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在此

Ainda estou aqui,我依然在此(台),我生如是继续(港),至死方休,I'm Still Here‎

主演:费尔南达·托雷斯,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赛尔顿·梅罗,玛乔丽·埃斯蒂亚诺,路易莎·科索夫斯基,瓦伦蒂娜·伊尔扎奇,玛丽亚·马努拉,加布里埃拉·卡内罗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24

《我仍在此》剧照

我仍在此 剧照 NO.1我仍在此 剧照 NO.2我仍在此 剧照 NO.3我仍在此 剧照 NO.4我仍在此 剧照 NO.5我仍在此 剧照 NO.6我仍在此 剧照 NO.13我仍在此 剧照 NO.14我仍在此 剧照 NO.15我仍在此 剧照 NO.16我仍在此 剧照 NO.17我仍在此 剧照 NO.18我仍在此 剧照 NO.19我仍在此 剧照 NO.20

《我仍在此》剧情介绍

我仍在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尤妮斯·派瓦(费尔南达·托里斯 饰)原本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不料丈夫鲁本斯因政治立场被秘密逮捕。尤妮斯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遭遇监禁与酷刑,却始终拒绝屈服。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养育子女的重担,甚至自学法律,只为揭开丈夫遇害的真相。自此开启长达半个世纪的抗争,从绝望主妇蜕变为人权律师。当丈夫迟到的死亡证明终于交到她手中时,她含泪的微笑既是对历史的控诉,也是对生命的释然! 影片根据马塞洛·鲁本斯·派瓦撰写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果儿满山红亚刻奥特曼艾滋过后飞吧!骚年我们在此消失聂鲁达云朵上的羊角花非凡的故事GA艺术科美术设计班交响情人梦回到初相恋瞧这一家子拜六礼拜第一诫秃鹰之城势在必胜妈妈可以吗?杀死冈瑟狼人拜恩天蝎第四季加速世界OVA#EX02Vacation;温泉终极尖兵致命核料1982绰号种菜女神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打开我天空罪与罚助产士

《我仍在此》长篇影评

 1 ) 沉默的抗争与记忆的力量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我仍在此》(Ainda estou aqui)在年初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以黑马姿态击败大热门《艾米莉亚·佩雷斯》,荣获最佳国际影片奖。

一方面要归因于《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女主角加斯科恩在颁奖季期间发表了争议言论,另一方面,《我仍在此》的实力相当不俗。

这部改编自马塞洛·鲁本斯·派瓦同名回忆录的电影,以克制而深刻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巴西军政府独裁时期的抗争与坚守。

与同类题材常见的暴力渲染不同,导演塞勒斯选择以细腻的日常视角展现历史的伤痕,使影片在平静中蕴含震撼人心的力量。

克制的叙事,隐忍的创伤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巴西,军政府统治下的政治迫害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女主角尤妮斯(费尔南达·托里斯 饰)原本拥有幸福的家庭,丈夫鲁本斯(赛尔顿·梅罗 饰)却因政治立场被秘密逮捕,从此杳无音讯。

有别于许多同题材的军事独裁故事,《我仍在此》并未直接展现酷刑或血腥镇压,而是通过留白手法让观众自行想象暴力的残酷。

例如,尤妮斯和女儿被拘留时,导演仅用狱警清洗血迹的过道、隔壁牢房的惨叫等细节暗示她们所经历的折磨。

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更具冲击力,使观众更能感受到独裁统治下无声的恐惧。

母爱的坚韧:在黑暗中守护希望 事实上,影片的核心并非控诉暴政,而是聚焦尤妮斯如何在丈夫缺席的情况下独自抚养五个孩子。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难——辞退女佣、搬家度日、自学法律以寻求正义——还要在子女面前隐藏丈夫失踪的真相,避免他们过早承受痛苦。

尤妮斯的坚韧体现在无数细节中:她强颜欢笑拍摄“全家福”,在法庭上高举丈夫的死亡证明,甚至在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时,仍能清晰辨认迫害者的名字。

