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故事中故事》,很多人表示云里雾里。
因为这不是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而是用三个故事混剪了一个主题:人性的荒谬与夸张。
这部电影取材自古代欧洲的方言童话集《五日谈》,讲了三个邻国里各自发生的故事。
三个故事遵循了欧美童话的一贯套路,皇宫、城堡、王子、公主、野人、巫师、仙女等等元素俱在。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6819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这部电影或许只有一个主题,但却有三条主线,不分主次,并列前行。
故事情节的不断穿插交错,根本想象不出剧情会如何发展,甚至在电影结束后,还处于懵逼状态,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
只有在经过两天反刍后,才品出一点味道来。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最显而易见地,这个电影讲的是一种欲望与代价之间的平衡关系。
但是在欲望失衡的背后,却是关于爱的悲剧。
魔幻、变态、暴力、现实,是这部电影的四个关键词。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6bf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1第一个故事,是王后与王子的故事。
一个美丽高贵的王后,独占国王一人的宠爱尚不满足,她还想要一个孩子。
然后国王就为了实现她的愿望,去冒险杀死海怪,结果不幸丧生。
王后连眼泪都没掉,拿到海怪的心脏就转身离开。
爱情在她眼中的分量,还不如她自己的一个愿望。
想来的确悲凉。
她得到了一个儿子,然后给了他全部的爱。
她对儿子要求的回报就是,无条件的顺从。
她不准他跑到宫外,不准他与平民小伙伴一起玩耍。
随着儿子一次次的叛逆和离开,她的控制欲达到了极点。
她让巫师把自己变成怪物,跑到森林里去杀王子的小伙伴,结果被赶来的王子一剑刺死。
死亡前,它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是母子之爱的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930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2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好色的国王与一个爱慕虚荣的老妇人,老妇人姐妹的故事。
国王被老妇人的歌声吸引住,以为是一个年少美貌的女子,于是上门求爱。
老妇人趁夜色上了国王的床,国王醒来后发现被骗,一怒之下将她扔出窗外悬崖。
老妇人大难不死,还被仙女变成一个年轻美女。
国王打猎时发现了她,又把她带回王宫封后。
电影的结尾,王后的容颜迅速衰老,他看见了也无动于衷。
因为在那一刹那,他的爱情就结束了。
原来,国王的爱情是建立在美色之上的。
也正为此,他才吃了老妇人的亏。
他的宫殿中有一排排女人的画像,却未获得过真正的爱情。
即使万花丛中过,也依然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
这是国王爱情的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930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第二个故事里,还包含着一对姐妹故事。
老妇人姐妹俩本来是相依为命,姐妹情深的。
国王派人送了一条项链,姐姐立马戴在自己脖子上,给妹妹比量了一下立马就收了起来。
她根本没想过要分享,只是想独占。
老妇人变成美貌少女被带进皇宫后,给妹妹送了一件华服让她去参加婚礼。
她并非想与妹妹共享富贵,炫耀的成分其实更大一些,因为没有什么比让曾经一起贫贱的姐妹看到她富贵加身更能满足她的虚荣心了。
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婚礼后姐姐马上就让妹妹离开。
而什么也没得到的妹妹想要留下,最终被无情的赶了出来。
妹妹追问如何变年轻美貌,姐姐没告诉她自己遇到仙女,只说自己剥了自己的一层皮。
妹妹信以为真,就让人给自己剥了皮。
人性中的虚荣、嫉妒与贪婪在故事里展露无疑。
血浓于水的姐妹情,在虚荣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3第三个故事,国王与跳蚤,公主与野人的故事。
看似尊贵实则昏庸的国王养了一只跳蚤做宠物。
他刺破手指用自己的血养大跳蚤,陪它玩耍,将精力都放它身上,把一只跳蚤养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后来,这只跳蚤死了,他难过的要死要活。
但是对自己的女儿他却一再敷衍,甚至亲手粉碎了女儿的爱情幻想。
公主对他说过择偶的条件,勇敢、强壮,最关键的是要英俊。
他满口应承,转头就儿戏地用这张跳蚤皮来选驸马。
然后,逼着女儿嫁给了一个奇丑的野人。
公主指责父亲,你连野兽都不如,至少野兽都知道护崽。
他没有表现出一点伤心和愧疚,反而因为被指责而暴跳如雷。
为了自己的面子,他简直冷酷到极点。
他没有给女儿任何嫁妆,就把女儿赶出了城堡,任野人带走女儿。
对女儿还不如一只跳蚤,哪里还有什么父女之情。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这段婚姻在所有人看来都不般配,实际上却合理合法的。
因为这是野人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光明正大地赢来的,而不是抢来的。
然而,公主也是无辜的,她不过是父亲玩的一场自负游戏的牺牲品。
她从内心不认可这样的婚姻。
公主被野人困在悬崖绝壁上,茹毛饮血。
在公主乞求下,悬崖对面的艺人一家人对公主伸出了援手。
逃跑的路上,这一家人却被野人残忍杀害。
公主一人逃跑,设计杀死了野人。
悲剧的是那个看起来又蠢又笨的野人,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妻子,然而却没人同情他。
他只是丑,却不是恶人,甚至对公主还挺温柔。
坏就坏在他的外表。
公主为了重获自由,却只能以牺牲他为代价。
