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芦苇幸好,把他杀了。
日剧,我一直都只看暖心治愈系的。
深夜食堂这一挂的是我的最爱。
断断续续看了两集网红《贤者之爱》,结果片源下线了。
因为这个,被引导过来看这部。
做了母亲后, 关注点和以前不同了。
现在最看不得虐童杀童的东西。
而这整部戏,是从女主小时候被虐待开始的。
虐待她的不是别人,是她的亲生母亲。
我想像不出来一个母亲处于何种精神状态下,会产生长期虐待亲生子女的行为。
女主母亲对孩子的恨是刻骨的,所以要从精神和肉体双方面来彻底摧毁自己的女儿。
而幼小的女儿唯一看似做错的地方就是她不哭也不笑。
看到母亲每天和不同男人性交,她无动于衷。
受到母亲残忍的虐打烧烫,她滴泪不流, 甚至一声不吭。
这些都激怒了她母亲,招致更变本加厉的虐待。
节子把这些伤痛和仇恨都埋在心里。
等到她觉得她足够强大时,开始了对母亲的报复。
可她的报复却是如此的可悲。
她依她年轻的肉体抢她母亲的男人。
和他们上床来向母亲报复,示威。
是啊, 女人最大的恐惧就是变老。
节子要让母亲知道, 你曾经年轻强大, 可现在你已经老了。
老到男人们都离你远去而眷恋于我的青春。
这哪里是报复, 节子只是重复了她母亲的老路。
长大后的节子也知道自己的报复是如此荒谬。
所以, 她才对真弓酱斩钉截铁的说:抛弃她吧,那种女人, 不是你妈妈, 现在就抛弃她, 不然你的人生不会改变。
节子就是没有尽早抛弃原生家庭,所以她的人生也免不了走母亲的老路。
她同母亲的情人们上床, 于是母亲一直换男人, 她也就跟着一直换。
直到幸田。
幸田可能是节子幼年时期,对她来说最接近父亲的角色。
幸田关心她,比她母亲还关心。
在节子脱光自己之前, 我相信幸田接近节子是不带情色成分的, 他是准备做节子的继父。
可是,节子拒绝了。
她继续她的报复,脱光了自己,无悬念的和继父滾在一起。
男人,是绝对经不起诱惑考验的。
幸田可能早就爱上了节子, 也可能是之后爱上的 。
在幸田心中,多多少少还有对节子是有愧疚的。
一个应该是自己女儿的人,却变成了自己的情人。
这混杂着怜惜, 同情, 爱情, 乱伦禁忌的感情让年迈的男人不顾一切的宠溺着节子。
花尽积蓄为她出书。
为了她负债累累后, 再以自杀来了却债务。
不给节子留一点麻烦。
而节子也毫无悬念的背叛了他。
为了更年轻的肉体和更愚蠢的灵魂。
可能是节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担不起幸田给的幸福, 所以,以最下作的手段来破坏它。
幸田的死,有多少是因节子的背叛而伤心,不得而知。
这一切的悲剧,堕落,自取灭亡,都源于节子悲惨的童年。
节子是知道的。
所以要杀了他。
如果不杀了他, 真弓酱的妈妈就不会离开他。
那么妈妈就会把女儿拖向受虐的深渊。
事实上,她已经那么做了。
她不是已经在车站把孩子骗走了吗?
为什么要把真弓酱带回那个家?
带回到那个禽兽身边?
做母亲的不是应该不遗余力的保护孩子嘛?
那么让节子把孩子带走,不好吗?
真的是被打怕了吗?
真的是生命受到莫大的威胁,才来要回孩子嘛?
