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了,几乎没有一个电视剧能让我从头看到尾,这个剧是我非常非常真心推荐的,在满屏都是墨绿就拉到最大飞来飞去的仙侠剧和满屏都是尬演技的霸道总裁剧,终于让我看到一个真正去怕作品的的剧,着实不易,画圈有电影的高级感和质感,这画面才是真正的古代吧,最让我惊叹的是张云龙的演技,真正考验演员演技的其实是演小人物,硬凹耍帅耍酷娱乐圈一抓一大把,但是能把小人物演绎的有血有肉的非常少见,一个活灵活现的不识字的小偷真的让他演活了,加上肢体动作配音堪称完美,朱时茂说小偷看人的时候总是偷偷摸摸看人,穿的衣服怎么看都不像是自己的,这点真的演绎很到位,前期的时候李雾的衣服啥时候看着都不像自己的,演员是要为角色服务的,不能老端着放不下偶像包袱,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希望更多导游看到他的演技,多给他拍点作品,
4⭐给这个剧,多一颗⭐给我自己的磕cp感受这个剧的服化道已经很良心了说实话,好久没看到古装剧这么认真的还原朝代服装了。
锦衣卫制服很帅,配上两男主的脸,绝了绝了!
🥰🥰🥰二刷以后,发现很多一刷不理解没明白的地方,我本人觉得这个剧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剧情节奏剪辑有问题,该省略的不省,不该省略的又匆匆带过,但是这个剧绝对拍的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再多剪辑几集出来,估计问题就没这么明显了。
看到20集以后,我比较触动的地方就是,直到结局,当陆铮从张俊清口中得知真相时,最后他还是去看了谢铿然的小孩和夫人,并且还当了小孩的干爹,以及他让谢夫人照顾陆羽林留下的红枫,并且喊了“爹”,这两点就说明,即使谢铿然是夜不收,他还是认他这个朋友,以及,他承认逆党陆羽林是他爹,这两个很让我触动的地方,很少有人提。
都说李雾为了让陆铮有活下去的理由就让他恨自己,所有人都认为陆铮需要保护,但是陆铮他自己最后呈现出的,就是他自己能处理好想明白这些事情,在民面前,逆党夜不收官场政斗以及立场,并没有很重要,最后他的心里,其实也偏向于不站队了,谁当皇帝无所谓,他只要守护好他心里“鸡鹅巷百姓的正义”就好,这也是他成长的地方,很隐晦,但我觉得很好。
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建文年陆总旗到成为燕王新帝掌权下的陆总旗,官职没变化,但心境发生了变化,他从始至终都是为了维护“百姓的正义”,这一点也非常难能可贵,所以我理解剧里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拼死拼活要保护他了,这样的人在乱世太难得,陆铮何尝又不是那些保护他的人的“理想主义”的化身。
最后的几分钟,很多人也看不惯说删掉最好,但我觉得很好,这个和前面宋鹤鸣和王克恭说,我有一份差事,但要给你件苦差事,守好鱼暝锁相呼应,也许他们的故事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江湖朝堂政斗也会不断重复,但总有正义的人,像宋鹤鸣王克恭陆铮李雾这样的人,前仆后继,总会守着一份“理想的正义”。
豆瓣专组里有很多人说陆铮演员角色演技很差,我不这么认为。
我个人觉得外放的戏要比内敛的戏更难演出感觉,陆铮这个角色相比李雾,他就是含蓄内敛的,需要有一点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感觉。
他执拗单纯,像个刚入职场的新人,有一股傲气和莽撞的成分,“理想主义”的角色或者人就是这样,一根筋,缺乏圆滑和世故,所以才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才知道回头。
如果他要像李雾那样,有很多表情和肢体动作以及圆滑的台词,那就不符合陆铮这个人设了。
从陆铮演员的几个哭戏就可以看出来,他绝对不是没有演技的,最让我触动的三场哭戏,一是谢铿然死后他和李雾去谢夫人家里,哭着吃鸡蛋,一个是张俊清告诉他真相他哭笑不得眼含泪光一直摇头控制不住后退的神情,一个是李雾在船上当着他的面说“我杀了你两个爹”,他情绪再次崩溃哭着大喊,“我没忘!
”这三场戏足以证明他的情绪是可以到位的,并且在重要情绪崩溃的节点,他都可以很好地完成。
唯有一个缺点就是,台词有点僵,情绪崩溃的时刻还好,其他时候有些地方会出戏,断台词断的地方不合适,还有他把膝盖的膝,念成“qi”,但瑕不掩瑜,这个角色我认为他完成得很好。
总之我对陆铮这个角色的完成度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这个角色太帅太漂亮了,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尤其是哭的时候,有点委屈,会让人有一种想“狠狠欺负他”的感觉,我觉得“破碎感”“我见尤怜”“美丽脆弱”是陆铮演员陈若轩很独特的一个点,我从«心理罪»认识他,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关注,但他的这种特点一直到现在都让我很清楚地记得他,太独特了。
陆铮这个角色长相很“漂亮”,这也是我尤其喜欢这个角色说了这么多的原因。
我可太喜欢他了。
还有人认为李雾为陆铮的付出不值得,因为先说“同马共济,不疑不负”的是他,最先背弃这句话的意思也是他,我想说,他不是上帝视角,在所有人都开启了上帝视角还都骗他瞒他的情况下,你让他不怀疑李雾,不杀他的杀父仇人,怎么可能?