但不般配的婚姻,终成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2-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4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因为欲望而失衡的关系,是爱的悲剧。
在电影里充满了各种隐喻,比如怪兽、跳蚤、野人都是极端私欲的象征。
它们以极夸张的形式出现,荒谬、突兀,却加深了电影的戏剧性的效果。
而它们的最终死亡,也让这一悲剧更加深刻。
只要人类还有欲望,这种悲剧就不会停止。
故事的结尾,公主浴血归来,加冕成了女王。
有人说,这是女权主义象征。
在我看来,公主的上位,的确是对命运的把控,却也暗示了另一种欲望的诞生。
新的轮回要开始了。
所以,片尾才出现了高空走钢丝的情景。
这是一个隐喻,既与开头的巫师所言的平衡呼应,也暗示了新一轮的平衡游戏的开始。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5电影的戏剧性,除了故事情节的不可思议之外,更用诸多的细节埋下伏笔。
首先是对比。
第一个故事里,王后没有儿子时看表演时愁眉不展,跟儿子一起看表演却笑容满面。
第二个故事里,国王对老妇人的前后态度,一个鄙弃一个爱慕。
第三个故事里,国王对跳蚤有爱,对女儿无情。
这些对比,比直接讽刺更有戏剧化力量。
其次,是本身自带戏剧效果的事物。
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街头艺人,以及在每个故事中都出现过的艺人表演,安排救公主的艺人一家子,最后走钢丝的人。
再比如,王后变成的怪兽、跳蚤和野人。
越是回味,越觉得导演的功力如武林高手一样深不可测。
当然比起这些,更富戏剧性的却是他们的欲望和人生。
最后,再推荐一下这部电影。
构图、布景、色彩与摄影实在是高明,可见导演的功力。
随便截图几张,供大家参赏。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2-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
三个故事的梗概就不说了但三个故事都是在说一个事情。
——。
--(成人的世界里,现实的社会中,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如果你付出巨大,结果落得一场空,没人感激你或者没人奖赏你,你大吼 这不公平!
为什么!。
呵呵,公平,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就不公平,就是因为太不公平,于是才有所谓公道,来尽量平衡这不可能完成的所谓公平,法律,宗教也好,天堂地狱,社会主义也罢,甚至科学,都是人类自我编制的精神安全气囊,)不管你是否感恩,以我的方式来爱你,这样的爱既是无私也是自私。
故事一国王对皇后的付出,为了她的愿望舍命一搏,而皇后从在岸边的国王尸体跨过都没有一丝内疚。
同样的是付出,皇后化身恶龙一死,对儿子也一样无私。
我愿意,我就是想要这样的爱你,不管你接不接受,即使你不领情。
恩,单方面的爱 极端无私,但母亲对王子的爱是那么的认王子窒息,以至于各种逃离。
可能国王也是这样对皇后的吧。
一厢情愿的给予,又表现的极端自私而另一方面男巫又在不时的说着等价对换,可以留心观察,水怪洁白到怪异的身体和两个王子的怪异白化,不是没有关系的,一个河滩上的镜头,国王和水怪的尸体双双躺在那里,紧接着两个生命诞生了,两兄弟真是(国王+水怪)/2的等价对换,于是形成了国王和水怪的心救赎王后,王后救赎王子,王子就是国王和水怪的因果平衡。
似乎在安慰观众,不公平只是表面的,宏观上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就好比佛家的业。
放在爱情上就是1伤2,2伤3 3伤4 4。。。。
说到底就是调整心态,不管事业还是爱情付出了也要做好没回报的心里准备。
还有不要认为给予爱人,亲人,公司“苹果”就是贡献,说不定对方只吃“桔子“故事二一开始,两姐妹许诺一星期后给国王play手指,于是姐姐各种呵护手指,打开纱布,手指反而是比之前更加恶心,真是一厢情愿,剧情至此一路一腔情愿,从国王认为自己放下尊严就能得到“少女”的玉体。
从姐姐一厢情愿的拉皮上床,认为一觉醒来国王会接受她,到妹妹一厢情愿认为姐姐变美后还是会不嫌弃自己,到最终妹妹一厢情愿的相信姐姐的话而去找人剥了自己的皮。
有时候我们的一厢情愿=自欺欺人。
故事三这个跳蚤,野蛮人,的宫廷故事,是三个故事中最隐晦的表达”控制“的。
控制是因为害怕失去,对,结果同样是一厢情愿的。
有很多人都觉得国王忽视女儿,女儿还不如一个跳蚤。
其实并不是的。
国王对跳蚤病态的饲养,隐喻的是他对女儿失去他的控制的恐惧。
女儿长大了,想要飞出他的掌心,“我的小公主要失去我的控制怎么办“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公主永远是个不会长大的娃娃(解释了为什么是个Babyface演公主),而现在她要嫁人,在另一个男人而不是他的保护下了。
于是这个心理黑洞就由一只小跳蚤代替了,它是他的寄生虫,它那么小,永远(理论上是)。
可跳蚤也竟然长大了,最终也离开了他,这就是国王的恐惧,外力不可阻挡的失去控制权。
因为有童话的外衣,所以让隐喻呈现的再荒唐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国王还是不想让女儿离开自己,于是,就有了“不可能有人答对的相亲难题”。
最后自食其果。
故事中野人对公主的付出,马戏团对公主的付出,都可以说是巨悲壮的而又是别有用心的,但结果还是杯具了。
好像再次告诉我们付出和收益在大人的世界里不划等号。
看完真的挺心累的片子本身很长很长,用缓慢的节奏,诡异的背景音乐将三个黑童话缓缓道来。
片子有三处让我震撼,一处是皇后面不改色地吃着血淋淋的心脏时,一处是返老还童的多拉睡在红色毯子上时,一处就是上图,我最喜欢的图.。
皇后非常非常想要孩子,想要到极其宠爱她的国王为之付出了生命也无动于衷。
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非常想要孩子的狂热情绪。
如果你连你的丈夫都不爱,那么为什么会想要一个孩子?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跟很多不同的男人上床,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当有男人想跟她结婚时她都会把他赶走,然后致力于生出下一个孩子。
男人对她的作用不过是一颗精子。
她生养了十几个孩子,并且活得生气勃勃。
有一天,她最大的女儿告诉她,她怀孕了,她呆滞住了,然后,失声痛哭。
