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娴熟拿捏的枪战打斗和警匪题材,一边是匡扶正义、唇枪舌剑的律政先锋。
61岁的甄子丹宝刀未老,依然以一敌百,带领着一众熟悉面孔继续腾跃激战。
打戏丰沛热烈,文戏紧凑明快,更添了一份对底层青年的悲悯和呈现,刷新了过往港片中贫苦底层的标签化,展示出更为广阔温煦的情怀。
A. 真故事《误判》改编自真实故事,青年马家健(片中角色名为马家杰)将家中地址以一千港元价格卖给他人,结果被贩毒集团拿来快递毒品;后面又被黑心律师误导,主动枉认罪行,自己被判重刑,让真正的贩毒者脱罪释放。
这之后,马家健在狱中得知自己刑罚加重,方醒悟过来,立马改口翻供,由此开启了庭辩舌战的环节。
整部电影中,甄子丹一方面坚持正义,全力为马家杰(及背后的爷爷)主持公道,不惜赌上部门脸面、职业前程及个人安危;另一方面则在探案过程中,与贩毒团伙、黑帮反派肉搏激战,上演了以一敌百、地铁缠斗等五场热烈打戏。
相比起大家都很熟悉的打斗戏和律政戏,选择马家健真实案件改编,更显出了港片在悲悯底层,推动公平正义方面的进步。
其中马家杰的爷爷,也是港片中少见的饱满底层形象。
不是被标签化的杀手,不是无奈嗟叹的暗灰身影,而是有血有肉、真挚热烈的生动灵魂,他对孙子的关爱,对检察官的信任,也添了更多的温情亮色。
甄子丹饰演的检察官霍子豪也有一份贴近平民的温暖。
面对着上司款待的红酒,他平和地讲出“这一杯几千块钱,就是穷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真是有点哀伤”,而后并未品饮。
B. 熟人局当然,该片依然邀来一票资深影人加盟。
甄子丹、张智霖、吴镇宇联手控场,汪明荃、郑则仕、许冠文、刘江等前辈也强力助阵,吕良伟、郑浩南更是惊艳亮相,为反派团队增添了更多魅力。
61岁的甄子丹并不服老,依然为自己设计了许多激烈打戏。
全片五场主要动作戏码,其中停车场中甄子丹一面翻滚腾跳追逐坏人,一面还要悉心保护涉案爷爷;动作矫健、拿捏精准,丝毫看不出年纪带来的影响;顶楼夜店中甄子丹以一敌百,为了救出同仁包鼎,拿着灭火器猛扫一众喽啰。
高空俯拍激战场面,动人心魄堪称经典。
最后地铁一场更是精彩热烈,反派中的打斗担当黑光头武力值超群,可以直接一拳头砸停地铁,白灯闪烁,刀光剑影,反黑光头带领大群喽啰围追堵截,霍子豪孤身一人双拳抗敌,当然最终邪不压正,甄子丹满身伤痕,依然冲到庭审现场,为底层青年发声。
街头枪战,追逐飙车,地铁缠斗;加上庭审现场的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最终击败反派,艰难脱身,终于在庭审现场与黑心律师正面交锋,惩恶扬善,济弱扶困,再次展现了香港电影工业的娴熟和完备。
片尾一幕,温煦阳光遍洒港岛,照亮高耸整洁的高楼大厦,也照亮不被重视的笼屋和棚户。
这似乎也是一个美好的隐喻,为港岛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更为岛上勤劳良善、积极奋进的底层百姓。
看完这部电影热血贲张,再去翻看相关原型的新闻报道会有非常多的感触。
一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小马,看着很老实巴交,只是接了一个代收快递的单子,却面临贩卖毒品的指控,被扣了这么个贩毒大帽子,想去申诉自己的冤情,正好有律师团队愿意帮忙,却是误导他承认自己莫须有的罪名,说尽快承认就好减刑,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给他免费打官司也只是受了别人的好处找一个替罪羊。
现实中的原型因此承受了近5年的牢狱之灾!
这大半辈子就在监狱中度过,实在惨痛!
事实上他是清白的!
还好世上有良知的人才是占大多数的,有那么多好心人愿意站出来为他收集证据!
但代价也是惨痛的,为了掩埋真相,对方派出各种仇家开始追围堵截~搞出各种车祸现场,要么杀人灭口~当我看到小马最爱的爷爷因此躺在血泊里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甚至特别想流泪。
为了阻止别人追查真相,这些黑恶势力真的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这不由让人胆寒!
真的很佩服有勇气为冤假错案翻案的人,这冤假错案能得以翻案,离不开热心的律师团队的付出!
看完一个电影以后,真的很希望进一步提高相关律师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包括作为中介的师爷,最好得考察背景才准入职~被错判的人生,就算后期再挽救,时光也再回不来了,这是最可惜的一点!
希望以后,这样的误判不会再有!
这个电影里最精彩的就是甄子丹作为主演跟各大boss的对决场景~不管是面对成群的豺狼,还是体壮如牛的战斗悍匪,他都能用灵活的身法躲闪腾挪,好律师还得有一手好功夫啊!
为了把证人带到法庭上,也是在路上吃了很多苦头!
尤其是在地铁里的那一段对决戏,打斗非常精彩!
看得很让人入戏,当那些气势汹汹、来者不善的人坐在地铁上时,我的整个心都揪起来了,换做我在这列地铁上早躲在一旁瑟瑟发抖了。
还好咱们的主角大律师很厉害,功夫很强大,面对有组织有预谋的黑恶势力,一身西装革履的他都能赤手空拳给解决了,真的是有胆又有谋,属实是我心中的正能量偶像啦~感觉待在偶像旁边会很安心安全呢~还好我们国家的地铁安全保障措施也是很好的,每次进地铁前都要进行安检!
很安心!
支持爱国人士甄子丹!
拍了一部具有大国情怀的电影!
作为一个女孩子,看完真的也很想学又酷又飒的中国功夫!
既可以防身也可以证道!
希望我自己在关键时刻也可以为正义挺身而出!
燃烧吧!
正义之火!
由黄百鸣、甄子丹联合监制,甄子丹执导,甄子丹、张智霖、许冠文、吴镇宇、张天赋领衔主演的动作律政新片《误判》将于12月27日全国上映。
点映期间,该电影已经收获不少好评。
继《毒舌大状》之后,香港电影又出了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律政大戏!
不同之处,很明显是加入了甄家班的武打功夫,实现文武结合,为正义出拳!
一心想要查明冤案的检控官霍子豪(甄子丹饰),在法庭之上遭到同行打压,法庭之外又身陷腥风血雨之中,一场为正义翻盘的高燃对决拉开帷幕……01一次误判,引发的连锁悲剧曾经是精英部队的霍子豪(甄子丹饰),见证了不少自己冒着性命危险全力缉拿的犯人,在法庭上无罪释放的失落场景。
或许是年纪大了?
