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感觉西方的鬼和中国的鬼区别很大。
中国的拍的鬼片中的鬼都是挺有追求的要么就是得道成仙,要么就是称雄三界.......反观,影片中的鬼,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好它那一亩三分地。
鬼妈妈,你能不能有点追求啊,你这样咋个提升你在撒旦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我是地狱的HR的话,最多就给它安排一个粪池的看护工作,因为,地狱粪池需要这样稳定,踏实,卖力的三好妇女。
作为一个恐怖片爱好者却并没有看过多少恐怖片的我,颇有些叶公好龙的意思,所以在选择看恐怖片的时候通常会犹豫很久。
而《招魂》,是朋友推荐给我的,说是很适合我这种胆子小又想寻求刺激的人。
朋友的推荐没错。
如果问我这个电影恐怖吗?
我可能会说恐怖又不恐怖。
不恐怖指的是并没有多少可怕的镜头,没有厉鬼狰狞面目,没有无尽绝望暗无天日。
而恐怖指的却是影片结束后回想起的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故事框架很老套,荒野小屋闹鬼事件,这些套路在我所看的不多的国产恐怖片里时有出现。
但是招魂的导演却很有想法,这个故事还是依旧精彩。
罗杰夫妇二人带着五个孩子搬去了郊区的大别墅。
那里曾经是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房子,她的房子被抢走了。
所以她杀了自己的孩子向魔鬼献祭,最后吊死在门前的大树上,以获得诅咒占有房子的人的能力。
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在那里遇到了很多可怕的事,自动响起的八音盒,停止的钟表,柜子里的拍掌声,小女儿看到的死去的男孩身影……直到最后,驱魔人夫妇和主人公一家齐心协力赶走了厉鬼。
整部电影没有几个直白的视觉冲击的画面,更多的是留白渲染,以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
记得最深刻的三个镜头:1:女主人收衣服时,床单被风吹走,不知挂到了什么东西,渐渐勾勒出一个人形,床单慢慢渗出红色。
女主人忐忑惊恐的表情,音乐戛然而止。
乌鸦嘎嘎飞过,一切都静下来。
2: 女主人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当她去找孩子时听到了衣柜里的击掌声。
于是她很高兴的说着“终于找到你了”,打开柜子,里面却空无一人。
3:小女儿在睡觉时,忽然觉得有人拉她的腿,她被弄醒,眼睁睁看着虚空里的力量拖着她的腿要把她拉下床!
这个场景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觉时不敢把腿露在外面,必须用东西盖住。
这三个画面都没有狰狞的鬼出现,但看到时都会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冒出,下个画面会是什么?
想象脑补是会让人记得更深刻的,这些个画面才是最恐怖的。
影片高潮是驱魔人夫妇来到小屋驱魔。
小女儿被厉鬼拖着在屋子里乱甩,一家人手忙脚乱地去救她。
女主人被魔鬼附身,想要杀了她的孩子,她却一直用坚强的意志和魔鬼做斗争。
驱魔人夫妇在地下室里的相依相助,危险里的温情不需要语言描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他们彼此信任。
就算厉鬼再可怕,那个时候所有观众都知道了,这一场斗争,驱魔人们会赢。
最深刻的恐惧固然让人害怕,但人性的温暖让所有人都有信心。
这并非“邪不胜正”说的套路安排,而是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想要让恶魔远离美好的孩子,想要让驱魔人夫妇历经风霜雪雨后都能好好活着相伴一生,这样才能让这部电影在恐怖的氛围里不让大家恐怖。
我想说的是,就趴在大衣柜上忽然蹿下来那只鬼,不要太像蜘蛛侠好吗?
作为一个鬼,身手那么矫健,这样对吗?
对吗?
--说点正经的:《招魂》这部电影逆袭了众多好莱坞大片连坐两周北美票房榜冠军,让它立马又被扣上了神圣的帽子,害多少中国观众一面在电脑前苦逼兮兮的等种子,一面紧捏小手重温着《电锯》系列和《潜伏》。
事实上,《招魂》增的介末的流逼吗?
WTF!
好想送温导去趟日本!
