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没事干的姐姐姐夫去看《全城热恋》,极力说服想看《大兵小将》的姐姐和想看《锦衣卫》的姐夫,让我当了一把巨大电灯泡。
结果一场电影看下来,没热反而冷了不少,除了稀稀拉拉的几声干笑和张曼玉出场时的惊艳,这部电影实在没有更多贡献。
《全城热恋》让我想起了同样鸡肋的《十分钟情》。
08年九月,《十分钟情》在香港上映,每个地铁出口都贴着全家福式的海报,当时打得牌子是十位香港新锐导演拍摄的关于香港,关于爱的十分钟短片,听起来就像《巴黎,我爱你》,再加上剧组碰巧到学校讲座送票,我高高兴兴地约人去看。
并暗暗窃喜用这一部电影就能管窥一下香港电影的现在和未来,因为影片宣传的时候俨然把这十位年轻导演当成了香港电影的希望。
结果却是雷声阵阵,台词浅白,剧情简单,记得里面的第一个故事叫做《开饭》,小儿子拿着刀回家想找大哥寻仇,大哥也对爸妈不满嫌他们偏心,结果发现这一切都是误会,爸妈为了这个家用心良苦,最后误会解开,一家人在厨房里敲着碗盆大合唱。
导演以为这是个温情故事,以为这就能赚到观众的眼泪,观众可并不是白痴,《十分钟情》上映只一个月,就雷声大,雨点小的落幕了。
有了《十分钟情》的铺垫,当《全城热恋》开场的雷人台词涌上来的时候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刘若英和张学友那段短信交流让人一阵阵恶寒,当刘若英问出那一句,你有梦想吗?
我险些把一盆苞米花都扣在脸上。
每段故事的开场都能预见结局,女猪脚都一脸娇嗔,唯一一个稍显硬朗的,还老套的得了绝症。
疏理一下全片一共五条线,九十分钟,每一条线都用近二十分钟讲了一个单薄的故事。
有些细节实在狗血,拿出来晒一晒。
1,张学友的女儿问,爸爸你每天在街上工作那么辛苦,一小时赚多少钱啊?
50,学友答。
小朋友狠心地说,那你能不能给我30?
银幕上的张学友很不爽,但所有在初中看过《青年文摘》的观众都知道了,赚眼泪的时候到了,小朋友要买爸爸的时间了……2,学友大叔很困扰天才女儿不弹琴了,这么巧有“梦想”的刘若英传短信过来,几十个字就把小女孩感动了,小朋友把妈妈忘了又开始弹琴,父亲和女儿重归于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3,谢霆锋越看乐于助人的大S越顺眼,两个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终于要在一起了,结果大S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原来她得了绝症。
4,一家寿司店里有两只小鱼,他们会说话,他们很关心人类的感情生活。
5,徐若瑄把吴彦祖那顿“完美的一餐”吐出来,说感动比味道更重要。
电影里临近结尾下了一场冰雹,电影外也是雷声阵阵。
整部电影就在刻意煽情中结束,他用如此多直白的台词告诉人们爱情有多么单纯美好,但不是电影里多几个KISS就能打动观众,让观众既掏钱又掏心的。
看完电影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编剧有着一颗多么可贵的“童心”,能拍出这样一部情节白痴人物苍白的《全城热恋》,也许更适合那些读着初中的《青年文摘》忠实读者。
也许编剧并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不小心把自己单纯的世界观暴露在了电影里。
在香港的时候,香港人常常自嘲,香港就是文化沙漠,我总是举双手双脚反对,香港的戏剧,电影,音乐,各个方面的文化活动都让内地城市望尘莫及,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商业的驱动能提升流水线一样的技术,密集的文化熏陶却不一定能催生成熟的思想。
和内地电影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相反,香港培养的是纯熟的技术。
香港是个文化沙漠,看看编剧的质量,这个说法可能还没错。
看完这部九十多分钟的电影,剧情自然是不能透露的,但是可以说一下我的感觉,歌神和奶茶的误会之爱,霆锋和大s的绝恋,吴彦祖和徐若瑄的放弃和坚持...每一段都溢满了脉脉的温情,每一段都让我感动,但是这其中让我最感动的,还是井柏然和杨颖的这一段,我把它命名为--生命中最干净的爱情。
一段仅仅是因为少年义气打赌而产生的爱情,炽热的夏天一百天的等待,两个人都是一点点慢慢的付出了真心,突如其来的金钱对爱情的考验,少年远走他乡,女孩不顾一切的追到车站...这段戏被井柏然演绎的相当自然却又非常感人,那种带着纯真感看起来有些坏坏但是其实非常真诚的少年被井柏然诠释的淋漓尽致,电影中他的表情转换的很快,但是每一个都非常的自然而不突兀,很流畅。