或许是深感执法人员无法100%把罪犯定罪的无能为力?
他选择离开执法部队,投身到检察事业当中……他说:『执法只是司法的第一道程序,任何微小的疏漏,都会使正义失之交臂。
』
转型为检控官的霍子豪,接手in charge的第一宗案件,就是一起明摆儿的贩毒冤案。
被告人因一时贪念想赚快钱,而把家里地址借给别人邮寄快递,便陷入了贩毒嫌疑,面临着27年的冤狱之灾。
作为曾经的干探,霍子豪凭借着敏锐的触觉和对真相的执着,抽丝剥茧地展开调查……一方面,他需要应付司法制度的层层程序和关卡,跳出制度牢笼,罔顾自己检控官身份,站在正义的立面,在法庭上唇枪舌战,为自己检控的疑犯寻回真相;另一方面,面对外部的黑暗势力,他为了保护受害人家人、证人、证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随时与恶势力殊死搏斗,危机一触即发!
总体来说,该影片一直围绕着“维护法律本来的初心,为正义出拳,为弱者伸冤”的主线展开。
作为大男主,甄子丹把一个法律从业者那种凛然正气的初心和使命,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执着,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说:『一个误判,就会催毁一个家庭!
』
他说:『法律的初心,是将有罪之人定罪,还无辜者清白!
』
他说:『司法公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
而该影片的故事,也是改编自一宗发生在香港的真实案件。
2016年,20岁的香港青年马家健因收取了1000块,借了家庭住址给朋友接收了一个来自巴西的快递,而获刑23年。
2021年,在经历了5年牢狱之灾后,马家健上诉得直,获得了无罪释放。
该案件当年在香港一度掀起轩然大波,香港司法制度也一度面临民众的谴责和失去信任。
而最初帮马家健打官司,劝他认罪减刑的“大律师“,原来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他曾经犯下多项奸淫掳掠的罪行,前后坐牢超过20年,却在恢复自由身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为法律「师爷」~所以说,不怕罪犯有文化,就怕罪犯还懂法律!
甄子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开始他是拒绝拍这部电影的,因为如今的律政题材已经很多了,而《毒舌大状》也是很难超越的~在被劝服接拍这部电影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了解法律行业。
因此,这部戏里所有流程都是根据真实的司法程序进行的,可以呈现很真实的法律程序!
而我们在电影里,也看到非常多现实中的影子:比如“返工想早收工”的牛马,比如“坐监想早出监”的囚犯,比如品尝着价值普通人一个月工资红酒的法官大人,比如对命运低头的受冤者,比如穷凶极恶的罪犯……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执法司法部门的崇高位置,与在其位者的职业道德是否匹配?
在法律制度漏洞、司法制度程序固化面前,面对“明知身无屎,我们也要给他定罪;明知身有屎,没有证据我们也要放了他”的现象,我们是否要变得千篇一律的麻木不仁?
在最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遇到荆棘和困阻,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执着?
如同电影里一样,现实中被爆出来的只有一个马家健,但不知道的,其实却还有许许多多的马家健,活在黑暗的角落,活得冤屈又无力……
不知道现实中是否存在影片里对正义和真相如此执着的霍子豪,但诚然,这份正义之光,确实让人动容!
很喜欢贯穿影片始终,霍子豪使用的杯子上的一句话:𝙉𝙤𝙩𝙝𝙞𝙣𝙜 𝙘𝙖𝙣 𝙙𝙞𝙢 𝙩𝙝𝙚 𝙡𝙞𝙜𝙝𝙩 𝙬𝙝𝙞𝙘𝙝 𝙨𝙝𝙞𝙣𝙚𝙨 𝙛𝙧𝙤𝙢 𝙬𝙞𝙩𝙝𝙞𝙣.任何东西都不会黯淡你内心的火光。
希望司法系统里的人都能坚守初心,保护好内心的火光。
毕竟,一个误判,会引起连锁的悲剧人生!
02廉颇老矣?
以一打百!
戏里,很多人问霍子豪为什么不做警察了,要转做检察官,他每次都是回答:年纪大了!
不好抓贼了!
戏外,61岁的甄子丹依然站在武打功夫片的前线,坚持着传播港片魅力的初心,以“律政+动作“的创新形式,重燃观众对港片的热爱!
从《叶问》的“一个打十个”,到如今《误判》的“一个打一百个”,你永远可以相信甄子丹的打戏!
作为一个对武打戏不怎么感冒的观众,也不禁被“甄功夫”所折服,肃然起敬。
酒吧里的混战打戏,甄子丹展现了以一敌百的鲜猛气势。
每次心想,这下完蛋了,要被打残了,下一秒,他又像一个打不死的六边形战士,重新找到突破点,迎战反击!
地铁里的绝地反击之战,让观众看得尤其心惊胆战,肾上腺素飙升!
狭窄的空间,昏暗的光线,营造了一个压迫感十足的战斗场景~这也是鲜有的以地铁为武打空间的电影场景。
动作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电影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随着上一代的功夫明星和导演逐步迈入老龄阶段,逐步隐退,香港武打电影难免会呈现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甄子丹也通过这部电影,植入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看法的隐喻:英雄难免会有老到动不了的一天,但内心的初心、信念和执着是值得坚守和追寻的。
正是有像甄子丹这一辈认真创作的电影人,香港电影才一代传一代,重燃新的希望之光。
“重拾港片魅力,是我的初心!
”他如是说。
这次,他做到了!
03文武双“拳”,暗潮涌动相比起过往的动作片,甄子丹这次执导的《误判》,以律政为主线,重新定义了动作片的可能性~除了一如既往稳如泰山的打戏之外,这次甄子丹的文戏也演绎得松弛有度。
在挥舞拳头之外,他也通过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和面对权高位重领导们的不卑不亢,来展现对正义那份执着和坚持。
港真!
子丹长了一张正义凛然的脸,只能演正派好人了!
除了大男主的戏份外,不得不夸一下这部戏的豪华阵容!
恋老症的娃们有福气了,除了甄子丹、许冠文、张智霖、吴镇宇、郑则仕等老戏骨领衔主演外,还有汪阿姐、刘江、吕良伟、郑浩南等实力派!
当然,少不了新生代MC张天赋!
他绝对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和惊喜~
许冠文这位幽默大师真的让人越来越爱!
刚看完《破地狱》的娃过来看《误判》真的有点恍惚和串戏~但许冠文的台词功力真的强得可以,而且每次看他演戏,都会忍不住想笑,太可爱的老人家了!
张智霖这次饰演了一个大反派,这无疑对他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大挑战!
