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真实!
但绝对是儿童不宜,青少年也不宜。
不算多的暴力镜头亦基本没有色情镜头,而事实上片中很多不光彩的情节会让年纪太小的观众疑惑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警察为了自身利益奔走着,但已经把人常被生活推着走这点刻画得非常细致。
我想,这些都是导演的功力体现。
电影本身是阴暗的,配乐很低调但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另外,要恭喜Nicolas大叔终于在烂片堆里爬出来了。
这几年他的烂片可是接二连三的,<恶灵骑士><预见未来>这些片他都接,其实不只这两部,不过<曼谷杀手><先知>之类我没看过就不好评论了,总之弄得我看这部之前都左顾右盼了一番…Anyway,<坏中尉>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我看得很过瘾。
赫尔佐格的《坏中尉》并不是一部脱离好莱坞经典叙事框架的类型片,相反,它在情节结构上足够“规矩”,意外晋升中尉的警官遭遇了升职后的种种麻烦,工作、家庭、经济的,但最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中尉晋升成为上尉。
导演意在做一部很美国化的电影,与毒枭同流合污的中尉既是为完成公务,又是为解决私人经济问题,影片的结构逻辑正是在类似的、错综的人物动机之上发展而成,伴随古怪迷幻的配乐、喜剧性的人物动作。
我们很容易发现《坏中尉》与之后柯南伯格拍摄的《大都会》、以及萨弗迪兄弟的《原钻》创作模式上的亲缘关系。
尽管这几部电影有着迥乎不同的影像风格,但却都以主体人物如何周转矛盾为核心,展开人物在抽象化的人际关系网中的拉锯。
只不过,柯南伯格的人物被置于概念化的空间中,高密度交流之下流露缠绕在空间中的情绪张力;萨弗迪兄弟侧重于刻绘敏感的人物状态,并于强节奏的叙事中对其进行收紧与释放;赫尔佐格呈现的是交杂的、有些失序的空间交替,尽管电影的情节结构是工整的,但我们在观看过程中难以对人物的境遇进行预测,人物从深陷麻烦至摆脱麻烦这一过程是迅疾的,因此人物焦灼与狂躁的心态很快得到克服,继而承接上轻松与愉快。
诙谐的音乐与几个动物视角的畸变镜头使影片焕发闪亮与生机,自然也为观众提供了联动以往作品的线索。
本片的成功与Nicolas Cage的表演密不可分,Cage集结了蓄势待发却又克制的癫狂、危机四伏下的紧绷感与压力感、英雄的浪漫与坏蛋的顽劣等多种形象特质,令人难忘。
尼古拉斯·凯奇扮演了一个五毒俱全的坏警察。
而片中似乎根本也没有好人。。。
凯奇一改近年来在一系列商业片中的低迷表现。
又让人重新领略了奥斯卡影帝的风采。
《坏中尉》又是一部喜剧,凯奇在胡作非为的同时,又在不断晋升。
也许续集应该叫《坏上尉》了。
方·基默扮演凯奇的搭档。
年过五旬的他已经让人有点认不出了。
想当年叱咤风雨的“蝙蝠侠”颇有英雄迟暮的感觉。
毕竟不是所有影人都等成为哈里森·福特或者辛·康纳利。
这部片子很好看。
超级经典!!
可以参考豆友“小兮是只猫”的影评,感觉真的是那么回事。
其实这部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就在于它其实描述的是每个人在生活当中的共性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
只是“鱼缸”不同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小鱼!
去海洋馆看看吧,你会豁然开朗。
你会爱上那里的。
鱼类生活在自然界,遵循的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每条鱼都用各种方式来活的生存。
只不过,鱼类的表现方式是它们的各种习性。
而人类,因为有了发达的大脑,有了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了道德,有了各种社会秩序等等,所以更为复杂。
其实最根本的,都是为了生存。
这部影片,其实可以被当成励志片来看。
它教会我们,如何在人类社会中生存。
学学鱼吧!
给自己换个环境,换个“鱼缸”吧,你会有另一种的生活,你的感觉也会很不一样,你的幸福感会提升的!