未必吧。
也许,妈妈已经觉得,既然受虐挨打,那么真弓酱就应该还和我一起受。
不能让我一个人活在地狱里。
孩子是不能独自逃出生天的。
母亲若已经起了这样的念头,那么离她亲手虐待孩子,也就不远了。
所以幸好,节子唤醒了她。
幸好,把他杀了。
否则,真弓酱永远也不能从噩梦中醒来。
只怕会变成又一个节子。
一生被童年的阴影纠缠。
至死。
杀鸡很美,演技棒呆,完美演绎女性的独立勇敢,模仿老男人这种爱的表象化桥段更值得称赞。
男主我也不知是老男人还是旧上司,我很感动于老男人的爱,也理解旧上司的无奈。
我最讨厌暴力,DV男这种货色,情感上我也想杀了他(虽然我觉得本剧杀人手法很扯),但是我也无奈的发现,家暴这种事情放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难办。
没有明确的法律,也没有统一的道德观念,女性和男性真的是不一样的生物,单看体力就已经决定了两者的差距。
母亲的故事绝对是神来之笔,拍手称赞。
本剧色调很赞,不会专业术语的描述称赞,凭感觉说是一种类似于电影的色调,是一种温暖的伤感,寒冷的孤单,不甘的勇敢。
纵然有罪恶的成分,我还是愿意相信女主一定可以改头换面忘记过去在新的地方重新来过,开心微笑。
大家知道,日剧是个刷三观的存在。
有《婚内出轨完全指导手册》之《昼颜》。
有《如何报复婚内出轨配偶完全指导手册》之《我的危险妻子》。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是《如何报复抢抢抢抢走自己一切的闺蜜完全指导手册》之《贤者之爱》。
由于《贤者之爱》的连带效应,另一部三观清奇的四集片《玻璃芦苇》也消无声息地被刷上了微博热搜,各大电影营销号纷纷推送。
尽管《玻璃芦苇》的爆红是《贤者之爱》的连带产物,不过反观这两部剧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情节逻辑,人物塑造还是剧情可解读深度,前者都要比后者复杂深刻得多。
实际上除去虐童、家暴、弑母、杀夫等等噱头性情节,《玻璃芦苇》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弱者的自救之路。
这是一部四集片,格局有限,剧中出现的所有主要人物都围绕故事主题。
而根据出现的人物,导演干净利落地拉了两条线,一条以女主节子与丈夫往事为中心,另一条以节子拯救的小女孩为中心,用节子的丈夫和小女孩真弓替观众见证了节子作为一个弱者,在性和爱两方面的成长直至成熟。
《贤者之爱》和《玻璃芦苇》两位女主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真由子做出的所有行为是为了夺回,后者却是为了夺取。
目的不相同意味着两人本质的不相同,真由子既不缺爱,同样她也不缺少爱人的能力,整部剧中一直以强者的姿态步步为营地进行复仇;节子则不同,在畸形家庭生长出的她既没有被人爱过,自然也不会爱人,她的一切行动实际上都源于对爱的追寻。
从这一层面上说,节子从小到大都是弱者,而真由子一直是强者。
节子幼时被母亲虐待,她的母亲确实是个奇葩存在,年轻的时候动不动用烟头烫自己的女儿,在女儿面前和别的男人啪啪啪,老了之后和女儿抢男人,对女主角的三观崩坏她应当负全责。
少年时的节子出于报复妈妈的心态,fuck了她妈妈的所有男人。
此时的节子手无寸铁,用身体作为自己的复仇方式,可惜这种复仇毫无意义,受伤害的反而是她自己。
长大之后节子身高一米七气场一米八,与从小认识的幸田交往,继而嫁作人妻。
婚后尽管有一个固定情人择木,与丈夫的感情也算不错,经济独立家庭幸福,如果她的丈夫幸田没有出车祸,也许节子的生活还能持续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
在丈夫幸田出车祸后,节子发现了丈夫的秘密——他不仅与母亲有联系,就连他患了绝症时日无多,她也被蒙在鼓里。
实际上,看似和睦的家庭内里波涛汹涌。
节子丈夫幸田的人设非常的一言难尽,一方面他怜惜节子,努力让她幸福,另一方面他又与节子的母亲藕断丝连,贪恋成熟女人的妩媚风情,这恰恰成为节子与母亲感情彻底断绝的导火索。
对幸田信任危机的爆发另节子再次陷入无助境地:自己十年来的安定生活似乎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而一直信任的、被看做保护者和守护者的丈夫,其实早就背叛了她。
此时节子的弱者本质再次暴露:她并没有摆脱童年阴影,看上去一切妥当的节子,在失去了丈夫之后重新回到孤立无援的境地。
剧中节子有个特殊文艺技能是写诗,诗集的名字颇耐人寻味:《玻璃芦苇》。
芦苇柔韧舒展,却被囿于坚硬的躯壳中,与这个世界只有一步之遥,或者说,这个世界与真实的她只有一步之遥。
而挡在她与世界之间的玻璃罩,是她的童年经历,以及看似是她避风港的丈夫。
在得知丈夫对母亲之间的关系比与自己亲密后,节子之所以会愤怒到失去理智,是源于她与丈夫之间的复杂感情。
幸田节子对丈夫的感情以幸田出车祸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幸田出车祸之前,在节子的眼里,幸田的父亲身份大过了丈夫。
看过剧的人应该都对其中一个片段印象深刻。
十几年前,幸田第一次与六七岁的节子见面,当他看到小女孩胳膊上的烟头痕迹时,眼神非常复杂(演员演技点赞)。
他替小女孩放下衣袖遮住伤痕,又伸出两只手,握拳让她猜哪一个有糖,实际上两个手里都有。
后来他又为节子庆祝高中毕业;交往时一边吃火锅一边求婚,问她:“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回家之后可以说一句‘我回来了’的感觉吗?
