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半年之久,终于又开始动笔拉片《9号秘事》。
第三季第五集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感觉和《克丽丝汀的12天》属于同一种类型,剧情反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人类情感问题,而不是制造悬疑。
但影片开头是以悬疑片的形式开始。
一派春和日丽繁花似锦的日子里,一个套头衫男人David(二册饰演,不得不说,他特别适合这类表面平静但内心疯批的角色)跑步到家停下脚步,镜头转向小道旁草丛中一只看上去很新的懒人皮鞋(左脚)。
男人疑惑的拿起鞋,仔细看了一下,放到路旁矮围墙上(更显眼),表现出他对这只单鞋出现在此处的不解,以及他如同普通人一样觉得可能是有人遗落,希望鞋被人更容易看见取回的用意。
然后镜头调转,最后停留在从上俯视皮鞋的角度,大家发现本集的“9”,指向9码皮鞋;此时出现本集标题《Diddle Diddle Dumpling》。
这是英国儿歌,当然最后我们知道选择这首儿歌富有深意,不得不说,中文翻译《你拍一,我拍一》是抓住某种精髓在里面的。
影片分为四段,按照四季排序,其实最后反观,我们当然也明白,这也是带有隐喻的,是关于一个人精神疾病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由轻及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季划分都开始于儿童手图,应该都是David7岁女儿Sally的作品。
春David把皮鞋拿回家,致力于寻找主人以及丢失的原因。
在这一段中,主要是David和妻子Louise的对话。
可以发现,Louise是外出工作的那一位,并且会晚回家,而David不明原因赋闲在家照顾女儿。
David对妻子晚回家略有抱怨,而她小心翼翼暗示他应该可以出去工作了。
他对皮鞋的偏执逐渐显露,包括女儿乱动都会生气,还为皮鞋张贴失物招领,表现出超出常理的关注。
David和Louise争执时,提到将录像带捐出人家不收,Louise欲言又止。
值得注意的点:家里完全对称的布局,最明显的例子,照片柜,连黄铜兔子都是一左一右,摆放整齐,David是整理家务的人,他的强迫症可见一斑。
夏时间过去,当我们以为皮鞋会被忘却时,它其实默默的一直在沙发底下,也在David的心里。
本段朋友Chris(胖胖饰演)希望给David提供一个工作机会(应该是Louise的请求),但是David沉迷于皮鞋project。
David和Louise的争执升级,Louise把皮鞋丢掉,但David心急如焚的去找了回来。
妻子跟朋友的对话中表明,有什么事情曾经发生过,David是有理由变得这么偏执的。
他和Chris说,“A pair of shoes, they deserve to be together. Have to be how they belong.”当然David的偏执升级,做网站(一个留言都没有),上广播(被听众和主持人质疑)。
正在此时,有一个男人出现,沉着冷静,给出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参加附近婚礼时,带的皮鞋从西服袋遗落),并提供无可置疑的证据(另一只鞋),要回了那只鞋。
David表现出异于寻常的分离悲伤,他已经在使用人称代词“he”,“him”来指代那只鞋。
值得注意的点:David给Louise和Chris到了两遍酒(4杯),暗示他有遗忘症而不自知;并且他对时间的感知存在问题,他认为皮鞋是三周前发现,实际上已经三个月(对话中可以知道发生在3月)。
秋交回皮鞋后,David看上去正常了,开始出去为Chris工作。
他回到家,Sally要给他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正是点题的那首。
Diddle diddle dumpling, My son, John,Went to bed with his trousers on.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Diddle diddle dumpling, my son, John.值得注意的点:Louise给女儿解释autumn读音的时候,提到了圣歌(hymn),女儿说“就是葬礼上的歌”。
冬寒风萧瑟中,呼应开头,Louise走在门口小道上,她突然发现了一只单独的皮鞋。
之后,剧情进入最后的解密,David在翻旧照片时,发现来拿鞋的男人其实是Louise的朋友Ted,并且Louise在Ted出现前两天买过一双同款新皮鞋。
Louise承认是自己找朋友帮忙,希望David从对鞋的偏执中走出来。
当然,就和我们预料的一样,David和Louise都坦白,“鞋不是重点,鞋一直不是重点”。
事实上,六年前,Sally的双胞胎兄弟不幸去世,这才是重点。
Louise和David代表了我们应对悲痛事件的两种态度。
Louise认为悲痛可以随着时间冲淡,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仍然存在的美好事物上,生活需要进行下去;而David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沉浸在悲痛中,丧失了时间流逝的概念,期望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让本来应该如此美满的事情重新美满。
前面的点点滴滴草蛇灰线,都串了起来,比如:死去的双胞胎就叫做Joseph。
此时,Louise去握David的手,突然发现,他手上还有未干的血迹。
David承认自己去找Ted,但Ted不肯归还皮鞋,远处传来警笛声。
镜头最后落在照片柜上,正中其实放着David抱着双胞胎的照片,照片里,他正穿着和他找到的一模一样的皮鞋(活下来的女儿Sally正在左腿上)。
David开头正是看到这张照片才去屋外拿回那只鞋。
字幕出来之后,还放出监控视频拍到的,当时正是David自己把鞋放进草丛中的画面。
其实,这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人确实很难自我救赎,沉溺在伤痛中无法自拔;我们也很难去指责这样一个已经受过重创的灵魂,只能扼腕叹息。
当然对于这一集,也有很多网友过度解读,比如妻子Louise和Chris是不是已经有私情,这一点剧中确实表现有暧昧,但其实也表现了夫妻俩感情深笃,要发展到两人对双胞胎中的儿子做了什么,就纯属过度了。
另外有人指出,这是性别倒转的女权主义剧,用David的遭遇来表达,忽视家庭主妇/主夫的痛苦;这也属于过度解释,David是因为对悲痛事件的应对才退缩回家庭,并且Louise其实对他还是体谅和关怀的。
这一集总体上来说,还是更着重于表达人类对悲伤的应对,有可能导致的精神疾病,放回到主题重心才是更准确的解读。
还有关于最后David不是杀了(伤了)Ted,而是杀了自己的女儿(血还未干)的脑洞:不得不说,这一暗黑脑洞是有存在空间的,毕竟那也是一种团圆的方式,这更拔高了悲伤过度导致精神疾病的可怕程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音乐使用了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四个片段一一对应。
四季窗外的景色也很美。
九号秘事一直以来以反转著称,最后的结局让人不禁发挥想象力,脑补其中的细节和事件的缘由。
在第三季第六集中,教授最后被绑在椅子上,听女主告诉他事情的原因,但在最后那个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出教授挣脱了捆绑他手的绳子,这是一个反转,而且最后教授用这些器官成功举办展览,展览上也有心脏,应该是反杀了女主。
女主在最后对教授说,你是个没心没肺的评论家,但教授也反驳这杀人理由也太牵强了,而后女主就直接表示我就是想拿回它。
到这里不禁让人感觉教授死的不应该,然而结局却是教授活了下来,开办展览,记者采访教授时的对话挺有意思的,“你一定花费了许多心血吧?
