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感情戏的放心,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雒青肯定是要去发掘吕氏家族墓的(原型张蕴),方堃再回秦川一定是发掘江村大墓(原型可能是马永赢?
)。
两人各自奔事业线,这才是考古人的爱情!
还有小白,根本就不是师生恋,小白是台湾学子,祖籍山东,热爱中华文明,内地求学。
这个人物的设计明显是为主旋律服务的,两岸一家。
必需吹爆绝命墓(穆)师的智商,太能算计了。
可怜生娃,一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笑发财了。
我看完了,真的看完了……五味杂陈啊我铆足了劲,深入剧情骨髓,结合具体情节来一场“刀刀见血”的定制级吐槽!
看完《护宝寻踪》的每一根离谱神经,我都记在小本本上了——以下吐槽自带避雷针,血压不稳者慎入一、男主方堃:考古界的“人间油物”,专业人设碎成渣1. “爹味”浓度超标,考古现场变相亲角开场就对女同学雒青输出暴击:“搭伙过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直接把门一插”。
导演是不是对“青春活力”有什么误解?
这哪是考古实习生,简直是村口二流子转型失败现场!
更绝的是,被冒犯的女主还得配合笑,仿佛在演《论如何优雅地接受性骚扰》教学片。
2. 专业素养?
不存在的!
规则就是用来踩的分析文物时滔滔不绝装专家,结尾补刀“我也不知道”——您搁这儿表演单口相声呢?
警察严令禁止触碰文物,这位爷直接拿手帕往上蹭。
考古界要是真有这种“规则粉碎机”,秦始皇陵早被摸成包浆了!
💢3. 演技暴击:悲痛戏演成“职场升职演讲”导师为护宝牺牲,本该是泪点炸弹,结果方堃咧嘴一笑:“毕业后要去榆塞!
” 这表情管理,仿佛在说:“导师没白死,给我腾出编制了!
” 辛柏青在旁演复杂人性,他在演五官离家出走——瞪眼、噘嘴、龇牙三件套,成功让观众患上“男主PTSD”。
二、反派天团:全员“降智大礼包”,犯罪全靠缘分1. 穆见晖:双面枭雄?
不,是精分现场一边操纵燕小五顶罪十年(转账92万留铁证),一边被妻子刘树兰举报秒崩。
说好的高智商犯罪?
洗钱不忘开发票,犯罪界的慈善标兵是吧?
更绝的是,他夺回祖宅的终极理想~演了36集最后变“自嗨式胜利”——老婆跑了、兄弟炸了、孩子没了对着空宅子唱《一无所有》呢?
2. 赵佑林以及(华南王):史诗级荒诞退场潜逃多年,非要高调捐款上电视,结果被看电视的警察一眼认出:“呦,这不是通缉犯吗?
” 这波操作,堪称自首界的行为艺术!
编剧为了省抓捕戏份,直接让反派集体患上“求锤得锤综合征”。
赵佑林深思熟虑的俯拍特写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公安局【确定没能力出国,赴港】3. 刘树生 & 黎远光:狗血八点档植入考古剧刘树生给姐夫穆见晖下药睡未婚妻文雯【理由之荒诞无稽】,黎远光得知后竟选择与刘树生“炸弹殉情”——临炸前还感叹“真美啊!
”💥 您二位是盗墓线里乱入的琼瑶剧配角吧?
说好的硬核反盗墓,突然变《知音》故事会!
三、剧情崩坏:逻辑已死,套路当立1. 破案靠“天降馅饼”,警察集体划水专案组开会抓耳挠腮喊“太难了”,结果破案关键靠拍卖行随口一提。
刑侦流程不如路边算命摊!
阻止海外拍卖国宝,几个学生查资料+打电话搞定——跨国追索文物这么容易,外交部要不要集体下岗?
齐大仓作为专业刑警冲进作为检察官老婆的办公室大喊“穆建晖有罪”的时候,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2. 终极宝藏变“空头支票”铺垫几十集的“尹村大墓”(原型汉文帝霸陵),考古过程拍得稀碎,结局轻飘飘一句“确认不在凤凰山,上交国家”。
观众熬的夜像极了穆见晖的洗钱——打了水漂!
说好的惊险护宝?
