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的从国军残兵的角度反映了当年的历史,从电影角度说这个电影比较失败,剧本没有什么张力,大概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戏剧冲突,没有坏人,只有主角几个人,但是这样的剧情能上映就是一个奇迹了,在TG的面前用成龙老爸一个杀了好几个地下党的军统行动组特务的故事来做电影,能广电总局审批过,奇迹!
电影本身我就不分析了,其实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爷爷奶奶这代人在民国末年的生活状态,现在看上去他们都和和美美养了一大家子叔叔伯伯姑姑阿姨舅舅之类的,也许我们能在大小屏幕和纸片上看到的就是解放后文革、土改、反右、三年自然灾害之类,以我们父母视角来看待的TG解放后历史,而抗日、内战基本都被一边倒的宣传成TG万岁,蒋国军混蛋加笨蛋的类型,要么就是南京大屠杀那种惨绝人寰的人类悲剧,要么就是黄河大决堤饿死数百万人吃人的惨剧,过于震撼,已经让我们忽视了当年最主流的老百姓过的日子。
而当年实际的故事都被忽视了,这个剧倒是很好的还原了一个三教九流的爷爷辈生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个剧值得一看,虽然有些乏味。
但是从成龙的爹妈这号人物的人性来说:我鄙视!
至少是不喜欢,对于男的来说可能要养家糊口,而且他是军统特务,杀过TG,留在大陆只有死路与一条,但是对成龙老妈来说:抛弃两个包办婚姻的女儿决绝的奔向新世界新自由,对我个人来说不可接受。
我认识一个老太,年轻在上海时是一枝花,家境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很优越,老公是开小工厂的,也加入了党国,老太年轻时经常自己拿着可乐一个人看英文电影,自己下下馆子吃点喝点。
但是49年时家境急转直下,工厂被剥了,家里2个小孩,3个弟弟妹妹靠她一个人养,因为她老公带着金条去了香港。
过了两年,他老公在香港凭借一身出色的技工本领又另起炉灶小有气候,要让留守上海的老婆去香港,当时这个还风姿绰约的老太就说了一个理由拒绝了“我还有这么多孩子和弟妹,你能保证带他们过去吗?
难道让他们一辈子在这里受苦我们不管吗?
”,结果是他老公为了她又只身回了大陆,后面大家应该也能想到收财产,收房子,收工厂,反右,文革批斗,抄家,坐牢什么的该上的都上了,到今时今日他们从20多岁有两套别墅住成了一室户连马桶都没有小破房子,老太的老伴也没了好多年,从当年喝着可乐看英文电影变成了在家里收破烂给第四代买小金锁。
老太无怨无悔,就那么一句话”难道我要在香港想着他们吃苦,他们拿什么生活”。
对比之下,成龙的父母是怎样的,大家评判,是我我绝对做不出抛弃亲子一个人跑到外面逍遥快活的事儿,那个时候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未来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也许跑出去了,你或者你(新的)子女后代有这样那样的成就(成龙啊,不是他广电总局也不会给面子过审),但是请记住:留在大陆和孩子在一起,至少他们活着还是死了你是知道的。
这个老太是我奶奶。
整部电影感觉还是很拖沓的,为了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本来是奔着刘青云看的这部片子,看完后感觉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汤唯饰演的月荣,在那个灰色调的时代里,汤唯的敢爱敢恨,尤其是与房道龙从相识到私相授予,是整个故事片最美好的时间,最美的爱情,汤唯与房道龙喝酒流露出来的豪气与合奏时依偎在房道龙身旁的小鸟依人。
充分体现出林月荣大家闺秀在那个时代,为了生存所做的改变与挣扎。
这片很好,看后让人有一种:曾经沧海。。。
的感觉。
能让人产生某种共聆。
看这片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拍的是谁,只知道是真实故事改编,很多人在看之前就戴上了有色眼镜去看,然后是各种各样不好的指指点点。
这是部大制作,投资很大,筹资10年,导演也有心理准备亏钱,这样的敬业精神是值得尊重的!
