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杀人犯

Jestem Mordercą,制造嫌疑犯,I'm a Killer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阿伽塔·库莱沙,马格达莱纳·珀拉斯佳,彼得·亚当奇克,卡洛琳娜·斯坦尼,托马斯·洛索,迈克尔·茹拉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16

《我是杀人犯》剧照

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0

《我是杀人犯》长篇影评

 1 ) 《我是杀人犯》:谁是真凶

(芷宁写于2017年9月6日)波兰影片《我是杀人犯(JestemMorderc)》的主海报设计颇具深意,也十分点题。

嫌疑人和办案警察的面孔同时出现在海报中,以不规则的线条为割裂的分界线,由各自的半张脸拼成了一张有些扭曲又透着些诡异的面孔。

整张海报被暗红色覆盖着,也以不规则的线条为分界线,形成深浅和亮度有别的色调,仿佛一种环境的笼罩。

该片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波兰的真实事件改编,剧情虽涉及了连环杀手,却不似美式的惯用表达,波兰影人马切伊·佩普日察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数职,从而令他的创作意图尽可能得到准确有效忠实的表达,佩普日察的剧本设定很明确,他没有将影片的重点放在如何刑侦破案、如何探究犯罪心理方面,而是落在当一个错误的判断发生后,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事件的发展呈现出一错再错局面的必然性,这其中牵扯出更多的问题——时代背景、体制特点、舆论环境及人性特征,可谓林林总总,又百味杂陈。

影片的氛围营造得压抑阴郁,场景画面冷寂肃杀,剧情架构清晰简明,叙事推进有致有序,剪辑较有特色。

剧情始于一位重要大人物的侄女被杀,一位年轻的警官被任命为凶案调查组主管,致力于查找这一系列残暴杀害女性案件的凶手。

而大人物侄女的被害令这起本就谈之色变的系列案件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上升到无以伦比的地步,其中的利害关系可想而知,主管案件警官的年纪构成、职场关系、家庭身份、居住环境等等,都为事件以后的发展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影片或许该有几个隐含却直白的副片名,如“泡制杀人犯”或“制造杀人犯”。

起先的探案过程十分焦灼,毫无进展,各种招数都已派上了用场,甚至在彼时罕有的计算机也被用在圈点嫌疑人活动范围方面,因冷战对立的原因,上级驳回了警官提议的向对此类案件有经验的英国寻求帮助的要求,悬赏举报自然也在这些招数范围内,且悬赏似乎带来了破案契机,然而却是携裹着各种唯利是图的目的的。

影片对男主人公的塑造较为成功,演员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对角色的内心拿捏得当,他将主管警官在所面临的困境下及自身欲望的驱使下,所产生的心理畸变诠释得入情入理,英国诗人琼斯曾说:“罪恶的意念必然导致罪恶的行为。

” 于是,人性的暗面被唤醒、被培植、被喂养,事件的性质已然变了,警官已从有抱负的苦苦缉凶者变为了惧于形势又步步陷入贪欲深渊的“造凶”者。

影片也以一些细节表达出这种转变也并非全部来自于权力和体制的压力,内心的恐惧软弱、不断攀升的各种私欲和职业发展野心,甚至侥幸心理都令他走向了这一步。

影片有很多场警官和嫌疑人的对手戏,有拷问,有诱供,佩普日察也让他们面对面地对视攀谈,有一次警官甚至带着圣诞节食物前来,而那些看似具有人情味的攀谈诱导,却带着罪恶肮脏的念头,于是,被长期关押拷问的嫌疑人神情恍惚,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我杀了那些女人?

影片还有一个对视的设置颇有意味——多年后,已是少校身份的男主面容鬓发已显苍老,且已然发福,他带着参观人员进入专为表彰侦破连环杀人案而设立的展览馆,并亲自担任解说,当人们离开时,他和展览柜里嫌疑人那栩栩如生的头模有个对视定格……自看到影片海报起,有心的观众就已不由自主地去思虑——究竟谁是凶手?

人?

还是所处的时代环境?

