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假扮探长戏弄你,让你浑身哆嗦。
但你吓得我要死。
你真以为我要杀你吗?
你昏倒了,那是空包弹。
我可能是三局里赢了第二局。
若是我杀了你……我就必须埋尸在花园或别的地方。
”“太累人了!
但你赢了第一局里的6分。
所以我们离扯平还很远!
”“对了,我跟玛姬讲过话。
我跟她说了所有关于你的事儿。
她喜欢。
”“喜欢什么?
”“我吓得你魂飞魄散。
吓得你尿湿裤裆。
吓得你昏了过去。
她对我说:‘你是指真正昏倒吗?
’我说:‘死了,他吓死了!
像一道光倏然灭了。
’她笑得要命,我还以为她要笑死。
附带一提,她要回我身边。
”“是吗?
”“没错。
”“知道她怎么说你的吗?
”“怎样?
”“她说:‘虚弱的心,永远赢不了美人的芳心。
’”“这话是真的吗?
”“是的。
”………… 这样的对白,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剧院里看一出对白精彩的剧场戏剧,但它却出自一部由裘德·洛(Judy Law)和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主演的电影《足迹》(Sleuth,2007)。
影片的剧本出自大名鼎鼎的戏剧大师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之手。
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叩响了房门,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但魅力十足的老人安德鲁·怀克。
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犯罪小说家,他有豪宅和娇妻。
前来拜访的年轻人叫麦洛·泰德尔,自称是名二流演员,只演过杀人犯、强奸犯等不入流的角色,但他坚信自己迟早有一天能拥有一部真正的代表作。
年轻人来访的目的是请安德鲁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好把他年轻的娇妻“让”出来。
安德鲁告诉麦洛,妻子惯于享受生活,为她搞钱的最好办法是从他这儿偷走价值百万的钻石项链,转手卖掉。
而安德鲁也能得到全额赔偿。
第二天,麦洛如期而至。
安德鲁却在身后扣下了枪。
几天后,一名自称是警察的便衣来到安德鲁家调查案件。
安德鲁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制定的计划竟出了大纰漏。
正在焦虑时刻,便衣撕下面具,来者竟是麦洛!
麦洛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就在安德鲁的豪宅里,二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在来来回回的机智交锋中,两位心思缜密、用心费脑的男人在那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上演了一出出心理较量的好戏。
当层出不穷的人身攻击和男性挑逗的语言成分弥漫在整个空间中时,我坚信,它一定是部该死的好作品!
即使这不是一出戏剧,而是一部电影,强烈的品特风格贯穿始终——封闭的空间、恐慌的气氛、依靠对白推进的情节以及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
《足迹》的情景设置是品特擅长的“一间屋子”。
屋子里,人物莫名地感到恐惧和害怕,但是到底害怕什么?
品特给的是模棱两可的交待。
就像是他的第一部剧作《房间》(1957年)里的情节设计一般:年迈的女人生活在一间屋子里,她深信这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她拒绝了解任何有关楼下地下室的情况。
她说地下室潮湿,肮脏不堪;外面的世界寒冷刺骨。
在她那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她的安全是完整的。
然而,情况当然不是这样:一个外来者的进来打破了一切事情的平衡,他的闯入戳穿了她生活的幻想。
“很显然,他们害怕房间外面的东西。
房间外面是一个对他们产生压力的世界,令人恐惧……我们大家都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都处在一间屋子里,外面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极其神秘和令人恐惧,极其令人好奇和恐慌。
”品特谈到《房间》时说道。
在《足迹》中,麦洛的到来打乱了安德鲁的生活。
虽然两个男人较力的“理由”是安德鲁的妻子,事实上这个神秘的女人从未在影片中露过面。
“她”不过是任何可以称之为理由的理由,目的是打破封闭的空间,戳穿表面平静的假象。
对《房间》而言,“她”引来的是陌生的外来者;对《足迹》而言,“她”带来的是麦洛的到访。
在品特的故事里,人的恐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不再是超现实主义的魔术幻灯,而是实实在在、平平常常,为人所接受的、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但品特作品的艺术魅力重点却绝不是这些平常实在的对白,他的艺术个性的悖论恰恰在于人物及对白都非常真实,一切如同我们在各种场合看到的、听到的,但总体效果神秘,充满不确定性。
而人物莫名的动机、含混的背景以及可疑的身份让这一奇特悖论得以成立,又让他的作品能够游离于现实之外。
“我们仍然相爱,就像两颗相思豆。
”“有人说你老婆有个情人。
”“她确实有,你认识他吗?