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母子之间的舍断离,即使是十几二十岁了,也希望孩子如同巨婴一样待在自己的怀中,病态的母子联系而已。
第二个故事是姐妹之间的舍断离。
有野心的追求财富地位的姐姐和痴傻的只知道依附于姐姐的妹妹。
当姐姐变年轻了,成为王后时,妹妹想到的还是时时刻刻跟随着姐姐。
单纯,令人怜惜,但是也无法同情。
姐姐也并不算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只是妹妹无法理解成人的游戏,于是她剥了自己的皮。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纯真的爱幻想的公主被昏庸的父亲当做一样物品输给了原始的巨人。
公主本想自杀但还是没有勇气。
她被带到山洞中,吃生肉,睡在肮脏的地上,忍受巨人粗鲁的爱抚。
她遇到了一个马戏团,走钢丝的帅气小哥成功把她救了出来,她以为她脱离了苦难,可是巨人追了上来,扼断了所有人的头颅。
公主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巨人愤怒地看着她,却不忍心动她一下。
她走上前,靠着巨人,头深深埋在巨人的怀里。
巨人蹲下,让她爬上他的肩。
她顺从地爬上去,然后一刀割断了巨人的喉咙。
这就是你为我选的丈夫。
我本就是有点女权主义的人,看见这一幕,我心里的确是暗爽的。
我承认这样对其实并没有想伤害公主的巨人不公平。
但是巨人爱她的方式是把她囚禁在山洞,喝雨水吃生肉,他想给她最好的,但他又能给什么?就像很多山中的闭塞原始的村落,他们没有媳妇,他们买媳妇,他们爱媳妇的方式是囚禁她吗?
只要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给你,我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吗?
他们觉得女性生来是为男性存在的,他们觉得女性的作用是生孩子,他们觉得强奸就像路边的公狗遇到了一只美丽的母狗,骑上去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他们的教育环境决定的,我们的确不能一味怪他们。
但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对女性时,难道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地收下,然后安心为他们在闭塞的小村庄里以生孩子为己任吗?
显然不是所以对于评论中心疼巨人,骂公主,希望公主和巨人在一起的人,我只能说,不敢苟同。
有一个女人被拐卖到了深山里,丈夫死守着她,直到她生下来一男一女才稍稍放松看守。
男人出山去卖药材,女人想乘机逃走,她五岁的孩子哭着死死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
于是她打断了孩子的小腿骨。
我同情那个孩子,但是我觉得女人没有做错。
这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而是耻辱的产物。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无辜的女性被拐卖到大山里,而不是指责逃走的女人,并且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由劝女人留下来,忍受这种生活。
【本文由佳人拾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年的新片,推荐。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是对女人的警示。
什么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母题以及她所会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婚姻、子女、虚荣(对青春、美貌、服饰)的追求。
导演用那不勒斯的三个各自独立的童话,所表达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核心的主题:如何为女人。
而不是其他读者解读出来的各自为政的松散的主题,或奇异、血腥的故事。
三个故事交叠出现,为了方便叙述,我这里写做: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个故事:表达女人与儿子(子女)的关系。
没有生育能力的女王,通过巫师的帮助,吃了海怪的心,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孩。
但是她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她的丈夫。
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悲痛,当她走过失去丈夫的身边时了,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而是直接亲手捧走了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
要知道这个痴心的丈夫可是孤身一人去刺杀海怪的。
当她吃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时,是那么的心情舒畅。
她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儿子的同时,帮她烹饪的女子也因为闻了的煮心脏时候的气味,而在同一时间诞下一个相同容貌的男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王子与地位悬殊的另一个“胞弟”形影不离,但他的母亲却以地位相差悬殊为由,禁止他与朋友的见面,甚至还谋杀他的朋友。
朋友离去后有一天遇难,王子从泉水的干涸和血水涌出,知道了他的情况,就去寻找朋友。
但女王却以为儿子的离家出走。
故事的耐人寻味,就在最后一个情节。
在儿子找到朋友之际,也是一个飞怪出现之际,飞怪要咬住他的朋友。
在最后时刻,王子把自己的身体挡在朋友的前面,飞怪停止了攻击,用清澈的眼神凝视着王子。
王子于是拔出宝剑刺中它,飞怪倒地而死,最后化为女王。
这一刻真是耐人寻味,原来女王为了让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使自己变为飞怪去咬死朋友。
这是什么意思?