”“不,也没有。
”有种一语双关的味道,教授的确没有花费许多心血(人都是女主杀的),而心脏也不是教授而是女主的,强调了剧情的反转,而结尾无情的教授又让人感觉他的确没有心,不配拥有女主儿子的心脏,和他前面的无辜形成反转。
总之,在我看来,这一集不仅是剧情上的反转,也有感情上的反转。
圣诞元旦前后,超感8和黑心9相继都有了新动向,超感8出了圣诞过渡剧,黑心9马上开播新一季,这两部剧一美一英,都是个中翘楚有滋有味。
超感8当然就是《超感猎杀》,黑心9是我给起的小名儿,就是英剧《九号秘事》(Inside No. 9)。
《九号秘事》属于短小精悍式的剧集,每集的故事和角色都是独立的,每集半个小时。
故事情节间并无联系,不过穿插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数字9。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9号的房间、公寓、公馆、公共空间等等。
据说剧集的两位制作人里斯·谢尔史密斯 (Reece Shearsmith)和史蒂夫·佩姆伯顿 (Steve Pemberton)之所以选择这个数字是因为No.9读来头韵和谐朗朗上口。
两位制作人搭帮结伙配套发送,不仅编剧导演而且尽量在每一集里都要出演一个角色,或双双出演,或者根据角色需要由其中一位现身表演。
《九号秘事》主题暗黑糅杂幽默,极致粉墨人心之黑。
比如第一季第一集就够惊世骇俗,来了一个乱伦、娈童、谋杀一锅烩。
整个剧集的拍摄手法一般来说是先抑后扬,往往一开始像白开水似的温吞拖拉,最后关头晴空霹雳大反转。
史蒂夫·佩姆伯顿就曾公开宣称,他们制作的根本意图就是要让观众措手不及。
剧集时长半小时左右很合适,如果开篇铺垫太久恐怕有的故事容易让人看不下去。
不过,每一集是各具特色的,暗黑、哥特、恐怖、悬疑风格迥异,还有大量闹剧式的表演和辛辣的讽刺,其中对于幽默的运用则凸显了黑色英国风格。
两位制作人之前曾经参与制作了大获好评的剧集《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Gentlemen)和《疯城记》(Psychoville),《绅士联盟》至今仍然是英国历史上十佳喜剧之一。
在结束《疯城记》的制作之后,他们开始参与BBC的新剧制作,此时他们依然沉浸在《疯城记》的套路里,于是将之前的创作思路绵延到了新的剧集中。
当时《疯城记》第一季第四集的故事是受到希区柯克电影《夺魂索》(Alfred Hitchcock'sRope)的启发来进行设置的,这一集的故事完全是在一个单一环境发生的,拍摄时也只用了两台摄影机。
这种单一场景设置的剧集有一个专有名称---瓶装剧(bottle episode)。
瓶装剧一词最初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拍摄剧集《星际迷航》(Startrek)的过程中,专门用于描述拍摄发生在进取号飞船甲板上情节的时候,那时叫做瓶装船剧ship-in-a-bottleepisodes,后来简称为bottle episode。
瓶装剧这种形式在很多剧集中得到应用,比如《X档案》(X Files)和《老友记》(Friends)等等。
《老友记》的第三季第二集就以瓶装剧形式出现,播出后大受欢迎,于是制片人就沿袭了这种模式,在其后的几季中都大量使用瓶装剧模式拍摄。
而近年火爆的《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第三季第十集“苍蝇”(fly),也是典型的瓶装剧。
虽然瓶装剧的名称是美国人首先叫出来的,但是这种拍摄手法却是英国人第一个使用的。
1963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在拍摄《神秘博士》(Doctor Who)的第三个故事时首次用到了这种拍摄手法,当时是为了紧缩开支拍摄形成的副产品,后来逐渐发现单一场景对于戏剧冲突产生了催化剂似的不可思议的效果,于是在各种剧集中广泛出现。
《九号秘事》由BBC出品,剧集类型设定决定沿用传统,大量制作瓶装剧。
同时决定每集故事独立成章,这样的话如果观众不喜欢其中某一集的故事,完全不受影响可以选择观看其他故事。
如果你看过《疯城记》,你会发现《九号秘事》与这部剧集千丝万缕的血脉相承。
比如第一季中《平静的夜》(A Quiet Night In)的无对白打劫,该表现方式在《疯城记》里也曾经出现。
两位制作人是主动结束《疯城记》这部剧的,第二季结束后他们认为再继续进行第三季的意义不大,无聊的重复也丧失乐趣,于是两个伙伴决定倾注于形式全新、理念承传的新剧之中。
黑心9剧集的每一集只有一周的拍摄时间,他们的想法和灵光也时常乍现和改变。
最初BBC决定把第一季第一集的情节设定为在一个生日宴会上发生的颇具喜剧色彩的故事,里斯·谢尔史密斯和史蒂夫·佩姆伯顿当时却觉得单单有喜剧元素太过平常,于是就希望加入更多的阴森惊悚的元素。
在几经易稿之后,这个生日宴会的故事剧本还是搁置下来。
偶然一次,他们在拍摄的地方看到一个大大的衣橱,这激发出二人的灵感,他们决定用空间的逼仄再逼仄来挑战人心,于是产生了第一季首集《沙丁鱼游戏》(Sardines)。
而那个搁置的剧本则在第二季作为第五集面世---就是《奶奶的宴会》(Nana's Party)。
《汤姆和杰瑞》(Tom & Gerri)这一集的原型其实就是里斯·谢尔史密斯和史蒂夫·佩姆伯顿这二位,故事背景影射的就是二人初出茅庐一起合租找工作那段艰难的时候。
第一季着重于暗黑、幽默和结局反转,第二季则以此为圆心进行了更加宽泛的延展。
《克丽丝汀的12天》(The 12 Days of Christine)堪称最佳,它用一个个喝断片似的毫无逻辑的记忆,夹杂着鬼故事一般的惊悚给出了一丝温情关怀和怅惘。
我在看这一集时,一度茫然不知所措,不过在结尾时一切都丝丝入扣起来,那些声音、情景、事情种种碎片一一合牙,无不严丝合缝。
在最后一刻,碎片如齿轮般啮合,直似在心头吱呀铰过。
第二季中也将瓶装剧模式用到极致,第四集《冷漠关怀》(Cold Comfort)所有的故事都通过监视镜头演绎出来,却丝毫没有监视镜头的无趣,故事清晰生动手法巧妙,称得上瓶装剧的绝世手笔。
里斯·谢尔史密斯和史蒂夫·佩姆伯顿这两位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天才,对于他们在艺术创作工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和观众,用灵感、方法和表演不断给出的惊喜,语言已经不能形容我由衷的感佩,只能托意于对新一季黑心9的期待。
公众号:丁神灯
这个故事是一个丧子伤心的父亲,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激化了他对孩子的思念,从而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
在看到结尾的花絮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仔细比较了一下结尾和开始,我才发现,原来父亲早就被丧子之痛折磨得精神出问题了,整个故事只是这个过程的结尾而已。
春天的早晨,David晨跑偶然捡到了一只鞋,他仿佛被触动了什么似的,把鞋子放在了旁边的围墙上,回家告诉要去上班的妻子Louis,Louis忙于工作和孩子,没工夫搭理David。
Louis去上班,David在家里打扫时,神情楞楞的,他按部就班地坐着自己的家务。
擦相册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看向那双鞋,David下定决心要找到另外一只鞋。
到了夏天,David愈加狂躁。
Louis觉得他为一只鞋子做的实在是有些过分,甚至在家里客人的面前一直说这件找另一只鞋子的事情。
这时候,观众也开始感到奇怪了。
到底是为什么David会对一只鞋子抱有这么大的执念?
