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定理

The Zero Theorem,明日定律(台)

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梅兰尼·蒂埃里,大卫·休里斯,卢卡斯·赫奇斯,马特·达蒙,蒂尔达·斯文顿,本·卫肖,桑吉夫·巴哈斯卡,鲁伯特·弗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罗马尼亚,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零点定理》剧照

零点定理 剧照 NO.1零点定理 剧照 NO.2零点定理 剧照 NO.3零点定理 剧照 NO.4零点定理 剧照 NO.5零点定理 剧照 NO.6零点定理 剧照 NO.13零点定理 剧照 NO.14零点定理 剧照 NO.15零点定理 剧照 NO.16零点定理 剧照 NO.17零点定理 剧照 NO.18零点定理 剧照 NO.19零点定理 剧照 NO.20

《零点定理》剧情介绍

零点定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奥威尔式”(Orwellian)的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的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监视人民控制思想,将眼线散布在生活、工作场所,甚至网络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演一名性格古怪的计算机天才Qohen Leth,然而生活本来按部就班的他注意力却渐渐为一系列“虚拟性骚扰”所分散,并且“领导人”叛逆的儿子也让他头疼不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智慧超群的他开始实施一个神秘的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人与龙共舞大叔喜欢可爱小玩意阿斯利的义务安妮特·泽尔曼的历史俊俏媳妇开明婆败犬女主太多了!灼眼的夏娜S琐碎爪哇火线进藏女人裙下朱雀堂被狙击的学园罪人第一季奥斯威辛集中营捉刀人盛夏尖叫的女妖安乐乡超越时间线第三季我是自愿让他杀了我王子富愁记仲夏幻想曲排球少年:列夫参上失控陪审团小镇警官非亲兄弟探灵档案功夫小镇娜塔丽

《零点定理》长篇影评

 1 ) 这片看起来是舒适的

整体没有刻意故弄玄虚,没藏着掖着什么东西,置景和服饰也挺蒸汽,对话内容简单易懂,很合适打发时间。

音乐...,没啥音乐,没啥也挺好的,那种一到高潮瞎瘠薄放配乐的还不如这一直说话来的好。

3星吧,第一观感蛮ok,二刷就不了。

这为啥要凑够140颗字才行?

唉,是我没第一时间找到短评的锅。

话说豆瓣是没有短评么?

少来这里不太懂唉

 2 ) 一个隐喻

他就是你,你就我,我就是我们。

住在一所废旧的教堂。

长相并不讨人喜欢,孤僻没有朋友。

埋头本体论的工作,在等一个电话的召唤。

拒绝一切模式的享乐。

每日重复寡淡无味的饮食。

害怕公众场合的喧闹,保持与别人的距离。

避免身体间的接触。

想在家里工作。

证明没有意义的定理。

被赋予一个特殊的任务。

妓女是诱惑者。

在等一个电话的召唤。

一切即是虚无。

虚无即是一切。

既然一切都没有意义。

沉溺在虚拟世界的感官刺激。

拒绝的不是爱。

赤身裸体漂浮在黑魆魆的宇宙空间。

结识年轻的虚无主义者。

如果什么都不相信为什么还要相信灵魂。

在人造的永恒夕阳下奔跑投向虚假大海。

人生有什么意义。

打破所有的摄像头、监视器和网络。

领导层阶级的抱歉像嘲笑。

抡起锤子毁灭所看到的一切。

留下废墟后仍然什么都不知道。

身后是黑洞纵身一跃的虚无。

 3 ) 吃药丸之前先吃个粽子垫底

当这个世界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加在乎得失,因为得失之间就会让我们陷入天差地别。

一如既往的这个世界我们来的时候赤条条,走的时候一样带不走任何东西。

可是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得失。

难道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已经发达到我们可以,以为死的时候带走点啥;疑惑是我们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切换玩多了,自以为是的觉得永生不过如此;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在苛求完美和极尽所能的挑刺自己,影片中的男主就是期待着用完美的工作抵达完美的境界,进而保留住一切,就像从未失去过一样,当然最后能让他掌握的就是一把锤子。

正如教堂已经成为了机房,每个圣像的脑壳都被摄像头替换了,每个神龛下面也都藏着摄像头,无所不在的透析着生活在现实中男主。

可是,人生就如同一颗药丸,有病没病都来一颗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似乎一时间又把人类拉回到了两千年前,当古圣先贤们在世界各地都用不同语言发问的时候,启迪了人类的智慧。