这部电影很适合那些没怎么看过鬼片的人,因为导演把所有鬼片里比较新鲜的手法都用在这一部里面了。
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时时处处都似曾相识,什么真实故事改编啊,郊外古老的大别野啊,杀死自己孩子的冤魂啊,神秘兮兮的捉鬼人啊,长相惊悚的鬼娃娃啊,半夜有人拽你脚啊,跟你在屋里玩捉迷藏啊,卧室放置的录像机啊,镜子里能看到背后灵啊,被封起来的地下室啊,孩子们都先疯后傻啊……等等一应俱全,罗列程度之狠,简直就像是鬼片中的《小时代》。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鬼影实录》、《驱魔人》,甚至《第四类接触》这些最近几年比较火的鬼片,你就都不用看了,基本上就是取各家所长。
鬼本人也没怎么露面,有幸露了一两面的鬼,最后却没派上什么用场。
与之最接近的就是《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老房子,好多鬼,大家一起玩!
最后小盆友们就玩丢了……感觉还没有兰可儿坐电梯的故事吓人呢。
不过话虽如此,能在北美被各大媒体力赞,还一直创高票房,肯定也不会是《笔仙》那种国产恐怖片所能企及的,尤其最近一直没有什么制作精良的鬼片问世,所以《招魂》还是有资格充当久旱甘霖的。
说它不吓人,也只是因为他的惊吓点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让你不由自主的想捂几次眼睛的功力还是有的。
影片改编自恐怖小说《真实故事:黑暗之屋光之屋》,据说片中的鬼娃娃安娜贝尔是真实存在的,不过长的还跟20年前《鬼娃新娘》里的那一位无异,只不过那一位比较忙活,一直到处乱窜,这次这位比较内敛,以至于从头到尾压根没它什么事。
据说真实事件中买了这位鬼娃娃的朋友也是发现鬼娃娃会自己到处移动,电影中也是这样表现的,从开始的一点点的位移,到后来干脆直接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于是驱魔师自己也被吓的够呛,更从中总结出了各种经验以便后面一次大型驱魔的顺利展开。
在国外生活的朋友总说这部电影代入感很强,我想之所以东方的朋友不觉得吓人是因为这里没人会住郊区的大HOUSE吧。
大家在遇到鬼之前就先被房价吓死了好吗?
所以发生在打house里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看来像是天上人间,遥不可及,就别提带入了。
要说带入感强,还是那些喜欢藏在公司卫生间,或者是你被子里的日本鬼比较容易被带入。
由于具体的恐怖点说出来会剧透了,所以只讲两个笑点好了,一个是小朋友有个能看到小男鬼的音乐盒,音乐盒打开是棒棒糖一样一圈一圈转圈圈的图案,跟《电锯惊魂》里那位脸上的红脸蛋的形状一样,但由于那个造型已经在《康熙来了》里被陈汉典糟蹋了,所以再看到它时真的很容易笑场。
还有就是被称为全片最恐怖的一幕,梦游的小孩发现鬼在衣柜顶上趴着一跃而下跳到了小萝莉的身上,但恕我直言,鬼的动作是在太矫健了,趴着的姿势又太像蜘蛛侠……所以…北美的朋友们,你们到底在尖叫神马?
个人认为,看鬼片其实不适合去电影院,因为一群人一起尖叫总难免会出戏,还是选个下着雨的星期天,在自家电视或者电脑上默默的看完吧,这样还可以让住在你背后的那位和你一起看。
(文/宋小卡)原文:http://ent.163.com/13/0728/22/94TDKR3700034R78.html在线看:http://film.qq.com/topic/2013/Conjuring.html
观众看电影就像吃饭,对像除了必要的条件外,个性化需求也是不可缺少。
有些人喜欢文艺范,有的人喜欢商业大片,还有人喜欢搞笑的、严肃的,或悲伤的、悬念叠生的……选择看什么片,除了兴趣还要当下的心情。
对于大多数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娱乐性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因此惊悚程度成了不少人衡量恐怖片精彩程度的标尺,基于此恐怖片也一直处在比较电影市场较为边缘的位置。
每年电影市场上都会出现几部深受欢迎的作品,像《林中小屋》、《黑暗面》、《孤儿》这类在悬念、惊悚点、剧情方面做出很多巧思的电影自然会受到观众青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另类电影都是好的,过分注重形式化和血腥暴力的作品仍然不会得到市场认可。
当年《女巫布莱尔》以伪纪录片的特色跃然成为该年度最具关注度的作品,之后类似作品层出不穷,却优异者凤毛麟角。
其他风格或创意的恐怖片,结局也大多如此。
在这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恐怖片不断涌现之时,观众对恐怖片的欣赏需求也在逐渐改变,单纯吓人的片子逐渐退出市场,一些关注社会问题,内涵被重视的片子日渐显现其优势。
