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另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但遗憾的是,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的感动。
或许是这类片子看多了,起了免疫作用,亦或是自己感情上太麻木了?
不想深究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片中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美得令人陶醉。
去年旅游的时候去了云南,当时就对云南的风景非常着迷,现在在片中再看到云南的风景,还是抵御不住那种诱惑,有那么一瞬间,真想不顾一切地跑到那里去。
那天空,是深邃的蓝,一眼望不到底;那云,雪白雪白,在深蓝的天空中打转;那山,高大绵延,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那水,顺势而下,拍打着任何挡道的石头。
山、水、天空、白云的任意组合,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让人禁不住要感叹,上帝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
《不存在的女儿》,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好。
里面的一个父亲也为了被自己送走的那个女儿独守了一辈子的秘密,他活得很累。
因为他怕患病的女儿给他的爱妻带去沉重的打击。
这位父亲偷偷跟踪自己的女儿,为她拍照。
关注她的举动。
但却没有让她亲口喊他一声父亲。
这部影片嫁接了这个桥段。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避免父亲的家庭暴力,人为的让女儿始终,而自己却每年行走在探望女儿的路上。
却连合影都不敢露脸。
是编导让我们认识这样坚忍的母亲和这么伟大的母爱吗?
左小青的演技似乎没有全力演绎出来。
少了那么点味道。
剧情还算不错,相信小说应该会更吸引人。
非常喜欢剧中的风景,实在是太漂亮了,有机会真想去看看!
最后的场景是在天津轻轨拍的,呵呵!
意外地发现这部电影,因为是吴奇隆主演的,就下载来看了。
在看的过程中,我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只是,看完了整部影片之后,我才发现:这一次寻根之旅,跟我是何其相像啊!
去年,我21岁,爸爸突然告诉我说:我的亲生妈妈病危,告诉了我两个地址,让我去看看······一个是很偏僻的小山村,在粤西地区,我从来都没去过那么偏僻的地方,更无法想象那里的生活;第二个在广西桂林,同样的偏僻与落后,但风景都还很不错!
只是,我来晚了一部,她去世了,我最终还是没法见到她最后一面,也没看到她的照片!
我不知道她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们,我只是想要去找她要一个说法,一个可以说服我的理由,可是,什么都没有了······“既然做不到不离不弃,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
”我不明白!
也许,对于我这种90后,大学生,没进入社会,实在是无法理解她的那种感情,但不管怎样,逝者已逝,我很庆幸:我走过那一段路,即使我没有影片中的曾雨桐那么幸运,身边还有一个志轩在一路上陪着她,安慰她,为她打点好一切······我是一个人走过了那半个多月,有苦有泪,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理以及身体上的一种锻炼!
看完了,很垃圾的一部片子,不知道怎么还有人感动,试想一下吧,你爸妈从小把你扔到另1个地方20多年,不知道你还怎么感动。
那对夫妇和范伟却是父母的榜样,而她的父母,没法养就别生,自己爽了还把孩子送给别人,真tm假。
是不是鼓励穷人家都把孩子送走,成为记者,作家的可能性很大哦。
父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只可以选择让自己做得更好一点,优秀如雨桐,名牌大学毕业,柔美的外表,受人瞩目的职业……为什么面对吴静的时候失去了平日的理智“她们这样做有没有为孩子考虑过?
这样的不放弃给父母带来的是痛苦,给孩子带来的也是痛苦啊”。
我想,他们是勇敢的人,有理想并能付诸实践,哪怕给现实击打得头破血流也决不放弃。
依稀,我好像看到了幼年的雨桐,高原的蓝天下,美丽又孤清的修道院,最喜欢过年,又最怕过年,除了嬷嬷的疼爱和关心,还有就是一年有几次热心的义工来陪她们一起玩几天。
给她买漂亮发卡、帮她系好围巾、偷偷站在她的身后合影……嬷嬷是可爱的,到了病重之时,拿出两张车票告诉养女,也许这车票就是照亮你回家的发光的石子。
一边是母亲艰难而隐忍的爱;一边是缺少亲人、渴望亲情的雨桐,心中渐渐滋长的都是恨意。
有缺憾的童年像是笼罩在心头的乌云,不知不觉间就笼罩了全身。
孤独的童年带来的失落感无法释怀,心底的伤痛随着时间流逝伤痕可以慢慢痊愈,却害怕触动。
普普通通的车票代表的是人在路上奔波的时候,云藏地区的激流、险滩、茶马古道、高原气候使得寻亲路上的雨桐心情更是忐忑不安,忿恨、抗拒、矛盾逐渐转化为害怕、担心、和小小期望。
心中有了爱,这样的路甚至可以用脚来丈量,面对那连和女儿一起拍照都不敢露脸的母亲,心中涌现的是爱还是恨?