最后变《新闻联播》快讯。
3. 顶罪十年只为“感动中国”燕小五替穆见晖顶罪坐牢十年,妻子却把92万赃款原封不动扛到警局,儿子还补刀:“脏钱烫手!
” 这剧情,强行煽情尬出三室一厅!
咋不直接给燕小五颁个“年度背锅侠”奖杯?
四、角色分裂:全员“人格解体”,行为逻辑喂了狗- 方堃:人设是严谨考古生,干的事比盗墓贼还野(上手摸文物+专业打脸+随意进盗洞) - 刘树兰:前期忍老公犯罪,弟弟死后秒变正义使者举报——黑化白化全看编剧缺不缺转折- 穆见晖:一边给燕小五妻子打钱留证据,一边嘲笑警察抓不到自己,反派死于话多?
不,是死于智商跳水!
- 雒青:为爱留在秦川,为爱放弃吕氏家族墓,为爱奔赴长城测绘现场【现在还有琼瑶的余毒附体?
】💎 终极吐槽暴击:浪费了一桌满汉全席!
- 老戏骨辛柏青演活穆见晖的伪善与挣扎,结果被男主瞪眼戏拖进“演技泥潭”; 教穆师“做人做事”- 关中美食、方言社火拍成舌尖上的陕西,却给男主“爹味情话”当背景板; - 文物保护立意本可封神,却败给“学生电话阻拍卖”“炸弹殉情”这种魔幻桥段!
总 结:这剧就像穆见晖的洗钱公司——表面“文化传承”金字招牌,内里全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
白瞎了考古铲和黄土高坡的质感,最终成就了一部《论如何用正能量外衣包装降智狗血》的反面教材。
(附赠扎心彩蛋:当你在为黑陶俑揪心时,男主正在油腻撩妹;当你在等大墓揭秘时,编剧已切到“炸弹夕阳红”——这波啊,观众才是被盗走的“文物”💔)我吐舒服了,你感觉如何,感同身受一起转起来让主创们看看【为了过审,一定要拼成这样吗?
】真的一点其他解决的方案都没有了吗?
吐了一大堆以后,说一句最后的感叹!
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崭新的方向这么多的悬念可以玩耍~你偏偏要让我们看两个二壁男女主谈恋爱
编剧还可以,穆师的马斯洛需求都有和美剧绝命毒师老白一样,从诺奖化学家失落成 癌症老师,癌症老师到小制毒高手,从小贩到大佬,叫我的名字,海森堡,say my name穆师也是要超过 小舅子生娃,代替华南王,代替赵天佑,成为黑白两道的达人,成为百家讲坛讲师,献祭孩子和老婆,更大的信念引领他,坏人坏出信念,好比科恩兄弟电影的坏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心理学领域中,人本主义流派的重要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该理论描述了人类有五层次的需要,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
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中戏93班辛柏青演的好,可见辛老师正反角色,灰色角色都可以表演北电姬他也不错,融超级狠人,和 喜剧男于一身的人物确实不多唯一问题是电视剧钱太少,场景不够,第二是大家对文保情节不太吃,喜欢看热闹年轻演员古偶的多
作为西安市区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想说:1.描写的文物部门工作的难处、趣事、各类事件都很真实,甚至看到了各种自己的身影。
2.考古专业或者这个行业夫妻真的非常多,因为工作领域很窄不怎么接触外界,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感情线这么排斥。
3.很多人打低分是因为没按照自己想象的文物工作拍,但我们西安市文物行业的小伙伴包括省考古院的专家都认为这个剧非常真实了。
这剧开播前,我还真的有点期待来的,结果我看了一集,就已经觉得没必要看下去了。
我是没想到男主这个人设是真讨厌啊。
只是第一集,有3场戏都让我非常烦这个男主:
这个男主啊↑1.男主跟另外两个小伙伴蹲着吃饭的戏,他调侃女同学,说女同学挺好看,追的人多,然后一个劲儿往自己身上揽,大意就是别人不行,这女同学得接受他才行,我看到这段戏直接翻白眼,到底是多自恋才能说出这种话,别人还得笑着看着他,我真觉得一点都不幽默好嘛?