”“不,我从没见过,他有意大利血统。
好像叫谭多力。
”“孟买谭多力吗?
”“没错。
”“知道吗?
我以前从未碰到过雅贼。
”“太妙了。
”“你的背景如何?
”“我?
”“你,爱尔兰,康尼玛拉市。
西班牙血统,经由乌干达。
我祖父母曾经是奴隶。
我母亲是黑眼珠、黑皮肤的美人。
”“你吃母奶长大?
”“对,就像婴儿。
” 安德鲁的妻子不是已经和麦洛偷情了吗,他们还仍然相爱?
麦洛到底从哪儿来,意大利?
爱尔兰?
他以精湛的演技骗过安德鲁的身手是一般的二流演员?
品特没有玩弄神秘,愚弄观众,也并非有意不让观众知道剧中人物的必要情况和信息。
毕竟,以故弄玄虚获得廉价悬念的方式实在不是品特瞧得上的!
在一次采访中,品特说道:“20世纪所广泛采用的明确的戏剧形式就是……欺骗。
剧作家假设他对其笔下的所有人物掌握了很多情况,这些人物向观众解释他们自己。
实际上,他们绝大部分时间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屈从于作者自己的意识形态。
他们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创作他们自己,他们被安置在舞台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有观点想要传达的作者代言。
在我的剧作中,幕布升起,两个人坐在屋子里。
我不了解他们,就像我不了解坐在这桌子旁的你一样。
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难道我们常常知道某个人在想什么,或这个人到底是谁,或是什么使得他成为现在这样子的吗?
”文学中,对笔下人物全知全能的态度是品特不以为然的。
他以极其诚恳的、不妥协的激进态度,断然予以拒绝。
在他看来,“全知全能”不过是作家表现出来的极度傲慢的姿态。
他彻底抛弃的,正是故事中常有的解释和说明。
而这项说明,很可能就是故事发生10分钟后就应该被交代的主要人物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来历、背景以及动机。
有人问我,安德鲁向麦洛扣下扳机射出第一枪,那枚所谓的空包弹到底射向了哪儿?
套用品特的话,我答道:“这个问题重要吗?