漂亮洋气的杨颖此次素颜出镜却意外的非常纯真,纯净的像夏天的冰棒一样让人喜爱,从玩笑到感动到最后火车站的追寻,那一幕让很多人流泪。
在每个女孩的生命里是不是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在她们单纯浪漫的青春年华会有一个男孩他看起来有一点坏,但是心地善良柔软他有时候鬼马淘气,但是聪明坚定执着他会毫无道理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很突兀但是因为他坏坏的笑容和淘气的举动我们不敢轻易相信于是我们会退却,我们会考验于是男孩会坚持,会勇往直前那时候的我们都很年轻以为将来总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那时候的我们还太幼稚以为将来一定有美好的爱情在面前直到很多很多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年夏天那个带着笑容举着冰棒冲出来的少年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见那一百天的等待是我们生命中最干净的爱情如果你想要回忆,如果你还在向往,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段生命中最干净的爱情那么你一定要看《全城热恋》
情人节,应景的去看了《全城热恋》。
很佩服译者,将hot summer days这样的词段,译成全城热恋。
电影交叉着五段恋情,映在汗如雨下的HongKong。
徐若瑄,爱情。
杂志不小心砸在窗上精心贴好的。
还差一通电话的红色心形便利贴上,红色便利贴纷飞下地,她瞬间失措,慌乱奔到窗前,无措的不管不顾的向上补贴,竟然在纷乱中拼出了一个心形。
她终于释然。
张学友,亲情。
女儿向他要30元港币,但坚决不说原因,他不肯。
女儿负气摔门进自己的屋。
他慢慢打开钱夹,把每天工资50元的一大部分,30元港币,默默的塞进女儿的房间门缝里。
第二天醒来,女儿在床头放了50元港币,奶声奶气的留言说:“老爸,我可以拿50元港币买你一天么?
我下午的朗诵会你能来看我么?
”大S,无语还是觉得她不适合机车女的装扮,烟熏妆让人觉得很desperate。
最有趣的一幕,是她与谢霆锋之间的那场对话,他吃硬不吃软。
当场笑爆电影院的所有观众。
诗雅,纤尘不染。
To tell the truth,段奕宏演的不出彩。
但最后的最后,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这段恋情。
Angelababy,和井柏然。
我在电影的最后止不住的留下眼泪。
Angelababy,追着要开的火车,抢过列车员的扩音器,无力的喊着井柏然,而听到她的他,无奈的躲在车厢里哭的时候。
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初恋。
也是这样,也是这样的无奈,也是这样的揪心,也是这样的想要追着他问,想得到他的答案。
————————————————————总的来说,值得一看。
哪怕,只为了逝去的初恋。
做为一个男人,还是血气方刚的好,至少没什么错过不错过的遗憾!!!
做为一个女人,还是活泼大方的好,至少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后悔!!!
我们都一样,缺少的是那么一点点的勇气,我们确实不是个随便的人,我们也永远达不到随便起来不是人的境界。
可是,我们希望的,都是对方能随便一点,哪怕一个笑容,也许都能爆发出无尽的感激和力量,我们所渴望的是我们压抑已久的,我们所抗拒的是我们感性至极的,为什么总是抱怨生活枯燥没有激情,为什么总是无聊空虚寂寞,为什么我们只知道对着屏幕打字,青春确实是被我们自己浪费掉的。
现成的你都不会满意,满意的你都不去争取。
这个社会,浮躁的很,压抑的很,同类难寻,知己难遇。
你还在遥远的未来,我却每时每刻的憧憬,多美好,愿你平安喜乐。
说点和电影无关的东西,娱乐热点“小s被家暴”。
小s被家暴,我相信。
双子女都这德行,一个“贱”字可以概括,不喜欢的就只是玩玩而已,最后选择呆在身边的,一定是让自己可以放弃任性自尊爱对方比对方爱自己多的男人。
嘴巴贱心肠软,外表开放遇到喜欢的人会脸红,把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高,发生了什么事情向来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心痛到死在意到死表面都要装得毫不在乎风轻云淡,看似独立自强实际骨子里相当传统只想为所爱的男人结婚生子,看似是女王,其实真的可以为家庭低调隐忍。
小s那个样子,分明就是只要不被打死,都可以一直隐忍下去。
很多人在比较着大小s,什么是幸福?