”幸田想给节子一个家,节子也怀着对家的好奇嫁给了幸田。
对于节子来说,幸田是她在这个操蛋世界的唯一依靠。
此时和节子谈爱情是没有意义的,前面说过,节子从小不曾被爱,她缺乏爱人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幸田出车祸以后。
得知丈夫撞车后,节子悲痛欲绝,表示要和她的情人泽木断绝关系。
节子在婚前和婚后一直有个固定情人择木。
尽管她不会爱人,但是作为正常人的合理欲望她丝毫不羞于表达。
剧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短诗会上,节子的诗集被拿来朗诵,一个一身和服的中年女人取笑节子的诗中色情意味明显,节子冷冷反呛,诗就应该表现心中所想,真正可笑的是欲求不满还遮遮掩掩的女人。
想要什么就说出来,这其实是为她在后来的所有所作所为埋下的伏笔。
《玻璃芦苇》由日本作家樱木紫乃的同名小说改编,获得过直木文学奖,被誉为“新官能小说”的代表作。
所谓官能小说,说白了就是包含感官刺激的十八禁文学。
从小说到影视剧本,性表达占了很大比重,而节子对性的态度是她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幸田正式交往之前,对于节子来说,性与欲望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少年时期fuck around行为于她只是一种复仇方式(即便这种方式实际上毫无意义)。
这里幸田节子的弱者本质被暴露的彻底,当一个人已经黔驴技穷到除了身体再无其他时,那么她作为人的尊严已经被践踏干净。
与幸田的交往成了少年节子的救命稻草,不过婚后与择木的情人关系却也暗示了节子本身对幸田角色的不确定。
这个时候的节子游走在两个男人之间,幸田可以给她带来稳定的生活和一直期待的家庭,择木可以给她带来身体上的满足。
欲望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性在人类社会中,从来不能被孤立出来单独讨论,它是“以亲密关系为基础铸造与他人之关联的一种手段”。
从不违背传统道德规范的层面上说,当在合法夫妻或者恋人之间发生亲密关系时,作为本能的欲望就转化为现实原则下的爱欲,换一句话就是,只有当爱和欲同时发生时,这种亲密关系才是理想化的成熟关系。
丈夫的突然意外,让玻璃世界中的节子大梦初醒。
她忽然意识到,结婚多年的丈夫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仅仅是年幼时期的保护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悄悄演变为爱人。
剧中一贯表情隐忍克制的节子有三次情绪失控,一次是妈妈挑衅她与幸田的关系,她在狂怒下失手伤人,另外两次是得知幸田出车祸成为植物人和得知幸田去世时的崩溃痛哭,这三次情绪失控都与丈夫幸田有直接关系。
所以当我们再次提问节子是否爱幸田时,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不管是出于爱,出于愧疚,出于责任,或者出于潜意识中对家庭的执念比她自己想象的要深得多的原因,她提出与择木结束情人关系。
一段非道德认可的性关系的理性终结,意味着节子对爱与欲的自觉与不自觉反思。
她在择木与丈夫中选择了后者,说明当爱与欲产生分离时,爱才是她的最终追求,曾经她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心中欲望,如今她真正直面心中所想,爱与欲的拉锯在转了个大弯之后,终于在她未来的人生轨道中平稳运行。
在失去保护者后,节子成为保护者。
或者说,失去丈夫这个事实作为一个触发机制,让节子开始学着爱人。
小女孩真弓以弱者姿态出现,但她的出现对于节子来说是一记重锤,将那层玻璃罩彻底打碎。