看罢影片,究竟谁是真凶,观众自有定论。

莎士比亚曾说:“任何彰明昭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不论侦破凶案展览馆,还是因此案而获益的人,在人前都是一副官方统稿的形象,然而以谎言维系的,终崩塌,片尾的字幕表示——波兰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就该片的完成度和所触及的深度而言,2017年上海电影节授予该片最佳导演奖,并非没有道理。

(杂志约稿)

 2 ) 四次刺耳的笑声

全片冷峻,唯有四处刺耳的笑声,让人忘记不得。

第一次是领导与民同乐,男主的上司们围着领导,是谄媚的笑,此时的男主,在欢笑的圈外,连谄媚的资格都没有。

第二次是男主和同事们围着疑犯哄堂大笑,是得意的笑,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第三次是法庭上证人的胡言乱语,引发旁听席大笑,是荒唐的笑,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证词是怎么回事。

第四次是审判前夜,男主说出真相,法官和他的朋友们的笑,如此荒诞,这个笑和后面男主上司说帮了他的情节结合起来看,才显得更加讽刺。

此后就是一个疑犯被匆匆处决的悲伤,一种“万山不许一溪奔”的悲伤。

 3 ) 2017年9月9日

没有wifi,车上看的谷阿莫…看完觉得有点后悔,因为我喜欢这个故事:警察在侦破连环杀人案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中途他们捉到了一个嫌疑人。

在媒体和政治压力之下,他们很快把这个嫌疑人定罪了。

后来有证据显示,这个嫌疑人是无辜的,但是民众、长官、媒体都需要一个犯人,所以嫌疑人只能成为犯人。

男主(警察)在过程中有挣扎过,不过最后还是在胆怯、升迁欲望下认同了这件事情。

有观众说风格冷峻,想看看它具体的风格、节奏、剪辑。

我想象中,这部电影可能会有点无聊。

之前也有想过写这种故事,不过我可能会处理成荒诞的搞笑风格。

 4 ) 《我是杀人犯》:假凶手和真凶手的对话

导演: 马切伊·佩普日察 编剧: 马切伊·佩普日察主演: 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 / 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 / 阿伽塔·库莱沙 / 马格达莱纳·珀拉斯佳 在波兰社会主义时期阴霾的天空下,似乎所有人都逃不开焦躁,尤其是刚刚被任命为调查组长的年轻警官,似乎从一开始他就认识到了这不是一桩好差事,一支支的香烟和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让他的焦虑显而易见,尤其无论是面对领导还是下属都好像没有底气的语气更显示出他的患得患失。

故事从一桩杀人案开始,死者是工党书记的侄女,而且是连环杀人案,杀手挑衅的给警察写信扬言要在民主波兰成立30周年时杀死30人,这无疑是社会主义的一种耻辱,两年没能破案甚至一点儿线索都没有让警察焦头烂额,所以在一系列的追凶无果甚至毫无头绪的侦查之后,警官变得更为焦虑,抓住了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便先入为主的将他视为真凶。

焦虑继续在蔓延,并没有因为“凶手落网”而得到丝毫的好转,甚至因怀疑和证据上的纰漏,影片从悬疑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可是主角却陷入另一个困境,他的自我怀疑和骑虎难下令这个局面支离破碎,他得到的褒奖就好像是在和魔鬼做交易的浮士德,他挣扎着走到了人性的边缘,被裹挟着无法回头,他想过失去得到的一切似乎也无法弥补这个错误,所以他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误,至少不仅仅是自己的错误,他也想补偿那个杀人犯,可显然并不能因此而心安理得,影片从一个悬疑的杀人案抛出了这个道德的困境,是本片后半程精彩和惊喜之处。

其实颇具讽刺的是在影片之中,“凶手”是假凶手而"警官"反而是杀人的凶手,两个人在影片的后半段有很对对手戏,在这些场面之中“凶手”的泰然自若和“警官”焦躁不安形成了一种非常反差的对比,本片在这些一来二去的推进之中将深意推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个人认为此处的精彩甚于侦破案件本身。

《我是杀人犯》片名直指警官,在这里我们找到的不是一个案件的真想,而是一种人性的结局,电影结尾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导演也没有故弄玄虚,尽管来信可以伪造,但威斯拉·卡利奇想必还是被冤枉的,在这个结论上无需太苛刻,至少在这个完成的故事之中讨论的余地并不太大。

