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奇迹

Lo imposible,惊天巨啸,浩劫奇迹(台),海啸魔魇,不可能,The Impossible

主演:娜奥米·沃茨,伊万·麦克格雷格,汤姆·霍兰德,萨缪尔·乔斯林,奥克利·佩德加斯特,玛尔塔·埃图拉,索恩克·莫宁,杰拉丁·卓别林,普洛伊·金达科特,约翰·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泰国,美国语言:英语,泰语,瑞典语年份:2012

《海啸奇迹》剧照

海啸奇迹 剧照 NO.1海啸奇迹 剧照 NO.2海啸奇迹 剧照 NO.3海啸奇迹 剧照 NO.4海啸奇迹 剧照 NO.5海啸奇迹 剧照 NO.6海啸奇迹 剧照 NO.13海啸奇迹 剧照 NO.14海啸奇迹 剧照 NO.15海啸奇迹 剧照 NO.16海啸奇迹 剧照 NO.17海啸奇迹 剧照 NO.18海啸奇迹 剧照 NO.19海啸奇迹 剧照 NO.20

《海啸奇迹》剧情介绍

海啸奇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取材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 玛莉雅(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和亨利(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带着三个儿子,一同前往泰国共渡圣诞佳节,不料就在圣诞节隔天,当这幸福的一家人在泳池旁享受着悠闲时光时,一股猛兽般的万呎滔天巨浪竟迎面袭来。被眼前景象震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应不及,不幸惨遭巨浪袭卷;而尽管亨利及时抓住两个儿子准备逃亡, 一切仍旧太迟,凶猛的大水最后仍冲散了他们。一度被巨浪击昏的玛莉雅,醒来后发现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围绕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没于水面下,她深信家人们皆已罹难的同时,竟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卢卡斯,竟然就漂浮在距离她仅有几公尺远的海面上。玛丽雅顿时犹如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定想尽办法,要带着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着离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海军罪案调查处:悉尼第一季火力少年王2我才不信你是个王子呢泰渝记蓝天花朵神探狗狗幽蓝幻境九里达从来没有开枪嘿玛嘿玛限制级100岁狂暴迅猛龙Believe-通往你的桥-狱卒机器猛犬王者归来产科男生情诗水啸雾都美女总裁通往内心的桥-儿童心理诊所-迪莉娅的证词黑冰2潜艇总动员:环游地球80天勇者死了!妖精的尾巴最终季当他们谈论爱情时他们不会谈论什么彭德怀元帅我男朋友的罗曼史大明诡事录

《海啸奇迹》长篇影评

 1 ) 掌握生存技能,灾难来临自救和救人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幸运的一家人,能够全员存活并且团聚,后续获得帮助和好的医疗条件。

海啸来临的场景特效拍得很好,被海啸席卷一团乱的俯拍和水中各种危险杂物撞击,特别紧迫又害怕。

但是女主和儿子刚开始为了对方抛弃已经抓住的浮物,被撞击被浪头淹没,其实是很危险没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做法。

抱着电线杆也容易漏电被电死,救小朋友爬树捡汽水,应该多捡些可以用的衣物药品和食物,他们的运气很好,有人来帮忙送医院,受伤的妈妈是医生有急救知识,给自己做了应急处理。

去高楼会不会更好,如果刚开始入住第三层的海景房是不是会安全点,不过大家都在外面猝不及防。

煽情部分太多,自救流浪的部分太少。

女主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去帮忙,妈妈做手术差点以为去世了见不到了。

爸爸为了找妈妈让其他人照顾孩子,差点孩子丢了,还是太冒险了。

最后大家身上的纸条,象征孤儿名字的卢卡斯,提供电话帮助的朋友爱人最后留下的纸条,在手臂上错误的名字,灾难下被包裹排列的尸体,医院里挤满流血的人,还有在灾区寻找家人和帮助陌生人的人,灾难面前,都是受害者,相互帮助,重建家园。

 2 ) 影评

≪海啸奇迹≫,讲述一家五口来到印尼度假却遭遇海啸,也正是这场海啸让奇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观众看完都会潸然泪下感动不已。

正所谓天灾无情人有情,这一家的感人事迹能让观众相信灾难下奇迹也会发生。

配音,季冠霖真是意料之中的好,总监没让我失望。

总之,值得一看。

 3 ) 渺小的人类

周六看了海啸奇迹 是改编自2004年印尼海啸的真实事件影片采用的是先扬后抑再扬的手法 暴风雨前的平静 中产家庭:一夫一妻 大儿子 二儿子 小儿子 一家五口去泰国度假大海 沙滩 阳光 椰子树 泳池 沙滩椅 一切都显得那么其乐融融只有微风 耸动 小动物 一闪而过 提醒着即将到来的危机我看着看着就发现大儿子好像荷兰弟啊!!!