这部日剧也带来了对家暴、虐童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当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出现时,会给观众带来很大震动。
近年来日韩的很多影视作品都开始将创作眼光转向现实社会,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会让人不忍直视。
可是只有当深度挖掘人性之恶时,生而为人的善良与正义才会更清晰立体,也只有当我们敢于直面鲜血淋漓的真相后,才会更加有勇气去创造一个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节子最后整容重生,从弱者蜕变成强者的过程痛苦且代价巨大,但好在曾经她有幸田的陪伴,今后她将与真弓母女一同前行。
“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娱乐新闻,三不五时占据头条,成为人们的谈资。
前天,在走廊,听同事说起白百何出轨,与小鲜肉鸳鸯戏水……出轨,从电影到现实,并不鲜见。
有具体的原因,也有抽象得无从归类的,像一根单薄的芦苇,微风一吹,便摇曳起来,动与不动之间,示现人的生活可能的样子。
日剧《玻璃芦苇》里的女主角幸田节子嫁给了母亲的前男友,这位先生拥有一家酒店,于是节子从一名普通职员成为生活富裕的夫人,却同时与酒店会计藕断丝连。
她不必工作,生活的重心便是参加太太们高雅的诗歌朗诵会。
她常常旁若无人地念自己的诗:湿原凛立玻璃芦苇,空洞簌簌流沙去。
凛冽、玻璃、空洞,冷冷的意象。
一如她对丈夫、对旧情人的冷。
冷是无话,冷是肌肤接触之际燃不起欲望之火。
但喜欢一个人,连带会喜欢她的一切,包括冷。
丈夫有一次对别人说,我从来没见过那么一双干涸的眼睛。
在旧爱新欢之间的周旋,摒弃暖和的质地,似乎刻意为之。
真爱有之,但可能是暗淡与荒凉的,像在黑色披风上开一朵荼蘼。
她无疑是冷酷的,又让人觉得她也是热心人。
冷与热是她的一体两面。
她不惜以身犯险地帮助真由美脱离家暴的环境,让一个小女孩得以快乐的生活。
或冷或热,或坚强或脆弱……人性幽暗复杂超乎个人的想象,我们眼中的定义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下一秒,他或她,已经变成一个让你全然陌生的人。
贾政一定想不到自己亲生的儿子会出家吧。
“就算睡过很多次的人,你真的了解她?
”日本警察在办案时,还客串起律师,与目击者辩论。
不识、不懂、压抑、冷漠、算计、暴力、谜图。
这是一部激烈的日剧。
四集下来,让你看到,一个人一生可能经历的种种。
结局突如其来,幸子自杀,一朵樱花凋零。
连警方都查不出真相。
出轨的罪恶感亦或是强烈的恐惧如平安朝时代一个十八岁少女因为无法面对老去的年华而在雪地一了百了?
…………我想,任何的揣测都是多余的。
就像你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芦苇向哪里摆荡?
她总是无情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其实她比谁都渴望爱。
她从小就目睹妈妈带不同的男人回家,在她面前啪啪快活,妈妈一边抽着烟一边挑衅般地看着她有什么反应。
她呢回报以视若无睹的见怪不怪。
拿起杯子在水龙头接一杯生水,咕噜咕噜地喝下去。
仿佛这样就能喝掉恶心。
她不哭不闹不笑不知道生父是谁。
她童年唯一的玩伴是一个小熊。
除此之外,就只有满身被烟头烫伤的印记。
那是妈妈无聊时的杰作,为了听她一声响。
后来,那个差点成为她继父的男人,成了她的丈夫。
她以为自己是向妈妈掰回一局。
纵然她睡过了所有妈妈睡过的男人。
可是这一个男人,最特别。
既给了她父爱的温暖,又给了她丈夫的关爱。
但是这还不够。
她还需要情人。
还需要肉身的畅快淋漓。
她说要,就要说要。
以前的要,带着被动的无奈与报复的疯狂。
现在的要,是主动的需求与欲望的弥补。
欲求不满的女人最扭捏。
所以何必脸红忍着呢?