他不对李雾下杀手才是OOC。
一厢情愿自我感动欺骗隐瞒的付出,陆铮就得全盘接受并且“感恩戴德”,不可以有任何质疑和不接受,这样的付出和“为你好”很让人窒息,剧里这样呈现的李雾付出,有点过了,李雾很好,但他也有角色和情节设置需要的缺点,但凡好好把话说清楚,也许就会有转机,可惜没有如果。
虽然最后,他依然不知道李雾并没有杀他亲生父亲,(也可能是我看漏了),只知道陆羽林死前受过琶刑,这样就够了,不必非得知道真相让陆铮难过和愧疚,这样李雾欺他瞒他做这么多就丝毫没有意义了。
李雾想让他好好活下去,带着从前的正义和善良,做一个“我们好一分”的锦衣卫,为“百姓的正义”的锦衣卫,想清楚后的陆铮,成了新皇帝下的陆总旗。
一个从小因为善良偷钥匙放走替罪羊李雾和罪臣之女舒棠,长大后成为为民除害的锦衣卫,到最后,皇帝变了,但他还是从前那个锦衣卫,也许心境有变化,但心中的信仰不变。
这样的陆铮才值得李雾,值得陆羽林拼命守护。
这样的陆铮也许不讨喜,但这世道需要有这样的陆铮存在,并且一直都存在。
建文三年,鸡鹅巷的小贼李雾(张云龙 饰)见济南府佥事王克恭携万贯家财平调进入南京城,便盗锦衣百户李东方之名帖潜入王克恭府,梦想着顺利盗宝,在一夜之间坐拥荣华富贵。
不料王克恭府中暗流涌动,李雾被迫卷入了一场围绕鱼暝锁展开的前朝火器之争中,原本作为局外人的李雾成为了鱼暝锁的持有者,陷入了漩涡中心。
儿时,将李雾从诏狱中解救的孩童宋真如今已成为锦衣卫陆铮(陈若轩 饰),与李雾成了同僚,相见不相认;和李雾曾同处一个囚室的女童舒棠变成了夜不收刺客,并跟李雾成了间谍夫妻,共同完成夜不收的任务。
朝野纷争的阴暗与残酷让三人之间的感情也在连环锁一样的阴谋中经受着考验。
当改朝换代的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战事和未解的迷局,都将落下帷幕。
面对着《山河之影》的剧情简介,局长觉得这剧情挺清晰的。
但是,局长看了五集《山河之影》,感觉自己看得一脑子浆糊。
这剧情,就像大雪天里看远处的风景,主打的就是一个模糊又清晰。
首先,本剧的色调不错,甚至有看电影的质感。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豆瓣对这部剧的定位是爱情、武侠、古装。
可我撸了五集,既没有看到爱情,也没有看到武侠。
这部剧它一直在讲的是朝堂争斗,是锦衣卫。
背景是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朱棣要取而代之。
在这种政权迭代,风云变化的洪流中,各路人马的暗潮涌动。
然后,它还没有讲清楚。
故事线真的是比我的人生线还糊涂。
一下子李雾,一下子陆铮,一下子李东方,一下子又张俊清,一下子又舒棠。
如果是多线并行,又因缘际会,而互相缠绕,那很正常。
只是这多么人物必然会组合出一个复杂的故事,就需要功底来讲好。
可是这个故事,我看了五集之后,发现这个编剧并不怎么样。
情节设置上,小时候,宋真救了李雾,然后宋真他爹就死了,他就变成罪臣之子了,他就被他爹的同僚悄咪咪收养了,改名陆铮。
如果说,宋真他亲爹必死是因为朝局动荡,权力倾轧。
那么编剧就不该在刚开始就让李雾来旁白:他救了我,然后他成了罪臣之子。
真的毫无道理。
如果是,因为宋真救了他所以惹了什么祸,连累了自己亲爹,最后导致自己家破人亡。
那么,这么大的恩情,李雾就只要活着就不该忘了人家长啥样。
李雾见到陆铮的时候,居然认不出来!
他们俩都没有认出来!
他们像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走着各自的剧情,然后相遇,然后李雾还是冒名顶替李东方的!
以救一个人为节点,然后自己的人生从此大不同,就算是之前素不相识,就算是之后不曾再见,陆铮也不该忘了他救的这个人长什么样啊!