而且发现David有一点不正常了,他好像记性并不很好,有间歇性失忆的迹象。
David为了找到另一只鞋子,甚至去电台广播悬赏,最后终于等到了鞋子的主人。
在David测试过后,即将把鞋交还回去的时候,David已经舍不得了,但他认为它们应该在一起。
秋天了,而David解决掉这件事之后,终于步上了正常的工作。
一天,女儿Sally在表演学校的舞台剧的时候,David听着“diddle diddle dumpling,my son,John”“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
David脸色变了,还是鼓励着女儿,而一旁的Louis担心地看着David。
观众仿佛了解了什么。
最后到了冬天,Louis回家路上,发现了那只被David送回去的鞋子,拿回家的时候,发现David静静坐在沙发上。
David质疑Louis找朋友冒充鞋的主人欺骗自己,他们开始争吵。
原来,Sally有个同胞兄弟Joseph,六年来David一直没有走出儿子夭折的阴影。
Louis摸到了David手腕上的血,David去找了Ted,Louis震惊地看着他。
David转身站在窗户前,在渐渐响起的警笛声里,抱着那只鞋子,仿佛又哼起了“diddle diddle dumpling”的曲子。
故事最后定格在客厅的一张相片上,那张相片里,David穿着一双和他捡到的鞋子一模一样的一脚蹬,膝头坐着一对龙凤胎,男孩坐在David的左膝上,而故事刚开始,David捡到的恰恰是左鞋。
这一集的整个故事看似无聊,但埋着很多伏笔。
(1)故事开始,David在做家务擦相册时,突然看到了某一张相片,才下定决心找鞋。
故事最后,我们发现那张相片就是David抱着双胞胎的照片。
(2)David强调很多次,一对鞋子就应该在一起。
(3)David精神不正常,在给客人上茶时,完全忘记茶刚刚已经端过一遍了。
(4)客人Chris暗示,David夫妇经历了很多,承受了很多苦难。
(5)Louis在和女儿画画时,对him、funeral的敏感,都说明了痛苦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
(6)Diddle diddle dumpling,my son,John。
这句说的还不够明白,Sally接下来那句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已经告诉我们真相了。
John的n不发音,就是Joseph的简称。
(7)结尾的花絮,原来最开始捡到的鞋子是David自己扔的,但他不记得了。
这一集是个不同以往的故事。
没有以往的暗黑和阴谋,描写的是失去孩子的父母,不论时间过去多久,痛苦无法排解,无法驱除。
表面的忽略和逃避,内心深处却饱受折磨。
David是个好父亲,他爱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根本走不出Joseph离去的阴影。
看到一双鞋子,就会想起来,我原来有一对双胞胎啊。
为此,他不能正常地工作。
Louis担起了养家的责任,所以忙于工作。
而David待在家里,每天都能看到自己托着孩子的照片,日复一日,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一个父亲来说,究竟是怎么样的酷刑。
David已经疯了。
在神智不清的条件下,丢了鞋子。
神智清醒之后,又捡了回来。
作为母亲,Louis关心孩子,作为妻子,她同样爱着丈夫。
失去Joseph,Louis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平静,不然不会对him、funeral那么敏感。
但痛苦的同时,Louis清楚地意识到,她还是Sally的母亲,她需要为了Sally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天下父母心。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可以为了孩子变成神经病,也可以为了孩子忍受痛苦,坚持笑着活下去。
这集是温情的一集,愿孩子安好,愿父母安心。
想起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采访中他承认了和马龙白兰度一起策划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这部电影中的强暴片段,并没有征得女主玛莉娅·施奈德的同意,因为他希望更能表现出施奈德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反应,而不是一名演员的反应,当时白兰度已经48岁,而施奈德却只有19岁,看完第一集后,细想起其中的意味,真的令人心颤
(偶然看B站的视频尝试翻译,仅供凑合看看)Part11)”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你们都有一种非常阴暗、扭曲的幽默感?
“Steve: 以前我们去派对的时候,我们以前是Bretton Hall的学生。
当我俩中的一人上完厕所,另外一个人会穿上红色橡胶雨衣,拿着餐刀,打扮成“Don’t look now”的侏儒在厕所外等着,那时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会费劲穿上这套服装并且等在厕所外的人(对视),意识到我们有相同的阴暗扭曲的幽默感。
2)“谁对你们的写作产生了最大影响?
”Reece:可能像是Victoria Wood和Alan Bennet,更多是写剧情喜剧片的人。
我觉得Victoria很有趣,擅长人物白描;但我俩更希望讲一个故事,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慢慢从纯粹的喜剧转型。
喜剧很棒,但是渐渐地我们会更戏剧化一些。
3)“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放弃喜剧而专做惊悚?
”Reece:当然(迫不及待)Steve:是的,四年前你就开始了。
第三季有些单集有很多的惊悚元素。
但如果只做惊悚我们会怀念喜剧的,每集必须有一些幽默的味道。
Reece:我觉得你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说这是喜剧这是惊悚,你可以两者兼顾,而且这就是它们本身。
4)“通常你们中谁会想出更阴暗的故事?
”Steve:我们互相促进…我觉得是Reece,我觉得你会施加更多的恐怖感。
你经常说“如果这样会更糟会更吓人”Reece:是的。
Steve:然后我会说“Oh,Reece(无限宠溺)”Reece: HAHAHA.(宝宝被表扬了)是的,经常发生。
5)“你们两个更喜欢表演还是编剧?
为什么?
”Steve:我知道你更喜欢哪个(凡事都先想到Reece真是够了),比起编剧你更喜欢表演。
Reece:是的。
Steve:比起表演我更喜欢编剧。
Reece:是的,我们正好相反。
Steve:(无缝对接)所以我们是完美的一对/一队。
6)“有没有想过做一集音乐剧形式的《9号秘事》?
”Reece:说起来蛮有趣,在第三季里面我们有做这种尝试:有一集设定在卡拉OK包厢。
这个想法来自于:我们能不能做一集音乐剧形式的?
Steve:但我更想做正统的音乐剧像《爱乐之城》。
当然不会是“爱乐之城”,我们会怎么起名字?
“爱杀之城”?
Reece:“砰砰之城”?
(Steve被Reece逗笑。
)7)在说片场装死?
没明白Reece很快跳过这题,说我们没有时间玩这个。
8)“创作这么多一次性的角色会感到挫败吗?
有没有哪些角色你们想重温/重启的?
”Steve:好问题。
Reece:是的,好问题。
(思维同步得可怕)的确会有挫败感,因为你会觉得我们一直在烧毁角色。
我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这半小时的《9号秘事》会做成完整的一系列,但我们确实想过这对于剧情和角色来说,会是很高的翻新率。
Steve:但我们经常会重复使用某种类型的角色,让两个不同的演员演一类角色,会赋予这个角色不同的诠释。
这会让人感觉我们在创作两个不同类型的角色,虽然本质上是相同的角色。
(机智如我)Reece附和。
Part29)“你们曾经有争论过谁来扮演什么角色么?
”Steve & Reece:不会争论,我们会讨论。
(神同步again)Reece:我们会考虑这集自己是不是出现太多了,我们非常注意变得虚荣(此处口误)Steve:注意不变得虚荣。
(纠正Reece)Reece:注意不被指责变得虚荣。
Steve:我们会把所有的角色排队,像上学时为足球队挑选队员一样。
你们先来选,那么,我们要他,那么另一对就要另一人,依次类推。
Reece:其实我们写角色时不会……事实是每人都有真正适合的角色。
10)哪种情况在你们创作时发生得更多:是觉得写得太过需要收敛还是觉得做得不够,需要写得更怪诞/吓人/尖锐来迎合你们的粉丝,同时维护你们在暗黑血腥喜剧界的声誉?