上纲上线一点点,这都算言语骚扰了。
女同学,你辛苦了↑2.临危受命,在导师不在的情况下,男主牵头说他们仨都可以帮忙找出材料帮助挽回即将拍卖的文物。
此时,3个人里就他最突出,结果就变成导师在电话里听着,他一个人颐指气扬的指挥另外俩人找资料了,他负责小嘴叭叭,女同学负责找资料印证,男同学负责打字,我就说你俩自己也没点能力的吗?
合着就为了突出这个能力超强的男主?
看的挺不适的。
有点像背景板的男同学↑3.掉书袋,显摆画图技能。
这段更无语,他们三个实习生,都在按照老师要求画图,结果他上来就指点江山,说女同学画的不行,直接拿出来说的人就是他们这行的老行尊,然后直接还模仿导师的言论,被导师抓个正着,他画的什么都不是,还好意思评价女同学?
大哥你的ego未免太高了吧说真的,别跟我说又是成长型男主,这样爹味十足的男主,我觉得是改不好的了。
光这个男主就足以劝退我了。
咱再来说剧情,第一集我说实话,毫无悬念和紧张感,盗墓贼刚下墓就被人发现,直接跑了。
给他们捣乱的人看起来是黑吃黑,这段就没了。
主角这边除了3场塑造男主的无用戏码外,主线按理说就是保护国家文物,拍的也是毫无紧张感。
辛柏青的角色出来除了秀了一下他看古董的眼力外,就是引出他盗墓贼幕后老大的身份,也可说是毫无悬念了。
盗墓团伙大佬辛柏青↑咱就说现在的连续剧都这么不讲究基本法的了?
你不铺垫剧情,不下钩子,就这么平铺直叙?
我作为观众找不到看点啊!!
男主丑就算了,演技也油腻,其他几个老戏骨明显也是来衬托他的,你跟我说,我看剧的动力应该在哪儿?
我找不到啊!
所以,这个剧我是一集弃剧了,实在抱歉,这剧不是我的菜。
2009年1月22日 齐大仓搜查刘树生家。
刘树兰流产。
搜查令的落款有时间。
之后的时间线就非常模糊了。
线索一:李春来放出来以后,小满给他离婚协议上日期是2011年2月10日。
线索二:齐小满的孩子变成了半大小子。
2013年2月 4日,燕小五蹲满10年,出狱。
5日,穆见晖传唤24小时候,燕小五那边有突破,穆见晖被刑拘。
拘留证上明确了日期和穆见晖的年龄,52岁,1961年的。
对应10年前(2003),穆见晖42岁。
刘树兰流产的2009年,穆见晖48岁!
老当益壮…… 齐小满的离婚协议上,小满是1986年的,李春来是1984年的。
村支书齐有粮25岁当爹的话,对应1961年……穆见晖和齐有粮同岁!
更离谱的是,黎远光10年前20出头,现在30出头,文雯比黎远光还小几岁,她是到了适婚年龄不想被包办婚姻才跑出来的,由此可以推知,她比齐小满还得小几岁。
小满1986年的,2012年的时候26岁。
文雯2012年怀孩子的时候也就24-25……此时穆师已经50周岁了。
年龄跨度≥齐有粮父女俩。
燕小五从年轻就欺负穆见晖,跟穆见晖差不多的年龄。
2013年,就算50岁吧,他儿子初中还没毕业,算14岁。
看看齐小满的孩子多大了——应该是五六岁的样子,看着快10岁了。
看完《护宝寻踪》第35-36集(大结局),这部剧低调的原因似乎找到了……《护宝寻踪》有一个和《狂飙》非常像的人物:秦川高启强——穆见晖。
《护宝寻踪》也有一个和《狂飙》非常像的结局:天降正义,大义灭亲,反派一个个死于话多,或者浪里白跳,然后突然之间,一网打尽,圆满闭幕,念新闻稿。
这样的结局,确实不适合大张旗鼓做剧宣。
《护宝寻踪》有三条故事线:盗墓线,破案线,考古线。
盗墓线就是秦川高启强的发家史和覆灭记——《绝命穆师》。
破案线就是齐大仓追着穆师,锲而不舍,最后终于把案子破了,把穆见晖抓了。
考古线是方堃为首的三小只,找到了吕氏家族墓,找到了真正的尹村大墓(现实中的汉文帝霸陵)。
盗墓线,非常牛啤。
破案线,尽显苦逼。
考古线,净看资源咖装鼻了……最好看的还是盗墓线,可惜前三十集把穆见晖的发家史铺垫得非常细节,最后几集莫名其妙就轰然倒塌了。
燕小五的老婆,黎远光的老婆,穆见晖的老婆,三个女人陆续正义觉醒,大义灭亲,弹幕区飘过一句话「穆见晖被带走后,方堃知道了成大事者身边不能有老婆,于是抛下雒青去了榆塞……」笑cry!