以被一个人救为节点,然后那个人失去了所有,李雾就算是再怎么没心,也不该就忘了救命恩人的长相啊!
反正这一点,我理解不了。
同理,还有与李雾一起下过诏狱的的舒棠。
他们在人生最低谷相遇,然后互相鼓励,等到长大了,就谁都不记得了。
而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三个人展开的,他们小时候就相遇了,然后他们散入茫茫人海。
长大后,又相遇了,然后他们都认不出对方来,并且他们开始了互相依赖又互相提防的任务线……这个故事真的是,地基都挖得稀里糊涂的。
在这种冻土层上挖地基上建屋子,本来就很难,偏偏脚手架搭得也是七零八落,摇摇欲坠。
这部剧的剧情太散了。
东一榔头西一棒,感觉是在营造紧迫感,悬疑感,可是作为观众的我毛线都没有感觉出来。
紧迫悬疑别说没有了,看剧的我看着突然冒出来的人物跟情节,一脸懵逼:这是啥?
这个情节出现在这里是要干啥?
它跟前面的情节有什么联系?
emmm……为什么觉得这段剧情莫名其妙地就出现了,然后莫名其妙地就完结了?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在干什么?
我开始以为李雾要去偷王克恭府是为了帮宋真收集证据,查明真相,帮他洗脱“罪臣之子”的罪名。
结果,他就是单纯地去偷东西,梦想发财的。
我开始以为陆铮作为一个被陆大人貌似悄咪咪收养的养子,他会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结果王克恭一句话,他就交底了。
如果不是王克恭麻溜就被杀了,他不着急我替他着急泄露身份,会害死自己,更会害死救自己的人啊!
李雾轻而易举地打劫了李东方,目前看来李东方是在以李雾为推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李东方这个人设也很神奇,他好像很厉害,可是又好像很菜。
据说他后来麻溜的就死了?
我是坚持不到他死了。
听说后面李雾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我是看不到了。
看到第五集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真的,这是一部我看了五集想要嘴它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的剧。
这个剧情,如果换两个有故事感,有张力的演员来演,没准还真的能整出一套“玄之又玄”的感觉来。
可惜这部剧,地基不行,脚手架不行……工人也菜啊!
张云龙这些年,颜值是下来了,胶原蛋白是流失了,演技是真的丝毫长进都没有。
陈若轩也是,当然,他还年轻。
只是真的,木啊。
张云龙流于轻浮,陈若轩呆若木鸡。
就连孙怡,也是就这样了。
肩膀受伤,还一直揉肩膀,我还能说点啥呢?
唯一有点亮点就是扮演李东方的此沙。
虽然我没有看他多少戏份,但是我是在小破站看到他死了的那场戏才去看的原剧。
别的不说,氛围感是够了。
我发现我最近真的写了好多凑数的文啊……为了给自己找点乐趣,我真的是好尽力啊!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踏歌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有话,但就不和你好好说,对一些观众来说就是:你玩我?
对我就是,观影就像一场交流,作为观众,我已经猜到了你要讲的方向(虽然内容不详),所以这种扭扭捏捏的表现方式就让我极度不爽,因为内容根本就不会因为用了这种形式就变得更高级,或更有趣、或更真诚。
所以我看的过程中很麻木,完全是因为演员演技外形还行,我只想看到最后结果是不是让我满意,而完全不感兴趣你(编剧、导演、角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对另外一部分观众来说,则可能很对胃口。
因为交流节奏对得上所以能沉溺其中。
点开这部剧多少是有张云龙的原因,但我想看下去纯纯是因为李雾,作为一个小人物,他身上那点“人气儿”我可太喜欢了!
我甚至想到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二代。
李雾身上有种很独特的气质,既不是传统古装男主的一身正气,也不是常见小人物的唯唯诺诺,他身上有种混不吝的洒脱和自在。
就拿他刚出场时候来说,着华服,乘轿子,帮解围,行事做派一副富贵人家公子模样。
我真以为他这是功成名就下来视察顺手忆苦思甜,毕竟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放松且自在。
可没想到等到官兵走了,他坐在路边摊跟小乞丐讨价还价,看到这儿我整个人就是大为震惊,哥,你这太会演了,完全看不出上面那一番是装的!
