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玩桌游《阿瓦隆》,恰好搜索到了这个电影。
于是就看了。
前半段视觉效果要么灰色要么黄色,我想着都2000年之后的电影了,还这么刻意复古吗?
直到后面的real级,是彩色了。
才知道导演故意设置几个层次的世界。
看到几乎大家都说导演想讨论虚幻与真实。
这个我倒不那么关注。
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
如果我的认知就只到第2层,我就把第2层当做真实其实就够了。
影片中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我感觉由于太晦涩,说不清楚。
首先是明确出现了三个世界。
虚拟战争的世界,做菜喂狗的世界,real级的彩色世界。
还隐隐的有一个第4个世界,就是结尾处可能会出现的下一层级(或许就是主教的世界,或者说阿瓦隆游戏创造者的世界)(但也未必就是真实世界)。
但还有另个层面的隐晦含义呀:主角ash本身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有可能real级就是真实世界,但主角和前队友是虚幻的(虚拟电子数据,可以理解成VR)。
所以前队友被击中之后会消失,但real世界里面的其他人被击中不会消失。
看到real级的时候,我甚至想着会不会是在时间轴上做文章。
——过于开放,啥都不是。
真实与虚幻的核心问题,没有必要。
也就是过一眼。
“一部看起来完成不了但其实可以完成的游戏”和“一部看起来可以完成但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游戏”,仿佛是社会主义设计师们在讨论的话题。
在游戏王国里,每个角色、职业都事先设计好的,作战模式和“攻略”带有先验性,唯有杀戮和升级是人生意义。
当然,谋财的欲望滋生另一个世界。
作为A级成员的Ash的生活质量算得上人上人,但和整个环境一样都穷嗖嗖的。
Ash并没有活在“底层”中,她冷酷地回避以及不耐烦,所有热情都巴吉度上(后面看得出,这其实隐含的是一段感情…时间一长,忘记了初衷,情感就转移到狗身上),这里不妨可以做更多猜想。
也就是说,在“巫师”战队那场战役中,哭泣的Ash更像个被恋人Murphy抛弃的女孩,还要一心一意地掩盖团散的秘密。
这就是个成长的缘起。
盗贼Stunner告诉Ash,Murphy“迷失”了,他通过“Ghost”去往了RS级。
所以这里解释了Ash的行为动机。
游戏设计者担心某些战场完成不了,所以封锁起来,成为传说中的RS级。
这套说词是何其堂而皇之,将生活逼入Avalon中,将杀戮逼入二战战场中,年轻人的记忆也被封锁在未知之外,好像冷战下东方阵营的人对生活的单线理解。
可以说,Avalon这部片子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故事(即一个战斗少女受到爱情和阴谋的指引,最后越过柏林墙,杀了背叛的恋人,她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想法);一个是将游戏观、政治观以及哲学问题进行建模,Avalon就是这么一个模型。
Avalon延续Ghost in the Shell Arise的世界观。
感知世界和虚拟世界进行混合和重组,从而颠覆“真实感”(比如片尾的Real级象限,已经达到让观众间离的体验)。
这个“颠覆”具有绝处逢生的意味,即是说,打破惯有的观点和思路,不在于获得什么(比如级别、金钱、书籍知识),而在于看清自己的世界。
最后这点体会,是来自一个细节(主教在他屋里翻书,书页上是空白的,这意味着什么?
