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一个“2013年你最喜爱的美剧”调查,得到的结果排名应该不会太出人意外:大卫·芬奇与凯文·史派西联合打造的政治惊悚剧《纸牌屋》,文斯·基里根的"逆袭"之作《绝命毒师》,甚至那部高收视与差口碑齐飞的《穹顶之下》,都可能出现在这一调查问卷的榜首。
当然,还有律政剧《傲骨贤妻》、恐怖系列剧《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美国主旋律《国土安全》,如此等等。
是的,这些美剧,都是遵循传统美剧模式创作的刺激好看的剧集。
为了好看,就难免在剧情安排中出现硬伤,或者人物性格转变过于突兀,或者故事本身经不起推敲,漏洞百出,总之,难免要被美剧迷们所诟病,但诟病毕竟证明你还在受人关注,说明别人还对你心存期待。
可如果一部剧集,走到中段,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这多少还是有些悲哀。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它评为2013年的美剧最佳--由HBO推出的《大西洋帝国》第四季。
说它无人问津,当然是相对于中国而言,毕竟HBO作为付费电视频道,在美国本土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订阅用户,收视率并不是这部剧的唯一指标。
美国的情况,没有详细数据统计或舆论评说,但在中国,这部剧在观看人数上呈现出了明显的"高开低走"局面,豆瓣网的统计数据上显示,该剧第一季(2010年)有1万以上用户评价,到了第四季(2013年)已结局一月有余,评价人数仅仅1500人。
当然,如果横向来看,这部剧第一季的中国观看人群,比起《越狱》、《迷失》、《24小时》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1.《大西洋帝国》为什么不太受欢迎?
《大西洋帝国》虽然名为"大西洋",但这一地域限制却不能涵盖此剧的野心。
它分明是要表现美国禁酒令时代的黑帮发展、政治内幕,它试图去刻画这一时代的全国性犯罪网络是如何形成、运作的。
也因此,时代格局之广,故事容量之大,叙事线索之多,注定是一部"烧脑"之作。
这就轻而易举放弃了那些秉持"看剧图放松"心态的人了!
剧中主线人物基本都有历史原型,这又限制了剧情的发挥,比如,不能为了剧情的刺激而轻易"谋杀"掉一个历史人物,毕竟人家不同于我们的各种抗日神剧,是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去做戏剧的虚构。
最后,恐怕就是该剧的基调了,这部剧中你很难发现一个寻常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就连被国内观众一直看好的"半脸哥",除了在第四季季终时,因为有了感情牵挂出现杀人失误,在此前剧情中,以杀手身份行凶时,是如此高效、如此镇定。
更别说心思缜密、利害算计得清清楚楚的主角纳吉·汤姆森。
这部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在这个机会主义的世界面前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区别只在于有的人看的更远,于是幸存下来,有的人势单力薄,被陷害被谋杀。
故事的基调是灰暗沉重,令人压抑,而剧情的"刺激"在这样的剧集格调下,反而被稀释了,或者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不那么重要"恰恰也是大多数观众不买账的理由。
2.从"大西洋帝国"中看什么历史,当然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直观的,这方面已经有太多人谈及,而且此前有关禁酒令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有不少。
在这里,主要想从叙事的角度谈谈《大西洋帝国》的高明之处。
本季中,管家艾迪之死,被多数网友评为最受感动的一集。
艾迪在前三季中基本是以打酱油的身份出现的,台词少,且表现出的是一个卖萌的卡通形象,在本季中,在他向纳吉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时,纳吉把生意场上的重要任务委派给他,在本要大展拳脚的时刻,却被FBI注意到,并抓住了他的把柄,以此要挟他出卖纳吉。
来看看这一集编剧的高明之处:伊莱的儿子因为谋杀同学被捕,纳吉去学校救出侄子,并告诉他只有家人才能值得信任,这一幕与艾迪被捕,最后又被迫供出纳吉罪证形成了鲜明的互相关照,然而,随后编剧却又推翻了这一关照,转而以艾迪之死,客观上"拯救"了纳吉,同时从戏剧效果上又对纳吉的那句话带来了生动的讽刺效果(让纳吉相信一个人太难了),而且以艾迪忠诚服务纳吉十几年来看,他以自杀谢幕又丝毫不觉突兀,因为"忠诚"毕竟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丢了基本的职业美德,他已无颜再见纳吉。
类似于这样的桥段在第四季中不胜枚举。
这是一部电视剧中的"电影",沉稳、大气,不以推动剧情而扭曲人物性格,每一个人在这部剧中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绝不拼凑。
在庞大的故事线索中,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出现的。
正应对了契诃夫那句:如果故事的开头出现手枪,那在结尾前就一定要发射。
而且,此剧的潜台词非常高超。
同为腹黑,《纸牌屋》的复仇是及时的,带有得意的快感,而大西洋则充满了耐心,一求最后总爆发的震撼。
这部剧未来的命运如何呢?