一个努力地剪断自己的翅膀隐忍耍心机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并且说服自己享受这种幸福,一个不愿意放弃自我完美主义活到死ging到死不愿意放弃骨子里的坚持一定要的完美的一切。
在看着康熙来了中的小s越来越大妈越来越泯然在背景牌中,脑子里却一直映现着大s在《全城热恋》里,短发烟熏一回首倔强的眼神,这或许也是电影唯一的亮点。
大s,你终于可以开始走进演技派的阵营了。
2月11日,春节放假前最后一天上班。
一个人去看电影。
西单大悦城顶楼,首都电影院。
我[一个人看情人节电影底气灰常不足上]:买8点40的。
售票员:什么电影?
我[不得不说出来]:全城热恋。
售票员:只有9点20的。
我:8点40满了么?
售票员:你到底买几张啊?
我[凛然状]:一张。
售票员:哦,那有。
8点40对巴?
7排9号还有一张,拿走!
---我为什么非要凑这个热闹?
我在地铁里看了很多天trailer,自作聪明以为讲的是北京香港芝加哥东京四个城市的四个爱情麻辣烫。
我是冲着trailer里的大裤衩、中银、sears tower去的。
结果我必须剧透一下:更本木有sears tower,也不是johnhancock,是深圳。。。
我看岔眼了。
也木有东京,Daniel Ng童鞋只是一个说着普通话、在香港做寿司、养殖魔法鱼的诡异仁丹胡而已。
话说回来,平面设计出身的导演对于城市夜景的拍摄真是不赖。
当Nicholas骑着机车驮着大S飞驰在貌似西环到西隧的高架桥上时,全港岛和尖沙嘴的霓虹亮了又灭,如同夏夜渐渐西沉的河汉,璀璨、梦幻、易逝。
那吹在小谢脸上夏夜的晚风,也是吹拂过我的夏夜晚风。
在同样的璀璨里,我也曾虔诚地守候过一次月圆。
可是小谢老了啊,不知道是太瘦还是太累,脸看着很干瘪。
余文乐的客串倒是很帅,有小谢年轻时候的神采。
张学友就还是林耀国范——中年失意男——他的强项,真的演的很好。
尤其是扮成一粒冰企在MK街上,供一干路人齐齐啜饮的样子,滑稽而辛酸。
这个创意很有意思——比被路人唾弃更杯具的是什么?
我想便是被人啜饮了吧?!
段奕宏把电影演成了话剧,不知道是怎么搞的。
而且剧中作为摄影师的他跟自己的男助手之间——也太让人浮想联翩了,以至于后来男助手再和女麻豆眉目传情那一段,恁是木有说服力。
此片最大的彩蛋是某演员惊艳客串。
——华语片息影六年的张曼玉出场的时候,全场都发出“啊”的一声!
--电影里涉及的couples如下:80年东南沿海乡镇玩具加工业企业女工一枚 vs.当地待业男青年一头21世纪深圳业余钢琴演奏家职业足部按摩女一枚 vs. 香港蓝领(物流和促销行业)一头北京某知名摄影师 vs. 江苏某离异女性该摄影师学徒(潜意识里对师傅有感情但其本人和导演都未察觉) vs. 深圳主题公园末流模特香港日式料理店店长 vs. 台湾无业富家女香港前蛊惑仔+监狱释放人员+现任空调修理师傅 vs. 香港蛊惑女+绝症病人 (被纹身业某男性追求)前蛊惑仔父亲、小商铺老板 vs. 其过身了的太太horny热带鱼男 vs. 长睫毛热带鱼女寿司店女客人 vs. 女客人电话那端的负心汉以上这些一双双半对对的“爱情”的表达、确定、发展、逝去等等都没头没尾,或者不够有信服力,倒是照顾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对于自己谈过恋爱的观众,想要从中追寻到感动肯定会失望。
但是他们每个人经历,都很好了诠释了“爱情”全过程中的追寻、不得、痛苦、扭捏、装傻、逞能、花痴、背叛、怀念、作、一惊一乍……诸如此类,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拧把”。
所以,虽然故事足够假,但电影所呈现的恋爱中的拧把状态非常真实。
故而也要比第五代们所有胡编乱造的大片多出至少一个星,厚厚。
客观的说 作为一部电影而非情人节XX的话 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国产烂片了 就算拿到好莱坞 也至少可以拿得出手 剪辑里面还是有点追求的 这么多条线弄得不好就变成桃花运即大烂片了 选的人也都是会演点戏的 张曼玉感觉越来越不会演了 难道她以为喜剧片里的哭也要喜剧一点么?