我理解的是书籍知识虽然是游戏里没有的,但人生和游戏没有区别,这种知识的汲取,等于是空的;或者说,人的生活在没有达到Real级之前,所见未必是真。
因此主教可以看到这个真相,而Ash看不到。
)Avalon对于波兰有特殊的意义,对上世纪成长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就今天而言,影片中反映和预见虚拟时代,特别是虚拟社交,就是人自己的Avalon。
押井守的哲思深不可测,这里写的只是陋见。
十年前看不懂,这次似乎理解了一部分,特别是借助剧作分析方法。
但片子在叙事之外同样安置了不少可供解读的地方。
比如巴吉度的消失;比如在Real级象限醒来时候,只有食盆;比如巴吉度主题的音乐会海报,看上去像是心理映射。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现实”世界,巴吉度同样有消失的情况,如果将巴吉度前后联系起来,则不得不承认“现实”同样受到神秘力量的左右,既有Ash心理作用,又有主教所代表的Avalon(后者从始至终没有人知道其工作原理,更遑论合法性、存在性)
存在与虚无,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恐惧和未知。
Ash是一个符号化的角色,一个孤立独行的,被放大了的个体,虽然哲学家们总在不遗余力的证明着人无法磨灭的社会性,但在寻找自身这件事上,这个属性又起不到太多作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于是每个有能力思考的人最不怀疑的就是对自我存在的认知。
Ash也如此,她肯定自己的存在,并且习惯于戴上链接精神与网络的装置在虚拟游戏里拼杀,换取真实世界里一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存,同时也维持着——她认为存在着的宠物狗的生存,在从昏黄的天空转化到灰色的如同监狱的连线室时,甚至观众也认为,这就是真实,真实的天空和公寓,真实的喝着粥饭,真实的饥饿感,而这样的真实无需探索。
在一切都可以就此继续的时间点,引导者出现了,紧接着狗消失了,在门窗皆严的卧室消失的无影无踪。
Ash开始怀疑,自己在这个所谓的世界中是不是也仅仅是一段数据,主教说:狗吃的比人都好,若有所言的翻着无字的书典,激发出Ash对自身存在的探索欲望。
假如没有化石,没有人会看到地球曾有上万种蕨类存在过的证据,这一切虚无的起源,就像是柏拉图描述中永生面壁之人,而Ash,则是这个虚拟世界第一个挣脱枷锁的囚徒,一个被真相打碎了经验,在无尽的虚无中苦苦寻找尽头的囚徒。
虽然粗劣的战斗和二流的表演难免让观影感受降低,但押井对细节的关注和隐喻的应用依然老练,结合独特的影像风格做到了成功把观众带到Avalon的世界里,这对于一部14年前(2001)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已属难能可贵,比起后来诺兰在盗梦中将虚拟直接套入梦境这个有认知前提的圈子里,Avalon对现实无疑拥有更强大的摧毁力。
在Ash射杀掉Murphy之前,看到这“像真实的虚幻”和“像虚幻的真实”,听到“不要被表面事物迷惑,我们之中倒下的那个尸体不会消失,留下来的人将证实”时,听到“我不惜用肉体的疼痛来证明,这才是你属于的世界”时,心中难道没在颤抖吗?
一部沉闷晦涩的电影,却给人以银翼杀手,移魂都市那样经久不息的冲动。
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但若人类不思考,上帝又有什么存在意义?
这是一部在10年甚至20年后,依然能清晰回想起这个世界的电影。
不断的对自己存在的世界去伪证,才能到达对面的仙女之地你为何送我来这里(SA)?
答案就是你自己。
爱这部电影
押井守的作品,历来不能作为娱乐去消费.从当年的《福星小子》剧场版开始,他一直关注的都是存在问题——当然还有政治斗争和恐怖主义,这是他在作品中体现的两大主题。
当然了,若硬讲押井守当作娱乐也完全有理由,因为押井对视觉技术的推重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否则也不会作出“一切电影都是动画”的豪迈宣言。
《AVALON》就是这样一部真人电影,但被他弄成一部动画片。
形式和内容之争永远没有结束之日,电影的形式是高科技,内容是艺术和思想,生命的形式是物理学,内容是抽象,作为人的生命尤其如此。
但是……嗯,去看十运会排球比赛,待续。
接上回书。
在《AVALON》里,没有真实。
或许有,也是被假设的所谓class real。
请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影片开始一段打到乱七八糟的战斗场面后,Ash到管理员处兑换货币,她发现柜台后面一尊奇怪的雕像,两个小人相拥(或者贴身肉搏),一个的身体被子弹穿透,子弹、身体的碎片永远凝固在被穿透的瞬间。
这尊雕像在影片最后又闪了出来,Ash举枪瞄准九姊妹的ghost,字幕:welcome to AVALON。
全片结束。
这尊雕像起到令观众眩晕的效果,也抹煞了影片的真实,最重要的是:它让故事变成了艺术,变成“隐隐感觉就在其中却无法触摸”的微妙的美。
“现实只是主观意识的投射而已,所以我把这里作为真实有何不可?