无奈,Chilam长得太善良了!
真不忍相信他会是个坏人,经常以为会有反转~但是听Chilam讲粗口,也真的很少机会,很过瘾
吴镇宇相反,长着一副坏坏的样子,戏里面亦正亦邪的,不知道他哪一秒变好,哪一秒变坏~毋庸置疑吴三岁的演技,虽然金像奖欠他一个影帝,但需要拿下这一城,他还需遇到更好的剧本和角色~
不得不夸夸张天赋这个年轻人。
之前一直不明白他的演唱会为什么这么火,听过他的歌,觉得还不错的。
而最近,看他连续出演了吴君如的《我谈的那场恋爱》和甄子丹的《误判》,真的有被他演技惊艳到。
戏里张天赋饰演霍子豪曾经的部下,在翻案的过程中,一直支持霍子豪寻找证据,帮助受冤之人平反。
大屏幕之上,完全不会认得他是那个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歌手,没有偶像包袱,把每小角色都演绎得非常有松弛感,很有信服力!
未来可期的年轻人!
除此之外,饰演罪犯大拿的吕良伟、郑浩南,也把坏人之恶演绎得非常冷血和穷凶!
让人瑟瑟发抖!
总体来说,这部年底上映的香港电影,还是可圈可点的。
有正义的加持,激烈的打斗,豪华的阵容……
或许拳头挥舞过后,没留下什么印记。
但正如霍子豪所说:“我们这份工作就好像一盏灿烂的明灯”,为黑暗角落里的民众,照亮人生的道途。
每一份坚持心中正义之光的初心,对信念火花的执着,都值得为之动容和鼓舞。
刚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朋友微信问我:这戏怎么样?
我说:还行。
你有看去年黄子华的「毒舌大状」吗?
朋友回:看过。
我说:就当是那部的动作片版吧。
我认为电影改编是还可以的。
主角的背景塑造,加入前警察的背景,能让片中大篇幅的打斗戏符合逻辑,也更有甄子丹自己的特色。
很难不把这部戏和「毒舌大状」联想在一起,观影过程中,我甚至觉得甄子丹是不是羡慕黄子华的去年打下的亮眼成绩和赢得的社会尊重,也想来借底伸张公义的这份热度,和黄子华一样赢得高于电影明星光环的、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普通人民那份敬意。
非常大逆不道地说一句,无论黄子华还是甄子丹,两位的文戏都是没什么演技的。
两位的台词功底都麻麻地,断句习惯在不应该断的地方停顿,像在想接下来的台词。
黄子华一直在演自己。
这三年连续3部突出重围的近期香港电影“神作”,无论「饭气攻心」、「毒舌大状」、「破 地狱」,在一定程度上,他都是在演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一个心中仍有火(但不多)、郁郁不得志的、爱钱的、既想理想主义又不得不非常现实的普通小市民形象。
而“白开水”式的演技,还能让他3部戏都大获成功,我觉得大概靠的还是黄子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对底层阶级的共情,以及迎面生活时那一种“糟糕但我接受了”的苍凉气质。
可以说,就是这种“接地气”的真诚——他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的都市小市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毒舌大状」里,黑社会只是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小喽啰,被冤入狱的倒霉蛋是除了出卖色相一无所有的穷家女,就连那个看似攀上高枝的情夫也不过是上层富豪随时可以丢弃的入赘凤凰男。
黄子华演的主角虽然是律师,也只不过是打工人,职业看似光鲜,实则还是在给有钱人做牛马。
前期也不得不顺从于有钱人的游戏规则,半掩着良心在夹缝里苟活。
而甄子丹是“浪漫”的,是那种没有吃过什么底层的苦的那种浪漫。
在「误判」里,黑社会是在游艇上做着都上千万白粉生意的大boss,动不动就有上百个西装暴徒在寸土寸金的中环CBD楼顶酒吧打群架(又一幕经典的“我要打十个”,这个架打得该有多贵啊)。
就连被冤入狱的那个倒霉蛋,都有突出的绘画天赋。
而甄子丹演的主角有个曾经很厉害的爸爸(演员真的是甄子丹的爸爸),司法世家,跑去做警察,然后说不干就不干,立马回昂贵的大学读昂贵的法律,然后转做律政司,这种“丝滑”的转变,并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但对于没有体会过普通阶层生活不易的人来说,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还有,穿着价值不菲的西装三件套,坐没什么人的地铁,这是香港耶拜托。
)虽然主角一直在强调,他老了抓不动贼了,才来做检方工作,事实上他隔三差五就在“我要打十个”。
他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整天热血沸腾时不时给别人灌鸡汤,毫无半点生活的疲惫或者英雄迟暮的沧桑感。
(还有,和吴镇宇房子里打架的桥段看得我黑人问号,道理我都懂,但是能不能不要拍得这么男人至死是少年外带莫名其妙,你们是读法律的啊救命)甚至在与高层们喝酒时,能如此不识时务地说出这一口酒抵得上穷苦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波体恤真的未免太浮于表面了。
在「误判」看来穷人的苦仅仅是吃得差,住的差,没有钱。
而真正的穷苦可能更多是被“越穷越倒霉”折磨的窒息感,底层混乱无序所叠加的多重伤害,以及眼里无光的那种绝望感。
「误判」希望做到“又要……又要……”,法庭戏要精彩,动作戏要刺激。
其实文戏部分编剧做得还行,能让人看进去,但是因为需要穿插大篇幅的动作戏,情绪常常会断掉,强行把观众从思考故事转为感官刺激。
文戏需要做得好,是需要细节和铺垫的,但是因为这里需要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让给武戏,导致文戏对故事及深意的探讨浮于表面,故事推进靠反派团体“降智”,比如跑去杀掉倒霉蛋的爷爷这就没什么逻辑,摆明了告诉全世界倒霉蛋就是被陷害的嘛(就这水平,这些boss这些年是怎么做成这些刀尖舔血的生意的?
),但是不降智就没办法推进剧情。
拆掉武戏,文戏的弊端就会非常明显。
但是好在是甄子丹的戏,武戏的动作流畅加分,可以让人忽略掉文戏的羸弱(再说如果没有武戏不就成了低配版的「毒舌大状」了吗?