影片紧凑的节奏一直在逼迫着观众,焦虑的情绪引出一种压抑感再加之配乐所传达出来的急促,电影就想一条不归路,主角根本就是在随波逐流,似乎应该对他抱有几分同情,可当成功后的那种嘴脸实在又不怎么让人喜欢的起来,只是最后在法庭上他的羞愧难当最人性最后的界限,尽管威斯拉·卡利奇还是走向了断头台,而他还是一个英雄,或许报应会接踵而至,可至此为止已经不再重要,毕竟威斯拉·卡利奇将死。

 5 ) 朋友 可否借命一用 ——《我是杀人犯》感

且看抉择如何折磨人。

“利令智昏”的完美演绎。

注意,是波兰出品的,韩国还有一部同名电影。

男主内心独白想必有“朋友就是拿来出卖的”、“高尚是吃饱饭之后的事”、“都是他老婆的错,不是我的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大可以用道德的皮鞭尽情的鞭策、用伦理的车轮尽情的碾压……怎么说都是有理的。

换在当事人的角度,一言不发可能是最合适的表达。

除了将错就错就能保全现有的一切,而将错就错的违规成本太低之外……“树欲静而风不止”是更深一层的原因,不进圈子你什么都得不到,进了圈子你说什么都没用,圈子会替你决定并执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男主的老婆和好基友的大义凌然转折不太到位,少了人性之刀的雕琢,算是瑕疵。

************成本最优的分割线************★★★★给星标准:一颗星——烂(千万别看):如入鲍鱼之肆;两颗星——还行(建议别看):云深不知处;三颗星——挺好(爱看不看):一枝红杏出墙来;四颗星——好看(推荐观看):呼儿将出换美酒;五颗星——不看后悔(务必要看):家祭无忘告乃翁。

 6 ) 谁才是杀人犯

“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万恶的资本主义又在批判着自己40年前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波兰人民共和国的丑恶的历史,以至于揭露当时的体制腐败和强权意识,以及人民的思想形态的堕落,没有用任何情感比如喜剧来刻意讽刺什么,是一种平淡的叙事,更多描述从开始到最后的所发生的一切,来反思那一种社会制度的意义,貌似就是我们已经定义的当代相同社会体制国家普遍存在的『腐败』,追求权力和虚荣需要一个成就,可以是卑鄙自私的,甚至是违背道德的,然后还要树个典型让大家学习。

杀人犯也许不是在于你是否真杀了人,是是否被定义为杀人犯了…而片名『我是杀人犯』就是所说的定义别人为罪犯的那些人。

 7 ) 波兰版《狩猎》,似曾熟悉的故事。

2012年制作的丹麦电影《狩猎》,极其冷峻的写了一个人性阴暗,众口铄金的故事。

虽然是电影,看完却能够让人不寒而栗,感同身受。

对于在社会生活的我们来说,谁又说自己没有遭遇过不白之冤的经历。

这种冤屈的体验,倘若只是时间里的压抑,还可以交给时间偿还清白,和修补难过。

倘若真的罪名确定,可能遭遇的,是身败名裂,身陷囹圄,能否翻身,只能看历史的良心和运气了。

波兰电影《我是杀人犯》,讲述的,就这样一个故事。

连环杀人犯犯下12宗命案,这样的电影开篇,像极了韩国犯罪电影的套路,《杀人回忆》,《不可饶恕》,也相当有大卫·芬奇《十二宫杀手》的风格。

七十年代初的波兰,还处于依附苏联的政治背景下。

整个国家的法制,缉凶,并没有现代文明的开化。

政绩大于真相,这大概是那个时代,和这类特例政权的特质了。

和《杀人回忆》不同,韩国警方虽然诸多无能,威逼证据,但是最终还是依据线索,进行合理的追捕,以至于这一系列的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成为历史悬案。

