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当然,本文开始之时,还是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情结在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余其扬是个孤儿,由辛妈妈一手长大。
他说过,他从小一直就把辛妈妈当作自己的亲身母亲。
在浦江商会和一品楼的人看来,常爷和辛妈妈就是一对,虽然他们没有正式结合。
虽然余其扬没有说常爷是自己的什么人。
其实我们也容易明白,常爷就相当于是余其扬的父亲,这是余其扬的身世和常爷在商会的地位以及他与辛妈妈的关系决定的。
在剧中,师爷和辛妈妈多次劝余其扬不要过于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并用常爷的期望来唤醒他振作精神,振兴商会,因为说白了,在黄佩玉出现之前,余其扬就是常爷默认的继承人。
常爷在结婚前,看到余其扬因为小月桂魂不守舍的样子,训斥了他,其实也是他的希望变失望所致。
作为一个孤儿,余其扬有着很深的恋母情结,随着年岁的增大,他已经不好再把这份感情明白地表现在辛妈妈面前。
这时候,小月桂恰好出现,替代了余其扬心中辛妈妈的位置。
我们看到,小月桂刚刚进一品楼的时候,辛妈妈很喜欢小月桂,因为她的勤快和踏实。
后来,小月桂成了辛妈妈的眼中钉,这不仅是因为常爷吃了小月桂做的一碗菜泡饭而引起她的嫉妒,而且还有可能的是,辛妈妈已经意识到小月桂代替了自己在余其扬心中的位置。
不知道编导选择袁立出演小月桂出于什么考虑,但是袁立的形象与余其扬相比确实过于成熟,至少是在开头的十多集是如此。
的确,不管袁立本人怎么努力,她都不像一个刚刚从乡下来到上海的毛丫头。
不过从我们前面分析的余其扬的恋母情结来看,青涩的余其扬喜欢上带有成熟气质的小月桂晓得反倒是一个很顺理成章的事。
小月桂和余其扬的初次相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她的巡警的枪口下救下了余其扬。
换句话说,小月桂一开始就是作为余其扬的保护者的身份出现的。
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情节,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生命中,母亲就是我们最初的保护者。
在沁云、秦老板这些干扰因素都被排除或者解决掉后,余其扬和小月桂的感情路看上去要走上正轨的时,却偏偏杀出了常爷这个程咬金。
这时候,余其扬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一个是他敬如父亲的恩人,一个是能满足他恋母情结的女人,无论是从道义、感情还是从实力上讲,他都没有办法与常爷直接对抗。
但是至少在一个瞬间,潜藏在他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差不多要冒出头了,那就是在常爷举行婚礼时,混进现场的小刘像魔鬼一样道出了他心中的两个欲望:最心爱的女人,最大的权力。
在那一刻,他几乎动摇了,要放下枪了。
小刘抓住了这个时机,给了他一枪,直接延迟了救援常爷的时间。
或许我们可以解释,余其扬这个的犹豫和动摇,正是他的潜意识要留给凶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想做而不能的事情,而他在中枪后拼命挣扎,走向婚礼举行的大厅去做亡羊补牢的工作,正是依道德原则行事的“超我”对依本能行事的“本我”所做行径的纠正。
常爷的死,消解了余其扬几乎要爆发的俄狄浦斯情结。
他内心最大的矛盾没有了,他感到的应是轻松和解脱。
所以小月桂在多年后与他重逢后,觉得他变了,对谁杀死了常爷再没有多大的兴趣了。
这时余其扬的处境,有些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都是要为“父”报仇。
而哈姆雷特一再地拖延报仇行为,有人分析就是因为哈姆雷特的杀父仇人,他的叔父克劳迪斯的所为,正是哈姆雷特小时候想做,而现在潜意识仍然想做的,弑父娶母。
克劳迪斯之于哈姆雷特,不正是要娶小月桂,而又杀死常爷的黄佩玉之于余其扬吗?
