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2》不是一部好电影。
前半部节奏太慢,后半部为了制造悬念又太过刻意。
至于摄影、剪辑、配乐、表演,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说是二流都很勉强。
但剧情上还真没有什么漏洞,只有伏笔。
观众在看完《较量2》后可能最大的疑惑是:男主出版那部小说、让人写这个剧本,这种操作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仅仅是为了在法庭上说:“咳,警察是照着这部小说来陷害我的”,那么电影的戏剧效应是有了,却一点逻辑和法律上的意义都没有。
没有这部小说和这个剧本,所有情节照样发生和结束,然后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警察永远不知道男主是如何脱罪的。
而在法庭上,即使律师没有用这部小说来举证,法官还是只能放了男主;即使当天不放,第二天发现尸体不是受害者,那么还是得放。
那男主为什么要“剧透”呢?
唯一解释是小说和剧本都是假的,是用来误导警方的。
事实上,按小说上的操作来做,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太高太高,不是么?
关键是:男主是不可能知道还存在一个目击者的,尸体被发现的可能性太小,值得那么多骚操作么?
所以男主是用了另一种方法脱罪的。
最有可能的真相是:当年在警察局埋下的已经是一具别人的尸体,而受害者的尸体被他埋在了其他地方。
埋在了哪里?
一个可能是那个教堂的墓地,而另一具尸体的来源也很有可能就是那里——找一具刚下葬的尸体再砸一下脑袋还是很有可能做到的。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当晚那个目击者的小叔子——他被打死后有可能被立即装棺了,被男主发现后偷偷替换了尸体。
年纪差不多,都是头部受伤而死,时间上也足够:目击者12点打死小叔子,目击男主埋尸是3点30分,然后被抓获。
当然这个可能性只是存在而已,要成功的话偶然性和风险都太大了,不亚于那部小说的情节。
不管如何,只有当年埋尸时就换掉尸体,男主才能真正做到一劳永逸。
接下来男主什么都不用做,看着事件会如何发展就是了。
无论事件是否有后续,无论如何发展,结果都一样。
即使警察的卧底在他家窃听到了什么关键信息,即使警察找到一个现场目击者出来指认,最终都还是只有口供,找不到尸体,然后警方又陷入了和《较量1》中一样的困境。
这才是电影的隐藏结局。
当然,这个操作最大的问题是:男主为什么在当年就能想得这么远,考虑得这么周到?
总之,《较量2》不是一部典型的悬疑片——它把悬疑埋得太深,多数观众可能都没发现问题在哪里。
6分及格。
前面略显沉长无聊,我都没认真看,如果有错过什么关键信息麻烦评论区告诉我,我是直到他们在家里说话被录音这段才开始放下手机游戏开始认真观看,整体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最后反转也很硬伤,尤其是写成小说还准备拍电影,这是不打自招好吗?
根据那位拍电影的大爷讲述的内容直接去查那个证物管理员,他跟男主的交情不值得怀疑吗,你提前跟他攀上关系等着这天到来就没嫌疑了吗?
总之这点没法说服我,其次是头部的伤痕,假的尸体头部伤痕不可能跟真正的尸体有一模一样的伤痕,只要挖出尸体当时就拍照留存了对比一下肯定是能对比出来的,而且这应该是警局法医该有的最基本的常识,挖到尸体了,连坑有多深都得量一下,你不会告诉我没有拍照保存吧?