Steve:我觉得肯定是觉得做得不够。
Reece:这种想法是错的,因为我们不应该迎合我们以为人们想要的。
Steve:我觉得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当剧集结束后,人们不以为然地耸耸肩;我们想要的是你在观看时也真正投入了。
Reece:不管如何,我们可能达到了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他写到了我们在暗黑血腥喜剧界的声誉;另外一些人可能认为我们的剧根本称不上黑暗,所以这是口味(不同)。
Steve:是的,这一季我们确实有食人、乱伦等情节,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想。
11)你们更享受做哪件事?
吓唬别人或者逗别人笑?
哪件事更容易?
Steve:我觉得逗别人笑很棒,这是天分,不是吗?
Reece:这会比较容易吗?
Steve: 唔…Reece:逗别人笑比吓唬别人容易,是吗?
不是,两者都不容易,都非常非常的难,Helen(提问者),你TMD来试试看(爆粗了居然)。
12)我喜欢每集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这部剧确实将人们对于惊悚剧类型的热情激发出来,而且我对于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被惊吓着迷。
对于你们来说,恐怖片意味着什么?
就个人而言为什么你们会对它着迷?
Steve:恐怖片就像是一种探索生活中你不曾经历的事情的方式,然后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释放它,有点像坐过山车。
所以你想尖叫,你想感受之前不曾有过的感受,这就是我认为恐怖片允许我们做的,当然你可以离开影院。
其实离开电影院走向光天化日比把电视关了胡思乱想要容易,你会想我要上床睡觉了,夜里太黑了,门都锁了吗?
所以我觉得在电视上看恐怖片更加毛骨悚然。
Reece:是的,恐惧会直接进入你的房间。
其实喜剧和恐怖片的运用的机制非常相似,一个让你放声大笑一个让你不寒而栗。
在影院看恐怖片,所有人会尖叫,过一会又集体大笑。
因为这会有一个释放和缓解,它们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尝试把这些做对。
13)你们会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吗?
或者你们会到对方家用餐吗?
(捂脸)Reece:(傲娇)不会。
Steve:(笑)不会吃晚饭,我们会互相串门。
Reece:我们经常一同出行。
Steve:我们住得很近,所以我们进出总能看到对方。
(呵呵)我们会在街上购物时偶遇,我们不用专门到对方家吃晚饭。
Reece:是的,我们不用。
(有一种你们凡人不懂我们之间的傲娇)Part 314)相比较《9号秘事》单集构成的系列,你在面对《疯城记》这种更复杂的文本时面临什么挑战?
Reece:比较吊诡的是,写《9号秘事》更难。
因为你每周都会面临重新开始,所以需要更多创意。
但同样地,写《疯城记》也非常困难,一周又一周试图让故事继续发展并让同一批角色带给人们惊喜。
这同样困难,但是当角色一旦设立之后可能会比较简单,因为之后你会想这是Mr Jelly,他是个不喜欢小孩的小丑,你知道他是谁然后你相当于每周拜访他一次,如同所有其他角色。
Steve:我认为我们在写《疯城记》受到折磨更多,我们花费更长时间描写不同场戏,它们在哪里汇合,在哪集会发生什么。
在《9号秘事》,你知道你只需要在这集讲一个30页的故事,这样要快很多。
(看出在比较两部作品时两人还是存在分歧)Reece:并且你可以走向极端,因为在下一集不会产生影响。
15)有没有哪个角色或故事你们想尝试,但又觉得会让人太反感?
Reece:并没有,我们总被问起这个问题:有什么是你们不会写的,或有什么过于黑暗?
我们从没有被告知不可以尝试某件事,但我们会注意不让它太恐怖,我们会有一种自我审查意识,一直都有。
我觉得比较好的做法是,当你需要运用某些十分吓人的素材,先克制一下然后当你十分小心时,冲击力更强。
16)我非常欣赏“寂静之夜”这集,几乎是一部默片,还有哪些类型你们想尝试?
Steve:我们讨论过做科幻片,虽然我们都不是科幻片粉丝。
Reece:是的。
Steve:(想做)一部真正美好的爱情喜剧片(有点出乎意料啊),我非常想。
Reece:Boring!
(太调皮)17)你们在创作故事大纲时会去哪里或者怎么做取得灵感?
(两人调笑了一会)Reece:我们会去一个小矮人那里,他会告诉我们写什么。
Steve:剧情几乎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事都可以成为《9号秘事》,只要它包含在一个地点,所以你只要期待故事呈现到你面前。
我在想我们到底怎么做的。
Reece:我们去办公室,不是吗?
我们坐在那里,有时长达几小时的苦闷,有时则是“我想到一个点子”,然后可以迅速落笔,我们会在创作之前有许多讨论,这是帮助我们不感觉自己被卡在那里的诀窍之一。
18)《9号秘事》非常惊艳,不过是否像有人暗示的,今年会有《绅士联盟》20周年纪念?
Reece:谁暗示了?
Steve:你。
(23333)所有人都在不同场合暗示,我们确实希望,我们希望做些什么。
但人们对《绅士联盟》有这么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有点害怕,我们不十分清楚如果我们回归,要做些什么。
不过这么说好了,我们俩会尝试,和Mark&Jeremy碰头,而且我们志在讨论做些什么,这样足够了吗?
19)你们最希望在什么场景下工作?
现阶段我被功课和复习折磨得很痛苦。
Steve:复习?
如果你是个青少年,只要做一件事。
不要以为你可以在工作中刷脸书,戴上耳机听音乐,还可以看电视。
Reece:一面屏幕。
Steve:一面屏幕,不,不是屏幕,一本书!
Reece:一本书!
Steve:笔和纸。
(两只都是有娃的人,同仇敌忾)20)《9号秘事》新一季什么时候开始?
你们是否考虑过制作一部《9号秘事》电影?
Steve:在一间屋子里,你真的想看吗?