这些瞬间不仅展现了个体的顽强,也象征着记忆对抗遗忘的力量。

费尔南达·托里斯的封神演技 女主角费尔南达·托里斯的表演是影片的灵魂,说其撑起了整部影片毫不为过。

她精准刻画了尤妮斯从温婉妻子到坚毅斗士的转变,尤其是那些细微的表情与动作——颤抖的双手填写文件、含泪的微笑、面对子女时的强作镇定——无不令人动容。

金球奖评委盛赞她的表演“既细腻又广阔,每个眼神都融合恐惧与坚韧”。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尤妮斯由托里斯的母亲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饰演,这种“代际传承”的选角让角色更具真实感,也强化了影片关于记忆与抗争的主题。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启示《我仍在此》不仅是一部个人史诗,更是一面映照集体记忆的镜子。

影片通过四次家庭合照的对比——从幸福的海滩合影到暮年的全家福——展现了创伤与愈合的漫长过程。

当尤妮斯最终拿到丈夫的死亡证明时,警卫的一句“恭喜”充满讽刺,却也象征着她二十余年抗争的胜利。

正如导演所言:记忆是夺回历史解释权的武器。

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唤醒了巴西社会对独裁历史的反思,甚至推动了女性参政率的提升。

它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最有力的反抗或许不是愤怒的呐喊,而是像尤妮斯那样,以沉默的坚韧宣告:我仍在此。

 2 ) 这样是前苏联,早就古拉格了!

如果你喜欢《找到你》《我是高山》这类大女主题材的电影,那我推荐你去看看这部巴西电影《我仍在此》。

整部影片几乎完全依赖女主角菲尔南达·托雷斯的优雅表演支撑到最后。

她的表现是否“炸裂”?

我觉得谈不上,但对这部电影至少刚刚够用。

从导演沃尔特·萨勒斯的作品序列来看,这部片子也算不上什么高峰,甚至让我有点不明白他为何要拍这部电影。

难道没有更值得拍的题材了吗?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政治精英家庭的故事。

父亲是反对军政府的地下组织成员,之后被军警杀害。

可除了这件事之外,这个家庭始终是一个经济优渥的中上层阶级家庭。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将别墅出租来维持生活。

现实中,在那段黑暗历史下,恐怕有更多家庭和个体遭受的打击比这深重得多。

即使这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传记,也让我觉得视角过于局限。

相比之下,阿方索·卡隆的《罗马》同样讲的是一个精英家庭的苦难回忆,但他选择了从家中保姆的视角出发,用“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大时代”的荒谬。

而《我仍在此》更像是一部巴西的“主旋律”宣传片。

它想表现革命,但又缺乏真正的锋利与深度。

就像韩国的《首尔之春》虽然聚焦革命,但本质上人家都是革命成功了,现在的执政者就是当年的革命者。

从执行层面来看,这部电影也显得中规中矩。

它缺乏概念、也缺乏结构,更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视角或洞见。

就是根据人物传记改编的流水账。

影片前半部分,母亲被捕、释放前的情节还有一点类型片的张力,但那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戏剧冲突。

不过,我多少能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被引进到中国上映。

片中描绘的巴西军政府,是冷战时期美国支持的右翼独裁政权,而被迫害的议员则是当年左翼古拉特政府的官员。

当时共产主义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都在左右意识形态之间激烈对抗。

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观众,不妨去看看戈达尔的《中国姑娘》,这部电影的海报甚至在《我仍在此》中也有出现。

顺带一提,现在的巴西政府正是当年军政府“民主改革”的继承者。

所以,这部影片某种程度上是在以左派的立场,控诉巴西右翼政府的历史“黑账”。

需要强调的是2014年,巴西军方首次公开承认他们在独裁时期确实曾使用酷刑并杀害异见人士。

但即便如此,将《我仍在此》这样的电影放在中国上映,还是显得有点尴尬。

就好比你让朝鲜观众看《年会不能停》,你的苦难,在人家看来是幸福生活。

影片中描绘的巴西军政府多少显得有点温柔:丈夫被抓后,家庭所遭受的最大困境是门口多了个监视员;银行账户没被冻结,出入海关也不受限制,还能自由接受国际媒体采访。

监视他们的军警没有搜查、没有恐吓,甚至还挺礼貌。

女主在被拘押期间,押送她的警察居然是个“体制内的觉醒者”,还暗中给予她安慰。

我不了解当年巴西的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温和,但从影片展现来看,这种“迫害”程度确实不算什么。

