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修订
Redacted,删除真相(港),编译,波湾阴谋,洁版伊拉克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主演:Kel O'Neill,Ty Jones,Izzy Diaz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年份:2007
简介:本片讲述了在伊拉克冲突中作战的年轻美国大兵的故事,并将侧重点集中在了多媒体覆盖下的现代战争模式上。由于年轻人冲动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节选修订》向我们展示了将一群年轻的美国士兵放置在一个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恶果。导演德·帕尔玛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冲突中美国士兵的经历,此番将镜头对准余热未消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浑..详细 >
再也不想看了
帕尔玛做了新的尝试,可喜;但是却用了旧的内容,一部越战创伤的再包装,可悲。还原真相?其实是利用了战争,制造出更多的假象罢了
大段粗劣的DV画面、监控录像、新闻纪实片段,甚至还有网页视频和新闻照片,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画面占比极小,德·帕尔玛用这种影像媒介大杂烩的方式来拼凑出他的电影,实际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那些东西,同时也是放弃了任何带给观众感官愉悦或是类型满足的企图,这样的表达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对于德·帕尔玛这样的导演都是挺有勇气的。强暴少女那一段可能是我至今在各种电影里看到过的最为罪恶的影像,不单是因为影像记录的暴行是多么罪恶,更是因为这种记录行为本身就是罪行的一部分,德·帕尔玛这一次把摄影机本身放置在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可耻境遇上。
一部聚焦于伊拉克战争的类纪录片。电影名字的意思是“被重新剪辑过的”,暗示审查制度让公众不能看到战争的真相。德·帕尔玛说:“在越南战争中,我们看到战争的破坏、被我们杀害和致残的人们的悲痛,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如果你去找就会看到它,但不是在主流媒体中。”
应该叫做911前篇吧 美国如果克服不了自私、贪婪、无耻的劣根性 911这种续篇恐怕会持续演变成辛普森一家那样的长寿剧
【3.2】伪记录的影像体现的真实和影片的人为剪辑形成一种有趣的错位,帕尔玛极其克制或者是正经地沉淀自己的影像,在持有dv的人的突然抽去后开始展现片名“节选修订”的含义,用最后的残酷照片表明,更改的修正的粉饰的那些语言和文字都远远不及战争这种异物带来的扭曲和可怖。
感觉很片面,冰山一角
这片子拍的不错了,有人有勇气把正义的事情做出来,那他就是英雄,我很喜欢那个YOUTUBE上的孩子,骂得真精彩,原来USA也有禁止上映的电影!
伪纪录片形式,配乐一般。
节选修订.Redacted.2007.1080p.BluRay.x264.DTS-FGT
纪录片式的真实残酷
「伪纪实」用于根本虚假的类型(恐怖)中可以产生令人津津乐道的「真实感」,而在真实世界中「伪纪实」反而增加了虚假性,观众们无法区分(更应该警惕)制作者本身所输出的价值判定与战队,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与区分能力(可惜并没有)。
“威胁的姿态?不。只是感到震惊。因为我原本今晚在萨迈拉和他有个约会。不曾想竟在巴格达见到了他!”(死神独白)……本片实际上是帕尔玛旧作越战创伤搬到了伊拉克用手提纪实风格重拍,与几乎同年的拆弹部队并列,你可看出关于伊战的左右两种讲法。冲向检查站的汽车,在毕格罗那片中一定是自杀炸弹袭击;帕尔玛这片里,就成了哥哥送临盆的妹妹赶赴医院。可见战争电影基本都是各取所需、“节选修订”。逻辑上看,后者难免存在刻意虚构硬设的成分:乱世危境久矣,那哥哥竟事先不知必遭枪击?但战争根源的高度进行反思,毕格罗的所谓残酷现实敌情险恶便站不住脚了:谁让你发动了伊战?
战争真残酷
米国评论界真是让人伤心
用新时代媒介和美学又拍了遍《越战创伤》,选取几个时间点的影像并剪辑成线性故事暗合那个巴格达仆人和死神的故事,同时建立起伊战虚无荒谬的表达,即双方不断复仇最终得到的只有死亡的左派观点。那个隐藏摄影机本该成为制作悬疑的妙点,不知为何没有使用。
仿纪录片真实再现战争残酷
如導演想拍一套片出來是令人討厭的,那麼他做到了
一部触目惊心和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