)总之,电影能看,作为商业片娱乐一下周末,是还不错的选择,毕竟故事的过程不算压抑,结尾时正道的光还是撒在了好人的脸上。
超燃的一部电影。
剧情紧凑,全程无尿点,看得紧张揪心,后悔没带个抱枕去看。
剧情一步步推进,节奏不乱,找不出剧情上的bug。
这个还挺惊喜的,因为本来以为动作片的剧情会一般般或者落入俗套来着。
几场动作戏大写好评。
开头那场纯纯真人CS既视感,无人机辅助拍摄带来的视角上的新鲜感,加上甄子丹和演员们拳拳到肉的炸裂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冲击,看得酣畅淋漓。
最大的惊喜肯定是张智霖给到的。
塑造的斯文败类形象彻彻底底颠覆以往。
把一个精致、高知、阴狠、狡黠的反派诠释得入木三分。
一秒切换的眼神、轻轻扬起的嘴角,用满满的细节刻画出了角色对一切运筹帷幄的自信、对粗鲁行事者的不屑、左右为难的无奈。
可是即使坏到掉渣,大荧幕上的那张脸,尤其是穿上白衬衫,干净澄澈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怎么都恨不起来,反而我全程担心他被甄子丹打死哈哈哈。
总之这一部确实良心值、武力值拉满,演技上主角和配角也没有一个拉胯的,值得二刷三刷。
很早就上了,但一直没敢推,原因大家都知道。
其实,在《误判》刚出的时候,就已经推过,或许有网友没太注意,再次“温馨提示”一下吧,文末有“随机惊喜”,走过路过可别错过。
《误判》算是纯正的港片,属于“看一部少一部”的有生之年。
港片的环境,丢失了。
感慨遗憾的,或许基本停留在咱这个年龄。
00后,知道港片的大概已经很少。
他们成为主流,港片越发艰难。
连甄子丹,也不得不“换个身份”。
香港那边法考,也应该很难吧。
但是,别看甄子丹“武术世家”的样子,一转眼,法考就过了,而且,压根不用实习律师,一脚直接跨进了“检控”。
第一天上班,甄子丹就凭借自己多年的“叔叔”经验,赢了啤酒。
当然,这顿大酒,得留到后面酝酿好了才喝。
然后案子出现了。
少不更事的小孩儿,以为“收快递”还能拿钱,绝对是无本万利的事情。
但是,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奇怪就奇怪在,小孩儿还在发蒙,自愿“无偿援助”的律师团已经上门。
很多老百姓,一辈子老老实实,可能压根没和“官司”打过交道,这波信息差,稳稳的被律师拿捏。
小孩儿此时还相当小白,压根不知道自己摊上了多大的事儿。
但是,老百姓有自己“朴素”的价值观。
当老百姓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和“普世价值”发生碰撞时,“冤屈”就发生了。
所以,平时多学点法,不是想成为“钻空子”的律师,而是多少有点自我保护意识。
张智霖这次演坏蛋,感觉还是相当出彩的。
一直智商情商在线,在两边老大面前游刃有余,时不时的还“邪魅”到让人眼神一晃。
但是,坏人就是坏人,当下的港片,也得“坏人必死”。
但是,张智霖代表的“群体”,实在是当下大部分的“真实状况”,一个平头百姓的“意难平”,端不上台面。
其实老外好像也有类似的认罪协定,主要为了节约时间节约经费。
吴镇宇对这种“小案子”,压根不关心,只要不麻烦到自己就行。
大家走过过场,刷一波存在感,然后把事情轻松解决掉,两全其美。
该上班时上班,该下班时下班。
多好?
再说了,他们这种“身份”,加班又没有加班费,何必操这个心呢。
老百姓的“死活”,与你何干?
上诉的辩方律师,气场完全压不住。
“前律师误导”,这理由……拿不上台面啊,许冠文觉得,这绝对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甄子丹面对对面气场严重不足的辩方,忽然“自废武功”。
这下,不仅许冠文傻了,吴镇宇也傻了。
放水放得这么明显,这么多年甄子丹到底经历了什么?
连肥猫都表示怀疑。
这不就是国足么,22个人一心往一个门里头踢,不输才怪。
想等到许冠文的《破地狱》估计还得且等,不如先领略一下许冠文当“大老爷”的气势。
最近很“巧”,刷了个段子,律师在庭上还没说两句,就被“大老爷”给叉了出去。
许冠文算是比较文明的了。
甄子丹打了多年咏春,这次上来就是一顿“七伤拳”,搞得许冠文有点吃不消。
看了这么多年法庭戏,甄子丹代表控方,恨辩方不成钢的打法,绝对是第一回。
大老爷想摆威风,甄子丹也极度配合。
为表“尊重”,甄子丹很理解的表示了回应。
大老爷也是见过世面的,你这么搞,别以为大老爷真的老糊涂。
阴阳,谁不会啊。
这波操作,实在不按套路出牌。
搞得辩方律师感觉自己都国足了。
尼玛,球咱可以输,大不了回去再补点海参枸杞,你这当着面往自己球门灌球,这不侮辱人么。
三人,不仅拯救了地球,还顺带拯救了外星球。
面对这个“不成器”的辩方,甄子丹都懒得说。
要怼,就怼大老爷。
你不喜欢温馨提示么,咱也玩一回。
许冠文终于挂不住了。
爆出了“全天下老爷”挂在嘴边的一句经典台词。
一般遇到这种台词,小老百姓,赶紧自求多福吧,咱们谁也不是甄子丹。
肥猫说得好,赶紧“缩回来”。
活王八总比死乌龟强。
现在不是很好么,想看剧,古偶+甜宠喂着,想玩游戏,免费的随便玩,那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说了干嘛?
甄子丹这波“骚操作”,还是有底气的。
汪明荃此刻站出来了。
所以,在“刚”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筹码。
一无所有的老百姓,还是苟着吧。
凑合看一部《误判》,发泄一些情绪,然后继续苟着。
既然有人打圆场,大老爷还是愿意给面子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甄子丹是“给脸不要脸”,当着一帮大咖的面,甄子丹让所有人尝了一下“哀伤”的味道。
我去,如果不是甄子丹一个打十个的名号在外,死八百回了吧。
穷人,没什么选择。
最大的期盼,当年是盼望能有个“明君”。
如今,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你以为的“选择”,其实都是被安排好的,别瞎琢磨。
如果不是甄子丹的“个人魅力”,这事儿,已经“不值一提”。
但是没办法啊,这样“衰”,不符合“价值”。
所以,一帮人,自愿加入了“加班”的行列。
肥猫再次申明,加班,是没有补贴的。
甄子丹这边忙活,张智霖那边也没闲着。
大佬吕良伟出场。
不怕流氓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如今,连吕良伟都开始“看书”了,穷人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
善恶的较量,最终都要落到“拳头”上。
如果,甄子丹没有“死”在大老爷的一个眼神里,那么,“必然”会“死”在坏蛋的反扑里。
幸好,甄子丹是个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
一个人包围一百个,打了个痛快。
坏蛋那边没闲着,吴镇宇也没闲着。
一个下午处理38个案子,可以平均算一下,每个案子吴镇宇能花几分钟。
就这几分钟,他能看明白案子里头有没有问题?