大结局有几个点可以深聊一下穆见晖。
还是那个问题:穆见晖对兄弟好还是不好?
穆见晖打发黎远光去香港避风头的时候,给了小光一个身份,一张银行卡,还有一个菲佣。
银行卡里的钱,够小光花几年的。
穆见晖承诺,等花完了,再给小光打。
小光这种省吃俭用的脾气,卡里能有多少钱?
另外,按剧情这么演,小光是没什么积蓄吧?
小光死后,穆见晖跟文雯争孩子的抚养权——你只要放弃孩子的抚养权,我给你一千万。
还有之前刘树生开了建筑公司洗钱之后,一年接了15个工程,账上的钱有四千多万了。
综上,穆见晖对黎远光好吗?
《护宝寻踪》还有几处提到钱的地方。
第一处是穆见晖自费出书,预算200万。
第二处是燕小五出狱,坐了十年牢,给了92万,平均一个月7666.66元。
2003-2013年,一个月给七千多,是,不少。
评论区有小伙伴说,穆见晖十年给燕小五92万是个非常考究的数字,给多了怕小五妻穿金戴银露富……结合出书那200万,这个论调不攻自破,人家穆见晖自己飘了以后压根不怕露富。
第三处是穆见晖跑到香港拍下了兹陵那个乐府印,100万,回来就以古玩协会的名义捐给了考古队。
这100万花没花不好说,毕竟这个乐府印本来也是他截胡河东人的。
黎远光这辈子总共从穆见晖那里赚了多少钱,不好说。
银扣钵那个阶段的时候,穆见晖是没多少钱的。
刘树生要400万,穆见晖清了库存,东拼西凑一共拿出来350万,其中一大包还是黎远光和小弟们集资的。
穆见晖嘴上说:哎呀,我怎么能用你们滴钱泥 实际上该咋用咋用。
银扣钵的事办成了,穆见晖给了刘树生一箱钱,去开公司——这是刘树生卖银扣钵400万之外,白拿的钱。
黎远光那边,穆见晖还了黎远光和小弟们一包钱。
借了一大包钱,还了一大大包钱,咱也不知道「下苦们」这波雪中送炭利息得了多少。
然后突然穆见晖就有亿万身家了,这个地方过渡得有点突兀。
到底是突兀还是我看剧不细?
准备把《护宝寻踪》二刷一下,做个纯「盗墓线+破案线」的复盘。
尽量不提「考古线」,咱就是那么挑食。
这部电视剧讲文物考古,其实和盗墓有关。
那么真实的盗墓如何呢?
鲁迅先生有部杂文集名字叫《花边文学》,你别想歪了,不是那种花边。
其中有篇文章有一段话: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冢中人的主名,的确者也很少,洛阳邙山,清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大约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品,乃是早经有人掘过,拿走了,什么时候呢,无从知道。
这段话其实映证了考古界的一句话:十墓九空。
意思是我们现在发现的古墓基本上都是被盗过的。
甚至很多墓,不只被盗过一次。
有人心生疑问,为什么一座墓会多次被盗?
盗墓贼为什么不一次性把墓洗空?
