起期待值,老牛仔该息影了,你为我们做的太多了,不需要再证明什么了。
大俗片
Justin Timberlake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男的因为一个工作离开艾米亚当斯?美国剧本就硬要在这里转折…
故事真是超级老套,不过也不是很惹人反感,老爷子的倔强形象真是不错。JT虽然酱油不过和Amy姐意外地还挺来电的。John Goodman真得好可爱啊一把搂住戳肚子。最后,Amy姐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如此重复一亿遍
大杂烩
父女情的一般化体现,衰老与成熟建构起新层次的伦理秩序。那不能击中的曲线球貌似昭示着不可预测的人生,可惜这只是我发散的感想,关键是电影太平庸了,Eastwood的老倔头仅能增色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