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一次听到《传说》在戛纳电影节卖版权的消息,发现这部戏所说的成本是3.5亿人民币(约5000万美元)。
第一反应,是觉得成龙在《龙马精神》这样的情怀伦理剧后,又要回归真正的大制作了?
还是重现20年前《神话》的情怀?
到了一年多后的今天,看到《传说》“首日”即票房扑街,第一反应是:难道成龙这回“又”要亏好几亿?
然后就有兴趣了解和分析,这部戏在成本方面的来龙去脉。
回头看了这部戏出品方博纳影业的公告,说这部戏最初的预计投资总额是2.9亿人民币,其中动用1.1亿的募集资金,这时候这部《传说》正在制作期。
在之后博纳的项目投资公告里,也都看出对《传说》的投资是1.1亿。
到了2024年初,博纳再出公告,显示为《传说》准备了1.5亿人民币的宣发费,按这些年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这可能是为了去春节档而准备的。
而专门提出这1.5亿宣发,也是区别于之前说的1.1亿,可见那1.1亿应该是这部戏的制作成本。
但没过多久,博纳新公告就称,将原本给《传说》做宣发的1.5亿人民币,减少到4000万人民币。
从这几个数据,其实看出了什么?
第一,“投资总额”,也就是整个项目最初的制作+宣发成本,大概是2.9亿人民币,这时候博纳可能计划让《传说》上春节档,所以从1亿入场费+4000至5000万的宣发成本去算,而“预计”这两个字,则表示制作和宣发成本也会有所波动,不是固定的2.9亿总投资。
结果博纳减了多达1.1亿的宣发费,一方面是不让这部戏去春节档,另一方面则应该是如今对博纳来说,几乎是孤注一掷的《蛟龙行动》需要钱,所以就把《传说》这笔钱给抽走了。
那么结合公告里说使用1.1亿的募集资金,这部戏博纳出的实际成本有个可能性,是1.1亿+的制作费还有4000万宣发费,也就是1.5亿左右,要加上其他投资方,顶天1.8亿到2亿。
看到这,可能就有人问了:成龙的片酬那么高,如果制作费这么“少”,够给他的片酬么?
确实如此,但从于冬这番话里,也能看出一些真相:
如果看过《传说》,其实很多人也发现,老年成龙本人在全片出场的戏份并不多,大概25到30分钟,加上片中的ai成龙也看出是其他人(郑业成)在演,所以是否能得出一个判断:这部戏的成龙就没有收全价片酬,而是用类似“特出”的价格,成为这部戏的“主角”。
“大幅降低片酬”后,就是AI的成本。
根据导演唐季礼说,这部戏的AI换脸成本,大概是好莱坞《双子杀手》的二到三成...
可看了这部戏后你们觉得呢?
以《双子杀手》为例,片中那个用特效换脸的“威尔史密斯”,所花的成本是史皇本人片酬的两倍以上,按照史皇2000万刀的级别,也就是4000万刀以上,《传说》的ai按所谓20%,也要超过800万刀,也就是5000多万人民币。
所以这部戏的AI成本,或许比这个更低...而这个因素是否导致成龙自己都不喜欢这个形象呢?
在这部戏的首映礼上,他是这样说的,你们觉得是否在“内涵”片方呢?
这两者之后,实景大场面和万马奔腾的戏份呢?
其实都是资源置换,跟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所以片尾的鸣谢名单里,出现了昭苏县人民政府、昭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昭苏县委员会、昭苏景区管理委员会、伊犁种马场、林业草原局、新疆马业协会、森林公园、马术俱乐部等,意思就是当地有关部门只要提供人力物力,跟博纳进行置换就行。
所以这部戏看着场面大,其实并不需要真的砸钱下去,同时也有机会推广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至于万马奔腾的场面,只需要在天马节“就地取材”就行。
这就从另一角度,解释了成龙如今还有很多戏拍的原因:当地政府文旅部门入局。
因为他们都需要成龙的国际影响力去推广当地的旅游文化,而且所谓电影成本,在当地一年的文旅产业收入面前算什么?
更重要是当地有关部门也不是真金白银掏钱,以场景人力物力做资源置换就行了。
所以成龙近年华语片,《传说》新疆,《陌生家庭》武汉,《P计划》四川,《极盗跟踪》澳门,都是这样的做法,客观来说,确实可以大幅度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
所以成龙片酬、AI技术、实景大场面、万马奔腾等的成本都“大幅降低”后,这部戏其实就很难达到所谓3.5亿的成本了。
至于4000万宣发,似乎不需要多评价了吧?
这部戏宣传期的表现大家也能看到,或许多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募集资金怎么理解?
简单来说便是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外间企业购买股票后获得的资金,也就是用博纳股票换来外面投资方的钱,所以因为这样,近年博纳不少电影的出品方总会看到华文映像、淘票票、华夏发行、英皇影业等,估计也在于他们是博纳的“股东”,博纳以他们买股的钱作为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制作发行时,他们就变成了出品方,同样也不是特地为了一个项目掏投资——那么博纳自己不投资吗?
股票(所有权)不就是一家公司的资产么?