可现在面对屏幕的地球人再也没有了初始化的机会,人类已经到了可以没有智慧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机器的时代,就算是这个时候来一把尼采的锤子也显得苍白无力。

但是,如果没有文学没有电影没有了这些质问,好像也不符合人类的那点本性,不管得失与否,有了问题好过没有吧,就像吃个药丸那事,不管是吃了蓝药丸还是红药丸,都是要吃的,不过今天就先吃个粽子先。

 4 ) 视觉出色的反乌托邦科幻

特里·吉列姆“奥威尔三部曲”的前两部《妙想天开》和《十二猴子》,均以深刻的寓意、个人化的表现手法著称,在叙述上把握住了大众的兴趣,不会太通俗,也不至手太艰涩,刚刚好叩动心扉。

到了收官篇《零点定理》,他却一反常态推出了一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且不像硬科幻,多看几遍也无法豁然开朗或若有所悟,更辜负了大批影迷对吉列姆的期盼。

在认真欣赏了一遍《零点定理》后,几乎放弃了追索其涵义的努力。

在对量子力学、哲学和混沌理论一窍不通的前提下,试图进入主创的思维层次只能是一种不自量力。

而且,互联网上的一些评论已经基本涵盖了影片的表达企图,足够令人获益匪浅。

这并不意味着作为门外汉,观看本片就是浪费时间,至少吉列姆招牌美学没有令人失望。

他以一种崭新的风格呈现了他历来热衷描写的反乌托邦世界。

《零点定理》不是注重视觉享受的特效大片,但毫无疑问是一部适合用来“看”的电影。

如果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期待,而不被那些没头没脑的情节、云遮雾罩的对白所困扰,这部影片在口碑一定会有提高。

曾经有影评人将吉列姆电影归为“脏科幻”,个人觉得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廉价科幻”。

就是说:不管花了多少钱,片中那些场景、道具、衣着服饰,总透着一股子地摊货的味道,当然,这正是吉列姆想达到的效果。

不像《妙想天开》《12猴子》的暗色调,《零点定理》一眼看去五光十色,但精心营造的庸俗廉价的品味仍闪烁在每一个场景。

游戏厅一样的工作房凌乱而闭塞,主角居住的旧教堂仿佛随时会漏雨而散架;街景也是一样迷幻,天空蓝的不真实,街道像是舞台搭景,走到哪里都会被广告和涂鸦包围;到了虚拟实境越发显出人工痕迹,水底景观犹如巨大水族箱,远景像是古旧的科幻片采用的风景画,海浪几近CGl,阳光灿烂到无法直视(后来果然能拿在手中玩),而云朵仿佛油画家的手笔;男人披着材质反光的风衣,套着透明雨衣般的工作服,女人身着丑陋的裙子,头顶艳俗的假发,打扮的像三流座召女郎。

一切都显得那么廉价,而这种廉价与缤纷斑斓的色彩并置,显得越加突出。

另一对被并置的是来自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科技产物,互相杂拌制造出一种强烈的不协调感,兼具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的美学特征。

片中处处充满了跨时代的对比,老旧破财的教堂,无处不暗藏摄像头;电脑机箱外观简陋臃肿但工作起来又挺炫酷;电话的提醒功能前卫,但没有来电显示,连铃声都那么传统,还需要拨动古老的操作杆;最显著的莫过于虚拟实境功能,不亚于 《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的逼真梦境,但进入时却必须穿着一什可笑的戏服,一下了格调滑坡,制造不人发噱的效果。

通过种种比对,吉列姆手法轻灵地揭开反乌托邦世界的面纱,在美学上的造诣,比早年更鲜明纯熟。

反乌托邦电影为了打造可信的世界面貌,通常耗资不菲,《零点定理》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场景非常局限(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教堂里打转),因而能把每一处细节都打造得精益求精。

读过的几篇影评中,有一篇指出片中最点题的台词,“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这句台词让我想起另一部科幻悬疑片《地铁迷宫》“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人肯聆听的时代”,两部非主流的高智商电影,分享了同一个“摆脱红尘,遁入虚无”的主题,甚至结尾也不无相似,作为一个伪影迷,能见证这样从主题到趣味的握手,也是难得而幸福的体验。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DBD蓝光补标

 5 ) 我写了一篇这里最轻松的影评

影评颇少,我来添油加醋。

没看懂的,看百遍以强化世界观。

最近超现实神片特别多,而且都是大牌,首先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大牌会接这些已经快没人理解的电影来演。

因为片子的基调决定了这种电影只针对少数人。

少数人是什么?