”文章已发,下载地址:http://www.zcom.com/mag/mingxing/kaila/9927/http://online.mag.zcom.com/full/9927/29.htm
老男人其实并不在乎他的妻子,他知道她很拜金,所以无论在外面有过多少个情人,最终还是会回到他的身边。
真正令他产生兴趣的是年轻人。
虽然片中没有说明,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年轻人应该不是第一个上门同他谈判的人,而不幸的是,他也像所有前人一样,第一局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聪明人,并且有着忠实于自己的信念。
所以他卷土重来,在第二局一雪前耻。
这时候老男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才真正把他放到与自己同一层面上进行较量,于是有了第三局PK。
第三局,老男人利用金钱权势,甚至不惜改变性取向来引诱年轻人留在他身边。
我不想深究他此举是真情还是假意。
无论是出于棋逢对手惺惺相惜之感也好,还是纯粹的玩弄手段也罢,其出发点都应该基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只是一个游戏。
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正是游戏的本质。
我想最初年轻人应该是有点动心的,但是老男人妻子的一通电话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终于了解事情的本质,如果他接受老男人的条件,那他将彻底完败。
于是他假意逢迎,做戏做足,才在最后一刻,给了老男人一记闷棍,告诉他自己是自由的,不会依附于任何人。
是的,如果非要下个结论的话,这场较量应该是年轻人赢了。
至于老男人最后为什么要开枪射杀他,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甘心。
虽然他自己口口声声坚称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我们都知道,游戏游戏,谁认真谁就输了。
舞台剧式的故事,只得两人一屋共处90分钟挺好看。
可见好看这回事和场景繁简,人员多少统共没关系。
想起另一个关在小房子里的戏,12怒汉,仅仅靠对白推进的精彩戏码Jude law同学色衰的厉害,尤其后半那个发型简直完全暴露了他的严重脱发问题。
但是演的不错,比之前看过的他的戏都好,这次不仅仅是简单花瓶,很多表演在其中。
最让人失笑的是小鸟依人男宠样,还有最后穿着女式皮衣的狂傲失控样,合该适合他,长着那样的脸仿佛天生就是用来演这些的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在1972年的原片中饰演jude这个角色的迈克尔凯恩,这次饰演了当年的对立面作家。
Jude同学之前演过一个看过就忘记的阿尔菲,也是翻拍自迈克尔凯恩,所以这是一名老牌帅哥据说原版更精彩,有点想看看
文艺片对于我,几乎等同于闷片的概念,对于这些电影,我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但又对缓慢的节奏和高深的对白感到犹豫,所以,一些文艺片经常会在硬盘里待到发霉时才能重见天日。
《sleuth》应该是去年的电影吧,很早之前就有朋友推荐了,可惜的是那会一直没有找到中文字幕,只能作罢。
这天终于想起来了,挣扎了半天还是决定看完它。
电影里面始终只出现了2个人,Jude Law和Michael Caine,本来故事发展到中间的时候,还以为有第三个演员,但没想到几十分钟之后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演技和逻辑恐怕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不过似乎也仅此而已,大段的对白——尤其是经过翻译之后更加难以准确地掌握人物所说的准确意思,再加上几乎99%的场景都发生在一栋屋子里,怎么看都觉得是一部小剧场的话剧。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电影镜头造成的距离感远远大于剧场现场感,为了避免这一点,导演运用了很多细节的特写镜头,但这样一来却又造成了视觉上的不连贯。
不得不说,一老一少两位影星的表演还是交足功课,深见功力,对于情绪的控制和表现可以说的是鬼神一般,尤其是Jude Law,初期的轻浮、自卑和混乱到中期的狡猾、镇定和鬼魅,最后的嚣张、自恋和得意,层次之鲜明,过度之圆润实在令人赞叹。
同样,Michael Caine看似波澜不惊的表演也隐藏着澎湃的力量,虽然没有对手那么起伏,但稳定和冷酷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
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裘德洛(我觉得这个比朱迪劳好)的头顶,等着他秃头谢顶,也有人也在暗自谄笑他已老了不再年轻,片约已不如当年.但我觉得他是值得等待的.撕掉假面后的那得意,嚣张而飞扬的表情配上俊美的脸旁非但没有让人产生恶意,反而爱慕不已.至今看过他的电影只有 冷山 和侦查. 听说过的是 大受好评的王尔德的情人.没办法,他生的太美.在侦查中,那完全如小男孩般自信而又眼波流转的表情,那奔放而又不夸张的演技都让人生叹.恩,期待 蓝莓之夜
该片主要讲述了作为婚姻破坏者的金发青年米洛介入了恐怖小说作家安德鲁的婚姻,却被安德鲁算计的故事。
安德鲁(迈克尔·凯恩饰)是一名年迈的英国侦探小说作家,最大爱好就是整天在自己古怪的乡村小别墅里琢磨着匪夷所思的侦探故事。
安德鲁与年轻美貌的妻子玛格丽特分开已多年,但一直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
最近安德鲁风闻,妻子与一个名叫米洛·汀朵(裘德·洛饰)的年轻英国人坠入爱河,并打算结婚,安德鲁于是主动联系上情敌米洛,让他来自己的宅邸一见。
米洛接到安德鲁邀请后,欣然前来拜访。
安德鲁面对年轻英俊的情敌,并没有表现出敌意,反而跟他探讨起收入够不够和妻子过上奢侈生活的问题,继而见对方迟疑,便引诱安德鲁抢劫自己,双方得利。
原本文质彬彬的米洛在巨大诱惑面前犹豫了,于是铤而走险,却没想到掉入了安德鲁精心设计的圈套。
在此之后,感到蒙受奇耻大辱的米洛一心要报复,还给老滑头安德鲁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也潜心设计出一个圈套,向老谋深算的安德鲁发起反击,两人在相互算计、设套中不能自拔,最终双双走上不归之路。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感觉怎么像在伦敦西区看舞台剧?
