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片的時候我已經忽略了電影本身,而是親眼看到911災難的再現。
從始至終,熱淚盈眶。
欽佩美利堅民衆的勇敢,在面對人肉炸彈的那一次飛行,始終能把握自己的情緒與理智,破壞了塔利班狗的計劃,儘管整個機組人員和乘客全部遇難。
把這樣的一幕搬上銀屏,的確有些殘忍,難以想象美國人在看完這部片走出電影院時的沉重心情。
可是,歷史不能忘卻。
全世界人民都該討伐塔利班犯下的罪,那些製造世界混亂的畸形生物!
看了很多中國民衆的評論,好像站著説話不腰疼,事不關己。
我不知該如何擺正中國與美國或者日本之間的關係。
但是中國人民始終過於偏激,叫什麽他們就跟什麽。
的確,歷史不能忘卻,可是那是一個民族在某個時期所結下的怨,是不是用好幾個世紀都無法化解。
起碼說,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他們遭遇這樣的災難是無辜的!
再説日本,如果中國每個人都有空去砸日本電器,還不如每個人多抽點時間去看書學知識學技術,有本事中國電器能趕超日本電器!
要記住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永遠是,弱肉強食!
這樣日本電器就能在世界範圍内被永遠淘汰,只要中國電器能起來!
什麽叫男子漢,這才叫硬道理,真本事!
光打幾個騷擾電話砸自己買的日本電氣能改變中日這樣的局勢麽?
小伎倆吧..還有,看新聞說,日本已有塔利班的人潛入.看來塔利班勢力已經擴散到東南亞,中囯也許也無法幸免.記得看過兩次法輪功在歐洲街頭不同的兩個國家,那些被関在籠子裏的中國人也未必知道法輪功是何物是何組織吧.也許就是街頭那幾個偷渡妹貪點錢就樂意在籠子裏裝瘋賣傻丟自己國人的臉,被老外像展出熊貓那般看.還是有一部分人爲了點小錢什麽事都能做出來,關乎自己利益的同時忘了自己的黃臉皮是代表了自己國家與民族.如果塔利班真想收買幾個中國人做人肉炸彈我覺得那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因爲某部分囯人從不關心民族聲譽,知識面狹隘而且從無信仰,只放眼于戶頭的百萬美金.伊斯蘭教現在遭全世界範圍唾棄,如果他們夠聰明,也懂得換人种玩世界大戰之類的遊戲..這部電影能讓我想到的,就這麽多了.保佑美國人民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
2001年,9月11日我正在上海出差,晚饭后,我和DZ百无聊赖的坐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
我们在不断的换台中,看到了CNN;一栋大楼正冒着浓烟,不用说,当然是世贸双塔之一。
开始,我们以为某座大楼起火了,并且对此兴趣索然。
在又换过一轮台之后,我们开始研究这场“火灾”了。
我们定下神来听了听解说:……aircraft crash……?
飞机撞大楼?
周围这么空旷,怎么会撞到这里来?
我对我的耳朵颇有怀疑。
几分钟之后,我不仅怀疑我的耳朵,我还开始严重的怀疑自己的眼睛:一架飞机在我眼前撞到了另外一栋楼上!
我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想对旁边的DZ说点什么,但愣了好几秒才发出了结结巴巴的声音:你看见刚才又有一架飞机撞进大楼了么?
DZ也张了张嘴,迟钝的说道,不会吧。
从此之后,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叫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相信我能给他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我们竖着耳朵,开始仔细听解说,足足花了15分钟,看到了现场回放,才敢相信真有第2架飞机撞上了双塔。
我们面面相觑,为目睹了重大历史时刻而感到震惊,又略带点欣喜。
于是我们四处打电话,通知各路好汉这一难以置信的消息,当然,大多数人把我们当成了骗子。
最后,世贸双塔在我“楼会塌的”唠叨声中倒下了,但我所认为的华盛顿被核弹炸毁的场面却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五角大楼的撞击,和一架飞机的坠毁。
坠毁的飞机,就是93号航班。
《93号航班》,就是这部电影,把我带回到了那个难以置信的夜晚。
这电影出奇的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结局。
乘客的家属在电视上看到有飞机撞上世贸大厦时,纷纷打电话询问,当他们得知不是亲属乘坐的93号航班时,都松了一口气。
但这轻松没能持久,很快航班上的家人就给他们打来电话,报告了航班被劫持的消息。
劫机者甚至当着他们的面杀掉了两位无辜者。
连续几架飞机自杀性的撞击,已经让地面上的家人清楚了飞机的命运,没有比给活人送葬更让人心碎的了。
乘客也通过电话获知了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命运了……即使心碎,但毕竟还有勇敢的人,一个强壮的父亲,要求他同样强壮孩子立刻和其他乘客一起发起反击,重新控制飞机。
机上的乘客也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死亡,也要战斗。
他们还为此进行了投票……民主真的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血液了吗?