美中不足是刘青云太老了,有点不合适!
嗯,还是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片,“三城记”,评分并不高,以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线的题材,是关于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乱世浮沉爱弥坚.故事简单,其实我看完最大的感悟是那时代的爱情一别可能是一辈子,无止境的等待,因为相信.而我们现在转身就可遇见,都不屑再回头,这个什么都快捷什么都容易的年代,爱情也变得好容易被替换啊……
本篇的故事要从1937年讲起, 这一年的七月, 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战争的初期, 日军推进速度很快, 12月份就攻陷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然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距离此处不远的芜湖也在12月5日受到了日寇轰炸机群的袭击 ,一个叫陈玉荣的女人便是在这场轰炸中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孩子还没有出生呢 自己的爸爸就去世了, 不过好在家中做着杂货生意 ,所以在经济上面没有太过于捉襟见肘, 陈月柔很受母亲的疼爱, 一直把他当做儿子养 ,这也让其养成了刚强独立的性格, 当时他们母女的百货店旁边有一个小伙子开的休闲摊 ,因为看人家还比较老实可靠, 所以母亲便把陈月荣许配给了他 两人结婚之后生下了两个女儿。
而小伙子也在火车站找了个工作,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 ,但过的也算幸福 本以为生活能这样走下去 但是日本人的侵略直接把这个家庭拖入了深渊 ……
都在同一个导演下面演过女主角,看到满屏都是骂汤唯的,然后去看导演之前的一部出名作品“玻璃之城”,结果豆瓣分数比这部电影高多了,只是呵呵一笑;汤唯再差,也比台蛙女苏琪强几条黄河,虽然念台词功力两个都也很业余,但是汤唯的江浙普通话怎么也比苏琪那股一辈子都改不掉的土掉渣台蛙国语腔强一千万倍,更别提汤唯的江浙普通话非常应景这部电影;。
更别提汤唯的气质,演技,条件,颜值,以及电影出生,那更是秒杀一脸南蛮像的蛙岛AV女优;拜托那些踩汤唯的AV女优水军,你们主子不配和汤唯相提并论,压根儿都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你们更不配。
乱世的人生,随时都会归零;乱世的承诺,许时沉重,践时维艰;原来咫尺,可以相隔。
战乱纷飞苦难日,爱亦坚守不沉沦,三城奔波虽辗转,等你一世爱永存,曲折磨难共同渡,执手相伴走红尘,最喜从前日子慢,一生只爱一个人。
真正的爱情,经受得住战火的考验。
即使时间是漫长的,但当看到熟悉的面庞,抓住你手的那一刻,无论什么都将不是爱的阻隔,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亦然。
《三城记》讲的是丧夫的陈月荣和丧妻的房道龙相遇相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散了、家散了、人也散了...两人辗转于芜湖、上海和香港,几次分离,却一直守着一个约定...影片以黑白画色开头,孩子从狗嘴里抢到根鱼骨,转眼间又被手拿棍棒的男人夺走,但最后还未饱腹便被炮弹轰塌的房子砸死。
时代的残酷、世道的艰难是那么清晰。
而后男女主各自的遭遇慢慢铺开——亲人逝去、携子归乡、相遇、相爱...安徽芜湖的那个夜晚,白墙乌瓦在河水中倒影憧憧,廊下二人,一把二胡,一把月琴,唱罢一曲《秦琼卖马》,又吟起一首《永远的微笑》。
云端是轰鸣的战机,远山有闪烁的火光,而那时河畔拥吻着的恋人心中却是踏实平静。
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爱的段落。
有人说:战争年代,爱情是一件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那个年月,生命那么轻,爱情也千疮百孔...之后,男女主便开始了分离、重逢、又分离、再重逢的颠沛流离...然而影片在卖力美化乱世爱情的同时,却在道德和亲情上失了衡。
多年后上海又相逢,男主为拿回因救命被典当的信物,带着男二劫了当铺。
虽说当铺老板无良,讹诈在先,但想想任何年代都是无商不奸,更何况是那个乱世呢?