在2013年,一部名为《招魂》的由华裔导演温子仁推出的作品,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
该片的最大亮点清晰可见:不再追求形式上的风格化,也不给剧情添加标新立异的元素,而是将恐怖片忠粉们倒背如流的经典作品做了最极致的拼贴。
像某些伪纪录片一样,《招魂》号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情中随处可见《驱魔人》和《鬼驱人》的影子。
这两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对恐怖片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启发作用,不过导演并没有像《驱魔人》一样大谈宗教与恶魔,也没有像《鬼驱人》一样,对恶魔带着纯粹批判的视角。
以驱魔夫妇寻找恶魔真相的行径,把驱魔和被附身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能达到此效果,得益于电影叙事的严谨性。
这部作品的叙事在招揽经典作品剧情的基础上,大走复古路线。
不少情节甚至惊悚点并没逃过观众的预知范围,导演和编剧也没刻意回避这点问题。
尽管“预知”会降低影片的惊悚程度,让惊悚点的爆发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但是丰满的剧情还是足够hold住了全片的可看性。
相信大多数恐怖片粉丝对07年的西班牙恐怖片《孤儿院》仍会有印象,伟大的母爱光辉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招魂》母爱的伟大被很好传承下来,行将结束之时把影片推向情感大爆发的高峰。
剧情排布精巧、感情铺垫足料,演员的发挥也相当重要。
本片女主角维拉·发米加本就是戏精,恐怖片出演经历也相当丰富;男主角帕克里克·威尔森也是为不少影迷称道的好演员,同样在恐怖片诠释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有了好演员的加持,影片的可看性自然会提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本片定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
当前,恐怖片的受众男性观众低于女性观众,主力观众群也集中在年龄35岁以下的层次。
对于套取经典电影的手段来说,年轻观众少有经典影片的基础,即使看过也未必与相对年龄大点欣赏的视角相同,很难在片中找到怀旧或共鸣等情愫。
70年代恐怖片的风格与现在的恐怖片审美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在过去有新意的亮点,如今也被用得乏味可陈。
因此,本着找“被吓”心态观看这部电影,很有可能陷入“无趣”的感觉中。
受鬼魂题材所限,在北美大卖的《招魂》无缘我国院线。
一部R级恐怖片有何魔力,竟能在群雄逐鹿的暑期档杀出一条血路,令我十分好奇。
本想等出了蓝光碟后再找答案,恰逢出新片迅速的腾讯视频送了观影券,画质挺上乘,于是提前一睹了这匹黑马的成色。
互联网上关于该片的评论已经铺天盖地,想来多得是和我一样耐不住性子的恐怖片迷,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年来的闹鬼、驱魔类恐怖电影,无论在国外的imdb还是国内的豆瓣、时光,大都徘徊在5-6分的及格线上,连大放过异彩的《鬼影实录》也三而竭四不举,而《招魂》如有神助,在各大网站都跃过7分高杆,且大有一路看涨之势,究竟凭什么秘诀,俘获了审美疲劳的观众的心。
粗看下,这不过是闹鬼流水线上的另一部成品。
结构上,开头一个吓人小高潮,接着一家子搬进大宅的序曲,随后诡异事件夜夜升级,直到驱魔大典的终极对抗,恶灵不敌亲情力量,结尾仍不忘留个惊悚伏笔,一切都按部就班。
具体到吓人元素,暴死的狗,身体伤痕,停摆的钟,鬼魂拉脚,自动开关的门,儿童笑声,积满灰尘的地下室,画框跌落,鸟群乱飞,天气突变,窗内人影,以及温子仁导演在《电锯惊魂》、《死寂》中用到炉火纯青的木偶……也没有一样属于原创。
《招魂》精通的是拼贴功夫,好比同一套太极拳,高手使出来,威力远胜菜鸟。
大多数恐怖片有点像投机的炒股者,总想着最短时间吓死人不偿命,三板斧用完之后,后继乏力,《招魂》懂得克制,知道何时该积累紧张,何时该适度释放。
有一段情节,小姑娘深夜被拉脚,四处寻找,最后望向床底,有经验的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做好承受乍然一惊的准备,但温子仁却聪明的没有爆发,将他们的心提在喉头不松手。
而在母亲进入地下室找人一场,他却毫无征兆的安设了异灵作祟,让观众尖叫成一团。