现在不好判断。
只知道若按照历史线索推进的话,按照此剧目前差不多一年(注:剧里的一年)一季的节奏,如果能拍到禁酒令结束,拍上十季也是可能的。
谨以此文纪念《大西洋帝国》第四季,谨以此文期待《大西洋帝国》第五季。
本季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木板路桥下、理查德-哈罗远眺大海的侧影,伴随着清晨的海风和依依呢喃的涛声。
在前一篇文章里,我曾担心这个男人究竟还要为生命的终点奔波多久,而今他终于如愿完成了旅程,虽然结果并不完美,但至少同过去相比,他的一生已经足够完整。
理查德-哈罗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本剧到第四季为止的一个缩影:那些为了各自所求而颠簸一生的人,或是得偿所愿后退出舞台,或是终于看开继而开始寻求改变,抑或因果循环各清其债。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属,至于是好是坏,却不一定都各有解答。
上帝把我们分配在这世界上,让我们去寻各自的位置,这无关对错。
每一次的选择不论结果如何,都要自己承担连带的一切。
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不由上帝决定,只取决于我们自己。
然而生活总归是残酷的,它让我们在这茫茫浮生中挣扎,或寻前路,或求幻梦。
某一天,它敲响钟声,于是我们幡然领悟或惊觉幻灭,在那一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了解我们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得到了的,我所失去的,以及我将往何处”。
一切都发生的很突然,全不似我们从前扪心自问时那样迟缓而困惑。
这就是人一生的剪影,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也不管我们抗拒或接受,这辈子,总是要这样过来的。
那些人物:努基-汤普森作为本剧的主角,努基这个角色我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这是个异常精明老练的人,他对利益的渴求和与之相称的行动力是全剧人物中最甚的,这个人表现出的人性中锐利的部分太多了,柔软的那部分又太少,他的身世和他的所作所为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很难简单的去评判他,对于他,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我没有朋友,只有生意伙伴。
从第一季到现在,可以轻易的看到,他很少动真情,仅有的那一点也像风中的残烛,虽然没有熄灭,但永远燃烧不起来。
他就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把所剩无几的真心精确到毫厘间进行分配,但讽刺的是,那些得着这份真心的人,要么离他而去(玛格丽特,埃迪,莉莲),要么背叛了他(吉米,伊莱)。
我曾以为他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但在这一季里,面对无休止的敌意和纷扰,越来越多的物是人非和勾心斗角终于令他萌生去意。
我并不喜欢他,但作为在这个凶险时代里最懂得生存的人,他同时也是最矛盾的,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活的多像自己,还是更像另一个陌生人。
伊莱-汤普森他是一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这些多重身份叠加在他身上时,他所作出的的那些选择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因为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权衡,作为一个儿子,他渴望出人头地成为家族的骄傲,但却始终活在兄长的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弟弟,他崇拜哥哥,打心底里想成为那样一个人,却难以企及;作为一个丈夫,他对妻子饱含深爱,却一次次因为事业而无法给予她安宁的生活;而作为一个父亲,他爱子心切,竭力想要让儿子活出不同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但最终却不得不因为儿子背叛兄长……在伊莱的身上,能看到关于一个男人的一切。
他的责任心和担当让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自己背负的身份,但每一次委曲求全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因而最后当他为了家庭放弃事业拼死一搏时,观者感受到的便是全剧最浓的悲情。
吉莉安-达莫迪她外表现实,骨子里却依然做着小女人的美梦,如果说对于利益的渴求是出于早年的困苦身世,那不懂变通一意孤行的执拗或许是她与生俱来的性格弱点。
这个女人走错了太多的棋,作为吉米的母亲,她对他的爱是畸形的,像是线放的太长的风筝,她将自己的儿子置于一个他并不擅长的危险境地里,冒进以至于无法回转。
她性子里的偏执缺少相称的谋略和远见,最终也一步步的把自己送进了牢笼。
范-奥尔登-尼尔森命运的推波助澜究竟有多强大?