随着一句Let's roll,他们排成一列,向劫机者猛冲了过去。
面对他们的勇气,劫机者成为了弱者。
飞机最终还是坠毁了,但他们制止这场袭击。
噢,在最黑暗的时候,还是有人会挺身而出,在遥远的大陆上空,他们保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原以为是什么英雄主义结果却被深深震撼没有什么爆炸枪战暴力只有纯粹的亲情我一直把自己当作飞机上的一名乘客我也想我将对我的父母说些什么呢?徘徊犹豫直到最后飞机的坠落我盯着电脑莫名其妙的伤看着最后一幕那坠机后的青草地我有些楞坐了好久直到母亲轻轻的拍了我怎么拉?我才回过神原来我还能活着
有人说“911”像悬在空中的太阳,在那儿散发着热度,却不敢直视。
我觉的它更像一个烫手山芋随着时间的流失,这过去的5年里,慢慢的凉了下来,让电影人们更多的敢去正面,客观,冷静的去面对。
虽说在911的第二天,艺术家们就开始行动了,纪念活动在原来大厦的遗址{归零平地}上开始了,摄影的,作曲的,编剧的,画画的,写小说的一拥而上,创作的灵感像火山一样爆发着。
只有电影在沉默。
虽说在以后的几年里,有象《911事件薄》2002;《告诉尼古拉斯》2002;《The Guy》2003;《华氏911》2004;《窄门》2006;《市民义务》2006;《巨大的惊喜》2006;《空城》2006;但这些电影都是在讲911给人们所带来的改变影响。
对于这样真实的灾难,却缺少一部客观纪录当时情况的影片,这在电影界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93号航班》千呼万般使出来。
尽管是在一个早以知道结局的电影里,而且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件里,但是《93号航班》还是用其所用的表现的形式来还原911还是相当完美的。
虽说有个别演员的业余表情,也许还有其他瑕疵,但那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只因为影片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也是尽量接近真实本来面目,在真实面前一切艺术表现都是苍白的,这点又让我想起昆大师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过上帝一思考,人类也发笑。
呵呵,木大师也。
影片的开局也处理的很有意思,劫持93号航班的那4个人,2人住一间,在临行前进行肯定要做的祷告,看着他们拿着经书在默念,朝着真主所在的方向三叩九拜,最后他们中操作飞机的也是大声的念着经俯冲下去冲向草地,这让我想起了《天堂此时》中所描写的恐怖份子。
这样做是为了淡化了他们恶行,尽量不刺激死难者家属的神经的吗?
其中一个念经时,导演不时的将镜头切换为夜景下的城市,念经声仿佛是对美国的诅咒,让人悲凉。
片子最后说93号航班坠毁4分钟后航空中心才知道93号被劫持了,离它最近的战机有100英里。
足见当时航空中心早已被之前那三架成功撞击目标的飞机弄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让人联想到前2周英国发生的又一次恐怖袭击,幸亏的是及早发现,成功截获。
达尔文说过”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对变化做出最快响应的物种”。
这句话也适合93号上的乘客。
在最后能救93号航班上乘客的,也只能是他们自己。
要是他们再能早一点go,go,go,也许还真能活下来,哎。。。。。。
只是纪录。
假如我在这架飞机上——在联合航空93号航班上,我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
我会如何感受?
——我已经感受到了。
从画面一开始,看着电影,我仿佛就在那架飞机上,和那些平凡的却又有着令人尊敬的巨大勇气的乘客们,一起感受惊愕、恐惧、彷徨、愤怒。。。
最后咬紧牙关作最后还击。
假如这是部编出来的片子,那就是拍得太“麻麻地”了。
可是,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用半纪录片的方法拍出来的电影。
我深深的被撼动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以前我也看过很多根据真实事件拍成的电影。
可是,只有这部电影,给我这种感受。
一种很“代入”的感受。
我也说不清楚。
掺和着悲伤和悲壮。
一种,明知要死了,要永远离开自己最爱的人,却还要去振作起来,做些什么的感觉。
当我看到那位女儿,在飞机上对自己的妈妈说要她要挂上电话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到那种悲痛是如此的巨大,要挂上电话的手是那么地难以移动。
天啊!
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有这样的感受——可是,画面和对白都那么的平凡普通!!