有人确实制作了一部关于一个男人在棺材里的的电影。
Reece:我看过,非常棒,《活埋》。
Steve:如果有人来找我们说,希望我们制作一部电影,这是预算,开始吧。
我们会做的,直接开始。
Reece & Steve:谢谢大家。
Steve:谢谢你们的提问,希望你们喜爱这一季。
每次当观众认为胖册两人已经快要江郎才尽的时候,他们都会突出奇招,让人大呼过瘾,原来还能有这样的设计。
《9号秘事》第三季第三集简直就是伏笔之神,在一个纵横字谜里面,藏起了这个故事所有的秘密。
可以说,看一遍完全跟不上解谜的速度。
而且,我们跨语言的观众,首先就要翻过不同语言完全不同解谜思路这座大山。
那么这一集正好可以用来学习一下英语字谜,稍微窥视一下英语语言的特别魅力。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慢慢梳理。
开头,雷雨夜,一个神神秘秘的女孩,偷偷进入了看上去很像英国校园的楼内,在9号工作室的门框顶上拿出钥匙,溜进了大办公室内。
这看上去就很像一个教授的办公室,黑暗的办公室正中有一个看上去像画架的东西,盖着幕布,女孩掀开一角,原来是一个大型的纵横字谜板。
正在此时,灯亮了,胖胖饰演的教授Nigel拿着枪对着这个私闯他家的女孩。
对话中,女孩自称Nina,在面包店打工,是为了在国王学院做学生的男友Simon,来偷看教授出的字谜题目。
教授以斯芬克斯为名,在学生报上出隐义字谜。
Nina说明男友是在学建筑学Architecture,由此引发了教授的第一堂课。
谜面:I teach wild creature without hospital building (12)这类隐义线索的解谜思路包含两个提示: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告诉你谜底这个词的含义;而线索剩余的部分可以称为文字游戏,也是一个谜语。
所以上面的谜面揭示谜底是跟I teach或者building相关的词语。
剩下的文字中“wild”是“易位构词指示词anagram-indicator”,看上去很高深,其实代表字母可以变换顺序,重新排列,就是词语“野”的本意。
类似的词,比如生气的upset,兴奋的excited,疯狂的insane都可以代表同样的提示。
假设结尾词是谜底,那么前面的词除去wild,I teach + creature一共14个字母,再根据without hospital,去掉跟医院有关的A&E(急诊室),再进行重组,就可以得到与building相关的词architecture。
这正是Nina说的她男友的专业。
教学过程中,女孩确实表现出一副比较天真无知的样子,听完小课程之后就准备离开。
教授表示可以给她看看明天要出的题目的提示,于是女孩顺势留了下来。
之后开始对这个大纵横字谜进行了一步一步的解析。
首先是横行第一,谜面:To wound and wander destitute (4, 3, 3) 受伤后一无所有地游荡这完全符合前面的教学篇,“wander”表示着需要重组,To wound and正好4+3+3=10个字母,那么down and out正好是destitute的意思。
俩人稍微聊了一下天,聊到书柜上的一张照片,里面有教授和他的妻子Monica,教授提及她去年去世了,自己没有孩子。
照片中还有一个男孩,非常有寓意的,书柜玻璃门上的格子,正好把教授和妻子跟男孩分隔成两半。
之后两人打了一阵谜语机锋,包括。
又黑又白还很红的是什么:剑桥纵横字谜比赛(纵横字谜是黑白格子,红是教授说的比赛腥风血雨)。
两人又用了“嚼着刀片的修女”和“晒伤的企鹅”,都是同样的黑白红来做的比喻。
什么东西又长又硬还充满水手(谐音semen):潜水艇。
(Nina在过程中不止一次的使用了暗示“性”的俏皮话,这绝对不是无意的。
)在早上又粉又硬(难)的是什么:金融时报字谜。
接下来解析纵行第二,谜面:Cover sounds like a 50 Cent song (4)这里的sounds like指向同音异义词homophone,所以意味着这里要用谐音来联想。
4个字母的词,意思是开头的 cover,而听起来像是一种歌曲。
并且根据前面已经作出的横一,这个词开头是w,所以答案是wrap,听上去像rap,饶舌歌曲。
纵行第一,谜面:Indian national product of French-Italian agreement已知第一个字母是d,法语中的“of”是de,后面再跟一个意大利语中表示同意的单词“是si”,所以谜底是desi,一类印度人,当然是印度的产物。
这个词确实有点生僻了。
横行十八,谜面:Tory leader on board for English flower(5)这里需要打破常规思路,Tory leader并不是指托利党党魁,而是the leader of Tory,就是“T”。
再加上一个四字母意为“board”的词,也并不是一般的什么板子,而是付钱才能board(英国B&B也就是board and breakfest很出名,包食宿的意思),所以这里是rent。
最终答案是Trent,也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flower花朵的意思,而是English flow‘er,英国流动的,所以是英国一条叫Trent的河。
完全同意Nina评论教授心思曲折的说法。
教授此时小施妙计,就让Nina露馅了,她男友并不是国王学院学建筑的。
横行第九,谜面:Degas evacuated and bathed before putting big picture in bog(10)Degas evacuated,可以想到是去掉中间ega几个字母,只剩下ds;而bathed和swam同义,bathed before,就是把swam放在ds前面;然后需要把big picture放到中间,big picture就是大局或者蓝图,也就是plan,所以谜底就是swamplands,等于bog的意思。
女孩在这里嘲笑了不严谨,因为bog没有复数。
《9号秘事》第三季第二集既然叫“账单迷局”,所谓“迷”,就很符合骗子系列的范畴。
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骗局故事,观众的争议无非就是到底其中那个看上去被骗的人,自己是不是一个骗子。
那么我们就从人物来分析一下。
这是发生在一个叫Number 9(9号)的餐厅里的骗局,其中有一桌顾客和一个女服务员,顾客中的三个和女服务员是共谋了这个骗局,他们支付餐厅经理1500磅来租下这个餐厅一晚的使用权,就是要针对那一桌中最后那个客人施展骗局。
这个小型诈骗团伙每个人都有详细的人设,骗局故事设计非常精巧考究。
先来分别讲讲这四个骗子。
Archie,二册扮演,他是出面去认识猎物的人,是他将那个有钱人带进他们这个圈子,然后一起打羽毛球,之后一起聚餐。
他的人设是曾经坐过牢,因为钻了抵押合同条款的空子;内心有点自卑,所以非常好面子,特别是看不惯Malcolm,仿佛他抢走了自己很多的尊严。
他透露自己有老婆Susie(后面Karen提到是真名)和孩子。
Malcolm,胖胖扮演,他看上去比较权威。
他自称是他们一起打球的羽毛球俱乐部的秘书,有一种自大的狂妄,被Archie说是控制狂,自私的混蛋。
他人设也表现出来确实计较自己的尊严。
他透露自己吃的比较多,是因为有甲状腺问题。
后面karen也叫了他的真名Jerry。
第三人Kevin,大家管他叫教授,他的人设是吝啬鬼,很抠门,对钱的细节非常重视。
比如,他表示自己出门前已经计划好要吃什么,所以拿账单时,已经将自己部分和自己的10%小费,细心的数好。
还比如,Archie嘲笑他连去看联赛的油费都要计算均分。
但实际上最后可以看出kevin是这个骗子集团的头脑,他是制定这个计划的人,Archie最后表示太复杂,他却在想如何挽救和精进这个骗局。
三个人共同的背景,是一起在Lingfield上学的同学,还曾经一起攒钱想要用教授的算法赌马,结果被Malcolm用掉;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明白英国人的鄙视链,可能会被伦敦人看成乡下人吧。
最后女服务员Karen,她的人设就是假装是外国人,英语不好,不太听得懂大家讲话;她第一天到餐厅上班,为之后死掉可以被轻易的处理铺好伏笔。
不过这个骗子的演技太差,不够敬业,所以才导致了骗局的失败。
最后是那个所谓的有钱人Craig。
他确实一直营造自己有钱的一种背景,比如:号称有自己的马参与赌马,是伦敦的有钱人,花了75万(虽然要卖掉房子)来和老婆离婚。
他这次是来出差的,顺便带着保姆和俩孩子度假。
骗局前期铺垫全部都放在争抢付账单上。