婚前,她问情人愿意结婚吗。
情人犹犹豫豫。
于是他便永远只是她的情人。
丈夫出车祸后,她对情人说,结束吧。
她是有愧疚感的。
她对丈夫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时候觉得承受不起,有时候觉得无福消受。
妈妈跑到医院对她扇了左脸巴掌,又扇了右脸巴掌。
“我和你丈夫从来没断过,一直一直。
”妈妈总是无限的侵犯她的底线,把她的自尊踩在地上狠狠践踏,以此获得快感和满足。
瞧,这世上有个女人比我还悲哀。
失望的是无论如何都摩擦不出她一滴泪。
没有一滴泪,却有积攒的愤怒。
这愤怒汹涌起来,化作力气,只见一摊红。
她冷静极了。
手刃妈妈就像手刃一个制造悲剧的祸害者,她只觉得这是早晚发生的事。
就像家暴男应该去死,宜早不宜迟。
聊聊几面之缘,她便洞悉了另一个女人的有苦难言。
她痛恨这种沉默和牺牲,拉着无辜生命垫背的愚蠢至极。
一对母女因她的介入,脱离了魔爪。
这是她第一次当救赎者。
什么时候才能救赎自己?
“以前我觉得我老公好狠心,欠了一屁股债,就上吊了,剩下想与他同舟共济的我。
现在我想明白了,他是让我解脱,让我重获自由。
”得了癌症只剩半条命却瞒着她的丈夫,故意不刹车撞向隔离带,也是为了她的余生吧。
他被她空洞的眼神吸引,他艰难地给她出版诗集,往后能做的能给她的已然不多。
只是他成了醒不来的人,只是她还要被怀疑故意骗取保险金。
背叛与被背叛可以抵消掉吗?
爱过和伤害过可以扯平吗?
她倦了。
仅有的可怜的温柔,无法抵御生活的沉重。
心里立满墓碑的人,看到的永远是一大片死寂。
做完最后一次爱,她比任何时候要投入,要享受,这是告别,是祭奠。
那个后悔放任她去结婚的男人,还蒙在鼓里,还活在后悔里。
她无力拉他一把。
有时你需要把所有东西都烧掉,然后重新开始。
燃烧后的土壤更加肥沃,这使得新事物得以生长。
人们也像是这样,他们重新开始,找到出路。
点燃一根烟,在摧毁了她童年的家里,她撕下《玻璃芦苇》书页引火。
火光中,过往如影片上演结局化成灰烬。
负重前行,多愚蠢。
轻车上路,才好出发。
她成了报纸一角的一则新闻。
她的骨灰果然被情人撒在大海里。
有些好,好的沉重,因为你无力回馈。
有些恶劣,恶劣的压抑,因为你无力反抗。
若不是背负太多,谁会用“自杀”的方式埋葬过去。
要重生,总要涅槃,总要放下,总要诀别。
否则还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纠缠哀怨。
只有死过去,才能活回来。
两个故事
玻璃芦苇这部剧节奏很慢,整部剧都在一种压抑、暗沉的色调中,全片透着一股萧索、灰暗、寒意透骨的冰凉。
这部剧制作的很精良,细节考究,整部片给人感觉更像是一部电影。
讲述了从小被母亲虐待的节子,从小就压抑情感,性格冷漠,从来不表露情绪。
她的母亲当着小节的面和男人做爱,还做出蔑视的表情,经常虐待小节,虽然很痛苦,小节却从不会哭,也不会闹。
为了报复母亲,小节和每一个母亲的男人发生关系。
一直到她遇见了母亲的固定情人幸田,幸田是第一个真正关心小节的男人,他会带她吃饭,为她买礼物,为了报复母亲,节子引诱幸田和自己发生性关系,幸田真心爱着节子,想给节子一个温暖的家,打算和节子结婚。
幸田是最了解节子的人,他告诉节子想要的话就要大声说出来,让她把所背负的一切完完全全的埋葬掉。
节子唯一一次露出笑容,是在海边,幸田抓拍的。
在幸田车祸自杀以后,节子的母亲告诉她,自己和幸田的关系从未断过,即使在他们结婚以后还一直保持着来往,因而导致了节子和母亲最严重的一次冲突,节子失手杀死了母亲。
此后,出现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和童年时的节子很相似,她和母亲长期受到继父的家暴。
为了拯救小女孩,节子收留了小女孩,并且教育她要脱离自己的母亲,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自由的生活,之后为帮助母女俩获得新生活,节子和她的母亲同谋杀死了小女孩的继父。
这实际上是节子对于过去的自己的救赎。
玻璃是尖锐冰冷的,芦苇外表坚韧顽强,内里却是空心和脆弱的。