而《我是杀人犯》,则为了破案,制造了所有杀人的拙劣的证据。

电影中,最值得玩味的一个设计,就是男主角把设计拿到的威逼法官的情色证据,最终没有胁迫时。

上级以他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最终,疑犯被定罪,处理死刑的判决。

我们能看到一个曾经正直的警察,在荣誉,升值,膜拜,和特权的诱惑下,逐渐的沦丧,变得毫无准则,也变得不择手段的,定罪,完结案件。

全然不顾诸多的证据疑点,和新的嫌疑犯。

一个国家的律法,是用来制裁坏人,罪恶,恫吓犯罪分子的。

如果,这个代表正直,公义的工具,沦为荣誉的晋级标签,变为执法者可以随意玩弄的法器。

那么,国家的正义,就成为一种随机式的伸张。

这个,是极为可怕,且肮脏的存在。

法律,未必可以惩戒每一个坏人,但是切勿错杀一个好人。

这是人类文明基本进化的存在。

《我是杀人犯》整个电影风格浅白,虽然没有北欧电影的肃杀,冷意感,但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苍白,贫瘠,破旧,同样会让人联想到我们所经历过的一些相似的年代。

男主的人生蜕变,并没有脸谱化的好,或者坏。

正直是曾经存在的,堕落也是日趋沦丧的。

但是,最后在他选择公义时,历史的车轮,和国家机器的需要,让他无法避免的,成为缉凶英雄。

有时候,当你一步错招的时候,纠错,是何其的艰难。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我们所目睹和听闻的,那些冤假错案,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在家人,和公义律师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赢回公正的审判。

而这些曾经被当作穷凶极恶的罪犯,全家都蒙受周遭羞辱歧视的,原本善良无辜的人,或者已经年华逝去,或者已经离开人世。

生于世界,却在一种不白之冤里枉死。

正如电影中的嫌犯,最后的神智恍惚,自己对于自己的怀疑。

临刑前的冷漠和坐监时的坚毅,在这样的恫吓,纠缠里,最早死的,是人心。

那个在电影里时而响起的急促的鼓点,就像是追凶的紧迫感,也像是犯罪时压迫的恐惧感。

同一段音乐,亦正亦邪的两重寓意,相当巧妙。

《我是杀人犯》,本质是改变于波兰真实的历史事件。

电影结尾里,收藏犯罪记录的收藏室,业已作为波兰法律的耻辱拆除。

这段荒唐的历史,虽然已经纠错,但是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却无法再申诉。

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遏制人类的恶,传扬人类的善。

而法律,则是集体供奉信仰的公正神。

如果这尊神出错,那么,所有它手下的行刑者,制造冤案的人,就是电影名字所说的:“我是杀人犯!