上海,一直是个让人思绪万千的地方。
近现代那些令人肝肠寸断又百转千回的爱情大多发生在这个不太平的城市。
让它承载太多的悲欢离合是历史的赐予也是时代的无奈。
所以既然被冠名《上海王》,那这部戏便是出身在了一个高贵的血统下了。
这部戏我之所以觉得好看,并不是因为内容特别的引人入胜,当然更不是因为帅哥而蒙蔽双眼。
其实,只是因为我的恶趣味,我喜欢悲剧,而这部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能数的出的入场人物,都是悲到骨子里。
就连最后卖西瓜的水果摊老板娘,都是一个痴情且悲情的女子:“话说,20年前,有位女子曾立下誓言,终身不嫁,为浦江商会的‘三爷’痴痴守候了一生……”这故事可以这么开始。
只是,纠结在谁比谁惨,谁又欠了谁今生那份情债,实在是一种荒唐的认知。
因为在悲剧中,每个人都错过,而且犯得都是那些无法弥补且后悔终身的错。
常爷的仁慈,成就了黄爷,黄爷的错爱,让阿其明白了小月桂的真心,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故事中,如果要说小月桂,我只能说,明明是个女人,却活得像个男人,我是一丁点儿都不喜欢。
嫁常爷和逃那个什么老板的婚也就是几天间的事儿,虽然说男人有品性之分,一个是鹰,一个是鹌鹑,但无论是什么,你小月桂喜欢的明明是阿其这朵喇叭花呀。
所以小月桂这第一个决定,就是男人才干的出来的事儿。
第二个决定:做黄佩玉的女人,我更不想说,无论原因是什么,反正她当了上海王之后,大可以改个名字叫“冒险王”,当然这是后话。
第三个决定:杀阿其,你小月桂这一生杀过几个人?
虽然说你看过人死在你面前不是新鲜事儿,但是你自己杀?
那是阿其呀,是你从16岁就爱着的男孩儿,是你当着众人说爱他的男人,是眼睁睁看着他和沁云结婚却只能把爱深埋在心底的人。
可笑的是,埋着埋着,就深到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了,非要等他死了,哭着喊着说爱……所以我说,这根本不是女人做出来的事儿。
男人,只有是英雄、枭雄而且郎心如铁,才下的去这狠手,可是一个女人就这么“勇敢”且“坚决”的做了。
小月桂,骨子里是个倔强的灵魂,我尊重她这份自我肯定,但是那副肉皮囊却毁了本应是辉煌灿烂的人生。
阿其,就是错错错,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错的,明明没有金刚钻却偏要揽瓷器活儿,如软玉一般的性格,柔情似水的爱,即使再春风化雨也无法与强势的权利抗衡。
看到了吧,爱情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奢侈品。
一念之差他为别人作了嫁,又是一念之差让他和沁云过了9年无爱的婚姻,爱情他总愿意给,但那人却终究不愿意收。
爱情之于阿其和小月桂最华贵的恩赐就是雨中相对无言,你在台上吟唱,我便在台下注视,我与你即便隔着那烟雨蒙蒙,也胜于众人前寒暄客套。
曾经,素墨、影相、木梳、前庭眉眼传情,后院嬉笑追逐,终不过是一场青梅竹马少年梦。
再聚首,红颜宛转沉静,少年意气风发,对饮楼畔,亭外无语。
时间也不过就是斩断一切的刽子手罢了。
命绝时,白牙淌血,口中咿唔,是男人死在女人手里的最丑的样子。
假如,反过来,躺在你怀里的女人是你的最爱,却命丧你手,那你便成就了另一个响当当的“上海王”。
只是,你终究是那个傻呵呵迷恋“姐”的阿其。
不过浦江商会的结束不能算是阿其的错,因为不管浦江商会最终是毁在了时代手里,还是他阿其照管不利,当了政府的走狗,这都不能怪他。
因为当年的上海允许“王”的存在,常爷时代辉煌过,黄爷时代嚣张过,而余爷时代是没有“王”的,数来数去浦江商会也该夕阳红了。
他惟一犯得,也是最大的错误,就是养了一个饭桶,这个傻子把荔荔打成了脑瘫,二的无以复加,蠢得翻江倒海,所以最终的命运也无非就是枪下一缕不冤的魂。
那个时代,男人有着自己的使命,女人却只有宿命。
不过我欣赏这样任命的女人,不是因为我是宿命主义,只是因为任命的人是宽容的也是慈悲的,看得开也看的透。
所以我最喜欢的也最心疼的是沁云。