结合巫师的话,才能解读。
这部电影中男巫的话极具哲理,“他们是无法分开的。
”“每一个渴求,每一个行动都对应着另一个,你的强烈的渴求只有相应的猛烈才能满足。
“一个生命的开始必然有另一个生命的结束,世界是平衡的。
”在这个女王身上,明显儿子比丈夫更有意义。
她付出了丈夫换来了儿子。
第一,警示我们夫妻关系远远重要与女人与儿子的关系。
“再贞懿贤淑的女人的一生中有三段移情别恋。
……第三段,就是成熟女性对子女特别是儿子的爱。
”当她把儿子看做她生命的全部,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时,她的人生意义已经发生了偏差。
这时她对儿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伤害,因为最好的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
母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抓取一段关系。
因为儿子的朋友约瑟在这里象征的儿子的自我。
所以他和他是无法分离的。
不是基友。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捆绑他不让他寻找自我,你最终会失去他。
所以,对儿子的爱一定要完成分离,否则就演变为恋子情结。
第二个故事,表达女人对年轻美貌的执相。
这个国王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一次发现城堡下有一个“少女“的歌声美妙,就送给她首饰,并想去约会她。
但那女子其实是一个老太婆,她还有一个妹妹也是同样是被囚禁的染坊女工。
这个姐姐为了虚荣和情色,竟然把自己的褶皱的皮肉用胶水粘起来,让国王不点蜡烛,从而与他同床。
天亮后国王发现了真相把她扔下了城堡。
她却幸运的没死,遇到一个女巫,用乳汁喂养她,让她变成了皮肤靓丽的天仙美女,在当她在湖边沐浴时,被国王发现,迎娶为皇后。
故事的意味同样在后半部分,皇后的婚礼邀请自己的原来的妹妹,并且告诉了她自己的真实身份。
妹妹产生了羡慕嫉妒,不愿离开城堡,甚至观看他们同房的时刻。
她一直痴痴的说“我要很你在一起。
”是因为她姐妹情深吗?
不是。
因为要变成和姐姐一样年轻。
姐姐只好欺骗她说,自己是剥了皮才成为现在这样的。
于是她信以为真,真的让人剥了自己的皮。
这对姐妹的荒唐行径,其实并不可笑。
生活中女人为了年轻、为了美貌、为了获得荣华的生活而目盲,愚蠢得就像村妇的事情没有吗?
女人的事业就是她的容貌,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把自己看做的男权社会中的工具了。
虚荣和对美貌的无止境的狂热追求,这就是女人的一大心魔。
而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就是比较。
妹妹原本生活在平静中,与原本狂热的想抓住机会的姐姐不同,她还是理智一些的。
但是当她看到了姐姐现在的生活后,她就产生了强烈的痴想。
最后,姐姐的容貌也在女王加冕仪式上失效了,她羞耻的跑了出去。
即使是女巫的魔法也是有有效期的,这告诉我们容貌是有期限的,希望它永恒,这就是一种执念。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婚姻。
迷恋上养虱的国王,有一个长大的公主。
公主春心萌动,想要嫁人。
但是国王并没有想把女儿嫁出去。
有一天,他的巨大的虱子死了,国王才突然想出一个选拔女婿的办法,让人们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皮。
但是就是这个害惨了自己的女儿。
因为竟然是一个巨大野人依靠鼻子嗅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他茹毛饮血,嗅觉异常灵敏。
国王为何要这样来选拔女婿?
一种可能,国王并不想把女儿嫁出去,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人能答出来的,所以就可以把女儿再次留在身边。
同时他认为,女人的婚姻是靠天意的。
这个问题既然是如此奇特,那么能答出来的人一定是天意。
其实,女儿也有错。
因为她所理解的婚姻,是她找一个理想的丈夫,他勇敢、强壮、英俊。
但是这其实未必是对的。
她确实嫁了一个异常勇敢的野人,而且野人也是至少是喜欢她的吧。
但是这仍然是一桩完全失败的婚姻。
因为,一,符合你内心理想条件的人,也许仍然是极不合适的。
他符合的这些条件并不是理想配偶的本质。
二、只有你自己成为了勇敢的人,你才能真的“找到”这样的理想的人。
因为你的特质已经“吸引”这样的人“汇聚”到你的身边。
这也许也是吸引力法则。
所以当公主经历了如此的痛苦,手刃野人,成长为勇敢的人,让全国人都知道公主的“英勇事迹”时,她的加冕典礼上,才有勇敢而帅气的人来主动献艺,以期博取她的注意。
所以,“小公主”就是这样“炼成”的。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软弱。
婚姻也不是你的事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最大的事业。
对于婚姻,女人要谨记这一点。
正像权力、金钱和性是男人三大人生主题一样。
这三个故事是女人的三个人生主题,也是女人的三个心魔,处理好这三段关系,就是一段成功的人生。
另见空间(含图片):http://user.qzone.qq.com/28837363/2
个人评分 7.8看了某人的影评,觉得说的有理。
三个故事,都是因爱之名的控制。
还有很多人写剧情,写风格等等。
珠玉在前,我肯定写的不如他们。
想了想,我就写 故事的故事的故事吧。
童话故事,一般美好。
故事的故事,则阴郁残酷。
我要说,故事的故事的故事,则是这阴郁残酷中的一抹亮色。
第一个故事:女王和儿子的故事。
亮色:同胞之情。
我曾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推测,两个男孩因为太像,可能会反目,顶替。
第二个故事:老太婆与美女的故事。
亮色:追求的勇气和手足之情。
老太婆不管是虚荣还是爱国王,为了一晌之欢,反正蛮拼的,甚至都有些可爱了。
自己变美人后,还念旧情,约自己的蠢妹妹来,也没想着抛弃,挺难得。
虽然最后撕逼了,也是妹妹太蠢的缘故。
第三个故事:虱子皮的故事。
亮色:虱子没吃国王和戏班一家。
我看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养虎为患的念头,不过,竟然寿终正寝了。
有部分人,觉得兽人可怜,我不觉得,这点不加赘余。
我倒是觉得戏班一家好难得,也好可怜。
首先,答应了就来。
为信。
二,面对困难,想到办法。
为智。
三,面对怪物,已经死了几人的情况下,母子俩没有丢下公主跑,为勇。
一句话简评:因爱之名,因爱而怖。
但,因爱而存。
第一个故事里可怜的国王和无辜的海怪暂且不表。
女王为了孩子毫无留恋地丢下丈夫的尸体当日生下了孩子。
同样是看没有营养的杂技,皇后却绽开笑容,与之前的冷漠截然不同。
最后的最后,王后为了追回逃跑的儿子而被杀死时,有一瞬间,我觉得莫名的悲哀。
与神话中的“弑母”不同的是,这里面的母亲是一种自我牺牲,她对丈夫的爱并没有移植到其他人而是自己的儿子身上。
在迷宫中的追逐实际上是其中求而不得的映射。
真正的爱确乎是在于放手。
其实国王爱王后什么呢?
