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就想写。
但是觉得思绪太乱,搁着搁着,晃一下一年就过去了。
该表达的时候还是得表达,该感叹的时候还是得感叹。
我看电影,从来都不在意它是否新片、是否大片。
我看过的很多电影,都是在无意中看到一些简介、一些片段,它们吸引了我,然后我会耐心把它看完。
这估计就叫做缘分吧。
很多N年前看过并且喜欢的电影,很多年以后再看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想法。
言归正传,说到《第六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主演是阿诺施瓦辛格,2000年的作品。
06年的某一天(如果我没记错),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发现了它。
当时我打开了pps的“经典科幻片”频道,该频道正在播放着这个电影。
当我看到第一个有印象的镜头是说要拿快死了的宠物狗去复制,我就回想起几年前我看到“关于人类基因组密码完成破译”的新闻后想象将来复制动物,甚至人类,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就从这个时候,我对这个电影产生很大的兴趣,也让我有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这个故事大概是说在20XX年的德国可以复制动物,但不可以复制人类。
而故事的主角因为某种原因被复制了,而复制人取代了他拥有了他的生活,他被赶出家门并且被复制机构追杀。
后来,他的家人被机构挟持,他和复制人一起营救自己的家人并捣毁了机构的阴谋。
这个电影把我以前混乱的想象组织成一个有序的故事,如果以后的世界会变成这样,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和其他科幻片不同的是,该片的逻辑性比较强,每一环的过渡都很合理,堪称科幻片中的经典。
看完了电影才发现,这电影20年前的我看过。
就在那个蓝色克隆女反派把眼皮拉下来的那一刻,突然我仿佛回到了小学某个暑假,正抱着西瓜吃的我被吓了一大跳,抱着旁边的妈妈。
这一幕实在太让我印象深刻了。
整整20年。
说句实话,这20年,经典的科幻片仍然屈指可数,所以把这部电影拿出来看,本子 演导演 演技各方面居然不掉线,还不错。
跟前几天复习完【surrogates】那部电影,差不多的感受,就是00年以前的电影,更加深刻,并没有复杂的世界观,但是着墨于讨论科技与人性和道德的边界。
1.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上帝,造出了一个新的物种,我们能对它负责吗?
当克隆人回到自己的家,在窗外响起一家人给自己过生日的声音,从窗户里望去,看到了自己。
那一瞬加,是世界崩塌的瞬间——意味着,你可以消失了,你不再是你自己。
那么,谁可以为这种崩塌负责?
克隆技术公司?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会存在严格的法律——只允许克隆动物,不允许克隆人类的院原因所在。
因为人有欲望, 有嫉妒心,还有杀人的能力。
两个一摸一样的人,肯定只能活一个。
但是既然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有了,那必然会导致有人想方设法利用它。
这很可怕吗?
是。
2电影的场景离我们很远?
这是2000年的片子,不得不说,本子依然很有远见。
克隆技术,如果我记得没错,我小学的时候就有了关于克隆羊多利的新闻,那好像是在93年。
今年是2022年,虽然说暂时还没有关于克隆动物新突破的新闻,但是我相信相关技术仍然在不停发展。
如果下一次技术突破了,那就是离这部电影又进了一部,而且电影里还暂时禁止克隆人类。
所以,让我们来算算需要几步,第一步,克隆动物存活并且健康长大,第二步,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涉足这个技术,市场庞大的需求使得地下生意越来哦越多,第三步,政府妥协,允许垄断性大公司可以接受克隆动物的单子。
想一想,本世纪末之前或许大概率是可以看到的吧?