再加上他还写小说暗示自己如何处理,那就真的是不打自招了,拿做dna尸体头骨来跟照片对比一下就知道证据被掉包了,当然前提是法医应该有拍照保存。
所以说这是硬伤。
接下来咱们聊聊拍第三部的事儿,众所周知,男主第二部犯了致命错误,他把自己的犯罪过程写成故事交给了一位电影导演当剧本,而这位电影导演在电视上看到了这起案件跟男主口述的剧本如出一辙,所以找到了警察想要揭发真相,警察顺着导演交代的剧情查到了证物的管理员身上,当警察以为男主这次在劫难逃的时候,没想到管理员竟然完全不认识男主,另一边,做dna检测的头骨被带回来了,警察翻出挖掘尸体现场拍的照片,对比头部伤痕发现竟然完全一致。
尸骨没有被人掉包,事情再次变得扑朔迷离,但是警察心知肚明这个家伙就是高智商犯罪分子,他一定有罪,秉持着将正义贯彻到底的觉悟,警察决定暗中调查到底。
警察心知男主的小说既然是烟雾弹,那肯定是要误导自己的调查方向,冷静下来之后,警察打算从男主的家人入手,他开始频繁的与男主家来往,对男主家人旁敲侧击,想要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并且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们的动态和生活习惯。
男主的家人们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几乎夜夜梦回当年雨夜杀人现场,男主面对警察的穷追猛打,他知道自己正被一头凶狠的狼死死的盯着,他得思考对策了,为了冷静头脑,男主又重新抽起了烟,警察从邻里那得知男主是不抽烟的,但现在他老是在抽烟思考,警察知道这一招奏效了,还故意凑上去借了个火,此时他注意到男主用的打火机造型很独特,乍一看不像是打火机,反而更像一块金属挂坠似的手中玩物,只有打开盖子才知道这是个打火机。
另一边,警察也在调查警局挖出来的尸体,目击者因为诬陷诽谤再次入狱,在狱中他称还有证据证明男主那晚去过警察局,虽然尸体不是议员的儿子,但这具尸体肯定是男主埋的,但是没有人理会他。
大家都认为这肯定是他干的想栽赃给男主,但警察决定听听看这位目击者的证词。
目击者说那晚他很好奇男主为什么会从警局出来,于是进去一探究竟,但由于是施工现场本就很混乱,他也不知道男主在里面埋了什么埋在哪里,所以随便翻了一会找不到东西就准备走了,但这时候他捡到了男主落在埋尸现场的打火机,但目击者当时没认出来这是什么东西,所以只是觉得很精致就顺手揣兜里了。
众所周知男主不吸烟,平时不会带打火机,但那天晚上男主为了冷静思考确实抽了烟,而且把打火机落在了警局。
所以这个打火机被目击者捡到了,顺手就塞兜里也没试过还能不能用,但是目击者第二天因为杀害自己叔叔入罪就没碰过那个打火机,所以这个打火机上面的按键一定还残存着这位平时不抽烟的男主的指纹。
于是警察去目击者家里寻找这个打火机,结果真找到那只打火机,还在他当年穿的那件衣服兜里,由于目击者入狱,家里没人,叔叔也死了,所以一直没动过。
更让警察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别致的小东西跟他看到过的男主手里的打火机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在警察检测指纹的时候发现打火机上面完全干干净净没有指纹。
警察愤怒的拿着打火机去找目击者质问他为什么这个打火机上一点指纹也没有,连目击者的指纹也没有。
警察意识到自己不是一直在监视男主,而是是男主一直在监视自己,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男主家电影院门口那个对准警察局的摄像头监视下面。
男主已经提前一步把那个打火机的指纹抹掉了。
当警察带着打火机来到男主家跟男主正面宣战的时候,男主一脸困惑的说我上次有把打火机落在你那吗,警察以为男主装糊涂,愤愤离开,并警告男主绝对要调查到底。
这是男主的小女儿走了过来,她告诉男主是自己把打火机换掉的,其实埋尸体那天晚上小女儿假装睡着,但其实偷偷跟着男主,亲眼目睹了男主埋尸体,也看见了目击者在男主之后进了警察局捡到了打火机,所以在第二天目击者因杀害叔叔进监狱后小女儿偷偷去了目击者家把打火机上面的指纹抹掉了。
这时男主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在帮助家人,反而是让幼小的小女儿也学会了逃避罪责(此处借鉴肖阳版误杀)。
最终,男主在小说与电影中交代了自己真正的犯罪过程,原来那具尸体确实是议员的儿子,只是手指跟牙齿被换掉了,男主深知dna检测会取牙齿手指等细小的部位,所以在埋尸那晚男主把尸体的牙齿和手指小心翼翼的挖开切开换掉。
最终男主主动认罪伏法承担了所有罪责。
好了,以上第三部内容纯属意yin,不喜勿喷。
我不禁要问,当高等人的子女肆意妄为的时候,"目击证人"在哪里?
当高等人的子女,肆意妄为的时候,印度条子的卧底在哪里?