又是多年以后,离散的两人于香港相聚,剩下男主的老父与小儿、女主的老母与幼女,不知命运何如。
也许真实的故事原本就是如此,然而影片的设定却让人久久悲伤和失望,生出一阵感叹:真正的爱也许就是为了彼此抛弃所有,一生相随。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像是在洪水中挣扎,跟时代的大环境比每个人物都很渺小无力,他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他们想抓住对方彼此照应辅助,可是又改变不了命运,被冲散,被分离。
结尾处两个人的团聚也是带有时代阴影的,毕竟和家人孩子不能在一起。
烽烟狼藉,大背景中的辛酸无奈一言难尽。
国破家亡,无数人的分合离散更教人感慨。
个体命运在历史夹缝中飘零。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也无风雨也无晴,珍贵的是这份感情。
战火纷飞中的爱情,向来让人着迷,这是一种虐心的欣喜,一边是纷扰的乱世难以安生,一边是执着的爱情备受考验,颠沛流离之中,是人性在闪光,所有海誓山盟一往情深的,所有不期而遇萍水相逢的, 都是我们所在的时代最欠缺的珍惜与赤诚。
写于2016年6月5日
“有心的人啊,有笑的脸庞”。
这笑容,是我深爱的你的笑,也是深爱着你的我的笑。
这笑容,让我尝到初恋般的美好,也伴我熬过无尽黑暗与惨淡。
这笑容,是只属于你我的信仰,任何旁人都无法介入,任何时空都无法阻隔。
这笑容,跨越了战争与动荡,穿越了山东、安徽、上海,最终在香港的海边绽放。
电影《三城记》用第一人称“陈月荣”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幼女逃回乡下老家,为了养家,第一次私运黑土(鸦片土)就被边检长官房道龙发现并带入小黑屋。
一番盘问后,房怜她辛苦,放了她一马。
事后,月荣意外得知,房因病去世的老婆竟是自己的童年好友。
都是新丧,房的两个儿子也跟自己的女儿岁数相仿,两家人常来常往之后,两人情投意合。
可惜因为母亲的阻拦,因为时局的慌乱,因为房道龙需要躲避争端四处逃难,两人虽彼此倾心却一直不复相见。
等终于在上海见面两人决定去香港厮守终生时,月荣却被幼女和亲情牵绊而滞留上海。
多年以后,月荣偷渡至香港,终于被房道龙从冷冷的江水中救起,在沉沉的夜色里,两个相爱的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算上自己的名字在内只认识九个字的房道龙没有正经的工作,喝酒打架几乎是常事,用神通广大交际花一样的仇肖玲的话来说,“月荣,房道龙在外面的女儿多了,也不止你一个。
”陈月荣不这么认为,她几乎想也没想:“那是以前的事,现在,他只有我!
”陈月荣的话很简单。
理儿,却不简单。
就像她的为人。
她没有因为丧夫被婆家打骂而认命,一个人前挑后拉的带着两个娃走着山路回到了娘家;她眼看着家里一个妈两个娃没饭吃,自己找来仇肖玲执意要冒风险去卖黑土,因为越危险卖的人越少越能赚着钱。
对于生活,她从来都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
对于爱情也不例外。
她相信在那样的世道敢押了她又自己做主放了她的男人是有善心也有魄力的。
她在饭桌上听他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看他给儿子们尝加了辣子的白酒,跟着他打响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枪,也跟着他第一回弹唱了自己人生的幸福之歌:有心的人儿,有笑的脸庞……认定了就是认定了。
在那样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女性若是光亮亮的出门晚上就不一定能回得了家的时代,心里有那么一种认定是多么重要!