顺序大约是:Malcolm说自己要付,Archie争着付因为Craig是他请来一起用餐的;Craig抢着付,北方人没自己有钱;Malcom又抢过去,说大家打羽毛球很开心,Archie还是不让他付,因为不能让输的人付,并且Archie表达对Malcolm老是出风头自我炫耀的不满,要自己付;Malcolm认为Archie是想占下一顿更贵的聚餐的便宜,Kevin建议Archie和Malcolm均摊,两人认为应该加上Kevin一起三人均摊;被大家嘲讽的Kevin表示自己要付全部,让大家付小费部分,接着他拿出半价优惠券,但是是过期的;Craig表示他们让他无聊的出差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所以应该他付钱,Malcolm提到他是羽毛球俱乐部秘书,所以应该他请来俱乐部做客的吃饭;Archie愤怒了,提到Malcom总是用这种小恩小惠让大家投他的票,才当上了俱乐部秘书,Craig见势不妙,抢过了账单,这时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女服务员karen对于付钱进程前期就有中断拖延的动作:刷卡机没纸了;要给大家提供免费的柠檬甜酒;这时祭出杀招:Craig提供的卡刷不出来。
争抢付钱的进程于是继续下去:Craig打电话让保姆去查看自己留在酒店的运通卡号码,保姆说不清楚,他让保姆留下孩子们把卡送下来,Malcolm抢下电话不让保姆下来,坚持自己来付;Archie祭出自己有脑瘤,无法手术,只剩三个月生命,所以想最后请朋友们吃饭;Malcolm离席片刻,愤怒的回来,表示短信了Susie,根本没这回事,Archie是为了抢付钱才骗大家。
至此,争抢从口头争执升级为肢体冲突,甚至在Karen表示,自己要关门可以免单之后,Malcolm和Archie仍然不罢休,争执已经上升到账单以外之争,是面子之争。
Malcolm提出用捅刀赛(Stab Scotch)来一决胜负,用刀在每个指缝间轮流插,来回十次用时少的人赢,赢的人付钱。
Malcolm用了23秒完成,明显笨拙的Archie为了加快进度开始割伤手指,Craig不得不上去抢刀阻止比赛,在用力争夺中他一挥手,刀划过了女服务员的喉咙。
由此进入骗局的中心部分,女服务员喉咙喷血倒地,Malcolm抢救了一下宣布她死了,盖上了她的脸;Archie拿走Craig手上的刀,向Kevin要手机(这时Kevin都还要保持抠门人设,说自己话费不多了),之后他宣布他找了人(符合他蹲过监狱的人设)来清理尸体;然后顺理成章,Archie表示清理的脏活儿需要20万现金来支付。
三人又为怎么付争执起来,Craig表示自己有现金可以付,打电话给保姆让她送来;在打电话过程中,他踩到了Karen的手指,她尖叫了起来。
于是,一切都暴露了,这是个大骗局。
最后大家只能刺刀见红,要对Craig直接动手了,Craig是逃走不了的,门在一开始就已经锁上了。
但是最后还有大反转。
最后一个镜头,同样的场景,Craig的位子换了一个新人,旁边坐着前女服务员Karen,这次应该是她找的凯子。
而Craig占据了服务员的位子,新的骗局又开始了。
Craig在答应叫买单时,用了一句双关语,“I won't be a second”,既是“我马上就来”的意思,也是“我不会再犯Karen的错误”。
这个精巧骗局唯一的疑点就是,Craig为什么加入了这个骗子集团?
网友们分成了三派:第一派最简单,Craig就是一个要追求刺激的有钱人,这个确实前面他提到了好几次,打不过就加入,这个骗子集团反正也看上去并不想要人命,那么用加入这一招来解决当时紧迫的场景也 不无可能;第二派承认Craig是个有钱人,但是认为是骗子集团用他的秘密来威胁他加入,这是因为前面的对话里,他打电话给保姆总是说起来房间里有秘密,不让保姆去看床头柜的顶层抽屉或者左边的衣柜,而且他刚刚解决了妻子,于是有人判断他不是离婚,而是杀死了妻子,可能藏尸在酒店房间里(脑洞确实有点过于大了);第三派就是完全认为Craig也不是什么真正有钱人,也是个骗子,所以骗中骗,他发现这个骗子集团的故事好,所以要加入。
我比较倾向于第三派,这是从Craig的人设来看。
他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有钱,但同时又很猥琐,比如老是号称要看黄片,对女服务员也一直开黄腔;并且他还对餐厅的免费薄荷糖,免费柠檬甜酒都很感兴,一副占便宜的样子。
感觉他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有钱,特别是他随身的卡里号称肯定超过250磅,这是针对这晚215.35磅的账单刚刚好说的,如果不是Karen必须不能接受,也可能真的就刷不出来。
但他之前应该并不是真的大骗子,只是想冒充有钱人,混混有钱人的圈子(当然羽毛球俱乐部在英国算有钱人圈子吗?
),骗吃骗喝;所以说他追求刺激也是真的,这才最终能欣喜的加入这个骗局。
那个杀死妻子的脑洞不太现实,这个骗局故事并没有上升到人命的程度,编剧在里面加入一个凶手有什么意义,并且妻子都能杀,感觉也能反杀这几个骗子吧。
本集的黄铜兔子在一开头,餐厅的储物柜里。
B站上已经发现影评UP主大段大段抄袭本影评,目前确定的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042652/?share_source=copy_link&ts=1518059305&share_medium=iphone&bbid=d06599f2202119b7a319c6e70f2f7890 (视频已删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684459/?share_source=copy_link&ts=1518059365&share_medium=iphone&bbid=d06599f2202119b7a319c6e70f2f7890 (视频已删除)感谢评论区 我会有猫和狗 提醒 这个剧的特点众所周知是反转多、情节无法预料、演技精湛、黑色幽默。
这一集毫无疑问也延续了这些特点,观众(如我)从一开始就在猜后面会有什么反转,然而最后真相还是令人意想不到。
厉害吗?
当然厉害,但是这个水准的编剧是该剧标配,并不令熟悉这个剧的观众吃惊。
那这集厉害在哪里?
厉害在编剧对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名剧《俄狄浦斯王》信手拈来的借用和致敬。
先看几个线索:1. 教授化名为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被俄狄浦斯猜到谜语,自尽而死。
wiki: “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攔住過往的路人,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問他們,猜不中者就會被牠吃掉,這個謎語是:“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腿最多的時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確答案,謎底是“人”。
斯芬克斯羞愧萬分,跳崖而死(一說為被俄狄浦斯所殺)。
”2.教授亲生儿子Simon真名Rex。
Rex是王的意思,一般俄狄浦斯被称为Oedipus Rex或者 Oedipus Tyrannus。
教授朋友(复仇者)给儿子起名Rex,其实指的就是俄狄浦斯。
3.既然指向这么明确了,我们就来看看俄狄浦斯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俄狄浦斯之父拉伊俄斯收到神谕,说自己将会被儿子(俄狄浦斯)所杀。
为了逃避命运,拉伊俄斯把刚出生的俄狄浦斯扔到野外等死。
俄狄浦斯却没有死,辗转到了柯林斯王国,被国王当作亲身儿子抚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收到神谕说自己会弑父娶母。
为了逃避命运,他逃出了科林斯王国,离父母越远越好(他不知道抚养他长大的不是他亲身父母)。
结果在路上失手杀死亲身父亲拉伊俄斯(当然,他们彼此都不知道是父子关系)。
随后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被没有国王的忒拜城(因为拉伊俄斯死了)推为国王,娶了前任国王的皇后、也就是自己的母亲,生下四个孩子。
(所有故事都来源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总结而言,1,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2,俄狄浦斯竭力逃避命运,被命运证明是徒然。
这一集的编剧把斯芬克斯和俄狄浦斯的命运汇聚在了教授一个人身上:他是设谜者,却最终被道破谜语而自杀;他不知情,却害死亲生儿子、猥亵亲生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俄狄浦斯是作为儿子弑父娶母,而教授是作为父亲杀子亵女,在形式上是相反,在内核上是相近)。
另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自己孩子的肉在古希腊文学和历史中也是经典桥段:埃斯库罗斯《奥锐斯提亚》里有Thyestes,希罗多德《历史》里有Harpagus,等等。
除了情节上的致敬效仿,最令人惊叹的是编剧对《俄狄浦斯王》原作的思考似乎也蕴藏在该剧中。
《俄狄浦斯王》中,是命运造就了俄狄浦斯的犯罪和悲剧,他自己本无过错(即使性格上有暴躁的一面,但绝不至于招致这样的惩罚)。
《俄狄浦斯王》中的宿命论是长期以来对这部经典的讨论的核心。
俄狄浦斯究竟是不是活该遭受这样的命运?