最自然的还是段奕宏 大陆的演员挤笑脸不会 扮个倒霉样还是绰绰有余作为毒药来说 这种片子毒害了不知多少纯情和非纯情的少男少女 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了一种一旦染上就不可救药且完全虚无的印象——爱情是浪漫的 爱情是浪漫的 但是肯定不是这么浪漫法 片头实在应该加一句 “看此片有害健康 少看或不看此类影片会减少身心受伤害的几率”
《全城热恋》完全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爱情模式,尽管是一种梦幻式的表述方式,但还是丝丝缕缕地唤起着人们埋藏在心底的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它可贵之处在于从头到尾都带给人一种希望——隔阂终究可以打破,只要真心守候,爱情总会不负有心人的。
虽然现实未必如此,但至少在那90分钟之内,观众的内心是被这一份爱的期许占据着的。
很难忘的一场戏是刘若英在大排档边吃面边与张学友互发短信,她的自言自语引来旁边一位老者的哂笑,这个场面让我心中一下子涌起一股温暖,浪漫的短信情缘也许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有了来自旁观者的祈愿和祝福,哪怕是来自陌生人的,所有的希望和坚持就有了理由,无论结果如何。
这一刻,在那位长者的笑容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善良和悲悯,善哉!
这就是这部电影迷人的地方,它形成了一种合力,让平凡的画面具有了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上午场的《全城热恋》。
有人说这是山寨版《love actually》。
如果硬要这么拉来一比《全城热恋》还真是吃亏,因为不论是故事还是画面,怎么看都比《love actually》吃力许多。
这样的差距不仅仅是在这两部片子上,而是存在于许多雷同的国内片和国际片上。
没法比。
可是看完之后我还是在豆瓣上给了四星。
毕竟从《爱情呼叫转移》到《非常完美》再到《全城热恋》,可以看到咱们的商业片也可以时尚,可以浪漫,可以唯美。
印象最深的是张学友和刘若英。
彼此都是有梦想的人,但梦想却无法照进现实。
当虚拟世界与现实交汇,那个自称赛车手的“苦工”遇见自称钢琴家的“狗十八号”,那些辛酸的谎言统统见光死。
幸运的是,两个都是善良的人,于是情缘获得新生。
幸福的是,只要握着你的手,我就能听到莫扎特的声音。
感触最深的是井柏然和杨颖。
老实说,我直到现在都还分不清“BOBO”里面谁是谁;直到昨天看《花田喜事2010》时,在百般无聊中发现那个叫杨颖的女一号长相乖巧才算留下点印象。
两个都算初涉银幕,够嫩,够纯,足够诠释那一段青涩的爱情,也足够超越观众原本不多的期待。
幸运的是,当爱情与面包狭路相逢,女主角最终守住了自己的感情。
幸福的是,哪怕相隔数年,那个未完成的100天,终于能够兑现。
最浪漫的是吴彦祖和徐若瑄。
这一段的叙述其实有些吃力,但是小鱼的视角和张曼玉的叙述为故事增加了不少两点。
这两个人好像一直在和爱情捉迷藏,也和自己的真心捉迷藏。
在你进我退间,考验着爱情的生命力。
女主角的心型便利贴和杨颖的“100天”有些异曲同工,都在心里给爱人设定了一个预期。
只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份爱情都能完成这样的考验,并不是每一个爱人都能达成这样的预期。
最特别的是谢霆锋和大S。
我还记得大S在宣传《流星花园》时介绍自己的养发秘籍就是不染不烫不轻易造型,当时那个温温柔柔的模样简直就是标准的淑女形象。
可是,那个直发披肩不施粉黛的清纯杉菜,居然变成剪短发画烟熏飚赛摩的酷帅叮当,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这个超级大转型走进影院。
而谢霆锋,从《十月围城》的阿四,到《全城热恋》的阿威,小谢同学升级当老爸后好像开始转型演憨实青年了,而且路子是越演越顺。
也许对于演员而言,能够抛却偶像的包袱寻求内在的吸引力,才能获得演艺生命的长青。
最无厘头的是段奕宏的故事。
暴躁的摄影师,愤怒的眼神,玄异的诅咒,甚至酷热季的冰雹,也许导演想表达的跟爱与宽容有关,可是怎么看怎么像横空钻出来的惊悚片,实在跳TONE。
另外,结局也很跳TONE,卖个关子,不剧透。