就是电影中的,the one。

谁是the one呢,这是一个游戏。

物质世界规律不认识到一定程度,以及没有相关宗教和哲学信仰的话,应该难理解。

但是应该可以从纯物理角度去理解。

也可以从宗教去理解。

说白了,这电影还是拍给the one的,少数人。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一定看懂这个电影呢,或者一定要给一个看懂的电影高分数呢。

一个电影抓着你,莫名其妙看到尾,时间花进去了,你以为什么都没得到不是很好吗。

但是妈妈不是说,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啊,屁嘞。

电影不是说一切都是没意义的吗。

啊,对啊,意义就是一切都是没意义的啊。

你不通过没意义怎么能认识意义呢。

不通过意义怎么认识没意义呢。

说白了,我说了半天其实什么都没说,和你什么都没说还说了半天不是一样的么?

每一个世界,终会有一个救世主,成为这个救世主。

我写的时候是我,你看到的时候是你。

我写的时候是我的笃定,你看的时候是你的信心。

我们本来就从来没存在于一个世界中。

我说的比较抽象,其实我们从其它一些角度,比如商业社会,社会伦理,物理学等角度还是可以去看这个电影的,这就是一盘菜,各说各的了,但是,你觉得人生就是本来就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么。

啊,屁嘞,曹冲称象就是这个意思。

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吧。

在你心里。

首先你要做到的是,知行合一。

我写了这么多,绝不肤浅,绝不卖关子。

简单的深沉,就这么结束了,不点个赞吗

 6 ) 关于这部电影,导演的一段访谈

Terry Gilliam, Director: "I was very intrigued by the idea of disconnecting from the connected world 'cause we are so inundated with connections and information and I find it personally overwhelming to the point where I don't know what's important anymore and only by getting away from all the noise we live in, all the advertising, the media, the news, interviews - it never stops. The Internet, which I love also I hate because I can get lost in it every day. I can avoid doing what I should be doing by roaming the Internet. There's all sorts of stuff in there. It's hard to find the focus now of what things are and what's important and I think that seems to be part of the film for me and I'd become for a long time but just about just getting away from it all so you know who you are. Spend time on your own. No Tweeting. No telephone. No television. No games - just yourself. You could have a book or two, that's all, and find out who you really are (laughs)."

 7 ) 特瑞吉列姆,超乎你想象。阿门

特瑞吉列姆一位我从来没有看懂过的导演。

又一次成功捍卫了鄙人观影排行榜完全看不懂榜榜首地位的最高荣耀。

《零点定理》,一部经典的和简介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绝世之作!

(Fucking off !)导演完全没有将“奥威尔式”极权主义社会的白色恐怖极度压抑毁灭自我表现出来一丝一毫!

私以为这只是在打着《1984》的噱头。

全片似乎仅仅是在描述一个中年离异自闭严重且缺乏雌性激素刺激调和的所谓“宅”男的孤独世界。

导演对这个中年“宅”男和青年应召女郎之间离奇梦幻跨越年龄跨越阶层的剧本式所谓爱情进行了大幅度片段式渲染。

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还算尚可,但鄙人纵观全片,和主题貌似没有什么联系。

全片除了演员演技各个在线,人物刻画非常生动,表现全都可圈可点以外,管理员之子鲍勃简直是观影者唯一的救赎。

在此不对这个管理员之子的随意身份进行过多吐槽。

鲍勃就是男主人生中最美的小甜饼啊!

靠近结尾部分,鲍勃生病,男主照顾小甜饼,随后突然自我觉醒,接着被误会的剧情,恍惚有种异世界图灵的尴尬感。

然后,鲍勃到底怎么了,被寥寥几笔带过,就没了???

全片突然高潮???

至于这个片尾所谓高潮的反抗,那个被称之为“本体”的小锤子简直“神”来之笔!

神TM“叮”!

有毒!

不过全片的设计布局,配乐等倒也相当不错。

Creepy恰到好处。

Shit!