那些被忽略的案子,多如牛毛。
因为一个“太忙”,很多老百姓可能搭进去一生。
没关系的,蝼蚁而已。
小孩儿一直不明白没有人帮他。
这个背后的逻辑,相当的一言难尽。
怪只怪,自己生在穷人家了吧。
既然当了穷人,就要有穷人的自觉。
保护好自己,别出什么乱子。
因为,你承受不起。
“那些人”可以轻松摆平的事儿,在你这里,是过不去的大山大海。
甄子丹也年纪大了,还能打几年?
即便,甄子丹再能打,能保证你能遇见?
国人多年来的“侠之大者”,从来都是那么“迫切需要”,但从来都那么“虚无缥缈”。
是读书还是学甄子丹“能打”?
这个问题,甄子丹告诉你了,还是要读书。
但是,读书也要谨防“读书有个屁用”,读书,是让你能更加看清楚这个世界,并不是让你读得满腹牢骚。
吴镇宇也身为“小老爷”,阿婆过马路跌倒,也不敢扶啊。
因为,他说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
当然,这种“老爷”,这辈子大概也没有什么机会,能自己亲自在大街上走一走。
早前,是黄土铺路,鸣锣开道。
现在,是害怕得要死,躲在重重设卡后面。
上街与民同乐?
开什么玩笑。
张智霖最后还是需要落网的,否则甄子丹打半天都白打了。
时间和真相,谁会“活到最后”?
至多,深表遗憾。
繼元彪嘅《執法先鋒》同埋成龍嘅《飛龍猛將》邊做大狀邊打到飛起之後,連宇宙最強隔咗幾十年都玩埋一份。
宇宙最強今次呢個角色可謂勁過Marvel嘅超級英雄,又做差佬又做大狀,直頭係又嘥口水又驚佢會打到脫水,從條街打到去酒吧,又試從酒吧打到入地鐵,見佢一把年紀打到咁,都咪話唔服咗佢。
法庭戲節奏把控得唔錯,今次加埋肥貓同老許記間唔中搞吓笑緩和氣氛,都算係咁啦。
動作戲依然係套戲嘅膽,特別係最尾嘅地鐵大戰,設計得緊張刺激。
難得仲有動作片過吓癮,呢套我係收貨嘅。
PS:香港警察原來仲有委任證嘅。
綜合評分:7/10
【转】原创 阿罗汉 阿罗汉不约 2024年12月28日 21:48 广东
我一向很喜欢看甄子丹的电影,强健有力、正直勇敢的荧幕英雄形象一直鼓舞人心。
此次的《误判》一如既往的精彩。
电影讲述了一名底层青年马志杰将住址借给他人代收包裹以赚取一点生活费。
但没想到此次收到的包裹是一公斤可卡因,马志杰被以贩毒罪检控。
马志杰是无辜的,但主动为他提供援助的律师认真分析案情后,告诉他胜诉机会渺茫,最好还是尽快认罪,这样可以减轻刑罚。
然而,这援助律师其实很有猫腻,正是毒贩(借他地址的第二被告)为马志杰再次设的圈套。
于是马志杰承认贩毒。
甄子丹扮演的律政司检控官霍子豪发现了其中的疑点,他怀疑马志杰是无辜的,真正的毒贩是第二被告。
但是他并没有证据,而且马志杰自己已经承认罪行。
对于已经板上钉钉的结果,霍子豪顽强寻找新的线索和证人,鼓励马志杰上诉。
过程中还要对抗律政司内部上级的敌意,以及来自法庭的偏见。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马志杰最终沉冤得雪。
这个事的反差在于,律政司的职责在于将嫌疑人定罪,而作为检控官的霍子豪发现了案情疑点,不顾律政司的声誉和上司的压力,坚持为嫌疑人洗脱冤屈。
社会当下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与艰难现实之间的反差,令这种剧情的设定十分打动人心。
电影结束,影院退场的灯光亮起,寥落的几个观众久久没有起身离去。
荧幕上闪现出“本剧由真实事件改编”,更是为观众的内心增加了惆怅和沉重。
我很好奇真实案件的情况,于是查了一下,还真是真实案件,也真的是改编。
然而,让人略感不快甚至有些愤怒的是,电影《误判》的改编却是完全颠倒了事实。
电影的原型事件是香港2016年发生的马家健案。
马家健当年20岁,无案底。
工友洪志谦借用马家健的住址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
2016年10月19日,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向马家健家中地址投递,洪志谦告诉马家健,邮政会送来一份领取通知单,但马家健不必自己去取包裹,到时候把领取单交给他即可。
10月26日,马家健告诉洪志谦已收到领取单。
洪志谦便指使马家健在地铁站与他交付领取单。
最后经两次更换会面地点后,一位叫阿强(Ah Keung )的人受洪志谦委托来取走了领取单。
马家健还问这位阿强索要了1000元。
后来在法庭诉讼中,检方认为这1000元是马家健协助贩毒的报酬,但马家健声称这不是报酬,而是与洪志谦赌球,洪志谦赌输了对他的欠债。
但这个包裹早已被海关跟踪,这份来自巴西的包裹藏有一公斤毒品。
11月3日,马家健在家中被拘捕,受控贩毒罪。
案件相关方的真实角色如下: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与电影角色一致,受真正的毒贩洪志谦家人指使,刻意诱导马家健承认有罪。
律政司检控负责人梁卓然。
与电影角色霍子豪截然相反,法官屡屡提醒案情疑点,他理应知晓案情蹊跷,却始终坚持检控马家健贩毒罪。
2017年8月28日,由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的诱导,马家健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认罪。
按照香港法律体系,重罪将由高等法院判刑,于是案件将转至高等法院等候判决。
此时,马家健才发现案件的进展与张晓惠、陈强利所说不一致,自己将被判重罪,于是决定翻供。
2017年11月21日,案件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陈庆伟发现了案情疑点,怀疑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于是多次提醒检控方。
甚至措辞强烈的提出:案件“dubious background facts(事实十分可疑)”, 评论检控方的指控“doesn’t seem right to me(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法官质疑被告律师团队有将罪责推给马家健,以换取洪开脱,认为控方应撤控,否则若最终达到罪成裁决将会非常荒谬。
并为此决定法庭延期两天,要求检控官重新考虑立场。
这些艰难的过程都被记录在后来上诉法庭的判决书中。
但检控官态度十分坚决。
案件历经两年拉扯,2019年4月,陪审团以5:2裁定马家健贩毒罪成立,判刑23年。
那么到底是谁帮助了马家健翻案呢?
是香港大学法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Eric T. M. Cheung )。
2021年7月,上诉法庭裁决马家健无罪释放。
至此,马家健已受冤服刑5年!