”愿天下再无冤案。

中国冤案录(以下摘自网络):  ????【冤001】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被枪决9年后真凶现身)  ????【冤002】河北聂树斌(“故意杀人”被枪决10年后真凶现身)  ????【冤003】河南魏清安(因“强奸”被枪决,一个月后真凶落网)  ????【冤004】湖南滕兴善(“杀人碎尸”被枪决,16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05】湖南杨明银(“杀人”入狱10年后因另有真凶被宣判无罪)  ????【冤006】湖南姜自然(“故意杀人”被关押6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07】湖北佘祥林(“杀妻”服刑11年后妻子现身无罪释放)  ????【冤008】湖北黄爱斌(“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羁押4年后获释)  ????【冤009】湖北吴鹤声(“故意杀人”被判无期4年后真凶落网)  ????【冤010】江西涂景新(“贪污”被判死缓蒙冤7年被宣告无罪)  ????【冤011】江西叶烈炎(“爆炸罪”被羁押941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12】江西费志标、费琴(“兄妹杀人案”被判无期2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3】河北徐计彬(“强奸”判刑8年,15年后发现血型与证据相悖被宣判无罪)  ????【冤014】河北宋保民(“强奸女青年”冤死狱中7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5】河北徐东辰(“奸杀少妇”4次被判死刑羁押8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6】河北刘 前(“强奸未遂”含冤9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17】河北李志平(“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蒙冤23年)  ????【冤018】河北陈国清、何国强、杨士亮、朱彦强(“抢劫杀人”五次被判死刑,在疑似他人作案、证据矛盾重重下最后仍强行判处三人死缓、一人无期)  ????【冤019】河北李久明(“故意杀人”遭受酷刑被判死缓含冤2年后, 因真凶供述抢劫伤人被无罪释放)  ????【冤020】河北孟存明(“强奸女老师”蒙冤10年刑满释放后被宣判无罪)  ????【冤021】河北王思堂(“涉嫌杀人”判刑20年,坐牢17年,出狱后上访20获无罪判决)  ????【冤022】河北王兰歧、王兰军(“特大杀人案”蒙冤3年母亲气绝身亡父亲精神失常后被无罪释放)  ????【冤023】河北刘俊海、刘印堂(“故意杀人”关押15年后无罪释放,申请国家赔偿7年未果)  ????【冤024】河南张振风(“抢劫、强奸”判处死缓,三年后因真凶被擒而获释)  ????【冤025】河南黄 新(“故意杀人”四年炼狱后被宣告无罪真凶10年后浮出水面)  ????【冤026】河南秦艳红(“奸杀少妇”被判死刑羁押4年后因另有真凶被无罪释放)  ????【冤027】河南张绍友(“强奸杀人”被判死刑,入狱8年后因真凶出现宣告无罪)  ????【冤028】河南胥敬祥(“抢劫、盗窃”蒙冤13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29】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被判死缓11年后“死者”现身被宣告无罪)  ????【冤030】河南张从明(“抢劫杀人”入狱近6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1】河南王俊超(“奸淫幼女”入狱6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2】安徽四少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逼供认罪关押百余天后真凶归案)  ????【冤033】安徽刘 志(“杀人、强奸、抢劫”被判13年,入狱6年后真凶主动供罪)  ????【冤034】安徽赵新建(“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第三次改判死缓,8年后真凶落网)  ????【冤035】云南陈金昌(“抢劫杀人”被判死缓2年后因真凶落网获释)  ????【冤036】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含冤2年真凶落网后被无罪释放)  ????【冤037】云南孙万刚(“奸杀分尸”被判死缓8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8】云南王树红(“奸杀卖淫女”惨遭电刑被打残蒙冤299天后因另有真凶被无罪释 放)  ????【冤039】云南尹用国(“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关押555天后宣告无罪)  ????【冤040】吉林孙邵华(“杀死3人后点火焚尸”被判死刑服刑11年后无罪释放)  ………………【冤041】吉林王海军(“杀妻”蒙冤19年后因真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42】吉林于奎亮(被“推理”成杀人犯 3次判死押7年后释放)  ????【冤043】辽宁李化伟(“杀妻”被判死缓羁押14年后真凶落网)  ????【冤044】辽宁李德田(“伤害罪”被判12年,因狱中巧遇真凶被宣告无罪)  ????【冤045】辽宁孙学双(“故意杀人、强奸未遂”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关押1589天后无罪释放)  ????【冤046】陕西岳兔元(“故意杀人”入狱,“死者”在下葬一年后突然生还)  ????【冤047】陕西高进发(“奸杀幼女”两次被判死缓3年后被无罪释放)  ????【冤048】陕西吴志峰(“杀人”被羁押长达472天后证据不足释放,要求赔偿遭拒)  ????【冤049】广西王子发(“抢劫杀人”被两次判处死刑、死缓,6年后真凶自首,王至今仍坐牢)  ????【冤050】广西覃俊虎、兰永奎(“抢劫杀人”被判死缓、无期,羁押4年后因真凶自首被无罪释放)  ????【冤051】广西文崇军(“强奸”入狱上诉17年妻离子散后获无罪判决)  ????【冤052】广西卓发坤(“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羁押2339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53】浙江吴大全(“故意杀人”一审死刑二审死缓,因在监狱意外遭遇真凶而使沉冤得雪)  ????【冤054】浙江刘华忠(“反革命言论”和“多次攻击领袖”判刑15年,35年沉冤昭雪)  ????【冤055】浙江董文列(“走私、贩卖毒品”一审判斯、二审无期,入狱8年后方知属无中生有)  ????【冤056】四川骆小林(“运输毒品”判处死刑,被关押738天后无罪释放)  ????【冤057】四川李杰等4人(“故意杀人”因未成年被判12年,蒙冤8年后因真凶主动供述被宣判无罪)  ????【冤058】四川罗开友(自行寻妻20年证清白,洗刷“杀妻”罪名)  ????【冤059】黑龙江史延生(“抢劫杀人”一家7口蒙冤5年后被宣判无罪仅获偿6650元)  ????【冤060】黑龙江杨云忠(“故意杀人”一审死刑、二审无期,蒙冤7年后因真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61】山东陈世江(“故意杀人”蒙冤8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62】山西郝金安(“抢劫杀人”被判死缓,10年后真凶因良心发现主动供述被宣判无罪)  ????【冤063】甘肃裴树唐(“强奸女演员”坐牢7年,14年后“受害人”因受良心谴责而坦承诬告,申诉24年方获再审)  ????【冤064】甘肃李天荣(“诈骗”被打掉4颗牙蒙冤757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65】贵州杨显芬(难耐酷刑含冤招认弑母蒙冤9年获赔63万)  ????【冤066】重庆童立民(“奸杀小保姆后碎尸”被判死缓,羁押2773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67】福建陈信滔(“敲诈勒索”含冤3年不断上访后被宣判无罪)  ????【冤068】福建张石梭(“故意杀人”被关16年,“不能认定有罪”释放,索赔无果)  ????【冤069】海南黄亚全、黄圣育(“抢劫罪”被判死缓10年后因元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70】还有没统计的和没被昭雪的以及将要发生的,还在继续……………