这样的认定,如同一种信仰,支撑着她,扛起了家。
她知道,他只有我。
她认定,他在等我。
所以,当有人来抢亲,她用他留给自己的那把抢,当了回能开枪的“泼妇”,把自己都震傻了;她逃到了上海,帮厨,做佣人,纺纱,再苦再累,却都认定,他在等我;她感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爱意,却用礼貌和缄默作为回绝,心情好的时候,她会哼唱那首只跟他一起弹唱过的歌:“有心的人儿,有笑的脸庞……”这样的深情和认定,一直给陈月荣介绍撮合的仇肖玲不懂,直到仇肖玲自己遇到了喜欢的人阿华。
她说,阿华是她的初恋。
陈月荣也淡淡的说:房道龙也是我的初恋。
这一刻,月荣的深情到了极致。
初恋不再是简单时间意义上的概念。
对于这个女人而言,尽管她曾有过一个男人,还跟那个男人生了两个孩子,可是这个相聚短暂常常分离的房道龙才是第一个她真真实实地体会到爱情美妙的男人!
她称呼房道龙为“阿龙”,她喜欢侧脸看着他,喜欢他呼来喝去的山东人特有的大嗓门,喜欢他在乱世也能有无数的谋生本领的帅气。
在这份被她称之为“初恋”的美好感情面前,其他的一切感情都只能是将就,连开始都完全没有必要了。
她只能拒绝,因为拥有了阿龙,就别无他求。
跟阿龙在升平酒店顶楼起舞的那一场戏,是两人感情里最温馨甜蜜的时刻。
他为她亲手戴上失而复得的定情玉坠,深情的跟她说,我们结婚,生个孩子……她伏在他的肩头,微笑不语,像极了18岁的少女。
也许在她的内心里,一直都住着一个18岁的少女。
第一段婚姻的辛苦流离只不过是化了妆的幸福,引领着她遇到房道龙这个深情的男人。
而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岁月弄人,也不过是在他们相遇后,给她的“初恋味道”加上一点调味剂。
她沉浸在他给的幸福里,沉浸在自己的简单认定里,从不放弃,一直追寻,直到承诺成真,直到把香港变成他们俩的爱城。
爱是一种信仰。
有心的陈月荣,用三城一生实现了她的信仰。
有心的人啊,有笑的脸庞,它在黑夜,给我春光……
连着看了《三城记》和《茉莉花开》,于是也想对比着两部片子。
相较月荣,我觉得茉、莉和花三代女性身上实在看不出太多的女性坚韧。
月荣在丈夫遭遇意外后,用扁担扛着两个孩子回家,这时的茉正穿着美丽旗袍依窗而望,不顾身后孩子的哭闹。
月荣可以可以毫不迟疑地把枪射向侵犯自己的土豪,茉却迷失在自己母亲姘头的狼爪下。
至于莉,既然无法忍受丈夫家中的贫寒,用自己无法生育的错误惩罚他人,那么她也不会向月荣一般,到上海,到香港,冒着种种危险,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
道龙令我非常欣赏,那样的年代,普通人,能活成如他一般,已是成功。
没有大的眼界,不可能把握时代的潮流,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为病妻尽心竭力到最后一刻,心存善念,在盘剥百姓的位子上,虽已分不清黑白,虽也鱼肉乡民,但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月荣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便不再犹豫,虽有诸般困难,亦不回头。
我们用喜爱用当代的价值观要求过去的人,但当代人在当代生活中,能做到如道龙一般,已是优秀至极。
两人的感情,颇多细腻之处,但最是乡社对唱一幕最是动人。
周师傅亦是出尘,对心爱之人,发乎情,止乎礼。
虽万般喜爱,但若不能在一起,亦不生怨怼,飘然而去。
常人虽做不到,但这样的理想总能给后人一些启发,因为这样的洒脱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宽容了别人,亦宽容了自己,更加的美好。
收买华的死有些仓促,但细想之,那个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此仓促的死,或者是任何时代任何人。
没有解释的机会。
在他身上也没有承载任何的历史使命,就是最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呢。
但他在素味平生时帮助他人,留给了一个女孩最美好的爱恋。
虽普通,却动人。
仇大姐和收买华都是很好很好的人,一开始,带着那么多好吃的去看月荣,之后更带着月荣寻找营生。
这是乱世的一个童话啊,乱世人心如豺狼,如一开头中夺了孩子口中鱼骨的乞丐,因为最基本的生存都很难。
但越是这样,亦越会有发光的心灵,因为正是守望相助,才令得我们走出了那一段困难?