所以,《传说》的实际成本(制作+宣发),可能不是3.5亿,尤其博纳出资,1.5亿比较合理,而且通过片方的人了解,这部戏其实预期盈利票房是3到5亿人民币,若是如此,那便又一次证明这部戏其实并没那么大的投资。
同时也可参考博纳出品的《无名》,公告里说的“主营业务成本”1.39亿,其实就是博纳作为第一投资方,给《无名》投的制作+宣发成本(不包括其他投资方)。
《无名》博纳出的制作费据说是7000万人民币,《传说》则是1.1亿;《无名》宣发费博纳出7000万,《传说》本来1.5亿,会使得这部戏博纳投入的总成本在2.6亿,但因为砍掉了1.1亿,所以两部戏博纳出的制作加宣发是差不多的(1100万人民币差距)。
这两部戏于冬对外宣传的成本都是3亿,可见他是名副其实夸大了数字。
那宣称3.5亿投资是做什么用?
为了海外版权市场,报称投资高自然也卖得出高价(毕竟有成龙)。
这也反映在于冬的访问里:
但相比过往成龙的电影,这部《传说》有个谜团,就是到现在也没铺开海外发行,通常成龙电影在内地定档的时候,也会公布海外各国的上映周期。
这在于影片的全球多国海外版权早已卖出,并且按照不同区域卖给不同的片商,然后就由当地片商根据内地的上映时间制定档期,最早也是要跟内地同步。
举个例子,成龙上一部戏《龙马精神》就是如此:
以《龙马精神》2023.4.7上映,可以看出全球很多国家,会在这部戏内地上映时,选择同步、同月,或是晚1个多月上映,而南美(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可能会晚半年,日本则可能晚一年,但都在正常的发行期内。
其实这也是过往成龙电影的惯性操作,也可见他海外版权市场多大。
但这次《传说》却没有这样,在2024年7月公布的78月上映的国家列表里,只有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缅甸等。
7.10则刚公布这部戏被泰国发行方买下版权的消息,从当地片商还没开始排期来看,版权是刚卖出去的。
这情况的可能性有二:第一,是这部戏在海外版权市场不受欢迎。
但如果按目前暂时确定上映的国家来说,是否能理解为几个国家就卖了500多万美元?
毕竟版权卖出去,内地档期确定后,各国片商就可以以此弄发行了,如果卖出的国家不少,当地片商“按兵不动”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就是博纳在分阶段卖版权,毕竟博纳本身就是做发行起家,国内国外都如此,对比之下成龙过往电影的内地片方,可能会找一个代理商去帮他们这部戏卖海外版权。
所以,博纳是否希望在不同区域卖出更高的版权费呢?
靠什么卖?
AI成龙咯。
你们觉得老外对中国人脸的“分辨能力”,以及对成龙的深厚滤镜和情怀,他们会像内地观众那样诟病么?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性,结合这部戏可能以1.5亿左右为实际成本,和现在卖出差不多4000万的海外版权,博纳在《传说》内地市场上的“敷衍”背后,是否也想通过卖海外版权,收回更多成本,毕竟现在内地票房尚无起色,用上海外版权才不会“浪费”成龙。
再顺着第二种可能性说,博纳想对标的是什么片?
或许就是成龙+唐季礼上一部内地票房扑了的《急先锋》,据唐季礼说,这部戏卖出了全世界145个国家地区,不过《急先锋》的投资肉眼可见比《传说》大很多,换句话说,《传说》如果真是博纳在海外版权销售上“憋大招”,并且卖出多个国家价格也提高,那么起码也是一笔并不能说少的收入。
再结合唐季礼的这个身份,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kpi,每年都要负责把内地的年轻演员带到国际市场?
但靠他自己绝无可能,那谁可以助推这件事?
就是成龙的国际影响力。
很奇怪吗?
想想当年的《龙腾虎跃》、《迷你特攻队》、《火烧岛》、《千机变》、《千机变2花都大战》、《新少林寺》等,成龙戏份多吗?
不多。
能卖海外版权吗?
能卖。
算“骗”吗?
能算。
前几年《急先锋》成龙戏份多吗?
不多。
有打戏吗?
极少。
海外版权市场多吗?
多(唐季礼说)。
其实稍微想想,《传说》老年成龙在高潮部分打了一场,跟当年《迷你特攻队》高潮部分和王羽打一场,《火烧岛》跟刘德华打一场,还真有异曲同工之意。
何况这次还是“加料”,除了老年成龙,还有ai成龙的打戏,是否都为了卖出更多的海外版权?
毕竟《龙马精神》这种所谓“伦理+迷影+情怀”的题材,成龙打戏都没几分钟,都能在全球4、50个国家上映。
你们可自行判断。
除非博纳一口气像过往成龙电影那样,公布多个海外上映国家,不然暂时这么去分析,似乎也不是没道理。
那天在影院看到一张海报,上面的成龙过于年轻,让我有点恍惚,脱口问同行的小伙伴:“成龙《神话》是要重映了么?
