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活动本身,就像是在搞一个“秘密活动”。
不说望京本身就是一个迷宫,来到华彩因为找不到电影院的入口,竟然闯到了大厦的监控室= = ,觉得这是一个太悲情的下午。
但是历尽艰辛走入电影院的那一刻,心中的喜悦也是无人能敌的。
好像是成功的做成了一次“情报活动”。
谍战片,但是比不上《风声》的悬疑和惊悚,比不上《秋喜》的忧郁和别致,这个片子更像一个混血儿,有着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PAUL总是能够化险为夷,最后救得美人归),也有着中国式的婉约沉着(发哥最后含情脉脉的眼神,略微有点大人子主义的霸道,守护心爱女人的那种坚定),更有着日本人有点变态情感世界展露(田中可以对任何人残忍不留情面,但是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又是太脆弱,这位战场上的冷血杀手在情场不能不说一个懦弱的失败者)。
说是一个谍战片,不如说其是一个爱情片。
里面的情报窃取,以及杀人的惊悚镜头,在我看来就是辅助爱情和烘托英雄而来的。
几个女人,轮番出现,但是最为抢眼的莫非巩俐了。
身材很棒,虽然年纪不轻,但是风韵犹存,前凸后翘,迷得几个男人为之倾倒。
她是爱发哥的,并且不愿意连累他。
很难说这样的感情是爱情多一些,还是依恋多一些。
但是发哥对她却是爱,包容的爱,不在乎她做的,只想要守护这个迷人的小女人。
也罢,乱世中人们渴求什么都是虚的,试想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任人都想拉个伴儿吧,或许他们的爱情也就是因为这样变得弥足珍贵。
Paul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他秉着美国人特有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精神,深入虎穴。
并且喜欢上巩俐这个迷人的女间谍。
他调查朋友的被杀在先,但是越走越深入,以至于最后陷进去,就是为了保护一个女人。
与主线同时进行的还有两段爱情,Paul的朋友,Connor和纯子的爱情,虽然没有太多的镜头,但是可以看出这份感情是真挚的。
纯子还有一个情人,或者说是爱着纯子不能自拔的人,田中。
他也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杀了自己的情敌——Connor,想要保护自己的女人纯子。
尽管他口是心非的跟Paul讲了一堆大道理,说什么女人不可靠,不要将感情一味付出在女人上,俨然一个受过伤害过于自我保护的男人,实际上他只是想要掩盖自己在爱情上的脆弱。
他还不是一味的保护纯子,尽管知道她并不不是真心爱他。
最后的最后,英雄救得了美人,冷血的田中似乎面对既定的局势有了些恻隐之心,$E6}XF竟人家Paul在最后时刻也算就了自己一命,并且俩人都是“痴情种子”。
但是巩俐似乎没有满足就这样离开,本分的做一个小女人,或许中国的女子都是这样的独立吧,(中国的女权运动虽说没有外国轰轰烈烈,但是我们这边的女人可倒是越来越比男同胞厉害了,从每年的升学率上可以看到,唉。。。
)她毅然回到了中国,又加入了地下工作的组织中去。
于是,痴情的美国英雄Paul,也追随其一起去了。
后面的故事谁都不知道,恐怕还是会有新一轮的“英雄救美”吧。
说实在话,觉得发哥这个黑社会老大算是不少女人心目中的理想男人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田中那样的适合做一个情人,而不是依靠。
而Paul这样的,太过于大男子主义,可能是老美的所谓“个人主义”根深蒂固了。
因此有兴趣的女性们不如那这个电影就当做一个爱情讲堂,看看里面各色的男人,或许在实际生活中还有所帮助,也说不定呢!