这里的玻璃芦苇指的就是节子,外表冷默、坚强,似乎世上的一切都可以用冷漠无情来抵抗,节子认为压抑情绪,不表达自己的所需,就可以抵卸世间的寒冷。
她用情欲的满足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和孤独。
后来因为幸田的自杀,终于想明白,幸田是选择用自己的死给她自由。
幸田对节子是真正的爱,他知道,只有埋葬了过去,节子才可能开始另一种新的人生。
此身负业果,所欲求不得;四顾环幽暗,孤掌复开合;但问情何起,欲说暮已昏;自与君相识,何曾属他人;且探且独行,此身为爱生;仰头见蔽日,侧耳听暗瞑;造化弄世人,人世足别离;冬日寒蝉声,至今不相逢;芦苇漠湿原,凛凛立淡天;身似玻璃透,簌簌流沙涓。
“我心所欲求不得,一身业障陷囹圄。
与君相识情窦开,日暮西山心无归。
寻爱往前敢摸索,黑夜仰天听寂寥。
人生如梦遇不逢,邂逅相拥似寒蝉。
玻璃芦苇丛中立,沙砾蜿蜒在湿原。
”这句诗贯穿全剧。
每一个身心受过伤害的人,就像是冰雪包裹的芦苇,有着看似坚硬的外壳,但却掩盖不了内在那颗脆弱自卑,缺爱的心,情欲无法填满内心的空洞,得到的只有不断的失落。
报复只能换来一时的快感,却无法使身心得到解脱,只会日复一日重复着人性之恶。
用罪恶来还以这个世界所给予的伤害,最后只会反刍自己。
只有褪掉这层冰冷的外壳,袒露出空洞、脆弱的内在,将内心的黑暗、压抑释放出来,埋葬沉重的过去,才能真正蜕变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温暖的人。
也只有当抖落沉重的外壳,芦苇的生命力才能在起起落落的人间扎根蔓延,生生不息。
女主从小看见母亲和各种男人doi的场景,被母亲用烟头烫得浑身是伤,女主长大后睡遍母亲的所有男人,并选择了母亲最爱的男人结婚,大叔是父亲是朋友是情人,他知道女主对生活的绝望,他知道女主还有男二这个情人,因为自己满足不了她那干涸的眼睛,这里可以有好多理解,但是我偏向于理解成他没法给足够的爱唤醒女主温暖女主让她重新爱上生活。
大叔是真的爱女主,对她好,想给她一个家,有归属感。
大叔得了直肠癌时日无多,选择出车祸住院,女主得知婚后母亲仍与丈夫有来往,推搡之下将母亲杀害。
老男人的女儿没什么经济独立能力,但还算单纯,和父亲闹变扭出走,女主写了诗集,内容比较露骨直白,女主看见读书会上的一妇女和女儿,看似家庭幸福,其实男人家暴她们俩,女主同情小女孩,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女孩最后为了救妈妈还是选择回到那个恶毒的父亲身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互理解不过是妄想”,男人要挟女主绑架罪,让她给钱,女主借口给钱将药带到他们家,暗示小女孩妈妈下药,后两女人合作制造了男人浴缸自杀的假象。
因为男人欠债很多所以大家都不疑有他。
大叔可能是为了给女主留下保险金所以故意假装车祸吧,他明明宾馆快要倒闭没什么钱了还是选择抽出钱来给女主的诗集出版。
男二太懦弱,给不了女主幸福。
第四集中女主从黑暗中走出来了,她明白大叔是真的爱她,明白了家的温暖,她也能够释怀了,女主已经决定去死,和男二最后一次p,记住男二的一起,她选好了自己的遗照,她唯一一张笑的照片是大叔拍的,“还是应该好好地把它埋葬起来啊”,大叔说的这句,是让女主放下过去,女主拯救了小女孩,弥补自己的童年,她太孤独了啊。
骨灰撒到海里是她的遗愿,但其实男二撒的是烧死的女主母亲的尸体,女主整容了,和小女孩还有她母亲一起开面包店,大叔死了。
男二认出了整容后的女主,让她好好活下去。
爱与救赎
此身负业果,所欲求不得;四顾环幽暗,孤掌复开合;但问情何起,欲说暮已昏;自与君相识,何曾属他人;且探且独行,此身为爱生;仰头见蔽日,侧耳听暗瞑;造化弄世人,人世足别离;冬日寒蝉声,至今不相逢;芦苇漠湿原,凛凛立淡天;身似玻璃透,簌簌流沙涓。
第一话:伤痕第二话:少女第三话:流转第四话:永诀
昨天下午一下子把4集全都看完了,对于我来说,与其说它是一部4集的电视剧,不如说他是一个四小时的电影。
该剧无论从画面风格、镜头语言还是配乐上都很精良,采用的完全是电影的拍摄手法,不多的台词,缓慢的节奏,无一不展现黑暗片的风格。