”刚说完,定睛一看,才发现,不对,这部电影叫《传说》,并不是2005年上映的《神话》。
传说 (2024)4.32024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奇幻 冒险 / 唐季礼 / 成龙 张艺兴于是,当下忍不住好奇,就第一时间在豆瓣上看了下《传说》这部电影的剧情和人员介绍,同时也受邀提前看完了这部名为《传说》的电影。
看完发现,这部《传说》不但是19年前上映电影《神话》的“姊妹篇”,更是升级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听我细细道来。
电影《传说》和前作《神话》在剧情设定上其实是有比较相似的地方的,影片的故事都是通过现代的现实与“古代的梦境”相结合,进行的交叉叙事推进故事进展。
但是,两部电影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以及片中的所有人物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相同抑或是承接、延续的关系。
你可以理解为两部电影虽然整体叙事架构相同,但是所讲的却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另外,看了电影的你会发现,电影开场、高潮以及结尾部分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当年为《神话》创作的那首名为《美丽的神话》的,传遍大街小巷,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曲,作为这部影片的背景乐。
看过两部作品的人,听到这个旋律的时候,想必自然不会感到陌生。
美丽的神话9.6成龙 Jacky Chan 金喜善 / 2005当然,让人感觉最熟悉的肯定还是主演成龙大哥的演技和打戏了,但是当下已经70岁的成龙大哥,无论戏里戏外其实不难发现岁月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印记也越来越明显。
19年前,《神话》上映的时候,片中的多数打戏还都是成龙大哥亲自上阵完成的,而当下仍要一位70岁的长者去真刀真枪地去打全程肯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
好在现在影视后期的技术也是相当厉害,让我惊喜的其中一点就是,这部电影都用上了AI换脸,在谁的身上用的呢?
答案就是成龙大哥身上,在现代的戏份中,成龙大哥是本人出演,而在“古代”的戏份中,运用AI技术,让我们再次看到了27岁年轻时的成龙大哥。
那个效果整体看上去还是蛮惊艳的。
可能是预算有限吧,相比其他的一些需要做特效的场景,比如影片中的“圣地”的特效就做的有些差强人意,相对粗糙了一些。
虽然“圣地”那里的环境特效做的弱了一些,但是能在那段再次看到一连串的成龙堪称“经典式”的打斗戏。
我就觉得这部电影看得也值了!
放松一下,带着娱乐的心态去看,就不会失望。
各位!
《传说》看了吗?
我是冲成龙去看的。
结果,我被电影里一万匹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马给震撼了。
更震撼的,是娜扎,娜扎,娜扎!
(喊破音)大概在十九年前,在影院看过电影《神话》后,对片中金喜善饰演的玉漱公主念念不忘,那段在风中翩翩起舞的镜头简直惊为天人。
十九年后,娜扎饰演的梦云公主,也在片中跳了一段舞蹈。
与十九年前不同的是,公主善舞,更善武。
梦云公主的舞,是带着力量、信念和理想的剑舞。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坚信,这次观影的女主角并不简单——她不再是柔弱需要被保护的公主,她是有着清醒头脑、有力量、有胆识、有家国情怀,不屈服命运摆弄的公主。
公主是她的身份,战士是她践行的理想。
很高兴在大荧幕上看到这样的女性角色,一个不再是一味等待着被拯救,而是努力自救抗争的女子。
公主不必嫁王子,美女不再是花瓶,作为演员的娜扎也在努力拓宽作为演员的边界。
娜扎真美,这是我们每次看到她走红毯时都会发出的感叹,这次饰演的匈奴公主,依然是让人一眼惊艳,但这次更值得被夸赞的,是她对“梦云”这个角色的用心的诠释——出场时惊艳于她的美貌,舞剑时夸赞她的功力,在与李治廷的几场对手戏里,不得不夸说不论是她眼神戏还是动作戏都很到位,那种不甘心命运被他人掌控的坚韧,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屈服,简直太飒了好嘛!
美女不仅甘心于只作为一个美女,她还在努力拓宽赛道,朝着侠女的方向进阶。
不论是公主这个角色,还是作为演员的诠释,都能明显感觉到,《传说》之于《神话》的一脉相承和更进一步!
我必须要说,这才是新时代的真公主,一个独立的真女侠!
作为成龙的忠实粉丝,成龙主演过的影片我基本全数看过,这些年成龙因为年岁原因所以打斗动作的强度不复往日,因而当看到《传说》海报上这个AI还原的年轻成龙时,仿佛一瞬间找回了成龙年轻时熟悉的记忆。
这个年轻版成龙大致是1980年左右成龙的脸型,五官和面部特征又略显老成,大概是1990年左右的成龙样貌。
笑拳怪招-成龙67部电影推荐 在电影中这个AI还原的年轻成龙确实效果还可以,尤其是在诸多动作戏和白天强光照的环境下敢于长时间运用AI人脸特效,已经是该技术较为出色的那一档了。
说起AI人脸特效,我想趁这个机会,梳理下近10年来电影行业AI人脸特效的部分案例,大家也可以借此比较下《传说》里面的AI人脸特效水平。
首先明确一点,下面所有的案例,都并不是单纯的减龄特效,不是类似美图相机提高磨皮,美白瘦脸,去掉皱纹便可以达到的效果,下述所有例子都是通过重构面部来达到还原、,减龄效果的。
AI人脸特效在诸多动作片中早就有所应用,动作片演员无法亲自上阵,替身上场完成危险动作场景后,因为装束体型相似,动作戏也伴随着模糊,往往只有部分关键帧需要进行脸部替换,难度不高。
但部分电影,尤其是系列电影,在戏内戏外的长时间跨度之中,演员实际年龄与片中年龄有较大差异,或是演员已经去世,而剧情仍需要该角色出场。
之前的电影大多是通过妆造完成,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类需求在近十年逐渐可以在电影中被特效技术满足。
(下面《创·战纪》里尚不成熟的特效脸就很明显有一种CG质感)
最早,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换脸成功案例,便是来自于2015年《速度与激情7》中的保罗·沃克。
大家都知道,保罗·沃克在拍摄速激7期间不幸去世,而摄制组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开始筹划如何为保罗·沃克完成一场体面的谢幕,于是便有了特效换脸在大制作的首次尝试。
比较幸运的是,保罗·沃克有一个面部长相有七八分相似的兄弟,于是剩余的拍摄部分由其兄弟提供了面部表情的捕捉,通过保罗·沃克生前的影像资料尽可能还原其脸部,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换脸尝试。
不得不说,这个换脸初试还是有颇多瑕疵的,在有脸部造型七八成相似角色的加成之下,替换出来保罗·沃克仍只能完成较为静态的场景与神情,没有讲话,少有动作或是光源变化,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能看出其特效换脸后眼神视角的明显游离。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本片还是换脸特效的一个关键起始点,最后成片也算是给观众了一个较为完美的交代。
之后2016年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 人脸特效技术迎来了一次较大的飞跃。
我们知道星战电影前后跨度较长,而各种前传外传如果想要复原之前的某个角色,就多多少少要面临特效换脸的难题。
在侠盗一号中,星区总督塔金(演员1994年便已去世)还有莱娅公主(海莉·费雪也于2016年逝世)两个角色便都用上了最新的人脸特效技术。
这个时间的技术是通过影像资料,完成对角色年轻时间段的高精度脸部建模,配合上面部捕捉的神情和动作后,替换到替身角色身上,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塔金总督的脸部建模是非常精细的,但最终效果还是有那么好几点都不对劲,这是为什么呢?