喜欢她,因为她是唯一看得开的人,放了手,解脱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
所以虽没演到她善终,却不难想象到这结局。
心疼她,是为她小女子的一片心,她的经历像足了唐朝时期的霍小玉,只是比起那个女人,她却是沉鱼落雁无人阅,闭月羞花空蹉跎。
美梦惊醒却只有凉薄人不闻不问。
沁云呀,爱情之于她是第一刀刺肉,第二刀刺骨,第三刀却连灵魂也斩没了影儿。
爱莫逝于心死,最终做个只有大爱的人,的确是最好的归宿。
悲剧有悲剧的妙,能让人记忆犹新,场景历历在目。
常爷是英雄,黄爷是枭雄,余爷是“大雄”,没了各种版本的多啦A梦,他力不从心呀。
而小月桂那副美娇娘的人皮下,却的确住着一个“射天狼”的男儿汉。
但不管怎样,最终《上海王》无非就是阐述了一群人的倒霉经历,即便从中穿插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友情、亲情,都无法磨灭它是部悲剧的定位。
好多年前的剧又刷一次。
小哇那时候是真的嫩哟,跟袁立的感情戏像姐弟恋。
黄佩玉问筱月桂: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但是你爱他,是不是?
是,十年,她没说,他都知道。
可是他们没有在一起。
到最后,余其扬说,能死在你手上,也许会是最好的结局。
看到现在都觉着余其扬这个人物很悲,一生所爱,一生纠缠,一生不可得。
所以最痛的哪里是失去,明明是不曾拥有。
像余其扬摘下帽子轻声问候的那句好久不见。
像最后筱月桂抱着死去的阿其哭着说我爱你。
08年的剧,最近又重温了,难得的国产好剧,虽然后段剧情有点过急,但有剧情有铺垫。
也算难得。
内心久久难平,最后一颗子弹,小哇饰演的余其扬终于解脱了,一切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他太苦了,她也太苦了,两个人的爱情在岁月的腐蚀下,只剩下筋骨了。
可是小月桂看到阿其中枪后,发疯的叫喊着,着实让人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她发疯的抱着他,叫着他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的说着,我爱你我爱你。。。。
,可是他已经听不见了,平生只想听她说我爱你,可以到最后还是没有亲口告诉。
阿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爱着小月桂的三个男人都是时代的悲剧。
有些人在成长,有些人在淘汰。
沁云寻找自由去了,李姐带着何立的希望活下来了,辛妈妈在畅悔与自尊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荔荔成了植物人,这就是一场爱的蜕变。
全剧演员演技在线,好的剧值得重温。
余其扬,一个念出来都觉得悲伤已经浓得化不开的名字,一个浪漫的 忧伤的 男人。
好几次隔着屏幕,我都试图想用手去抚平他眉间的愁绪。
所有人都在指责他变了,错了,可却从来没有人站在他的立场为他想过。
他比顾惜朝更可怜。
晚晴虽不懂他,却用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地爱他。
戚少商恨他,却还是一次又一次不忍杀他。
甚至还有黄金麟懂他,对他说 “我没有梦想,所以不像你这样可怜”。
而余其扬呢,他从来都不是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的选择。
从小看他长大情同父子的三爷五爷却在认为他变了之后毫不犹豫得选择杀掉他。
他没有梦想,可他更可怜,因为他本只有凡夫俗子的愿望却被带上了解不开的枷锁。
浦江商会这个名号和这里面的人,都是他一生的枷锁。
所以 他爱,可是不能说。
他挣,可无人领情。
终生内敛的爱,一生化尽的愁
动乱的时代,四位上海王的爱恨纠葛,常力雄是至仁至义的大英雄,黄佩瑜是一代枭雄,阿其是最悲情的英雄,小月桂是最有勇气,最坚强的英雄,她勇于结束一个时代,不痴迷于权利,敢于做最正确的决定,并勇敢的去做,无愧自己的良心和雄心!
