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看了些剧透,做好了心理准备去看的,所以那些会引起不适的镜头还算能接受。
能感受到这部电影是主创和工作人员花了不少心血的作品。
美工做的真是好逼真的,胆小的可能要注意了。
演员们,尤其是主演栗子和小七真的为了塑造角色好拼命。
心疼。
故事比较侧重表现了蛙男的变态杀人手法。
在心理上表述的不多。
小时候的案件介绍的非常简略。
基本就是靠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一下病因。
我觉得如果能更挖掘一下就更好了。
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老实说,医生是妹妹这个角色的设置我觉得有点怪。
行为也很奇怪。
被栗子抢顶着给了老哥的地址,其它刑警就不说。
除了皮肤病的病因她知道,哥哥的罪行是不是也知道呢?
最后来下药是给他解脱的话早干嘛去了。
是不是只要不被抓,就当没事一样。
蛙男对栗子这么着迷的原因也有点不大理解。
明明追求的是物理上的“杀人艺术”,居然对让妻儿死心的栗子那么向往。
工作忙不着家的父亲角并不是什么新鲜角色,影视和生活中都挺多的呀。
而且对妻子的那个“参观工作之刑”是什么意思?
看完片子也没明白。
结尾摄像镜头里孩子抓痒的画面让人很不安呢。
童年心理阴影是恶的种子啊。
我能想起来的,关于栗子饰演的泽村警官的片段都是他喘息着,犹如困兽一般在挣扎着寻找真相、和杀人魔做纠缠。
或许这样的表现符合人设,但论到表演的层面的话,太外放了。
泽村真是一位容易冲动的警官。
不过有一个惊艳的片段。
栗子打开冷冻柜见到妻儿的头颅时往后退时的眼神是到位且不过分的。
丰叔这个角色,出场不多,一旦出来,演技秒全场。
说到杀人魔这个角色,我明明也不排斥杀人者犯罪是出于艺术表演的心态,但对于本片里这位罪犯却完全无感,并且对其定义为无趣。
作出彩的地方太少了。
不过光头小哥哥对着管道说话那一小段好评。
说是悬疑电影,但唯一令我不寒而栗的只有最后小孩子在抓挠的镜头。
我相信片子是可以缩短时长的。
看完了小栗旬《恶魔蛙男》,被吓得不轻小栗旬演技炸裂,完全没有以往的痕迹和现实中的他的感觉。
电影很惊悚,看得我心惊肉跳的,最后小栗旬吃那个汉堡的时候,我也以为是那母子俩的肉呢,还给那个汉堡那么多特写,故意的吧。
整部电影都笼罩在灰暗和阴雨的氛围中,最后蛙男从屋子里逃出来被阳光照到的时候,突然感觉一切都烟消云散雨过天晴了,所以的罪恶、黑暗、阴霾,都将被驱散,一切的不幸终会成为过去。
只是对主角而言,不幸似乎没有结束,经历了一次死亡,却只是恶梦的开端,命运无情。
电影所有的情节都没有这个结局令人恐惧。。。
结局细思极恐。。。
极恐。。。
人本身就是有罪的,因果循环报应,有了罪就要惩罚,惩罚后才能得到救赎,可是最可怕的是我们往往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一个自称表演者的艺术家,以各种罪名为由杀人,不仅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罪刑博物馆,以此来对得起艺术家的称号,但却又患有心因性的光线敏感症,所以不得不戴上青蛙面具,选择雨夜作案。
影片最开始吸引我的恰恰是这个“蛙男”设定,诡异的青蛙面具及雨夜行凶的概念都非常有意思,可是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蛙男”太过于符号化,没有什么可深究的东西,浪费了一个好的概念。
其实说实话剧情方面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像是一通流水账,很多地方为了推动剧情太过刻意,唯一觉得挺暗黑变态的应该就是前部分的各种罪刑吧,就像是中国的地狱,你这一生所做的事决定你死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根据你的罪行则选择让你受哪种刑罚。
“蛙男”需要做的就是要给你安排不同的刑罚,让你得到救赎,这有点像《电锯惊魂》系列,却又远远不如。
更何况“蛙男”的作案动机竟然是因为自己的杀人杰作被别人抢了风头,因此才对陪审团痛下杀手,深深的体会到来自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