喜欢他演的蜘蛛侠!

查了一下演员表还真是他 是荷兰弟的荧幕首秀 还是个小孩子 但是展现出了演技天赋别说 蜘蛛侠挺会选角的 还发现了女主是穆赫兰道的主演 别说 穆赫兰道以前看的时候 把我看麻了 烧脑的一批惊天骇浪的海水翻涌而来 几秒之内就把一切覆盖 高大的椰子树被顷刻折断海水吞噬了房屋 来不及反应的人类也被卷走 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 手无缚鸡之力 女主贡献了第一个令人不适的镜头 就是她的右腿下方 在海水中被不明物种刺中了看的是未删减版的 造型做的很逼真 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疼痛一家五口在海啸中失散了 大儿子和妈妈 相依为命爸爸则跟二儿子 小儿子在一起期间令人动容的是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一是大儿子和妈妈在等待救援的时候 路过了一位呼救的小孩子大儿子主张不理睬 都自顾不暇了 不想带一个累赘妈妈告诉他 要以己度人 万一呼救的是弟弟们 你怎么办最后还是把小孩子带上了 二是爸爸坚持要去找妈妈和大儿子 但是老二和小三没有人照顾 想爸爸留下来爸爸告诉儿子们 说我也跟你们一样害怕 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时刻是什么吗不是我落入海里 而是当我探出头时 发现身边空无一人 如果妈妈和大儿子也孤立无援呢?

我必须要找到他们爸爸没有用说教的口吻去教训孩子们 还是以己度人 用自己亲身经历做类比三是妈妈在医院里 在病床上躺着 周围都是在海啸中受伤的人们都是一个个失散的家庭 妈妈希望荷兰弟能够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这是非常伟大的举动 也是剧中最燃的时刻荷兰弟开始在医院里一个个问他们亲人的名字 记在本子上然后再去每一个地方喊这些名字 看看有没有人匹配上 穿梭在人群之中 像星星一样在闪着光芒影片最后也是大团圆结局 当family紧紧相拥的那一刻 还是很感动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纵然很渺小 无法阻挡来势汹汹的海啸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星星们聚在一起 也是可以燎原的

 4 ) 足以纪念它,纵然关于它的故事是说不完的

《海啸奇迹》,如歌如泣,煽情两字在明处向观众抛媚眼,再祭出ewan和naomi,多少人巴巴地去看,未上映已经望眼欲穿。

老实说看电影我不反感煽情,煽得好总比催眠好,是吧?

太过干涩老实,话说我还不见得啃得动,正是卡司和《海啸奇迹》四字鼓动我想看,面向普罗大众的设定,即使真人真事被刻意渲染放大,再加上好莱坞式特效乱炖一煲,赢面还是挺大。

而作为观众,04南亚大海啸这场绝世天劫,大部分人都印象深刻,无须赘述。

劫后余生者、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恍若隔世经历的人固然有;未亲身经历但是当时持续关注灾难报道、至今犹记得那些悚目惊心的灾场照片的人更不计其数。

那段日子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海啸的各种资讯,至今每年各种纪念追思,伤痛渐走远,却不曾被遗忘。

所以拉人看戏几乎没有难度,至于它对不对得起这份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期待?