这绝对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故事背景交代的最不清楚,主题最模糊的电影,没有之一。

不过我相信导演本人会再次刷新我的认识的,阿门。

打三颗星。

一颗给全片众人出色演技,一颗给p3小甜饼,一颗给p1女主美好的胸。

 8 ) 零点定理:有些赛博颜色的“油渍车库”未来中的混沌哲学思考

特瑞·吉列姆的“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继“妙想天开”“12猴子”之后的最终章就是零点定理。

它延续了“妙想天开”的反乌托邦世界:受监控的 生活,机械的工作,无处不在的人群意识控制。

主角Qohen就是那么一个小棋子式的人物,等着一个电话,追求无法追求的真理。

在这个世界里有遥不可及却四处潜伏的“管理”,用电光纤就能做情色生意的女郎,虚无又反叛的电子神童。

虽然依旧延续着反乌托邦世界的老生常谈,但却不乏一些播撒在片中的各种新哲学思考,并由一种依旧充满吉列姆情调但却崭新的美学尝试--吉列姆式美学新的火花虽然继承了“妙想天开”的精神,但零点定理中描写的世界已经从妙想天开描绘的20世纪近未来移步到了21世纪的近未来。

霓虹色彩的狭窄杂乱街头,奇异的工作装置和主人公所住的古旧却又未来的废弃教堂。

比起刻意做出未来感的新异建筑和太空感的服饰与电子用品,零点定理的世界更像是染上赛博未来色的“油渍+车库”摇滚。

近未来的世界混合着被抛弃的上世纪过去和颇有信服力的未来预想。

那些破旧涂鸦的墙上装满的显示屏广告版,流动着股市情报跟垃圾广告,那异样的好似游戏厅但充满闭塞感的工作空间和派对上老旧被抛售的旧房子。

人们用ipad一般的电子用具照耀着自己的脸,公园的巨幅赞助商及繁多的禁止事项提示板。

反乌托邦的概念非常的明显,却使用了崭新的美学方式来进行表达。

也许是电影受限的成本和短暂的37天拍摄时间,反而造就出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未来空间。

零点定理虽然在资金上远不如12猴子,但在视觉空间跟科幻新概念上都丝毫不逊色,谁说科幻美学只能存在于大片的前提呢?就像吉列姆自己提到过的,现在的电影跟真实的社会一样,贫富差距悬殊,只有商业市场和极度低成本的草根电影。

对于打破这种现有状况来说,零点定理也迈出了相当的一步。

--奥威尔、人生的意义,爱是否能胜过一切零点定理像一只半熟的鸡蛋,混沌不确定的内核散播满了各种不同的思考,就如电影中尝试证明的混沌世界一样。

其中作为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反乌托邦的题材自然是 片中不可缺的元素,然而比起主题,反乌托邦只是以自然的生活背景中体现,或有时似有似无的从主人公Qohen的嘴中吐露出。

“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片中也讨论着人类思考的永久话题:我们为什么存在?

我们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让人不禁想起吉列姆的巨蟒时代,“布莱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尤其在片子的前半,诙谐幽默的对话种掺杂的人生探讨有着巨蟒曾经的影子,而整部片子主角不停尝试证明的“零点定理”就是为了证明一切皆无意义,但电影本身并不全是虚无主义的论调。

还有就是描绘社会中人只痛苦的电影经常会讨论的主题“虽然人生像屎,但有了爱就能活着”。

不无例外的,主角Qohen的苦闷生活中的一丝光明就是与金发女郎的虚拟约会,甚至让他想放弃对一切的执着和忧虑。

爱是否能战胜生活,片中也并没有答案,只是相比"妙想天开"的彻底绝望,零点定理的结局给了个模糊的希望而已,好比宇宙和生命只是黑暗和虚无的一个小错误所产生的一样,爱仿佛也只是规条世界中的一个小误差。

--规列混沌产生利益/混沌的代价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句引人思考的话之中,最记忆尤深的就是马特达蒙饰演的“管理层”所说的话。

Qohen一直在做得程序并非为了证明“一切皆无”,而恰恰相反,是“无中生有”。

就像管理层说的,将无序排列出有序有很大的利益。

在人人追求“多余价值的利益”“事实结果”的世界里,将“无”变成“有”是最大效益方式。

而一直在用系统性的方法去证明混沌的东西本来自身就产生了悖论。

事实上“0”与“1”就是对混沌规列的最大例子。

无法用定理描述的宇宙,才能达到真正的混沌。

最相似的哲学理论恐怕就是道家的“阴阳”,阴与阳就像无和有,有中带无,无而生有,循环相合就是混沌的世界。

虽则喜欢明确答案的人会无法接受“零点定理”不深挖也不下定论的半熟状态,将电影看成一种半成品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半成品状态又反而是零点定理的特色,这种无法自理的发散性思考又何尝不像混沌世界的实态。

“人们总顾着追求人生的意义,死后的世界,却忘了过现在的人生”--虽则没有明确的声音,但这句话恐怕是整部片子最意图性的提醒,就如同结尾一样,Qohen毁灭了规律机器,不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灵魂”内部的,在茫茫黑洞中,寻找“爱”这个小失误,也许才能找到当下的快乐。

 9 ) 自负的悲剧

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虽然我没怎么看懂电影,但是莫名的感觉有点像是《黑客帝国》的前传呀对我来说这个电影就是一个自负的人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被耍的团团转,然后知道真相之后承受不住打击,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寓意丰厚!