与此同时,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被控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媒体挖掘出了很多黑历史。
在后续司法程序中,陈强利到2023年9月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而张晓惠官司打到今年3月,最终脱罪。
了解真实案件之后,再看电影声称的“依据真实事件改编”,怎么看都觉得滑稽和令人反感。
影视剧固然可以天马行空,但颠倒现实虚构后声称“依据真实事件改编”,对观众的误导就很严重了。
因为宣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力,影视作品确实无形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理念。
比如我身边有人就是认为平安夜就是外国人杀中国人,比如他们就是认为美国大兵动不动就举手投降,我们才能勇敢的以胸口挡枪(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阶级出身)。
影片还刻意营造一种97前后的政治分别。
电影中大法官喝着十几万一瓶的红酒,面对律政司司长都高人一等的姿态,以及洋洋自得的宣称只有97年前和自己相识的人才有资格称他为大老爷。
这些情节,自然奉迎了香港这些年来法治秩序变动的一系列现实。
而且,还有一个与Eric T. M. Cheung——这位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港大法学院首席讲师——有关的事实令影片不得不做如此颠倒黑白的改编。
于是,现实中的英雄在荧幕上被隐藏了,而现实中的“坏人”变成了荧幕上的英雄。
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是谨守理性的法官、是提供援助的法学院教授、是香港依然拥有着的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体。
与在内地票房翻红反差巨大,《误判》在香港的票房十分惨淡,号称耗资3亿元的巨制,12月21日香港首映,截至目前,刚过300万元。
与之相比,制作成本1500万的《破·地狱》上映44天,香港地区累计票房已达1.3亿港元。
这个结果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毕竟真实案情摆在那里。
只要了解了真相,人们当然知道,我们应当信赖法治而不是祈愿检察官的正义感,我们生存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宣传里。
参考:马家健案判决书案号:CACC 297/2019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37806&QS=%28CACC%7C297%2F2019%29%7C%28CACC%2C297%2F2019%29&TP=JU
《误判》电影中注明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案件,但电影的资料、宣发、百科条目似乎都没有点明电影改编背后的真实案例是哪一宗。
若熟悉这几年香港法庭新闻的人,或许会知道,电影剧情映射的是现实中的马家健案(这与电影中被冤枉的青年马家杰取名相似)。
马家健(电影中改编取名为马家杰),图来源于传媒电影改编的细节比较多,可能为了电影呈现的效果,增加了许多现实之外的因素(如打斗、枪战等等)。
这类改编虽然可以理解,但电影在诸多细节的处理中,都有很多法律瑕疵和漏洞,例如影片中受冤青年无罪之后,主审法官面对记者的发言,在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现实中法官受《法官行为指引》约束,一般不能接受记者采访,亦不可能对特定案件发表评论。
不过瑕不掩瑜,如果电影可以引起人们关注背后的真实案件,思考司法体系和刑事程序中的不足,法律行业中的问题,以及致敬在真实案件中,挺身帮助弱势一方,为伸张正义、沉冤得雪的法律界人士,那便是值得的。
以下是真实案件的资料,综合整理自法院判决文书、法庭新闻记者的报道,这些内容对电影剧情或有些许剧透。
马家健案,最初事发于2016年,当时青年马家健20岁,无案底记录,将家中地址借给“朋友” 洪志谦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朋友承诺给其1000块钱作为报酬。
馬家健因工作認識洪智謙。
後來,他經洪智謙介紹,轉到拉麵店工作,而拉麵店的東主洪智勤是洪智謙的弟弟——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45段,证据分析及裁断2016年10月19日, 当时香港海关发现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中有一公斤毒品,寄到青年马家健家中地址,马受洪志谦指使下,于10月26日,将领取邮件的通知卡交给他人,随后于11月3日海关将马家健拘捕,海关控告马家健贩运危险药物罪(俗称贩毒罪)。
被捕後,馬家健曾告訴海關是洪智謙叫他收取包裹,而他本人並不知道包裹藏有毒品——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6段,控方案情2017年1月27日,马家健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会面(师爷在香港法律行业中类似案件中介的角色,其本身并不是律师),陈强利声称律师团队由马父亲聘请,马便签署了授权委托手续,同意委托该律师团队处理案件,马最初声称其并不知道包裹中是毒品,自己是无辜的,不想认罪,也不想被监禁,但师爷陈强利则多次向其表示: 馬家健「單案好難打」,馬家健口供前後矛盾,又曾在錄影會面中說謊,因此其口供不可信。
此外,馬家健的口供很薄弱,不足以指證洪智謙。
如果馬家健「拖埋」洪智謙「落水」,案件牽涉越多人只會越嚴重,對馬家健沒有好處。
既然馬家健的案件「好難打」,為了減輕刑期,不應拖洪智謙「落水」。
馬家健理解「好難打」為「冇得打」的意思(即沒有勝算機會)——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9段,控方案情 青年马家健在律师团队劝说下,便改口承认控罪, 希望获得减刑,并声明 “朋友” 洪志谦 与案件无关。
律师团队与律政司达成协议,以撤销洪志谦所有控罪为条件,马家健承认贩毒罪。
(一般情况下,早期认罪,可在量刑时获三分之一减刑考虑,律师团队利用这点忽悠马家健,改口认罪) 2017年8月28日,马家健在东区裁判法院正式承认控罪,法院将案件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香港地区司法体系中,不同级别法院可判最高刑期的权限不同,若判重罪,要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 洪志谦 被撤销控罪。
在案件转介高院过程中, 马家健与囚友讨论案件,得知自己可能会判很重,以及自己的律师团队,是由其 “朋友” 洪志谦的弟弟(前述拉面馆老板)介绍并支付的律师费,其也意识到所谓律师团队可能不是真心帮他,而是专注于帮 “朋友” 洪志谦 洗脱罪名。
2017年11月21日,在高等法院, 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案件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曾多次表示担忧和关注,认为青年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下作出,法官命令控方就案件立场,是否继续控告,寻求律政司上级指示,控方回应其上司(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指示其继续控告。
最终,陪审团以5:2裁定企图贩运危险药物罪罪名成立(注:上述法官表示担忧及命令控方寻求指示的环节中,是在陪审团避席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刑事程序中,这种情况是为了保障陪审团免受干扰)。
事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时任首席法律讲师(现已退休),决定带领“临床法律教育”计划的学生组成律师团队,协助马家健进行上诉。
右二,为法律学院时任首席讲师,图源于其个人社交媒体[注: “临床法律教育”为其在港大法律学院主导开设的课程和计划,主要是在法律学院学生的参与下,为公众及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最终于2021年,高等法院上诉庭裁定上诉得直,认为 马家健在原审过程中,受到律师团队的操控和误导,最终裁定青年马家健无罪。
案发后,牵涉出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陈强利在后续司法程序中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马家健案,牵涉出的师爷陈强利案,图源于传媒大律师张晓惠则不认罪,在对张晓惠的庭审中,法官认为马家健的证供在整个案件中,存在多次更改和矛盾之处,不能接纳其为诚实可靠的证人,法官同时也认为张晓惠在案件中的行为也存在不符合常理之处,且存在涉嫌违背大律师专业守则的行为,也不能接纳张晓惠的说法。
基于整个案件存在疑点,且根据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法律原则,法官最终裁定张晓惠罪名不成立。
电影剧情和真实案件做了哪些改编?