这是Jude Law最淋漓尽致发挥自己演技的片子,相信也是他自己感觉最爽的电影。
如果你是没有耐心或是喜欢看大班人马演出的片子,就不要看Sleuth了。
Sleuth是一个挑战智商、斗智斗勇的两个人的舞台剧。
http://www.douban.com/event/10505176/
这是一部只有两个人在一座别墅里表演的电影。
里面展示的智慧与演技的较量可说精彩绝伦。
这部电影的片名只有一个英文单词“Sleuth”,翻译过来就是“足迹”。
这部《足迹》的主演是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前者以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三部曲》里的管家为中国观众熟悉,曾经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后者以《冷山》和《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中国观众熟悉。
他们两位是最具英国绅士风采的杰出演员之一,两人的演技PK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著名的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安德鲁的乡间别墅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安德鲁妻子玛格丽特的情人、演员兼美发师米洛·汀朵。
米洛·汀朵和安德鲁摊牌,希望他和玛格丽特离婚,让他们结婚。
安德鲁则提出一个建议,让米洛·汀朵偷走保险箱里价值100万英镑的项链。
米洛·汀朵得到玛格丽特和项链,安德鲁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等额的保险金。
米洛·汀朵犹豫再三之后,接受了安德鲁的建议。
当他在安德鲁的帮助下,打开保险箱,拿到项链后,却发现安德鲁拿着枪站在身后。
一声枪响,中了圈套的米洛·汀朵倒在地上。
3天后,安德鲁的别墅来了一个名叫艾迪·布雷克的警官,调查米洛·汀朵失踪案。
多个证据显示,安德鲁杀了米洛·汀朵,但安德鲁却辩白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事实究竟如何?
影片最后揭开的真相令观众大感意外。
看电影,各有侧重点,有的看场面,有的看特技,有的看情节,有的看表演。
《足迹》首先值得一看的就是情节的设置。
一个是以编织悬疑复杂剧情著称的老奸巨猾的侦探小说家,一个是年轻气盛的演员兼美发师;一个精心设计了圈套让对手来钻,一个胸有成竹,证据在手,反让对手进了圈套。
不到90分钟的片长,一环紧扣一环,反转接着反转,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可以说是烧脑电影的佳作。
《足迹》第二个看点是表演。
两个演员在一座封闭的别墅里互飚演技,令人大饱眼福。
看完电影,才发现这部片子改编自安东尼·沙弗尼1970年赢得托尼奖的同名话剧。
1972年时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就把它改编成电影,请了大名鼎鼎的劳伦斯·奥利弗和当时39岁的迈克尔·凯恩出演。
影片获得过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两个最佳男主角和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在豆瓣电影上有着8.4的高分。
44年后,英国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重拍《足迹》,请当年饰演米洛·汀朵的迈克尔·凯恩饰演安德鲁,请英伦帅哥裘德·洛饰演米洛·汀朵,既有颜值,又有演技,银幕上下都过足戏瘾。
喜欢烧脑的,喜欢演技的,绝对应该看看这部《足迹》。
看到一半就开始猜不到走向和结局了,作为悬疑类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只是最后结局的处理稍稍不太满意,真的必须相爱相杀么,那么多场景都可以结果掉对方的,双方都没有选择,这样看来,谁是真正的胜利者?
