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玛
益西卓玛,Song of Tibet
导演:谢飞
主演:丹增卓嘎,仁青顿珠,拉琼,大旺堆,巴桑,次仁多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00
简介:暑假,达娃回拉萨看望多年不见的姥爷和姥姥,正遇到姥爷病重、去世。在看护病人和料理丧事的过程中,姥姥益西卓玛给她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一生,讲述了五十年来,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恩怨…… 益西卓玛老人一生的婚恋恩怨经历并不特别,在各民族、各时代的生活中常常都会遇到。但是,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从农奴制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详细 >
沙漠冰山空旷-苍凉°
旧社会的西藏真让人着迷
好美的故事,为这藏区记载,为这波澜一生,都值得给5星。灰头土脸的风霜尘土也无法掩盖益西卓玛勾人神魄的美。网上找不太到带字幕资源,感谢学校放映。【2025.4.9 丰台演播厅】
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个体生命与藏区六十年间的历史沧桑因缘际会。谢飞导演迄今为止最后的电影作品,因题材之故,这也是他最难被看到的作品。影片叙事手法有些陈旧,对藏区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汉族视角,导演虽然有宏大叙事的野心,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这些向往藏区的文青都应该好好看看所谓康巴汉子的爱情观。藏族最应该感谢社会主义。
说来应该是全藏语 但只看到了个译制版本 藏族少爷高喊了句“哦我的天呐”//不期待喜欢故事了 能工整完全就很好
还行
挺质朴的没啥形式风格就是在把故事讲清楚
这部电影放在那个年代题材或许过于真实了,为导演忠于真实点赞👍。原以为会看到苦大仇深的农奴,或万恶的农奴主……却不过是一个女人坎坷的人生。
演员意外地用心,虽有些穿帮与汉人主观的隔阂,但总体完整舒适。时代的转变,前中后的三个阶段的细节都有交代,被抢去的女人爱上了强盗,主人流落印度,老年时家里都挂满了毛像,后来去昌都寻夫时也有着不少标语。摄影师的运镜出奇地好。很多长镜头值得看许多遍。把前藏一带的质朴土地拍摄得入人心扉。凌晨的日光大地一片蓝,俯首的奴隶对主子毫无怨言,眼泪是一日三餐。跟了一个男人就不会变。马帮人,庄园主,喇嘛,三位男人心里都装着同一个女人,因同一个女人而聚合,而同心相助。而这女人靠的不是权力与承诺,而是弱善与赤诚。“她尽情地,真诚的爱过,也从许多人那里得到无尽的爱。”
悲情的女性换到了西藏,谢老最后一部作品依然固执的爱着边疆和不得自由的女性。
生老病死婚丧 塔斯马尼亚大学
Im sorry. This is just too TVB...
感人至深。益西卓玛得知儿子强巴仍然活着的时候喝的那口热茶,桑秋决定在山上闭关修行,信众捧着哈达在山下供养他,那两处,很催泪。益西卓玛的一生也许是藏区妇女典型一生的写照:操劳吃苦一辈子,然后任劳任怨地死去。孙女说她是幸福的,得到了许多的爱,也许说得并不完全。人到一定年龄就会明白命运这回事,如果一直不明白,就白活了。影片很细腻,故事、演技、画面都很完美。
电影节奏有点乱,故事情节和黑骏马有相似处,但自己更喜欢黑的舒缓。映后谢飞导演讲了很多,关于仓央加措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责任,很受用。
虚构与真实…较少的“他者”表达
被传奇叙事的毒药折服的同时我又觉得迫切地需要寻找到一种反-传奇来对冲一系列温暖现实致幻来的时代特征整体性虚构结构的关系(甚至于与纪录片有着一样的生症状),让创作者不再受到某种师承关系与中心边缘式审视异域风情的视角诅咒,远比所谓的共同体叙事更有必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y70YdyV2o
不喜欢这个故事,但还好得意于谢飞的功力,所以完成的整体很工整。
益西卓玛颠沛的一生没走出这三个男人。少了些电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