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一点烂片的质感,但故事结构松散得不像话,全片逻辑乱到家,根本抓不住重点,导演想什么呢?
到底想说什么呢?
和我一样被爱情搞得人已癫狂了吗?
删掉她的微信,拒绝相信任何事,没有下飞机之前,也不用再联系。
简单一句话就是姑娘不要这么作,何苦把自己的痛苦转加到别人身上。
演员表演方面桂纶镁拿捏女主那种装柔弱骗同情的样子装的很好,后面的歇斯底里倒是感觉有点太过用力。
不过这个片子也有点太过用力,本来是想让人关注那些在这类案子中看似强势的男性的一方,关注也许很少才有的其实是女方诬告。
但是吧,张震的表演即使他是清白的也给人一种道貌岸然的感觉。
夏雨和郭富城的两者不同意义的有关正直的冲突也不够典型,表演呈现有点一边倒,这方面比较失败。
尽管这题材视角独特,导演也有一肚子话想说,可不得不说功力实在不够。
片子没落脚点是硬伤。
经常让人疑惑:刚那个问题还没说明白呢,怎么又扯到别的了。
人性的复杂,幼年的伤痛,法律与正义,道德与偏见?
好像相互穿插着都有一点,但你不知道最后它落在哪儿。
在所有这些宏大而复杂的主题上,都只是轻轻摸了一下。
云图也混乱,可贯穿始终的是歌颂自由。
一级恐惧也摇摆不定,最终结果是正义的颠覆,一点儿也不暧昧。
英剧殊途同归,也讲正义,归纳起来,是以正义之名行不义之事。
英剧黑镜,也立场模糊,它干脆就模糊到底,挑战三观。
这片儿不是,它什么也没讲明白,要控诉偏见,又舍不得不偏见。
要追求正义,又不走正义的程序。
要展现复杂人性,正邪却分明。
这纠结的,真是像极了那句话,既要当什么又要立什么。
要么你也别提供价值观,若有似无欲言又止的,过瘾不?
想知道什么叫做把道德正义和法律挖到深不可测,有一本书叫《洞穴奇案》。
其实案件很简单,张震给自己女儿的钢琴家教桂纶镁检查身体,被她控诉为性侵犯。
法庭的辩论每一段单独看都还有些意思,但衔接不足。
推理的深入靠的是硬生生的加入新证据(好比柯南突然在沙发底下发现一道刮痕),以及一个尤其清醒的旁观者的“指点”(好比柯南背后那道闪电),而不是把已有的信息充分展开。
这种案子,人们在心理上都会倾向于弱者。
拍成电影,却会给观众植入了一个这剧情要逆转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至于从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张震含冤,等着他翻案。
翻是翻了,就是没啥悬念。
夏雨在庭上的辩护已经很有说服力,若是真的做无罪推定,我觉得初审的判罚就是不公平的,没证据就是没证据,模糊的动机如何能立足?
最后的上诉因此也谈不上什么逆转。
桂纶镁的动机算合理,一句话概括:姐就是想证明自己被喜欢的人碰也会有感觉,就算其实没感觉。
最后把亲生母亲弄了来,坏人都让她当了,正义得到宣扬,同情心也得以宣泄,这案就算结了。
就这么一个交代,反正我是不太满意。
再看角色。
其实这几个主演,没有一个是你不敢用的。
夏雨是有范儿,但法庭上气势凌人居高临下的腔调,有点让人反感。
要是陪审团制,我看张震更得输。
郭富城是细腻,但你不是要追求正义?
怎么打从一开始就跟蔫了似的打不起精神,从剧情上来看也应该是后半段才开始心虚的啊。
桂纶镁是影后,只是那段赵又廷上身的咆哮戏,让你不知道是夸她情绪饱满还是表演过火。
张震…就算我是脑残粉,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这货从头到尾都只是重复“我是无辜的”,到底他怎么想?
他行为的动机?
到最后也没给个说法,这角色毫无深度可言。
而郭富城和桂纶镁的角色,内心本是相当复杂的,但这种复杂却是通过大段的自白来表现,角色自己把纠结的心理以咆哮体哭诉体念了出来,嘿,这是对演员没信心还是对观众没信心啊?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许不是因为专业能力低,而是因为没逻辑,因为导演自己都没想清楚,她到底要讲一件什么事。
开始还想跟十二怒汉比,发现这玩笑开大了。
在弘扬真善美和电影精彩程度上,导演显然选择了前者,非常挑战世俗的选题,又抓住了社会舆论导向的点,但最后只看到张震和秦海璐的拥抱,却没有法官要桂纶镁接收心理辅导的宣判,感觉不完满。
若是付出的善意被当做攻击自己的武器,还能坦然地去原谅吗?