打光,脸部材质,还有嘴唇动作。
虽然脸部的模型精度很高,但是人的皮肤并不只是一个不透光的平面,因此电影里换上去的脸和真实的面部在质感层次还是有所差异,通俗地来说就是看上去像个“橡胶假脸”。
另一方面便是说话时嘴部动作,嘴部动作牵连着上下唇的肌群,可以说是特效最为困难的部分了,比如2017《正义联盟》院线版里超人去掉胡须后离奇的嘴部效果,根因便也是脸部模型无法很好地处理说话时的唇部动作。
如上所见,在2016年的时间点,较为静态动作的换脸依然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时间来到2017年,这一年静态换脸的问题,在不计代价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解决了。
这就是《银翼杀手:2049》里的瑞秋,这部电影中重现的瑞秋仍然是静态,但相比于一年前的侠盗一号,已经肉眼无法分辨出瑕疵了。
2019年,多部电影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继续推进人脸特效技术。
2019年李安的《双子杀手》,年轻的威尔·史密斯的重建依赖于从骨骼,到肌肉,一直到皮肤的重新建模,于是在该片120帧的高规格帧率下,还原年轻的威尔·史密斯仍展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同年马丁的《爱尔兰人》,则采用了一种三摄像机摄制的方法。
这种三摄像机的布置包含主摄像机和两台用于记录角色面部空间纵深的红外相机,有了这两个红外相机,演员就不需要像别的作品那样脸上贴上用于特效定位的点点(但是可能化妆时需要涂一些可以更好反射红外线的涂料),而后期角色面部的减龄重置,就可以通过这两台红外相机记录的空间数据映射到主摄像机的角色面部。
这一年还有个比较异类的特效人脸作品,那就是《战斗天使阿丽塔》,怎么说呢,因为影片就是为了还原漫画里阿丽塔的大眼睛,所以建模并没有奔着写实去,因而虽然阿丽塔的建模和表情都非常生动,观众还是能感受到她的面部有这样那样的不和谐。
19年之后,好莱坞大制作的特效人脸技术基本已经成型,虽然还不完美,但效果呈现在大银幕上已经可以凑和接受,而随着技术的成熟,一些电视剧甚至都开始引入了这种技术。
比如2021《波巴·菲特之书》里的卢克
2023《阿索卡》里的阿纳金
随着AI的逐渐成熟,也有部分电影通过类似deepfake的技术完成角色年轻版的构建,比如2022年《天才不能承受之重》里的年轻尼古拉斯·凯奇,还原其90年代的样貌与癫狂,只是本片成本较低,AI还原的效果也较差,特效脸的场景都是在暗光环境下遮遮掩掩,怕是细节问题很多。
而到目前为止,AI人脸特效银幕效果最佳的作品来自于《夺宝奇兵:命运轮盘》,开头20分钟完全是年轻琼斯教授大战纳粹的动作戏,镜头丝滑,年轻脸还原的效果也非常棒。
当然因为全部场景在夜晚,所以多多少少掩藏了一些细节,但整个桥段频繁切换的光源(在火车上)还是展现出了AI技术的成熟,这部影片糅合了《爱尔兰人》里的多红外镜头与AI人脸技术,可以说是平衡之下的最优选择了。
上面我只是选择了这十年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终结者》系列的电影基本每次都会复刻施瓦辛格
漫威系列中《蚁人》,《美队3:内战》,《惊奇队长》也有不少AI特效人脸的尝试 ,在此不一一列数。
我们回头看今年的《传说》,可以说勇气可嘉地选择了动作戏+白天光源+长时间出镜这一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而从成品效果来看,也达到了较为优秀的效果。
至少在日光这一缺陷放大器下,年轻成龙的脸基本是可以让人信服的,几段情绪的表达也不显得虚伪跳脱,或许还无法比拟好莱坞最最顶级的特效人脸效果,但肯定也算是第一梯队的技术了。
当然,哪怕是好莱坞当前最好的技术,仍然有部分较难攻克的难点,比如面部过于整洁的通病,比如嘴唇肌肉牵拉的效果(如今已经比16年好太多了,但多数作品仍会有一丝不协调感),《传说》中年轻成龙面部的打光相较其余演员,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自然的瑕疵,五官轮廓总是显得更为深邃,棱角分明一点。
毕竟,如今的特效人脸技术还不是完美的,《传说》挑战的又是所有特效人脸中难度最高的一档,有当前的效果已然难能可贵,诚然,能在大银幕上重新看到年轻的成龙,这份惊喜或许足以抵过对特效人脸技术的审视,2015到2024的十年间,特效人脸从初始的不成熟愈发完善,随着近几年AI的飞速发展,或许特效人脸技术也能迎来又一轮革新,这对各类长时间跨度的电影续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文/梦里诗书 同样的导演,同样的主演,然而在时隔将近二十年后,今日的《传说》却远不如当年的《神话》。
从繁多冗杂的人物角色,到格格不入的三角恋情,再到完全失控的节奏,这是一部除了风光外几乎一无是处的庸作,电影给人带来的观感恰如同AI制作的年轻版成龙,让人尴尬至极,如坐针毡。
将《传说》视作《神话》的回炉再造并不为过,那为什么在已经看到了《神话》当年的不足,且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后的重置,电影还仍旧以现代和古代双线并行的前提下,《传说》却未能查漏补缺,去制作一部更好的电影呢?