依旧是求而不得无法放手吧。
同样的,第二则故事的开始也在于国王对于一个女子的求而不得。
贯彻整个故事的同样也是姐姐对国王的求而不得,妹妹对姐姐的求而不得。
最终,妹妹为了陪伴姐姐而剥皮,姐姐为陪伴国王而欺骗对方,相信法力消失后的结局一定惨不忍睹。
有人说国王可怜,但一切的源头不过是好色的国王用自己的权利逼迫一个女子的屈从。
权利是这则故事的起因,或许更是源头。
同样的,第三个故事的源头亦是权力。
国王用自己的权利胁迫女儿嫁给了一个野蛮的怪物,而原因却不得而知。
或许是不希望女儿出嫁,或许是想满足自己独特的恶趣味。
野人可怜吗?
确乎有一些,因为从他的立场来说并没有做任何伤害公主的事情。
但他没错吗?
有,他在最开始就选择了本不属于他的东西。
通过侥幸赢取到了公主,却从来没想过自己与这份侥幸是否合适。
同时得到公主,知道她并不爱自己后也没有作出过任何努力让对方真正喜欢上自己。
一味偏执地占有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两者皆殇。
公主最后成为了女王,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这份帅气果敢的背后是怎样的折磨啊!
故事的开始那样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公主,最后竟然学会了以退为进欺骗残忍。
公主在杀死野人那一瞬间的笑容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黑化”吧,一种解脱与快慰,一种战胜了牵制与内心怯懦的放松与释然。
不难发现,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皇后/女王,平民/皇后,公主/女皇,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地位上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为自己的改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每一部都是一个悲剧。
(以下可能含剧透)1. 五日谈 电影改编自17世纪的故事集《五日谈》(也叫“故事的故事”),作者Giambattista Basile。
《五日谈》包括最古老版本的画眉嘴国王、灰姑娘、睡美人、穿靴子的猫、莴苣姑娘,但都是暗黑版本。
导演在采访中承认《五日谈》可不是给小孩儿读的,原著里充满了性和暴力(片中已被导演和谐掉)。
他说在读原著的过程中,感到这些故事非常熟悉,其实在现代社会中都有映射:比如两姐妹返老还童的故事,放在今天就是整容;还有今天的母亲为了孩子,也可以无底线。
另外,这几个故事都是用寓言讲述人欲望过度,变成obsession的情况:比如皇后对孩子、皇帝对跳蚤、皇帝对性。
而obsession是导演一直以来想要表达的主题。
《五日谈》一共50个故事,片中三个故事参考的是:第9个故事:La cerva fatata,妖鹿第5个故事:La pulce,一只跳蚤引发的故事第11个故事:La vecchia scorticata,三姐妹(中文译名以译言古登堡计划版本为准)不过导演实际还参考了其他故事,并把一些情节杂糅在一起。
2. 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导演视费里尼为自己的男神!