实在是时间和档期问题,看了《谍海风云》,有善可陈的一部包装成谍战片的爱情片。
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的故事可真多,这是很小的一个插曲,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
唯一的亮点是对白还算精彩,逃出007的窠臼,也能如此,已算成功。
那小子的一把口,见人说人话,见妞乱说话,口活儿一流,真能说的石头开花,简直是中日德美,各国男女通吃。
情节不复杂,人物关系还挺复杂,几段爱情还挺感人的。
但是亮点还是在发哥的双枪和巩俐阿姨的大凶器上。
发哥在整部电影中仍是小马哥上身--我发现,只要一拿枪丫就是小马哥。
无论在哪部电影里。
巩俐阿姨的胸不可避免的大了很多很多,但付出的代价是,腰也没了,胳膊也粗了。
至于她演的这个主流爱国革命妞,基本上是全是胡扯蛋--她诠释的最好的角色永远都是土妞:我奶奶啦,秋菊啦,菊豆啦,家珍啦。。。。
爱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一种游戏,情是什么玩意,不过是玩玩而已,最好玩的一幕就出现在美国间谍勾引了德国工程师的老婆,云散雨歇之后,跑到书房,拿出微型照相机拍资料,这次男色诱堪称完美。
大家注意了。
时间发生在凌晨2-3点,地点是该女家中。
后来女人摸不到身边睡的人,起身到书房看到这一幕,四目相对,无比尴尬,那一瞬间:奸情,背叛,愧疚,恐惧,失落,黯然,电光火石般的一一闪现在二人眼神交接之中。
后来女人怀着一颗复杂但已经破碎的心离开,男人目送她离去,然后继续转身,卖力的工作--偷拍技术资料。
做一名古板的德国工程师真可怜。
做一名心花花的美国派驻记者真好玩。
最近我在看《伤心咖啡馆之歌》,不知为何,我觉得这部小资儿的作品可真TM的变态呀,大致上,麦卡勒斯想说,爱情这玩意儿,发生时近乎巫术,施予爱的一方会短暂的中邪。
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论,一个贪食鸦片骨瘦如柴的日本妞---片中她正面出现时几乎都是照片,头发细长,脸色惨白惨白,我越看越像贞子居然会受到大佐的青睐,当然美国记者青睐她是为了情报。
该大佐杀人和审讯时无比冷血,谈到爱情也不禁心神荡漾,他说,他派驻中国前,老婆跟人跑路了。
他产生了第二次爱情,仍然无比的投入,无比的romantic,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在一片混乱的上海租界,他眼睁睁看着巩俐和美国间谍一起逃走了,他没有阻挡他们,是为报当初的不杀之恩,同时,恐怕也有感于战争时自我的渺小和无力---他在前方卖命,哪怕位居大佐,也只是整个大的战略部署中一颗小小的棋子而已,他甚至不能获知战争的安排,只能报纸上看到他为之苦心准备的珍珠港事件。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想清楚了就好,到头来,除了皇上和一枪没打死的人,其它全都是炮灰。
而另一名令观众感动的人物,是一个被美方收买的小小的日本间谍,他至死都不愿相信自己深爱的人是间谍,并且出卖了自己。
真TMD变态啊。
俗话说,有爱的人,不能干间谍这行,说的梦话都得是谎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外办假证,讲信誉重质量,既能蒙混过关,又对客户绝对保密。
本来,这个电影情节挺紧凑,对白也足够精彩。
但是很不幸,我最近又重看了一次《色戒》,同是间谍爱情片,和《色戒》比起来,它就失掉了所有颜色,沦为一部平庸至极的电影。
比较起来,一言难尽,不能一一写来。
或者,可以简单说,它不配和《色戒》比,远不在一个级别。
看到最后只有爱情是唯一让所有主人公坚持的东西,国家民族友情之大义却都被抛弃,可是最后谁得到真正的爱情了呢?每个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么?
周润发爱妻子,可是妻子巩俐却爱上了美国人索姆斯;美国人爱上了巩俐,可是巩俐最后却中途离他而去;日本人中田爱上一个吸大麻女子,却不知她其实是美国人间谍;日本间谍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子,却不知她是中田的间谍最后把他出卖。
如果要说爱情是唯一的真谛,可是电影却告诉观众爱情是最可恶最不靠谱的虚假。
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个电影的角色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可让人可泣可颂。
索姆斯一直要调查谁杀死了朋友想要报仇,可是最后却放了日本人一条生路;巩俐要杀死日本人,最后却被日本人放了一条生路;日本人一直要抓巩俐这个地下党,最后却放了她,难道是因为看到美国人和她的真挚爱情???
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怎么突然变成了脉脉温情有了人性?