其实从电影的演员表便不能看到答案,《神话》是一部以故事为主,演员在努力去演好角色,导演在努力拍好电影的作品,而《传说》则是好大哥成龙在老带新,导演唐季礼所做的则是尽可能的在给成龙留够表演空间,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去给一群明星里的每个人以一定的表演空间,动机不同了,自然就有着云泥之别。
也只有看明白了这一根本问题,才能去理解《传说》中种种怪诞的行为,其虽然有着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霍去病,但他却只能在电影里甘当一块背景板,虽然电影明明事关驱逐匈奴,抵御外敌的家国情怀,却要用大篇幅的废戏去刻画一段可有可无的爱恋,虽然现代与古代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却硬要生编硬造的扯上点什么。
明明是在拍一部电影,戏里戏外却都是人情世故,这么多的桎梏加在一起,电影能拍出点什么?
自然什么都拍不好。
这也就能说明了电影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电影里的AI技术完全无法重塑成龙年轻时候的神情样貌的情况下,《传说》仍旧要强上AI,而不是去找一个和成龙样貌接近的新演员。
试想如果电影真的这么做了,又将张艺兴、古力娜扎、李治廷、李晨、彭小苒等等这些明星置于何地?
占据了如此主要戏份,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又如何不会对成龙喧宾夺主?
所以这部电影不可能去找一个新演员去演年轻的汉军将领 ,只能是有技术上,没有技术创造技术也要上。
所以说,即便AI制造的年轻版成龙再让人尴尬,哪怕这个人物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烂表情,这部电影也要这么做。
而电影在在这样一种做命题作文般的态度下,所展现的爱情也好,家国情怀也罢,都只是难以深入,蜻蜓点水般的存在,如果说二十年前的《神话》的问题只是有着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漏洞,而今天的《传说》则是一部让人连漏洞都懒得找了,乏善可陈的流量烂片。
今天的成龙真的老了,不同年龄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如果其仍旧想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好作品,那么应该做的是去演好一个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角色,而不是还想着去做五十岁,甚至更年轻的自己。
就让五十岁的成龙,留在《神话》里,将更年轻的成龙留在《警察故事》、《A计划》、《红番区》等等作品里,这才是对自己,对观众最好的选择。
前世情缘,梦中寻觅家国太平,英雄铸成!
我就说《传说》这个名字起得很准确,又有汉军将领赵战护国佑民的家国情怀,还有匈奴公主梦云和赵战荡气回肠的儿女情长。
而且这次可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救美”,赵战和梦云惺惺相惜,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共谱《传说》。
除此以外,本片很多地方都是那么非同寻常
当华峻一踢腿,弓箭飞跃而出,成为勇猛杀敌的利器;当赵战和梦云面对面骑马奔逃,汗血宝马踏雕而越过凶险的山涧;当刀舞剑花应接不暇,马上又有站立、骑射等精彩画面夺人眼球,为母报仇的戏份什么时候看都会动人心魄……这是一部武打戏非常高水准的大制作,而且是紧密结合剧情,有助于感情递进和剧情开展的,所以不仅给人极具力量的美感,还能勾连起观众对于人物命运的隐忧,感染力极强。
我是之前就看到说片中会用ai技术还原27岁的成龙,但是看过才知道有多震撼。
当赵战对着梦云和蒲公英说“很美”的时候,那个眼神也太细腻了!
分明是在欣赏梦云的美丽和才情啊!
27岁,也就是一千天,对应跨越千年的炙热爱恋,多么巧妙的设计啊!
当看到骁勇善战的赵战、梦云融入万马奔腾的壮丽画面,心潮也跟着翻涌。
《大风歌》在本片运用可谓“神来之笔”,那是一个多么让人魂牵梦萦的传奇时代啊!
少年意气,策马奔腾,人生恣意,快哉快哉!