当然,每个人的鱼缸都是有边界的。
其实,说到底,人类就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鱼类。
比起那个快溺毙的囚犯,也许还是自己价值55美元的内裤更值钱——面对囚犯的苦苦哀求,警探特伦斯•麦克多纳夹着三字经的话语所表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然后,他在略一迟疑后竟跳下水去,救人,受伤,接受升值嘉奖……短短的一个开头就奠定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影片的基调。
同理,我们大多可以谅解这个警探为什么最后会染上毒瘾,然而看着他毒瘾发作时赤裸裸的一些恶行,我们任然会深深感到不齿。
但当他为了灭门惨案而东奔西走,那一丝丝作为警察的激情在若隐若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热血沸腾。
面对特伦斯这个复杂的角色,观众们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了自身的复杂性。
片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道具,一条被养在杯子里的鱼。
有人说那代表了主角的处境,看似透明却无处可逃——可以说他是个善良的人,剧情里给他安排的多数动作的动机都是善意的,但伤痛的折磨,毒瘾的发作,巨额的赌债,酒鬼父母,以及他的妓女女友给他间接直接带来的麻烦都将他的生活一步步逼向一篇混乱。
也许是受到传统道德感思维模式和戏剧观念的禁锢,我总觉得这将会是个悲剧,或者确切的说,这样的一个灰色而模棱两可的角色(并且越陷越深……),除了悲剧外没有更适合他的结局了,而且剧情上也有很多可以为此大作文章的伏笔。
但是,导演Werner Herzog却没带给我们这么个期待着的高潮,一切豁然开朗,生活依旧继续。
——如同日本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那样……这是突破了戏剧模式的现实主义?
是的,而且不止是这些。
当特伦斯拔下那个傲慢老妇的氧气管,用枪指着那个包庇孙子的黑人女看护,以此来逼问灭门惨案唯一目击者下落时,因为睡眠不足,伤痛和毒瘾发作而使特伦斯看上去像个可怕的疯子。
而这部影片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误导观众,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忽略了他其实正一边忍受着痛苦,一边在尽忠着一个警察的职责。
观众们因为厌恶他的这些缺陷,进一步厌恶他的手段,并能预见到他将会因此而逐渐给自己惹上麻烦,并走上一条不归路——如同那个老妇和黑人女看护一样用惊悚藐视的眼神注视着他。
而当特伦斯最后给这两个女人丢下下一句“自私”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像这两个女人地傲慢,自私呢?
被一种价值观所束缚而自行站在了道德的堡垒之上给角色预测了结局呢?
这就是中国和美国,东方和西方,圣人主意和个人主义的隔阂,甚至在美国的不同阶层里(主角是中产,老妇是上流社会,黑人女看护是底层。
)也能产生这种观念与视角的碰撞。
好莱坞过去也盛许多产法外英雄,黑暗英雄,但这部影片,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极致到了让你人不出来。
那个“可能充满了希望”的结局,不仅在影史上依然拥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也贯彻了现实主义,最后,也是导演给我们这些观众的一击响亮而充满嘲讽的耳光。
影片中,导演在背景里安排了蛇,鳄鱼,变色龙等爬行类动物贯穿全剧,那些没看到最后的影评人也许会自作聪明地以这些动物的寓意来揣测导演的意图和剧情的定式,比如蛇代表堕落,鳄鱼代表贪婪,变色龙代表背叛等等,殊不知这些寓意又何尝不是人所赋予的呢?
而就自然来说,就现实来说,它们不过是动物,确切一些,是肉食动物罢了——就和我们人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对这个角色持保留态度,如同导演对人性本身所持的态度一样。
题外话,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很棒。
很喜欢一句话: "小的时候,看电影我们很容易分清好人坏人,长大了,再看电影,我们很难分清楚好人坏人" 回到人性,以前总在纠结一个问题."某个人是好人,是坏人" 现在基本上不再考虑这种问题.人分善恶, 但并非善良的人,就不会做坏事. 恶人就不会做好事儿! 这就是人,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最奇怪的生物! 这是个疯狂的世界,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很难去界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更多的情况是, 相对于自己,他的行为是好是坏! 还是中国古人厉害,几千年前就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 想起<功夫熊猫>的一句台词. "消息而已, 没有好坏" 好与坏不过是事物的两个表象而已, 看你从那个角度去看,去想! 凯奇的电影总能让人默默的感动. 最近总是跟朋友们感叹,做个真正的男人太不容易了!要承担很多,要照顾家庭, 要努力工作, 要让他的女人感受安全. "坏中尉"是一个标准的好男人, 他总能用特别的手段, 去解决棘手的问题, 最后终于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当看到他的"妓女妻子"怀孕,他当上了警长, 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很久没有被电影感动过了. 凯奇总能给人惊喜!
警官特伦斯•麦克多纳在一次监狱救人中摔坏了脊椎,从此靠药物缓解疼痛,慢慢他发现除了毒品,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起到止痛作用,中尉开始从警局偷毒,再到与毒贩勾结贩毒,生活在了混乱与矛盾之中的中尉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肉体的痛苦伴随着心灵的痛苦与日俱增。
cage扮演的中尉确实很出格,不断挑战观众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心里底线,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将底线突破。
cage那几步走确实惟妙惟肖,端着肩膀忍着剧痛,还要不断向前迈出一步一步。
这次cage的表演确属影帝级别,比《knowing》好很多。
除了片名和男主角色设计有点类似之外,其实这和老板《坏中尉》没多大联系,多年之后,又见到尼古拉斯·凯奇精湛的演技,真难得!