一个女孩子和她妈,为了自保打死了一个人渣,按道理是没有错的。
父亲保护家人不受强权欺负,也是没有错的。
而这个时候,条子来了,目击证人来了,卧底来了,高额悬赏来了,你们欺人太甚,还想着什么自首解脱。
那么那个人渣胡作非为的时候,怎么没有自首,他要是早点自首,主动去坦白自己是人渣,胡作非为。
比如在用强的时候停手,然后主动去条子哪里骂自己不是人。
他这样可能不仅不会死,还会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这就像是一局游戏,对方已经开挂,而主角凭借自己的微操,竟然打败了开挂的,开挂的哑巴吃黄连,结果天天举报主角有问题。
主角一家怕的是自己"犯罪"嘛?
怕的是开外挂的无耻之徒,时时刻刻利用系统GM回来报复。
别人要杀你,要害你,所以你活着挺害怕,所以你不如主动出来自首,任人收拾。
这样才能获得解脱????
这是正义?
这是tmd正义?
这是什么tmd正义?
一个印度人,凭借自己的聪明知识,保护了自己的家人,这就是最好的故事。
应该痛苦的是,纨绔子弟的爹妈,应该忏悔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印度条子。
如果这个人渣的爹妈有真的教他做人,他会因为强上而被人打死嘛?
如果印度条子能够即使的制止这个人的为非作歹,他会因为强上而被人打死嘛?
因为纵容,所以人渣会灭亡,而现在,这些爹妈和条子却把责任推给受害人。
希望他自首还有人为此感到高兴。
称赞这是解脱。
唐国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连着看完《误杀瞒天记》和《较量2》。
前一部细节上的漏洞不少,称它为高智商犯罪电影略显牵强,加上影片前段大篇幅的铺垫,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部叙述一位小人物在官僚腐败、社会失序的背景下,以一己之力对抗阶级压迫和强权威胁,最终为自己与家人,或是为广大观影群众赢得“人心的正义”的爽片。
人心的“正义”得到了伸张,那么,然后呢?
在《误杀瞒天记2》(或《较量2》)中,故事有了更贴近现实的后续。
曾经坚定站在男主家人这一边的街坊,由于眼红男主家的快速发展而多生流言蜚语,已默认男主为逍遥法外的凶手;大女儿落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偶发癫痫;心理素质本就不佳的女主人在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极度敏感到过分干涉小女儿的社交与正常生活……即便是身心强硬如男主,哪怕又一次凭借计谋护住了自己的家庭,也注定要在余生中绷紧一根弦无法放松。
这便是爽片之外的真实,那些杀人后的阴影与代价,就算躲过了法律,也躲不过黑夜对灵魂的拷问和蚕食。
所以,尽管不少人吐槽国产翻拍版《误杀》中“政治正确”式的自首结尾,我还是想说,本没有不必承受其代价的行为,只是选择不同,有人虽放过了形体但终生囚禁了灵魂,有人虽囚禁了形体但宽恕了自己的心。
最后,讲个好玩的,看第二部时,尽管我猜到了被挖出的尸骨DNA会对不上,但没猜到是男主将尸骨掉包了。
我的脑回路:通过DNA验证,发现督察长的儿子竟然并非其父亲生,实系女督察与情夫之子;而失手杀害该男生的女生,也就是被男主捡来收养的大女儿,才是当年被女督察之夫无奈遗弃的私生女,这波直接嘲讽拉满(狗头)。
电影中以假换真的剧情怎么说起来都有些牵强,因为就算男主真的打通好某条关系线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1.尸骨的化验运往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男主电影中计划无法实施的场所,比如说,大学科研所(80%都有监控)、警察局总部基地法医鉴定科(无死角监控)、外省分部(地区遥远,男主已经即将面临拘留,时间上不允许)。
还有这种意外,2.警方已经监视了8年,正常情况下警方一定肯花用人力物力是会对男主进行很多方面的隐秘调查,比如男主的周围人脉,通过监听电话的过程中会有定位的科技,不需要像狗一样的追在男主屁股后面(除非男主在上一部作案后就号召全家弃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3.警方只在女主身边安插了间谍,这也说不过去,通常间谍必须是多维的,聪明的会把最厉害的间谍放在最聪明的人身边,电影中没有,男主十分自由。
4.男主的车使用几率贼高,除非男主开车走的全是野路山路,否则不可能不走过监控(全世界的公路都必须有监控,没有是无法交通执法的)5.心理素质上的瓦解,通常情况下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8年罪恶中,不仅家人会意志力松懈,男主也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再厉害的犯罪天才也避免不了,再加上男主本身是个好人,他不像杀人如麻的凶徒那样有畸形的世界观,男主生活上是健康的,他接受不了那么离经叛道的思想,所以光靠一昧压制自己是很艰苦的,久而久之必有变数。
6.最后返回的部分遗骨和那封信始终让我不可理喻?