当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曾经厌恶的那种人时,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待从前的自己?
从一个踌躇满怀的禁酒探员,到郁郁不得志孤军奋战,再到丢掉工作隐姓埋名,再到迫于生活铤而走险,最后变成完全陌生的另一个人,尼尔森一路颠簸,在命运的洪流里勉力支撑,但为了保全家人却不得不数次妥协。
“我从前信仰上帝,但现在我什么都不信了”,生活把他从锐利的石头打磨成了日渐光滑的沙砾。
他变得圆滑、谨慎、隐忍,过去他办事讲求证据,但现在为了家人他情愿犯罪甚至杀人。
踏进了这个染血的圈子,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人生的弧度有时候大的令人难以想象,谁不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呢?
西格尔德这个北欧女人是全剧中最坚强的女性之一,作为一个移民,她有着自己的美国梦,但相比吉莉安,她显然现实积极的多。
在她的身上共有着典型市井妇人的精明干练和冒险家的勇气,对丈夫她始终默默支持,对孩子她倾心爱护,她深知要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循规蹈矩是不长久的。
面对周遭如履薄冰的处境,她比丈夫更早明了,用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娜-赛琳德的话说,这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并愿意为之做出行动的女人”,她活的简单,并不为不必要的纷扰而分心,或许最终也能得到她想要的结局。
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巧合,隐隐含着讽刺和作弄的意味。
努基一次次扳倒了和自己作对的敌人,最后自己却身心俱疲寻求退出;理查德-哈罗的新生命开始于在桥下和茱丽亚相互依偎的那个夜晚,却也于此终结;伊莱和尼尔森,两个历尽波折的男人的相逢,也像上帝埋下伏笔的应验……还有无数的人穷尽一生追求的东西,到头来却要成为他们今后的墓志铭。
天地广阔,世事变幻,最初踏出那一步的时候,有几个人料想得到现在呢?
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改变,物非旧物,人非旧人,就连我们自己,到最后也落得个面目全非的窘境。
回忆往事的时候对照当下,怎么都免不了唏嘘叹喟。
作为观者,看着这些人波澜起伏的一生,思及自身,便觉惊恐。
只是全剧至今还未有最终的结局,感触却已有这么多,不知等到最后,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光景。
最坏不过失去性命,最好不过平淡安宁,这一生,不都是如此吗?
1. 这集的关键人物是谁?
我觉得是探员,他做窝囊废穆勒太久了以至于我有时候都想不起他本来的名字,这货演技不错所以在今年的大片超人里演大反派,大家有没有觉得这货适合演的型和冯远征有没有点像,都是忍辱负重一朝爆发特别变态那种?
尤其是他崩了那三个前同事之后站在那用舌头舔血的那个镜头。
他终于彻底放下了之前的一切准则,信仰,正义感,所有的所有现在对他来说都是Shit,他现在只想赚钱,想做任何他想做的,不想再忍辱负重的过下去了,这么看来也只有投靠Al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
2. 歌女完美的诠释了红颜祸水这个词的含义,邪教主跟她演对角戏那段都把我看蒙了,这俩人到底有什么过去?
以至于歌女挨了这么一顿暴打之后居然还这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他?
歌女到底是什么目的?
是真单纯还是玩苦肉计?