既然善没有被妥善接收,那就让恶更猖狂吧……能拉到这么一大票戏骨,杨采妮还真是不简单,可是明明一手好牌,却打糊了……廖启智的戏虽然没话说,但好像有些格格不入的叨逼,李绮红和夏文汐被岁月摧残得让人唏嘘也就算了,最后夏文汐的那个充满恐怖片氛围的特写,也太让人出戏了吧,对于强迫症来说,国粤语的切换也太纠结了,郭富城和夏雨戏虽然都好看,但配搭在一起还是不和谐,尤其夏雨的英文发音好Low,开个敞篷车真的合适吗?
只看每个演员的表演,是很爽的体验,但终究整体还是蛮多缺憾的作品……
首先HK普通话湾湾普通话和大陆普通话同时出现就让我很出戏夏雨饰演的被告周文暄的辩护律师提问犀利正中要害赞下编剧秦海璐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但也不温不火 桂纶镁演技是有了 自从拿了影后接戏的题材也越来越大胆 内心戏很到位然后杨采妮显然要让郭富城饰演的陈志天完成一次自我意识的救赎:官司胜诉对他老爸的道歉 发现纸玫瑰里写的字然后怀疑李静的动机等等其实看见郭富城现在往演技派的路线上走我还有点不适应如果单从影片是否成功的角度来看 这么好的题材 只要不太跑偏 都可以拍的不错 然后观众的自我yy模式 一启动“这部片子的题材大胆主题深刻”也都会给个四星~其实我发现导演想表达的主题92分钟可能完全不够用因为最近老看超过2小时的片子1小时22分一下就过去了PS:我手拍我心 杨采妮拍这样的电影也可以推测下平时她的喜好、关注、欣赏水平、品味等等女导演又不是很多 我可以来一一感受和推测下她们的喜好~谁谁总在小情小爱里磨不开 谁谁总想把自己拍更美 谁谁总关注同性题材~女导演里最喜欢的应该是陈冲吧
真的,看完之后感觉毁三观,我的法律专业白念了。
首先,这是发生在哪里的案件啊?
应该是香港吧。
大家都知道香港应用的是英美法系,作为一个barrister,首先你应该站在bar的后面,你以为这是在美国吗?
其次,我们亲爱的陪审团成员呢。。。
开场陈述和总结陈词以及控辩双方所做的一切的一切是用来使陪审团成员相信原告或者被告是无辜的,可悲的是这里非但没有陪审团,居然还是法官来判定被告的guilty。
再次,至于律师与原被告见面没有solicitor这些小节暂且忽略,法官怎么能够容忍李静同学在法庭上怒斥他妈的情人强奸了她呢?
先不说她违法了法庭的严肃性,完全可以被驱逐出去,作为在cross-examination中原告的证词这也与本案相距太远了吧,况且作为没有呈供的证据作为补充也应该让法官有一份书面文字提交呀,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法官大人是如何忍受接近20分钟女儿对她母亲的谴责的?
看这部电影真是虐心啊,毫无逻辑毫无亮点,扭曲了我对法律那么一点点的认知,至于很多人提到的人伦与道德底线等一系列问题,在基础已经崩塌的前提下我无法思考了。
综上所述,这应该是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大陆政律讽刺片,俗称中西结合疗效好。
大家如果有不同看法请予以纠正,有可能是我真的不懂法律,谢谢!