总的说来,这样的故事总是比较讨喜的,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生活,就像拼盘上的萝卜白菜,总有一样是你所爱。
只是,这毕竟是电影。
看电影也许能让我们忘记当下,但看完电影还是得直面当下。
在现实生活中,除去阿威父子的亲子真情,许多爱情在百般历炼中获得的只会是错会,或者死亡。
而那些能够涅磐重生的,我们管它叫“真爱”。
我还是喜欢《love actually》,喜欢里面单纯温暖油然而生的爱,我想这样会比较自然。
而《全城热恋》里千锤百炼奇迹不死的爱,太危险
即便大后天就是大年初一,纷纷扬扬的大雪还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到了南京。
房顶、路边,所有静止的角落都覆盖上了白白厚厚的一层,只有小小的樟树还在严寒中兀自没来由地绿着。
立春后的天气一直很暖,前几日还清脆地响过几声春雷,但冬天就像一个大力士,拔河一般地狠狠把所有人都拽回到了自己怀里,当然这个怀抱是无比寒冷的。
于是看到《全程热恋》的开头时,我觉得好讽刺好错乱。
热得能把鸡蛋煎熟的48度高温,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深圳、香港、还有镇江,北京有没提到很热,我没在意。
不过剧中所有人的脸上、肩上、脖子上都像抹了一层橄榄油一样闪闪发亮。
可是,电影里越热,稀稀落落的影院里,我反而觉得更冷,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发高烧会来看这部弱智到极点的电影……但为了一睹张曼玉姐姐多年不见的银幕风采,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一度以为张姐姐是段奕宏的前女友,但没想到出现在寿司店里,看背影、听声音,我就认出来了。
一抬头,全场观众大呼:哇!
除了张姐姐的拉面故事后,刘家辉老爷子的形象也颇可爱。
乍一看是个好色的欧吉桑,但在不多的出场时间里,他把一个对亡妻深情不改、对儿子爱恨交织、对生活乐观知命的光头大叔演绎得真实可信。
窃以为,这是全片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刨开这些大牌演员的客串之外,整个电影乏善可陈。
说它是中国版的Love Actually真是抬举它了。
张学友/刘若英:法拉利和钢琴家的故事本来可以有很多内容可讲,细水长流的话,应该是部不错的文艺片,不过可惜,编剧导演显然没打算这么做,把这个故事庸俗化、卡通化处理,构成了整个恋爱网络的一个碎片,文艺色彩消失殆尽。
粗略统计了一下,片中张学友的换装次数最多,所有女星都不如她,不愧是天王啊!
还有一点我大惑不解:最后他们应该是在深圳刘若英的家里相会吧,怎么在香港骑摩托车风驰电掣的谢霆锋和大S竟然让深圳的刘若英和张学友也听到了马达的轰鸣?
虽然香港和深圳离得很近,这边停电,那边也跟着黑场,但貌似小谢同学一路耍酷的时候,后面的建筑里依然灯火辉煌啊...谢霆锋/徐熙媛:这个故事本身是不错的,可惜有点太俗了,又因为剪辑和片比的关系,没讲到位,还没来得及感动就没有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大S昏倒后,小谢同学知道了真相,就问她怎么有病也不告诉他。
大S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小谢却说,我没有。
然后大S慢慢抚摸着小谢的脸。
这场戏拍得不错,有那么点意思。
吴彦祖/徐若瑄:不知所谓。
也许主创也意识到这个故事比较薄弱,竟安排了男尼莫和女尼莫来抬戏,还嫌不够,安排本片最大牌的客串演员张曼玉小姐来为吴彦祖指点迷津。
张小姐明确地告诉了吴彦祖“爱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吴同学貌似也若有所思地懂了,还喃喃地重复了这句话。
可转身,竟然又去搞那什么“完美一餐”的浪漫Idea!
我靠!
未免也太笨了吧!
难怪只上到小学六年级……还是徐若瑄同学深明大义,苦口婆心地讲述恋爱道理:其实形式不重要,适合自己的味道才是最完美的。
吴同学笑笑,貌似又懂了,天知道,他是不是不懂装懂。
BOBO组合和厂花:跨度最长的故事。
就在所有人都在纳闷,镇江怎么那么落后,火车站怎么像是七八十年代的样子,广播里还说什么改革开放,火车都是绿皮的……没过一会,悬念解开,原来那是二十年前的故事!
BOBO两兄弟忽然就变成了两父子……导演是在逗观众玩呢吧?