看来又要拉拉杂杂说一堆(⊙o⊙)记性差又杂乱的咱只好从影片结尾说起,因为看到尾声我好像自以为是的发现了什么……henry和maria一家是幸运的,因为奇迹“选择”了他们。

henry摊开手中写着那位好心仁兄妻女名字的纸,此时才发现背面是“我们在沙滩”的留言。

lucas摘下写着自己名字的纸片。

maria看着手臂上的自己名字。

飞机缓缓起飞,满目疮痍的大地逐渐淹没于云海中,他们回家了(当然maria还得到新加坡做手术),齐齐整整。

如果没有被奇迹选择,如那位仁兄,即使他也锲而不舍,终是与妻女天人永隔。

如果没有被奇迹选择,别在衣服上象征与亲人失散甚至灾难遗孤的纸片,将继续别在lucas身上,他还要在各处收容所辗转。

maria手臂上的名字,很可能在认领尸首的时候供丈夫儿子辨认,如果奇迹没有选择她。

镜头之外,苦苦求生、对离散亲人不离不弃坚持寻觅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奇迹没有选择所有人。

即使他们一样非常勇敢、坚韧、信念强大。

大部分人虽侥幸生还却已家破人亡、数以万计幼儿失哺、无家可归,thomas和simon跳下车与长兄父亲团聚时,车上其他孩子都没有等到这样的奇迹。

他们一样深爱、需要、想念失散遇难的父母亲友,但只有少数人受奇迹拂照,全身而退。

奇迹只是微小机率的实现,还是higher power的成全,各人自有解读。

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次奇幻事件、一场奇幻旅程。

所以本来以为所谓《海啸奇迹》必是卯全力,绘声绘影奇迹如何撼动人心、感天动地,然而说好的煽情,其实并没有很明显在煽,倒是令我颇感欣慰。

这个奇迹不是要歌颂什么宇宙间的神秘力量、或者谁家前世积德,今生福报双修,更不是为了抹杀其他人求生的努力,不是事后显摆。

南亚海啸的大大小小故事还会少吗,这不过是其中之一。

如果所有受灾者的故事都搬上银幕,也必会有人的故事是满满的无奈、唏嘘、嗟叹。

now and then之间,某些伤痛稀释、希望重建。

总之,它是悲喜交织的。

《海啸奇迹》代表不了整个南亚海啸事件,却足以纪念它。

于无数untold stories中抽丝缠结,在银幕上分享其一,如年年各地追思活动,只为了不忘。

不忘那些等不到奇迹的人、需要重建的家园、需要帮助的人。

我去过其中一些当年的灾区,残垣断壁早已不见,不过下榻的旅馆侧翼还在建,而人们面对好奇又贪生怕死的游客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并没有自怜自艾,都是微笑着,淡淡说一些本身经历和身边人际遇、顺便小吓一把心里有鬼的人(不是我→ →)。

而游客没有遗弃它,很快地它又恢复往日人多如织的盛景。

本应如此,因为我看到,不管奇迹有没有发生在这些人和地方,他们仍是站起来了,继续仰望蓝天碧海。

唉,我到底有没有讲到我要讲的重点???

( ⊙ o ⊙ )应该有吧……反正很累去睡觉\(≧▽≦)/

 5 ) 什么叫做亲人

刚刚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几次家人在灾难过后艰难重逢的镜头让我止不住流泪,可能在那时候你会感到家人对你的意义,家人对你的重要性。

其实我觉得这是本片让我感受最深的,无论是那一个家庭重逢的时候都让人如此感动,而大儿子卢卡斯也在这次灾难中成长了不少,当母子俩逃难的时候,母亲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救那个小孩,起初卢卡斯是不愿意的,到最后在医院里他主动帮助人们寻找失散的亲人。

而当母子俩同时在洪水中时,谁都不顾自己安慰去救对方。

不过影片给我们展示的都是人性中的善,我们很少看到人性中的恶,都是积极的,其实这也不全面。

当我们遇到灾难时要怎样呢,闭上眼睛,想想美好的事吧。

 6 ) 《惊天巨啸》里的成长教育

文>艾晨这里的“成长教育”指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对其所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契合。

(百度百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上一部让我对国外的成长教育有所思考的电影是《阳光小美女》,而这部《惊天巨啸》亦让我感受颇多。

特别是片中Lucas面对灾难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这与其父母平时的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

本文试着对片中场景略做评析,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尊重教育场景一:酒店里,Lucas打开冰箱看到可乐,不敢造次,问妈妈可不可以喝。