请原谅我,又在嗑奇怪的cp了:王靖和白马雷振、腹黑大王子呼毒那和他的雕儿、赵战和他的黑马。
我想,知己是超越物种的宝贵情感,能和知己配合默契保家卫国是多么让人快慰的事。
马作为本片的重要角色,全部来自昭苏当地的12000匹马,尤其是在大荧幕观看,这种壮阔和伟岸是特效做不来的。
看完片子我就去搜拍摄地了,果然又是我大美新疆的昭苏县!
帧帧都是实景啊!
尤其是王靖去送欣然金手镯的那个场景,应该是玉湖风景区吧!
依山傍水的小房子,碧悠悠的湖面平整如镜,没有任何侵扰,人们敷着面膜,送心爱的人礼物,倚靠在阳台上眺望山景,真是一片人间乐土。
快放假了,已经想去本月二十号的昭苏天马节了!
將近20年過去,唐季禮的前世今生三部曲迎來了終結,從《神話》到《傳說》,依舊是換湯不換藥,換朝代不換設定的前世今生故事,這系列能拍到第三部,除了上一部《功夫瑜伽》大賣的僥倖心態外,更大因素是成龍和唐季禮依舊想在這個年紀搞個大的,從故事到大場面實拍,處處展現出唐季禮破釜沉舟的野心,也處處展現出老派精神的過時與難能可貴的迴光返照。
本片在故事結構上有比較大的問題,前2部是古代襯托現代,現代戲比重還是比較大,到了本片現代戲只佔了不到3成,剩下7成都是古代戲,在比重分配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解謎全靠做夢,推理與尋寶全盡皆失,對古代戲不感興趣的觀眾自然會覺得冗長拖沓,敘事上的老派配上比重失衡的古今穿插,看的過程時常有古代篇幅可以再濃縮的想法。
現代戲比重壓縮到只剩3成,成龍大哥的年齡因素佔了一部分,現在的他已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每一幕都有打戲襯托,因此本片很多動作場面都是AI版成龍撐著,真正的成龍直到第三幕才正式上工,上演大哥在動作場面上的拿手絕活。
大哥AI換臉回春的噱頭遠景看不出破綻,但是近景眼神無法對焦的問題特別嚴重,換臉P上的既視感也特別濃厚,劇組在AI技術的使用上仍舊還不夠純熟。
看完全片格外感傷,沒想到在一部被影評嚴重謾罵的電影中看到了老派的浪漫與堅持,被全片各種實拍的千軍萬馬場面震撼到,也被這種近乎過時的工匠精神感動到,沒想到進入20世代還可以看到華語電影有這種大場面的實拍精神,簡直是老派精神的文藝復興,雖然各方面都顯過時,但唐季禮這種老派的真誠看完著實不忍苛責,甚至還有些感動。
古代戲的篇幅優缺點很明顯,優點是完整且工整,缺點是過時且冗長,所幸自身特別吃老派傳統工匠精神這套,所以看的過程倒也不會覺得如坐針氈,看完只能感嘆屬於唐季禮和成龍的時代已經正式消逝了,票房的炸裂隨著片尾流露出的時代消亡之感,講的是家國情懷下的真摯愛情,同時也講的是成龍和唐季禮這票老骨頭,曾經他們在全盛時期將愛情故事拍成神話,現在他們將從神話成了逐漸被時代淘汰的傳說。
PS:金喜善就客串一個鏡頭,雖然挺廉價但誠意有到了,也讓前世今生三部曲有了「另一種」遺憾被補足的結局。
PS:本片也可以視作唐季禮版本的《燃冬》了🤣🤣#傳說#唐季禮 #成龍#張藝興 #李治廷#古力娜札 #李晨#金喜善
一开始没看电影的时候,在电影院看到海报我都懵了,以为自己穿越了,AI垃圾到处都是了已经,还特么的搞AI换脸,拿人当SB是不是,你是长那个样子吗?
觉得很好玩是不是,全程不知道在讲个尼玛,几个大牌明星就这个烂剧本,哦,穿越到古代,骑马打两个仗,抢个女人,你是在记流水账吗,真的服了,没有什么能拍的,就别勉强拍行吗
小乔去看成龙大哥的新电影了,真的是科技改变人的记忆说是成龙主演,可让小乔在影院疯狂的寻找真的想戳戳隔壁的朋友问一下,这个是成龙吗?
