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主角和朋友因发放反种族隔离传单被捕入狱。
比勒陀利亚监狱还有很多同他们一样的良心犯,与曼德拉和席苏鲁在同一场审判中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被关押的漫长时光里,他们没有一天想过放弃:计划越狱路线,制作逃生工具,穷尽目所能及的一切,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在日渐默契的配合下一次又一次永不停歇地尝试。
他们说,自由就像呼吸,你只会在窒息时,才会察觉到它存在的意义。
他们说,保持愤怒,它时刻提醒你监狱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
他们说,如果我们不作为,那就是执政党的共犯。
历经404天,破解15道门,3个人终获自由。
你以为世界变了,可世界从来没变。
这样的血泪我们早已见证太多太多,它不仅仅发生在比勒陀利亚,还在上海,在某些无法诉说的地方,在所有承受着被奉为圭臬的不公与永无止境的创伤的地方。
幸好,幸好,勇敢的人们也从未改变。
我们之中仍有隔离围墙后高举扩音喇叭宣读宪法的人,有将同伴护在身后向白卫兵竖起中指的人,有手牵手组成人墙阻挡着武装势力袭击的人,有驱车为被锁链囚禁的女性递上鲜花的人,有赌上性命也要到处说、不计代价传递真相的人……曼德拉们的智慧与勇气代代相承,星星之火从未熄灭。
你我见过ta们的抗争与坚持,所以更加更加不能放弃。
希望除了无力和眼泪之外,愤怒也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即便什么都做不到,也不要为黑暗辩护,不要粉饰太平,不要视而不见,不要让恐惧淹没良知,不要假装一切如常,不要用下跪去祈求恩赐,不要弃置人性去做当权者想要的伥鬼与奴隶。
你我不必是天才计划中的天才,也很难以一己之力掀起狂澜,但我们仍然可以战斗。
作为普通人,我们战斗的方式就是不放弃生的希望,选择继续共情,对强需求方抱以热情,以守望相助。
用片中未曾出现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的曼德拉的诗词作结: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
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1南非1652年荷兰人开始入侵殖民;19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殖民;1948年国民党(党员绝大多数是荷兰人后裔,代表白人农牧场主和资本家的利益,主张“白人至上”)执政后,全面推行种族隔离制度,镇压南非人民的反抗斗争;1961年5月31日,成立南非共和国。
南非白人当局推行种族歧视和政策;1989年,德克勒克(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出任国民党领袖和总统后,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对黑人解放组织的禁令并释放纳尔逊·曼德拉等黑人领袖。
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
南非已经同性婚姻合法了,连尼泊尔都可以了,厉害厉害。
2种族隔离南非的种族隔离(Apartheid)为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Apartheid是南非语引自荷兰语的词,区分隔离制度之意。
这个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
教育、医疗和其它公共服务有时被声称是隔离但平等,但事实上非白人族群可得到的只是非常次等的公共服务。
这个制度在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执行,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国因为长期的被国际舆论批判与贸易制裁而废止。
联合国也认为「种族隔离是一种对人类的犯罪」。
种族隔离制度是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作为开端。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攻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便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且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3比勒陀利亚比勒陀利亚建于1855年,是以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制定者安德里·比勒陀利亚命名的。
安德里·比勒陀利亚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深入南非腹地,开发了许多地区。
而茨瓦内则是在比勒陀利亚到来前统治这一地区的非洲某部落酋长的名字,意思是“我们是一样的”。
南非黑人表示,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近11年后的今天,其行政首都仍然沿用一个种族隔离政策制定者的名字是不可接受的,而茨瓦内这个名字则可以让南非行政首都的名称更加非洲化。
2005年3月初,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占多数的比勒陀利亚市政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将市政当局区域命名为‘茨瓦内’城”的议案,只是让市中心保留比勒陀利亚的名字,而大部分政府部门所在的联合大楼将不在比勒陀利亚的范围内。
4曼德拉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
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
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逝世,享年95岁。
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本片还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越狱方式——配钥匙,然后从监狱大门走出去,堂堂正正追逐自由。
各类越狱片冰糖也看了一些,如此直白不做作的方式还真是第一次见。
从进监狱的第一天起,詹金和李就在计划着越狱。
和大多数越狱片一样,他们也在监狱里遇到了一个真心帮忙且熟知监狱每一寸的“老犯人”——丹尼斯和一个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目标的“同伙”。
但作为当时南非最森严的监狱,这里就像一座水泥坟墓,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铁栅栏。
看之前有点小期待,看之后有点小失望,从开局到结束一直在大喘气,全剧的紧张气氛就靠它来烘托,不知道这算不算该片屈指可数的亮点;简单的剧情主线就是男主从关进去的那一刻起就想着要跑路,然后就开启了漫长的各种配钥匙之旅,不知道逃出去后男主是不是会从事这个行业,毕竟看一眼就能把钥匙配了这也不是一般的技能,我相信生意一定不会差。
看过金蝉脱壳的会有个心理预期,越狱这种神奇的操作应该是比较开脑洞的,但是这是一部朴实的越狱片,就像曼德拉之于南非,坚持着朴素的信念,持之以恒,终究会成功。
说实话,就剧情开始了十分钟就已经完全猜到剧情走向了。
但是!