 8 ) 波兰版「杀人回忆」,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去年的8月26日,长达28年的“甘肃白银连环凶杀案”终于破获。

这桩手法极其残忍的离奇案件,多年来悬而未决。

真凶落网的这一天,诸多细节更是让我们毛骨悚然。

也难怪,迅速有国内片方宣布筹拍以“白银案”为题材的电影。

这样的题材想拍好并不容易,既要要对案件的还原,又要涉及案件背后的复杂隐情。

不过,在白银案改编的电影问世之前。

笔者先给大家讲一部同样是根据一桩真实发生的悬案改编的犯罪电影——我是杀人犯I'm a Killer

上世纪的70年代,波兰的一座偏远的小城市里。

接连发生了妇女被奸杀的恶性案件。

电影一开场,第九名受害者的尸体刚刚被警察发现。

受害者尸体上的伤口触目惊心,均被褪去内裤,但却未遭到性侵。

更要命的是,当警察查看被害的身份证明时,所有办案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死者是波兰工人统一党第一书记的侄女。

随后,警方更是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暗示了这其实是一场有蓄谋的「政治谋杀」——凶手计划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典前,杀死30位女性。

70年代的波兰,整个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巨大的经济与制度的矛盾引发了空前的社会压力。

高昂的物价导致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罢工事件,波兰民众与政府之间关系非常紧张,整个国家被一片愁云惨雾所笼罩。

面对凶手的不断挑衅,警方为了安抚民心,不断投入了大量警力,但调查始终没有进展。

在大人物的亲戚惨遭毒手之后,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警方高层急于破案。

于是,警方高层决定抽调精明干练的年轻中尉雅努什担任此案专案组的领导,彻查此案,并阻止命案继续发生。

但雅努什却知道:这表面上是给自己立功的机会,其实不过是警局高层的互相甩锅之后,想把皮球踢到了自己这里。

尽管进退两难,但雅努什只能硬着头皮上,展开对案件的调查。

急于取得突破口的雅努什尝试了当时所有最先进的破案手法,如:计算机数据对比分析;邀请英国专家进行罪犯心理画像;百万赏金征集线索

可结果警局虽然收到了成堆的举报信,但都只不过是朝阳群众为了凑热闹碰运气,对案情毫无帮助。

案件调查依然毫无进展,而且,又有两名女子横尸荒野。

来自于媒体与上级的不断施压,让雅努什这个一向精明强干的警探也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失去理智的雅努什决定孤注一掷,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引蛇出洞。

他命令手下穿上女装故意在偏僻的公园内行走,以此引出凶手。

但更讽刺的是,不仅没抓到真凶。

就在当晚,警方的眼皮底下,又有人遇害,已经是第12条人命。

就在雅努什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之时,他灵光一现发现:公园在场人员名单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后提取的名单中,有相互重叠的一个人——沃尔克。