“1月25日的诞生花‘圣诞玫瑰’,它的花语是‘犹豫’。
‘圣诞玫瑰’是一种草药,但是一旦使用过量,就会变成可怕的毒药。
因此常令使用者感到犹豫不决,所以它的花语就是‘犹豫’。
凡是在这一天诞生的人,总喜欢徘徊在小孩子的梦幻世界与大人的理性世界之间,比较缺乏决断力。
”百度百科上这几句话语,基本可以完全用来理解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圣诞玫瑰》的剧情。
这部讲述了一个从小受到严重伤害,导致双腿残疾,长大后渴求一段爱情而不得,因此决计报复梦中情人的长不大的小女孩的故事,披了一层神秘的性侵害外衣。
然后,媒体一窝蜂的报道纷纷以“敏感”、“性侵”为关键词,吊足大家胃口。
这样做显然是电影宣发方想当然的假定我们大多数的观众在大银幕上没见过什么世面,某种意义上,这也没错。
但讽刺的是,性侵害在当下中国稀松平常。
层出不穷的新闻报道估计都快要麻木了这个神奇国度的屁民们的神经。
可以理解,在当下中国如火如荼的电影票房战争中,吸引人走进电影院才是最重要的,对此上述炒作无疑均不过分。
但这部片子除了摄影和配乐,实在是一部如温吞水般亮点难寻的影片。
作为一部悬疑片,悬疑点的设置极其幼稚,估计只有剧中人在那里装傻看不出真假;作为一部犯罪片,涉足的“罪案”又因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被一笔带过,当然,桂纶镁的卖力表演可以加分;作为一部剧情片,抛开那些被称“重口”“尺度大”的台词不谈,还真的在剧情方面乏善可陈。
话说回来,那些台词之所以被众多评论假惺惺的称做大胆、犀利,究其实质不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民族历来想掩盖肚子里的男盗女娼吗?
一场性侵害的法庭诉讼,难道还要莺歌燕舞不成?
影片的结尾显示,导演真正想关注的好像是儿童性侵害。
儿童性侵害,在我国又称“嫖宿幼女罪”。
这项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属奇闻的法规,估计也是这部首次试水性侵题材却不得不扭扭捏捏的电影不能展开的重要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1年,一个令整个韩国社会震惊的真相被一部电影揭露,这部电影就是《熔炉》。
这部电影的公映直接导致的最牛逼的后果,是当年10月28日,韩国国会208名出席会议的议员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
拿这部电影比较一个女明星的电影导演处女作,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无疑是强求,是不近人情,是苛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只能说,好可惜啊!
因为在我们这个禁忌众多的国度,这部本来有机会可以让人记住的电影,最终也将不过沦为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影走秀。
而这些,是否有关电影人的真正才华和追求,永远没有机会验证。
把《圣诞玫瑰》当正儿八经的法庭片看,是会很受伤的,连笔者这个法盲都能看出好些硬伤。
然而转念想起专讲官司电影的著作《影像中的正义》,曾经把欧美出品的法庭大片挨个挑出了毛病,其中有些传世经典居然还犯了低级错误,足以表明这是艺术与真实的难以调和,是现实中冗长、繁琐、高度理性和催眠的审判程序,与电影所需要的紧凑、跌宕、悬念涌动所存在的天然矛盾。
恳请各位学法律的大大,看本片时千万留情,莫要用专业眼光来审视剧情,实在是没几部法庭片经得起这种折腾。
也许《圣诞》更适合被当做侦破悬疑片来欣赏。
法庭片剔除暴力因素,是用逻辑和证据作筹码分高下的智力游戏,在场景设定上最接近推理故事中排排坐的解谜模式,且又能纳入当下时代背景,某种程度上,可算是轮椅神探的一种借尸还魂。
很多法庭电影,其实是观众和主角共同发掘真凶的故事,推理界也有《梅森探案集》等法庭题材。
《圣诞》让镜头缺席一桩封闭空间中的疑案,依靠(不一定可靠的)证词和证物逐步还原真相,郭富城和夏雨的角色其实并不对立,随着不同证据的涌现和看待案件的不同角度,衍生出不同的案情分析,整个故事也可以看做一对意见分歧的搭档侦探,联手破案。
影片虽然在司法细节上并不过关,但对于司法制度宗旨的传达,十分到位,即注重事实证据,避免感情分扰。
桂纶镁的角色占尽弱势群体各项指标,自然而然获得银幕上下大量同情分,加上其存在精神扭曲,行为动机并不能按常理推断,在这样一个极易受感情蛊惑的典型案例中,由人执行的司法制度经受住了考验。