他认为费里尼一开始是新现实主义,后来转变为《Fellini Satyricon》的寓言家风格;自己也是这样的,之前的作品《真人秀》(Reality, 2012)(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是在把现实寓言化,这一部是把古老的寓言故事现实化。
3. 莎士比亚这是意大利导演Matteo Garrone制作的第一部英语电影。
因为导演觉得自己的电影有些莎士比亚元素,而且意大利著名作家Italo Calvino曾称赞《五日谈》作者Giambattista Basile是“那不勒斯的另类莎士比亚”。
4. 打海怪的氧气罐第一个故事中,与海怪交战的国王穿着16世纪的“潜水服”,实际上这种服装没有氧气罐,所以他能在水下和海怪持续交战还是挺奇怪的……5. 呼啦圈熊片中表演呼啦圈的熊来自俄罗斯一个马戏团,名叫Tima,片中的驯兽师也是俄罗斯人Pavel Vyakin。
Tima已经掌握了200多指令,但网上对于Pavel的驯兽方法有很多争议,也有意见认为本片对参演的动物普遍不好(还有一只被踢的孔雀)。
Source:IMDB:Il racconto dei raccontiVariety.com interviewThe Daily Beast interview-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0815762&idx=1&sn=ebe470e6d222154577574aa0c4a5816d#rd
被海报吸引过来的,且对这种画风的黑童话简直没有抵抗力,抱着试试看看的态度,先是被荒诞的剧情冲击着三观,也被最后的结局震撼得久久不能平静。
1.病态的皇后-对孩子的执念国王似乎是疼爱她的,知道她沉浸在没有孩子的愁绪中,准备了各种娱乐表演博她一笑,然而她从始至终都板着一幅面孔。
在得知有个表演人员是孕妇时终于忍不住大发脾气各种摔东西。
一个神棍上线,跟国王夫妇说,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生命的流逝,以维持世间某种平衡。
皇后说,她不惜一切代价。
亲自去杀海怪反死于海怪之手的国王,面对国王之死无动于衷而对得到海怪心脏露出微笑的皇后,神色痴迷吃着海怪心脏且终于如愿以偿得到儿子的皇后…当我看到国王出殡时 抱着王子一脸幸福和满足的表情的皇后,感受到了一种绝妙的讽刺。
多少母亲对自己的血肉也是这种近乎病态的溺爱,而身边的一切变得有多么微不足道。
由于血源的羁绊,对同是受海怪影响而生下来的兄弟约拿亲密无间,总是想和他在一起。
在迷宫里追逐那一段,就像王子日渐长大,她渐渐追不上他的步伐,他有了兄弟有了知己想脱离她的控制。
我想皇后正是害怕有一天王子会因为这种羁绊而离开她,她的心狠手辣正是她对王子日渐增长的控制欲的体现。
她承受不住王子的生命里有另一个重要的人,她期冀的爱是必须对等且同样炙烈的。
最后她化身为魔物想要杀掉约拿的时候,碰上了前来救同伴的王子,你看她的爱多么伟大却又多么卑微。
因为病态的欲望而膨胀异变的她 连她的亲子也认不出来了,对她的孩子她的心总是柔软 下不了狠手,却甘愿死于他手。
都说“对他最好的疼爱应该是手放开”,而对皇后来说,王子是她的命,除非死,她决不放开。
再看从小生活在令人窒息的母爱里的王子,他的身心何曾放在母亲身上,他整日想着如何与兄弟处在一起,他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他的难过即是他的难过。
2.两老妇人-欲望与绝望野心勃勃的姐姐多拉,愚善依赖的妹妹伊玛,流连于酒池肉林的好色国王。
在好色的国王的珠宝攻势下,姐姐一片芳心完全沦陷,尽管她已是老妪,却仍在渴望仍在幻想,不惜对自己的肉体残忍-滴蜡包裹手指,滴蜡拉皮。
就像现在的整容风波,不惜肉体上的疼痛,希望换来对外表的自信,对别人目光的吸引。
不知道她能否长点心, 所有的真相总会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她还能沉浸在片刻的美梦里酣睡如初真是让我佩服。
被国王丢下城堡意外没死反而得巫婆之助重返青春之貌的她被前来打猎的国王遇见,她又心甘情愿且满心欢喜的做他的王后了…可见多拉从未追求爱情而是国王的权势财富以及能给她带来的荣耀。
好色的国王又是如今多少男性的反射呢。
对美貌的痴迷对肉体的贪恋,纵欲享欲,对身边面容日渐苍老的面孔心生厌倦嫌弃…那些把全身心都寄托存放在一个男人身上的女人,那些完全没有独立人格的女人,等到他们心生厌倦,你们又该何去何从?
对姐姐过度依赖的妹妹伊玛,姐姐说什么都不敢大声质疑反抗,过度的善良是罪过,它助长了恶的生长。
她明知道滴蜡拉皮有多痛苦,却也是含泪成全了姐姐的欲望。
当参加姐姐与国王成亲的宴会时,她重复在说“皇后是我姐姐”这一句,仿佛希望所有人知道她们的羁绊。
她想时刻跟姐姐在一起,尽管她看起来太老了跟年轻的王后相差甚远。
看见姐姐和国王在一起的那一刻我相信她魔怔了,姐妹间除了那点相互疼爱更多的还有攀比羡慕嫉妒之类的情绪,也许是当时姐姐那句“你太老了”让她觉得这就是她们不能继续在一起的原因,她疯狂了。
那样离奇的换皮理由她也去做了。
当她满身是血的走回来的时候觉得莫名心痛,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哪个下一刻你就会血液流尽倒地而亡。
你不是生命里的主角,也绝不会有观众为你拍手叫好,你只会死得惨烈且默默无闻。
而黑魔法总有失去效力的那一天,所有的美梦到醒来的那一刻都那么残忍。
你贪心得来的貌美年轻不会长久,纵欲享乐不会长久。
当多拉落荒而逃的背影出现,觉得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悲,这次,你是真的什么都失去了,妹妹,丈夫,名利。
你只剩下对衰老 孤独的恐惧。
可是如果给我们选择变年轻变貌美的机会,大多数人还是抗拒不了的吧,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且超乎想象,内心的黑暗面如何能掩盖得住?
3.一只跳蚤牵引出的人性一个癖好特殊养跳蚤的国王。
亲情在他眼里到底是什么值多少?