再下一步,不敢想象。
当然,那就是下一个世纪的难题了。
严格说起来,这种克隆人并非我们一向认为的克隆。
一般认为,克隆后的生命除了在生理上与本体一致外,思想以及行为都与一个新生生命无差异。
而许多科幻电影上的克隆人往往是以与本体不完全一样的性格形象出现的。
然而The 6th day中这种克隆则是把人的思想(Syncode)储存了起来,融入克隆后的身体。
那么在事实上,这种克隆人与本体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可以看做另一个本体,当然这仅仅当本体在克隆的Syncode储存后立即死亡或者处于时间停滞(譬如深度睡眠)才成立。
人的精神或者说思想都是在社会上形成的,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很难形成完整的思维,诸如狼孩、野孩的故事便可说明。
同样,在社会上的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时间、经历都可以改变。
当人处于身体死亡的时候,思维也在一刻间停止了,但克隆相当与把人的思维嫁接到了另一具一模一样的躯体,人在实际上得以继续活下去。
思维才是人的核心,至于身体就类似于衣服,而克隆就是换新衣裳。
因此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种克隆应该推广才对,当然应该在政府的监管以及排除人为的缺陷的情况下,以防止两个人的出现或者受其他的操控。
电影本身除了题材剧本还不错之外,其他的方面并无出彩之处,施瓦辛格已显老态,一些未来的工具看上去也不是那么的先进,但也许克隆时代真的离我们不远了吧。
(1)初中的时候外婆去世了,又恰巧在星空电影看了这部电影,只能说这电影变成了我当时很长时间的噩梦,继而最终引起了我长年的压抑感。
我是谁,死亡又该怎么看待?
我现在的答案是:人是关系的产物,但昨天的你可以是你,也可以不是现在的你,关键是不要让昨天的你阻碍现在的你,专注当下。
死亡嘛很简单了,如果现在的你是你,那么死亡也没那么不能让人接受,偏执和不存在感都是因为对于当下的否定造成的。。。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在死前最好在爱你的人之间离开,因为爱就是包容吧,所以走的时候你也会接受,很祥和,大致如此。。。
万一有人问,专注于当下怎么能做长期打算呢,很简单啊,找一件你能一直做而且一直嗨的事情就好了,吸毒其实就是为了制造嗨点,让你进入状态,活在当下。
当然其实也有另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嗨点,这个只能你自己去尝试了,骑驴找马,误打误撞,一是随时感知,二是运气。
当然这也涉及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在骑驴找马的过程中老是被环境否定和打击,那你自然不会想去继续尝试,所以在一个恶劣的环境,要找到自己的嗨点其实是蛮难的,就像在石头缝里面生长出来的幼苗,主要还是运气,当然还有随时感知。
又说回到吸毒,其实吸毒很大程度上就是忽略掉很多不想要的关系,沉浸在自己想要的关系中,从短期来看或许能获得嗨点,甚或成功,但是长期来看你不得不依赖它,这是很糟糕的事情,试着塑造环境是比较好的选择,又或者逃离,移民。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运气不好,长时间找不到嗨点,怎么办,那就保持感知能力,继续找呗,说不定哪天就遇上了,或者环境关系变了。。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两点。
运气,这个没办法说,但是有机会到更好的环境就去吧,那里机会更多。
随时感知,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看武志红的视频,简而言之就是让你专注于当下的感知,而不是过去或者未来的想象,放松,感受,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
(2)回到电影,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电影里面的克隆体知道自己的身份还如此安逸,因为他虽然有母本的记忆,但是克隆之后的感知却是他自己的,已经与母本的感知不同,所以在这时他们就已经是两个人了,生命轨迹相当于Y型,一个变俩,像是原始的生命形态带着记忆分裂成两个。
那万一母本死了,克隆体带着记忆复活,那这算一个人吗,当然可以算,也可以不算,割裂的部分是物质,连续的部分是记忆。
但是昨天的你可以不是你,那克隆体为什么一定得是你呢?
话说物质的部分,人体物质每隔7年左右轮换一遍,每隔7年难道你又变了个人吗?
所以物质的部分几乎可以按住不讨论了,一个“存在”的延续重点放在记忆上。
既然记忆是以感知为基础思考的,那么人处在的环境不同,关系不同,自然存在就不同了,所以施瓦辛格被克隆之后,两人的感知不同了,自然就是两个存在。
整体来看是个Y型的吗,连续的,走向分裂的存在。
而几个打手死了之后再复活,其实相当于 “- - - -” 型的延续存在,没有分裂,断续承接关系。
感知,相当于 “眼耳鼻舌身意”,再加上想象,思考,记忆,这大概就是一个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吧,电影中机器记录下来的也是这些。
(3)最后想到了亲子关系,李安的双子煞星就有点那意思,克隆个年轻的自己。
其实你想想,原始动物通过分裂不就是克隆个自己吗,这就是无性生殖,那有性生殖意味着什么?