从各方面来看,沃尔克都符合警方对作案凶手的线索分析。

迷途之中的雅努什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证据是否充分,就将沃尔克逮捕归案。

但沃尔克入狱之后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而警方也没有得到任何直接证据。

可是巧合的是,自沃尔克的入狱之后,再没有发生过同类型的凶杀案。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所有人都将沃尔克视作凶手,不管沃尔克如何抗争自辩,没有人相信他的解释。

与此同时,雅努什不仅受到了上级的褒奖,也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

但案件的真相远未被揭开,警方又一次受到了凶手的挑衅的信。

已经被名利冲昏头的雅努什拒绝相信这信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领导已经暗示他此案告破,并许诺给他一台彩电。

在当时波兰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巨大社会矛盾之下,那一台彩电几乎相当于今天送了一套别墅。

荣誉和利益,趋使着雅努什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选择了沉默。

随后,案件宣告侦破,法院一纸判决书,沃尔克将被送上绞刑架。

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沃尔克一言不发,他似乎已经放弃了对这个国家司法机关的一切信任。

在死前,沃尔克甚至被做了「面部模型」纪录。

以待之后陈列在波兰的犯罪博物馆,作为波兰司法体系都光辉和荣誉的证明。

影片的结尾镜头意味深长:多年后,已经身体发福升为少校的主人公,带领众人参观专为表彰侦破这个案件而建立的展览馆。

当他离开众人独自和用冤死犯人脸模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塑像对视时,却陷入了沉思……

随后字幕徐徐升起——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这部电影根据波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电影,最让人震撼的并不是影片里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在演绎完这些沉痛之后,得知所有情节都源于真实的罪恶。

但是影片拍的很克制,重点并不是放在如何侦破案情,而是试图追问案件背后的复杂隐情。

片名虽然叫做《我是杀人犯》,但却将主要戏份放置在查案的警察雅努什的身上。

影片的片名其实一语双关:从追查谁是「杀人犯」,到选择“制造”一个公众所需要的「杀人犯」。

雅努什其实代表着导演想要批判的一类人的所有特征:他自私、怯懦、急功近利,但他也有自己的责任感,也有深陷种种压力时的自我挣扎和无能为力。

本该是捉拿杀人犯的正义执法者,自己却成了杀人犯;正义没有得到伸张,无辜的人却因此含冤而死。

这背后的荒谬却是在讽刺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器对于人性的碾压和摧残——或许,我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变成扼杀生命的杀人犯。

但在电影之外。

这故事又何其相似?

个人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9 ) emmm

After a highly publicized show trial which lasted for 10 months, Marchwicki received the death sentence in July 1975. His execution took place in 1977 in Katowice, Poland.Zdzisław's brother Jan Marchwicki also received the death penalty, while his third brother Henryk was sentenced to 25 years for taking part in a conspiracy to commit murder. The half-sister, Halina, got a three-year prison sentence for receiving stolen things such as watches and pens that she knew came from Zdzisław's victims.

 10 ) 我不是杀人犯

和日韩两版的《我是杀人犯》完全不同,指涉也深刻得多。

第一印象是阴郁的色调不多见。

然后是镜头十分简洁。

比如精神病杀妻,拿着铁棍切擦拭血迹,叙事太凌厉了。

由此显得剧情有点拖沓,特别是色诱法官一段,于主线剧情毫无影响,只是凸显了男主的堕落,连情人都可以利用。

许多近景,男主的眼神变化深入刻画他陷入深渊的历程,演得真棒。

在男主堕落和男副蒙冤的背后,批判了当时波兰的政体。

《我是杀人犯》短评

被告自杀失败后死命的拽着男主,向男主说,我真的杀了那些妇女了吗,我也搞不清了。好绝望啊,他老婆还一直想要那一百万的奖金…

9分钟前
  • 电视机
  • 力荐

2018.09.21

11分钟前
  • 茶博士
  • 推荐

事实,往往是一种沉重的沉默。

13分钟前
  • 寂路目者
  • 力荐

人民需要一个凶手,政府需要一个凶手,舆论需要一个凶手,于是,凶手就出现了。

14分钟前
  • 乔不是
  • 还行

除了摄影调度,全是渣啊,尤其是剧作,跟电脑写的一样。

15分钟前
  • Jeannels
  • 较差

糟糕的电影。故事,演技,评分,甚至画面调色都在预示这是一部好电影,可是实际上真的一点没有可看性,就像一个官方发言人说话,兜兜转转,琐碎和无趣,流于表面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内容,空空泛泛,最后平淡的结束。

