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沙漠之旅
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女诗人情忘沙漠(港),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巴赫曼的沙漠之旅,Bachmann & Frisch,Ingeborg Bachmann – Journey into the Desert
导演: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巴兹尔·伊登贝茨,卢娜·韦德勒,雷纳托·卡朋特理,马克·林帕赫,托拜厄斯·雷施,凯瑟琳娜`施马伦贝格,尼克尔·博森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瑞士,德国语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奥地利诗人英格褒·巴赫曼与瑞士文豪马克斯·弗里施坠入爱河而又分手,为情所伤的她开启了前往沙漠的避世之旅。本片通过对巴赫曼与弗里施、德国作曲家汉斯·亨策、奥地利剧作家阿道夫·欧佩尔之间故事的交叉叙述,刻画了这位诗人从“为情所伤”到“追求意志独立”的女性自我觉醒过程。曾以《德国姐妹》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导演玛加蕾..详细 >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巴赫曼。好的,我要好好去看你的诗、小说和广播剧了。
工整的传记片,放好莱坞能提影后了。
A wake-up call
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和亲密关系,女性对爱情中不对等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认知的重构。爱男人太痛苦,太消耗了,名气能力性格美貌全面碾压烂人的女主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拖进“委屈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爱”的泥潭想抽身都脱层皮。
果然大师出手就是不一样,如手术刀般精准地展现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受的不公平,那份欲言又止和无可倾诉既典型又恰到好处,在交叉的片段剪辑中,完美捕捉到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对情爱的投入、专注甚至放纵,男性的控制成为愈发可笑可恐怖的自我投射,远非爱意本身。
23BJIFF08,当女主角说“婚姻制度不适合工作女性”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掌声
如果她是一个男人,那么她将不会受到这么多痛苦。但如果她是一个男人,她也并不会痛苦。
siff25th
薇姬·克里普斯命真好啊,只有男导演当她花瓶,女导演都来找她演文化人。一边惊叹于Ingeborg的美丽和水平,一边看得气气,再一次:一个女人是不会因为才华被爱上的。一个再清醒的女性(一个工作的女人是不可能结婚的)想要享受会儿爱情还这么累。
#BJIFF No.30# 除了《小世界》,本届其他几部柏林片是真喜欢不起来,且大多属于一个风格路子。这部还算有些表达,却又被稀释在不明所以的敏感莫测与难以自洽之中,脸谱化的“女性电影式男主”、频繁随意的时空跳跃也是减分项。排片也有点...《堕落天使》后紧接着,从观感上是真接不住啊。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
形式上挺美的,但可能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最后没有表达清楚,且容易产生误解。女主的演技也撑不起复杂的内心戏。
在女主说出“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主见、有思想的女性”时,和身边不认识的女性观众相视而笑然后一起鼓掌的时刻,将是我这届北影节最快乐的回忆了(女主金句何止于此)。和年轻小伙4P后女主在沙漠上雀跃着迎接新生活,也是只有女性导演敢拍和能拍得出了。
认真精致的拍了一个俗套的故事。是的,诗人也是人,知道了……然而她的人生就这么点儿值得一提的么?
3.5 主流女性主义,有属于时代和自身的挣扎,也是对爱的追问。男主能看出来尽力在掰了,但还是窒息得够可以哈哈。表达完善,结构不错,拍法没劲
【3】无聊透顶的电影。自作聪明地用了破碎的时间线混剪模糊视角。完全摸不清到底是两个人的羁绊是重点还是忘情沙漠是重点,恰如分裂的剪辑焊接不起文本的精彩。本片是清一色的糊涂的用错意图,文本没有,传记流水账,看到最后是强行议题的女诗人爱文豪,拍了个简介的故事。不知道拍我国李清照会怎么样。电影不至于一星的,但真的,看的我很难受。
巴赫曼和弗里施度过的四年竟然是这个样子吗?没有丁点策兰的镜头,失望看完。
她究竟会多少种语言?\\“我喜欢年轻男人。”“我也喜欢。”\\我也想去巴黎罗马布拉格\\意料之外的隐逸派联动(没做功课)\\重要的总是艺术存在
诗人的故事总是如此令人着迷。
我好喜欢好喜欢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