而当我以为他可能是个教父般的存在时,他又迅速展现了自己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滑跪认怂的一面,本来还在陆铮面前耀武扬威,借着李东方的百户身份作威作福,下一秒听说陆铮是指挥使之子立马起身,问啥答啥,绝不藏私。
除此之外,李雾身上还带着点不多的野心。
意外发现自己手里拿着的是几方势力都想要的鱼瞑锁之时,李雾不着急脱手,而是借着鱼瞑锁在几方势力中斡旋,这边告诉夜不收自己可以接着李东方的身份,打探解开鱼瞑锁之谜的方法,另一边把鱼瞑锁转移到武功高强的陆铮手里以防万一,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有点高明,也是真的勇,我反正是完全没想到居然有人主动以身饲虎。
像李雾这种带着点精明,带着点野心,但又带着点怂的小人物,就很能抓住我的心,忍不住好奇当这个小人物成为了被命运选中的人,又将如何。
在独特之外,李雾身上那些作为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情绪也特别能让人共鸣。
看到小乞丐被官兵捉住,本不想多管闲事,甚至抬起来衣袖作为遮挡,但还是没能抗住小乞丐的哀嚎转身帮忙;好不容易从王府逃了出来,逃离了舒棠的威慑,本想带着财物远走高飞,但一想到舒棠受伤的样子,犹豫再三还是带着伤药再回粮仓…李雾身上有一股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侠气,不是为国为民的那种豪放,更像是出于本心的善良。
因为知道这件事可能出力不讨好,知道这件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犹豫纠结,不想卷进是是非非当中去,但如果不做自己良心上又过意不去,所以一边做,一边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避免自己被拖下水,这种有所牵挂的善意,更贴近普通人的给感受,也更为动人。
鱼瞑锁的背后是十年前的旧案,是当年东宫哗变的秘密,是未来的庙堂朝局,就这么落在了李雾这个小人物手里;李雾是十年前的逃犯,是当年的凶手,是顶替的锦衣卫,周围是虎视眈眈的各方,心里是以为能够改变天下的志向。
结局如何未曾知晓(看预告感觉后面可能会挺虐的),借由李雾这个小人物,窥得一丝大事件里的挣扎和犹豫,我还是挺期待后面他的成长的。
首先王克恭,宋鹤鸣,陆羽林都是燕王的人。
洪武二十五年他们三个人逼李严供出了太子朱标的遗言,就是沐景高送于其的一批火器的下落,宋与王认为火器出世会引起生灵涂炭,于是决定不交给任何人,宋把知道的全写进了自己的无常簿,其中也有开鱼冥锁的线索,王撕了无常簿的密文诗藏进鱼冥锁保管,这一切都被陆偷偷看到。
随后沐景高被抄家,宋抓了李雾顶替了李严的儿子,与沐景高的女儿舒棠关在一起。
陆铮私自放了李雾与舒棠,宋在保护陆铮途中斩断诏狱boss陈继真一只手,但惨遭陆羽林偷袭给了宋致命的一箭,无常簿也被陆羽林抢走。
然后陆羽林打算去抓陆铮来要挟宋临死前说出无常簿里的秘密。
陆羽林走后恰巧李雾赶到,宋为了保护陆铮也为了速死骗李雾过来撞在了李雾刀下,陆铮恰巧看到这一幕以为李雾杀了宋,扭打中背部被李雾划伤昏迷,后面陆羽林带走陆铮并收养了他十年后,看到燕王与皇上开战生灵涂炭,王决定将鱼冥锁献给小皇帝,因为私藏了十年,怕皇帝会怪罪,所以先昙花宴给儿子定了一门攀上达官的亲事,再计划交完鱼冥锁后向皇帝求情应该至少能保住儿子王崇喜的性命夜不收知道王有鱼冥锁后跑到王的府邸来搜,张俊清则是利用陆铮的刀杀了王,这样世间能打开鱼冥锁的就只有宋鹤鸣的无常簿了,希望袁大人为了打开鱼冥锁可以告知沐景高的死因,殊不知正合袁大人的意思,第一王克恭本就是袁大人的杀父仇人,第二这样为了救陆铮,陆羽林就必须说出当年的实情并爆出陆铮的真实身份,毕竟现在只有宋的儿子才最可能解开宋设置的开锁线索第七集殿外对话这一小段信息量极多,沐景高没死,陆羽林知道袁大人的真实身份,袁大人也知道他们干了什么,相信王克恭案会那么快就被钦定结案袁大人应该也出力不少。
人物关系图
夜不收历史背景1-7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133/10,11,12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28/13-14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53/15-18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45/19,20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98/21,22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113/23,24大结局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098/
整个待阅书单吧2023.4.13 整理成书单了 书单|《山河之影》观剧书单 (douban.com)主要是捋剧情还得二刷 虽然今天才10号但是我热乎劲儿马上就过去了【大概率会鸽】首先就是这本 毕竟电视剧的背景 就是靖难之变
明史讲义9.2孟森 / 2019 /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章 靖难靖难之名,为成祖篡国时所自命。
成祖名棣,原封燕王,为太祖第四子,母妃。
太祖立嗣,以嫡以长,自为吴王,即立长子标为世子,既登帝位,即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薨,谥曰懿文太子。
是年九月,立太子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辛卯,太孙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称其师曰靖难。
累战至四年六月乙丑,都城陷,帝遁去,棣入即帝位,尽反建文朝政,并年号而去之,谓其时曰革除。
于是,太祖开国之法度颇有变易,分别纪之,以见成祖于篡弑之恶外,在明一代之功过为何若。
至仁、宣两朝,承成祖之业,未有蹉跌,合为一时代述之。
然后可能顺带看看《明朝那些事》前两本或者是《大明兴衰三百年》还有一本挺有意思的 读一读可以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吧
活在洪武时代8.1谌旭彬 / 2022 / 浙江人民出版社还有一本感觉不太好读 但是有趣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7.5陈学霖 / 2010 / 北京大学出版社真武神翊助“靖难”的传说既然记载并无显示真武神阴助太祖龙兴,永乐所撰庙碑屡屡提及国初神异,谅是借用高皇帝的钦誉,去加强崇祀真武神的理由。
由于事无佐证,又不屑编造证据,故此含糊其词,为“靖难”的神话作出导引。
真武神究竟如何匡助永乐,御制碑文并未说明,只是含糊地言:“肆朕起兵靖内难,神辅相左右,风行霆击,其迹甚著。
”这里所言“其迹甚著”,究竟喻指何事?