毕竟他已经有好多年都在啃老本了,一直在走下坡路,好在本片上映之后,在北美影评界几乎是好评如潮,而且大多是对着导演和男主去的。
本片风格奇特,黑色电影味道十足,情节紧凑,摄影和音乐都那么奇怪而又绝对符合电影的整体风格,就如那几只不时冒出的小蜥蜴一样,演员大都表现出色,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更是精彩,将一个邪气,迷茫,甚至有时疯癫的坏中尉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伊娃·门德斯在本片中真性感!
那么些性感的真空装啊,这一次她完全解释清楚了什么叫做性感尤物。
坏中尉最后变成了坏上尉,不过,这样的坏真的不算是坏,毕竟该做的事还是做了,只是对某些人某些事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自古就有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这话是有道理的,对某些人用普通手段是没有用的。。。
老版《坏中尉》的主演[哈威·凯特尔],也曾经和本片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合作过,他们一起出演的电影是2004年的《国家宝藏》。。。
早些时候的威尼斯电影节成全了两位老头的交恶,阿贝尔•费拉拉狠毒的表示翻拍他电影的人应该下地狱,沃尔纳•赫尔佐格的回应是与前者划清界限,并澄清自己“从来没看过那部电影”。
不过从成片的的故事来看,赫尔佐格说自己“没看过”显然属于无端扯谎,基本的人物架构、故事脉络几乎如出一辙,狂人改掉的似乎只是故事的结局。
没错,在费拉拉1992版的《坏中尉》里,黑心警官哈维•卡特尔毙命在路边的警车里;而在赫尔佐格的新版中,尼古拉斯•凯奇笑到了最后。
你也可以认为赫尔佐格把电影修缮一新,汽车宽敞了,楼房高大了,警员也气派了,电影的黑色气质却明显衰退了下去。
费拉拉的《坏中尉》是一种粗粝的美学风格,它带有毛边,却能产生震撼的效果,比如哈维•凯特尔在下楼梯的一场戏,与马丁•斯科塞斯在《好家伙》中的段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沃尔纳•赫尔佐格的新版虽然“亮堂”,却没有那种时刻紧绷的质感,即使电影里把“轮奸修女”改成了“灭门惨案”,人物的破案仍属于走走停停,完全处在一个相对疲软的状态。
有几个段子在新版保留下来,一个是尼古拉斯•凯奇在街边逼奸吸毒少女,(原版里是哈维•凯特尔逼她呻吟打手枪),另一个是他赌球欠债引火上身。
在前一场戏中,哈维•凯特尔的表现与尼古拉斯•凯奇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慢慢走到窗口,面带冷漠的进行威胁逼迫;尼古拉斯•凯奇的行为则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有一些“咆哮”的征兆,也破坏了整场戏应有的冷色调和震撼力。
凯奇因为赌球而遭黑帮胁迫,他的表现是完全的萎靡,哈维•凯特尔的表演则是带一种不妥协的蛮横……事实上费拉拉所有的笔触都比赫尔佐格来的凝重,譬如凯特尔听闻输球的一刻,掏出手枪击碎了车内的收音机。
在新版的《坏中尉》里,我们既找不到那种颓败的末日气息,也找不到那种恍惚的人物状态,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同样间接性的害了这部电影。
与哈维•凯特尔不动声色的爆发相比,凯奇张扬的表现已经背离了电影自身的气质(《我心狂野》也有这样的弊病),换句话说,尼古拉斯•凯奇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
伊娃•门德斯是一个“拉长”式的人物,赫尔佐格扩充了她的戏份,却不见得这个人物本身对叙事的发展有何贡献之处。
至于与毒贩的争斗,新版中是“谈条件”,旧版里属于横夺,哈维•凯特尔把赃款装进腰包的动作,要比凯奇在毒贩面前划开包裹有力的多。
或者在费拉拉看来,这些都还构不成“下地狱”的条件,真正窝火的是赫尔佐格改变了结局,麦克纳多和毒贩达成共识之后又反戈一击,剧情的转换非常生硬,(难道是为了“和谐”)也完全不合常理。
在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种赫尔佐格意淫式的胜利,把人物从边缘处拉回正轨,没有铺垫、没有动机,这样的收尾非常难堪。
要说《坏中尉:新奥尔良港》与《坏中尉》的差别有多大,我想这个差距至少超过了《曼谷杀手》和《无声火》之间的尺码。
同样是翻拍戏,《曼谷杀手》的失利是源于从泰国文化到全球思维的扩展而引发的智商下降,而《坏中尉》之间的落差除了这点差池,尚有导演的上手不佳(《曼谷》和《无声火》的导演都是彭家兄弟)、演员的戏不对路,以及“修正”的支离破碎。
一部如此平庸的电影亮相水城影展,不但是沃尔纳•赫尔佐格个人的悲哀,也同样可以算是整个威尼斯电影节的遗憾。