电影最开始男主大叔玩得那个游戏出现了两次我都没看明白这是玩什么呢!!!

好好奇呀!!

之后发现男主玩得游戏或者其实根本不是游戏,而是智商的训练方法?!

但是智商高得人有自负,男主大叔绝对是为了秀智商优越,所以玩游戏的过程中,因为一直没能通关,所以整个人都感觉有点崩溃了!

这样不好虽然男主大叔很聪明,但是感觉有点单纯呀···遇见的小女孩和管理者的儿子都能让他相信然后他和管理者的儿子发生了一段复杂的奸情,bob帮助男主看到了前途的方向,然后就是一些快乐的看不懂的东西啦反正整个电影我都没看懂····电影里出现的所谓的宗教寓意对我来说主要目的就是让我觉得有点阴森的吓人,有点像是丹布朗的风格的样子也不知道导演想讨论的是哲学还是数学,反正都不是我等凡人可以理解的

 10 ) 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神作。

原来是在映射电影外世界里,“真理”与“人”也存在无法和解矛盾。

人的深度是真理还触及不到的。

其实剧情(总有一种反佛教的意思)和故事线不难看懂,在此也不做太多剧透。

如果你把故事背景当成电影的主旨,当然觉得不好看。

关于资本主义洗脑画饼,压榨民脂民膏,阶级分化。

本身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啊!

兄弟们。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就是在揭露资本主义的嘴脸,那就再看一遍。

现在可能就进入了存在主义的阶段了。

带入到那个世界观之中,在思考那个世界和电影外的世界人们情感的共通之处。

面对零点定理这个终极问题,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世界的终结还是个体的终结,我们到底在最求什么。

那些追求是对的,那些追求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被人利用。

哪些欲望超出了界限,让我们为了一张永生的门票,而活在“去往永生的中转站”中。

然后再看一遍,就会发现,其实电影里世界是十分多元且开放的,只不过我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主角和他身边的环境当中。

大部分人的性格和远处的城市都和主角形成了对比,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在那个世界的子世界里。

所有的感官和思想都是被主角所吸引干扰的。

————————突然就会感受到,如果主角与他所理解和最求的“真理”(沟通无用,工作即生活)无法和解,那映射到我们身上,我们是不是也与我们所信奉的理论哲学有无法和解之处。

哪怕是抽象出来最最本质的哲理也不能诠释生命的深度。

————————关于主角,剧中顾问乔比的一段话提醒了我。

主角虽然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但是其实他从未真正的寻找过,他没有踏出过哪怕一步,他知道内心有一种他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本能给了他生活的目的,所以他臆想出了永远等不到的电话。

而他对生活的意义一无所知,他在等待别人的定义,哪怕是真正的意义就在他的面前他也没有认出。

他似乎狭隘的佐证了“过渡追寻意义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而最后他自所有陷入了幻境之中看似通透,苦修圆满。

其实是他始终只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从未真正打开心门出去探寻。

一些存在于背景里的细节真的很有意思。

一,街上的“广告” 幸福公司:帮你找回幸福(说明街上的人大部分不幸福。

) 蝙蝠侠救世主:如果你不相信佛教,那至少相信科学吧。

加入教会吧。

(说明科学已经被宗教化) 低至一折的商场促销:(加上远处背景高度发达的城市,阶级分化严重) 教你赚大钱:别人都富有了,和我一起学成功学吧。

(像极了某地推营销公司打鸡血的广告也说明了当地人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二,街道 单一的车型,单调的车队,和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交通灯和斑马线。

三.神奇的party 喧闹之下的冷漠:如果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很冷漠,看到主角快憋死了,也只是拿出手机拍个照片。