这究竟算怜悯还是示威?
字迹一看就是手写的,太特么做了!
不知道用凑字法吗?
而且信中还求饶?
怕别人不知道?
正常情况下聪明的凶手会在第一次成功后就开始计划逃跑路线的问题,为什么?
因为要留好后路。
居安思危就是先从最差的情况算起,万一计划完全失败了至少能活下来,这是底线。
接着会对掩埋尸骨的场所做大部分的地形了解,为了找到视线盲点和警局的时间差,因为方便自己进去而不被发现(电影中警局后方有大量空地,妥妥的软肋啊!
)然后会再次伪造不在场证明,当然上次的蒙太奇已经失效,得换新手段。
接着是换尸的过程安排如何最高效这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时间上的配合问题,如何在事情被败露后如何与警察错开时间方便自己釜底抽薪,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不看不晓得,还以为换了演员,原来之前著名的误杀瞒天记都是翻拍着这部主角主演的较量1哦。
这个叫较量2,就是较量1的续集。
较量1没看过,先看的误杀瞒天记,后看了国产的误杀。
误杀瞒天记是真看好,演员不错,男女都长得帅,剧本也好,所以评分都很高。
较量的主角没有误杀瞒天记的好看,但是原版,肯定也是牛逼,这第二部出来,感觉除了结局之外,其它情节并不怎么样。
就最后高潮的反转有点意思,之前一个半小时都太无趣了。
没想到继第一部之后,第二部也能拍的这么精彩,后面的反转真的绝了。
司法往往都是站在权力这一边的,平民百姓大多数时候得不到公正,当事情蜂拥而至时,男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护家人的被逼无奈,虽然他们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和他的家人也永远背负着良心的谴责。
可是别忘了,事情的起因并不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儿,而是因为瓦伦的恶劣行径,一直到最后瓦伦的母亲还在掩饰他的犯罪行为。
固然死者已逝,但类似的犯罪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自省和重视,一直到现在社会上还是频频发生,让人愤懑。
要不是男主有个聪明头脑和居安思危的性格,这个家庭会面临瓦伦父母怎样的打击报复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就认同男主的做法,法律层面上,男主他犯法了;在精神层面上,男主一家以后的生活不会平静温馨了,但是在感性层面上,男主一家的遭遇很让人同情。
教不好孩子就不要生养,出来祸害社会吗?
很多时候受害者很难再融入社会,而加害者却光鲜亮丽、趾高气扬、嚣张跋扈。
民众得到的所谓的平等,也只是统治者施舍的游戏而已。
毕竟,权力这个词还是很香甜的,不是吗?
我一度无比推崇印度原版《Drishyam》的结局,也对翻拍的“政治正确”的国产版本《误杀》嗤之以鼻,为了过审情强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落了下乘但也情有可原。
但是看到了《Drishyam2》中妻子的惶惶不可终日,大女儿精神受创诱发癫痫,连本该无忧无虑的小女儿都要谨言慎行,才意识到,《误杀》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救赎,更是整个家庭的解脱,后者才应该是不管哪个版本的终极目标,合情。
不得不承认,基于道德判断,原版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结局,这也是整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所要引导的观众情感走向。
而国产翻拍的结局略显生硬,也是因为翻拍照搬了原版的情感走向,但是结局却与原版截然相反,这才造成了一种突兀的割裂感。
可法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罗翔老师在为什么要为罪犯辩护中提到了“法律判断要优先道德判断”,以绝对的理性角度来看,《误杀》的结局,合理。
合情又合理,倒是我落了下乘。
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没有不用承受代价的行为,只是只是选择不同,有人逃脱了监牢却仍将被囚禁一生,有人虽深陷囹圄却获得了救赎。