克隆一半?
所以亲子关系,或者我们常说的血缘关系,其实就是克隆一半的物质关系。
要是再搭配上父母的“尊尊教诲”,那不就相当于承载了部分父母的记忆了吗,那生育其实和这间公司所做的事情好像差别很小了。
假设人是无性生殖,记忆还能通过分裂带走,那和这公司就没多大区别了。
中国父母常做的不就是控制吗,巴不得孩子跟长大后的自己一个样,承接自己的记忆,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话说回来,当时看双子煞星的时候我就感觉是父子亲情,此言不虚,李安从始至终一直在拍父子关系。
只能说人心可畏吧。
(4)如果人可以分裂,那犯罪怎么判呢,正好因为看过这片子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断断续续的想象大致有个答案,那就是:记忆的承载体作为原存在的延续要收到审判。
当然有一个讨论基础就是,昨天的你虽然在哲学上可以不算是你,但是只要你还有你的记忆那你就是延续的存在,必须收到审判,反言之失忆就不必了。
以施瓦辛格为例,如果是在克隆前犯的罪,那么克隆之后的所有记忆承载体都需要收到审判,因为他们都有犯罪的记忆。
但是假如克隆体或者母本有谁失忆的话就不必收到审判了。
克隆之后谁犯罪谁受审判去,其他人该干嘛干嘛。。
大致如此。
简而言之就是,感知很重要,引发想象,促成思考,形成记忆,成为存在。
所以克隆体在克隆之后有不同的感知了,需要和母本被看成不同的独立存在。
平心而论,这是我看过的洲长演的最闷的一部片子,也可能是字幕翻译的不标准吧,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是在讲什么,或者说是他想讲什么。
后来的一个小时里,我也是强打精神,坚持着看那些一点都不精彩的打斗和毫无新意的桥段。
哎,无聊啊,无聊,能把电影拍的这么无聊,编剧和导演也是人才。
后来对这样一个问题非常好奇:在镜子外面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
还有,在米国那样的国家里,两个拥有一模一样身份的人,该怎么生存呢?
这些问题太可怕了,已经上升到纲常伦理的高度了。
哎
上帝在第六日创造了人,聪明的人类在模仿上帝装造人类——克隆。
施瓦辛格被骗遭克隆,克隆人在他家里代替他过生日,与妻子上床。
施瓦辛格开始了寻找真相的旅途。
当克隆人见到与他一样的施瓦辛格后也想弄清真相。
于是两人携手捣毁了克隆基地的巢穴。
影片生动的表现了克隆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克隆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我们的生命可以不再通过孩子来延续,而是通过克隆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在降低,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被证实,发展好一些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出生率和死亡率双下降的局面,社会在日趋老龄化。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体力劳动,特别使脏、累、不安全的体力劳动职业。
人是趋利性动物,这些则是人在经济调解下的必然结果。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即可选择克隆!
克隆人军队,克隆人清洁工,克隆人矿工,克隆人宇航员⋯⋯克隆人也可以称为产业为我所用,但要有组织,控制住和法律化。
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家里看到另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占据了你的位置,你的家人成了他的家人,你所拥有的一切变成了他的,你会怎样?
最后忽然发现,原来一直想要回家人要回生活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复制人,你又会怎样?
科隆人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挑战,如果真的有一天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一定很可怕。
好看的片子。
以前明珠台播放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我个人也很喜欢,豪斯医生也是在明珠台看的。
第六日这部片当时很吸引我,虽然现在不记得剧情了,但是印象中看过的阿诺舒华的片子都不错,值得高分。
现在重温当然感觉就是不一样了,因为特效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有点过时了,所以一旦加上年轻人的评分,这部片的总分数就不会高了。
但是如果只是让80后的我们来评分的话,应该能有8分。
第六日,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亚当。
《第六日》,绕着克隆人亚当讲述了一个关于克隆人的故事。
可以克隆人的身体甚至思想,即,几乎完全一模一样,就像《致命魔术》里的一样。
一贯的主张: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是中立的,邪恶的是人心。
一般的科技幻想片都会有一个卓越的科学家和一个操控科学家的政治阴谋家。
我认为经典的三分钟对话:博士:我的妻子,凯瑟琳,死了!