而这个时代的小人物,也是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故事。
大师有一句话,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看淡的人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人生的完满!
主人公的感情戏更是虐心!
许多人都不明白,爱是给予,才不会失去。
常爷对小月桂来说,更像是长辈,恩人呢,偶像。
阿其才是那个她爱过的正当年纪的人,可惜命运弄人,当然也有阿其的懦弱。
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不容易。
沁云说,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要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需要要经过多少时间的沉淀?
曾经,她以为他是她的。
他们身世相仿,一起在一品楼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一直都那么照顾她,教她把饭拌在蕃茄炒蛋里,哄她开心;买梨膏糖,给她两块半,自己只吃半块……他是她的阿其哥,她卖笑生涯中唯一的亮光,唯一的牵挂。
曾经,她以为,幸福的日子就是这么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她永远都能跟她的阿其哥在一起,尽管,还要应付那些无休止的买笑的客人。
可是,有阿其哥在,生活,就是还有着希望,还有着阳光。
可是,小月桂来了,一切都变了。
阿其哥不再围着她转,甚至,都很少再来看她。
他只关注着小月桂,视线也只围着小月桂转。
她不甘,十几年的感情,难道比不过几天吗?
甚至,连本来打算赎她的秦老板,也把目光转向了小月桂。
尽管她看不上那个秦老板,但是,小月桂又一次让她成为了失败者。
她不甘,她痛苦,年少轻狂的她,终于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错事。
她以为,这样能报复小月桂,却不会想到,这只会把她的阿其哥更快地推向小月桂的怀抱。
为什么,她要那么辛苦地维护自己,绞尽脑汁地保护自己,而小月桂,却可以那么单纯地只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为什么,一切本属于她的东西,最后却都让小月桂轻易地夺走?
她要装,要装得听话,装得妖娆。
每个人只看到她甜美的笑容,却有谁看到她心里的悲哀?
“小月桂她走了,可她把我阿其哥的心也带走了!
”她的阿其哥,心里只有小月桂一个人,她的阿其哥,只把她当作妹妹。
可她要的,不是妹妹啊!
她嫁给了黄佩玉。
她没有继续等阿其,她知道,她的阿其哥永远也回不来了,而她,只是红尘中的一平凡小女子,她需要温暖,需要关爱,甚至,只是需要生活的供养。
可是,七年,她仍旧什么也没有得到。
小月桂回来了,她又夺走了她的丈夫,那个不爱她,而她努力想去爱的丈夫。
她是不是该恨?
她所有的一切,小月桂都能轻而易举地夺走。
她想毒哑小月桂,让她唱不了曲,让她也尝试一下失败的感觉。
可是,最后失败的,仍然是她沁云。
长大,成熟,或许只是一刹那的事情。
她看着小月桂在舞台上像朵野蔷薇骄傲地盛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她。
当她再次回到一品楼,她已不是原来的沁云了,不是那个执着地想要得到爱想要抓住爱的沁云了。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能够明白这点,便已是勘破了爱的真谛了。
世人都孜孜地追求着爱,想要得到爱,却不知道,得来的东西总有失去的一天,而付出,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只要你还爱着,你就永远不会失去爱。
因为,这份爱,是自己所给予的。
而最终,她为了这份爱,给予了自己最宝贵的贞洁。
以贞洁换来爱人的生命,她认为是值得的。
而他也以赎罪的心情给予了她十年的时间。
曾经以为,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曾经以为,时间能够带来他的爱。
可是,她又一次发现,自己错了。
他关心她,照顾她,他努力想给她温暖,他是真心想和她过一辈子。
可是,他却不爱她。
那么,放手吧,放手让他去找他爱的,放手让他去找他的幸福。
只要他幸福,也就是她的幸福。
放手,也是爱。
只要他幸福。
可是,沁云,你知道吗,爱,有时候也是毁灭。
如果你知道,你的离去会让他更无后顾之忧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你还会这么做吗?