这里要讲一下现在大家对古董文物的一个误解。
我们现代人觉得,只要是古董,应该都很值钱。
比如随便去古墓里拿个盘子瓶子就能卖几百万,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古董这种玩意儿,在古代值钱的放到现代才值钱;古代不值钱的,现在也不值钱。
比如古代平常人家用的碗,在古代不值几文钱,现在也不值钱,你想卖几百万那是做梦。
古董讲的是传承有序,而不是越古越值钱。
古董最大的价值是历史文化意义,文物文物,有文字的物品通常比没字的有价值。
比如一件青铜器,上面有没有文字,价值差异巨大。
历朝历代对盗墓都是严厉打击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假如你盗了一块美玉,很难出手,就算出手也很难出高价,所以最值钱的还是金银珠宝。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一座墓会被盗很多次。
举个例子:一座唐朝的墓,在北宋被盗了,盗墓贼只拿走了里面的金银珠宝。
到了明朝呢,唐朝的器物值钱了,有些人会收集文玩,于是这座唐墓会被再次盗掘。
目前所知被盗最多的墓是秦公一号墓,这座大墓光是留下的盗洞就有三百多个,是的,你没看错,300多个盗洞,这些盗洞的分布时间大概从汉朝一直到宋朝。
注意,这只是盗洞,说不定盗墓贼可以从一个盗洞进出呢?
哪怕已经被盗过这么多次了,1976年我们发现这墓时,又从其中发掘出3500多件物品。
所以你也能明白为什么会有盗墓贼了,原因就是古代流行厚葬。
《论语》: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孔子最爱的弟子颜渊去世,孔子不许厚葬,但他的学生还是给颜渊进行了厚葬。
简单来说,那时候厚葬是很流行的。
说起盗墓,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曹操,他创建了摸金校尉。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盗墓了。
《吕氏春秋》有云: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财物、宝器甚多,不可不抇,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
人必相与笑之,以为大惑。
世之厚葬也,有似于此。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
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
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是故大墓无不抇也。
抇就是发掘盗墓的意思,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所以大墓无不抇也。
由此可见盗墓这事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
那么真实的盗墓是怎样的呢?
我们看影视剧或者小说,都把盗墓刻画的很神奇,拿着罗盘四处看看夜观天象之类的就能找到古墓,这其实都是虚构情节罢了。
确切地说,墓根本不用找,因为大墓都是有记载的,谁谁谁,什么官级,墓多长多宽,里面放几个鼎……这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是你想埋哪就埋哪。
《易传》有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简单来说,春秋战国之前的墓,基本上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树,从地面上看就是平地,的确不好找。
我们现在称为坟,坟也就是有土推的,也叫丘或者冢。
那为何古墓不好找?
既然有记录,直接去找啊。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农村老家的房子,一年不回去,院里的草能长房子那么高。
如果三五年不回去,房子甚至都会塌了。
一座大墓的主人肯定是达官贵人,他们去世后都是有守陵人看护的,短时间内想盗挖不太可能。
往往是很多年后,或者是改朝换代了,才会被盗。
所以你想想一座墓几百上前年,盗挖加上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地平面上看不到了,太正常不过!
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唐半山,宋湾湾,汉墓出在山尖尖,商周出在河两岸,春秋战国埋山顶,东汉朝南选山腰,秦汉大墓埋山岭,隋唐宋尸坡下挺。
《葬经》有云: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
这说的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问题。
如果墓葬选址在干涸的地方,那么可以埋藏得浅一些;如果选址在山中平坦的地方,则要埋藏得深一些。
在古代很多帝王贵族的陵墓设于山间,因此《葬经》中对山中如何选择墓址有极为详细的论述。
书中明确提到了“葬山之法”。
山有巅和谷,那么,墓葬究竟是要建在山巅还是山谷呢?
“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伏于地中,垄欲峙于地上。
支垄之止,平夷如掌。
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
”这就是说,如果在山脉上选址,则要建在山脊上,如果是在山谷中选址,不能建在山谷最低处,而要建在山腰处。
简单来说,不管是山里还是平原,墓大多数在平坦的地方。
很少有人会选择地势不平险要的地方,不管是山顶,还是山谷,都要选一块平坦的地方。
陕西山西河南古墓多,也和平原地形有关。
其实风水和盗墓关系并不大,因为有着记录,所以想找到墓还是不难的。
查阅县志、文物志、文物地图册、民间传说文本,现场工作是到村子里套词儿,你可以多研究历史,再研究一下墓制,历朝历代的墓制都是有记录的,换而言之,只要你下功夫深,找到大墓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找到了墓,怎么盗墓呢?
这个古书记载就很少,毕竟盗墓是违法行为谁也不会记录下来。
小说《醒世恒言》中有个故事与盗墓有关:你道拖出的是甚物事?