女儿说想要找一个勇敢,强壮,帅气的人相许,他满不在乎。
而是关心他的宠物跳蚤吃饱了吗…甚至夸张到跳蚤不舒服的时候半夜叫醒医生过来帮它看病…而跳蚤老死的时候还哭得那么悲痛。
再从他以猜跳蚤皮来为女儿选夫婿这件事可以知道,他对女儿的婚姻应该是不放在心上且抱着玩乐的态度的,自认为不会有人猜得出也享受看他们猜不出的愉悦之中。
当巨人猜出来时,为了所谓的王的自尊不惜让女儿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
最后他患上心病也是咎由自取吧。
不说封建时期的家长因某种上不得台面的交易卖女儿似的促成许多悲剧的婚姻,到现在仍有许多父母不顾儿女意愿包办婚姻,给多少家庭造成了不幸?
强扭的瓜不甜,把个人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并加以道德绑架,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还美名其曰 我为了你好。
我对片中的巨人隐约有种同情,且希冀公主有天能接受他的爱,故事结局和谐美满。
我却忘了公主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勇敢,强壮,帅气。
有多少年轻女孩儿对另一半的要求是要看颜值的。
也许也有巨人对她的强迫让她的幻想破裂得更加稀巴烂,她不顾一切要逃出他的掌控。
甚至牵连了马戏团一家。
最后公主的假意顺从,巨人的心软,公主冷静的反杀让我震撼,如果一开始她就对你没有好感,请放弃,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心狠程度。
不是怪物不配拥有爱情,而是,一厢情愿的爱情不会善终。
公主反杀巨人回来,居高临下 看着她父王的那个眼神让我难忘。
屈服于父权夫权,被捆绑于伦理的妇女多不胜数。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到她们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应该这样。
近来女权主义大盛,妇女们终于昂起头颅挺起胸板抗议,夺回自己的权力。
是的,独立 自信的你们风华绝代。
总而言之,不要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凡置于你于死地着必将使你获得后生。
最后的镜头,平衡。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荒诞怪异离奇,它总是巧妙的维持着一个平衡点,非你我之力 所能撼动。
而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轰轰烈烈,于它 不过如此,可我们 仍要拼命 有所作为。
改编自被格林兄弟盛赞的童话 《五日谈》,五日谈简单说就是一群人在五天内讲了五十个故事,而本片节选改编了三个:皇后,两个老妇人,跳蚤,均来自第一天。
童话,在我们心中都是美好的,比如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故事并不是这样,一对兄弟,一对姐妹,一对夫妻的悲剧,荒诞黑色童话,我想这么说(就不剧透了)。
重口,血腥,压抑,欲望,无时无刻不在颠覆我们的童年,深刻的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从头到尾的我看的都有些压抑。
画面,我想说真的美极了!
每一帧自然风光都可以当桌面。
另外两个画面印象极深,一个是老妇人剥皮之后,一个是斯黛茜马丁披着红发半裸的站在森林里。
真是无法想象为什么五日谈第一版叫做 《最好的故事,小孩子的消遣读物》, WTF. 不错的奇幻电影,有机会看一下。
2017.05.19
开始谈说议题之前,先讲一点“方法论”:作为师祖级的童话,它是具有很强的神话性的,而神话有三个核心:英雄、冒险与奇迹,核心是冒险。
就英雄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一个不断行动的行动者,对现代人容易关心的其它各类“周边问题”根本不予讨论;所以,尽量不要问怎么国王亲自去杀怪兽,怪兽怎么那么笨……不要问为什么野人那么厉害,怎么公主突然就赢在最后了……不要问这些,而落跑的老姑娘不会再回来了,她missing了,国王就只剩下miss了;就奇迹来说,奇迹在神话中是时刻存在着的,而且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唤醒现代性用了数百年的启蒙才从心理上驱除掉的“魅”;其次是将对应的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倒转,让森林中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的、遥远的岛屿和大海的深处的——神秘——都重新布满。
顺便一说,对童话来说,森林是必须的;最后,在现代心理学来看叫做“心理不健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恰是神话中奇迹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个最终请人剥去自己的皮的奶奶,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这种凄惶;最后,就冒险来说,神话中冒险是一种象征与仪式,它意味着英雄的每个行动都突入了意义的母题,直接与“核心”交往,现代心灵的徒劳感在神话里并不存在。
所以,强暴、受伤、不幸……这些用来将心灵被攥紧的细节,它们并不是同于历史叙事中的邪恶,它们令人印象深刻,让人获得净化……而冒险的最后,是复还,是一切的归位——影片的最后,一切因与魔法有关的不可思议之事都获得了平复。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所有的故事揉碎,把所有的故事置于一种统一的观察方式下来进行整合:故事起于某个王后(女人)的不快乐,在进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女人,比如那位渴望新的经验的公主、比如那位渴望一夜返老还童的奶奶;而这些女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国王们要么去打怪(缘由无所谓,重点在行动),要么养怪,要么猎艳(怪),或者男人们还相互示好,缔结女人无法进入的友谊。
然而这样子的男人,恰恰是被女人接受、热爱、尊敬或者甘愿献身(王后死在儿子手中)的男人;全片唯一的例外男子——他本身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怪(虱子怪),却被“明媒正娶”的小公主给抹脖子干掉了,why?
因他“不文明”。
文明定义了那种叫做“男人”和“女人”的微粒在时间和空间中各自震动的区间,不论结果的好坏臧否,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图景,人类的心灵,放在整个世界面前,是狭促的、有限的,人类愿意在其中生与死,虽然他们也渴望魔法和奇迹的拯救。
曾经的魔法在故事里、传说里,现在的魔法在手机里、实验室里,本质上并无不同。
略有差异的是,故事中的女人们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构筑起与历史(his-tory)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herstory”,但在人类真实文明历程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她们的影子。
对此,电影似乎解释了女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失踪:要么,被爱的女人最终把世界还于她爱的男人;要么,被欲求的女人毁于欲望情感自身所意味着的不稳定;最后一种,不被爱的女人通过“杀死”爱她的男人,成为独身的女王,正如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一样, “贞洁女王”是后世对她的纪念还是叹息?