每个人都拿着手机pad听自己的音乐却都很嗨。

没有语言的沟通。

(正如boss说的:人本孤独,何必沟通)四.教堂的故事 破败的教堂是主角的住所,隔壁就是妓院。

住在这里暗示着主角的命运和曾经住在这里的苦修者们相似。

苦修者们发誓忠诚于教会,清苦,而又低调,甚至连教堂着火了都没有救火。

反映了主角对情感感知的麻木与迟钝,比如对不满的迟钝,对酒精药品甚至是性的迟钝。

五.MANCOM 一家同时声明“everything under control”和“致力提供美好生活”的公司。

生产的计算机可以同时提供多种选择让人超线程的操作系统,一方面是压榨员工提高效率的利器,一方面是感受各种生活的神器。

而且交流时不可以提到boss六.零点定理 概念:0=100%。

虚无等于一切,一切等于虚无。

本身无意义,主要用途,应该是用于制造和贩卖焦虑。

本人浅显的理解为,是对某宗教智慧的讽刺。

发几个彩蛋,蝙蝠侠是救世主的广告上的二维码可以扫。

心理医生盒子里的说明书是中文的.道具可能来自某锁厂

老鼠和曼科的盒子感觉像是在强烈的隐喻着什么。

公交车上也有二维码。

剧情中岛的广告和一些剧照

《零点定理》短评

疯子拍给傻子看,正常人最好靠边站。

7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看此电影里面的虚无主义想到之前看的魔诫坟场,导演还做过魔诫坟场制片。和魔法奇幻秀一样,不知道在做什么。场景设计挺另类。

8分钟前
  • 他人之言
  • 推荐

泰瑞大神的片子一定要赞啊,真羡慕他,一辈子都在拍自己喜欢所设想的科幻和奇幻片,还老能找到投资和受众,这片一直都在期待着,可终于看完了,才发觉与妙想天开可差的十万八千里,整部片子唠哩唠叨,观众可看的视觉段落非常少,受成本影响几乎都在教堂完成,不乏味才怪呢,靠色彩和未来设计也救不回!

10分钟前
  • ★冰凌宫★
  • 力荐

7.5分

13分钟前
  • 念敏
  • 推荐

证明一切都是徒劳的这件事很有意义

17分钟前
  • 河泉溪
  • 很差

6.2分

21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一直到影片结束还在期待会有个更大的梗,探讨的话题太大,没能给出像样的解答。

23分钟前
  • hollowheart
  • 还行

真是瑰丽的想象力。倒是有点点像村上的小说。最后女版creep太美啦

28分钟前
  • Mario.K
  • 推荐

简直躁狂症发作 古怪 但不有趣 一点也不有趣 四处留下的隐喻根本让人无心解读 反正一切都是nothing 每次男主在那里“we…us…our”我都被烦得想骂人 PS:直到看到演员表前我一直以为matt damon是philip seymour hoffman...

3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很差

人性

3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看的我想敲导演的脑袋!3星其实多了,可是我还是喜欢导演的

34分钟前
  • Cathay
  • 还行

如果0=1,他就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他没有证明0=1,所以他也就不是。既然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在茫茫宇宙中,大家都是0。只有当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0的时候,所有才是1。

37分钟前
  • 隐没。
  • 还行

拍得挺庸俗,浪费了好好的一个设定

42分钟前
  • 戴忠礼
  • 较差

太他妈的酷了!牛逼!

45分钟前
  • Johnny Fung
  • 力荐

已没了当年看妙想天开时的震撼,但也愿一直做特瑞吉列姆的脑残影迷。

46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感觉就是三十多年后重拍了一遍Brazil。几十年过去了,人是有些想法和行动会改变的,但本质上总还是原来那个人。话说教堂里的家真是好看啊!那个啥都禁止但啥都禁不住的小广场也真是可爱啊!

50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半昏半醒之间

54分钟前
  • 哈克尼宝贝
  • 还行

无尽的黑洞在吞噬,不论是否日夜感受到它的存在意识到生的虚无,一切对意义的追寻也终将落入其中。追寻渴求盘旋上升,却永远到不了zero,片子给这无解之题一个回答,退回到原初的生之欲望。在那里,不问意义,我们只是生活。

55分钟前
  • 巫眠
  • 推荐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没有来电显示多可怕。

58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还行

比《妙想天开》更奥威尔,海滩戏和《1984》里的野合场景太类似了。圆角画框,砍头的耶稣像,圣象,鸽子,寓意丰富。大量的室内戏,估计是资金太少了,很多内容拍不了,吉列姆也是个命苦导演,总觉得要是给他一大笔钱,这个人指不定拍出什么神作

1小时前
  • tat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