真心看不懂……而朝琪也验证了一句俗话“老房子着火-没救了”,如Nucky所说,他有妻子,有孩子,女儿眼瞅要结婚了,还跑出来找小三,最关键的是为了小三连女儿的亲家母都不见了,然后紧接着还要发动一场战争,但我觉得Nucky不会不管他的,即使本来不会,后面编剧也会给他个理由的。
3. Gillian和那个男人,抱歉我忘了那男的叫啥了……他最后那个电话也很有疑点啊,而且从最后Gillian和他的拥抱也能看出来似乎Gillian也感觉到了什么。
4. 堂堂AR怎么混成这样了……而且他前几集不是还花了不少钱在玛格丽特那买了些类似理财的东西?
还见了玛格丽特一面?
只能等着编剧揭开伏笔了。
Nucky抛弃Mickey,够冷血吧。
5. 半脸的婚礼,是这部黑暗的剧唯一温情的地方了吧。
这小子绝对是个受,还好姑娘够勇敢,长的也行。
而且他俩在屋里确定这事那段,看半脸的演技,先是咽唾沫,然后鼻头各种抽动,后面脸都扭曲了,激动的啊,然后说YES,笑死了。
但是他不可避免的还是会走上黑暗的路,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不知道Nucky最后给那老板娘的电话是啥意思,总不会要派半脸和老板娘搭档吧?
但是至少做个保镖应该没啥问题。
还有很多伏线,比如Tommy的归属,Eli到底是哪边的,不拿出来单说这里就不说了。
最后,这集有一个镜头我非常喜欢:迷雾中,半脸去找Nucky,然后远景,两个人对望,特别有感觉。
还有一集这季就要结束了,又要等一年,似乎TNT接下来的MOB CITY看起来不错。
从第七集开始写短评,当时我写说编剧真能沉住气,剧情过半了还在铺垫,现在看来我大错特错了,眼瞅就季终了还铺垫呢。
没查这集的英文名字是什么,但主题是很明显的:背叛。
歌女“背叛”了粉笔,打引号是因为我还不确定,但她消失的时间点太过可疑,而且如果不是她通风报信,邪教头子怎么能知道粉笔藏在哪?
难道真如我之前所说,博士在下大棋,歌女是卧底?
如果这样的话演技也太高了吧?
但说起演技,超市男如何?
居然是私家侦探……美国果然发达,上世纪20年代就有这职业了,看来应该是拐杖男觊觎准将留下的这套房子,于是找来这个侦探搜查证据来让吉莉安出局,其实吉莉安也是罪有应得,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个结局还是太让人唏嘘了。
她一直以来从没动过真心,周旋于男人之间,靠取悦甚至玩弄他们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唯独这次是真的动了真情,却落得这个结果。
刚开始看她动真心我还以为她要挂,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么个结局,看她绝望的在房子里疯子一样的跑,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这同样是背叛。
但说到最主线的背叛,还得说Eli对Nucky,只是现在无法判断最后的剧情走向,最后Nucky对Eli念那几句诗是什么意思,是在试探Eli,还是别的什么,但似乎是在试探,Nucky是何等聪明之人,这集里他和Eli谈话,已对Knox起了怀疑,再联想起Eli妻子在饭桌上的话,不难想出那个保险推销员就是Knox,这样的话最后念诗似乎是想通过温情来拉回Eli的心,然后借机说出开会的想法,来看看Eli的反应,在看到Eli肯定的反应之后,Nucky想起之前Eli就背叛过自己,再想起Eddie的死,以及这么多年的事,心灰意懒,萌生退意。
似乎推理的还算靠谱?