弘治正德间黄溥著《闲中今古录》有以下一则:本朝太和山即古云武当山也。
真武祀典之盛,亦有其由。
昔洪武末,当岁壬午“靖难”起兵,势如破竹,南方众至四十余万,宜无当之者。
然每两阵相临,南兵遥见空中“真武”二字旗帜,皆攻后以北也。
既而入正大统,崇重其祀典矣。
溥尝问故,先祖答曰:“圣天子则百灵咸助,岂偶然哉。
”这个传闻披露真武神曾在“靖难”时助阵,抗拒南方军队,使我们窥知永乐御撰庙碑大概,而黄溥更引其先祖之言对神祇的显现与天子隆兴的关系作一解释。
然后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7.0易强 / 2020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攻入京师,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并恢复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王爵。
八日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族诛,坐奸党而死者无数。
至于建文帝,既无确凿证据证明他死于自焚,亦无确凿证据证明他逃出生天,他的生死下落成为一桩悬案。
建文年间的可信史料不多。
基于非官方史料及逻辑上的推理,史学家们已经认定,燕王登基为帝后,对官修史籍做了大量删改。
例如,为了使自己的帝位合法化,他甚至否认碽妃是自己的生母,改认太祖正妻马皇后为生母。
因此,这个时期的锦衣卫也无法给人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不过,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在京师城陷这一日,建文帝突然失去了对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亲军十二卫的控制,使得燕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了京。
……………………那么,建文帝到底是如何突然失去对亲军十二卫的控制力的?
是主动舍弃还是被动放弃?
如果是主动舍弃,那么,他当时是基于何种考虑,是否为了争取逃亡的时间?
如果是被动舍弃,当时又是何种情况?
根据《建文年谱》,得知朱橞与李景隆开门迎燕王之师的消息之后,“帝知事去,遂纵火焚宫……(于六月十三日未时)从鬼门(可能是地道)遁去,从者二十二人”。
如果这条史料属实,那么,在这22人中,是否有锦衣卫成员?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任人猜想了。
不过,依据事理以及现有史料留下的线索,我们有理由怀疑都指挥使高昂在导致建文帝失去对亲军十二卫的控制力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明代锦衣卫制度研究7.7张金奎 / 2022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本可以看看 对绣春刀系列都用得上【洪武朝的司法机构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演变过程,一度包括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五军断事司、审刑司五个部门。
其中都察院定型于洪武十五年十月,审刑司于洪武十九年被裁撤,大理寺经历多次裁撤,在建文朝才稳定下来,五军断事司则在建文朝被撤销。
锦衣卫设置于洪武十五年四月。
按照明代的制度设计,卫之下都设有镇抚司,主管本卫司法工作,设从五品卫镇抚二员;千户所下设所镇抚二人,从六品。
镇抚司之下设司狱司,主持本卫监狱的管理工作。
锦衣卫作为亲军卫,虽然地位特殊,但同样设有镇抚司。
所谓锦衣卫狱,实际就是镇抚司监狱。
锦衣卫出现在一个特殊时刻。
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案爆发,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先后卷入案中被处死,御史台随即被撤销,作为御史台继承者的都察院在洪武十五年十月才成立,也就是说,锦衣卫成立的时候,中央司法机构只有刑部和五军断事司以及在洪武十四年十一月才设置的大理寺和审刑司。
……比锦衣卫早约半年成立的大理寺和审刑司的职责是“平理庶狱”,“凡刑部、察院、五军断事官、直隶府州县罪囚,左寺理之,十二布政司,右寺理之……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审刑司复详谳之”。
五军断事司则只负责处理军内司法事务。
可见,刑部等四机构可以审理的案件范围广泛,但唯独不包括官员谋反一类的大案。
此时有权管官的机构只有察院,但察院所属监察御史只是负责监察的七品官,虽有揭发举报的职责,但没有审判权。
此时追查胡惟庸余党的行动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朱元璋对清除胡党余孽非常重视,中央机构中又没有专职的、可信赖的部门能独立处理胡案,作为嫡系亲军卫,同时下属拥有完整司法部门的锦衣卫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可以说,锦衣卫介入卫外司法事务,是因其先天优势而在一个特殊时刻承担的额外工作,谈不上侵夺法司职权。
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帝畿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7.1栾保群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朱棣是诸王中最大的野心家,他的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但只要中央采取一些合理的策略,完全可以把他的逆谋粉碎。
但书呆子大臣治国的结果是让燕王轻易地夺取了兵权,仁而懦的皇帝又不许在战场上伤着他的叔父。
既然如此,你还打什么仗呢?