纵观整个电影,也许最幸福的女人就是那个“童贞生子”的少女,她的晚年应该过得不错。
但童贞生子?
圣母玛利亚是个好归宿吗?
咱们不是也有吗——华胥(踏巨人足迹而孕)、安登(感神龙而孕)、附宝(见大电而孕)、庆都(遇赤龙)、握登(遇大虹而孕)、修己(吞明珠而孕)、娥皇(感太白之精)、女枢(感瑶光之星)……刚刚这些名字,我敲了好一阵,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没一个是能直接打出来的,可她们的孩子——伏羲、女娲、神农、皇帝、尧、舜、禹、少昊、颛顼——全部是现成的词条。
愿世界美好?
唯女人不再隐匿。
视觉上还是很漂亮的,尤其葬礼戏非常出挑。故事有古代暗黑童话风采,但是来回反复间有些乱了
你大爷的大爷
三个故事貌似无关,但最后关联在一起之后可以容易发现,每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欲望的奴隶。贪恋美貌,不惜代价求子,荒谬养怪物虱子的国王把宝贝公主许配给相貌丑陋的怪人。故事书里讲述的美好是经过反复美化的结果,而流传于贩夫走卒民间的传说其实就是丑陋和残酷的集合体。
重看了一点点。跟好莱坞同类童话题材比,有其不具备的“尺度”,但也仅限于此了。
三个奇幻故事浅显交织,兄弟俩的友情,姐妹俩的亲情,公主自主的爱情,各自嵌入其中。本片的故事很吸引人,而且还有颜值。
7.5/10.1.第一部加洛尼。古典服化,哥特气质的血色暗黑童话,恶趣四溢与魔幻猎奇相衬。故事由三段构成,又被重新插接在松弛中饱和,内容主旨趋向性强但不单一乏味。2.商业元素易被窥见,但整体仍是以民族/地域性为基延伸出的人性多面剖解,艳丽、奇诡、滑稽、悲凄是剃去的皮肉,提取的内脏中翻滚的是裹挟私欲、母性、色念与野蛮的不伦血液。3.河怪心脏,承继子嗣,源自恒久母爱的无限牺牲;女巫哺育,还予芳容,源自年华逝去的可怜可泣;征父竞赛,杀父继位,源自关怀缺失的意识觉醒。4. 那些原始、血腥、荒诞的片段,都如现代社会般可怖可见,并未拘泥于时代泥沼,所呈现的虚荣与野心及女性地位更替,放于当下都同样适从。5.许是顾及原作结构而将段落刻意打散,至终才获汇合,与复杂的表意难得有效统一。
故事没嵌套呀。。。。主要看服装,ruff领和桃心头真是太醉人了,奇幻部分才一点点。。。返老还童的巫婆居然是《惊奇的山谷》里的凯瑟琳,平易近人的酱油啊
。。。没什么意思
调调很喜欢,但还是差点。最爱返老还童妖精姐妹花....
有点偏好莱坞流水线的作品,用恶趣味童话风来讲述成人的故事,但是导演似乎没处理好三个故事之间的暗线联系,导致最后富有张力的结局看起来太平淡无味了,风格还是蛮喜欢的,但电影叙事上的处理方法有待改进
双胞胎我以为会私奔,公主杀了穴居人我以为要等战乱才会回去救国成英雄,回春要么黑化杀妹妹要么甩了国王跟妹妹过。
第三个故事真的非常经典,不要依赖父亲,不要幻想丈夫,甚至不能完全指望那个前来救你的帅哥,你只能靠自己。那些责怪公主的真的是想看见一个拉黑一个,巨怪的“无辜”“契约”完全是建立在“两个丑陋男人的交易规则”上,所谓的“愿赌服输”是他和另一个男人之间的约定,被当做赌注和奖品的公主被剥夺了全部人权,这还他妈的赖上公主了?尼玛山区老光棍跟人贩子手里买媳妇儿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契约交易呢,男人把女人当财物交易的时候,买卖双方都是贱货都活该死,望周知。
魔幻超现实?该片却又古典中带点怪诞真实,看着挺乐呵的,就是三条故事线没有情节性地聚在一起,有点偷懒之嫌。
哥特童话,彻底玩完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颇为重口
海怪和马戏团一家子真是太倒霉了。。
成人童话……几个国王是联盟还是平行宇宙啊?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根据《五日谈》改编的本片果然有“一千零一夜”般的猎奇与成人童话的诡异幻想,与帕索里尼在70年代拍的几部遥相呼应。出色的画面在大银幕的观感非常好,观众都被三个故事的剧情起伏所吸引,时而啧啧称奇,时而惊呼捂眼,时而感慨叹惋。好看!四星半
7,想象力奇诡的暗黑寓言,加洛尼这是在向帕索里尼致敬吧。电影本身对《五日谈》的提炼很好,最大程度保留童话最初暗黑、诡异的本质,能拍出这样一部与主流童话电影迥异的cult童话,观影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迷宫花园、城堡钢索人、大虫女王都算是华彩段落,唯一缺憾是为了市场选择拍成了英语片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