看过此片,我常想:我是一个好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尼古拉斯凯奇的坏来自于人性,人是有缺点的,在自由民主国家尊重个体的权利自由,也就尊重人的不完美,人不完美才有了通过制度来约束和限制人性的思想,于是产生了:分权制衡、司法审查和宪政等思想。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自求完美道德,相信人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和约束成为圣人,圣人治国的主张如今也有它的声音:以德治国。
在人民民主国家,有统一道德规范,所以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充满了暴力血腥的黑猫警长,正是正义与邪恶之间最清楚的界限。
正义的如黑猫警长,公正无私、高大威猛、智勇双全;邪恶如一只耳,长相丑陋、卑鄙狡猾、愚昧无知。
儿童灌输的观念就是一只耳必须得死,人民的利益不容侵犯,必须用暴力和血腥压制反革命和反民主的犯罪。
好和坏的界限是那么清晰,以至于仿佛都没必要解释。
这清楚的不能再清楚的规范,在美国电影中却被反复的颠覆,如果我们拿自己的道德规范来衡量美剧,耳熟能详的话将再次响起:资产阶级道德沦丧。
至于更根本的人性问题,我们向来是否定并给它盖上唯心思想小帽子的。
但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就是这种,充满了缺陷的人生,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凯奇是个吸毒的警察,妓女职业的女友,烂赌输球的运气,他摆脱不了周围的种种诱惑:美女、赌博、毒品和暴力。
但他也有自己的正义感,那就是报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尽管如此,他违背了我们很多人对正义化身的预期,但是大家很喜欢他,因为他在做事情,在践行正义,为了那无辜死去的儿童,或许是为了心中的道德感觉。
最起码,他还在做事情。
如果能实现正义,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观点,而我们的官方教育和媒体宣传的确实和谐美好,无论世道沦落到什么样的地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有秩序的。
例如文强落马,我们所有人都感觉正义的实现,大快民心,但隐含在文强背后的制度却为人所忽略:公安机关的权力没有制约,人大监督已成摆设,舆论监督默不作声,单位内部民主基本瘫痪。
西方媒体宣传暴力、必要的恶和人性的卑微丑陋,但他们在制度建设上,却是通过严格约束限制权力,通过法治来治理国家,现实的效果是表面不和谐下,内在的稳定与繁荣。
体现在电影中一个细节,律师朝警官大喊滚出我的办公室,凯奇竟无法使用暴力对付律师。
而在我国,妨碍警方办案是可以追究其责任的,律师也不能例外。
(插播新闻:北京律师李庄在代理重庆龚刚模涉黑案过程中,因涉嫌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被重庆警方拘留)我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不是因为看了电影,而是因为学习了科学发展观。
凱奇大叔是有演技的。
以前是个好中尉,后来倒霉了,变坏了,有一天忽然转运,又变回好中尉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They try to make me go to rehab,i said nonono.嗯,魚有。
3星半。介于好片和一般片之间
人是一种应急动物,好与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作出的特定的应急反应,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好人中的小坏蛋,坏人中的笑面虎,who knows?!你想要哪个?
没劲,凯奇嗑药演的好,其他不如原作更直露暴力晦暗
三颗星是给NicolasCage的,片子不值一提。那个阴郁的NicolasCage又回来了!
命运转折点?上天为什么会这么眷顾中尉。
凯奇叔叔,我想上你。
落魄劲儿差了点儿
暴戾感和虚脱感交替,那个突兀的鱼缸结尾很迷人。要不是因为这部片,我都他妈以为凯奇不会演戏了,这人体形态,除了Nicolas Cage,也就只能找范志毅演了。顺便赞一下赫尔佐格,罪案情节被黑色气息间离,比如中尉嗑药后的鳄鱼蜥蜴幻觉,配上音乐,很绝。
凯奇千禧年后难得的佳作,电影里凯奇的那个进屋长镜头看的很爽,还有那些胶片片段。
警察也得活呀!
坏中尉,尼古拉斯凯奇真是越来越难看了,演的片子一部比一部烂!
我咋越看越像小成本电影呢。。
不错...不错...看完影片很久才恍然大悟凯奇大叔的腰是装出来的
凯奇时不时还是来这样一部片子来证明自己未老啊,个人觉得比原版好
好長好沫嘰~~
美国的《野兽刑警》。他终于演了一部好片鸟。 另:突然发现,观赏鱼有助睡眠呀
好久没看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