或许,放弃生命,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
从此,再无牵挂。
只是,沁云,你真的不会有一丝的后悔吗?
立意很好,人物各有特色,只是有些情节感觉很生硬,缺乏铺垫1.余其杨刚当上会长时不做反抗就被捕,还得靠沁云去救。
如果能展现一下他不得不被捕的无奈就好了。
2.余其杨对商会的执念有多大,如果能展现一下小月桂三爷五爷提前提出解散商会的解决方式他不同意,就好了。
剧里只有三爷五爷指责他道德沦丧,却没有提出解决方法,他当然不放心商会交给三爷五爷。
3.小月桂对余其杨的感情展现得太少太少,甚至觉得她杀余其杨不需要有多少犹豫,黄佩玉说的她心里一直有个人,她承认是余其杨,还挺意外的。
小月桂曾说感情埋得很深很深,其实就是不重要吧,可有可无。
4.余其杨杀何立,明明政府推脱了他的请求,他还去赶走何立,以至于杀何立,替政府卖命干嘛?
这个情节应该放在政府拒绝他的请求之前吧,或者解释一下,他想再立功以向政府索要更多。
还有一些情节不喜欢1.沁云用身体救余其杨,让沁云不得不嫁给余其杨真的只有这个方法吗?
2.小月桂选择火拼,小月桂是为了救人才要杀余其杨的,正如余其杨所说,火拼伤亡更大,小月桂居然能同意?
3.辛荔荔重伤,让小月桂只为无辜枉死之人复仇而杀余其杨,只为心中的正义而杀余其杨不好么,干嘛一定要加上至亲濒死的情节来拉低小月桂的境界呢?
4.小月桂对辛妈妈的尊敬。
辛妈妈临了说“我们斗了半辈子”(记不太清了,大概的意思),但是剧里并没有展现小月桂斗辛妈妈,她对待辛妈妈,这个多次害她,抢她女儿的人有些善良到不合常理。
5.余其杨在面对市长时的谦卑,通过市长的话可知,他并没有那么听话,那表现得这么谦卑,地位这么低干嘛,尤其市长对他缺乏尊重,一口一个小兄弟,显得他不像黑帮老大。
6.阿立洗白,阿立在跟着辛妈妈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一点没有个人思想,日后怎么就能成为工人领袖了……阿立为何从没对阿其心怀愧疚,他明知阿其爱月桂,他从没有把阿其当成真正的兄弟吧,只是关系好点的同事罢了,但阿其是真把他当兄弟,最后阿其似乎也不知道荔荔是常爷的孩子,被瞒得可怜。
比较喜欢又出人意料的情节1.剧里并没有体现余其杨被救后,自尊心受挫的挣扎,而已直接给了他和沁云结婚的结果,显得他的格局比我一开始想象的要大。
2.以为第一枪阿其就死了,后面才发现是第二轮才死的,让这件事变得更缜密,便于手下听小月桂的命令。
3.情爱不是剧的主线,阿其没有主角光环。
常爷在时,他没有坦白对小月桂对情感,黄爷在时,他也理智的看着小月桂选黄爷,后来他又理智和沁云结婚,并且小月桂理智得杀了他。
他成为会长后依旧没有主角光环,一些暗杀的事没能寻求到折中的方法,比如打晕啊之类的。
最后说说人物。
看到很多弹幕评论说常爷英雄,黄爷枭雄,阿其只能是小跟班。
不能苟同,阿其也是很有能力的,暗杀行动缜密无错,连政府都称赞,要办银行办实业也真的办成了,苦苦支撑商会以至于10年后商会依然是上海帮派里的第一。
他还培养了一批对自己忠心的人,商会里至少七成人认可他。
最重要的,应该有很多人说他不如常黄二人,但他自己没有妄自菲薄,而是认清了时代形式,从时代角度分析商会没落的原因。
但是有一点不太懂,一开始他明明也是个打手,没少杀人吧?