元来是一个皮袋,里面盛着些挑刀斧头,一个皮灯盏,和那盛油的罐儿,又有一领蓑衣。
娘都看了,道:“这蓑衣要他作甚?
”朱真道:“半夜使得着。
”当日是十一月中旬,却恨雪下得大。
那厮将蓑衣穿起,却又带一片,是十来条竹皮编成的一行,带在蓑衣后面。
元来雪里的脚迹,走一步,后面竹片扒得平,不见脚迹。
当晚约莫也是二更左侧,分付娘道:“我回来时,敲门响,你便开门。
”……抬起身来,再把斗笠戴了,着了蓑衣,捉脚步到坟边,把刀拨开雪地。
俱是日间安排下脚手,下刀挑开石板下去,到侧边端正了,除下头上斗笠,脱了蓑衣在一壁厢。
去皮袋里取两个长钉,插在砖缝里,放上一个皮灯盏,竹筒里取出火种吹着了,油罐儿取油,点起那灯,把刀挑开命钉,把那盖天板丢在一壁,叫:“小娘子莫怪,暂借你些个富贵,却与你作功德。
”道罢,去女孩儿头上便除头面。
有许多金珠首饰,尽皆取下了。
古代的盗墓大抵如此,因为没什么工具,也没炸药,只能手挖,而大墓往往坚固,可以想象古代盗墓也不容易啊。
至于墓里的机关,影视作品都是过分虚构了,通常来说没什么凶险机关,你想象一下古代的工匠水平就知道了。
总而言之,现实盗墓和影视剧还是差异很大的。
原创首发公众号:易山先生
1.史料记载应找最切近时代,权威性最高,严谨度最高的。
要翻书找帝陵资料。
先后顺序应该从官方史料开始,二十四史找完,再翻历代陕西地方志,再西安历代方志。
以及明清时期档案、地方官员文集。
剧里过于强调地方志是有问题的,地方志对于传统史料的误读、误抄、误解以及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错误,决定了它本身史料价值不高,在大部分情况下仅能提供研究线索,核心还是要做史料溯源找到原文并进行版本文字核勘。
2.现代地方志道具制作:他们找杜陵和杜陵村关系的那部分使用的现代地方志做成了竖版且简体。
但是陕西现代地方志集中修于上世纪80-90年代,且均为横版简体中文,都有书,没必要制作成竖版简体。
3.拍文物严禁用闪光灯!!!!
4.剧里有提到一句最重要的。
文保最要紧的是群防群治。
也就是说,要建立能落地的具体制度,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地投入文物保护。
并且,需要保护的不止汉陵,还有唐陵。
唐王陵范围大,位置偏远,陪葬墓数量多且大多分布在农田及山上。
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不到位,监控安置数量不足、监控人员有限,且巡查范围广、难度大、条件艰苦,做不到人防和机防的有机结合。
部分唐陵在村内有建立一些群众文保员制度及守墓人制度。
即,农田里有墓地的,田主自动成为守墓人,每天去地里的时候顺路巡查是否有盗洞痕迹。
值得庆幸的是,陕西部分有唐墓的村子里,群众文保意识确实很高,在实行之后效果显著,极大减少了盗洞的出现。
所以目前文保除了打击犯罪追回国宝之外。
最核心的,还是在实打实地提高文保预算,完善文保制度、扩大文保宣传、加强文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墓区监控及巡查力度。
1/考古队环节完全鸡肋,留之无用,食之无味2/细节一带而过,描述就出结果3/赵佑林老肩巨滑,狡兔三窟之辈,结果所有真品都放一间屋,且不可控,那是刚干这一行的青瓜蛋子?
4/华南王十几年不落网,找不到,结果被人打了一顿,伤好了就去电视台捐款修路?
这是什么桥段,菩萨给他托梦了?
还是故意点炮自己恐怕警察找不到……5/燕小五媳妇九十多万一分不用,一个人拉扯孩子,等到男人出了监狱就上交作证,直接把燕小五因伪证罪再送进去,这究竟是人间清醒还是强行注册正派基因,编剧再牛逼也得符合人间疾苦的基本逻辑。
6/穆建辉是老油子,当他对尹村下手就做了万全准备?
这个准备是啥?
团伙被废?