古老的惊吓伎俩使用得当,效果不俗。
影片基本抛弃了“突如其来一声惊”的老招数,印象深刻的音效包括电视机的雪花声、挂钟走时声、拍手声、报时声、衣柜不断开闭声,绵延不断,持续增强,如无法逃避的噪音扰乱心神,逐渐瓦解观众对于恐惧的抵抗力。
《招魂》中难得有不弱智的一群主人公,异像尚在第一阶段便知事情不妙,积极求援,而不是老拿疑神疑鬼、“科学解释”做当心理挡箭牌,不需要观众替他们干着急。
许多同题材作品,整个前两幕都是主人公饱受折磨,在将信将疑中搜集证据,到了第三幕才揭竿而起反抗恶魔,看着委实窝囊。
《招魂》第二幕人类就主动出击,虽然受虐不减,但对抗指数大增,避免了一边倒的被动和单调。
前半段故事用了不少长镜头,随着人物活动,镜头四处游走,犹如玩主视角冒险游戏,将空间布局交代的一清二楚,深宅大屋的空间之大,房间之多,楼梯走廊之错综交杂,遍布藏污纳垢的阴暗角落,正是恶魔匿身、作祟的绝佳场所。
几场激烈的人魔交锋,都是借助复杂的房间、楼梯环境得以实现。
此外,晃动的跟拍镜头,也催生媲美伪纪录片的即时观感。
看过《招魂》后,愿意住到偏僻的乡间大宅的美国人,怕是要大大减少了。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并未装进新瓶里,仍旧放在70年代的时空上演。
那是恐怖片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多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也不再有海斯法典的制约,恐怖片的题材和尺度比此前有了很大改观,而且还未陷入80年代后的血腥肢解同质化,诞生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杰作。
《招魂》场景不多,人物也限于十几个,无需太大成本,就能在布景、服饰和装扮上复原70年代的风貌,画面质感也十分复古,只有演员念台词的节奏和口音不地道,一听就不是70年代说话的方式,但不管怎么说,《招魂》冒充老片,比《艺术家》冒充默片更能似模似样。
影片第二幕中驱魔小组用电子设备捕捉恶灵踪迹,颇有《捉鬼敢死队》的况味,足够恐怖片死忠YY一阵,如果捉鬼敢死队诞生在70年代初,就该是这么工作的吧。
(文/方聿南)
《招魂》这部电影逆袭了众多好莱坞大片连坐两周北美票房榜冠军,让它立马又被扣上了神圣的帽子,害多少中国观众一面在电脑前苦逼兮兮的等种子,一面紧捏小手重温着《电锯》系列和《潜伏》。
事实上,《招魂》增的介末的流逼吗?
WTF!
好想送温导去趟日本!
这部电影很适合那些没怎么看过鬼片的人,因为导演把所有鬼片里比较新鲜的手法都用在这一部里面了。
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时时处处都似曾相识,什么真实故事改编啊,郊外古老的大别野啊,杀死自己孩子的冤魂啊,神秘兮兮的捉鬼人啊,长相惊悚的鬼娃娃啊,半夜有人拽你脚啊,跟你在屋里玩捉迷藏啊,卧室放置的录像机啊,镜子里能看到背后灵啊,被封起来的地下室啊,孩子们都先疯后傻啊……等等一应俱全,罗列程度之狠,简直就像是鬼片中的《小时代》。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鬼影实录》、《驱魔人》,甚至《第四类接触》这些最近几年比较火的鬼片,你就都不用看了,基本上就是取各家所长。
鬼本人也没怎么露面,有幸露了一两面的鬼,最后却没派上什么用场。
与之最接近的就是《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老房子,好多鬼,大家一起玩!
最后小盆友们就玩丢了……感觉还没有兰可儿坐电梯的故事吓人呢。
不过话虽如此,能在北美被各大媒体力赞,还一直创高票房,肯定也不会是《笔仙》那种国产恐怖片所能企及的,尤其最近一直没有什么制作精良的鬼片问世,所以《招魂》还是有资格充当久旱甘霖的。
说它不吓人,也只是因为他的惊吓点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让你不由自主的想捂几次眼睛的功力还是有的。
影片改编自恐怖小说《真实故事:黑暗之屋光之屋》,据说片中的鬼娃娃安娜贝尔是真实存在的,不过长的还跟20年前《鬼娃新娘》里的那一位无异,只不过那一位比较忙活,一直到处乱窜,这次这位比较内敛,以至于从头到尾压根没它什么事。
据说真实事件中买了这位鬼娃娃的朋友也是发现鬼娃娃会自己到处移动,电影中也是这样表现的,从开始的一点点的位移,到后来干脆直接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于是驱魔师自己也被吓的够呛,更从中总结出了各种经验以便后面一次大型驱魔的顺利展开。
在国外生活的朋友总说这部电影代入感很强,我想之所以东方的朋友不觉得吓人是因为这里没人会住郊区的大HOUSE吧。
大家在遇到鬼之前就先被房价吓死了好吗?