还是等下周看最后一集吧
《大西洋帝国》这部剧未来的命运如何,现在不好判断。
只知道若按照历史线索推进的话,按照此剧目前差不多一年(注:剧里的一年)一季的节奏,如果能拍到禁酒令结束,拍上十季也是可能的。
有人把这部剧与《绝命毒师》《纸牌屋》等剧目比较,只想说其实这样的比较意义不大。
当然男主均为中年腹黑男算是一个线索。
但如果看此类美剧较多的人便能看出《绝》和《纸》这类的美剧在精心的制作基础上,其编剧思路大体还是遵循了美剧的一贯套路——快速推进剧情,以及波折不断。
而《大西洋帝国》却并不着急这样快速推进,这在第四季上尤其明显。
《大西洋帝国》是近几年做的最精致的美剧,在庞大的故事线索中,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出现的。
正应对了契诃夫那句:如果故事的开头出现手枪,那在结尾前就一定要发射。
而且,此剧的潜台词非常高超。
同为腹黑,纸牌屋的复仇是及时的,带有得意的快感,而大西洋则充满了耐心,一求最后总爆发的震撼。
而也正是这样的特点,注定观看此剧的人数将随着每一季的推出而骤然递减(看豆瓣评分人数就明白了)。
而国内视频网站也就自然不会引进这个剧了。
第四季开始,整体质量快速下滑。
四五季,一起看完,完全是为了每天保持英语语感。
顺别,写写最后的感想。
一、弱鸡父亲会摧毁下一代,少数幸存者进化成枭雄人类社会进化到现在,父权制依然是主流结构。
就好像,虽然现在女权主义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一个女生,我很冷静地知道,当前依然是男权的天下。
什么时候女权可以和男权平起平坐呢?
当上战场的军人中有一半是女生,女权自然就可以与男权分庭抗礼。
或者,当男人可以生小孩,也行。
规则就是这么冷酷无情。
男权也只是父权的表象,本质上,这个社会依然是父权制为主。
这意味着:社会竞争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其素质尤为重要。
父亲,是一个家庭、家族的靠山,家庭与家族的竞争,取决于那个承担着领头羊重任的父亲。
父亲权力很大,但责任也更重要。
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生存竞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的,父亲去决定了家庭对外竞争力的基本面。
但是,父亲与父亲之间的竞争,总会分出胜负。
总有些父亲,注定是社会生存竞争的失败者。
这些失败者,对外有多懦弱无能,对内就会有多蛮横无理。
这些懦弱无能的父亲,行事作风大多是类似的:酗酒、家暴、爱说大话、喜欢逞强、爱面子、自卑又自大、控制欲旺盛如果是中日韩这种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国家那还要再加一条:喜欢精神羞辱大多数失败的家庭,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父亲,在社会生存竞争中失败的父亲,只会对更弱的妻儿挥拳相向的父亲。
有这样不争气的父亲,下一代在生存竞争中就更加没有公平可言这时候,如果下一代还能安然成长,那必然是有一个强有力的下一代,在别人还玩泥巴的时候,就早早认清了现实,丢掉幻想,将自己强行进化成家庭中的守护者。
枭雄就是这样诞生的,其根源在于,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无法妥善履责。
那必然有人要承担责任。
二、成为枭雄的代价努克,就是枭雄的典型现实世界,有更多的努克乔布斯、马斯克、林登·约翰逊、哥伦比亚大毒枭这些人的父子关系,都非常得一言难尽这些人,只是极少数幸运儿多数人,在父亲无法履行保护者职责时,早早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下来,成为他人的养料如果这个家里还有女儿,还是那种稍有姿色的女儿,那个女儿,多半也会遭遇人生悲剧。
没有父亲保护的下一代,就是待宰羔羊。
不仅要被外人欺负,还要被懦弱无能的父亲折磨。
家庭,对这些人,就是修罗道场。
能从修罗道场里杀出一条血路的人,不是枭雄是什么。
成功从修罗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是要付出代价的。
代价就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只有比同龄人更能忍辱负重、更会察言观色、更辛苦卖力,才能获得同龄人的同等待遇。
努克,小小年纪就要养家,要往上爬,但是遇人不淑,遇到了喜欢嫖宿幼女的准将,早早拿吉丽安交了投名状。
才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机会。
要想实现飞跃式发展,就要付出飞跃性代价。
三、可不可以不当枭雄看时代在努克那个年代不能凭借考学、做正经生意脱离原生家庭泥沼又运气不好,遇人不淑那就只能走上黑道四、没背景的小孩怎么保护自己努克之所以走歪混黑道主要是遇到了准将但是,实际上,不是他遇到了准将,是他召唤了准将他需要一个给他跨越式发展机遇的人起心动念,希望从外界获得助力但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力量是最可靠的,外力只是放大器如果他不那么急躁、不那么野心勃勃、不那么急于求成,也不会被准将抓住破绽好就好在,现在的社会毕竟是进步了不用与魔鬼签订契约,只要与时间做朋友,无非是走慢一点,但总能到达目的地。
第五季、最后一集准将是个玩弄人心的高手先给努克机会,然后剥夺掉,再让手下的僚机给他升迁机会,但是要诱拐幼女努克没有父亲保护,没有长辈指点,自然不明白这里面的职场“PUA”套路他但凡多读几本历史书,或者身边有个睿智的长辈,就不会上钩。
急吼吼往上爬的人,最容易被下套。
只可惜,没有人提醒他。
准将在最后一集说要剥夺他的职位,只是一种试探。
试探的目的是看努克是不是一个有底线的人,如果不是,以后所有的脏活都交给努克干。
当然,有些小可爱,会觉得,干脏活是心腹的象征,意味着升迁快。
幼稚!