1. 电影中,青年是在接收包裹后当场被抓的,现实中其并没有真实收到涉案包裹,而是将收取包裹的通知卡转给他人后,被捕。
2. 电影中,拘捕行动由警察主导和实施,现实中则是由海关发现线索,并侦破拘捕嫌犯。
3. 电影中,妨碍司法公正的大律师最终被绳之以法,但现实中种种因素脱罪了。
4. 电影中,受冤青年呈现的是纯粹清白和无辜的形象,现实案情细节中,法官则认为其不是一个纯粹无知的青年。
5. 电影中,涉及到许多枪战、黑帮、火拼的情节,现实中则没有发生(否则新闻早就连篇报道关注啦)6. 电影中,受冤青年的父亲死于黑社会刀下,但现实中马的父亲死于癌症,其去世时,也没有等到儿子洗脱冤屈的那一天。
真实案件有哪些细节或者值得思考的地方?
1. 现实中, 邮寄包裹引发的贩毒案件挺多的, 所以马家健案在最初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法庭新闻报道也比较少。
2. 在案件出现大律师及师爷,串谋妨碍司法公正,导致冤案时,才开始引发传媒关注,法庭新闻记者开始大面积报道。
3. 在高度发达的法庭新闻报道,以及专业化的法庭新闻记者努力下,让案件后续的很多细节,报道出来,公众才开始关注。
4. 涉案师爷陈强利,在案件中,被发现案底记录一大堆,共计15项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强奸、抢劫、爆窃、勒索、弃保潜逃等,高等法院上诉庭法官在判决中,炮轰质疑其案底累累为何还能在律师楼任职“刑事支援组主管”,质疑为何没有人调查他的背景记录。
5. 现实中“师爷”由于是混迹在社会与律师之间,并为律师楼拉拢案件的人,尤其是刑事背景案件,法律行业中的一些“师爷”的社会关系就比较复杂,有些甚至可能有黑社会背景(这种背景才有可能认识到一大堆刑事案件资源)。
例如在电影《毒舌大状》中,饰演师爷角色的太子,就是黑社会背景出身。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律师楼聘请此类人员,是必须征得律师会许可,且完成背景调查,有案外推测认为,涉案的师爷陈强利可能不是律师楼正式聘请的人员,其可能是游离于律师楼之外的中介,利用法律漏洞,通过某种身份,跟随律师团队会面当事人。
6. 在原审案件中,当法官表示担忧和质疑时,仍坚持控告起诉的控方大律师,声称是获得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坚持起诉,此处的上级涉及的是时任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
梁于2020年,因与律政司长工作理念看法不一致,决定辞去律政司职位,现为执业大律师。
梁在律政司任职期间,就某些争议中曾在电邮中表示“律政司应秉行公义,从不力争定罪”7. 向马家健伸出援手是时任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带领的 “临床法律教育” 学生及大律师组成的法律团队,向上诉法庭呈交足足17页的上诉书,才得以说服上诉庭法官,推翻原判。
他及他在法律学院主导的课程计划,帮助了很多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在法律界评价很高。
8. 马家健案中法律界人士帮助他申冤得雪的细节,让我想起,前不久我在香港高等法院,曾旁听过张慧玲法官的一场大律师和律师的认许聆讯,法官在面对律师新人说读法律的过程一定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赚钱固然重要,但要保持谦卑,不论是有钱和客户,亦或是基层市民,都要一视同仁……成为律师后也许工作会很忙碌,但不要忘记服务社会,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和弱势群体,帮助他们伸张正义……而在马家健案原审处理量刑聆讯中,表达担忧并指出马原本律师团队的问题和嫌疑的,正是高等法院张慧玲法官。
以上内容,参考、整理的法庭新闻相关报道有:《法庭线》《HK01》《庭刊》等媒体报道涉及案件文书编号有:CACC 297/2019 ( 香港特别行政区诉马家健,指控其贩毒的案件)DCCC 37/2022(香港特别行政区诉张晓惠、陈强利,指控两人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的案件) 通过司法机构官方提供的“法律参考资料系统”,可检索到上述案件的相关裁决文书。
【注】笔者是一名深圳执业律师,对香港电影及司法颇有兴趣,差不多因为律政剧看多了,被“拐带”上法律这条不归路,哈哈哈。
工作之外,经常会带朋友去香港法院旁听案件,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加我微信1327871985,可以交个朋友呀最后,记得点个赞,再走呀
由一起真实误判案件抽丝剥茧,引出三大毒枭利用法律漏洞嫁祸无辜平民运毒洗钱无法无天,平民锒铛入狱,毒贩轻松隐身赚到盆满钵满。
那句“满街皆是马家杰”令人动容。
它并非动作版毒舌律师,甄的角色不是律师而是检控官,从英文名可知The Prosecutor是绝对主角。
相较于毒舌重头戏都在庭审,误判的文武结合是特色。
文戏服务于打戏,推动情节发展增加笑料松弛有度。
本片打戏设计非常精彩,拍摄手法颇多创新,开场枪战有CS游戏视角,借鉴日韩好莱坞博采众长,甄导很有想法。
酒吧天台以一敌百证明,能跟疾速杀神基努单挑的“叶问”依然是当打之年。
地铁车轮战绝对能在动作类型片经典片段里留下姓名。
甄子丹自导自演,文武双全的霍sir能打又识法,一众配角也各有其闪光点。
张智霖演反派令人印象深刻。
《误判》是甄子丹理想主义的一次实践。
从警官转做检控官,霍sir初衷是从源头抑制犯罪帮助弱者。
甄子丹拍此片大抵是想证明,哪怕冤假错案无数,哪怕草民难敌恶霸,哪怕你知道现实中不会有正义感爆棚的打神护你周全,几次三番救你于刀口枪口车轮下。
你依然会希望看到马家杰沉冤得雪,希望少一些生如浮萍被害死也无足轻重的弱者马伯,希望邪不压正坏人终有恶报。
这就是电影造梦的功能吧。
观影体验很爽,看完要牢记的教训是:千万不要随便借地址给任何人。
勉强还行(主要是行在最后一场地铁动作戏反派死于脚底板受伤一下子联想到《武侠》整个人笑到不行)
甄子丹也年过花甲了,原来不被看好的打星,如今也成为香港动作电影的中流砥柱了。电影里甄子丹也反复直抒胸臆,“我打不动了,你们该冲在前面了”,这种无语凝噎的失落感似乎是在向过去功夫电影的一种叹息。电影的核心与《毒舌律师》别无二致,配合动作戏无非是想独辟蹊径,但这也导致了文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受损。
12.8点映。个人觉得是今年最精彩的港片,律政戏引人入胜,甄子丹/张智霖/吴镇宇/许冠文~陈欣妍,阵容好,表演很扎实;打戏拳拳到肉,动作设计很棒,甄家班真的很强。剧本很完整,甄子丹的执导水平,节奏把控很稳,开头一段枪战戏用第一视角也太新奇了,最后一段地铁打戏的场景/调度/动作设计/运镜和剪辑,可以称得上港片的典范了。
片尾弹出“导演:甄子丹”的时候整个影片就很合理了,甄导非常完美的演绎了一部分中年男人的幻想和自信。一星要给正义,还有一星给吕良伟。
换皮动作戏,打的还行。
随便吧
甄子丹全方位参与的一部电影,看完之后觉得之前他导演的那些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明显能感受到这次的用心,先把剧本做扎实,律政戏一直都是香港影视的一大拿手好戏,法庭上的唇枪舌战一样精彩。同时保证动作戏不让观众失望,一大改变就是没有以前那种为了打而打的冗长感,精简很多,为剧情服务,利用环境、道具、灯光来设计打斗场景,观赏性大大提高,60岁的丹哥也不用打得很累,整体看下来这次平衡的特别好,又爽又舒适,可以说是12月的一大惊喜!