所以发生在打house里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看来像是天上人间,遥不可及,就别提带入了。
要说带入感强,还是那些喜欢藏在公司卫生间,或者是你被子里的日本鬼比较容易被带入。
由于具体的恐怖点说出来会剧透了,所以只讲两个笑点好了,一个是小朋友有个能看到小男鬼的音乐盒,音乐盒打开是棒棒糖一样一圈一圈转圈圈的图案,跟《电锯惊魂》里那位脸上的红脸蛋的形状一样,但由于那个造型已经在《康熙来了》里被陈汉典糟蹋了,所以再看到它时真的很容易笑场。
还有就是被称为全片最恐怖的一幕,梦游的小孩发现鬼在衣柜顶上趴着一跃而下跳到了小萝莉的身上,但恕我直言,鬼的动作是在太矫健了,趴着的姿势又太像蜘蛛侠……所以…北美的朋友们,你们到底在尖叫神马?
个人认为,看鬼片其实不适合去电影院,因为一群人一起尖叫总难免会出戏,还是选个下着雨的星期天,在自家电视或者电脑上默默的看完吧,这样还可以让住在你背后的那位和你一起看。
(文/宋小卡)http://ent.163.com/13/0728/22/94TDKR3700034R78.html
夏日炎炎,心燥体热,何不看点恐怖片消消暑呢?
但恐怖片千千万,不是所有都能起到如此功效,那种袒胸露乳的只会让你更加燥热不安。
在这里,我隆重推荐温子仁,我认为他的片子是消暑祛燥的不二良方,谁都和他没得比。
温子仁,又叫詹姆斯温,马来西亚华人,成长于澳洲,多年来一直在美国拍恐怖片。
他作品不多,仅有两部《招魂》、一部《死寂》、两部《潜伏》,以及两部《电锯惊魂》,但是每一部都在好莱坞恐怖片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他开创的电锯系列,是恐怖片绕不过去的丰碑,jigsaw的著名台词“let's play the game”在恐怖片领域就跟"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在科幻片里一样,是有如圭臬的金玉凉言。
当然,恐怖片毕竟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爱好,真正让温子仁名声大噪的是《速度与激情7》,在华票房破20亿元人民币,不少中国人都认识了他。
但今天我不推荐《电锯》,我推荐《招魂》和《潜伏》,因为这两部片子足够阴森,祛暑效果好。
温导的恐怖片不靠华丽的特效、浮夸的表演和大面积的露肉,而是靠紧抓人心的镜头、音乐来营造阴森的氛围。
同样是鬼,西方导演镜头下的鬼很外向,大白天就披头散发出来吓人,而且他们分门别类,不同种类的鬼很少有走错片场(《林中小屋》除外)。
而温导的鬼很含蓄,千呼万唤才出来吓一下你,平时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通灵人士才能有缘得见,普通老百姓往往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其他导演拍完就去吃牛排喝红酒睡大觉,而温子仁则仍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甚至跌入到影片的情境中去——据称拍《招魂》的时候他在片场遇到过诡异的事情。
招魂这种事情在天朝已经司空见怪,西南地区流传着很多可以和死人沟通的办法,比如跳大神,关神之类的,就算我家那样的东部靠海村子里都有,所以和大多数人相比,我不仅有过耳闻,甚至还有幸目睹过招魂的现场。
正因如此,从小到大,林正英的僵尸片在我眼里都是渣渣,因为太假了。
而《招魂》和《潜伏》不一样,温导把通灵和驱鬼这件事情搞得很具体,比如用特制的录音机、摄像机检测环境,然后还要上报教会,得到主教准许才开始招魂。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你会觉得不是在看恐怖片,而是在看《走近科学》或者《人与自然》。
所以在这几部片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真实感,而且他们的招魂程序看上去很有可信度,把我小时候崇拜的那些神棍甩得远远的,所以我看完之后很满意,有种童年阴影一扫而空的快感。
事实上两部《招魂》都是根据1970年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第一部是罗德岛黑屋事件,第二部是恩菲尔德吵闹鬼事件。
这两件事都有明确的书面记载,科学解释不了,警方无法结案,只能束之高阁。
温导遵从了故事的真实性,无论是上述的检测手法,还是影片的镜头语言,都尽量生活化,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他弃用特效和血浆。
除此之外,温导的故事也讲的很棒,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部《潜伏》上。
第一部的有些细节,比如男主角下楼到底遇到了什么,最后妻子到底在照片里看到了什么,温导都没有解释,而在第二部里,他又回过头来补充第一部的空白,严丝合缝,完美无缺,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上下部分别从两个人的视角展开剧情,像木榫一样契合。
即使在同一部片子里,细节上的前后呼应也很多,所以整个片子很绵密,密不透风,喘不过气,初看平淡无奇,越到后面越来劲,由内而外的吓出一身冷汗。
最后说说温导出色的吓人手段,这是恐怖片的匠心所在,吓人也要吓出新意,像天朝的恐怖片那样,噪音从头响到尾,女主角颤抖着两坨肉四处跑——那就真的太恐怖了!