格局小了!
亲手干了脏活,就再也没机会上谈判桌了。
真枭雄,要相信的自己的实力。
要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觉悟;要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豪迈。
只有坚信自己,才能坐上谈判桌。
我要是努克,我是不可能交投名状的。
不交投名状,无非就是辛苦一点,但不会对准将有任何人身依附。
没有人身依附的人,才能谈发展!
再说,准将在哪再找努克这么勤奋的下属?
讲白点,就是努克家教不好,没人教。
道心不坚,外加运气不好,所以他堕落就很容易。
有父亲保护的小孩,会给小孩提供一个实习期,多读书、多观察,学会这些套路才上路,所以开局人家就高了一筹。
这也是努克侄子之所以起步能混的好的原因,因为有家学渊源支持。
一口气看完现在脑子有点乱,不过还是想随便说些什么。。。
ELI 这个人物的话,演员是不是只要从头到尾都一脸蒙逼的菜瓜样就可以了(吐了一句槽)。。
绝对的猪队友啃哥小能手啊。
反过来说,也能理解身负七八个小孩这种大家庭之长的压力,毕竟这种情况下谁都不可能像nucky那么洒(寂)脱(寞)这傻孩子两次背叛兄弟,两次被原谅,两次被流放,估计后面也没什么花头能搞了吧。
铁面MR.HARROW 应该是这季怨念最大的人物了吧。
满手血腥但却仍然心存善念的人,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很难善终。
当心中有了牵挂,冷面杀手也会手抖。
我觉得铁面侠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里昂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情、美好都像幻影,一般难逃厄(编)运(剧)的魔爪。
最后那个美好的梦,远方潮起潮落,让人动容。
GILLIAN 不太想叫她鸡脸,虽然在第四季之前一点都不喜欢她。
不可否认是个可怜的人儿,但不能掩盖她葬送了几米一生的罪孽和杀人事实。
怎么说呢,这季看到她和ROY在一起的由衷的快乐不禁想如果能结婚远走他方也不错啊这样,却不料最后的大反转,只能说脑门上就写了个惨字。
NUCKY 主角嘛,一个以上帝视角看起来很聪明锐利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但冷静想想现实生活中可不要呆在这种冷血无情的人旁边咧~这种人大概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兴奋点,即使在寂寞的顶端也不甘平庸那种。
可怕、可敬。
不过在经历众叛亲离之后,也会偶尔想逃离下现实生活。
虽说要和铁娘子去古巴度假,但估计还是会回来吧,毕竟自己的战场永远在光怪陆离的大西洋城。
想想现在的Atlantic City早已衰败,但走在长长的木板路上,应该还是能感受到那段奢靡繁荣的旧时光吧。
有时候当习惯了一件事情以后,会自认为一定会一直这样下去,这是所谓的精神惯性吗?
半脸果敢冷酷的人设?
伊莱改过自新的人设?
吉米莉、变态哥!
他们我以为会是什么样子?