妈妈让他喝水,他乖乖把可乐放了回去。

场景二:Lucas发现Maria脚上的伤,Maria转身过来时,衣服已经破烂,胸部外露,Lucas一下转过头去,说自己不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然后道歉。

场景三:树上,Lucas打开可乐先给了妈妈,Maria喝了一口递给了Daniel,Daniel喝了一口之后,又给回Maria,并轻抚着她的头发,握住她的手。

场景四:车上,小Simon说尿急,Tomas让他憋着。

直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Simon才跑下车尿尿。

这几个场景里,分别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彼此尊重、对他人的尊重。

诚然看上去似乎都太过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一种礼貌问题。

但是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也经常最为孩童所忽略,甚至为大人所不以为然。

私以为,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最能体现出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善良教育场景一:听到Daniel的呼救声时,Lucas认为“我们自身难保,帮不上忙”,妈妈则说“即使我们会死,也得去救他”。

场景二:医院里,妈妈要Lucas把桔子分一半给别人,并夸他是最擅长帮助人的孩子,让他去医院帮忙,做任何事都行。

场景三:父亲自己找人的时候也在帮别人找人。

同情、帮助弱小者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

善良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的教育”。

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责任教育场景一:Lucas,从海啸发生之后就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场景二:Tomas,一个坐飞机会因为颠簸而害怕,在酒店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跑去找妈妈的小孩,却能答应父亲,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在山顶的避难所,Simon说害怕,小Tomas教他“闭上眼睛,想点快乐的事”,并帮他盖好被子。

“Promise”这个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说“我不会丢下你的”,promise;医院里,妈妈要Lucas去帮忙,他担心“我走开你真的不要紧吗”,妈妈promise之后他才走……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生存教育场景一:游泳,如果不是小到Simon那样的小孩都会游泳,那么海啸一来,基本已无生还希望。

场景二:海啸过后,Lucas从水中捡起可乐,凸显其求生意识。

水退后他就和妈妈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十分重要。

生存教育里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灾难教育”。

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水里的时候,Lucas因为恐惧而发抖,抱着妈妈哭喊着“我害怕,我们回家好不好”,妈妈则温柔地在他耳边说“我也怕”。

相似的对话在父亲与两个孩子间也出现过:父亲要继续去寻找妻子和大儿子的下落,拜托Tomas照顾小儿子Simon,他说“我害怕”,爸爸说“我也害怕”,然后说“如果妈妈和Lucas也一个人孤零零的害怕,该怎么办”,Tomas似懂非懂,就明白了。

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我们觉得,面对灾难时,恐惧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只不过恐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与其说是灾难让男孩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还不如说是平时的教育在这时起了作用。

五、死亡教育场景一: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沿途看到那么多的尸体。

场景二:帐篷里,Lucas翻看死亡登记册,看着那些面目全非的照片。

场景三:山顶上,74岁的女人和7岁半的Thomas之间的对话。

Thomas说他喜欢看星星,女人说:“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y’re dead, 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 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

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这里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一段话: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

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六、后记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当然存在虚构、夸张成分。

诚然片中的小孩都有超过我们意识里认为的“应有的”成熟与冷静,换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

我们要分析的其实不是这部电影里的具体事例,而是这些事例所反映出的现象。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天朝的小孩,首先想到最多的标签是:不尊重别人、任性、霸道、娇惯、生存能力差、自私……诸如此类贬义的形容?

褒义的当然也不少,个例是不能代表共性,但是却能反应共性。

与天朝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素质教育”历来为人推崇、向往。

然而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说明“怎么做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

国外自然也有不那么做的,国内自然也有那么做的,只是从比例上,国外的多为普遍现象,国内的却是鲜见的个案。

教育的本质即是以教育人,“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

然而国内学校、家庭却多重于教疏于育,且限于形而松于心,每每看到各类无下限、三观不正的“熊孩子”,多感诧异、愤怒。

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因此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

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里,车站团聚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在奔跑而来的弟弟们面前,Lucas就是个兄长的模样;而在父亲面前,奔跑而去的他就是个孩子的模样。

Lucas和多数小孩一样,也会欺负弟弟,也有恐惧的时候,开始时也不想救丹尼尔,但是后来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了。

他并不是一步就成长到位的,正是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下,他才慢慢展现出他的成熟。

2013-1-10

 7 ) 短评写不下,我是来吐槽电影院那些神级后座的。

催泪片,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牵动人心。

但是昨天晚上在电影院我是遇到神一样的后座了,从片头开始就在大声讨论三个小男主有多萌多可爱,不时的发出惊讶的吸气声,然后灾难来临是她开始发出好可怕,啊啊噢!