这是一部这辈子最值得看的电影。
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讲9.11的片子,最开始我也是个文盲,压根不知道那天有四架飞机被劫持。
到一半的时候,我还以为乘客的反抗会成功。
毕竟他们甚至有一个退役飞行员在机上,要是电影的话,这架飞机是怎么也不会坠毁的。
可是,这是现实。
而我,还是想的太简单。
这是真正的,我们每个人碰上都只能无奈的接受的现实。
随着镜头从飞机的驾驶舱望出去最后一团漆黑,并且出现字幕说这架飞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坠毁并且是唯一没有到达目标的飞机时,我还不敢相信的又回头看了一遍最后的部分。
结果就是,看到那个退役飞行员在乘客和恐怖分子的搏斗之间,费劲的伸出手去拉操纵杆,一边大喊着"I can't hold it!"然后看见草地,世界颠倒,一片漆黑。
我坐在电脑前,觉得好像莫名其妙的被人打了一闷棍。
心里空空荡荡的。
不知道应该有什么想法,但是我就是想,这个电影我再也不想看第二遍。
其实作为一个局外人又能说什么呢?
又有资格说什么呢?
悲伤也不过是别人的悲伤。
9.11之后的第二年,我在美国念书,纪念日那天,学校举行了活动,大家都带着花。
9.11之后好几年,我还是在美国念书,纪念日那天,校园里那块随便给学生涂鸦用的石头上被人喷了白色的漆作底,用红色的字写了"Never forget 9.11"。
参加活动的人是什么心情,写字的人又是什么心情,我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也不曾失去的人,其实永远也无法理解痛失所爱的人。
而这个真实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事件,不是“失去”那么简单的事。
--飞机上每一个遇难的人都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片尾的时候,他们的名字并排显示在屏幕上。
我一直在想,那些演员去演这部电影时是怎么想的。
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冒着黑烟的世贸大楼,震惊的表情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做的很真实了吧……演机上乘客的演员,在摄影棚里的狭窄的机舱布景里,也不知道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但是最让我想要探究的,是那些演恐怖分子的演员的心情。
到底是怎么决定要去演的呢?
是为了什么演的呢?
要演这样一部电影,对所有演员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恐怖分子中唯一会开飞机的那个人,临上飞机之前,对着妻子儿女的照片告别。
美国人好像很喜欢这样的情节,记得以前看<珍珠港>,一个日本轰炸机飞行员曾经把家人的照片别在飞机仪表盘旁边。
最后在飞机上,乘客纷纷打电话向家人告别,说得最多的话就是,"I love you."告诉我爱的人,我爱你。
俗得快脱水的情节,却每次都把我感动的快要趴在电脑前。
--这片子,我真是再也不想看第二遍,看了一遍能憋闷一个星期。
影片全片令人窒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一部从头至尾都让人处于这样状态的电影了。
关于911,我一直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而看这部电影让我仿佛真的置身在了那天的惊悚与恐怖之中。
911的背后,一方面是air traffic control centers的调度失误和手忙脚乱,一方面我却看到了那崇高的人性。
之前就听说过the world trade center被撞后里面的人员是怎样井然有序的疏散的,这就足以让我佩服他们的人口素质。
而这部电影,是以当天被劫持的四架飞机中唯一没有命中目标的UNITED93为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在遭遇hijack之后,在得知那些混蛋的目标是白宫之后,在认识到不采取反抗只会带来更大的牺牲后,机上的passengers最终采取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反抗。
随着音乐推向高潮,慢镜头展示着反抗者前赴后继突破驾驶舱的情景,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我真的以为这些乘客最终可以顺利的解救自己,可是,他们制服了携带炸弹的人,冲进了驾驶舱,夺回了驾驶拉杆后。。。
一切都太迟了,镜头中我们从驾驶舱的大玻璃看着飞机几乎以垂直的姿态和飞快的速度。。
离地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然后电影在此结束,留下五秒的黑暗和死寂。。。
却无法平息我凝重的心情,几乎窒息。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在911中逝去的人们,更以祭奠93号航班上那些英勇的反抗者们。
没有他们,白宫将会是第四个遭到毁灭性袭击的建筑。
我想说,那些反抗者是成功的,虽然飞机最后坠毁无人生还,但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光辉却会一直闪耀下去。
如若全世界的人都有这些反抗者的英勇胆识和自我牺牲精神,那恐怖分子还会如此猖獗么。
不仅是美国人,全世界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或许这可以唤醒许多糜烂劣根的灵魂。
如果不是那件真实的故事,这本是一部稀松平常的好莱坞惊悚片,但事实和人物如此真实,让人看到一半以后就开始无比难过。