就是这样,当你做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和你原先的人设相违背,那么分裂就开始了,一切也就成了一种不合常理的结局。
看似不合常理,一切的一切,就指向最后一季,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把握不住性格,把握不住命运
首先主角是个人非常喜欢的兔子哥Steve Buscemi ,从柯恩兄弟的小配角,到空中监狱的变态杀手,兔子哥没有浪费爹妈给的那张老成的脸。
编剧也是金牌编剧,黑道家庭的写手,写的也是他的主攻方向,黑帮,尤其少不少意大利的黑手党们。
20世纪初的禁酒令的确肥了一帮走私犯们。
但若非私人也走水来获利,象现在国家来把关,肥的又何尝不是那帮公职人员们,始终是时事造英雄。
有暴利的地方就有风险。
从第一季开始,我们的兔子哥就开始走上了孤家寡人的不归路。
先是之前提拔他起来的准将,然后是手下得力干将汤姆,本以为可以信任的女人也背叛了自己,再后来亲弟弟也做自己的对头了,以至于这季兔子哥最后一集也萌生退意,对理解他的女人说,想不干了。
权利与金钱的颠峰本就只有少数人能到达,当他们踏上顶峰时回头或许才会发现这一路的走来,为了单一目的所牺牲的人和时间是否值得?
当然黑帮间的争利只是本剧的一个小面,更多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写照。
黑人社区的冰毒传播,剧院里的白人专用座,一战后归国的战士们迟迟融不进当时的社会,禁酒专员的堕落,小城市的官员纯粹是黑帮的马仔等等社会百态。
至于我们的面罩哥,可能大家看完最后一集最后一段面罩哥回家那一场景都快心碎了吧。
继人见人爱的汤姆后,只有半脸的面罩哥也走了,真是帅在美剧只是个笑话吧,活下来的只有心狠手辣的人。
说实话,面罩哥也不容易,跟汤姆是死党,然后又爱上了不能明说的汤姆老婆。
好不容易等爱人们都挂后,想安安静静的养大小汤姆时,再遇上爱自己的战友女儿。
最后当然不可能是happy ending,当然原著真的太多人物线索了,听说下一季就是最后一季了,真的有点可惜。
或许那个无法无天的年代勾不起当下美国人的兴趣,却对我很有吸引力。
因为当下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同样的混乱状态。
第一次又如此强烈欲望给一部剧影评,哪怕是曾经为之疯狂到了顶点的《绝命毒师》都没让我又如此强烈的欲望!
Ps,主要也是因为文采太差。
老实说看到第一第二季我花了好几个月才看完,在无聊到不行的时候打开来看看,因为剧情铺张,感觉找不到重点,而且感觉节奏慢,剧情平淡,并没有吸引我的地方,看在那么高的评价的面上把已经弃了三个月的剧重新拾起,庆幸因我无聊的生活让我没有错过 这么好 的美剧。
此剧涉及人物众多,从点到面铺得很广,到第三季我才勉强里面得人物都对上,涉及得人物之多可能是我看这么多美剧最多的一部,光死去的人都比人家某些剧包括群众演员在内的所有演员要多,比如刚出的《机器之心》,每一集都是绕着两个人加一个犯罪分子拍。
再说此剧的建筑背景以及音乐背景都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气息,画面的剪切也很完美,总之这个剧从各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剧。
再说剧情发展,首先很有特色的也很还原的描述当时社会黑道横行的背景,一个不小心一个不留神甚至一句话就可以至你于死地,警察受当地黑帮控制,整个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是黑道的天下,但很多又是不和一般剧情的常理,比如里面几个人物,从一开始我就认为James会成为N叔的接班人,至少也是二把手,N叔要杀他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吓吓他,他的死让我感到非常震惊,还是很佩服这个编剧的说。
还有owen,一开始是一个比较让我讨厌的角色,当你慢慢喜欢上他的时候,编剧再次让你心碎,他的死也让我很出乎意料。
然后第四季的半脸哥,从一开始我都不敢正眼看的人,他的死其实是有征兆的,车站的离别以及他说的那些话,感觉他这次回不去了。
他最后来到他第一次与妻子过夜的海边桥底,最后在美满的梦中平静风死去,他还看到了自己受伤前的样子,感觉这一刻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了,这一幕是整个剧让我最心碎的一幕。
差点流泪了。
这是起初我怎么也预想不到的。
主角N叔我没什么说的,最佳男主非他莫属。
掌控整个大西洋城,甚至可以说他是整个犯罪网络团体的核心,他被追杀的时候整个大西洋城都乱了。
如果这个团体离开了他,估计整个网络的运作都将瘫痪。
他的弟弟eli可以说对他是羡慕嫉妒恨,他的成就,他的地位,让已经失去社会地位的Eli对他只能言听是从,他爱他,也恨他,在儿子和哥哥之间,他选择不让儿子进监狱而背叛哥哥,N叔用枪指着E的时候,我感受到N叔心里的纠结,鉴于之前感受到的编剧的狠心,我估计E的寿命到此为,没想到编剧还叔笔下留情了,这剧太波澜起伏了。
看得我真叔过瘾。
想说得太多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先到此吧!