(死于无法治疗的纤维囊肿)迈克尔: 上帝!。。。
格里芬,我并不知道,非常对不起 博士:别用对不起开场!
别这样!
别用对不起开场!
(咆哮 ) 。
我知道那是先天性的 而你把它植入了DNA,, 我妻子,强尼(打手之一),还有其他人(都是被克隆的人)但,迈克尔,为什么是我妻子?
为什么?
迈克尔:你说对了,格里芬,这是我贯彻的一项安全草案,我知道你不会理解的博士:那我该理解什么?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你使我的妻子得了纤维囊肿!
(气愤)迈克尔:冷静 有些人犯了些错误 这并不意味着伤害了她博士:这没有伤害她,这杀了她迈克尔:假想我们克隆了一个支持我们的议员 但他后来变卦了 或者说强尼索要更多的钱的时候 短暂的生命使我们能控制他们博士:你在说什么?
重点是什么?
迈克尔:重点是 如果他们要出卖我们 他们就死定了 如果他们乖乖听话 我们可以不断克隆他们 事实是我们对凯瑟琳就要这么做 我确信她现在已经被克隆了博士:不 她没有迈克尔:格里芬 这只是一个失误(抱歉)如果你关心她的DNA 你自个儿去解决 克隆她是免费的。
博士:免费克隆 那真要谢谢你 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一点 她不想被克隆了迈克尔:无论怎样,你去做就行了博士:无论如何,去做就是了。。。
我明白了 让我来给你解释点东西 我非常爱我的妻子。
( 深情)甚至于我答应她不再将她复活 我就不会食言 而且我如果无法让她活下来 我就永不再让任何人复活。
那就是我对她的爱。
因此,一切都结束了,我退出。。。
迈克尔:我不能让你退出博士:我发现我以前想得太多了 我和你争论的太多 所以。。。。
我要结束这一切 这就是结局迈克尔:知道我打算为你做什么吗?
博士:你要为我做什么?
迈克尔:我准备赠与你无法想象的好礼物博士:礼物?
迈克尔:我要挽救你的生命 我要挽救凯瑟琳的生命 我要挽救我们的友谊 还有挽救你们的婚姻 博士:你在说什么?
迈克尔:(掏枪装子弹)现在我要把你杀了 然后用你最近的代码来克隆你 然后我再克隆凯瑟琳 你明白了吗?
你看我为你做了什么 你们又会重聚 无论他或你 都不会想起你曾许诺不克隆她 甚至她已经死过了 当然你也不会记得今天我们的对话。
(开枪)上帝创造人类用了六天,人类创造人类用不到六天!
人类真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啊! 克隆,人类便可以永生,这样多好,但是当你的复活必须要某个上帝的操控时,感觉似乎不那么妙了!
如果有许多个我同时存在,我是谁?
或者谁是我?
如果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这里有了好多平行宇宙。
或者,类似我们眼中的公园小池塘里的鱼群,它们被克隆再多遍,于我们,都不是问题。
如果不需要标签,不需要识别,不需要独一无二,一切又似乎不是问题。
我想起了太空漫游四部曲里,说了另一种复制的方法:上传意识到电脑,让自己成为一串串的数据流,遨游在一个个电路循环中。
别问 我还是我么?
只要能继续思考,继续创造,我们就是人类。
至于这些引发的混乱,可是,世界哪天没有战争呢?
故事的开始于新的技术,发展和结局却可以有很多种:消灭技术;消灭敌人;消灭自己;或者制衡,比如核威慑。
Whatever, 重点是,我们中的一些可以活下来,延续,并且对未来,我们充满希望。
美国没有多少历史可写,所以只能思考未来,吃跑了没事干拍费钱的科幻片,做个噩梦就可以开始拍灾难片,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可写,有浩如烟海的传奇人物和历史故事,有十三亿人的家长里短,我们还有那么多朝代可供穿越,所以个我们才不会贫乏到要去拍科幻片。
着眼现实,不杞人忧天。
But, 面对星空,面对未来,面对未知的空间与时间,居然都不好奇 费解,非人也?