20分钟前
  • ZZZzzzz
  • 很差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深井冰 好的生态是治愈那些需要治愈的深井冰 而不好的生态是 激活出更多的深井冰 连正常人也不放过

22分钟前
  • 徐友惟
  • 推荐

一般般,没有杀人回忆惊艳,警察很差劲,猫哭耗子

24分钟前
  • 较差

5.5 实际上真实事件的真相并未大白。案件中的嫌疑人生于1966年,已经54岁了,因他证词前后不一最终对他的判决仅包含一起谋杀,17年12月释放后将被转交到行为防控中心做进一步鉴定。电影改编中将“事实”锁定为因警察捏造伪证而最终致使这名替罪羊蒙冤死去。整体看完有些拖沓,部分人物的戏码在我看来并未丰满角色,反倒是多余,包括警察与替罪羊多次的审讯交流。头尾是比较喜欢的部分,男主曾经住所边上的火车呼啸而过时,房子就跟遭了地震一般;以及结尾嫌疑人被处刑后,男主走入警局所建的案件展览馆,满目讽刺或许令他自己都难以辨认哪些是真,哪些是自己亲手捏造的证据。/ 第一次向妻子吐露他“抓错人”后得到回应:“你是个好人”。妻子因他的“善”与他结合,也因他无意制造的恶与他分离。P.S. 海报是动态的(111min)

28分钟前
  • YiHong
  • 还行

为了政绩仕途编造故事,实现利益平衡

30分钟前
  • idoi
  • 还行

为了那点政治诉求啥都不要了 学学人家杀人肥忆!

35分钟前
  • 纯肉锅贴
  • 较差

制造杀人犯

36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你不必真的杀人,上面需要,官员需要,群众需要,你便杀了人。人在系统体制内,即使知道荒诞离谱,也得被推着走,走向成功或者深渊。

40分钟前
  • 在下苏丽珍呐
  • 还行

真实故事改编的连环杀人探案,但是故事完全没有把重心放在探案上,而是对整个社会乃至体制如何“制造真凶”下了最大的笔墨,电影的镜头语言非常赞,叙事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剧本本身,特别是最后的镜头很震撼(图8),不禁让人觉得剧本该再好好打磨一下,不然有些浪费这个题材。

41分钟前
  • 翟松_森林木
  • 还行

整部电影唯一的亮点是结尾的人头像

44分钟前
  • 小科员王根基
  • 较差

节奏推进什么的都还好没想象中闷。为了凸显主角的堕落,别的同僚都好义愤填膺,冤假错案只有利诱没有威逼,这些都有点…挺不可思议的。另外那个长的比较帅的小警察一会特别正义一会跟着主角跑一会又正义回去了是什么情况……不太合理的地方让拷问灵魂之类的目标都没啥力度了。。。

47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是良片,这种题材就莫名符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气质,压抑着激进的社会面貌,官僚的腐败都可以。但不够优秀,人物刻画有些飘忽,也就是流于表面吧,摄影拉垮得有点离谱。

52分钟前
  • littlewine
  • 推荐

这间犯罪博物馆的最后一件藏品,是一个精致脸模,主人是那12个女性连环凶案的杀手。每位游客经过,都会对这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吐口唾沫,唯独他披挂着晋升的警衔,百味杂陈。他仿佛看见了镜子,镜中的自己也是亲手杀害无辜的刽子手。他明白以后的日日夜夜,这无辜的幽魂将带着他捏造的事实,缠绕他一生。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剪辑太差

56分钟前
  • LadyYue
  • 较差

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悬疑片,果然重点不在“谁是凶手”,而在“嫌疑犯会不会死”。不必现场勘探、证据排查,凭感觉办案。卑鄙者升官发财,高贵者减刑死去。东欧电影的冷美气质。人物还是太表面了一些,主人公和大胡子受冤者都是,大胡子的沉默和眼神很动人,但是信息太少,无法带入他的内心和他的悲剧。

57分钟前
  • Sulik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