是否他“尝试逃避命运”的想法和行动就是渎神的,因而造就了他的命运?
编剧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原作中的”命运“转移到了“道德”/“人性”上去:设定中教授就是毫无疑问有罪的;他和朋友老婆偷情,还在比赛中作弊。
所以《俄狄浦斯王》的读者会同情俄狄浦斯,而9号秘事的观众并不会同情教授:教授是有罪的,被复仇理所应当。
但这并不意味着编剧对“命运”这一议题的回避。
对这个议题的思考没有只是没有落在主角教授身上,而是落到了教授女儿身上:在结局之前,她都不知道自己要杀亲生父亲,也不知道猥亵自己的是亲生父亲,她的杀人行动甚至很有可能是来自于被教授朋友(她以为是她的父亲)的教唆。
总而言之,教授女儿似乎也并没有罪,而是收到了外界不可控的力量的牵引。
这个力量在《俄狄浦斯王》里是命运、是神,在这个剧里,是恶毒的复仇之心(又源于她自己,又源于教授朋友)。
果说该剧标志性的反转是现代人喜欢的快节奏和悬疑,那本剧内核上对古希腊经典的效仿和探讨,则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
两者在短短30分钟内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编剧非常扎实的功底和天才的创意。
原创影评,欢迎赞赏鼓励
现在再看,发现《9号秘事》第三季第六集是一个类型片,正是近几年十分当红的剧本杀类型,那么本集就从剧本杀电影的角度来拉片。
一般剧本杀电影主要具有的特点包括:建构封闭空间;揭秘+反转的戏剧结构;人物群像。
**建构封闭空间**本集剧情发生在一个地下层,9号艺术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拿来作为封闭空间,并且制造悬疑紧张气氛的地点。
所有人都是来参加一个名叫艾略特·奎恩(Elliot Quinn)的艺术家的私密展览“碎片”,最后我们也知道,这个展览确实“名副其实”。
不出意外,地下室没有通信信号;并且在大家发现第一名死者后,想要离开,也非常情理之中的发现电梯坏了,还用来作为第二名死者的藏尸之所;最后消防通道也被从外面锁上,封闭空间完整构成。
同时,现代装置艺术,本身就具有一种让人迷惑审视的功能,在事实上的封闭之外,还给这个空间增添了无路可逃的氛围感。
**揭秘+反转的戏剧结构**按照剧本杀电影的一般范例,开片都会创造一个“谜”,通常都是一场谋杀开始。
本集确实一开始就是第一名被害者Neil现场被杀的场景,但这里并不像剧本杀电影一样,大家本来就带着揭开这个谜的目的登场。
从这一点来说,更像传统的封闭环境悬疑小说设置,比如网评提到的《无人生还》。
剧本杀电影之后的剧情,一般会按照四幕结构,第一幕安排人员的登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女明星Carrie,私展女招待Bea,大学老师Maurice,健康安全部职员Kenneth,食堂阿姨Jean,以及视障黄色小说家Patricia一一登场,他们都被邀请或者雇佣来到现场。
这一幕以揭开这场私展的表面目的结束。
艺术家Elliot以光头雕像结合视频投影的形式出现,告诉大家,他三年前应该就已经死去,是死亡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以及希望如何被记忆产生了思考,由此创作了“碎片”,这整个展览是一件沉浸式的作品,试图回答那些重大问题(确实都是很深层的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世界”;“如果世界是个舞台,那观众都坐在哪儿呢”。
所有参加者都是被精心挑选的,艺术家祝愿大家最后都能找到答案(这当然富含深意)。
按照一般剧本杀电影的发展,第二幕会揭露部分真相,以发现某一重要线索为中点幕间的分水岭;之后第三幕会继续揭秘,直到揭示第一层真相。
不过作为30分钟的短剧,本集剧情发展相对比较快,可以简单的合并这两幕。
在中间这一幕中,被害人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女明星Carrie和Maurice在看展过程中发现了第一被害者的尸体,除了Maurice独自留在尸体旁之外,众人一起寻找出路,结果在电梯厢里的发现被杀死的女招待。
剩下四人分成两拨,Kenneth带着食堂阿姨寻找防火通道,而女明星Carrie陪Patricia,在她面前喝香槟毒发身亡。
找防火通道的两人和Maurice汇合,发现防火通道上锁后,又三人分开行动。
Patricia感知到Carrie死去,害怕的躲进了厕所隔间。
这时,凶手出现,第一层真相揭破,食堂阿姨Jean在厕所镜子里现身。
当然剧本杀电影,或者说好的悬疑电影都离不开反转,这也正是《9号秘事》的精髓,最后一幕一般都会揭示另一层真相,这一幕也是上价值的一幕。
食堂阿姨在厕所擦干血迹,发出惊叫召唤剩下的两人。
此时,Kenneth发现Carrie的尸体,她手上还抓着一个药瓶,是Maurice的心脏药物,于是Kenneth对他产生怀疑。
Maurice找到可以开锁的断线钳,大家一起去消防通道准备离开,Kenneth乘Maurice剪线时敲晕了他。
在后方的食堂阿姨拿出塑料袋,套在Kenneth头上将他闷死。
Maurice醒来,发现自己被绑在雕像前,旁边五条红带,连接着五个器官储存瓶。
食堂阿姨原来是Elliot的母亲,他脑瘤死亡后,将自己完好无损的器官全都捐献出去。
Elliot的本意是,这些被捐献者就是他的作品,活着的作品;他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其他人生命的新机遇。
但是母亲关注下发现,所有的被捐献者都并不珍惜这新的机遇,她觉得他们浪费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决定杀死他们,并且回收所有儿子的器官。
当然,也少不了最后大反转。
镜头转换,Maurice成了这场沉浸展览的创作者,并且以此作品获得4万英镑的特纳视觉艺术奖,并打破伦敦东区9号艺术空间有史以来保持的票房纪录。
其实这一集的凶手并不难猜。
食堂阿姨是唯一和另一个人Kenneth一起出现的人物,在一群各有怪异的被邀请者中,除了有点话痨,显得特别平凡无害。
她前期也漏出很多马脚,或者说可能是因为要准备第二层反转,让她的马脚特别明显,比如:把自己的香槟给了视障人士;看到死者都很冷静,并不像她的食堂阿姨人设;在紧急关头还会东拉西扯。
而最后的反转也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关于Maurice是不是才是这场连环谋杀的背后黑手,网评已经有很多分析。
最重要的是第二名死者被杀时,只有Maurice是单独一个人,Carrie和Kenneth在一起,Patricia和食堂阿姨在一起,只有他有杀死女招待的机会。
在那之后,他又突然出现在食堂阿姨和Kenneth面前,十分奇怪。
不过,这一点当然没有明示,毕竟是镜头剪辑,说食堂阿姨完全没有机会杀人也太武断。
但是从他和食堂阿姨的互动来看,说他们俩串谋确实比较牵强;并且两人很难具有串谋的动机。
如果不是串谋,他帮助杀人的举动其实也没有意义。
我倾向于认为,他只是利用了食堂阿姨的复仇计划,前期杀人还都是由食堂阿姨自己完成,他的行动诡秘,可能都是因为在检查环境,并且为自己最后的逃脱创造条件。
最后一幕,他在作品现场被采访时,头上还有伤口,证明他和食堂阿姨还是有搏斗的。