一个刚才还在嘲笑日本间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怎么设下圈套的恶人突然变成同样为受害者了?
性格的塑造前后不一,陡然生变未免生硬。
电影毫无立场,看了真是让人费解。
美国的间谍康纳死于枪杀,以最终与他接触的情人、日本女人纯子为线索,从地下室发现的照片中看到的三大线索人物田中和兰亭夫妇入手(这思路有点像看推理片...),打入他们的内部,可最终从同样也是纯子情人的田中口中得知,康纳的死竟然属于情杀,田中当时并不知道康纳是间谍...瞬间我就冷了——原来这部被叫做《谍海风云》的片子不是一部纯粹的谍战片,这样被情杀,之前所有的猜测,交涉,都成了空把式,不过也切合了本片的谍为辅情为主的本意。
唯一把“情”拉回“谍”的是索姆斯利用穆勒夫人寻找航母资料的过程,有心计啊有心计...最后被姆勒夫人发现了,冒了个囧继续偷拍——强人啊...伏笔太深,让我完全搞不清深浅。
原先被怀疑是间谍的纯子被当了一次筹码搬了搬玩了玩,最后没有任何反抗的死去;倒是压根没有什么戏份的一个线人的女友翻身挑起一点波澜,这个露了俩脸儿的群众演员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了间谍把这线人给供了——这点也切题,这线人成为感情的牺牲品。
选择2012主演应该是别有用心的,最后索姆斯驾车带兰亭夫人脱离乱世走上方舟的情节多少有些似曾相识。
海报的上半部分其实是一个连线游戏,名字叫做请把我的名字和对应头像连接起来。
虽然发了几句牢骚,但是确实得老老实实的惊叹这些个实力派演员的沉稳演技并垂涎于他们的冷艳外表。
故弄玄虚。
好莱坞的剧情语言,但是情节太庸俗,可惜了大片阵容。
冲着巩俐来看的,可惜没有什么深度。
这样的情节太熟悉了,难怪在巩俐的影片中没有一席之地。
好像这个片子是讲给老美看的,语言风格都是美式。
感觉是拼凑了一个剧情而已。
当大片看多了以后,这个熟悉的风格就没什么质量了。
希望中国剧本好好突破,让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有机会冲击真正的奥斯卡。
《谍海风云》里面的男人个个都深情得要死,不管是特工、黑帮老大,还是日本情报头目。
人人都是王佳芝。
对,他们连搞情报的方法也都是出卖色相。
尤其是渡边谦那个角色,哪里是狠毒的情报头子嘛,根本就是一个怨夫——里面男人聚会探讨的话题是: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
对于我这个刚看了《无耻混蛋》的人来说,这群人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里面唯一认真做事的就是巩俐了。
你看人家最后还在澳门又下船了,为祖国大业奋斗终生。
其实这部电影叫做《党的女儿》。
俗套的题材,情节缺乏新意,注定了影片不会太吸引人。
只靠一个有气势的名字,一个英文片的噱头,加上一个又一个重磅大牌,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兴许还能落得个不错的票房。
阴险。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人物太多了。
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要交代清楚人物关系,又要讲述故事背景、制造并激化矛盾,确实太显仓促了。
巩俐这个为父复仇的地下党身份一直不够明朗;那个美国人从始至终只是为了找到杀害朋友的凶手,找到之后却又未能复仇,最终还是被仇人放了一条性命;周润发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又重现了“小马哥”的风采,他还是很适合旧上海的环境。
看过整部影片,只是为这样国仇家恨交织的上海而心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看戏从看表演变成了看场面看裸露等等。
记得梅兰芳、程砚秋他们一出戏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到现在也还在唱,而观众们对故事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就是那么入迷。
但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兴趣为什么变得如此肤浅?