一个赢了游戏丢了性命,一个受辱失控但却活着,真是浮云啊剧本还是很不错的, 演员也很给力,把一个老变态一个小变态演得活灵活现PS裘德洛真是给我惊喜啊,好久没给电影打五星了,其实想打四星半,可惜没这个分值,比完美差那么一些,但是比普通的好电影又好那么一些2011.12.24
足迹是个挺特殊的片子,打开它的演员表,只有四个名字,除了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还有就是编剧的客串演出和一个从未谋面的女人。
其实真正到电影里面,有对白的只有凯恩和洛。
看着这样单薄的演员表(只是人数单薄,卡司质量还是很强大的)也许很多人顿时失去了兴趣,老实说我也是看在老戏骨和才子同台飚戏的份上决定看的。
开始并没有对片子报太大希望,毕竟一部只有两个人演的戏似乎真的是有点单薄,难道两个人持续不断的对话真的足以撑起整部戏么?
我就是抱着这种怀疑的心态开始看。
但是颇令我惊喜的是影片一开场就颇为特别,以一个监视器中俯视的镜头开始而后切换到现实场景,然后一直是俯视镜头,直到洛进入房间,这一段的拍摄手法我记得很清。
从这一段两个男人之间的心理对决就已经开始了,表现在凯恩强调自己的车子比洛的大这一个镜头。
接着场景又从俯视切换到平视,这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房间的样子了,这又是一个让我颇为惊喜的地方,房子的室内设计真的是做足了功课,一个很大很明亮的黑白简约的空间只有几把素色的椅子,暗示了这部戏确确实实是简约而不简单啊。
这样的空间设计特别适合进行两个男人的心理对决。
关于室内设计后面还会提到很多,这确实是这部戏的亮点之一。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两位演员的声音和台词,确实有种一下子把人拉入戏的魔力。
才开始五分钟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部戏将会给我们带来的特别感觉和它的魅力,潜意识中已经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了。
戏继续往下走,剧情开始明朗起来,原来故事的导火索是凯恩饰演的犯罪小说作家的年轻夫人maggie有了外遇,而外遇对象就是洛。
洛这次则是和凯恩书信联系好来谈判的,谈判内容是劝凯恩和夫人离婚。
凯恩一直都用很轻松随意的语气和洛闲聊,仿佛是一个关心年轻人的长辈一样和善,这时洛给人的感觉还是头脑简单心急气躁的小年轻,而凯恩,很不幸被我们观众看穿了,绝对是假慈悲,是笑里藏刀型的。
凯恩向洛展示了自己所有的小说,展示了家里各种高级的机关,还展示了自己夫人昂贵的衣服。
可以看出凯恩一直在削弱洛的气焰。
此时凯恩又向洛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提议,他很怀疑洛是否能养得起maggie,他不想maggie最后又因为不能过贫困生活会来找他,他希望能一劳永逸地摆脱她。
所以他建议洛来抢劫自己家的名贵珠宝。
这确是很奇怪,让人很有欲望继续看下去。
我很佩服编剧的想法,这个提议又一次注定这是部不平凡的电影。
洛答应和他一起演这出闹剧,又一次显示出他的冲动和为爱不计后果,这时的洛明显还是没什么智商的热血青年,怎么能和凯恩这样的老狐狸玩?