**人物群像**因为剧本杀电影都不是有单一主角的剧情,并且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前史与价值观,所以往往会是很出色的人物群像剧。
当然,本集是短剧,人物前史很难在这样的篇幅中展现出来,这里面有些人形象比较立体,包括名字完整,还会被反复提及和嘲笑;但也有些人从来没有被称呼过,只有最后的字幕才提供了他们的名字。
按照死亡顺序记录一下:Neil Francis,第一死者,男护士,被邀请来看护视障人士(Patricia)。
他明显根本不懂艺术,只知道贪婪的吃免费饼干,在被推到匕首上,就要流血身亡时,还只关注自己的饼干掉到地上了。
他移植了Elliot的肾脏,却因暴饮暴食患上了糖尿病。
Bea,第二死者,私密展览被雇来女招待,哥特风,略显刻薄,但也并不关心艺术主题。
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身体疼痛爱好者,满身纹身,也有鼻环。
她在电梯里,被电话线勒死,红色电话插入嘴里。
根据食堂阿姨的讲述,她是在自己放的火(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中被烧伤,移植了Elliot的皮肤,然而却让纹身玷污了他的血肉。
Carrie,第三死者,自以为是女明星,其实只是真人秀Big Brother 8的参赛者,并且用裸露博出位,杀进六强。
她不仅没有任何艺术修养,人看上去也傻乎乎的,一直只专注在喝展览提供的免费香槟,结果正是被香槟毒死,剧毒,嘴都冒烟了。
食堂阿姨痛恨她移植了儿子的肝脏,却用来在节目中疯狂喝酒。
Patricia,第四死者,是一个视障人士,写黄色小说。
她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无聊的人,只有她知道Carrie在真人秀上的“光彩历史”,表现出和Carrie的低俗品味的共鸣,毕竟她也为了迎合市场,在自己的书里添加更多的重口味。
她是移植了Elliot的两个角膜,但并没有真正恢复,一年后又丧失了视力。
Kenneth Williams,第五死者(胖胖饰演),名字和英国喜剧电影系列主演一样,但毫无喜剧细胞。
在市议会健康安全部工作,讽刺的是,在画廊这样的公共空间肆意抽烟。
他移植了Elliot的右肺叶,但继续用来吸收更多的尼古丁(虽然是电子烟)。
凶手Jean,第六死者,圣马克大学的食堂阿姨,除了儿子的故事,她也并没有更多的前史。
当然她最后应该是被Maurice杀死了,毕竟最后的展览里面,五个器官中间还是连接着一颗心脏。
最后,Maurice Wickham,大学艺术讲师(二册饰演)。
他是唯一算是有艺术修养的人,虽然和女招待开下流玩笑,显得猥琐;他也是唯一小心照料自己移植来的心脏的人,经常锻炼,注意饮食。
食堂阿姨对他的批评是,“变成一个没心没肺的评论家(heartless critic)”,这说的一点都不牵强,他确实没有心,不仅杀死食堂阿姨逃命,还霸占整部沉浸式作品,沾沾自喜。
**关于艺术的反讽**以看多了《9号秘事》反转的眼光来看,其实剧情并不奇突,反转的成就度并不那么高。
但里面关于艺术的反讽很有加分。
杀死第一个死者的雕塑或者装置,被起名叫做“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 ,是一把靠背上插着双匕首,有红丝绒坐垫的摇椅。
Neil感觉到舒适吗?
Maurice提到,加上Neil的整个作品,有让·穆克(Ron Mueck),超现实主义雕塑家的影子。
让·穆克确实制造让人毛骨悚然的现实主义的人体雕塑,所以活人和超像人的雕塑,可能相差只在一念之间。
Maurice还提到座椅下面,鲜血汇集犹如血镜,有威尔森油画的感觉。
另外非常夺目的一个装置,是悬挂在上空的一堆人体模型碎片。
Maurice的评论是,让他想起达格南的燃气爆炸事故。
现代艺术在这一方面是不是走偏了呢?
Elliot其实本意并不是要展现痛苦,他希望自己的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部分,在其他人的身上生活下去,并以此被人铭记。
但实际上,艺术世界中,展现精神或者身体痛苦的也不在少数。
就像最后这个被评论为“残忍”,“品味差劲”的沉浸式作品“碎片”,却获得了世人的认可,或者说猎奇?
起码,值得人深思吧。
本集的黄铜兔子出现在锁上的消防通道铁门前堆积的箱子上。
第三季整个水准是比较平均的,我心目中的排名是:圣诞恶魔>斯芬克斯之谜>账单迷局>你拍一,我拍一>私密展览>卡拉OK。
契诃夫之枪堪称神作
可以直接快进到最后一分钟看反转的电视剧
第一集不错,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那个年代的妆发。
每看完一集就不由自主喊出一声:牛逼!
@@(2016-12-27)(Inside No. 9 Season 3)(9号秘事 第三季)(1-6)(BBC的。有固定演员了。《the devil of Christmas》带评论音轨的电视剧?没怎么看懂。《the bill》抢着买单的骗局。《the riddle of the Sphinx》连环计,无比狠毒的报复。《empty orchestra》KTV包厢里的故事,有点无聊。《diddle diddle dumpling》丧子诱发抑郁症。《private view》为了收回儿子捐出的气管而杀人。最后是反杀了?)
只有第二集抢账单从头到尾都比较最好玩儿;第一集看劣质剧等punch line的过程比较煎熬;第三集学习了一下英语谜语的几种格,拆字母和中文的拆笔划还是比较同构的;第四集吵死了,这场工作团队聚会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的结构都跟第二季第五集那场家宴差不多;第五集和第一季第三集比较类似,都是拿身边人的死当借口闹悒郁,最后杀了无辜的人,很反感这种明明不想好好过日子,拿一个别人的事故当借口,借机发疯的人和事儿,所以看着无感;第六集案情设计得还算可以,杀人手段都一般了点儿……
弃剧,觉得事儿太多,婆婆妈妈。不喜欢。甚至讨厌。
依然是二册和胖胖的招牌菜,依然在炫耀他俩在圈内人缘多好,依然走向诡异、细思极恐,依然充满意外、惊悚、重口,依然剖析人性与描摹现代人的困境 ,第一集的映射《巴黎最后的探戈》真是与时俱进,听说第三集快把字幕菌给逼疯了,二册还继承了《疯城记》里的强迫症,不过成因却是非常心酸唏嘘
第一集保持水准!
依然延续偶有佳句却无佳章的水性。像是E06那种好不容易堆砌好却一泻千里的状态,到第三季已经不能用“惋惜”来形容了。E04(当是听听歌感感怀还不错,论高质量就无力了)、E05的水量趋向汪洋。E03字谜最棒,其次是E02、E01。整体比S02要好点。
花了太多心思在反转上,完全挥霍掉了故事的前三分之二,第一季第一集那种“结尾后回头来看,之前的每一分钟无聊都获得了深意”的惊喜再也没有了。
需要点耐心看下去……而且反转都太容易想到,不如第二季
整体高于前两季
非常佩服这个搭档的不断创新与专注。简直是我人生楷模。
2.5分吧...就非常一般
真的一季不如一季了,弃了
3.5类型元素多了起来,一些难以言说的表达也有了,但就拿第一集来说,那种对虐杀剥削电影的探讨还是落了下乘
《看我们的编剧多会反转》第三季。最后一集成功拉回水准,经过了4、5两集的无趣后,果然没让人失望,最后一集水准直线回升,致敬阿加莎经典之作《无人生还》(也曾多次被翻拍),依旧玩的是密室梗,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能演成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及最后也能理解成是主角光环吧,#我是编剧我不能死#
全是套路以及为了反转的反转。真没劲。
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