我想起七年前,那天我们赶着打开电视收看这一突发状况,当第二架飞机撞上去的新闻传过来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还在雀跃。
我想他们其实并不是残忍的人,但撞击的那一瞬间可能点亮了他们激进的睾丸。
那之后很久我母亲都不喜欢我坐飞机,而我却还是习惯过一两个月就飞一飞的生活,也没想过如果是我坐在United 93航班上,我会干什么,是拼了老命杀到驾驶舱,还是赶紧把一辈子没说完的话和父母爱人说。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死人,但无疑被激进的伊斯兰主义分子给杀死的人是非常无辜的,就像前几天的那些人一样。
这个电影的技巧远非完美,但是我想它会比很多技巧完美的电影流传更久。
一直不敢看这部电影。
因为怕看了之后心情很难平静。
911,看到这个数字,依然会有很多人感到心痛吧。
也就在这一天,很多人离去,很多家庭从此不再完整。
2001年9月11日。
我刚刚开始美好的高中生涯。
偶然的一天从电视上看到新闻。
说实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感觉。
大概是因为美国给我的感觉太过遥远了。
而且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因素夹杂里面。
从历史的痕迹上来看,他们也确实需要一些反省。
背景音乐很沉重,纠着人心痛,那是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感觉。
即使飞蛾扑火的一刹那,也要勇敢前行的必死决心。
飞机上的成员们一个一个的跟自己的爱人、父母、同事告别,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谈话了。
我知道不管生存或者死亡,他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在几千米的高空,俯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会有什么感觉。
她说,孩子,不要哭,你看看窗外的景物,你就不会怕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她说,孩子,你要勇敢,有些责任,需要你们来完成。
记得妈妈爱你。
挂上电话,这个满头白发的妈妈失声痛哭。
她竟然残忍的叫着自己的儿子夺下飞机的控制权。
她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她说,你不要挂上电话,让我知道你们还在不在。
不管生或者死。
不知道她是否听到了他们濒临死亡的尖叫。
如此之近。
她说,你不用打电话给警察了,他们又不会飞,他们救不了你们的。
她说,他说。。。
在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他们却是那么的无助。
亲人、爱人就隔着一条电话线的距离,听得到,但是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他们都知道,一旦挂上电话,有些人,一辈子也见不着了。
突然觉得人活着也就这么回事。
追求或者放手也就在一念间。
想到小弟的小姑姑,两年多前的那场空难。
到现在那个小姑姑还是依然没有回复过来。
一个最最亲密的人眨眼间就离开了他。
不是没有怨恨过,不是没有忏悔过,每一天,每一夜。
现在看到她,总感觉曾经那么美丽的女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碌碌这一生,别无所求。
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时间到了,然后就闭上了眼。
就像爷爷一样,某天凌晨,安静的躺在床上,没有一个人和他告别,走的很安详。
我真怕他走的太孤单,没有一个人送送他。
就像我现在还是不能面对他的遗照,奶奶小心翼翼的收起任何有关他的东西。
某天清理抽屉,竟然在某个证件里发现了他的一寸照。
一直不愿意承认他已经离开我,但是看到那张照片,看到依然清晰的容颜,我知道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已经离开好久了。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去他的墓地,那片面朝大海的山上,那张孤独的照片,立在风中。
我哭着跟奶奶说,他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里。
不知道奶奶有没有收起那张照片。
我竟然是一个那么残忍的人,忘记一个人就想忘记他的一切。
很奇怪,我从来没有梦见过他。
奶奶说,因为他现在活的很幸福。
第一次和奶奶去做迷信,那老太太第一句话就说小孙女也来了,听得我眼泪一颗一颗的往下掉。
在这之前,我是一直不相信这些事情的,但是在那天,我宁愿相信这个老太太说的话。
一字一句,牢记于心。
我一直在害怕,害怕有一天,突然醒来,某个人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我也知道,我的下半生,将会经历很多这样的生离死别。
但是,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勇敢。
如果让我来拍一部关于93航班的电影我会如何构思?
也许要从乘客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晚上开拍,他们中有人任性地伤害了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有人为了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本可以轻松快乐的生活,有人正为了即将到来的旅行而兴奋不已,有人则万分期待着千里之外久违了的重聚……俗套吗?