啊啊然后不断的吐槽不要放开树,怎么那么笨,哎呀哎呀!

之类的。

后来亲情部分后座开始哭,很大声的抽泣,然后到了医院,后座开始数落孩子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帮别人找家人啊,白痴笨蛋,然后找不到妈妈是后座大概觉得孩子活该被她说中了,具体什么我不记得了。

然后演到孩子爸爸那里,带着两个小萌蛋,后座大声吸气:“啊!

他们没有死呢!

”然后去医院找妈妈和大儿子侧键而过时后座完全不淡定了,那里啊!

慢点啊!

干嘛走下去了!!

那里那里!

哎呀!

哎呀哎呀!

啧啧啧!

最后全家团聚后座继续现场影评。

这还不包括中间任何对于脸和服装的赞美和吐槽,比如小孩多萌+吸气声+嗯(你懂吗?

)的声音 , 妈妈脸美啊+外国人五官就是美啊 +身材好啊 那个女的好恐怖啊+皱纹啊 还有不断的短信声。

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后座此举,安静观影别那么大声好吗?

 8 ) 完胜美国大片

比起美国大片,这部剧优胜许多。

单从感观上来说,在海啸来临前,影片用家庭出游自拍DV呈现,表现出度假的愉悦,毫无防备预兆,无辜的感觉而海啸袭击后,对于水底声效的处理,像纪录片感觉非常真实。

如许多影评所述,感情暴点填满了全剧(从小朋友的角度去观察灾后的残忍场面, 家人失散分离,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可能痛失亲人的恐惧,伤痛,小朋友颤抖的肩膀)以至于结尾家人重逢的时刻难以将情感明显推得更高,但这是因为本来前述的这些真实场景是不应为铺陈结局而能够忽略的事实。

至于欢乐结局,该故事本就是真实事件改编,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

灾难片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也不只想要虐人泪下,也是想告诉观影的看官们在患难之际也应该努力求生,也许奇迹就会出现,很多时候生死也就是在你的一念之差。

 9 ) 催泪灾难片

母亲的选择高质量的海啸特效场景后,一段黑屏。

Maria在水面上抱住一棵树撕心裂肺的大叫,大儿子Lukas听见后在水面上呼喊着mam ,两人就这样被水流推着彼此大声叫着对方,此时感情已经被带动了起来。

“mam” “Lukas ” 她们在一根浮树上停下,诉说着害怕、惊恐。

当她们准备到一棵大树上等待救援时,听见了一个小孩子的求救声,这时Lukas 和妈妈发生了冲突,妈妈要去救那个孩子,Lukas 不愿意,奋力喊着不能再冒险了,妈妈把Lukas 的头转过来告诉他“这样的事即使会死也应该去做” 当然影片着力的刻画了这一个选择,他们找到了这个叫Daniel 的小男孩后一起在大树上等待救援,小男孩用手抚摸着Maria。

最后在医院里Lukas 远远的见到了Daniel 的父亲抱着他,开心的笑着。

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可是妈妈的身体虚弱的很难再听他诉说了。

最后在去往新加坡的飞机上Lukas 告诉了妈妈,影片着力刻画母亲的这个选择,也伴随着Lukas 的心理发展与成长。

父亲的坚持Henry抱着两个小儿子Thomas,Simon 海难的场景没有拍,而是直接以Henry 寻找Maria,Lukas 开始,此时Henry 和两个小儿子已经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但Henry决定把两个小儿子送到山上去,自己留下来沿路寻找大儿子和妻子。

当Henry 打电话给远方的家人时,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一个大男人哭的稀里哗啦,当他答应一定要找下去时,害怕失去,但仍执着的坚持希望存在。