抛开“蛙男”这一条线,导演更想表达的主题是家庭回归吧,泽村警官典型的那种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的人,直到自己的妻儿被绑架面临生命危险,与“蛙男”斗争之后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无论是现在泽村对家庭的忽视还是回忆中对父亲去世的愧疚,甚至是“蛙男”童年父亲被杀害而导致心理扭曲,最终的落脚点都会回到亲情上。
影片中泽村与菜鸟警官天桥追逐“蛙男”的片段,我不禁反思,当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或者一时的冲动决定而导致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会真的愧疚一辈子吧。
大友启史导演在片中展现了出色的节奏掌控能力,而且对惊悚氛围的营造也十分不错。
尽管在人设和故事情节上,诸如忽视家庭的工作狂警探、被警察组织禁足却一意孤行调查深陷险境的展开,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套路,但循序渐进地揭开谜团和人物身世的过程仍然抓人。
主演小栗旬展现了出色的演技,他匍匐在地上狼狈痛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而妻夫木聪出演变态杀人狂也绝不单纯是造型上的牺牲,在邪魅狂狷的笑容之下可以看出他试图接近“变态”的努力。
小栗旬主演的悬疑惊悚剧。
电影长达两小时10分钟,开始一小时节奏很好,杀人狂魔处处得手,警察每次差一点就能抓住他,却功亏一篑。
虽然剧情有不合理的地方,一个独狼式的罪犯,居然可以把上百个警察耍的团团转,实在不可思议。
后一个小时,当主演的泽村警察被抓,然后玩起了猜谜游戏,故事节奏开始变得缓慢冗长,最后的抓捕场面如此拖沓,简直是在侮辱日本警察智商。
不过,反派居然是妻夫木聪出演,实在是看不出来,这是化妆师的功劳。
因为紫外线过敏是可遗传的,最后小孩挠脖子这个镜头很妙,没想到看大家都解读成“恶的循环”。
细想发现时间对不上,我本来以为这一下是点睛之笔还蛮兴奋。
如果暗示小孩其实是蛙男和妻子的孩子就真的是对警察的绝杀,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蛙男不杀他们母子,可以理解为蛙男偷窥中和妻子产生了感情生下了小孩,结合他们三个没有出去玩过,那就是蛙男带他们母子出去玩的(警察只带他们去过便利店,但是小孩的画是出去玩)但是这样的解释是有逻辑错误的,因为小孩将太已经5岁了(台词和蛋糕上的5都有说明),而树脂案是3年前误判的,蛙男也就没有可能在此之前窥探和接触作为陪审团一员的警察妻子一家,所以将太肯定不是蛙男和妻子生的小孩。
整体来说摄影调色作品,剧本就那样吧,实在拍得又臭又长了。
妻木夫聪的转变挺大的,青蛙男居然是《唐探》里的野田昊。
小栗旬出演的中年警察不得感叹东亚的年轻辈演技就这样吗,太过于用力了,一直大吼大叫。
剧情上也是漏洞百出,能从挠痒推测紫外线过敏的警探人设,从妻儿失踪后智商直接掉线。
打架打不过,出任务不带枪,枪法烂一批。
天台上直接放倒蛙男(肯定打的过的,阳光出来了蛙男debuff拉满,后面他也有枪走出房屋直接跪倒,而且他自己也观察到了阳光下的蛙男动作,再不济扯头套看看脸也行啊,蛙男说需要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杀他的),带回去查下身份救出老婆孩子,就没什么后面这些破事儿了。
西野都被推下去了,你靠墙哭泣有什么用?
还是个警察,情绪上刚烈,行动上懦夫。
后面要变态就变态到底呗,人肉汉堡把观众兴趣调动起来,后面又直接给观众泼凉水,你老婆孩子健在,我们一换一。
不仅对着警察舔屏还给他枪(你要说这蛙男不是男同我是不信的),平常不练枪法,关键时刻掉链子,给你枪,你还打不中头。
蛙男到后面人设也小崩,喜欢玩游戏品尝别人负面情绪?
游戏设计的压根不合理,就给他老婆戴个头套?
“观察工作之刑”为啥不把他妻儿密封在胶质里看他拼拼图,卸个胳膊腿啥的,给他做人肉汉堡,后面再以假乱真,跑迷宫时候让把他老婆摆成蛙男拿枪指着他的造型,你看警察转角会不会直接开枪,这样的误食和误杀才能刺激到警察,也更戏剧化嘛(我是懂折磨的)。
被警察围攻的时候说出“我怎能在这种地方倒下”(热血起来了是吧),跑出门直接扑街,还以为被太阳晒死了,倒地之前的几句话,我还以为有炸弹大家一起陪葬啥的,结果直接大脑宕机歇逼,又是先扬后抑,拉低观感。
后面他姐注射杀他也没啥理由啊,而且这样一个重大案件犯没有人看护吗?