嗯,还是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片,“三城记”,评分并不高,以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线的题材,是关于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乱世浮沉爱弥坚.故事简单,其实我看完最大的感悟是那时代的爱情都可以这么执着而坚贞,而现在谁都不敢说自己拥有的是爱情,好象只是相互斟酌考量后的差不多而已吧……
汤唯是怎么做到和谁搭都不配这件事情的。汤唯演技差就算了,刘青云你闹这样算什么鬼。
劉青雲♥
因为汤唯坚持看了下去,结果发现故事零散到不行,秦海璐贡献了全片的演技。
成龙全家都是故事。虽然我总是看着刘青云脸上的褶子想着过年时候记者采访他菜场买鸡的事...出戏...
玩蛋了,大哥成不就辣了妹子一下,爹妈就被人拉出来黑
拍的很好……唯美的时候很唯美,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一生 很给人震撼,秦海璐 很有小女人的可爱的感觉,还有井柏然……不靠脸拍戏,真好~喜欢~~~
很难相信,出道的时候被看好能成为华语影坛下一个巨星的汤唯小姐,现在十条短评有八条说她演得不好。
一星给张婉婷罗启锐,一星给秦海璐,一星给刘青云,一星给成龙。
那个时代难啊,要在乱世中生存,拼搏
写动荡年代辗转三地的爱情,无论是题材,还是围绕这一主线的场景和故事都足够动人,然而本片的编剧还是比较失败,大量带有浓厚现代感和文艺腔的台词充斥其间,每当观众刚被感动之时,就突然来一段搞笑的场景,让人无法入戏,影片的节奏也显得拖沓、冗长。或许导演不应该自兼编剧。类型片元素融入得过多
井宝太赞,金像奖男配给他好吗!
反正我觉得好看。汤唯和刘青云实力演技好般配好般配。井宝和海璐凑在一起,俨然东北之光的既视感
这是一个口头/纸面上比实际执行出来更好的故事,故事因为成龙的爹妈显得传奇,而就是因为原本的平铺直叙,所以反而是纪录片里更震撼,让我印象最深是成龙听故事的神情。而电影中,各种手法,插叙倒叙,多余的角色,还有一些情节的夸张和人物性格的美化(比如陈月荣赌博,后来戒了;再比如房道龙早年的混流于口头交代),两个浮萍一样背着人生和历史包袱的人,在风暴中抓住对方相依为命,不必是什么干净唯美的爱情才动人,而是互相拯救,把房道龙和陈月容描绘成乱世中白莲花一样的善男信女,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看的提前场。现在好好拍爱情电影拍的不浮夸那么认真的已经少有了,所以还是很极力推荐进电影院看的。张婉婷和罗启锐这对夫妻档还是有质量保障的,永远拍得有情怀。取材自成龙父母故事,可生活比戏剧更精彩导致有些情节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竟是真实的。井柏然很出挑,刘青云非常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颠沛流离的风云乱世,舍割不断的爱情故事。
真正的乱世浮生,比《黄金时代》更接地气,比《太平轮》更接近普通人。但是相比前两者《三城记》整体乱了许多,流水账感明显,精致度不够。另外看演员,汤唯总是一个模式,刘青云一脸的“我是香港人”的感觉。
战乱。女人喜欢的是坏男人,而非好男人。
3.4星。因为是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所以对人物命运少了牵挂感(因为知道最后都没死嘛)。故事不算冗长,有动荡的情节却没有百分百让观众感同身受,氛围营造问题。让我最意外的是,汤唯念台词的功力甚至不如井柏然自然。。演员光靠气质和味道是无法成为顶尖演员的。
节奏十分特别混乱,最大败笔是第一部分男女主情感铺垫太少。摄影倒是挺用心的,有几场戏摄影特别美。另,汤唯演的让人分分钟出戏,跟萧红的神态有区别吗?
运表那段是白痴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