开头的热浪快节奏剪辑里,二十年前的镇江和二十年后的北京都有在,这不是时空错乱么?
这就算了;更离谱的是,等100天的桥段,未免也太老套了吧!
再说了,主创就没有地理概念和时间概念么?
一个上海姑娘跑到镇江偏僻郊外的工厂来打工?
太扯了,换成东北姑娘还差不多,编剧显然不了解上海女人。
100天?
那是三个多月哎!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一般六月才会开始热,七月份的梅雨开始酷热(不过片中的镇江那年是空梅),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后,镇江已不可能那么热了。
以为100天是10天呢!
不知道片头有没有说这场热浪是五十年不遇之类的话,不然真是自打耳光,明显二十年前就有嘛,LOL……当然这是电影,也还是算了。
不过我还是有点犯糊涂:一会小伙子看见厂花坐在奔驰里,愤怒地摔烂生日蛋糕、一会又在角落继续等着,等厂花不顾一切地奔向火车站,用高音喇叭喊着“小方,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小伙子竟然躲着不见了……搞嘛!
这不就是你们盼望的结局么?
姑娘都主动成那样子了,男主角又开始纠结了!
戏不是这样编,感情也不是这么玩的,为纠结而纠结真的很没劲,简直怀疑编剧是看了开心网上的那个投票《你是愿意坐在奔驰车里哭,还是坐在自行车上笑》来牵强附会出一个故事的……另外,二十年前有那么巨大的冰柜么?
我咋记得冰棍都是被捂在厚厚的棉布下面的,哪有那么高级的玩意?
段奕宏来干嘛的呀!
想学梁朝伟在《地下铁》中的桥段么?!
酷暑之中下起了冰雹,虽然也符合自然规律,但那场戏除了让他们得以与女模特见面之外,竟然对剧情毫无帮助。
哪怕是冰雹砸到了段奕宏的脑袋,使他复明也好呀,索性荒诞到底嘛,也没有。
(同样奇怪的是,张学友开的车和徐若瑄坐的车撞在了一起,本以为有什么故事,竟然后面也没交代。
)更奇怪的是,外面下冰雹了,同在深圳的刘若英和张学友却若无其事地、含情脉脉地安装着空调……莫非恋爱中的人就是地球毁灭也浑然不知?
还是他们处在另外一个时空?
如果后一种解释成立,那么张学友/吴彦祖/谢霆锋(这三人曾同时在鸭寮街碰面)所处的是哪个时空?
跟冰棍仔和厂花是不是同一个时空?
二十年前的?
还是二十年后的?
还有一点:同在香港,张学友却说着粤语、谢霆锋和吴彦祖却说着国语,张曼玉姐姐也说粤语,并用粤语讲述拉面故事,旁边的吴彦祖却还是固执地说着国语…… 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想冲着张曼玉姐姐给三星的,看完之后,只给二星。
实在大失所望!
出了影院,五点半的南京已经灯火通明,细碎的雪花又在柔和的灯光里飘然而下,在风中洋洋洒洒,连同汽车的尾灯和刺耳的鸣笛也都有了诗意。
《全程热恋》热得离谱,热得让人心寒。
现实世界很冷,但冷得真实,冷得让人温暖。
儿子以前只会装帅,现在就爱装傻╮(╯▽╰)╭
【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我想每天早上可以和你一起吃早餐,我想拉着你的手在海滩上散步。。只是这么简单而已。】
女朋友在我的肩旁睡着了
段奕宏那段太突兀,太多余了···
养养眼也成。。
光看明星陣容了. 士多啤梨借老豆30塊買老豆一個鐘真的好感動哎..2010.6.20父親節 凌晨 oaks
可是我怎么都热不起来。
自己看的情人节电影儿。
看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哭,因为拍的好假啊!!!
Angelababy纯美啊!雷点忒多,不过我笑点也蛮低的~~p.s.还是和姑娘们一起看去了。
觉得不错只是因为10年的情人节是和你一起
感觉像几段超长的MV生拉硬扯的拼在了一起。
我的妈~
一整颗心的电话,确实感动我了。
似乎这种拼演员数量的电影愈来愈流行?
真的不怎么样,明星多也不见得就是好的~
井柏然和angelababy那段是最好的。
只能说是编剧太差了,只靠着一堆明星撑门面
阿Sa,竞拍买到冰激凌咯~
同行的人说小失望,但我觉得挺真实的,至少井柏然那段中间确实感动到了,影院的男生在张曼玉出现的那刻笑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