”与其说梅菲想说服Ash,不如说他正竭力说服自己。
原来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并不真实,他们不断升级、战斗,只为了寻找自己能够接受的真实而已。
梅菲不愿意躺在床上吸氧,于是抛弃了队友,跑到class real逍遥快活,Ash还未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独行客的她正用排除法放弃越来越多自己不能接受的,最终她不得不选择追寻ghost,来到class real,并为AVALON所接受。
AVALON只接受亡魂,并给予之永恒,梅菲不能接受自己身为亡魂的真实,所以选择了死——其实他还没死,他会继续躺在医院里;Ash发现永恒之岛AVALON只是个骗局,然后……她会完成class real 的任务吗?
她能找到自己的真实吗?
她会继续在迷宫中自问自答还是像梅菲一样终结自己的ghost?
还是大家自己去欣赏、思考并解释吧!
real is real, fake is fake. fire or not, it is a choice
是从攻壳机动队认识他的昨天在寝室看完了这部片子 旁边观看的同学都说没看懂 至于我自己 我猜导演的意义不在于看懂或者看不懂电影内容 他只是提了一个问题 希望大家去思考的问题:世界的真实该是怎么样电影的画面风格我很喜欢 正好刚玩过《使命召唤4》 发现画面风格很像其中的一关——核电站泄露的那场景 在看Avalon之前恰好看完了骇客帝国动画版 发现这两部电影一起看的叠加效果很有趣 都是关于世界的思考 只是一个直接点 骇客帝国多少还有点讲故事的样子 Avalon这更像个游戏电影的武器完全是俄式风格 那把SVD太拉风了只是BOSS总是米24让人有点反感 它太丑了 我本来以为Avalon的世界中会是更加科幻点的风格 而不是那种黑白充满颗粒感的现实波兰样式反正是电影而已 看完了大家还是做正常的该做的事情
看完电影觉得好累就躺床上睡了会儿,醒来时就想起了主角的class real,主角几经辛苦才进入的class real,我已经身处其中了( 如果我不是个中立人物的话 )。
看了很多人说得迷惑或绝望,我觉得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一款游戏来说,人们游戏其中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精神的满足或者躲避现实,升到更高的等级得到更高的享受,不管片中的世界哪个是真的,但作者设定的最高世界SA,即class real,却是我们现实身处的世界,而也就是说作者心中是认同我们这个世界的。
如果你不是Truemen,请你珍惜这个世界的一切,爱你并且享受身边的每一个人,别等到世界真糟糕如电影的那一天才躲到虚拟的世界中来体验现在唾手可得的生活。
要去上课了,有点乱哈。
It represent a world I'd love to live in for 10 years.
刚刚看完,感觉评分不错的电影,但是没看懂。
来看了评论才了解了一点。
没看过原著,这电影感觉制作太简单了,浓浓的山寨风。
整体看的很没意思。
虽然电影是来自书本,但是我想书本可能会有意思一些。
故事的寓意什么的就不讨论了,从现实向虚拟的逃避,意义不错,就是拍摄感觉太烂。
同题材为什么感觉和黑客帝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
话说需要140字才能发布,尴尬了。
个人感觉好于同题材的《eXistenZ/感官游戏》,也好于导演的《攻壳机动队》系列。
我不玩游戏,电影就是我的虚拟现实。
不清楚导演为何选择波兰,但惊喜的是奉献出女主——Malgorzata Foremniak玛尔歌泽塔•弗雷姆夏克,她拍此片时年36,气质清冽,冷艳杀手+闷骚熟宅女,老萝莉的老灵魂,童花头神似12岁的娜塔莉波曼,顿时令我倾倒,看了第一眼就去搜资料图片,网上她的内容乏善可陈,遗憾的是,日本导演的真人角色不如动画角色更出名。
她的同乡基耶洛夫斯基为什么不选她呢,那么我或许会更早知道她。
片子完全看不出是日本导演,与动画《攻壳机动队》风格迥异大相径庭。
《攻壳2》中巴特的狗,这里作为原型出现,孤独的人和孤独的狗,没准是押井守自己养的,举贤不避亲。
能让我看下去的也只有电影场景做的不错.要是能找到那样的地方拍片就好了.