后来怎么就成了善良正义的代名词,还有浦江商会作为黑帮,没少干伤天害理的事吧?
后来怎么成了道德正义的代名词了?
以至于暗杀个人就会让会员不满。
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喜欢阿其这个人物的,我喜欢他死亡的结局,因为他确实杀害无辜,罪已致死。
一方面觉得他为了商会为了常爷的期望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他立志商会不能在他手里倒台,好像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不过我更愿意相信前者,他被三爷五爷软禁后跟小月桂的谈话真令人动容,他没有道德沦丧,他宁愿后半辈子活在阴影里愧疚里,他所做的是会长不得不去做的事,而不是他阿其想去做的事。
还有一些人说辛妈妈把阿其和沁云当儿子女儿养,实际看看沁云就知道,根本没有。
阿其心存感激,但无论是面对辛妈妈还是常爷他都是谨小慎微的小跟班状态,甚至面对辛妈妈时更甚。
阿其成为上海王后的妥协隐忍对三爷五爷的极致尊敬,都让我想到古代那些看似软弱可欺的皇帝,很喜欢这样的外面看似柔弱,实则强大的领导者!
一年前看的,一看前写的影评看《上海王》,又一次随着剧情流了不少女人的眼泪,看电视剧电影也是种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的经历必竟是有限的,自己的经历见识有限,就很难去理解别人的处境,而好的电视剧和电影,能很好的将人物的性情与环境结合起来。
我坚信,这个世界每一个人实质都是无辜而善良的,所争的所斗的,也无非那点儿在乎的罢了。
《上海王》一剧,结果无论是余其扬或是筱月桂其中谁死,结果都是极其残忍。
我一点儿都不认为余其扬错了,倒不是认为他不得不杀害无辜是对的,而是,在得知常爷为了商会,可以力捧杀自己的仇人以渡过商会难关时,对至情至性的何其扬来说,其中所受的震撼可想一般。
我不认为余其扬后来偏激的行为是想保住自己上海王的名位,或是担心别人议论他不足上两届会长的能力。
他是把商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超越了生命,他逾越自己的道德尺度是想效仿常爷的大义。
最幸福轻松的时刻,竟然是死在自己心爱女人的枪下。
我知道,对于那样一个角色,他已经实在承受不起自己心爱的女人死在自己手里,他实在太想得到筱月桂的爱,虽然,这份挚爱他从未失去,一直存在,但却从来不敢肯定其中存在。
我喜欢看电视电影,虽然影视作品为了让剧情丰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免会把其中的情欲夸张放大或是增加密度,难免一不小心会让我的心那么空洞洞的疼个半天。
我相信爱,更相信真实的生活并不残忍,总有一线生机的。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为那些虚构的放大的剧情流泪,有好多人好多事我们不明白,只是其中发生的好多事情我们不知道罢了,而好的电视电影,总能让我们寻找到这些蛛丝马迹,也才会心疼谅解其中的角色,给我们人性的启示。
过于在乎执着的事情,总是容易钻牛角尖的。
看完故事,我不希望自己有太多计较在乎:名、利、地位、爱,因为,我希望我的这段人生旅程是精彩的,不要去过多计较,不要害怕任何事物,自己的人生,自己能为自己叫好就好。
我们遵守着物竞天择的规律存在这个世界上,上天赐给我们最优秀的一切,我可不想成为一个落魄者。
同时,我又在想,我的人生又怎样才能自己为自己叫好?