这么多年,生活中不能邂逅那些绚烂的奇迹,孜孜以求于无限时空。
1、电影中幻想不远的将来的场景,在真实的不远的将来也没有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推广得如此普及,也没有那么先进;克隆技术在现代仍属伦理的禁忌,至于是否有人象电影中在偷偷进行,就不得而知了;觉得幻想的最接近真实世界的,是儿童的模拟娃娃,但成人的模拟情人,人们更喜欢用充气娃娃代替!
2、如果人类毁灭的只是肉体,而将记忆、精神以克隆人代替的方式永远的“活”下去,以这种主题为电影的并不少见,相比17年大热的《逃出绝命镇》那种将精神“寄托”在其他活人身上,这种克隆人的方式已经算是“人道”很多了,如果这种方式真的合法,相信会有很多人会选择这种方式让自己“长生不远”,毕竟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帝王追求的终极目标!
真的有那一天,问下自己,你会怎样选择?!
不同于以前蹭复制人的元素,这部作品就是围绕“人体克隆”和“记忆移植”这些科学概念及其伦理困境展开的想象,即便有阿诺加持,动作场面和政治阴谋的元素并没有喧宾夺主,在那个好莱坞凭借其工业实力,可以将流水线产品的下限抬到极高的年代,各种新科学概念都可以作为灵感来源融入大胆的想象和深入的讨论,做到让科学性融入娱乐性,在通俗的表象下有严肃的思辨(多次复制人体且记忆可以移植的情况下,那么“我到底是谁呢?”)但是,科幻作品从来不缺点子,缺的都是怎么把点子圆好,在往回圆补bug的过程中,这部作品明显就是收不回来的那种,最直接的就是作为反派的能力和势力实在太弱了,连个普通人都能给他灭了,那是怎么一直蹦哒到现在的。
恶心的克隆人
素子姐姐说“…也许我已经死亡过了…”
2003.5.3《暗流》DVD
小时候看的,还觉得很恐怖
这应该算是好莱坞比较早的一部在道德、伦理层面讨论克隆的片子了。
题材当年应该是热门,又有阿诺助阵,但整体感觉不是很好,剧本一般,拍的更差劲,看点设在了谁是克隆人上,但两个阿诺最后情同兄弟让人觉得谁是都无所谓了。
那坨虚拟美女还挺来劲滴
有点老套,但还是比辣鸡双子杀手强百倍
第6日,小帝创造了人。光记住这个了,其它的忘了。
2080年, 不怎么可能如此发达。。
阿诺自终结者后主演影片中最有思想性的一部。在结构上唯一有问题的是亚当的克隆体与本体间的那段对手戏太薄了。本人坚定地反对人类克隆,因为这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即便是器官克隆,也必然如潘多拉的魔盒,所带来的恐惧必将大于短暂的愉悦。
无聊电影
老套 同很多大片一样 只追求视觉 不追求内涵
场景设计太差了。。。
纯纯小时候看的,犹记当时阿诺回家时,看到自己的复制人刚干完自己媳妇,提着裤腰带出来查看情况,这特么得多糟心呐......太残忍了也
剧情太2B了,屎瓦辛格格
除了动作就是动作,没什么意思
小时候看的,片中的一些场景让幼小的我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度成为童年阴影,现在看其实还好。很精彩的科幻片,动作一气呵成,克隆人的概念很深入人心。和同样讨论克隆人意义的银翼杀手比肤浅太多了,克隆人的概念在片中根本还是在为构建动作戏服务,但在它我心中甚至不输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这样的经典,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克隆人本身无罪,罪恶的是利用克隆技术图谋不轨的人类,克隆人只是他们犯罪的籍口。克隆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生来就被人们控制。那些像克隆人一样批次被压榨的人们,和克隆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罗杰·斯波蒂斯伍德导演.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