意识流,情节起伏性不大,挺有意思的,不过需要更多的知识丰富之后才能更好理解,多刷多懂。感觉动画会更好
说几点吧——1.押井守几乎所有作品的主题都围绕着真实与虚拟,有时通过科幻来实现,有时是魔幻,这次是个游戏。同样地,押井守对女性角色尤其是女性主人公的偏爱也贯穿了他至今的创作生涯。2.电影在今天已很难称为艺术,多半更接近一种产品,是产品就需要对应的工业体系,需要考虑成本。日本的动画工业极发达,但实现这种题材的真人作品几乎没可能,所以运用的是欧洲的电影工业,选择的背景是更具阴暗气质的波兰。3.限于成本,这部片子的完成度其实很低,表现力较动画形式也弱了很多,观感差些是正常的。4.押井自己讲过,拍真人电影是为了思考电影的本质,然后把思考成果带回动画作品中去,这是他二十年来始终在重复的一个过程。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本片对网络时代人们身份的困惑反映的很到位,而且诸多日本元素的加入也令人耳目一新。
woo 96年《科幻世界》里介绍过的电影 科幻的启蒙
押井守爷爷……好好做动画片就好了嘛,何必拍真人电影……什么莫名其妙的大升格,没完没了的湿乎乎大柔光,mv式的运镜和生硬尴尬的调度,如果非说是美学追求,除了超现实感之外,我死也没看出来它内在的精确逻辑是什么。另外为什么是波兰?使劲儿往历史和政治隐喻贴也没找出那把解开密码的钥匙,就算有什么灵光瞬间,也因为导演的国别身份而变得不可信。
好看啊~可明明就不是英语,豆瓣怎么写英语
枯燥枯燥!
设定还过得去 但最有趣的是色彩及其变化
这画质实在看的难受啊
豆瓣应该给押井守的电影 “在看” option
何必真人动画呢?
押井风格浓郁
押井的风格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接受。
該說它沉悶還是說它有質感呢
讲了一个不爱组队的高级玩家寻找隐藏地图的故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世界观设定还是呈现都很老土的,不懂前几乎一个半小时为什么要弄成那种类似电脑游戏的画面,既然都有真人演员出演了实拍感觉都看着更舒服,就像我不懂这么一个打枪游戏还要像魔兽世界一样搞个盗贼和主教之类的职业干嘛。真实和虚拟世界一对比,脑子正常的都不会选择那个天空灰暗压抑房屋破旧玩个游戏还只能穿着内衣裤到特定的场所才能登录,整得跟世界末日似的现实世界吧。总之100多分钟的时长看这电影不如去玩几把吃鸡来得过瘾呢。
从影像呈现的角度看,可以当《头号玩家》的祖师爷了。2000年伊始的冷门科幻片,纵有押井守亲自坐镇,依然深深隐匿于《黑客帝国》的背影之后。除了技术受时代掣肘之外,其余皆是高水准的输出,尤其是概念、架构、隐喻、批判、反思,是非常值得揣摩和回味的一部被时代遗忘的寓言佳作。
还是他的动画片好啊
感觉还是纯动画较好,真人版总归不够虚幻。而且这格调也太慢了,没情趣没耐心的人不要看
比起他的攻壳击动队,这电影单调的要命,结局太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