的确俗套,这却也正是许许多多灾难片的惯例开场,我们所习惯了的煽情前奏。
于是,当93航班以劫机犯们的虔诚祷告拉开帷幕时,我知道这将会是一场绝对不同寻常的体验。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真正属于93航班的部分只占了六成,其余四成对911事件进行了全景的演绎,这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
镜头在航空局、调度室、控制台、军方司令部间穿梭来回,气氛由轻松闲散渐渐转为紧张窒息与凝重,过渡得非常自然,也完全掌控了观众的观感,使观众从始至终都处于紧张的高涨的情绪中,而不是从劫机开始的那刻才进入状态。
关于93航班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的争论至今仍未有定调,航班最后的坠毁是因为乘客们的积极反抗还是劫机犯本身的意图我们不可而知,也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
影片里没有所谓的孤胆英雄的登场,每一个人都惧怕死亡,甚至是最后冲上前去的那群人,支撑他们的不是什么伟大的信念,而是对死的恐惧。
也正是因为这种倾向写实角度的切入,才更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英雄们”颤抖着,哭泣着,却也深知此刻“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目睹此情此景,大概无人不会动容吧。
而对于劫机犯,影片也是下了笔墨而并非只将他们当做脸谱化的道具。
从候机室向电话那头的爱人匆忙道一声“我爱你。
”,到日出的霞光透过窗户勾勒出他们祷告的身形,导演似乎是在试图柔和他们的形象,为他们找出人性尚存的证据。
这也是在以往同类型的影片中难得一见的(尤其是在911真实的大背景下,导演的这番作为必定会引发争议)。
整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在临近结尾剧烈颠簸的飞机上,不论是乘客还是劫机犯都在向各自的神明祈祷——不论是向生还是向死,行善还是行恶,他们心中口中称颂的都是主之名,这真是一番诡异却称不上违和的场景。
明知结局还要看下去,卖点就是同情心和主旋律,911纪录片
can&#39;t depressed anymore. R.I.P. all the heroes.
影片到一个小时才开始劫机 应该多描述一下乘客的故事 指挥部的戏份有点多
之前没看介绍,还以为飞机会平安着陆,最后突然的结局让我感觉有点闷。也许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巧飞机上正好还有飞行员,那么乘客反抗的真正动机又会是什么,可能也跟恐怖分子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纯粹是为了不让恐怖分子得逞。
拍的什么破电影,原来美国军方如此无能,遇事若一群热锅蚂蚁般乱糟糟毫无章法!唯一看电视是无画面后的字幕。
全片手持运镜,老实说开头近一小时在指挥中心的戏份太琐碎太凌乱始终不能入戏,从镜头转向飞机上一个个人的时候,出色的室内调度让临场感和紧迫感瞬间爆棚。结尾的黑屏和字幕是我近些年最让我久久难以平复的观影体验了。
假的很,恐怖分子太纤弱,咋可能!都是万里挑一精英训练的,个别神经弱智力差还可能,四个一起?丑化!片子本身倒忒像出自天朝主创之手
the only thing I want to say after the film,fuck u terrorism!!!!!!!!!!!!!!!!!!!!!!!!!!
Capire meglio l&#39;11 settembre 2001 e gli eroi volo dimenticato.
当纪录片一样看。之后看了911的影视材料,震撼于灾难爆发在身边的真实残酷,看到200多人从100层以上的楼层跳下来,看到两个塔轰然崩塌,现实比电影残酷
太多太多太多的术语毁了这片子
电影内容所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记得一个女人颤抖地哭泣说 如果这一次可以平安的话 明天我就去辞职。而为什么非要每一次的巨大痛苦之后才会意识到 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场面乱糟糟的,正如现实中911那天。
In the end, everyone just wanna say to his or her beloved&#34;I love you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world&#34;
纪录片式真实的艺术化处理。911当天被劫持的四架航班中只有联航93号航班没有撞击恐怖分子的预谋目标,上午10点03分、坠毁于宾西法尼亚州的山科维镇,无一生还。
过了十年,再看依然惊心动魄,为机上的平民英雄感动,死者安息。
一片默然,一片死寂,一片黑暗。Paul Greengrass特色手持运镜,全程紧绷,不禁垂泪。众志成城往前冲,夺取飞机控制权,掌握生死命运的操纵杆!Let&#39;s roll! 为什么扮演恐怖分子Alnami的Jamie Harding长得那么像孔卡?
死就死吧,我反美;片子立意很好,只是前半片很繁琐,精华都在结尾短短的那十几分钟。就和现实一样,恐怖分子们准备了很久很久的行动,而执行起来不过就那几十分钟,生命就随之结束。
话题而已
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当观看到航班93遭劫持,还有后来飞机将要坠毁的时刻,写在乘客眼里的那种恐惧都让我感到震撼,而同时,它又让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无论是那些与亲人最后通话的告别还是乘客们最后激烈的反抗。影片的高潮集中在最后五分钟,结尾的黑幕令人心情久久不能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