整部电视剧以中灰色调为主,没有太绚丽的色彩,即使很好的大晴天,天空中也似乎蒙上了一层灰。
时间上,整个剧大多以冬秋季节为主,偶尔出现夏季(比如女主唯一一张笑颜的照片),但也是那种不是很夏天的夏天。
剧的画面风格与主题相呼应,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连剧里的景物也是悲伤的。
镜头语言上,导演拍摄了各种女主的大特写,背影全身镜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女主冷冷的性格。
由此可以看出导演很会抓拍女生也很懂女生的内心。
此外,本剧各种风景长镜头拍摄也相当的令人印象深刻。
配乐方面,导演采用了各种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来表达剧情的发展、转折,让我这种完全不懂音乐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说完整个剧的拍摄手法、配乐、导演等方面的功力,我们再拉回来说说剧的本身。
看完这部剧,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大多的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剧的大尺度镜头上,让我很诧异。
我想这也许是剧方宣传的一个点,把他扩大化了,虽然剧里面大尺度的镜头确实很多,但是这部剧需要更多的是关注剧情本身,它的立意很深远,表达的内容也挺多的。
于我来说我也只是用我的方式去理解皮毛而已。
这部剧是一部典型的女性题材剧,以女生的视觉出发,来展现和探讨社会的黑暗面,有情欲、畸恋、家暴、救赎、自杀、谋杀等。
剧中女主的母亲是个靠出卖肉体为生的女人,女主是在母亲的家暴中长大,不知道父亲是谁。
女主母亲一个一个的换男人,直到有一天幸田先生出现了,他如父亲般的关爱女主,照顾女主。
慢慢的女主爱上了他,而幸田先生也爱上了这个小姑娘,是作为女儿离开后对女主替补的父爱还是真正的爱情,我不确定,或许幸田先生自己也不清楚。
幸田先生是最了解女主的人,他告诉女主想要的话就要大声说出来,有机会请把她所背负的一切完完全全的埋葬掉,他知道女主的过去,知道她背负的太多,但是他却不确定女主对他的感情,或许他误会了女主和泽木直接的情感,也许并没有。
所以当得知生命即将终结时,他选择自杀来成全女主与泽木。
但是事与愿违,自杀并未成功,女主反而要因此放弃与泽木的联系。
然而母亲的一番话,让女主对幸田先生对自己的感情产生了怀疑,一怒之下弑母。
之后出现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与女主小时候的遭遇一样,长期受到家暴。
所以她用幸田先生教育她的方式来教育小女孩,帮助小女孩能更好的生存,后来甚至为此再度设计杀人。
当救赎了小女孩,看着小女孩与母亲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或许女主已经无线无挂,又或许她开始向往,所以最终她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自我救赎,埋葬过去。
最后的结局有意想不到的事,在此就不透露了。
整个剧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从女主自杀那一幕开始,然后回到过去。
整个剧中穿插了一首特别重要的诗歌,就是本文第一段内容。
我不能理解全部,但是我想玻璃芦苇代表的大概就是女主吧。
在严冬这么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芦苇整株都覆满冰霜,但是坚强如它,还是能安然的度过严寒,等翌年春天来临继续萌芽重生。
<图片1>
看毒sir推荐的,《玻璃芦苇》和《贤者之爱》表面上为同一类型的影片,禁忌之恋,但实际上玻璃芦苇中表达出来的内容重心在于家庭生活,女主节子爱上自己妈妈的情人,和许多妈妈的情人上床,这种畸形的恋情关系很可能只是她对于从小遭受变态家庭虐待的宣泄,一个从小看着母亲和不同男人上床后暴打她,这种可怕的遭遇对她来说造成的影响很复杂。