温导是怎么吓人的呢?
通过一些人人都能经历的生活细节,比如捉迷藏,做梦,开门关门等,你不会和小伙伴去鸟不拉屎的山里或者海边野营(住的还是不知道谁留下来的破房子),不会去捷克斯洛伐克旅游的时候住App上找不到的风情酒店,但这几个片子里的事情,你几乎天天都在做,因为实在是太生活化了。
以后当你上厕所的时候,请假想客厅有只鬼在沙发上看电视,当你吹头发的时候有只鬼在吊顶上探出脑袋看你,当你扫地的时候它在厨房拿头撞墙,当你睡着的时候有人拉你被子,而最应该担心的是衣橱,当你挑衣服的时候可能会伸出一只惨白的手来抓住你,然后你再自己配上本片的音乐,就能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了。
以上,我推荐:《招魂》和《潜伏》。
《招魂》只能看第一部,第二部还在北美热映,把《魔兽》干趴下了,据说壮得像头牛的大汉都给吓得像小女生一样尖叫。
《潜伏》有三部,但是第三部和温子仁没关系,不建议观看。
如果你看了这几个片子还觉得不够凉快,那么请继续观赏《死寂》,巩固一下避暑的效果。
微信:野评人20160618 07:05
[The Conjuring 觀後感]前天無意中看到微博上有人推薦這片子,查了預告才發現裏面有自己喜歡的美劇《Lie to Me》裏面Lightman博士的女兒Emily。
為此決定去圍觀,雖然它的預告片並沒有真正的激起人觀看的慾望(在這一點上,《驚天魔盜團》香港預告真心絕了)。
早場,上座率3/4,大部份都是一對兒對兒的,果不其然在恐怖情節的時候周圍一對兒對兒的人都”依偎在一起,從此永遠不再分離“(跑偏了)。
故事很簡單,前半段一條主線:老房有鬼;副線:捉鬼夫妻。
兩條線交匯在電影進行到中段的時候,至此才開始了真正意味上的超自然碰撞。
但是坦白說,前半段的雙線剪輯令人在觀影時帶有強烈的抽離感(尤其是捉鬼夫妻這邊,頗為雞肋),換句話說,就像這部電影在跟觀眾對話:”嘿,這他媽的沒什麼好怕的,只是個故事“。
這就造成了雙線交匯時的突兀和後半段的略顯雜亂,本來可以三星半的故事,最後只能拿三星。
而之所謂打四星,多出來那一刻,給媽媽的。
是的,故事老套,剪輯硬傷,然而演員和音效沒話說,略有加分。
而最後一位母親幫另一位母親除靈的那裡,著實騙到了幾滴眼淚(我向來對歌頌母愛偉大的片子沒什麼抵抗力)。
另外幾個小鬼對於鬼的詮釋也令人脊背發凉:我看得見,它就在那裡,你怎麼看不見呢?
這種問題擺在誰的面前都能被唬住幾分。
全片最嚇人的亮點是神來之筆的兩次拍手(衣櫃和地窖)。
那種只看得清一半的真相最令易令人陷入胡思亂想后膽戰心驚。
另外,”老房有鬼“這個梗實在讓人不難聯想到《美國恐怖故事》第一季,那棟死了N多人的房子,而始作俑者,以及最終解除詛咒的人,也是母親。
不過那畢竟是十餘集的電視劇,在敘事及情節鋪墊上,兩者不可比。
總的來說,瞭解到了一些關於惡靈作祟的知識(惡靈對三體的侮辱、腐肉臭是因為靈力波動等),也被嚇到3次、大笑1次、感動1次(值回”恐怖片“票價?
)。
算起來近些年真是沒有看到過比這個更像樣的恐怖片了,想看的人可以一看。
【Copyright © 2013 AKIRASTAR(獨孤樹) All rights reserved.】
《招魂》系列能成为经典真的是有他的魅力,故事真实感很强,恐怖氛围拿捏到位!