最后用来判定案情的,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实证据,以及那些观众确知没有发疯也有撒谎理由者的口供,这也是法制的意义所在,正如开头夏雨强调的,虽然张震在舆论上已输,但在法庭上仍拥有无罪推定的优势。
若是舆论审判,民间裁决,众人见了桂纶镁楚楚可怜的眼神,怕是早把张震押赴刑场了。
初次执导筒的杨采妮采用了许多悬疑片手法来掌控观众情绪,成就不俗。
控辩双方分阶段爆出关键证据,节奏和火候把握的不错,一再令人陷入左右为难,桂纶镁这边大打弱势牌,张震那边也有妻子秦海璐不堪外界压力,两个受伤的女人牵制争抢着观众的同情心。
郭富城一角的性格弧光最为耀眼,安插父亲这一条线,让“病床前倾吐心声”一场显得没那么做作,也展示了郭的演技,廖启智的角色几乎只和郭有交集,可以看成是郭内心的另一重投影,譬如两人关于正义和保护的那段对话,身为资深律师的郭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将之理解为他的内心交战更为妥帖。
夏雨作为一个无需深度的对手角色,戏份虽多,却也最粗线条,结尾被打动也比较潦草,不过彼时情绪已经推向高潮,加上篇幅有限,也只能这么处理了,夏雨念台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是一种听觉享受。
影片在格局上与去年的韩国犯罪片《我是杀人犯》相仿,都是公婆各说有理,没有直接证据下互相抗辩,最后出来一个意料之外的证人扭转局面,抬出第三种真相。
不同的是《杀人犯》铺垫得当,转折水到渠成,《圣诞》有点没头没脑,给人“前面都白忙活了”的感觉,剧本应当可以再雕琢。
虽然太多的“叙述之外,想象之中”,可以呼应桂纶镁有苦无处申、身处繁华世界却只能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悲凄处境,但若有太多细节需要脑补,难免在调动观众理性之余,削弱了情绪感染力,毕竟大脑CPU有限,左右脑不可兼得。
和稍早的《致青春》一样,《圣诞》也因女导演首执导筒而备受关注。
两片题材不同,不好比较成就高下。
但《圣诞》有一点明显胜过《青春》,即台词的生活化。
笔者前段时间抱怨《青春》台词做作,明明两人单独对话,却反复(注意不是一次)称呼对话全名,十分出戏,留心一下我们平时交谈,句前先称呼对方,会显得十分怪异。
看《圣诞》这方面做的相当出色:郭和廖的谈话,张震夫妻间倾诉,都是有话直接说,只偶尔加个昵称,高度符合日常说话习惯,听着十分舒服;陌生一点的,夏雨招呼郭,一声“哎”直接开场,或者打个照面就说“要开庭了”,那叫一个自然,一个亲切,一个现实感强烈,当时没有第三者在场,想象一下,像《青春》一样不断称呼名字会有多冗余。
如今华语片都朝着接地气努力,但很多就连这点说话的地气都接不上,遑论其他。
就冲着这点,我看好杨采妮的导演之路。
文/方聿南
昨夜看完《圣诞玫瑰》,草草写了几句话的短评,便与舍友喝酒打牌直到破晓,黎明来临,倒头便睡,醒来时即便头昏脑涨,也依然觉得如果不为这样一部电影写点什么,多少有些对不起自己的迷影良心。
《圣诞玫瑰》从制作规模上讲是一部标准的小品式电影,用一场官司贯穿全片。
如果不是杨采妮的好人缘能请来徐克和张之亮坐镇幕后,郭富城、张震、夏雨、桂纶镁等撑起台前,《圣诞玫瑰》可能就会像许多导演处女作电影那样埋没于市场的洪流中,但是从另一面考虑,《圣诞玫瑰》本身其实也具备了让其脱离一般生涩小格局电影的本钱,起码它让久违于银幕的港式法庭戏以一种较为优异的形象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野中。
作为杨采妮的导演处女秀,《圣诞玫瑰》自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漏洞,形如郭富城作为全片主角,坚信法理至上,其次才是法情,但是当他与自己立场相反的夏雨同台竞技时,反而以一种低调保守的姿态出现,再加上夏雨的强势高调,反而让这个角色的立场显得并不那么可信,进而使得在病床边的那段声泪俱下的独白有些莫名。
之前一直对片头字幕中的“特别演出 张震”心生好奇,不是主演之一吗,看完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张震在本片中除了眉头紧锁外几乎找不到第二表情,选择张震这样的好演员来诠释这样一个略显单调的角色无疑是一种浪费。
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桂纶镁,结尾声嘶力竭的独白着实震撼了我,这段全情投入的表演足够虐心,足够飙泪,直指人内心深处的罪孽,让身为健全人的我们在同情残障人士的同时也为内心对他们的多多少少的歧视而心生愧疚,这段表演堪称全片的巅峰。
但是,高潮过后,电影却没有交代参与这场官司的各个人物的最终归宿,而只是表示事件的情绪进入积极之后便戛然而止,这无疑又是一次对影片基调把握上的失衡。