写得很乱,不喜勿喷!
怎么感觉有点好头烂尾的感觉。。。。好失望。
大洗牌之後義大利人得天下是麼....儘管如此弄死月亮臉是什麼心態!!!四星半
解说
最差的一季,剧情编的真狗血
比起上一季最后的荡气回肠,这季结尾略显平淡了点,但依然很精彩,很有张力,很多本来觉得会发生的事结果都成了铺垫,始终有种爆发前强烈压迫着的感觉,只能又被吊着胃口等下一季了。。。死了那么多人,这一季里Eddie和半脸的死最让我难过,哎~ ①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总要有个结局,草蛇灰线,畅快疯狂之后,白茫茫一片。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属,至于是好是坏,却不一定都各有解答。
这季的剧情真的有点狗血了 呜呜呜呜
for the season 5.
一声叹息过后,那些out-wiki退场完毕,下一集请让in-wiki们折腾得更猛烈吧讨厌的冬日君!
该给老观众点惊喜了 -- what surprises you is not personality, is humanity.
太好看了!连每个片尾曲都不容错过。这一季最扣人心弦的居然是Jimmy留下的不得不对立的Richard与Gilian,其殒灭的方式又各不相同。但还是Al最生动,不愧是著名罪犯!
编剧够狠,妓母都快改邪归正刚刚燃起希望时给她来个彻底破灭,比直接死还悲惨痛苦几倍;至于面具哥嘛,道上混迟早是要还的,一切尽是孽债;Al Capone一线始终无法雄起,就等末季吧。
真实到残酷。
太水了,一共12集,黑人大姐唱歌的镜头就得占两集,管家跳楼酝酿了两集,吉莲摆明了被人骗起码也占两集,一半的时间就这么磨磨唧唧的水过去了。而且情绪没有并没有升温,莫名其妙就爆发了,如同第三季末的反转,还有半脸莫名其妙不会开枪了。跟佛罗里达大姐莫名其妙有了感情煲电话粥说要退出江湖,芝加哥那边铺垫好几集能调和al冲动情绪的frank突然就扑街了。一切都虎头蛇尾
每季首先有一个“怪物”要来跟你抢地盘,然后把你欺负的很惨,接着你又通过各种手段去还击!中间会有各种热血的战斗,卑鄙的背叛,可人的小妞等着战斗,最后一个不是那么完美的完美结局!本季大怪纳西兹博士!主角朝琪!
哥哥看得目不转睛,明年又有盼头了。送别真善美的半脸。
嗚嗚嗚嗚嗚爛死了爛死了我還跟橘哥說要是那個誰死了我下季就不看了結果還真的QAQ 要不是橘哥在旁邊我一定是要看哭的...
半脸的三观不知应该怎么说!他战友的仇他很容易就报了他也不报。最后还要抢别人的孙子,抢了就算了还要把战友的妈送进监狱,也不知有没死刑!
面具叔叔,不要死。
相对糟糕的一季,比S3更松散,逻辑问题也更多,从杀伐果断到优柔寡断的人物转变太过于强行了,为了收束故事新人物减少,老人物也逐步退场,刻意营造出nucky孤家寡人的状态,所有悲剧都是被故意制造的。最最解释不通的地方在于,Eli宁可相信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联邦调查员,也不愿意让自己亲哥处理威廉的事情,无论是出于护子心切,还是作为父亲的自尊,Eli的动机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