于是我们看着他在凯恩的指导下爬梯翻墙砸玻璃,还几次差点从高处掉下来。
每次他出点状况时明显看得出凯恩老狐狸在暗自窃喜或者在一边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很欠扁的话。
而洛呢,一直处于尴尬位置的他只能任听摆布。
终于历尽千难万险后他拿到了珠宝,这时他的表情像个小孩子一样单纯开心,而凯恩早就一直用枪指着他了,他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表情立刻从欣喜若狂转变到僵硬到惊恐。
凯恩依然是一幅看好戏的狡猾样子。
可以看出它肯定是没有杀死洛的意思的(再说戏才演到三分之一杀死了还演屁啊)但是他就是迟迟不肯放下枪,就好像他很享受这种威胁人的感觉很享受看到自己的敌人眼睛中的害怕和绝望。
不得不说老少两位英国才子的气场的确强大,随便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这时凯恩很轻蔑地对洛说你以为我会这么轻易的就让你带走我的夫人和珠宝么 哈哈凯恩这是狠狠的耍了洛给他一个下马威。
不得不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
我们都是习惯一边看电影一边猜故事接下去怎样发展,这回也不例外,但往下看真的是被SHOCK到了,这回真的甘拜下风。
因为凯恩突然就向洛开了一枪!
洛嗵的一声就倒了,摄影机给了她的脸一个很长的特写,脸上写满了震惊。
不过我猜我脸上的震惊估计不亚于他的,这个凯恩怎么就给了他一枪呢?!
他这个罪不至死啊!
再说这戏才演到一半,横竖就两个演员你现在死了一个不就只剩独角戏啦?
好吧,独角戏也是能看的。
但是我始终不相信只剩一个人故事该怎么讲。
一个洛死时的长镜头直接切换到监视器:一辆车朝别墅开来。
又是开头那样的俯视镜头。
这次拜访者是个侦探。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个满脸胡茬的侦探看上去脾气及其暴躁,好像酗酒,行为古怪,很重的口音。
这时我还没看过电影的演员表,还在想不对啊这不是有三个演员嘛。
怪不得洛死那么早,莫不是要给这个新的男人做铺垫?
这个男人给凯恩带来极大的恐慌,因为他是来调查洛的失踪案子的。
甚至我都觉得凯恩这只老狐狸,说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啊,明明杀了人辩解得和清白无污染的一样,不愧是写犯罪小说的。
但是凯恩解释的真是真得有点过头了,我都忍不住开始要相信他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对劲,开恩为什么始终解释自己没有杀他而只是把他吓昏了呢?
而侦探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总让我隐隐约约觉得他不简单,难道说他就是洛?
正思考着,侦探已经开始暴力威胁凯恩说出真相了,凯恩满脸痛苦时侦探终于亮出了他的真实身份,真的就是洛!
我当时只想说“ 哇 ”。
一是感叹导演巧妙缜密的构思,二是对裘德-洛的演技表示真心佩服,奥斯卡你真的欠人家的啊。
故事越来越有看头了,这回变成凯恩占下风了。
洛好像突然就智商剧增,开始学聪明了,看来老狐狸要招架不住咯。
裘德-洛又一次施展出他的妖孽气质,把一个神经质的夸张的得意洋洋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特别是他专门报复凯恩,把凯恩的珠宝故意戴在凯恩身上那一段,真是绝了,活脱脱一个报复心理极重的人看到敌人被羞辱的样子表现出的狂热,真是挺吓人的。
不过从这一段看出虽然年轻人智商长了,但是仍然让人感觉到孩子气,暗示虽然这次是凯恩输了,但是豪无疑问的,老狐狸终究是老狐狸,孩子就是孩子,最终赢得比赛的还会是凯恩。
第三回合暗暗开始了,凯恩向洛抛出了橄榄枝,他以自己很欣赏洛的想法为理由开出很丰厚的条件请洛留下来住,这招正戳中洛的敏感点,对他这样一个一直怀才不遇的穷小子演员来说,凯恩的条件太诱人。
但是洛此时还是为爱不为利益所动的纯情男青年啊就是迟迟不肯答应。
就在这时洛接到了maggie的电话,(这一段气氛转变得很是微妙,注意洛的表情)。
洛向凯恩传达说maggie说“我爱你”。
凯恩却希望他们两个人不要再为这个女人斗争,干脆把这个女人扔到一边。
一段很长的电话铃声。
凯恩没有接电话。
这段电话铃声就好像是对凯恩的考验一样。
接下来就是整个片子最有基情的一段了其实凯恩大叔(或者要叫爷爷)和洛美人还真挺来电的咧特别是洛靠在凯恩身上的镜头,男人看了都要喷鼻血了,女性观众又要羡慕嫉妒恨了,腐女们又要无限遐想了,我只能说着演员选得太特么的合适了。!