啥都没有应对,剧情感觉就是神仙保佑,不保佑就进去。
7/警察的作用开会中电话来了,吃饭中电话来了,不是被盗的坏消息就是罪犯落网了,这个破案和刑警那边的路数是一个老师教的呗。
断断续续,磕磕碰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就是电视剧的精髓么
军训第一天开播的剧,回来才开始追。正午团队,熟面孔很多,演技都在线,方言更亲切。看剧之前科普了下,四个案子全是真实案例还原。真是冥冥之中。21年冬天唯一一次从毛西走樱桃沟过霸陵,考古馆也去了两次,才知道江村大墓是那时才确认的。吕氏墓那个镶银口的钵印象很深。说实话看完想重新去一次霸陵和考古馆。齐队武局的戏和方堃雒青的戏同样有趣。开始以为昝老师在PUA方堃。开始只有张所在说不好说,后来所有人都说不好说,哈哈。前半段最秀的还是刘树生,最狠的还是穆师。雒青有一句感慨是对的,为什么总走在盗墓的后脚。最后几集被吐槽有点烂尾,华南王落网有点拉胯。但他可能也是想洗白,只是有点突兀。很多熟悉的地方,看到了兴庆西路、八十九中、关中民俗博物院。硬广也不少,比如西泰厚泡馍、隐湖茶馆。强哥说城中村是东八里我倒没看出。
很好看,辛柏青的演技太好了,惊闻朱媛媛病逝,希望辛老师能早日走出来,这剧比隔壁的权谋好太多了,大师的演技,名不虚传。全部看完了,还是很喜欢穆建晖,博学多识智慧宽厚仗义有见识,曹磊演的小光,仗义智慧低调,文雯,漂亮单纯善良,王鹤润,很漂亮。
最近剧荒,刷到抖音说的是我们陕西话,就去看了看,还挺好看的!五星支持!
剧情,大家演技都可以啊,不要一叶障目啊,因为一开始不成熟的男主,而踩了整部剧啊。春来老哥演得就不错,还有富大龙、尤勇、杨新鸣等等老戏骨。
这本是个很好剧,可惜掺进来一些与判案无关的剧,要是删掉部分年轻人考古的剧情,整个就紧凑了。因为一下从机智的猫捉老鼠跳转到娃娃学习谈恋爱,有点割裂呀。
除了穆师这条坏人线,另外两条警察线和考古线真是鸡肋。知道你要过审,你要正能量,但影视剧啊,难看就是原罪。
方堃说陕西话那段我笑死,这个陕西娃演起来就是亲切,地方特色爱了爱了。
挺好看的,有质感,可惜没啥声量。
手法那些没啥,但不是;年轻人的口味,节奏慢
三星吧 考古学学生的剧情实在难以下咽
即使最后收尾,有妥协,但也无法掩盖实力派的厚实演技,很真诚的一部电视剧,就是人物到最后有点为了妥协而失去真实性!
小贝果然斯你滴娃 好娃😭其实真不错 但有让我不舒服的点
男主演技太差,不像专业考古的,像不学无术 装腔作势的做作。ost刘的油腻难听。
就不能全部讲普通话啊,看的欲望都没有
白帆宇这帮货的戏份看着让人反胃,这编剧是不是刚离婚了,这里边的几个枭雄全都栽在倒霉媳妇手上,男人干大事就不能碰女人
一口刷了8 除了墓内感觉缺乏,其他不错,心中四星,比隔壁巨热播那个剧情演技好多了,可是评论区全是谴责,我上五星,就像姜文说的“你行你上”,反正我不行
如果没有那仨大学生,主线只有盗墓贼和警察的对手戏,文物专家只是辅助。那这部剧值得五星,我这一星,送给仨大学生
三星:题材还是可以的,但男主实在是辣眼睛,好多部都是这样,哎...
富大龙~地方志~梦回《我是刑警》
据说有原型就去搜了下 跟剧里的人物相去甚远 不知道为什么把反派塑造得这么有情有义 经历这么曲折离奇 人物弧光一整个拉满 反观考古队 除了专业知识 人设拉跨到不行 尤其是又长又臭不知所云的感情线 这也怪不得论坛反馈一边倒的为反派可惜 剧里男主说的关于文物保护的话是一点作用也无 挺无语的 现在这情况不知道是不是跟主创想表达的观点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