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白发老神太神了,有点太白金星的调调,居然还能鬼魂托话,看开头的时候那么有纪律有规律的生活,还要互相检举,觉得是在向奥威尔原著的1984致敬;后来渐渐发展成亲情戏就有点峰回路转的味道,挺有意思的。
觉得里面各种流水的效果是最有想像力的,这得多迷乐高玩具才能构思,制作出这么部有声有色,又有大场面的动画加真人电影啊。。。
小时候学校附近的玩具店里有盗版的乐高卖(我一直以为是正版的,直到长大后见到了真正乐高的价格。。。
),虽是盗版但也价格不菲,所以我一套都没有。
好在我有一个邻居和我关系很好,他有很多很多乐高,每天放学我都去他家去玩。
小孩子玩乐高其实就和电影里面那些不着调的剧情一样,就是捏着小人上天入地,房子拆了建建了拆,古今中外现实科幻各种混搭,想起来这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呢。
今天这个电影唤起了小时候的这段回忆,因为我看到威尔法瑞尔的真人现身的时候,才想起来我小时候玩乐高其实并不开心。
因为我就是那个大人的孩童版。
因为邻居的乐高毕竟是邻居的,每次去玩他都会拨一堆给我,然后自己拼,然后大家一起编故事。
但是我其实很希望他能分一整套给我让我当场拼个完整的。
他的乐高永远都是买了很多套然后全部混在一起,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按原本的说明书装过一次以后再拆散了和别的混在一起。
我看着那个乱七八糟的样子其实很心痛,感觉他们原本可以“正常一点”,而不是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样子。
终于我鼓起勇气让我妈给我买了一套,因为之前几乎从来没有问过家里买玩具,所以这次买了个大的,好像是四十多块钱,是非洲原始部落主题的,还有两个西方殖民者。
买到以后第一件事当然是自己在家拼好了,第二件事就是拿去邻居家,因为我家毕竟玩具少,摆在家并没有意思,而摆在他家,有一种到人家家里开了个领事馆那样的意思。
之后我去他家,就是以非洲酋长的身份去的,和他手下那些各种混搭的小人和世界打交道。
对了忘说了一点,乐高的包装的侧面还会印有这一套玩具其他拼法的建议,但是我觉得只有封面那个才是正宗的,所以就真的只拼过那一个造型。。
我觉得我和主角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我没有那一把克里斯普拉特的性感声线。。
接连玩了几天,邻居觉得有点没意思了,就说你那个拆了吧我们一起拼个大的。
他当然没有要把我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意思,我也没往那方面想,但是我拒绝了,理由就和生意总统一样:我这个挺好的,干嘛要改成乱七八糟的样子呢?
之后邻居有些不乐意了,就和我的“酋长国”宣战了,其实就是拿他的乐高砸我的乐高。
当然这么小的东西其实砸不散我的乐高造型,但是我还是很难过。
什么感觉?
虽然我那时候也是个孩子,那时候也没有“熊孩子”这种词,但是总结起来,就是遇到了熊孩子的感觉。
后来我有没有把我的“酋长国”抱回家?
时间过去实在太久了我真的不记得了。
也许没有这部电影我之前的事情也记不起来。
啊,想起来,自己好像小时候老得太快了。
所以到了现在反而长不大了。
威尔法瑞尔的真人出现以后,我是难过的,原来我的童年,连一点做改变的意愿都没有。
噢,我曾是多么标榜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啊,原来在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只知道看说明书的人啊。
而且现在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了呢。。
虽然长大后,邻居去考了公务员,我在纠结了两年以后,也终归去考了公务员。
也许孩童时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对未来有多大影响,但是我还是期望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出色的贡献。
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是刻板的只知道说明书的(并且把胶水当作解决世界难题的神器的。。
),或是像我邻居那样,喜欢混搭充满想象力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像自己,那起码你有一点会和全世界共通,那就是你也很讨厌熊孩子,你觉得比你小的都是熊孩子。。
这也是这部动画片的高明之处,在途中你会自责自己的平庸,之后会自豪自己的平凡,然后会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碗浓浓的鸡汤过后,一个小妹妹出现了,你发现其实这世上既不存在绝对的庸才,也不存在对创造的绝对容忍,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争取合理化自己的创造性的同时,都会把别人的创造性当作是破坏性的。
既然如此,everything is awesome!