似乎节子对于妈妈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之前她并没有对妈妈的暴力和变态行为有过反抗,她唯一可以算反抗的就是和妈妈的情人上床,这一点其实很扭曲的,可以理解为女主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暴力的反抗最后来源于另一个家庭,也就是她看到了那个小女孩被家暴行为之后,和她自己童年的遭遇想重合的时候,她开始反抗,这种反抗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抗,最后在她误杀了母亲后,选择金蝉脱壳,去过“另一种人生”。
相比于家庭中的感情,她和大叔幸田之间的感情反而不是主线,我一直觉得这位幸田大叔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强,他的存在对于节子的意义可能在于,他和泽木一样,都只是节子一时的安身之所。
剧中描写非常苍白和薄弱的是关于幸田和泽木的家庭,他们的家庭经历过于符号化,并且他们和女主的感情描写也过于平淡,很多时候泽木的出现总在强调他和节子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但是描绘得非常刻意不自然,我认为观众应该是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最后好想说,女主不是那种长得非常美的人,但是确实有一种迷人的气质,非常让我着迷。
本来就是官能小说。没指望有什么了不起的剧情。
1.原作樱木紫乃《硝子の葦》。2.受到伤害的女人们的复仇。3.对方拯救了自己,追求的自由是否真正的自由。4.每一集的故事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就像看系列电影,多重反转,揭示真相。5.“枕边人,你也未必了解。”
节奏慢得睡着了两次了..
一般,低于期待值。1.2倍速快进看完。
拖沓。如果決定去死,就不要想著重生。並不只有死過才能重生。還有,家暴男可惡我也知,可你在沉悶許久之後的反抗是要了人家的命,不覺得不公平嗎?有誰能決定別人的生死呢?
好看。要好好活下去。
女性主义。原生家庭如此,女主还是坚强。
相武纱季太迷人了,这部剧的色调也和她的肤色特别配,其他剧中总会觉得她有些黑,这部剧虽然黑暗压抑,但绝对可以爱上纱季~
我的过去已经死亡,我泪流满面,但却不能回头,未来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伤害的抚平,要伴随着多少牺牲。逃离当下不容易,放弃过去更难;爱与死何尝不是双刃剑,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盖上了新的烙印;她与她,只能一起牵手,重新迈步
家暴男被完美杀害了,大快人心
很少看日剧,和美剧的外放不同,日剧特别的内敛,纯正的亚洲女性也特别的美,内敛的美。相武纱季不光美,穿搭也特别讲究,每一身都可以作为职场典范。背景音乐美(提琴的深沉很和这个主题),摄影也美。
h处理的和跑马拉松一样囧rz大胡子男主(应该是吧)真是丑爆了。。。
没意思
小时候觉得我想要很多人爱我,我要很多很多爱,最后磕磕碰碰中发现,我只需要的是爱我自己
缓慢节奏中内含反转节点,女性主义题材,日剧表达情感的细腻度既自然又真实。
野蛮生长,空虚脆弱,成长在淤泥,飘扬在寒风,期待着重生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看这种片子啊
被贤者之爱转来的,但根本没法比啊。看着女主脸分分钟出戏,节奏又慢,一集弃……(SAKI桑的戏路就这么定在了小三专业户吗……
色调好赞,第一次见,时时刻刻的压抑,故事也实在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