综上所述,《圣诞玫瑰》确实是一部并不怎么出彩的小片,不过我却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勇于尝试尘封多年的亚类型片的勇气,以及其中闪现的闪光之处,也足以让这部导演处女作具备较高的档次了。
所以,对于这样一部无论是题材还是类型都在如今的国产片大潮中显得奇怪冷门的电影,就算它没有《法外情》优秀,更无法同《十二怒汉》比肩,但我还是要给它打四星,毕竟物以稀为贵。
要講到有關法庭題材的港產片,非八十年代的《法外情》與九七時代的《最後判決》莫屬,戲中都是以性罪行加上法庭作為切入點,而楊采妮的處女作《聖誕玫瑰》同樣都是以如此冷門的題材導入。
一般演員要轉型到導演,很大程度上都會選擇一些容易上手的題材,諸如青春、愛情,但楊采妮能如此大膽把比較壓抑的題材搬上銀幕,可謂是一次介乎於票房與名聲的一戰。
一個演員平日出入片場,對基本的拍攝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執起導筒並不困難,難是在於如何的協調內部,導演的角色是要協調好每一樣東西,幸運的是在她背後有著恩師們的支持,單是看陣容就已經值回票價,徐克、張之亮與夏永康都是昔日她的工作伙伴,而徐克與張之亮更把楊采妮最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眼前,在電影的裡裡外外都看得到一份的友情與彼此學習的態度。
此外再加上一點對楊采妮的私人情感,對影片懷有期盼與熱情。
正義,在界線之間。
是電影裡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一份工作是為了正義還是金錢,對無論是從事媒體還是法律的朋友來說都是很值得深思的抉擇。
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的灰色地帶,片中的陳志天(郭富城飾)曾經是辯護律師,如他所言律師的責任是為當事人洗脫罪名,檢控的責任是找出罪人。
身在其位,總有盲點,但兩份工作都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各有各保護的一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影片裡呈現出一種令人思考的命題,好人與壞人兩者有什麼分別?
工作上如何權衡良心與誘惑的重量,更重要是帶出了很多事情並非存有敵我關係,而是可以用一個更開闊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中任何的事情。
《聖誕玫瑰》的文本仍然存有缺陷,道理難免是說得直白。
影片的脈絡上連繫得突兀,兩段所描繪的親情均不是「神來之筆」,只是「畫蛇添足」,郭富城的表演未如突出,氣場被他人壓住。
反倒,桂綸美的表現相當的精彩,只可惜影片當中的一眾台灣與內地演員的聲音均是用上粵語配音,作為觀眾當然是想聽到演員們的原聲演出,其實也不用多此一舉,看起來實在是奇怪。
縱然是一部中港的合拍電影,但片中的演員與情節都能恰如其份,不過不失。
在港片中出現法庭題材的電影的確很少見,更何況大部份的場口都是在法庭內舉行,利用審訊的過程勾畫出案件的發生過程,帶出人性的弱點是整部電影的基調。
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於性侵的案件都是傾向女性的一邊,多是出於同情,在《路西法效應》裡足以引證好人是如何成為壞人的。
李靜(桂綸美飾)的角色就是要推向這樣的形象,她既是壓抑的,但同樣可博取他人的同情,是深藏不露的。
另一邊廂周文瑄醫生的太太(秦海璐飾),她的角色是十分的糾結,感情都收在心中的,在愛情衰敗與家庭之間苦苦的掙扎,眼裡充滿懷疑,但同時又要表示自己的支持丈夫的心,她那種徘徊在愛恨之間的無奈之情,絕對是愛與痛的邊緣。
過去的回憶牽動著少女的一生,在國外一直有性侵犯妄想症的案例,在日本更指出「電車痴漢」的定罪率是相當的高,到底那些男人是不是清白。
所謂食色性也,男女平等。
女的又是否濫用了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道德上的第一印象又會否不自覺地歸邊了,這的確需要我們深思。
特別是現在興起網絡審判,一個做錯了事就會被人「人肉搜索」,那種的壓力就不如電影般呈現的輕鬆。
回歸正題,電影的張力是來至於審訊時面對的尷尬與咄咄逼人,奈何視野是未夠開闊,也不能兼顧其他的枝節。
結局的鋪張也沒有大的驚喜,但可見楊采妮的嘗試已經是不差的。
不論是正義的界線、婚姻的界線、信任的界線,電影都是想呈現人的複雜性,也即是導演所謂的「人性」,想到一句從不知在那裡聽來的說話,講到法律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更加要我們去推動。
法律的本義到底是幫忙什麼人?