如果是在苏联,女主一家早就分开押上开往古拉格群岛的火车了;在伊朗,他们恐怕连牢都出不来;至于在“东方神秘国家”,这种家庭会如何收场我不敢妄言,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大概率是一个标准答案。

 3 ) 存在即记录,不要遗忘,不要回头

非常好的传记片,惨痛的历史需要有存在的人作回忆录。

先科普一下影片背景:在巴西独裁统治时期,大量演员,歌手艺术家和政治家被关押。

并遭受酷刑被要求指认其他相关人员。

被抓走的父亲鲁本斯是前国会议员,他负责接收并寄送流亡者或囚犯的信件,帮助那些无法与政治犯取得联系的家人。

影片前半段主要描述他们一家七口的幸福家庭生活,虽然不明显,却能感受到时代中的一切正在发生。

当时警察直接上门带走鲁本斯,有些突然但也是预料之中。

警察驻守在他们的家里,更是把他的妻子尤妮斯和女儿带去监狱,她们被要求戴着着黑头罩,等待拷问。

尤妮斯被关押了十几天 ,在墙上字,我们无法想象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在监狱里有人唱歌也有人哭喊。

而狱警只是用水冲洗地面的血迹,让囚犯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名字。

片名“我仍在此”,是女主真实的一生,她用行为向世界传达的讯息。

失去挚爱的丈夫,全家人被监视,她仍坚定。

自学法律成为人权律师,为独裁统治下遭受不公的人奔走,为原住民的权益发声。

所以最后拍全家福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早年失去丈夫,独自养育5个孩子,年老又患阿兹海默。

这是怎样的一生?

但相片里的她,总是笑着。

她拒绝被眼泪和悲剧代表,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直到狗狗被车撞死,尤妮斯才第一次在外面表现出激烈的情绪。

她冲向一直在家门口监视的车,拍打车窗质问他们。

狗为什么会死?

之前有一个明显的镜头,院子的小门是关着,狗狗趴在门上冲外面狂吠。

暗示了门是被刻意打开的。

联想到他们能够随意从家里带走鲁本斯,再宣告他的“失踪”。

就像害死一条狗一样简单。

而狗的死尚且能有一个葬礼,全家人能够共同为它的离开而悲痛,可父亲的死却无人可以为他公开哀悼。

在家里尤妮斯甚至不会告诉年幼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们会无意识地重复在家里听到的话,他们随时可能会被举报。

所以拿到鲁本斯的死亡证明对于尤妮斯,是她一路抗争走来的奖章。

在所有有关丈夫的文件里,这是最重要的一份。

鲁本斯被带走后,朋友曾对尤妮斯说他是无辜的,也许过几天会就会回来。

但他却再也没回来。

而鲁本斯是否“无辜”重要吗?

独裁者去抓人根本不需要任何依据。

片尾写出他的死亡真相,被抓的第二天就被五人酷刑致死,尸首下落不明,并且无一人对他的死亡受到调查。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因为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独裁政权会毫无预兆地当闯进家中绑架一个人,酷刑折磨,然后宣告他的失踪。

被剩下的家人可能会用余生的每一天等待,期盼和怀念。

我喜欢片中一家人自己拍的视频的片段,手持相机所带来的年代感。

影片中的角色也是有着个人意志的人,他们热爱音乐和电影。

会在家里举行聚会,和好朋友欣赏音乐和美食,热情地起舞,讨论政治。

这些时刻提醒着观影者,这样幸福的一家人的生活曾真实存在过,却被人残忍地抹去。

尤妮斯的记忆会衰退,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的证据。

她所做之事,会被书写,记录。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和儿子马塞洛的回忆录,Enice晚年困于老年痴呆,逐渐忘记她亲身经历的事。