现诉推进情节桥段侮辱观众智商,造成严重心理伤害,两星包好不送!港真,粵語片只要我能趕上,高低都會進影院複習粵語的,但是这个我真的狂翻白眼只想两星(对啊,第一场庭审戏我就站法官了啊:控方检察官当庭揽辩方律师的活儿,都不要说法律界人士,律政剧看多几部的都受不了啊!维护公义没错,当庭射己方龙门(除了作秀+表现降智——不过最降智是收拢吴镇宇杨大状那场吧orz)是唯一出路?好歹了解一下司法程序设计原理啊……就这好意思说武戏文做???(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方之一,懂了
律政刑法版叶问,真是文武双拳。甄子丹演什么乔峰张三丰,继续握紧银幕MMA格斗系宗师的拳头吧!
新晋地铁战神
为了黑法院和律师,隔壁公司影视中心都跨境投拍了,这满满的……价值观。
虽然片子里甄子丹感慨“年纪大了,追不动贼了”,但几场打戏还是到位的,地铁一场空间调动和光线处理也是耐看。角色方面,叶问版毒舌大状,开庭动嘴平时动手,物理意义上“打”官司,还真是“拳法也是法,弹道也是道”是吧。结尾部分回到法庭上来做结是好的处理,拳头下出正义爽是爽,但是正义都要靠拳头来出,那也一定很病态了,这种设计和甄子丹演的是检方而不是辩方一样,有更多对于体制的追问在其中。
超前点映。看到开头的某出品方,预期就变成了港版《第二十条》,好在实际成片的品质还说得过去,七八分之间。粤语版抹平了一些文戏平淡的问题,整个编剧本身没有强行加戏或者崩坏,至少合格地讲了一个故事,对于现阶段港片来说已经很奢侈。打戏还是甄氏风格,几场戏都有一些设计感,没有沦为纯粹的打十个,不过疲态也很明显。故事有意放大了港式司法程序中的结构性问题,也尝试刻画了一些高学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或者说上流阶层,但解决方法在哪里?不好说是刻意留白还是有所暗示,但我不怎么认同。
一个误判摧毁一个家庭,真实事件改编看得我惊心动魄!新概念“律政动作片”打响第一枪,要对甄子丹刮目相看了。关于“明灯”的玩笑话以轻松的口吻讲出,少了些许沉重,但分量不减分毫。律政司应有的良心是把公平的灯火照向千家万户,法庭虽讲证据,但全世界没有一个司法系统是十全十美,别有用心的人稍加利用,就会有无数无辜的人填补法律上的漏洞。但我们依然要相信公平、正义,勇敢点燃心中正义的火焰。
点映粤语场。其实还不错,真实事件改编的西装暴徒系列,律政+动作的一次另类尝试,且总体在一个合理的叙事框架内,甄子丹作为导演圆满完成任务。动作戏大概4-5场,大量镜头调度和声光运用很有想法,地铁大战确实证明了甄子丹的武指水准。文戏也不弱,算是港产动作片里不多的有些人情味的了。而且其实甄子丹不太看得出像60岁的人,反而是其他老演员们肉眼可见的衰老了,张智霖演了个马家辉,吕良伟演了个沙喉,肥猫演这类角色已经驾轻就熟了贡献了很多欢乐。
说好听了是所谓动作版毒舌律师,说难听了就是两头儿都不占,因为这片子的文戏和武戏本身是彼此掣肘乃至消解的,每当检查官的法律路径走不通,就需要甄子丹用拳头打出证据和真相,甚至连吴镇宇都要硬生生打成友军,结果就是司法精英们全程作壁上观,唯有铁血真子弹last man standing,如果表面上看这只是集导、演于一身的甄本人一贯的动作片癖好儿的话,其内里则是用一部动作类型片去证明香港多年构建并引以为傲的法律体系的结构性失能与低效,所以到这里我突然能理解片头为什么会出现与第二十条相同的那家出品机构了
3.5。和预想有些出入,全片就预告里的三场打戏,电影的重心落在《老爷车》式的正义追逐,颇为伟光正的主旋律宣讲,相较于《怒火重案》,这种成分的调和使它更像是一部正常电影,也因此在宣讲中,我看到了打动观众的可能性。但它仍然有着港产类型片通病。对照《雄狮少年2》的简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异:当甄子丹自身游刃于动作场面和正义宣讲之间,其实也在不断给其他戏份重的人物造成负担,电影并没有留给他们摇摆的空间。所以在一部又一部的港产动作片里,我们都要忍受反派模仿Joker般的浮夸招摇。如果导演有机会看到这条短评,我希望下次能看到更聚焦于主角的电影,对于反派,只留给他们剧情推进所必要的简易侧写就好。相较之下,对吴镇宇的人物转变处理显得轻巧太多。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傍身。
武术指导是日本人,零分,负分
“我年纪大了,不可能永远冲在前面,需要靠你们年轻人……”如果这话指的是动作片,有年轻演员接的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