全程是紧张地惊心动魄地看完的,一点不比越狱啥的差啊。
跟以往越狱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全程是男主的第一视角的情绪,并没有过分强调他做钥匙技术上的精彩,而是一直在刻画他的情绪,比如他的恐惧和紧张等等。
给人的代入感很强。
电影中有男主这种逃离的激进派,也有一直等待的保守派,这世上追求自由和坚持内心的方式有很多种。
其实不管哪种,都一样伟大。
电影中的地点是在一个混乱非常不人道的南非,白人肆意屠杀黑人,无休止的种族冲突,黑人的斗争总是被压制,白人警察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射杀那些手无寸铁的黑人,包括女和老人。
蒂姆·詹金对当局的风格感到愤怒。
他支持为自由而战的曼德拉,并决心成为一个白人版本的曼德拉。
因此,他参加了黑人战斗阵营。
许多白人非常讨厌他,但黑人认为他是一个知己。
老曼上台之前南非曾经一度是发达国家,南非指数是世界三大指数之一,南非医疗十分发达,世界上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起源于南非,南非也是全球大型航运的补给要站。
不过老曼上台之后,先后将这三大安全基石全部拆除。
他先是宣布停止并销毁一切核武器研发计划,然后又宣布全面无条件开放金融和贸易,最后又宣布南非欢迎大量各国移民前往居住,因为南非是一个自由的有包容心的国家。
结果没了核武器,就没了国家拳头,国防安全一落千丈;没了经济和贸易壁垒,南非指数、医疗科技和经济贸易已经彻底被玩坏,跌入全球倒数;降低了移居门槛之后的南非,大量涌入的并非什么想象中的高端人口,而是非洲穷国的三低人口。
毕竟在穷国三低人群看来,南非的那点福利怎么也比自己穷到吃土的家乡要好很多啊;随着穷国三低人口的大量涌入,社会治安变得动荡不安,福利财政也被吃垮,这种情况吓坏了南非的中产阶级和高端人才,大家纷纷移民避祸,最终南非就变成了今天这幅模样,每天都在种族冲突和无穷无尽的骚乱中度过,彻底跌出发达国家行列。
志士先驱尽显匠人本色——《逃离比勒陀利亚》
今天聊聊电影《逃离比勒陀利亚》。
片名Escape from Pretoria (2020),别名钥命监狱(台)。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两名白人反种族歧视斗士越狱过程。
1978年,白人蒂姆·詹金和斯蒂芬·李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ANC,简称非国大)反种族隔离行动,在街头引爆自制“传单炸弹”,不久即被逮捕,判刑12年。
蒂姆·詹金和斯蒂芬·李被丢进普勒托利亚监狱,他们与前辈丹尼斯·戈尔德贝格、法国佬李奥纳一起策划实施了一起成功的越狱行动。
先说说片名吧,南非首都茨瓦内原来叫做比勒陀利亚。
比勒陀利亚建立于1855年,城市以布尔人领袖比勒陀利乌斯名字命名,其子马尔锡劳斯是比勒陀利亚城的创建者,市内立有他们父子的塑像。
1860年,它是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
1900年,被英国占领,成为英联邦一员。
1961年5月31日宣布退出英联邦。
因为涉嫌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在2005年3月7日,比勒陀利亚更名为现在的茨瓦内。
从南非及其首都比勒陀利亚建立改名过程,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和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紧紧结合在一起。
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后,成立了南非共和国。
南非白人执政者长期在国内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先后颁布了几百种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全面推行种族隔离制度,镇压南非人民的反抗斗争。
《逃离比勒陀利亚》正是发生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