一家子搬到新房子,从第一时间狗不进屋就烘托了气氛,女主人身上莫名的淤青,孩子见到鬼,节奏一直在递进,时不时出现的恐怖镜头也足够刺激,到了真的鬼出现袭击人,主角团开始登场!
剧情有点像剧本杀,很多点通过调查都能解释得通,很有吸引力!
国外的这种大房子也是很容易制造恐怖点!
上映5天,票房近8亿,DC凭借《海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而在这场翻身仗背后,导演温子仁至关重要,凭借《海王》,华裔导演温子仁正式跻身好莱坞一线大导演的行列。
【《海王》导演温子仁】在此之前,温子仁是业内公认的特别会“花小钱办大事”的导演,深受投资人喜爱。
早在2004年,温子仁就用120万美元的投资,收获1亿多美元的票房,而这部电影就是《电锯惊魂》。
【温子仁导演《电锯惊魂》剧照】2013年7月,预算仅2000万美元的《招魂》,在全球赚取了3.17亿美元的票房,有人评价:莫名其妙,但又不得不服。
2013年9月,500万美元成本的《潜伏2》,收获了1.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电影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都是恐怖片。
温子仁既能拍出波澜壮阔、绚丽多彩海底世界,如《海王》,也能拍出令人头皮发麻,看一次两个晚上不敢睡的恐怖片。
第二,这些都是评分很高的恐怖片。
《电锯惊魂》、《潜伏2》、《招魂》、《闪灵》、《死寂》……评分都在7分以上,要知道,恐怖片6分以上就算是好电影。
【《死寂》剧照】事实上,在拍《速度与激情7》、《海王》这类好莱坞商业大片之前,温子仁就是靠恐怖片起家的,说他的代表作是恐怖片也没有什么不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温子仁的经典恐怖片《招魂》,这部电影也能充分体现他的导演风格:隐忍克制,善于氛围营造和心理暗示,最典型的特点是:全片看完,那东西只出现了2秒钟,却能吓你两个小时。
转天晚上一想,一晚上都睡不着。
20世纪七十年代,两对夫妇带着他们五个可爱美丽的女儿,搬到了位于罗德岛哈瑞斯维尔的一幢旧宅居住。
这里古色古香,风景迷人,充满田园的快乐与喜悦。
谁知好景不长,接二连三的怪异事件相继出现……先是一只鸟莫名其妙死在窗下。
接着,母亲发现:房里的小女儿,跟空气对话。
这里有点像《遗传厄运》里的那个小女儿,但没有《遗传厄运》那么外显:把诡异用化妆的技术写在小女儿的脸上。
更恐怖的事情来了:母亲跟小女儿玩捉迷藏(要我说心是真大),她一走进房间,房间的门自动关上了,同时,从衣柜里伸出两只手在拍掌。
注意:这个拍掌的并不是小女儿,而母亲蒙着眼睛,全程跌跌撞撞,她全然不知危险的到来。
母亲想不通:明明听到拍掌的声音,为什么没有见到小女儿?
她打开衣柜,里边空空如也。
小女儿哪去了?
到底是谁在拍掌?
按照一般恐怖片的手法,此时,鬼怪会从衣柜里扑出来,但温子仁不一般,他也不拍一般的恐怖片。
生活继续,这家怪事不断发生:八音盒自动响起,钟表突然停止,家里的狗也死了,每次都是奇怪的拍掌声音,鬼却一直没有出现。
不过,正是这种形式才让这部恐怖片更吓人:你知道鬼就在屋子里,但他一直不现身,却阴魂不散,还有什么比这更吓人的?
电影继续,直到第43分钟,鬼才第一次露脸——亮相时间,两秒。
为了不剧透,就不放鬼的图片了。
影片的高潮部分到来:驱魔师埃德夫妇到来。
他们确定这座阴气十足的大房子的症结所在:那里曾经是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房子,她的房子被抢走了。
所以她杀了自己的孩子向魔鬼献祭,最后吊死在门前的大树上,以获得诅咒占有房子的人的能力。
【绝望女人上吊自杀】最终,现住户的女主人被魔鬼附身,拖着小女儿在屋子里乱甩,一家人手忙脚乱地去救她……而驱魔人上场……驱魔人胜利了吗?