即使这部电影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小缺点是明显的,影片长度略长,以及节奏缓慢。

由于不想激烈展示独裁政府的压抑气氛,导演处理方式是刻意收敛的。

所以更考验费尔南达·托里斯的演技,而她对于压抑情绪的表演堪称一绝。

暴政的亲历者在衰老遗忘,国家也会遗忘。

而他们经历过的一切不应被遗忘。

我仍在此,我们仍在此。

历史不会被遗忘,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回头,不要遗忘曾经的黑暗。

不要害怕,不要屈服,哪怕尸骨无存,仍要向着光明,前进。

PS:看到一些海外影评提到作为多子女的幸福家庭的一员,他们对于影片中父亲离开的感同身受。

更加伤感一个好父亲的离开对伴侣,子女的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4 ) 永远在此

看这部电影的精神压力不亚于看一部恐怖片,尽管提前看过简介,明了会有逮捕迫害的部分,电影里每次电话响起和信件送来我也都会紧张一下,但这么多铺垫后的急转直下,还是让人恐惧。

政治恐怖感让心跳一直随着监牢的铁门和殴打声砰砰作响,而从时间上第二幕开始后,渐渐意识到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改编电影,加之结束后的原型人物介绍和真实影像资料,每年的全家福照片,时间和真实给了它让人落泪的厚重。

开篇时,海边、足球、小狗、胶卷、蛋奶酥和潘趣酒,一个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实在拍摄得太好,于是破碎后给人的感触也就更加强烈。

中产阶级在强权猛政面前总是那么脆弱。

女主的表演堪称完美,一个人撑起的家庭,一个人生命背后的国家酷刑。

保持体面,保持不接触也是一种反抗。

保持发声,保持记录也是一种控诉。

我仍在此和还有明天,今年最好的两个电影名。

当其他困难重重,普通人唯一能做的不遗忘也是一种力量。

希望永远在此,永远还有明天。

 5 ) 我们不要悲伤 我们要大笑

镜头语言特别棒,特别喜欢。

整个片子的基调是平静的,几乎没有情绪失控和大规模打斗的场面,但给人的感觉是强烈和无比真实的。

尤其是尤妮斯被长时间监禁,高强压问讯回到家之后,我以为她会大哭一场。

但导演展现地很高级:在浴室用力清洗自己,然后转到女儿的视角看尤妮斯的背影。

全片她唯一明显表露自己情绪的场面是她发现那只爸爸答应收养的狗狗被车压死时,她快速冲到一直监视她们一家人的那辆车跟前,用力敲窗,让他们滚蛋。

(这里的镜头语言尤其好,观众看到狗狗死了之后,也大概率能猜到鲁内斯已经不回再回来了)她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坚韧的品质。

表面平静地接受丈夫的死亡,尸首下落不明。

平静地宣布一家搬到圣保罗。

平静地告诉家人,她要返回大学学习。

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家里有律师,是很棒的。

她做到了!

尤妮斯女士到尤妮斯律师的称呼转变,就是最好的注脚。

但命运好残酷啊,那么活泼爱动的男孩最后坐上了轮椅。

一切都完成之后,尤妮斯也得了阿兹海默症。

(最后她在电视前听到丈夫的名字和当时的事件,依然眼神凌冽)好喜欢好喜欢。

 6 ) 女人,因自己荣耀

之前看过母亲蒙特内格罗演的《中央车站》,只能说女儿托里斯和母亲长得真像。

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沃尔特·赛勒斯,《我仍在此》是根据回忆录改编的,一个养育五个孩子的母亲,经历过丈夫失踪,自己被监禁,经济危机,身处长时间的监控中,最终成为律师和讲师,致力于人权问题。

生活会强加给人不公平,反抗的结果大概率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自怨自艾,埋怨或者退缩,都不在妈妈们的字典里。

母亲们疗伤的时间,只有冲澡的一刻钟,外加说好的一个晚上。

母亲们也曾生活在呵护里,美丽光鲜中,在爱中沐浴。

母亲们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既能享受幸福,又能坚强接受辛苦。

就算辛苦,也不忘笑。

最近在看《醒来的女性》,里面提到的女人大都是妈妈们,这部小说很少提到各色各样的妈妈们和孩子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处在封建男权和开放浪潮的夹缝里,女性主义初露端倪,“自我”“性解放”被列入家庭主妇的厨房菜单里。