《Drishyam2》男主一家再一次逃脱了监牢,可惩罚一如这个 “就当是已经了结的案子“,”永远都没有结束”。
而这也恰恰是所谓的“不合情不合理”结尾的合情合理之处,没有人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无论他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在那个孩子的父母面前,他永远抬不起头走路,他必须赎罪”。
说回电影本身,这并不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但是绝对是一部好的悬疑电影,148min的净时长,万万担不上张弛有度,它的节奏是渐进的,由慢到快,这和第一部截然不同。
66min的铺垫,即使是细节拉满,也足以劝退大部分观众,这也是被诟病最多之处。
但是这种先摆开阵势,而后毕其功于一役的叙述方式与我的相性却是极为相符,我跟我的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也总被吐槽废话讲的太多,由我朋友们的反应可见一斑。
你的没有耐心可能是真的没有耐心,但是你所认为的废话绝不是废话,从邻居萨布、萨莉莎到编剧坎德兰到罪犯何塞再到保安拉詹的出场,以及贯穿全片的拍电影的细枝末节,无不支撑了最后的。
这就好比给了你一堆方程式,去让你求解未知数,这个过程是令我着迷的,所以一部148min的电影我愣生生看了4个小时。
当然,这66min的铺垫也不能说一点瑕疵没有,小女儿男同学的情节没有用上,不排除因为这个细节出续集的可能,还有关于何塞的细节叙述得过多,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对结局的误判。
我推理的结局是最后DNA鉴定的结果是尸骨是何塞弟弟的(谁让它交代了这么多细节)。
另一个方面来说,66min的铺垫却没出现印度的尬舞,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到此为止情节都是比较舒缓的,给了观众充分的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时间,从交代邻居萨布、萨莉莎是警察局卧底开始,影片节奏开始提速,警方开始主动出击,男主一家则被迫防守。
虽然男主一再强调不允许家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再提起这件事,但妻子犹如惊弓之鸟,两个女儿又还太年轻,常常会不经意间就泄露出蛛丝马迹 ,警察局底藏尸的暴露似乎已成“定局”。
前66min的细节不断被印证,然后成为男主一家“定局”上的一块拼图。
唯有保安拉詹,这个被给予了大量镜头的男人,一直到第127min男主被开庭审理,对这个“定局”的贡献度依旧为0,我也借此判断他是男主反杀的关键人物之一。
66min到127min中间这一个小时,节奏是不断加快的,最后快到了有的观众觉得很突兀。
如果前66min的细节认真看了的话,这个速度是完全跟得上的,不仅不会感觉突兀,男主一家身边越来越强的危机又会有很好的代入感。
从编剧坎德兰面见警长开始,影片的高潮部分到了。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高潮部分的叙述方式,借编剧之口将男主6年来的准备工作娓娓道来。
编剧的叙述,加上镜头的不断切换,男主反杀的过程逐渐清晰,找一个同龄的头部死于重击的孩子的尸骨,通过保安拉詹进行掉包,真相,如此大白!
我想到了最后DNA检测结果不是死去的男孩的,但是着实想不出男主该如何掉包,只因为少了保安拉詹工作地点这一块小小的“拼图”,而工作地点在141min才交代,属实将悬念憋到了最后,自此,长舒一口气,酣畅淋漓!
高潮部分依旧在印证第一部分那些看起来无用的细节,比如那个男主全家去看望的那个叫帕斯洛斯的老头,不细看前66min的观众,决计是想不出来这些小细节的,看似无用,想通了却恍然大悟。
最后一部分,是故事高潮的收尾,也是电影的结尾,看死去男孩父母那睁圆的眼睛,那不可置信的表情,我以为还会有什么反转,却只是一个情理之中的结尾,不得不说,导演这吊胃口的本事是一等一的。
逝者的灵魂能否安息犹未可知,父母的怨恨也悬而未决,但是为事之人将在赎罪与痛苦中纠缠。
“我确定,从这一刻开始,他会准备好应对我们下一次的到来,换个角度想,这难道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么?