激发出我们对于生命、亲人深深的爱。

Lukas 的成长作为大儿子,影片里着重展现了的他成长。

当然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每个人或许都会成长。

从刚开始在飞机上刻意表现出的大胆,到抱着妈妈说“我很害怕”,选择救不救Daniel,在医院帮助别人寻找家人,以为自己的妈妈去世了,与两兄弟、父亲的重逢(重逢的场面太感人了,弦乐一升,两个小男孩一路狂跑叫着Lukas)

最后在医院夜晚的场景里,父亲抱着Simon,Thomas ,把Lukas一个人放在他们的对面,似乎也肯定了他的成长

影片在人物心理的刻画,演员的表演,价值观的含蓄表达,视听效果的处理上都做的很好,质量很高。

重要的是它太催泪了

 10 ) 海啸奇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首先,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海啸奇迹》并不是由天朝或米国来拍摄制作。

因为如果是天朝来拍,不管是什么灾难一定是要先大赞裆和ZF的正确领导。

如果是米国来拍肯定是一家之主最后小宇宙大爆发拯救全家人的俗套故事。

虽然从制作成本上来看《海啸奇迹》绝对属于A级大制作,但其制作公司却是西班牙并不非常知名的电影公司,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海啸奇迹》没有落入窠臼,而是很客观的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地道的灾难片。

在这部电影里,你看不到各种“悲天悯人”的政客,你也看不到犹如天神附体的救护人员,你能看到的只是普通人在面临灾难时的本能反应。

看完《海啸奇迹》,可以发现整部电影中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简单和真实。

整个故事很简单,出场人物也不多,而且始终围绕着一家人来开展,没有任何多余无用的细节。

观众的注意力始终都聚集在这一家人身上。

两位演员的出色表演也保证了影片的真实感。

尤其是尖叫女王娜奥米•瓦茨极具“痛感”的表演让人很揪心,不过也正是娜奥米•瓦茨相对出色的表演彻底的抢走了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风头,让整部电影前后两部分有些失衡。

由于娜奥米•瓦茨和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戏很雷同,使得观众再看后半段时有些疲劳。

再加上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部分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多,就让伊万 迈克格雷格在电影里有些尴尬,甚至沦为陪衬。

准确的说,整部电影后半段观众的注意力已经不是伊万 迈克格雷格,而是这一家人到底如何团聚。

电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那种真实感,每当娜奥米•瓦茨处理伤口的时候观众都能感受到来自主人公内心那种钻心的痛。

就像三池崇史以前的一个电视电影《鬼妓回忆录》一样,电影本身并不恐怖,但就是有一种让你看着很难受的感觉。

《海啸奇迹》虽然不是3D片,但却凭着这种真实的痛感也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比较有趣的是,《海啸奇迹》的戏眼并不是两位大明星,而是电影中的大儿子,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在灾难中有明显成长痕迹的人物。

大儿子由灾难前的孤僻冷淡、自私自利到灾难后的热情开朗、乐于助人。

可以说,大儿子的成长才是《海啸奇迹》最主要的一条线索。

其实在看《海啸奇迹》的时候,我满脑子里都是李连杰在印尼遭遇海啸的场景。

当时报道李连杰失踪的新闻也让国人意识到在灾难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即使他是李连杰。

我很好奇一个在电影里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一个有着充分的话语权、在天朝基本可以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究竟他当时想的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的了解到李连杰当时的思想状况,但是自从这次灾难后,他开始热衷公益,更创办了壹基金,变得更加乐善好施,而且对生死也有了新的感悟。

相信他也是通过那次遭遇才认识到人类在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才滋长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吧,这和《海啸奇迹》里大儿子的成长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我绝不是说李连杰在面对海啸以前是个孤僻冷淡、自私自利的人)值得玩味的是,正是李连杰的不幸遭遇,才促成他创办壹基金的想法,这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成为一种幸运。

有时候,灾难也可以让人成长。

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人类却是有着爱恨情仇的情感动物,这也应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事。

PS:如果《海啸奇迹》在中国票房大爆的话,说不定有人就会把李连杰遭遇海啸的故事搬上荧幕呢。

可惜,片子引进太晚档期又很尴尬,估计《海啸奇迹》在中国影市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海啸奇迹》短评