一旦芭比娃娃开始思考,全球陷入离婚热潮。

希望所有的女人不因母爱被歌颂,因自己而荣耀。

 7 ) 一把温情小刀

镜头随尤妮丝,在大海中漂浮着、晃动着,一家直升机掠过从女主尤妮丝派瓦的视角讲述整个故事,影片第一部分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欢乐的,视听也随之律动着,手持的晃动,快速的剪辑,还有各摇滚、迷影、爵士等各种流行文化元素,但导演一直在提醒我们危机时刻潜伏着:马塞罗过马路时一架大车贴面呼啸而过、尤妮丝夫妇快亲上时被电话打断、大姐与朋友们被警察无罪暴力执法……直到父亲被抓走,影片第二部分开始,导演在整体叙事着重展现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让影片整体充满丰盈的情感,从第一部分的大喜走向第二部分的大悲,再到第三部分,用一种淡淡的白描手法略过一家人现今的生活,沧海桑田。

影片浑然一体,情感力量爆棚,是一把温情的小刀

 8 ) 一些关于本片的幕后轶事

超喜欢这张海报👵暮年Eunice的扮演者Fernanda Montenegro实际上是中年Eunice扮演者Fernanda Torres的母亲。

🎬该片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巴西电影。

此外,Fernanda Torres成为继其母亲Fernanda Montenegro之后,第二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巴西电影人。

1999年,Fernanda Montenegro凭借同样由Walter Salles执导的影片《中央车站》(199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Fernanda母女分别扮演老年和中年Eunice,并分别在Walter Salles导演的《中央车站》和《我仍在此》的电影中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 在书中,Paiva 家的动物是一只猫。

在电影里,它是一只狗。

📖本片根据片中小儿子Marcelo Rubens Paiva的同名回忆录改编。

1979年,20岁的他跳入浅湖,导致第五节颈椎骨折,最终导致截瘫。

虽然电影中没有直接提及,但这正是这个角色后来在轮椅上的原因。

👩女主角Fernanda Torres说,导演Walter Salles把她所有的哭戏都从电影里剪掉了。

本书作者Marcelo回忆说,他的母亲从未在家人面前哭过,非常内敛,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

🎞️影片采用35mm胶片按剧本时间顺序拍摄,是演员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捕捉到角色对事件展开感受到不断升级的恐惧和压迫感。

🇧🇷本片于 2024 年 11 月 7 日在巴西上映,当天是Eunice Paiva的 95 岁生日。

该片上映的那一年也是 1964 年巴西政变 60 周年。

🗂️据作者Marcelo介绍,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拍摄,是因为2016年遭弹劾的巴西前总统Dilma Rousseff设立了“国家真相委员会”,以便查阅前军政府的文件。

也正是通过这个委员会,Marcelo才得以创作出这部电影所依据的那本书。

来源:imdb🎥很喜欢前30分钟的家庭影像和迷影元素,记得出现了《放大》《我的舅舅》《中国姑娘》《迷魂记》等影片。

《放大》 1966

《我的舅舅》 1958

《迷魂记》 1958

《中国姑娘》 1967

 9 ) 《我仍在此》的幕后与历史

先讲点影片的一些小幕后吧。

电影是根据影片中的儿子马塞洛·鲁本斯·派瓦撰写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的,马塞洛在影片后半段出场时坐着轮椅,事故的原因导演并没有交待,实际上马塞洛是在二十岁时一场跳水事故中导致的脊椎受伤。

成年后的儿子成为了巴西著名作家和编剧。

影片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因《中央车站》这部电影而被国内观众熟知。

实际上沃尔特塞勒斯本人出生于巴西著名的银行家家族,伊塔乌联合银行就是他们家族创立的,截止目前,沃尔特塞勒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身价大约45亿美元,是妥妥的富n代。