交给大家自己去发现。
在温子仁众多的恐怖片之中,我最喜欢这部。
一方面是因为它精彩的拍摄手法:克制、心理致胜,全片只死了一只鸟、一只狗,鬼出现后只露脸2秒钟,没有血浆,没有吓人的鬼脸,但就是这样,吓得很多影迷不敢睡觉,壮汉在电影院里哇哇大叫。
【豆瓣上的短评,代表很多人的心声】另一方面,这部电影丰富了恐怖片的内涵:爱与亲情。
魔鬼附身母亲后,想要杀了她的孩子,她却一直用坚强的意志和魔鬼做斗争。
驱魔人夫妇被困在地下室后,相依相助,危难时刻见真情。
厉鬼可怕,但人性的温暖让所有人都有信心。
事实上,拍恐怖片起家的温子仁,在电影《海王》里也有恐怖片的神来之笔。
在海沟王国那一段,海王手持照明弹,下沉途中,密密麻麻的怪物围过来,密集、暗无天日,让很多观众产生深深的恐惧感。
【《海王》里的海沟王国】
【海沟王国壮观又恐怖的情景】在《速度与激情7》,温子仁也有惊悚恐怖的神来之笔。
【《速度与激情7》惊悚场景】之所以能拍出这么多精彩的恐怖片,跟温子仁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14岁时,父亲额过世对他打击很大,此后,很多惊悚恐怖异于常人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而他的恐怖片融合东西方恐怖片的特点,也与他对于东西方民族文化都很了解有关系。
正是在东西方文化间自由切换的能力,造就了他东西方通吃的特点,既有《电锯惊魂》这样的西方器具恐怖,也有《招魂》这样的东方心理惊吓。
他的恐怖片还有很多,看过的,可以来聊聊。
↓↓↓↓↓↓
3点07
Over estimated.
看得好累。。吓得抓着玩偶出了一头汗。最可怕的是片尾啊,恶灵可能真的存在。
恕臣愚钝
无聊,没看完就删掉了
2013恐怖片的诚意之作。
普普通通吧,速度與激情7的主角大概會是大眼睛木頭人偶。
比较传统的恐怖片,其实在惊悚程度上,并没有特别惊喜的地方。不过结尾倒是很有触动,亲情成为影片的主旋律。是母亲对孩子的爱,这个很好
宣传的赞誉显然是高估了该片,但不管怎样是一部令人欣喜的传统恐怖片,忠于经典并向经典致敬,The Exorcist/The Changeling的意味十足,严肃认真且趋于严谨,惊悚的塑造并无太多惊喜,虽然拍手/人形床单还是给人会心一笑,后半段向亲情的靠拢很是温情呢,期待的末尾悬念不够。
前半段差点睡着,后面的大杂烩稍微刺激了一下感官,通俗爆米花电影。
年度最期待恐怖片失望至极,鬼片里的鬼实体化的话,把造型搞好点,配乐给力,再来点jump scare什么的,至少抖M的五星都能拿下。从造型来看,就感觉完全没有诚意,平淡无奇。配乐也一般,气氛根本拉不起来。故事恐怖在哪里,不能多给我点血浆,你好歹把故事讲清楚啊,尼玛最后看完这是部爱情片吗!
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看完后我美美地睡了一觉好吗。恐怖片什么的真不靠谱。
很传统很古典的电影,一般情况下温都不会叫人失望。
詹姆斯.温确实功力深厚,本片属于鬼屋+驱魔题材的传统美式惊悚/恐怖电影,细节丰富而真实,吓人的场景也不少(虽然我没怎么被吓到)。以及影片based on true story也是看点——驱魔师夫妇真实存在~ 最大缺点是结局过于草率,虎头蛇尾。(8.0/10)
锤子恐怖片,毛线高潮都没有
大周五晚上一个人黑灯看简直是作死。前面铺垫的太长,没有故意用血腥和恶心来制作惊吓效果点赞,最后用亲情解决也合情合理。以后应该尝试着看多点恐怖片
【B】难得有一部恐怖片的剧情居然这么紧凑不无聊,电影本身也有些《驱魔人》的影子,最后的高潮戏精彩程度也的确和《驱魔人》有一拼,虽然桥段和线索的布置依然是老一套,但有几个点还是吓到我了
招魂3都要出了呀,我一定是胆子变大了,不怕不怕。拍卖的大房子真不好呀,闹鬼耶。看完这部电影,身上出现淤青的小伙伴都怕怕了。
詹姆斯溫的新作,結果最後發現他為我們奉獻了一部中規中矩的驅魔半紀實片(當然如果放在大法師那個年代,這部片子也會嚇死人的),劇中關於鏡頭的運用,聲效和音樂的把控,詹姆斯溫已經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恐怖片導演,但是我們需要的更多。
原以为是恐怖片,看完发现是温情教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