这种我可不想成为落魄者的心态,到底是种限制,还是种积极正确生命规律本身?
落魄者和坦然智慧的放手的区别是什么?
我内心的精彩人生到底是什么?
不想成为落魄者的心态,是种积极正确的生命规律本身,是存在的必然,就像每颗种子都要力争长成一样。
落魄者和坦然智慧的放手的区别在于前者丢了自己的心智、心神不宁痛苦不安,而后者内心怡然另有一番世界。
写到这里,忽然不想写了,我明白,这思想太过于神仙美化,这个世界落魄者是失败者,所谓的智慧坦然的放手却是屁话,我们不是神仙,我们需要更好的生存,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需要争取,在遇到放手的取舍时还要保持内心的怡然,谈何容易啊。
我们可不是什么得道高僧,挣扎是难免的,不想成为落魄者,只有收拾心情,挣扎苦痛后,再给自己另一番天地罢了。
为了不落魄而超越,超越曾经的痛,时过境迁时,我们一定会感谢曾经的磨练。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微笑流泪,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心境,不要害怕或逃避,踏踏实实的生活。
不把幸福遥望于未来,每一天的生活,感觉自己在进步就很好,给自己的规矩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健康、美丽,还有心灵。
“其实,我一直爱你”这句真情告白,为剧中而呐喊,也为了自己而呢喃,我一直爱你。
踏踏实实的生活,就是我的精彩,因为,一直有爱。
电视剧全篇笼罩着压抑,悲伤的情绪,一代代上海王在历史的洪流中更新换代,有的固步自封,不接受时代的变化,就如女主,没有变通,有的希望变化,却无人支持,如阿其,最终他们都被时代淹没,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笼罩着悲剧色彩吧!
记得看这部剧的时候是大半夜,在大学寝室里面,半夜哭的稀里哗啦,室友都吓坏了,问我怎么了,我很不好意思的跟她说电视剧太感人,太悲伤了,没忍住!
以致于现在都不敢再看,当初看这剧完全是为了钟先生看的,现在还是钟先生的粉,五年了,没有了当初的狂热,却没有改变欣赏他的心!
只不过更理性,当初是纯粉一枚,现在是粉两人,高以翔先生和钟汉良先生,没有比较,都喜欢,不同的类型,却都是人品爆表,始于颜值,忠于人品!
最近剧荒,钟先生的剧何时上映?
主要奔着钟汉良去的,情节闪回太多有点乱,漏洞也不少,配乐是硬伤。
还是更喜欢虹影的原著
最后那个俄罗斯轮盘赌太囧了……
这剪辑方式我简直太爱了,对比,征兆,预示,每一个镜头都很美,一众演技派,看的过瘾,错的也许不是人,是时代
一般
不错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的有印象剧系列
悲剧。筱月桂在上海的漂泊奋斗史。三代上海王。
即使为王,如果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也终将被倾覆。阿其的命运,让我慨叹。
阿其与小月桂纠缠不休的一生~
最后听说原著余其扬和月桂女儿上床了,整个人都不好了。人没有变,是时代变了。常爷、黄佩玉、三爷,这些老戏骨让人带入其中,还有师爷、五爷、何立,男人之间的戏。就像网友说的,余其扬不厉害,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枭雄,只是个没有哆啦A梦生错了时代的大雄。但这也不能阻止我爱他。
演技都很好
故事可看性强·但是感情铺垫不丰厚·人物心理转变太快·太怪·看到黄死了后就完全没有兴趣了·
我一直都不觉得钟汉良帅,直到这部剧。
除了那些诡异的闪回镜头以外,是部总体质量相当高的电视剧。不得不承认哇叔真是逆生长界的一朵奇葩,害得我听到演过他表妹的八福晋石小群腆着一张大妈脸叫他“余叔叔”的时候都不能淡定了。
这部剧结局太伤人
自然是因为小哇...
袁立演的少女也不讨厌
我喜欢钟汉良
阿其哥。。。。555555555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