是保護人還是打壓他人?
相信要我們自己定奪,公道自在人心。
難為對錯定分界,也難為罪定一個界線。
最後,楊采妮的作品的確是有一股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昔日影星李綺紅的歸位。
她提到並不急於再執導筒,但願楊采妮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導演都能夠更上一層樓,祝福。
文/Dorothy
反转来得太早了,一点都感觉不出悬念来,很不喜欢和法律有关的电影,最后被这样戏谑的结局,就因为女主角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就能毫无依据,毫无逻辑推理的来个大团圆结局,似乎所有人在一瞬间都被感化,善良了,法律在编剧面前,毫无存在价值,这样的结局又怎能触动人的内心呢。。。
影片中演员表演都有些过火,不够自然,夏雨的表演最失败,太过浮夸,而且衣服明显大了,袖子长了不少,这都没人注意吗。。。
虽然是处女作,也不可如此。。。
5585 整片缺乏火候 执导太嫩 让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真的需要真真切切的关爱”
必须和谐
完全出乎意料!!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终于遇到电影本身比预告片好看的电影。作为杨采妮的处女作非常棒!个个都是演技派啊〜〜五星!!非常值得看的电影〜〜力荐!
结尾没懂。真没懂。另外法庭对决拍成这样的话着实有点乏味。。。
原来圣诞玫瑰的花语是犹豫,也算点题。很女性视角,你能感受到杨采妮作为导演对女性或者是弱势女性的关怀,所以结尾才这么收。而在片中,被关注的除了桂纶镁,还有秦海璐。故事还是没讲好,虽然有悬念,片子也不长,但感觉还是长,节奏感和情节铺排都有点怪。夏雨也不适合这个角色。戛然而止算释怀吧?
夏雨演得太浮夸了,郭富城过于收敛,桂纶镁怎么说呢?毕竟是个很难把握的角色,内在特征复杂,相对而言处理得不那么尴尬已经不错了。故事在国产电影里面看算是合格的了,虽然到处都是不合理。
很少看这种电影、但是演员演的太好了
在探讨公正与司法的关系上,电影能引人进行辩证的思考,并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让观众产生了些许的痛心和基于悬疑性的摇摆。郭富城与桂纶镁凭借出色的演技挽救了逐渐乏味的剧情,靠两场戏完成了情感的高潮,但整体故事实在不敢恭维。这是一部并不显青涩的处女作,但也明显毫无建树。
比预期好点
心结难开,心魔不宜解。腹黑残障版的《狩猎》,同情心凌驾于一切,实际上也是三观不正,报复社会。故事没啥意外的,难度低,随便看看。
一大群明星堆积,也不过是一部烂片。
演员都演的非常好,本以为夏雨和秦海璐会比较违和。法律的价值就在于利用公平的诉讼程序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诉讼权利。这个案子其实真相只有周文宣自己知道,因为李静的下体根本是没有感觉的
屎一样的剧情和人设,故事讲得狗屁不通。煽情和道理全部靠主人公坐那儿一口气长篇大论说出来。世界观幼稚到无法直视。最后以及最重要的,夏雨你还好吗!?这真的不是张一山吗?夏雨我不信这是你!
诶有我去。证明自己存在感就这么证明呢。绿茶婊的世界我真是不!太!懂!更加讨厌桂纶镁了!!!!!!女导演的着力点太细碎!
影帝影后以泪戏、哭戏来展示他们的演技。
没想到是杨采妮导演的。桂感觉伦镁表演有点过了,剧情还要打磨得更精细点就好了。
做自己很好……上天给你的,只能承受,别奢求其他
菜鸟就是菜鸟,不老老实实拍青春赚口碑,《十二怒汉》看两遍,仗着徐克就敢拍法庭戏了?你想当导演,那把凯瑟琳·毕格罗当榜样追随吧。ps一直觉得郭富城这些年演技渐入佳境,可遇到张震,哎,一个对视就被甩出三条街。
呃。。。
和广大豆友意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