“你有本事看电影,怎么没本事痛哭啊!”这个导演讲故事的架势跟雪姨敲门有的一拼 || 标准催泪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也就这效果了3835美好的事情在你旁边毁灭让你痛心同时各种珍爱生命。但别忘了灾难后人性的丑恶。

8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各方面都很平庸。可惜了两个好演员。

10分钟前
  • 门儿包
  • 较差

效果做得很好。 Naomi都没怎么演,一直在床上,这样也能获得奥斯卡提名。。。

12分钟前
  • 元秀Lydia
  • 推荐

太痛了,惨不忍睹。旁边那个十分钟就扛不住了,我被Naomi虐惨了,有些镜头惨绝人寰,导演太无良了什么血肉模糊的镜头都给。故事线太薄,表演却是非常感人,Naomi那个惨烈Ewan那个哭啊,小男主会红,但不打算推荐,因为太痛苦了。

1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我浮出水面,发现我自己一个人,那是最可怕的地方,当我看到你们两个在往树上爬的时候,我突然就没那么害怕了,那时我知道我不在是一个人了。”

19分钟前
  • 山河故人
  • 力荐

年度催泪大戏。故事有些单薄。NAOMI和大儿子好棒。这样的幸运儿真的少之又少,所以才是IMPOSSIBLE吧。

23分钟前
  • [MO]鄭思山
  • 推荐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显得那么羸弱,只有真情能够支撑着我们继续活下去。

26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太惨了,不过剧情有点刻意,Ewan打电话那场哭戏看着真是难受。

31分钟前
  • Hao
  • 还行

麻痹恐怖片阿

36分钟前
  • 月亮背后的孩子
  • 还行

虽然基于真实故事 被导演拍的吃屎一样形式主义无趣虐心恶心不止 导演功力差 处处体现MTV和大一学生的表现手法 各个场景镜头一掷千金 美工虐心到极致 逻辑混乱讲述不清 观后恶心 触动不多 总之 不要看不好看 史上最差

41分钟前
  • Sisse
  • 很差

二半夜看这个,就差嚎啕大哭了我,泪点、萌点巨多,伊万那个电话,哭的我心都碎成片儿了,小不点三兄弟的重聚,也是大泪奔点。这电影让我记住了“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和塞吉奥·G·桑切兹”这个西班牙导演、编剧组合,他们之前的作品,是恐怖片《孤堡惊情》。什么都能来,霸气。

46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灾难来临时的场景&气氛处理堪比恐怖片,娜奥米和那个小正太霍兰德的表演很棒,结尾处的重逢拍得俗套了,伊万除了那场哭戏之外都在打酱油。

48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影院观看,最后5分钟妈妈躺在飞机上侧脸崩溃哭泣催泪。总体演技用力过猛,家庭团聚痕迹感明显,作为灾难片平平,亮点也就是正太帅哥了,太靠谱。

51分钟前
  • summermomo
  • 较差

女主角玛丽亚在医院呕吐那一刻堪称全片最噁心画面……电影颇写实,不刻意煽情,灾难当前,身受重伤的玛丽亚还能身教儿子卢卡斯舍己救人,难能可贵。饰演三兄弟的小演员们将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实属难得。是一部不错的灾难教育片!

56分钟前
  • longer
  • 推荐

灾难类型片的一贯主题——人类在灾难面前愈加渺小,但是爱却更显伟大。没有多少出彩之处,剔除煽情能剩下的干货就不多了。

57分钟前
  • 楚辛
  • 还行

兄弟情好萌啊

60分钟前
  • 🍓
  • 推荐

最深切的痛其实是无声的,可是我多么羡慕他们能拥抱着大哭。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背景音乐的煽情,破镜重圆的飙泪,有缘才能成为一家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1小时前
  • 随心由己
  • 推荐

真无聊,快进半小时看完了

1小时前
  • 李铁牛
  • 较差

这片子在豆瓣绝比有水军在刷分,撑死6.5的分被刷到了7.5。导演用那么多的黑镜头要死啊。还有那晃来晃去的镜头是怕我不知道你在手持拍摄么。。晃的我都快吐了。还有煽情的功力是和倪萍学的吧?最后提一下这小男孩长得这么和马克扎克伯格似的。。

1小时前
  • kinder buen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