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浪潮已逝
Kapag Wala na ang mga Alon,浪潮退去之后(台),湧浪之後(港),浪退之时,When the Waves Are Gone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约翰·洛伊·克鲁兹,罗尼·拉扎罗,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唐·梅尔文·邦加林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丹麦,葡萄牙,法国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22
简介: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发起「禁毒」战争而扬名天下,他引起的反毒浪潮滥杀无辜者不计其数,但他却以此「创举」受到国内上上下下的拥戴。赫尔斯·帕普兰中尉是当局首屈一指的探员,当权者如何以残酷不仁的手段剔除「眼中钉」,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现正站在道德分叉路进退两难,就算他避得过良心的责备,也逃不了奇怪的皮肤病。在涌浪之后..详细 >
有菲律宾现实的政治隐喻,电影里面摄影很棒。
当浪潮已逝,留下的徒有反复冲刷却再也追不上波涛的渐渐消失的伤痕,从皮肤病到精神症候,都是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感觉到了一种愤怒且急迫的情绪,但不太喜欢过于直白的一些处理。
3.5,看得出来,最后生怕观众看不懂……
#HIIFF2022 待重看
即便隔着一堵语言的壁垒依然能感觉到角色行动和台词语言上的不流畅,摄影师对于光影极度敏感和饱满的构图撑起了整部影片,也可能是因为我不了解菲律宾政治吧。(真想飞去菲律宾kuakua拍黑白卷
补标,#4th HIIFF#去年年底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的,居然忘记标注了。这是迪亚兹序列里唯一一部我看进去并且表示自己基本能看懂的电影。相较他的其他作品,这部真的完全不晦涩,甚至很多表达非常直白(但因为这直白而被某些短评批评,这件事是令我意想不到的)。借用复仇和杀戮,从一个警察的角度出发去批判整个菲律宾社会。黑白影调弥漫着赤裸裸的残忍。看了两遍,两遍都睡着了。真是冗长的三小时。
#nziff,太厭女了,非常不適,看到一半非常想走但是想到what if it turns out in an incredible way 呢 I mean it has to,果然,只有恨的人是不能活的。看到closing credits(woc為什麼我突然忘了這個詞的中文是什麼了?!)才意識到全程無配樂,scoring可能是overrated了。這種表演如果是theatre我就忍了(其實theatre翻排一下真的會很適合),電影拍成這樣子不行的。
充满了肯味的黑白片,唯一可取之处就是黑白的海还挺好看的
明白导演想传达暴政对人的摧残,但效果是只能听到电影里一直在呼喊沉重,虽然声音能传到我的耳朵里,心却没有感受到。故事讲得很糟糕,乏味至极。
尽管对菲律宾历史与背景不是太了解,但是能够感受到导演强烈的政治诉求。许多光影画面与Primo的天主教相得益彰。
无可救药的国家,做什么都是徒劳吧
3.5有点薄了,他甚至连一场搏斗都不给他,而他其实也没那么敢跟他打。这两货说是跳舞,就是摆一摆。
#79th Venezia# 8.5/10 腐烂制度,留存两具尸体,消解无能。
感觉还可以吧,挺好看的,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再看的
政治意味很强,在用人一种类宗教形式的异化隐喻极权政治的毒害。drug,authority,corruption… 摄影十分强大,在噪点和光线中,事实和情绪都变得模糊而残酷。
身上遍布着被暴力侵蚀的疹子,充满杀戮的体制溃烂不堪。逢人就拿水盆洗礼不可消弭的罪恶,仇恨却蓄积在体内卷土重来。警督或是家暴者,取决于妻子的出轨。警官还是杀人犯,取决于学员的背叛。生命跟家畜一样一文不值,神明最擅长躲避。这把短匕今天为我们了断,菲律宾仍像被海水侵蚀的房屋般摇摇欲坠。
#2022台北金馬影展
免疫失调代表曾经精神崩溃过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