这种智勇双全的变态反派属实死的有点憋屈。
几种刑法几乎是为数不多的看头,可惜笔墨太少,除了“鉴定:一眼荨麻疹”也没啥推理,无路赛,2分。
第二十届SIFF打卡,比想象中好看很多……有血腥有惊悚虽然有一些疑点但剧情丰满最重要的是栗子演技颜值在线必须五星!
最后一段小男孩在阳光下也开始挠痒…细思极恐…难道又要有第二部…蛙男小时候过敏是心理性的,后来父母死亡后媒体记者一直闪光灯拍照加深了蛙男的阴影以及过敏。
片子后来小男孩和妈妈走路被记者骚扰,好像有点映射日本媒体的肆无忌惮…硬伤就是这个蛙男如何在栗子家里装的监视器?
有人说是日本汉尼拔真的不太合适吧!
也许是我看日本电影太少,或者最近看韩国电影比较多,总感觉日本电影是活在一种幻想的虐变中(包括最近看的《伤痕累累的恶魔》)而韩国电影则是现实的残酷。
电影前半部分聚焦在虐杀中,后半部分却又想展现一些人性,可是都是嘎然而止的,真的无法引起我的感触。
参观现场而死到底是个什么鬼...可能我不够变态,竟然想不出最后蛙男要男主一起来演的艺术品是啥...片尾的彩蛋也够牵强的,偏偏这个小孩经历了压力就来了创伤性紫外线过敏...好吧,编,你继续编...如果时间不充裕,不建议看
整部电影讲述的是男人因为工作疏于对家的陪伴,没有陪伴相当于慢性谋杀,而蛙人也是利用了慢性谋杀。
整片看似破案,实则是关于爱和陪伴的拨除雾霭,层层递进,那么先看电影里面的几个案件,这里称为爱的死亡艺术:死亡艺术作品1——弃爱。
往往犯错的开始源于抛弃:因为找到所谓新的陪伴而抛弃过去陪伴的宠物狗。
死亡艺术作品 2——生育之痛。
亲人为你忍受身体剧痛,而你不予理睬选择遗忘。
死亡艺术作品 3——交流。
距离源于0交流,没有对白等于死亡。
死亡艺术作品 4——青春。
时光在前行,而你选择忽略,我想留在最好的时刻。
死亡艺术作品5——平衡。
人永远会不知足,吃着碗里的记着锅里的,又要老婆也要孩子……到底能不能平衡?
不知道蛙人的比喻很有哲学,一方面井底之蛙比喻人眼光的局限,暗喻男主人公对于家庭是井底之蛙,蛙人自以为是是井底之蛙。
蛙人小时候的照片很庄严,酷似死神,庄重感疑似暗喻天道。
“天道”先是创造杀人案的同时等待时机,接而创造“失去”的恐惧,不断创造线索,一步一步将主人公绑架囚禁,最后让其在天平上做选择,但最后谋杀失败,却完成救赎——重回家庭,生命的美好在于家人,在于一种精神的传承。
而最终种下不良的种子——给孩子埋下阴影,孩子先天不足以抵抗。
正如故事所诉:只有爱能化解心中的阴雨。
几点思考:• 艺术可以更狂野一些,打破常规逻辑,且运用逻辑。
• 如何描述家庭?
——家就是相处和陪伴,哪怕是一起迎着阳光去趟便利店;家就是互相知道彼此的承受,哪怕不能解决;如果没有陪伴,普通慢性谋杀;家里只有爱和精神能传承。
• 如何描述孩子应该有的成长环境?
——青蛙🐸的原生家庭消失于一场惨案,孩子的成长夹杂着原罪,充满反艺术和嗜血,一步一步走入深渊;警察👮♀️的原生家庭毁于母亲的离去和父亲不可原谅的迟到,灭于父亲伟大的因公殉职,孩子的成长伴随亲情的破灭、世界观的破灭、之后人性的重拾、家人的理解、对意义的深谙,也正是这次的毁灭,却让孩子重生了。
• 如何描述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意义?