于是每次朝廷军队得胜,燕王就亲自殿后,无人敢追杀,连箭也不敢射一支,任他安然撤走;要是燕王取胜,则无人敢撄其锋,任其陷阵冲杀,还唯恐躲避不及,不小心把皇上的叔父绊着了呢?
最后是数十万大军竟一败涂地,让燕王顺利地攻进了南京城。
据说建文初年,就有道士在路上唱着: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史·五行志三》)而就在燕王起兵前夕,南京城里也有童谣在流传:烟烟,北风吹上天。
团团旋,窠里乱。
北风来,吹便散。
(清·孙之騄《二申野录》卷一)这些都是燕王造反而建文垮台的谶语,但我估计也都是燕王一方所造。
燕王朱棣统率大军攻入南京,建文皇帝一把火点了皇宫,自己也就烧死在里面。
但由于烧得一塌胡涂,连尸首也辨认不出,民间就有了一个传说,说建文皇帝其实并未自焚,而是在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打开了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匣子。
可是那里没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只有一个包袱,包袱里有一把剃刀,一件缁衣和一份度牒,原来这是刘伯温早料到今天的下场,而让朱元璋准备给孙子的。
于是建文帝按照他祖父的安排,剃了头,披上缁衣,揣上度牒,从地道中跑了。
这在“大预言”《烧饼歌》中有详细的叙述,此处从略。
里面提到的《烧饼歌》也挺有意思的
燒餅歌與推背圖8.0劉伯溫 / 2002年10月15日 / 百善書房
货币(因为剧里老给铜钱镜头)
“白银时代”的落地8.2邱永志 / 2018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明太祖重钞轻钱,以至于最后禁行铜钱,全面推行宝钞,造成了民间社会尤其是江浙、江南地区的较大震动和恐慌,当地百姓纷纷将铜钱匆忙窖藏起来,形成钱币学上有名的“洪武窖藏”现象。
此后的永乐至宣德朝廷通过法令广泛收缴民间铜钱至内库以作对外赏赐、海外采买之用,但很大部分还是贮藏在内库。
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明初铜钱考古出土,进一步说明了明初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铜钱流通、分配的影响。
据笔者整理的几十份见刊的考古出土报告来看,明初钱(主要是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和永乐通宝)的出土范围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即内陆各地、南海海洋以及日本境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最近几年俱有出土报告。
窖藏下限为大中通宝、洪武通宝的,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南京、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下辖的许多地区以及日本有较为集中的出土(包括明墓、窖藏发现、施工挖掘、考古挖掘、博物馆收藏等)。
明初国家在货币制度整齐划一的表象下,民间实际交易层面却是货币多元流通、地域呈现纷乱分野的局面。
民间社会流通多元实物货币,货币在地域流通层面的严重分割特点,固然与战乱天灾等因素所造成的社会生产恢复迟缓相关,与明初货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亦相关。
但多种货币并存、货币实物特征鲜明一直贯穿整个明前中期,尤其是在通常被视为明代第一个盛世的“洪宣之治”期内,多元实物货币米谷、布帛、金银大量存在,显现了“洪武货币秩序”下货币制度的内在缺失问题。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厉强调宝钞一元性的明初政府,却形成了货币更加多元的特点,与宋初、元初乃至清初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更深层次来看,纸钞与财政体制脱节、货币配套制度缺乏、货币发行失衡等无一不显示实物劳役型经济逻辑下货币体制构建的困境。
明初货币制度内在构建深度的缺失,引发流通领域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实物货币银逐步崛起,逐步跨越政策的禁令与制度的藩篱开始在更广层面展开。
商贸
朝貢、海禁、互市9.2岩井茂樹 / 2022 / 八旗文化
纵乐的困惑8.4[加] 卜正民 / 2023 / 海南出版社其他
明代社会生活史8.1陈宝良 / 2004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服饰等级制度…………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令,恢复唐代的衣冠制度。
诏书规定,士绅百姓都在头顶束发。
朝廷官员的装束为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袍,束带,着黑靴。