影片的故事开始于1970年,此时已经是巴西进入军政府时期的第六年了。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巴西总统的古拉特开始推行一系列左翼民族主义改革,并且试图煽动激进左翼运动从而获得超越国会和宪法的权力。

他的行为很快招致中间派和右翼的反对,双方矛盾迅速激化。

1964年3月31日,巴西右翼军人发动政变,迅速控制了里约热内卢。

4月1日,古拉特逃往巴西利亚,随后出逃乌拉圭,开始流亡生活,陆军参谋长、元帅卡斯特洛·布兰科随之担任新总统,巴西也从此开启了军政府时代。

影片中的鲁本斯·派瓦,就是古拉特时期的国会议员,他在军事政变后选择流亡海外,后来又回到巴西,从事土木工程的工作。

布兰科上台后以打压左翼和民粹主义为由赋予军警极大的权力,他同时限制出版自由,还颁布新宪法限制国会和法院权力,为独裁铺平道路。

他的继任者科斯塔·席尔瓦于1968年颁布了《第五制度法案》,关停了巴西国会,增强文化审查,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政治大清洗,一大批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不得不流亡海外。

席尔瓦于1969年因脑血栓去世,埃米利奥·加拉斯塔苏·梅迪西上台。

他在任内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但同时大力推动多项基建工程的施工,并且充分利用外资,于是在1969年至1973年间,巴西取得了年均12%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被称之为“巴西经济奇迹”。

1974年,埃内斯托·盖泽尔上台,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巴西经济也开始硬着陆,于是盖泽尔制定新的经济路线,强调经济的独立自主,并着手修复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巴西国内的高压统治也因此松动。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盖泽尔,他于当年签署了大赦法,赦免了军政府时期的诸多政治犯。

进入80年代后冷战步入尾声,美国对拉美右翼政府的扶持力度开始削减,拉美民主化的浪潮因此到来,菲格雷多也公开表态巴西会成为“民主国家”。

1984年,趁着菲格雷多在美国做心脏手术期间,巴西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游行,要求进行民主选举。

1985年,巴西重启民主选举,坦克雷多·内维斯带领的巴西民主运动党在大选中获得胜利,菲格雷多黯然离开政治舞台。

巴西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就此落下帷幕。

时间来到2011年11月,巴西政府开始对军政府时期犯下的反人权罪行进行调查。

时任巴西总统的罗塞夫在年轻时曾加入过左派游击队,后来因为一起劫富济贫的行动被军政府逮捕入狱。

多年以后,当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后,她开始推动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

委员会访问了大量受害者、前军政府官员并调查了大批档案,试图让隐藏多年的反人权罪行公诸于众。

影片的故事最后收束于2014年,正是这一年的12月10日,真相调查委员会向罗塞夫总统提交了最后报告,历时三年的调查在这一刻终于落下帷幕。

此前,官方数据称有362人在独裁期间遭到谋杀或失踪,但报告重新指出,这一数据在434人。

同时,报告还指出了377名涉事侵害人,其中有196人仍在世,名单包括已故前总统和军事领导人。

但是,由于部分档案一直以来由军队保管,文官政府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办法获取完整的真相,再加上特赦法案的存在,因此许多案件的主犯至今仍然无法得到审判。

真相调查结束后的第二年,马塞洛·鲁本斯·派瓦的回忆录《我仍在此》得以出版,尽管将马塞洛父亲残忍杀害的主犯们无法得到法律制裁,但马塞洛仍力图通过重新揭露家庭创伤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

但是在巴西国内,人们对于军政府时期的评价仍然是两极分化的,一方面军政府的威权主义统治迫害人权,但另一方面,他们却领导了经济奇迹,许多仍然在世的前军政府成员辩称他们当时发动政变是为了不让国家陷入“赤化”的歧途,但是很显然,政变的结果也并没有让国家走向正轨。