”对男孩的父母来说,他们退,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发誓要保护家人的男主来说,他,退不了,因为,“永远都没有结束”。
他免于寰墙的包围,却也被囚禁灵魂。
有点涉嫌剧透,请谨慎观看真的不错,情节跌宕起伏,我看到加害者的母亲为了孩子要复仇的时候觉得好气,为什么可以这么理直气壮的去加害受害者,还有受害者因为变得富有,周围人的从一开始的关心到嫉妒,甚至散布谣言去诋毁一个收到伤害的一家人,就算受害者真心帮助家暴的邻居,结果是警方安排了2年的卧底,想想好朋友好兄弟在一起两年,居然是为了抓自己,拿到证据,这种感觉真的太惨了 ,但是作为母亲又觉得她只是想要自己的孩子获得应有的权利,获得正义的审判,但是受害者何尝不是因为无法获得正义,才会铤而走险为了家人而努力,为了家人男主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但是奈何知道加害者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一家,受害者男主才会试图去尝试机遇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拯救自己的家人 ,这部剧的很多反转,以及人心的刻画真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加害者的父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啊,可惜了,孩子养歪了,那位父亲结尾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真的很有感触,一些事情开始了,互相的纠缠,互相折磨 ,真的太让人痛苦了 每天活在痛苦与仇恨里面,会让人变得癫狂失去理智
6年后,男主事业发展建立电影院找著名导演要拍电影,邻居开始嫉妒他的发家,相信他就是凶手,一家人还因为过去的事惶惶不可终日,大女儿患上癫痫,小女儿因为社交与母亲不和。
家里的2亩地卖给了一对有家暴的夫妻,母亲帮助这家的妻子,并将这些年压抑的事情透露了一些给她,实际他们是男孩妇女出资买的地和雇佣的便衣警察,并对男主一家进行监视和监听,小女儿的男朋友也是卧底。
新警察局的局长也一直配合对此案秘密调查,寻求证人证据。
男孩父亲也找男主找尸体的位置仅为了祭祀,被拒。
当年男主移尸时有一个人喝酒误杀小舅子的人看到了男主当晚在警察局工地,出狱后妻离子散,为了钱举报了男主。
警察开始挖警察局并发现尸体。
法院提审男主,男主承认但说是自己杀的男孩,第二天逮捕男主,警察劝男孩父母不要在追究其他成员,定罪很困难。
此时电影导演来了找到警察,讲述了男主找他拍摄电影的剧本,此剧本还以导演的名义现金支付出版了,没有证据证明是男主的原创,故事前面和自己的事情差不多,后面是男主,男主让导演了解如何才能把尸体从政府大楼下面挖出来的程序。
同时,男主法院现场翻供,说自己被逼,警察根据发行的电影剧本污蔑他,男孩喜欢女孩并骚扰女孩后失踪,男孩父母及警察看了剧本自导自演埋尸体。
检查结果显示尸体不是男孩的。
男主实际早就做好了被警察发现的准备,给自己安排退路计划,找一个同样年龄头部受伤死的男孩,和埋葬工搞好关系,帮他脱贫,关系很铁,帮男主把这个男孩的白骨给了男主,男主得知DNA检测必须白天检测,了解程序后他又于法医检车中心保安搞关系,然后坐等警察发现。
在逮捕他的头天晚上,他和检测中心朋友喝酒,喝醉后把假白骨和检测中心的白骨调包,真骨头大部分硫酸烧掉。
男主被释放,将几根骨头寄给了男孩的父母让他们完成祭祀。
必须来位女律师,政治正确分数才能拉满。套路看三遍就腻味了。什么是正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正义。我跟男主一样,保护好自己小世界的那么几个重要的人,已经拼尽全力。
喜欢载歌载舞的宝莱坞
爸爸第二次逃掉为毛我有点不开心。明明不该同情强奸犯儿子和他父母
两个半小时,精华在最后一个小时。通过一个电影剧本算是跟上一部的电影梗做了挂钩。其实还挺精彩的,有bug,不过用主角的话说,一部电影,主人公有点幸运Buff有什么不可以的
5分。编剧痕迹太重、太刻意,狗尾续貂。这部电影是《较量》的续集——《误杀瞒天记》的原版电影,并不是《误杀瞒天记》的续集,所以演员也没见过。除了电影质感不强(没有公映,只是网大)之外,最致命的问题是剧情。前半段松散,后半段强行编剧。为了让“死案”变“活”,新增加了两个关键角色,其中一个新增角色的无关剧情讲得太多。引入关键角色之后,表面上看起来男主一家已足够被定罪,可是男主通过再一次的神操作又有惊无险地逃过法律的制裁。而且这个神操作蓄谋已久,长达六年。这样的剧情已无法让人信服,还有印度警察长达六年的持续侦办可信度也很低。总之就是不看也罢,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差点看睡着了。
强行制造!反转一出都想笑
这个故事没有第一部那么有趣。不过依旧很印度国情啊。卧底都用上了,三哥们警察这么靠谱吗50
这部可以做“终身学习”的启发宣传片了,看最后结尾还有3,不知道陈导会不会把这部提上本土化的日程。前面得有一半做铺垫太长了,要不是一应该就看不下去了
谁能拯救印度人的审美?