印象里,成龙这辈子没有这么帅过吧
成龙,本名陈港生,出生于香港是歌手,编剧,制片人,导演,更是国家一级演员在2016年更是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很多,在华语演艺圈乃至世界都有着不可攀越的高度
可1954年出生的他,已经70岁了按理来说拍一部少一部了,拍什么粉丝都是喜欢的可是作为观众来说,烂片就是烂片,成龙拍的也不行更何况还是AI成龙呢
小乔还是那句话,不否认他之前的高度也不包庇他今天的烂片今天小乔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这部号称是《神话》续集的《传说》唐季礼导演唐季礼编剧成龙 张艺兴 古力娜扎李治廷 李晨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一星正在影院热映,冲情怀的可以去看,有AI复原的年轻成龙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其实这部电影剧本真的很干,也没啥可以剧透的成龙饰演的房化龙,是一个考古教授张艺兴饰演的王靖,是教授的助手他们在考古挖掘出了一枚神秘的萨满玉,通过它他们“梦回”大汉
他们成了少年将军霍去病手下的大将小乔不是历史迷,对于这场战役不会做任何专业的评价但窦骁饰演的霍去病,真的不是小乔心中少年将军的形象他身上没有意气风发少年郎的气质更别说他的表演了,似乎只会“哇哇叫”
都是实景拍摄,千军万马的场面很大草原也很辽阔,马很多但是这过时的阿宝色,真的让人看着十分出戏大概就是为了强行和《神话》炒CP吧,最后出境三秒的金喜善也是
他们在战场上救下了大汉时代的女主匈奴公主古力娜扎饰演的梦云,娜扎是真美,在马背上也是真帅最帅的镜头是娜扎创造的
AI成龙饰演的赵战让年轻又貌美的娜扎对他芳心暗许这不仅是跨越时代,还是跨越民族的爱恋张艺兴饰演的华峻,同一时间也是爱上了娜扎用最质朴的手法谱写着最烂俗的三角恋
李治廷饰演的反派boss在最后一次战役中,匈奴在人数上碾压大汉军队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挨打,毫无疑问的败了他逃他追,一场毫无看点的打戏后,反派受伤逃走了张艺兴和AI龙也受伤了,AI龙还中毒了
还要玩吸毒的那一套,真的很老套咱也不知道为啥,陪她取药的是一个受伤的人骑着一匹受伤的战马最后又是解药只能救一人的老套套路小白果不其然死了,还美其名曰“尽忠了”,难道不算是你害死的吗?
本来濒临死亡的娜扎,看到反派又血条爆满,将其斩杀
就想问武术指导到底是谁啊,一直在“爱的魔力转圈圈”就看看这打戏好看吗?
一点都不干脆利落,也没有力量感还想问这长度的武器是真实存在的吗?
还有就一条路,反派竟然没和张艺兴撞上,真的离谱
然后张艺兴在半路摔死了马,自己爬着回到驻地从雪景爬到满是鲜花的草原,这爬回去AI龙坟头草都要两米了吧可就是这样他还是赶上救了AI龙,可惜自己死在了终点
再来看演员演技,AI龙抱着张艺兴的尸体,抱着娜扎的尸体一样的呆滞毫无表情,甚至都不知道看哪里演技最好的竟然是他们骑得两匹马
你以为古装部分剧情离谱,现代装部分就不离谱了吗?
彭小苒饰演的欣然,她存在的任务就是攻略张艺兴去万年不化的雪山,竟然上面穿羽绒服,下面光腿真的脑子有泡
还有李晨饰演的雷霆,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什么腿上没有器官,但是有大动脉啊最后反派也是莫名其妙的出现,莫名其妙的内讧剧本真的很烂
唯一有意思的,就是真成龙最后和反派的那场打戏了吧
鉴定结果:本子很烂,演技很烂,打戏很烂,别去浪费钱!!!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好的电影的观后感很难写,要上下搜资料,找到写的视角。
有问题的电影的观后感就好写了,甚至,不写不快。
这导演和编剧,都是唐季礼,你都在想什么阿?
是你不想拍,又为了人情硬拍的吗?
——有的镜头就像拍着闹着玩一样。
13分24秒,拉空房间里萨满权杖的近景,最后拉的还晃了一下,这是摄像手抖了吗?
——马的遗骸出土,第一次知道,在没有密封情况下,2000多年的马尸体,还能保留着肉身。
你这是要逆天阿。
——20岁AI成龙,还是挺新鲜的,就是演技有待提高,这不是成龙的问题,是科技发展的问题。
以后说不定明星可以卖自己的影视形象版权,逐步地,还能看到20岁AI刘德华和黎明。
——最适合娜扎的一幕就是她挂了,闭着眼,被将军抱着走入花花世界,美与惨的结合。
但凡活着,就像摆设。
母亲死了,大概10秒之后开哭,之前的9秒都不是反应不过来的样子,就是纯没反应。
虽然她确实不是你妈,可能在这里共情,有点太难了。
这段爱情,我真是受不了一点。
军营好几百人,就你一个姐们,只有你才有资格去吸血,都知道吸了会死,还是自己上,你当自己是梅长苏吗?
还就吸2口,也不多吸吸,吸完和没吸一个效果,血还是在那默默地渗着。
所以,这是白死,这是不必要死亡,为了死而死。
如果死了,最后出现在现代,像金喜善一样,在冰窖里咔咔来回飞,也行。
结果一死到底。
爱情要靠细节来垫,就吹吹蒲公英,真不行。
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把一眼万年演出真实性。
——当然,白死的不仅仅是她一个,她妈也是。
弹幕都说了,但凡两个人不是在那无意义站着,都不能死。
为了死而死,为了让娜扎有个和将军回汉地训练军马的理由,把她妈弄下线,咋的,不能带她妈一起去阿?
她妈是生肖克马阿?
——郑业成这个角色出现的意义是?
——公元前123年,40岁的卫青与18岁的霍去病一起出征匈奴。
卫青是大将军指挥大军。
霍去病率领800名骑兵从侧翼突袭,成功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并俘获了多名匈奴高官,被封为“冠军侯”。
我特别敬佩剧组下真功夫,找了那么多良驹,真的拿出800骑,让我们了解了800骑兵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概念,绵延在小路上,对指挥长官的调度能力发起重大考验。
可是电影这里,真是拍的个稀巴烂。
就是一行人冲进大营,张艺兴射箭,然后就是小黑马驾驭神秘力量精准甩马蹄,一个打5个。
到后面的对垒大场面,更是夸张。
少说话,上图。
这匈奴人傻阿,被你十几匹马围着打?