这歌真洗脑。。
还有一件事,我虽然没想出过双层沙发这种在我看来应该还是有一定可取性的发明,但是我确实在家里用自己家的上下铺和几个同学一起看过电影。
那时候是晚上,老爸老妈睡觉了所以我们没法在客厅看,所以就只能在房间看。
房间地方太小坐不下,我就相对“天才”地想到,把电脑放在上下铺前面,三个同学坐下铺看,我和另一个同学坐上铺看。
我记得很清楚看的是《一级恐惧》,观影效果如何?
嗯。。
他们都睡着了,而我至今对这部片子都是差评。。
因为我真的不愿意承认这个是个馊主意啊。。。。
晚上没事做就在电视上打开了这部电影,电视上不是完整版导致我以为会有下一部,后来看到时长100分钟,电视却显示70分钟。
跳到视频网站花了观影券看了后面的内容,当真人出现时心里的好感就蹭蹭的上去了。
看完就一个想法:真有意思啊。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简单的类似英雄电影的剧情,什么平凡的人被命运选中的老梗已经让人觉得无聊,我只是觉得通过乐高形式呈现还蛮有意思,否则我会错过一部有意思的电影。
虽然很直白的说胶水,但是没想到借喻我们现实中的对于事物一种死板的想法,顽固的按照说明书去拼装之后固定它,让它本可以“活”而“杀死”它。
孩子的幻想想象力却被扼杀在地下室外,随处可见的不可以让孩子如同那些物品一样死气沉沉。
看完电影有两个想法:一、乐高真是有点意思,改天来弄一套;二、以后一定陪着孩子玩玩具,开拓他/她的想象力,不要让创新力丧失掉。
一个乐高工程师,露西,火箭首,独角猫和蝙蝠侠的故事!
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现在我已经不想写下去了!
可是他非要逼着我写140个字,气死人了😡,可我只能写下去吧!
工程师很勇敢,他穿着橘黄色的衣服帅极了!
露西是个女英雄,她把自己的头发染成暗黑色显得自己格外美丽!
火箭首带着一个蓝色的帽子🧢。
他最喜欢蓝色了!
蝙蝠侠有名黑暗骑士,他是小丑的恶梦,他也很酷哦!
哦,还有独角猫没有说呢!
他没什么只是性格和他脸的变化多端而已!
好了,我猜我已经写140多个字了,下面,我终于可以发布了,耶✌️!
乐高大电影,5分一流的广告电影,不仅阐述了乐高的玩法也是对活泼好动充满想象力的小孩儿却被大人们称作熊孩子说法的最大的反击。
彩蛋角色很多,官方吐槽有趣,情节也很不错,在彩蛋差不多的情况下,剧情撵着《头号玩家》 《无敌破坏王2》这俩打,动画效果和创意都值得夸奖。
作为电影可以划为优秀的动画电影,除了趣味与笑点还涵盖了平凡人的相信自己以及父子之间的亲情,笑过之后能让人多一些更深层的感触,不仅是庆幸自己的童年没被父母扼杀想象力,更有着自己有朝一日为人父母会不会被网上的熊孩子言论终日洗脑而做出剪掉孩子翅膀事情的恐惧,感觉这会是很多父母看了之后会愧疚的影片(我不会愧疚的,我会让孩子像我以前一样快乐自由)作为广告的话,看完之后我这个从来不玩乐高的人都想买一套乐高玩玩了,足见其效应。
推荐一下,可以看看
电影的理念蛮简单也蛮向上的,无论是生活还是乐高积木,没什么必要是一直追随手册的,你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男主艾米特就是无意中没有看到自己的手册,才有机会成为救世主,但有趣的是,每个人都是救世主。
电影大部分时候是以诙谐调侃的态度用着老套路,整部电影风格轻松,但是到了关键的演讲部分依然扣人心弦。
看完了真想玩乐高,一个玩具带出了一部电影一个理念,这真的可以算是经典了。
电影一下子给了人三个人的乐高观,一是控制欲极强的成人、熊孩子,最后是主角的充满想象力的态度,显然这应该就是乐高精神吧,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规定好的,一切都应该是随心所欲的。
一个是家庭方面,对立体现在父亲和儿子之间;另一个是文化方面,对立是socialism VS capitalism。
第二个比第一个体现得要早,因为父亲和儿子到后面才出现。
不过在乐高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很深刻的隐喻,表面是多样而稳定的世界,但统治者却不想见到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和多样性的体现,那个名号,Lord business本身就够让人引起思考了,他是那么多乌托邦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化身。
美中不足的是,既然为了突出主角平凡到英雄的转变,何必带上整个正义联盟的超英们做陪衬,可以像米尔豪斯那样做成个隐藏彩蛋一笔带过,而不是把他们能力全部废掉。