为了避免家庭暴力就选择把女儿送走,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又怎么能简单的用一句话来判断?
为了体现自己的爱的伟大,一定要生下有先天心脏病的孩子,这个决定是不是感情超越了理智?
也许爱是没有对错,就像那个智障儿童的父亲一样,无私奉献、无私关心,慢慢的陪着孩子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就像导演自始至终没有给亲生母亲一个正脸一样。
看预告片说5月8号上映还没反应,后来看着看着爸爸死了妈妈背着小雨桐过绳索的那段,哭声响彻礼堂的时候眼泪喷涌..于是觉得它作为一部母亲节应景片还是达到了目的的..从演技来讲,左小青的表演能力貌似不是太好啊...吴奇隆的角色也没有太大的表现力,就是一个陪伴在那里的人..不过,反正最大的主角是妈妈..所以接受了小朋友的表演很传神,赞景色超级美....听他们的口音以为是四川呢..结果原来是云南和西藏,而索道居然是怒江索道...很震撼,很向往,很为水电站的问题郁闷以上,蹭不要钱电影的小杰子
一张车票引出的千里寻母记。
影片并没有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或者“我的兄弟姐妹”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表达,似乎缺少了情感宣泄点,不过我喜欢这种淡淡的忧伤感。
影片开始的那个采访故事,似乎是为女主角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其实我的想法是和女主角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孩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那干嘛还非要坚持生。
这是一个和安乐死一样受到争议的命题,解决人的痛苦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犯罪?
至于主线寻母,从小就没和母亲分开过,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倒是影片里的云南风光深深的吸引了我,导演也似乎有意把云南风光作为一个亮点,怒江,雪山,梯田,淳朴的民风,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不夸张的说,云南的美丽风景几乎抢了主角们的戏。
影片的结局我比较欣赏,最终母女没能见上一面,但是女儿知道了母亲一直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我们对活着的人一直耿耿于怀,人都不在了,你还能怎么办呢?
时间会打破一切爱恨,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然后是范伟扮演的那对父子,再次表现了所谓不离不弃的主题。
坚持需要勇气,舍弃同样需要勇气。
高三时看的电影,只觉片名亲切无比。
车票,意味着赴往未知的旅程。
左小青的演技还行,是个气质不错的女人。
吴奇隆的演技差强人意。
还是那个脖子粗短却爱开着领口想笑却只牵了牵嘴角的如今有点老的男人。
叶童演一个老妈妈。
在我看来,做作无比。
我还是不喜欢这个老是假装慈眉善目的女人。
影片的主题是母爱。
导演张之亮赶在母亲节前夕推出的影片,打的是温情路线。
寻找女主角的妈妈。
不涉及爱情。
只关于友情和亲情以及乡情。
看的时候,我怕男女主角就此恋爱了。
那就俗的要命。
还好还好,结局不落俗套。
是根据李叔同的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老实说,并不是一部能让人潸然泪下的电影,有违导演想同《妈妈,再爱我一次》媲美的初衷。
然而,它那种真实再现云南地区人民生活的场景和令人留连忘返的景色吸引了我。
很多人说张之亮是在填充些什么,因了电影本身的乏味而寻找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来凑场景。
所以,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云南生活的纪录片。
但是我喜欢这些场景,我几乎找不出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她们。
一切词汇都是苍白的。
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所有人只有驻足闭目,仰面呼吸,才有可能领受到她的馈赠。
在高三背书背到想要吐的时候,看见这样的景色,那时候的情绪错乱夹杂一路来的热风冷眼和盲目乐观后带来的不满足,在看见一个突然就能点亮心头明灯的远方时,该有多么地让人欢喜和失落。
那是在彩云之南中。
不是丽江。
不是大理。
不是昆明。
但是,影片也自有它的亮点之处。
窃以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是将影片中女主角的母亲模糊化了。
自始至终没有让她的脸出现在屏幕前。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那个母亲不顾千里将女儿送到一个教堂口,那条依旧在飘得红丝带和无端遗落的发卡,还有在女主角毕业时出现的仓惶身影,和一次次不辞辛劳的从索桥上滑过。