列队2侧,看你从中间单队跑过来,呆若木鸡?
《野史下酒》有一期讲到了汉唐马术与兵器,非常精辟,还请到了行业专家,真是专业。
好像是这么说的,有点记不太清楚了:其实汉朝是没发明马镫的,或者没有发明铁质马镫,只有木头的。
所以那个时候汉朝骑兵并没有像后期那么普及,因为他们不能马上移动作战——全靠核心发力腿夹住,才能不从马匹上落下来,只能在马上定点挥舞武器。
但是匈奴就不一样了,杀伤力极强,因为他们是从小骑射,有马镫无马镫影响不是特别大,能马上移动挥刀,技艺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
——你到底要说什么?
寻宝?
确实最后找到祭天圣地里的金子了,但是都没仔细拍,草草一镜带过。
李治廷明显就是早就拿回了前世记忆,那他去圣地要干嘛?
也是夺金子?
找宿命?
杀仇敌?
感觉全程都不知道李治廷要干嘛,好像是为了杀娜扎而存在的角色,她在哪,他杀到哪。
是为了找到圣地?
找到圣地要干嘛?
娜扎一会儿说萨满要她拿过接力棒,但是一点关于萨满传承的内容都不表,就像提起了一个故事线,结果发现是掉下来的头发丝。
这种事做多了,都有点让人觉得讨厌了。
——真是受不了对科研人员的亵渎。
人家天天憋在实验室办公室容易吗?
一个考古还是什么学科的教授,最后写了本文学小说?
——
对女性是有什么误会,冰窖里不穿裤子,为了好看?
为了赢得男性喜爱要穿裙子?
这要是在不包容国家,估计都要告你了。
——建议编剧和导演,你先想想要拍什么名场面画面,然后把这些画面告诉ai,让它把他们串起来,再补充细节把整体填满。
肯定比你这么胡搞强。
一部看成龙别扭,看郑业成找不到的电影。
3.5🌟,古代故事太烂,AI成龙有些需要人物情感宣泄的时候太假了,这个是技术的问题,作为一个古装大片,大场面蛮壮观的,打斗精彩,景色优美
特别老派没有生气的故事 没有情感却硬要过度抒情 好在 我看下去了
合格的爆米花佳作
诈骗电影。《神话》续集×山寨片√成龙×郑龙√。雪碧雷碧的电影案例,成龙变雷龙。
看预告片和海报剧照就能猜到这部电影会扑……嗯,既然知道会扑街我为什么还是去看了这部电影呢?因为主演是成龙。他的电影再烂我也会全部看完,虽然会感觉时间有些煎熬。除此之外还有汉兵与匈奴的战争场面,嗯,全片最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此。
太老土了,唐季礼的审美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无比庸俗的爱情故事,各种“他爱她,她却爱着他”的桥段,在今天还怎么可能通过这么肤浅的方式来打动人。AI成龙的鱼尾纹十分吓人,背景实在太假,巨高的饱和度,明显跟人都不在同一个图层。台词奇奇怪怪,“这是青铜神树。”“那这金树有什么用?”这种鸡同鸭讲的话不知道怎么没人发现。临近结束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成为成龙个人的杂耍电影了,教授的真实身份是武林高手,打遍天南海北,《传说》不再是《神话》的后续,更像是《十二生肖》的番外篇。
成龙大哥已经七十多了,依然活跃在一线,希望功夫片后继有人啊,这也是曾经我们最优势的内容,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加油奥利给。
为了七十多岁的大哥打了三星,我都35了他居然还活跃在院线的大荧幕上,能看到他真的是很幸福和幸运啊,而且电影里运用了高科技AI成龙年轻版的,不知道是不是技术的原因我总觉得AI成龙总在浅浅的笑呢。电影和《神话》是姐妹篇,都是前世今生,故事穿插,很好看,最后电影还来到了天津滨海图书馆,网红打卡地啊。娜扎太美了,张艺兴的演技也有进步,没有网上写的那么烂吧。
新疆宣传大片,千年冰洞宣传片。AI成龙真嫩。怀念一下看神话的时光还是可以的。
我真感觉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这部电影拍出了家国大义的那种感觉。
今天看完觉得还可以啊,哪有网友吐槽的那么难看,结尾金喜善的出现还很惊喜呢。
在电影院看实景大场面确实很震撼 骏马奔腾 保卫边疆 很激动人心 确实剧情简单 但男帅女美 演技在线 ai龙有点子搞笑 但这本来不就是合家欢片子嘛哈哈
我的天,这简直是一坨狗屎,要不是为了讲课我才不会浪费时间🤮
中规中矩的续作,近20年的续作拉的太长,本身情怀显得淡了很多,电影工业的制作成让整个画面和色彩还是很震撼。我们在无声的岁月推波中,伴随着我们的记忆一起慢慢变老,普通的人生是如此残酷鲜活又如此美好。
一星给娜扎,一星给彭小苒
为了迪玛希来的…救命为什么成龙全程蜜汁微笑🙂
6~7分左右,结尾三十分钟的戏特别精彩,因为龙叔自己上了。缺点固然多,但重头戏在后三十分钟的打斗。
这是从哪飞纸仔了一段2小时国产综艺……
剧情还可以,就是AI画的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