这部电影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制作,真是舍得花钱哦,从大的场面调度,到哪怕是一个火柴盒的设计都做到极致,老上海的汽车,洋房,当时的战舰、飞机、火车站等等一应俱全。
里面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场面极其宏大,海陆空全都汇聚在这部电影里,我也奇怪了,这个电影明明是在泰国和伦敦拍的,到哪儿找了那么多群众演员哦。
电影的服装、灯光、造型和音乐都是非常棒的,电影里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最值得称道的,但音乐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和影片相得益彰。
影片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发哥、巩俐、渡边谦、库萨克一起雨夜飙戏的那场,发哥和巩俐的伉俪情深让人忍不住泪湿双眼,但导演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点到为止。
剧情可以说跌宕起伏,让人自顾不暇,我有点担心老外是不是看得明白,呵呵。
巩俐和三位男士的对手戏最为值得称道,但你分不清安娜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我很喜欢巩俐有一套非常素色的旗袍造型,头发也是挽起来的感觉很古典。
巩俐和库萨克的对手戏最多,巩俐的表情极为丰富,时而强颜欢笑、时而躲躲闪闪、时而妩媚妖冶、时而镇定自若、时而充满杀气,她或则神秘、或则诡异、或则果敢…… 我想只要是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谁会不为巩俐倾倒的,她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银幕,她让人觉得一切都没变,巩俐永远是银幕女王。
我还记得巩俐在电影中的这句话:我离开祖国是为了我的丈夫,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句话和现实生活中的她又是何其相似,只要心系祖国,其它的形式又算得了什么呢?
巩俐,这位如此璀璨夺目的巨星,我们不应该好好爱护吗?
亲?
这个世界,爱情和战争一样有杀伤力。
主角因爱情死亡,配角因战争受伤。
深重的灾难里,发哥算不算主角,算不算痴情男一号,还值得商榷,这样的戏份会不会妨碍他以后的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或许是我想多了。
这不重要,重点在巩俐。
她真的很有,有难以抗拒的魅力。
她总是轻易地就让他们洋溢出自己的感情。
而她流露的感情更高昂、更深沉,也就是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
我是这么简单理解的:男人怀抱爱情,他们爱你,但他们对你的爱都不及你对祖国的热爱。
偶的娘啊,一群老外讲中文,还讲得那么纯正,当听到John Cusack说出“你放屁”的时候,我都笑的不行了……可怜的Franka Potente,那么有个性的女人,只沦为一个怨妇;巩俐还真没什么特色;发哥一点都不像黑帮老大;John Cusack就像一个愤青特工,浑身的爱国主义。
但最后呢,我终于发现,戏中的男人们都是情种,什么大佐,黑帮老大,特工,都是伪装……哦,实在太感人了。
原谅我,去吐先。
齐聚狗血元素,共度欢乐时光!这真的不是部喜剧片吗?赌场邂逅,不打不相识,痴情而死的朋友和同样痴情的大反派日本军官。当最后小强反扑,碍事的丈夫必须死和反派放走两主角,终于娱乐的狗血盆满钵满,我等看的功德圆满。
为什么我觉得非常非常好看?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是,间谍、坏人也有感情,而不是非黑即白。我喜欢这样的故事,真实。
烂尾了!
原来导演和编剧都是外国人
老外拍的,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佬不恨日本鬼子呢?
情节像流水账一样,讲故事像开火车一样没有激情,铺垫还没设好就立马揭晓,最后迎来一个没有带来高潮的高潮,故事又不了了之。另外,明明片名是《shanghai》,也不知道哪个混蛋搞了这么一个中文名,让人以为是部谍战片。★★★
拍得挺厚重的, 是个人喜欢的类型.
美。
可惜了众大牌
间谍片.....渐渐渐渐......爱情片+友情片.....巩俐到是很美,发哥倒是很帅...
我觉得观赏性,还是可以的,就是个商业片么,看看呗
东风雨笑而不语
赞一下发哥和俐姐!
整体感觉很“二”;在《HOUSE》中恶整豪斯的那个人出现鸟!
亚洲明星大荟萃
没什么意思的推销片
一部披着谍战外衣的言情片。只见爱情不见谍海
太烂了……简直是浪费钱……
巩俐居然如此有姿色
三星半。其实是部乱世爱情片,为何非叫谍海风云不可?上海元素略少,然则向广义的“中国”示好之心非常明显。不管是二战中国战区的正面呈现、对南京大屠杀的提及还是主人公对“上海”赤裸裸的示爱,都能看出一些很有趣的口风。情节就那么回事,不过不失,也没太多亮点。发哥这大号酱油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