这也是片子中很精到的一段,对剧情的推动会起很大作用。
加上后面的升级版,凯恩摸洛的头的时候,感觉他已经完全陷进去了,正陶醉的时候,突然被洛推开(这段裘德-洛的表演也特别精彩,如同他一直以来的表演)顿时从一个妩媚的样子一秒钟变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开始辱骂凯恩是个基佬,并且很得意地告诉他自己要告诉maggie凯恩是个基佬的事实,因为maggie要回到他身边,她已经在路上了。
想起片子刚开始的时候凯恩说过:“不要相信爱情”“她迟早会回到我身边”。
凯恩大叔啊果然是见过世面的,又一次显示出洛可爱但是可悲。
洛想在第三回合中羞辱凯恩,所以他一步步诱惑凯恩直道他显露出gay的迹象,本来以为这次莫非是洛又赢了,他潇洒地披上maggie几千镑的风衣准备走,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goodbye baby”.凯恩却用一种微弱的语气叫住了他,他转身过来的时候可能死都没有想到,等着自己的是一声枪响,他也来不及想.就直挺挺地掉下楼了。
凯恩这才说”goodbye baby”.可以听出他的语气含有的各种复杂感情。
此时maggie的车正好停在楼下。
最终,又是一个长镜头一直停留在洛的脸上。
就像第一次“死“的时候的场景。
关于洛到底是不是死了还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觉得这次是真没逃掉,这样前后对比的设计更具有戏剧性而且更合理。
先不管凯恩到底是为什么要杀了洛,不管他出于何种复杂的感情,这确实需要慢慢揣摩,或许得再多看几次才感觉得出来。
但总之它带给我的震撼还是够深的。
首先我确实没有想到一部两个人的戏能看得如此带劲,我不得不开始考虑一定得去看看山姆-洛克威尔的月球了。
对于它两个男人为一个我们观众没有见过的女人斗智斗勇的剧情设计很精巧,这个悬念确实留得好,我们不得不浮想联翩,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
她何德何能就让两个魅力十足的男人为其这样斗争?
她就是这整个故事的一条看不见的线,是冲突的开始,主导了故事的走向,两个男人明争暗斗的中心。
感觉像那部《玫瑰街角的汉子》,那个关键的汉子始终没有现身,讲故事的人故意没有说,就是让观众想象。
片子中转折很多,意外很多。
还要专门再提一下室内设计,这个房间简直就是为这部片子而生的。!
除了它的颜色和家具外形摆设之外和内部构造之外,最棒的设计就是那部像铁笼一样的电梯。
感觉这种电梯设计,一个逼仄狭小的空间特别适合近距离的紧张的戏。
两个人很多对手戏都是在电梯里发生的,最后洛死时也是掉在电梯底部。
再有就是配乐音效,从头到尾只有一首,但轻重缓急分的很适当,所流露出的感觉与画面配合得也不错。
就像《闪灵》也只有一首,但是凄厉的效果已经把我吓饱了。
虽然是部翻拍片,但从角色场景配乐等各个方面来说仍是一部上乘之作。
我现在很有看看原版的冲动,有意思的是凯恩在原版中饰演年轻演员而在翻版中演老作家,过了两把瘾。
也许多年后又可以翻拍一个版本让裘德-洛也演一回老姜如果想同时享受老中两代英伦戏骨飙戏,这部绝对够了。
不用女王啊国王的演讲什么的还有各种英国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更不用什么老中青明星大腕扎堆的好像搞慈善捐款的圣诞档电影,只用费心记两个名字就能享受到同等的演技和质量。
足迹确实是一部小制作,花钱最多的可能是两个演员的工资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不及冲奥电影大气,但它每个方面都做得足够精致,足够让人回味,对细节的描写正够火候,拿捏得钱到好处。
各何况电影中还惊喜连连。
mtime剧情概括:一个房间,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因为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美丽少妇,展开了一场智力拉锯战,布下了陷阱中的陷阱。
ps.注意片子中很多细节对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暗示。
对于片子其实还是有蛮多不解的地方,比如凯恩杀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
还有片名为何取为足迹?