这是一个母亲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而选择让自己陷入的不义之地,她又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
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她劳累的样子也该和那个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母亲一样的让人心疼。
未曾对妈妈说爱,随着年龄的渐长,也愈加地说不出口。
张怡微说:“成人的眼泪是一种磨难。
”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
龙应台有言:“二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就像一座房子。
你在里面吃饭,睡觉,成长。
但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对房子产生感情,不会想要跟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交流。
” 我害怕那个时候的到来。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也应和了梁朝伟在《重庆森林》中所说的:“有时候房子也像人一样,你别看它表面上多么牢固坚强,其实内心也是脆弱的。
它哭的时候,满屋子就像汪洋大海,清扫起来得花费很大的功夫。
”片中女主角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母爱,是不离不弃”。
她曾经想过要停住寻找的脚步,因了一个母亲不辞万里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抛弃,这样的母亲还有值得她一路奔波寻找的意义吗?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很艰难,但她最终找到了谜底:母亲从来就没有抛弃过她。
母爱一直在她身旁,不离不弃。
人世本就是无奈,逼不得已而让自己的至亲骨肉流落他乡。
我不否认其中也一定夹杂着些许自私的成份。
但因了爱,自私终将被原谅。
乏善可陈的故事,配上并不精湛的演技,在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打发时间,勉强没有在开始的10分钟关掉电脑,最终看到那个始终没有露出正脸的母亲每年往返的车费、那个小小发卡触动了我的情感,眼眶发热。
小小的车费,是那个遗弃孩子母亲卑微又伟大的母爱!
另外想说唯美、壮丽的风景真想立刻去感受一下。
作为一个电影,在最后泪点揭开前,基本没有吸引人观看的内容,不知道算不算失败。
那个女的真是有点神经质,有点莫名其妙,影片前面好啰嗦的感觉,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
20091006是从中国式离婚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小女人的,还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八字脚的小丫头,变化真大。
母爱(父爱)是最无私,最无价的。等你当了父母,就会深刻的体会到。
感动一塌糊涂
平淡的叙事,平面的女主角,拙劣的广告,除了家乡的风光,别的不值一提。原本,电影可以拍得更好。王怡的文章,比电影精彩许多。他看见基督教作为一种修辞,出现在了汉语电影中。为此,我给了三颗星。
西藏的天空很美
考试的片子。
那个世外桃源般的雪城。。就为了风景看这部片子足已
柔情~却也发人深省~
虽然有些场景有些刻意文艺,但是这个故事从后四十分钟开始打动我,起鸡皮疙瘩般的掉眼泪,那种真相大白后的懊悔和感动。
自始自终没有露脸的松嫂就是本片的“麦格芬”,也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影片越往后越能产生一些情感共鸣,但整体叙事和人物塑造(动机及情绪转变等)都有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国西部风光部分极好,尤其是云南,再一次路转粉。
烂到呕。禁打“母爱”幌子。
52 之前看的,本次做登记
子欲养而亲不待~
温情的电影。
剧情还行关键是有段在梅里雪山飞来寺地区拍摄的剧情,,那个旅馆,我上次去雨崩的时候,也住过,,惊艳到了,,那个旅馆的守望6740,也就是守望卡瓦格博。
张之亮 左小青 這是最近唯一看的葉童小姐的電影, 也是唯一看張導的, 他倆最常合作, 但太認真, 作品都較少, 張導也是昨出聲的唯一導演.此片清新寫實, 感人至深, 張導關心的始終如一, 和他拿最佳電影的籠民一樣, 關注窮人...
一个很特别的寻根之旅,就是地方搞不懂。地名是广东的,开头看着像西藏,后来又看着像广西,一头雾水。
首先是很喜欢左小青的,其次淳朴民风和如画美景很是抢镜,最后从没露过面的母亲很是让我感动了一把,那是一种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