黑人反抗种族歧视是理所应当,没有人生来就愿意受到歧视,反歧视的斗争之路漫长而艰苦。
而白人加入反抗种族歧视时,就显得很不同寻常。
作为既得利益者,享受着超过有厚待遇,居然还有人想着放弃这些,简直难以想象。
难怪乎片中的白人执法者们,看到蒂姆·詹金等政治犯,就像看到“二五仔”一样,都是一脸深恶痛绝的样子,简直比看到黑人还可恨。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蒂姆·詹金家庭条件优越,狱中大佬丹尼斯·戈尔德贝格更是出身皇室,只有在物质条件方面完全解放,才有机会接触先进思想,才能选择投身人类解放事业。
从这一点来讲,这些人都是可敬可爱的无畏先锋。
主角蒂姆·詹金的扮演者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当年萌哒哒的哈利·波特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油腻大叔。
30多岁的丹尼尔总不能永远活在哈利·波特的影子里,于是他求新求变,选择了这样一名颇具挑战性的角色。
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丹尼尔的独角戏,另一位一同入狱的斯蒂芬·李在影片中存在感十分弱,顶多是打打下手摇旗呐喊。
同样是越狱,蒂姆·詹金选择的方式是发扬工匠精神,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让木匠这个行业成了狱卒永远的心头痛。
在短短400天时间里,蒂姆·詹金制作了39把木头钥匙,打开了从牢房通向自由的大门。
影片主体全部用于表现蒂姆·詹金制作钥匙,不断的测量、不断的制作,一个门接一个门的破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逃离监狱。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木匠越狱记,被导演和演员们表现紧张刺激,和大热却拖沓的《越狱》相比,《逃离比勒陀利亚》反而显得更有味道。
出色的剪辑手法,让有惊无险的逃离过程扣人心弦。
观众们的小心脏随着扣锁的起落而忐忑不安。
荧幕里的角色和荧幕外的观众们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声。
不过南非首都能够把监狱建在市中,还真是城市规划鬼才。
你要是把监狱建在《勇闯夺命岛》一类的孤岛上,哪来这么多破事呢。
说到底还是统治阶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被眼前的安宁麻痹了神经。
越狱仅仅是暗流涌动时泛起的一点点小浪花,真正要他们命的革命还在后面……
志士先驱尽显匠人本色,方寸之地满是惊险刺激。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很久没去影院看国外的电影了,越狱题材的影片有《肖申克的救赎》震撼人心,加之影片提到的种族平等内容,以为会给自己一个大的惊喜,没想到却是满满的槽点。
主角喘息声太大,影响观感;监狱环境过好,不贴近现实;狱警总是放松警惕,出逃似乎轻而易举;内容比较单调,情节不够紧凑……最让我失望的是情感处理得不够细腻。
几个主角或为爱情或为亲情或为理想因而执着于越狱,可是除了生硬地安排亲属探监、狱警搜查亲人合照的情节,压根体会不到主人公强烈的越狱欲望,仿佛他们的计划只是为了说明“我们要做第一个(批)越狱成功的人”。
影片里提到一个备受欺凌的黑人死了,可也只是一笔带过,完全无法get到让人动容的点,还有一个帮助他们越狱却不敢自己尝试的人,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成熟理智的长者的角色,本以为会渲染他的痛苦纠结、为主人公越狱付出的努力,可交代得也不够清楚,没有表现出他们追求种族平等的团结、坚持的精神,还有结尾三人越狱成功坐上了黑人开的、并非为白人搭乘的出租车,通过黑人司机的眼神(说实话我完全看不出来是感动,还以为是司机动了啥歪心思)、几个人激动落泪,既没有体现出种族平等的内涵,也没有展现出越狱成功的如释重负。
相比《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越狱成功后在大雨中举起手臂动容落泪,这部分实在是显得过于单薄。
另外,我想主人公这么会用木头配钥匙,莫不是个木匠师傅?