还是要多看几遍多揣摩人物的心思才行啊。
最后一幕的高潮戏码不够 很可惜
这竟然是如此卖腐的一部电影。。。不懂得见好收手的后果就是,感觉后面的三分之一都在胡扯。还有,裘叔真的好傲娇。。。= =!
3.5星. 密室電影, 關於兩個男人間的game. 兩位演員表演的很過癮. 場景氛圍和音樂都很棒, 劇情上有種超越懸疑的詭異和人性因素在裏面, 但表現的很隱晦, 多少有點莫名奇妙, 而且總有種某個部份刻畫不足的感覺. 總體看還是過得去的懸疑片. 越來越發現裘德洛的帥^^
不知好看在哪里,特别是第三回合,垃圾。觉得好看的,认为看懂的,别只打“好看”两字给个5分,帮我们这些弱智儿童揭秘好了
三幕剧,故事精巧流畅,但是镜头感一般,导演对于对话戏的处理让人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而且搞基的地方实在是太诡异了。很想看看老板如何。
前两局PK还蛮精彩的。。。可重点是第三局吧。。。
太深刻了,深刻的看不完,深刻的变成了同性恋
智商能顶子弹咩 漂亮脸蛋性感身材能顶票子咩 赢的是脸都没露过的女人ok
感觉和 超完美谋杀案差不多~让人兴趣缺缺
凯恩老爹不适合说脏话= =
在不断看的时候我在不断猜整个电影的线索,看细节,猜测,修改,最后被猜中了,觉得确实是这样,原来也只是这样。演技固然是很好,感觉场景和冲突的单一放到电影了太单调了。这并非是大阴谋,只是个人的小自high。
俩男人叨叨个没完,然后莫名其妙地完了。。我的逼格真心跟不上豆瓣各路大神
(6.3)基本毫无剧情可言,全片只是两个人在飙戏,还挺无聊的。。。
在封闭的空间里斗智斗勇 一境到底 当电影变得很舞台剧 足以考验演员的演技 导演给了很多表情特写 台词唇枪舌剑 侦探那段太精彩了
.........
终于找到这部电影了 ORZORZ 之前在豆瓣搜了好久 == 真是一部精彩的老片新拍啊 >333< 在裘德洛与老头对话进行的过程中,故事朝匪夷所思的方向发展着 囧 有一刻偶竟然觉得这可悲的老作家也许会和这年轻小伙产生些爱的火花……唉,猜不到这结局啊 T3T 这两人都很悲哀。
Jude Gay->Jude Game.
很省演员啊~~
前三分之一还有原作的意思,从满是玩偶模型的城堡转为更加现代化设计的高科技智能化家居大house,两个角色唇枪舌战相互嘲讽,切入正题快,观感上不输前作;中间三分之一即使没有看过原作不知道个中设置,悬念也瞬间被Jude Law非常明显的化妆冲淡;而最后三分之一就完全是创新了,虽然俩人中途就表现出很强的性意味,但多多少少还是被这个新设置雷到……肯导按捺住了饰演原作Olivier爵士角色的冲动,找来Caine爷爷作为两版[足迹]的桥梁真是非常非常妙~
看过补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