随着发起真相调查的罗塞夫总统于2016年被弹劾下台,她的继任者米歇尔·特梅尔也于2019年因贪腐被捕,右翼分子博索纳罗开始登上巴西最高的政治舞台。

尽管在2022年的大选中,时任总统的博索纳罗败给了卢拉,但是双方的票选差非常之小。

博索纳罗的支持者们甚至在大选后冲击了议会和总统办公室。

由此可见,巴西国内左和右的分歧已经非常之大,社会的裂痕让这个国家的未来阴云密布。

如今的巴西贫富悬殊过大,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仍会陷入左和右的撕扯之中,电影《我仍在此》的上映,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盖棺定论,而是长期斗争的努力证明。

正如导演塞勒斯所言:“记忆是夺回历史解释权的武器。

”而关于记忆的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10 ) 个人命运与时代创伤

《我仍在此》是巴西影史里程碑之作,以克制的镜头语言与深刻的情感张力,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创伤交织成震撼人心的史诗。

影片改编自马塞洛·鲁本斯·派瓦的回忆录,聚焦1970年代巴西军政府统治下,母亲尤妮斯在丈夫神秘失踪后,以柔弱之躯扛起家庭与抗争重担的故事。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摒弃激烈控诉,转而通过三次时间跳跃(1970年代、1998年、2014年)串联起半个世纪的创伤记忆,以家庭相册般的细腻质感重构历史。

费尔南达·托里斯的表演堪称封神之作。

她通过颤抖的双手填写死亡证明、含泪的微笑等细节,将尤妮斯从隐忍妻子到抗争斗士的蜕变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暮年身患阿尔茨海默症仍对丈夫照片流露悸动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爱情与记忆超越肉体的永恒力量。

影片冷暖色调的对比极具隐喻性:开篇的沙滩嬉戏与家庭欢歌越是美好,后续命运转折的残酷便越刺痛人心。

作为巴西首部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我仍在此》的胜利具有双重意义。

它不仅为巴西电影摘得最高荣誉,更以个体抗争唤醒集体记忆。

当尤妮斯在法庭上高呼“我仍在此”,镜头扫过旁听席上沉默的女性面孔,暗示着黑暗中的觉醒力量。

影片在巴西本土票房近300万张,引发全民对独裁历史的反思,甚至推动女性参政率上涨23%。

正如导演塞勒斯所言:“记忆是夺回历史解释权的武器。

”这部作品用诗意与坚韧,为被遮蔽的真相写下注脚。

《我仍在此》短评

比较平庸的佳作,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系列。

4分钟前
  • 未卜
  • 还行

1、独裁时期的具体表现挺表面的,矛盾冲突也不是很剧烈。民众的斗争也有点小儿科。2、刚开始5分钟看到人种肤色,我还以为讲的是阿根廷。3、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希望一个家庭能生5个孩子。

7分钟前
  • 牙齿冒汗
  • 较差

全靠巴西网友抬进奥斯卡

12分钟前
  • 小明
  • 较差

太无聊第一次提前离场

1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2025.04.18 HKIFF49 @香港文化中心 走字幕后全场三次掌声。心碎。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真实事件本身就能够让这个故事足够动人、足够骇人。“(让一个人)被失踪是一个政权能做出的最残忍的事情之一。他们谋杀了一个人,还要让其他人一直活在悲痛之中。”

19分钟前
  • Eileeeeen
  • 力荐

绝大多数男性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这是事实,男味很重,叙事混乱,主题悬浮,全靠女主的演技在撑,感觉导演都不知道自己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建议不要打着女性电影噱头哈

23分钟前
  • 佩琑吖
  • 还行

可能因为是由小儿子的回忆录改编,关于母亲如何抗争的呈现其实比较少,因此让影片后半段(一家人搬去圣保罗后到拿到死亡证明时)的部分显得较为薄弱,稍微有些可惜。尤妮斯很强大,她的每一套穿搭都很fit很利落有气度,印象深刻。