在电影的结尾部分内含了导演对世界的看法,看过空间维度的人我想都已经看懂了,对于二维世界来说,三维世界的人类在他们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们活在三维世界的人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而电影想表示我们的生活就像这些玩具,孩子和他的父亲相当于四维空间的“神”,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部很正能量的电影,但实际也暗示着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依然无法违背更高维度的“神”让我们所做的一切,结局之所以逆转也是因为相对于玩具们的神——“那个孩子”改变了他父亲的想法,且结尾时父亲说他的姐姐也要来的时候玩具们的世界便加入了一些新的生物声称要“毁灭他们”也正因如此。
动画从来就不是孩童的专利,它比其他形式的影视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和可行性,何况乐高大电影比较贴合在下的智商 酷 。
完美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有其应该存在的状态,任何事物都该按照详细的说明进行,但这也恰恰禁锢了可以无限拓宽的想象力。
乐高所要传达的理念正是无限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切可能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也是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童真,不要被自认固有的状态束缚。
本片相当讨巧的将品牌玩具的设计理念融入动画中,算得上是相当有创意的自我宣传。
非常适合亲子互动一同观看。
《乐高大电影》很成功的广告!
不得不佩服乐高的想象力,能再兼顾产品宣传、娱乐性的同时讲出这么一个完整而且略有思考的故事。
在乐高产品特点上开了适当的脑洞,与故事的结合度很高,对成人与孩子世界观的矛盾也做了适度的影射,最重要的是做到了对自身产品核心理念的充分解读!
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乐高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7.5分!
ps:感觉有点想入坑的想法呢?!
看完的时候我也没出现关心剧情的冲动,几年前在北京逛乐高专卖时想找一些裸体乐高小人,如果这个经典品牌依靠电影等元素扩军后,还打起了侵略电影本身的算盘,却拿不出先与电影斩断所有联系的勇气,那广告毕竟只能是广告,华纳也在自取其辱。
Everything is awesome,节奏太带感。动画一通恶搞,分分钟让你有WTF的感觉。虽然只是一部广告电影,但从中也能看出乐高玩具帝国扩大版图的强烈野心。创意趣味十足,想象力爆棚,塑料接缝特效简直逼真。
没有童心的人表示无感
不明白这样的故事哪里有聊,看一半就弃了
好蠢啊哈哈哈哈最后还真的有蝙蝠侠的歌
从头笑到尾,全篇各种高能各种梗,乐高又会赚钱又会玩,片子里的那首歌绝对是年度洗脑神曲(可惜过了那么久我有点忘记叫啥名字了),星爵为什么就那么适合这种废废的主角???
棒!
本来就是没什么内涵的电影,结果还是下载的偷拍版,依依娃娃不知道在乱说什么,图像也是一片糊。
最完整最全面地展现了乐高的精神。如果你玩过乐高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就知道它有多么经典和伟大。
没有烂俗真是太好了
其实到最后看来是个很有想法和创意的故事,就是画风有点接受不了。
好多梗啊,如果不是men upstairs出现的话真是个烂故事。同忿忿为什么不引进。不过看一群没有膝关节的人物蹦来蹦去实在是太萌了。
我覺得很無聊ㄟ........
没有玩过乐高,体会不到这些个热粉的激动。除了偶尔笑一下,基本感受不到一个好电影存在的点在哪里。三星,马马虎虎
还不如看蜘蛛侠2
房间要留个储藏间 玩乐高!!
一坨闹剧,乱七八糟
好多人2014年度最佳动画片,我却看了三天才看完。各种恶搞,各种致敬,各种密集恐惧,真的共鸣不起来。完全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彩蛋就是那首歌么。。。
习惯了各种华丽动画的轰炸,乐高大电影简直可以称之为清新。故事够逗趣,不喜阳光大团圆的结局。活生生一出大广告,小朋友的造梦必备良品。
高潮插入的真人部分将主题变得高大深刻起来,但同时也说明这是个合家欢的电影。这种定义意味着抛弃三俗笑话,作为一部恶搞性质的定格电影来讲基本就是打了一半儿折扣。其实,正片只有结尾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