士子百姓的装束是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两种颜色。
教坊司乐工头戴青色卍字顶巾,系红、绿两色帛带。
士绅百姓妻子的首饰允许使用银并镀金,耳环用黄金并珍珠,钏、镯用银。
穿着的衣服为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绸、绢制成。
乐妓带明角冠,穿皂稍子,不许与庶民妻子相同。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规定,教官上任,都赐衣服,“使之所重”。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下诏,给学校训导冠带。
生员、贡监生为缙绅的后备力量,一向为明太祖所重视,所以也有他们的本等服色装束。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工部制生员巾服的式样,三易其制,始定生员衣冠。
这就是生员头戴软巾,腰系垂带,身着襕衫。
襕衫始于唐代。
唐人马周采用三代时的布深衣,又在其下加上襕及裙,称之为“襕衫”。
明代生员的襕衫用玉色绢布制成,宽袖,皂色缘,皂色绦。
根据明代的制度,生员贡举进入国子监以后,服色一无所变,直至殿试并选授官职后,才改穿命服。
洪武年间,曾允许监生带遮阳帽,作为长途遮阳之用。
这种遮阳帽就是举人圆帽,大体与唐代的席帽、宋代的“重戴”相近,举人、监生往往私自戴此帽,作为自己的本等服色,以便与生员监生相区别。
洪熙年间,又将监生的蓝衣改为青袍。
明代服饰文化研究8.6张志云 / 2009 / 湖北人民出版社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7.3樊树志 / 2022 / 天地出版社
朝贡、战争与贸易8.0袁灿兴 / 2022 / 天地出版社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上)7.3[美] 费正清 / 2021 / 山西人民出版社
明朝锦衣卫和东西厂评价人数不足吴晗 著 马仁翰 选编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马仁翰 选编 马仁翰 选编 马仁翰 选编 马仁翰 选编 马仁翰 选编 马仁翰 选编 重要的事情要多重复几遍 这本是选编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7.5张宏杰 / 2022 / 广东人民出版社
永乐之治:朱棣传8.6李林楠 / 2021 / 文化发展出版社
十字路口的明朝7.6赵现海 / 2021 / 天地出版社
明代宫廷女性史8.9彭勇 潘岳 / 2015 / 故宫出版社
明代的漕运8.2黄仁宇 / 2019 / 九州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全三册)7.6沈德符 / 2012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姑六婆7.4衣若兰 / 2019 / 中西书局
既然陆父死定了,在司向南和李雾中,李东方决定让看上去更好控制的李雾做镇抚司的新任傀儡管事,为了这一目的,他先找人泄露了李雾的冒充身份和司向南的逆党身份,于是皇上下令抓了李雾和司向南,在狱中,李东方通过琶刑还有梅豆从精神肉体上双重摧残李雾,在他相信李雾已经彻底被他控制后,又通过朝中的影响让皇上下令由李雾来带罪立功当主审李雾当主审后让陆铮去找梅豆,因为忌惮梅豆和李东方,审判时他不敢抓夜不收,只是通过对司向南的态度打了两个见风使舵的小人,李雾并不想司向南死,但陆父要司向南死的态度夜不收已经知道了,于是那封害死了老崔盖着司向南官印的调兵文书一送到,镇抚司里的夜不收怕他乱说话直接一棍打死了司向南李东方为了宋鹤鸣无常簿的下落给陆父上了24道琶刑逼问,问不出又逼陆父嘱咐李雾和陆铮解开鱼冥锁后一起投燕张俊清告诉了陆铮洪武年王宋陆就都是逆党了,谢铿然是逆党,同时挑拨说李东方也是逆党还一直在害他,陆铮的世界彻底崩塌了第二天审判前陆父的贴身小兵将宋鹤鸣的无常簿交给了李雾,陆父涂掉了上面李雾的名字,从此李雾没有了案底彻底自由了,随后李雾见到了崩溃的陆铮审判中陆父自知身中24道琶刑命不久矣直接认罪,希望陆铮只恨自己一个人,但在说出是自己杀了陆铮生父宋鹤鸣前,李雾心疼陆父为陆铮付出了太多,想让他至少死后在陆铮心里还是个好父亲,于是直接抢先杀死了陆父。
当看到陆铮抱着尸体崩溃的样子时,李雾担心陆铮无法承受这种打击丧失活下去的动力,就告知他就是李雾,欺骗是自己杀了陆铮的生父,希望陆铮有个仇恨的对象能振奋起来,然而没想到陆铮瞬间暴走直接一刀,李雾没躲开,断了手,关键时刻袁大人赶过来挡住了陆铮救了李雾李雾当了镇抚司的傀儡管事后听从李东方的吩咐一个夜不收也不抓,只抓些赌徒逼他们交些小钱李雾夜闯皇宫探听鱼冥锁下落遇到舒棠。