27分钟前
  • Ceremony
  • 推荐

手法老套至極。

32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较差

平淡又平庸的传记片,全靠女主的表演撑起来,剧情稀烂,节奏拖沓,什么都没表现出来,包括女主的抗争。搜了一下片中的巴西军人毒菜统治时期,只能说新世界的屁民们对白色恐怖是什么还真是完全没搞明白,或者说在诸多值得纪念的民主化进程中这都算最不值一提的时刻。片中里约热内卢军营的所谓酷刑比起西冰库大酒店都望尘莫及,更别提某些北方寒流吹过的地方,例如南边邻居的S-21。并非指这种历史不配纪念,只是如果非要叙述抗争,那肯定有更好的方法讲一个更有专注度的故事。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如果只是刻画女主坚强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母性光辉那本可以成为一部好片,非要把一个好故事置于一个具有现实问题又不具有那么强的现实影响的历史进程中,附会于一个白色恐怖下中产家庭失去男性的背景,更显得全片完全没有核心内容,她的抗争也被一笔带过。

34分钟前
  • door長
  • 较差

2.5,浪费好题材。作纪录片欠缺广度,作传记片重心模糊,作剧情片平淡跳跃。谈历史对真实矛盾浅尝辄止,描苦痛对人物心理缺乏深究。有的只是拨乱反正后骤然的和解,和自以为记忆的遗忘。“从头到尾/忘记了谁/想起了谁/从头到尾。”

37分钟前
  • Nemo
  • 还行

平平无奇

39分钟前
  • Léon张
  • 较差

“你是从什么时候在心里把爸爸埋葬的” 几十年后这个轻描淡写的问题与回答让我在电影院哭了三十分钟,甚至在写这条短评的时候,想到他那天着正装离家妻子倚门相送,还是忍不住落泪。历史的车轮轻轻一碾,一个家庭承受半个世纪的苦难。旧故里草木深,你始终一个人。

42分钟前
  • Señoreita
  • 力荐

真实故事改编,以一家人的遭遇映衬军事独裁统治下的黑暗,前面不断营造的家庭生活与幸福时光,这也让父亲离家时的日常与反常呈现出一种恐怖感,穿插的各种迷影元素,法国新浪潮,安东尼奥尼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以及各种细节的刻画也增添了感染力,温馨的家庭录像,穿上父亲的衬衫在阳台抽烟的女儿,被收藏在火柴盒里的牙齿,最后空荡荡的房子。不过后半段实在太弱了,一个字幕过了25年,母亲奋斗的部分完全没有拍出来,导致最后拿到死亡通知书时未能让观众也体会到如释重负感。女主值得一个影后提名,一个勇敢坚韧,温柔细腻的母亲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你是什么时候觉得爸爸不会再回来的?”7.3

44分钟前
  • oozy
  • 还行

没想象中好

45分钟前
  • 渭川曲
  • 推荐

太平庸了,把政治迫害和家庭生活的琐事讲得特别无聊,至于对真相的索求是无能的,指望观众去感受什么呢?既没有表现黑暗的能力,也没有表达光明的可能,这种为了获奖而拍的片子没有任何价值。

49分钟前
  • 番薯藤
  • 较差

没有去放大鲁本斯失踪事件的过程,聚焦女主面对这件事的心境,女主身上能感受到坚韧的力量。

51分钟前
  • sweetbear
  • 推荐

前重后轻的剧本,相比起前面给那么多碎片化的铺垫,还不如好好说说那25年是怎么抗争过来的,最值得看的部分啥都没有一下子就跳过去了根本没看过瘾,收尾直接弱掉了,完全浪费费尔南达·托里斯的表演。虽说是回忆录改编戏外才知道儿子之所以坐轮椅是因为意外,但电影里没说就直接25年后坐轮椅了,看得人一脸懵。

54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你不能说直接跳过25年就是一直在这儿了…话说南美国家都曾经统一患了一种叫军事独裁的病吗

57分钟前
  • ياۋا ئوت
  • 还行

过于克制

1小时前
  • Granite_花花
  • 还行

missded opportunities 。主演演技太好了好可惜。军政府主题的话这电影拍得实在乏善可陈,这个故事有意思的人当然是母亲,她遭遇变故后的故事才是out of ordinary的地方,这么好的演员导演却无法让她闪光太可惜了,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她如何pulled herself together边养孩子边争取正义,导演将那部分整个略过我真是扶额

1小时前
  • 豆丁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