节奏好奇怪,前半段磨磨蹭蹭一直不进入主线,后面二十分钟反转再反转。但最后的反转也确实有趣。
才知道原来宝莱坞版也是翻拍自这印度小语种。。在豆瓣短评的提示下,直接拉到1个小时开始看。。第一部玩了不在场证明,这部说的料敌先机未雨绸缪,虽然再次脱罪,但影片也点明了,未伏法的罪犯,身体虽然是自由的,灵魂却一直在地狱中煎熬。。
前面的铺垫还是又长又臭,片头那段闪回也很莫名。两次殊死较量均以弱势方取胜告终,在等级森严的印度不啻于天方夜谭。后半程虽然魔幻了些,但显然借鉴了某翻拍版的工整套路。
其实大家都误会了,这部是《较量2》不是《误杀满天记2》。《较量》原班人马,故事紧接1的剧情,如果没看过《较量1》难免觉得情节拖沓,其实前一小时只是铺陈了一件事,就是这一家人虽然逃脱了牢狱之灾但是终究还是会一生被这个事件所困扰,明白了这个前提后面的情节也便显得不太突兀,另外也深化这个故事的意义,做了亏心事的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将会被终身困扰,除非自己坦白一切!
哦。。难看
一天时间看完两部,第二部全算是挺完美的结束了,你以为他在每天喝酒潇洒醉生梦死?nonono,他真的在努力排兵布阵!前半个小时真的就平铺直叙,我都要被邻居妹子的善解人意感动了!后来剧情突然扭转再扭转!两个受伤的家庭,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孩子罢了。(当然混蛋偷拍儿子死了活该)最后警察那句话说的很好,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惩罚呢。对啊,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惩罚。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说第一部你会惊叹于主角在事件发生后能利用之前看过的电影来制造出令家人洗脱嫌疑的危机的智商。第二部你就会在最后反转那里感觉非常不可信,谁能想像最重要的一环是得自己去搞定保安,换骨呢。这么个大半个国家都轰动的案子。嫌疑人能拎着骨骸袋进去换个出来---不得不说,导演上回不把警察的智商放眼里。这里就不把观众的智商放眼里。而且反转之前。全是看着无关紧要的日常生活。感觉没有第一部的那种紧凑感。二到三星吧。
牵强又没太多新意,不过为了最后二十分钟结局能铺垫俩小时,我也是服气,而且看起来这部里面有很多废戏,比如何塞出狱那场为什么要加一个外面出了车祸的戏我也没太看懂,唯一有点儿触动到我的是最后什么官儿说的意思,每年有多少桩悬案,倒也不介意再多这一桩说不清对错的
主角光环这种事只会发生在电影里。虽然故事反转非常刻意,但就如男主所说,电影里的主角让他幸运连连福星高照又有何不可。不必猜结局,进度条说明了一切!接下来有请较量3出场!
太脑残了,一小半看不下去了。非得留着尸骨?有埋警局的胆量还会提心吊胆?有这脑子早就处理了两年卧底,经费哪儿来,一个小孩可以支持这么大行动?
个人感觉二比一还要精彩好看。首先节奏就更为紧凑,虽然都是从家长里短展开,但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时不时紧绷观影神经,待到中段一首常规操作的歌曲过后剧情便急转直下,其曲折的情节发展带来酣畅淋漓观影体验。其次较量主体得以升级,从前部男主家庭与警察机构一对一变成了男主家庭对抗警察加受害男孩家庭的一挑二,赌上了一雪前耻的警察荣誉、押上了六年时光苦苦追寻自家孩子尸骸的父母执着以及誓要守护全家的男主人决心,三股力量角逐让这个融合了计谋与情感的较量过程显得极具张力和震撼感,而其亲历者们最后在沉默对视中形成的暂时和解也与第一部主题形成了呼应与升华,以爱为出发点的动机没有对错,只有值不值得。影片最后台词是最为触动我心,一家人看似逍遥法外却胆战心惊的在恐惧中服刑,唯有爱能够撑起整个家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