虽然蒙着面,但舒棠还是一眼认出了他,于是说出了两人当初箱子初见面一样的话,后面舒棠更是因为痛苦喝酒大醉不醒还遇到小皇帝差点误了大事题外话李雾对陆家父子的愧疚和付出一直让大家诟病,但别忘了这剧定位还是一部武侠剧,武侠书里大侠们为了一粥一饭的恩情会舍身取义甚至不惜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李雾初当锦衣卫职场小白时只有老狐狸陆父点拨过他职场生存之道,他在陆铮身上又看到了其他官员身上从未见过的为民立命的正直的光,谢铿然为了守护这道光甚至放下妻小不惜去死,可以理解为从最底层卑贱中爬出来的李雾被陆家父子这些以前他从未体验过的美好深深的震撼和pua了,再加上他一直觉得欠陆铮命,然后就这样了李雾主动刺激陆铮被砍断手这段的争议很大,其实二刷时发现陆铮抱着尸体时有很长一个镜头的,可惜演员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崩溃,如果演员情绪表达的更崩溃些的话至少能降低些李雾后面主动挑衅的突兀。
鉴于这剧编剧极喜欢玩对称,我强烈怀疑断手是对断村民手指的因果报应处理。
另外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部武侠剧,在武侠剧里你必须承认这段的气氛塑造确实实现了最高潮,陆父悲凉的情绪酝酿到火山爆发前的临界点,李雾一刀下去,接下去的挑衅,断臂,整个画面和气氛都彻底宣泄到了极致,相比李雾一刀下去就嘎然而止,不考虑后面情节就只单论这一段的塑造,那肯定是断手更精彩。
比如这段内容如果发生在古龙小说里那就很正常了,大概就是雨血一样的雨陆铮抱着父亲的尸体在这血一样的暴雨中融为一体,甚至已看不出谁才死去李雾呆了很久,深吸了一口气陆铮你看看我你看看我啊我就是李雾是我杀了你两个爹惨叫残月断手一道弧线后面是瞬间暴起的陆铮,眼中的血丝与刚毅与刚才地上的人完全判若两人五十年后云海山间竹棚内两位老者在喝茶你当年为什么要骗我一位老者倒好茶递了过去平淡的问不管是恩情还是仇恨,人总要有个盼头才能活下去啊另一位老者用独臂接过茶来一样平淡的语气哦,也是两个人就像谈论一件别人的八卦一样淡然云海这份平淡下却是比云海更深的友谊1-7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133/10,11,12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28/13-14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53/15-18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45/19,20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63198/21,22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113/23,24大结局集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176098/
剧情实在迷幻,看之前在有些视频的评论里都看见在骂陆峥的,还想陆峥这么过分吗?
看完之后我真的无语了。
男主什么毛病,老是替人做主,天天把人迷晕自己去干“为你好”的事情。
又不是傻子小孩子,男二难道就那么不值得男主信任吗,在男主眼里男二就是啥也承受不了的小孩子?
想让男二“不疑不负”,你事事都瞒着人家怎么让别人做到不怀疑啊啊啊啊。
男主受不了养父杀了生父,难道就能受得了好兄弟是杀害养父和生父的凶手?
真不知道编剧什么脑回路,让男主做这种事情,自我感动。
编剧什么毛病,当爹当久了吧,才会觉得这是“为你好”。
真是忍不住骂人。
真心觉得在关于给王克恭翻案说他不是罪臣男二就必须死这点,我觉得在陆峥的心里只要能达成了自己心中的正义,为此死去也是值得的,如果他真的因此死掉那也是算是践行理想是无怨无悔的。
成全别人是种美德,希望编剧能明白,别让男主当爹了。
都结局了,毛豆救出来没,被扣下的小锦衣卫还活着吗,有没有人管管他们的死活啊,我真的想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女主的人设确实吸引我,全剧最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能成为这样的人真好。
还有这剧看的很难受的一点可能是编剧确实把每个人写的都是“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所有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动机,也有自己的私心,好像每个人都没错,但又每个人都有罪。
说实话,画面拍摄,演员表演都挺不错,刚开始看会让人感觉是部好片。
但作为一部悬疑片,编剧,剪辑也太夸了。
故事没有主线,越往后看越一头雾水;很多人物的行为都没有逻辑,莫名其妙;被假冒的李东方在剧中感觉是个bug,怎么都杀不死,不会是带资入组的吧或者导游是他爸?
作为反派,出入锦衣卫办公室比锦衣卫还随意。
爸妈在看的~
没想到这小成本制作的群演剧看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冲着范仲淹去的,还不错,主要是摄像太拉跨。
拍得比较烂
实拍,现场录音,道具极其简朴,摄影好像用的手机一样,演员演技也一般,但拍范公,多给一星。看着看着倒觉得很质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