总之这部电影远低于自己的预期,果然有经典珠玉在前,还是不能抱有过高的期待。
《失去魔法的哈利波特:比勒陀利亚的囚徒》
还可以
片名《逃离比勒陀利亚》+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 + 豆瓣尚可的评分 + …… → 拖了许久,终于在对剧情基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直接观影:一开始以为故事类似《1987》《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随后猜想是《逃离德黑兰》?难不成是《孟买酒店》?…结果却是《越狱》。本来还有点担心是《巴比龙》或者《洞》?好在最后是《肖申克的救赎》。P.S.:看完电影才注意到<Escape from Pretoria>又名:钥命监狱(台),会心一笑。
因为是真实事件,瑞斯拜克特加点儿尊重分凑个及格吧。真的是要啥啥不行,真就是全程越狱,一开始紧张气氛营造的不错,但全程每一个紧张点都是同一个模式。丹尼尔继续寻找自己的演技,但剧本不允许,连最需要情感的那部分居然给我念旁白???监狱内的角色互动也很有问题,说难听点儿就是没有人物(连反派也不太行,而且有一说一,你这么拍,我都看不太出来监狱看守有什么错,以种族隔离制度为引子,最后却基本不沾边儿,要按说监狱内部的结构应该和社会环境建立某种联结,反正可能是我没看出来???而且,主人公是个木匠???)。
终段不够紧张
好像自从越狱第一季之后,就再也没看过如此intense的越狱电影了!
Escape.from.Pretoria.2020.LIMITED.720p.BluRay.x264-DRONES
不知中文名为何被翻译成《天才计划》,降低了《逃离比勒陀利亚》的格调,这根本不是所谓天才能完成的,看完后我深刻意识到,就算给我男主的头脑和技能✖️10,我也万万不可能完成这次越狱,相比天才头脑,更需要的是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抵抗恐惧的精神。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因为年代问题所以越狱的手段非常初级,但电影节奏气氛还不错,能够挑起你紧张的神经!如果忽略这背后的一些真实历史政治方面的问题,纯当成一个部越狱惊悚片还算是可以的!另外丹尼尔一直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不断地寻找突破,甚至扮演过“尸体”,但是这么多年了,可惜每个人看见他第一个反应还是“啊!这不是哈利波特嘛”
那个年代,只要配个钥匙就能越狱,真好啊(我在感叹什么
越狱成功后,黑人女友因主角坐了9天牢,而主角一辈子没再见她。太真实了哈哈哈
太多强行的紧张氛围塑造给的生硬冲突和危机时刻制造。不抓眼球。
原来是真人真事改编,那能加一颗星,四星。影片看了一遍就没意思了,看不进去了。反复运用“好险!差点被狱警发现”……这种东西一次两次也就到头了,你用得太过频繁之后,神经疲劳,视觉疲劳,昏昏欲睡
坚持看完就已经很牛了,这什么天才计划,一直开锁一直喘,故事之无聊,情节之生意,简直就是平铺直叙到结尾,入狱十分草率,出狱完全不同情。
就一直是哈利的呼吸声
简单却不失精彩!自越狱第一季和肖申克的救赎以来,又一部越狱电影!大家好,给你们表演一个复制黏贴🔑钥匙。就算一百道大门,也要出去!
拍得太薄了。这么肝胆相照的狱友,这么玩忽职守的狱警,这样的越狱就是个手工向的密室逃脱。
气氛有紧张到,最主要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气氛紧张,挺不错的惊悚片
今年最后一部看了个烂片…最后一个门还没开就开始拥抱欢呼,站在监狱门口看地图,比起传统越狱片差的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