——答案是心的指引。
人生道路不可能满是阳光,也不可能尽是阴雨,在阴雨中的人渴望阳光,而在阳光中人却不自觉的一步步走向阴雨,当你在绵绵阴雨中习以为常你会拒绝和惧怕阳光,而阳光世界的你一个趔趄发现你已深陷阴雨,只有忍耐阴雨学会走出阴雨,那么阳光会格外珍贵与温暖!
人生之路即是如此。
选择充满阳光之路,不惧阴雨来袭,拥抱阳光☀️!
• 如何描述命运?
——命运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开始不相信命运,最后开始认命;还有一些人不认命,有句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听似对天命的对抗,认命的那群人会嘲笑此等人,认为就是无用的挣扎,而用一种佛学观观之则图穷匕见,天道轮回意在历难,挣脱所谓“天命”即是一种自我重新突破,是“新我破茧”,在一次次轮回中破万重难,此时便可渡世间一切苦难。
命运的一切相似性不是宿命,而是勇者的永不言败,可以选择输,但是成功永远无法选择,必须经历一次次南墙,一次次头破血流,方可。
除开后半程栗子失了智,编剧脑容量不足造成的质地下滑以外。氛围塑造倒还蛮好
和漫画差的太多
到后面三个人对戏的时候就是大喊大叫,感觉日本演员演戏全靠吼。小栗旬和妻夫木聪牺牲都好大,不过小栗旬倒是越长越糙了。
前半悬念仍在的时候是还可以,悬疑和惊悚感营造的不错,警察真的好没用啊。等罪犯暴露以后剧情就一路下滑最后都无力吐槽了……
略血腥。氛围渲染的特别好!前半节奏也不错!后半与其说是犯罪动机或推理,不如说是着重描写人性。演员们演技都很赞!密室里妻子的那场戏有点泪目。小7演技如此好以至于出现在屏幕上的几乎是另一个人w 剧情略套路。
这部真人版,拍的比漫画好看。妻夫木聪和小栗旬演技给赞,绝对是影帝级的。结局留下的扣让人不寒而栗。值四颗星
挺烂的
一点也不cult
典型日式犯罪电影不免有些猎奇。蛙男人设癫狂版汉尼拔,前半段悬疑氛围制造得不错,后面密室里的对峙段落有些Cult好在小栗旬颠覆形象演出撑起全片,画面很有气氛感,配角们表演很到位
妻夫木聪粉慎看。
主角光环太大了,拼什么蛙男对男主又给吃又给拼图玩人也没事。然而前面的变态程度确实也到了我极限了,小七的蛙男真的很棒!
说不好谁更拼,但我栗连续代价和之后的crisis我真担心他身体吃不吃的消啊!我夫的怒り也是得用力的作品!都不容易!就冲这个日本奥斯卡也欠拼命栗三郎一座奖杯!
与凶手擦肩而过那段剧情什么鬼?为啥不抓凶手,而是跑到栏杆边,发泄情绪?哦。导演不让。
1,小栗旬偶像包袱太重,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犯罪片;2,有抄袭ps大作《暴雨》之嫌,很多场景都很相似
杀人的行为艺术。结局有些黑暗,变态杀人犯在男主儿子心里留下了阴影,完成了传教。当年冤案的真相还没有揭露。
前面还可以,到后面就有点烂尾了,如果真是让泽村吃了自己妻子儿子的肉,这种结局应该会更变态些吧。泽村的主角光环也有些刻意了,这都能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感觉杀人狂就是在帮助他与家人互相理解,让他们关系更融洽,把他们即将破烂的家庭给圆回来了
神还原原著漫画,尤其是行凶场景。原著相当赞,去年一个下午就一口气看完,连续反转将悬念留存至最后一刻,夹杂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反思。电影版略作修改,丰富了蛙男的身世背景,结局的改动更是捎带恶意。妻夫木聪颠覆性造型奉献演艺生涯最浓一墨,而相比其出色的演技小栗旬则逊色不少,演技全靠吼。
没想到蛙男居然是妻夫木聪演的
变态度可以,妻夫木聪牛逼啊,其实应该真吃一个,或者开枪崩一个,结尾还是稍显美好了。结尾那一下恐怖片式的回味和记者追问尾野真千子感觉留一个就行了吧。
前三分之一多好啊,后面崩的厉害,节奏和叙事都不尽如人意,可惜了这么好的案子。小栗旬用力太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