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去关注翻拍经典的片子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变得浮躁,对于经典一些人总是拿着情怀让人无语买账,谈及投入都动辄以千万为计量,然而到最后很少能让人感觉进步或与之持平,多数都成了垃圾。
对于白蛇传这部经典电视剧我是看了很多遍的,那时候家里只能收到几个台,每到暑假必会放映这部片子,所以尽管有50集我还是看了多遍。
后来渐渐的播出的次数就少了,翻拍的就上映了,荧幕上魑魅魍魉,让人很无语,故事改过来改过去,看着那些做作的表演和浮夸的画风,真的让人有问候全剧组长辈的冲动。
印象中刘涛翻拍了一次,故事被重绘了一次,看着倒也不是很别扭。
其他的真的没有按下遥控器的欲望,要么是一股子邪气强调许仙与白素贞和法海之间的感情纠葛,要么就一边倒的让小青当剧情的神补充,到处挖坑。
还好,今天刷微博看到了这群孩子演的,然后去优酷看了,真的很好,演得很认真,或许是因为天真,所以一些情感就十分的自然,小许仕林的几场哭戏感情分外的真切,很让人感动。
许仙的姐姐演技很好,对于这样的年龄段来讲已经超越了。
在白素贞被收走的那一场戏中可以见其功力。
许仙也比较出彩,无论是唱腔与感情流露都是很自然地,详情见其与许士林在金山寺相遇不能相认的一场戏。
对于白素贞我觉得小演员尽力了,一颦一笑都有着气韵,尤其在她出塔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错觉,那种久违的熟悉感涌上心间。
或许剪辑差了,但是当你看完后就会知道,原来感情还是纯的好。
我很有感触,不仅仅是这些孩子的演技,还有他们自己对角色赋予的自我意识。
我突然觉得也许感情是我们心里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选择唤醒了哪一颗就存有哪一种种情感。
又想起了以前的一幕幕,看了之后很想再去看一遍92版,真的触动到心底的记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她们只是一群九岁十岁的小孩,她们还是一群不懂人间悲欢离合的学生,她们更可能是初次接触荧幕的演员,但是为何她们能让人看着流眼泪?
整部剧也就一个多小时,所有剧情也是断断续续不是特别连贯,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的表演依然让人感动,甚至顾不上对剧情连贯性的不满,这是为何?
其实不过真情二字。
或许她们的演技还非常稚嫩,或许她们在流泪表达感情时还不是非常懂那种不舍与怨恨,但是她们的表演依然让人动容。
或许特效看起来非常廉价,但是他们认真努力的精神却值得你的赞。
尤其是相对于现在的快餐影视剧而言,她们的经费或许有限,但是她们付出的努力却远超那些大投资。
整部剧挑选几个转折高潮的点,进行演绎。
许仙和白素贞初见时的萌生情愫,许仙被白素贞原形吓去两魄误入黄泉时的悲苦痛诉,白素贞水漫金山时的恨意无奈,许仕林期盼一家三口团圆的深情,还有姐姐姐夫小青,她们用她们虽然稚嫩但是真情实感的表演打动了我。
所以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
看到豆瓣总有人说纯模仿不是演技,我就觉得很奇怪,这部戏难道真的就是纯模仿?
认真看的人应该都不会这么觉得吧。
下面我来列举一些不是模仿的地方,目的是打脸那些持纯模仿论调的人。
1、剧情的改编:新白原版剧情还有许仕林和小青的感情线,小戏骨白蛇传则全部删除了,连许仙和白素贞的感情戏都尽可能删掉,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剧情确实不适合小朋友表演。
本片改为主打报恩,济世救人,许仕林尽孝救母,这些剧情适合小孩子表演,而爱情戏只是穿插其中。
反派角色几乎全由蜈蚣精一人撑起,编剧这样改编就已经跟原版大不相同了,而且这样改编居然不显得突兀,说明这种改编还是很成功的。
2、表演上的改编:很多人说表演纯模仿,你真的认真对比了两版的表演了吗?
否则只能说你信口雌黄了。
下面我来列举一些跟原版不同的地方。
(1)端午节敬酒:这段跟原版几乎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连唱段都是新的。
但两个小演员表演出来的效果却出奇的好,观众能感受到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
小白这里笑着摇头十分到位,这必须要对角色和台词充分理解了才能做到的。
转圈和比手这两下典型的中国传统戏剧式表演,效果非常好。
这不仅毫无浮夸感,而且情感表达效果很好。
(2)许仙的表演在原版基础上有变化:举两个例子,地府唱段和告别襁褓中的许仕林出家两个唱段,对比一下看得出来跟原版是不大一样的,尤其是“一束青丝系儿身”这一段,叶童用内敛的方式来演绎,小演员用外放的风格来演绎,一个是心灰意冷,一个是痛彻心扉,效果都很好,都能催人泪下。
(3)小白几个地方的表演也凸显出不错的表演功力:小白在戏中有几处摇头的地方,第一处在船上被许仙撞到后许仙道歉摇头,第二处在许仙说自己只是药店学徒不能治瘟疫时摇头,第三处在端午节唱段摇头,第四处在金山寺小青要动手打人时拦住摇头,第五处被关进雷峰塔后哀求时摇头,几个摇头的地方感情都不一样。
演员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动作能用在不同的场景中,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就好像哭戏也有各种哭法,这里小白做到了,已经很难得。
(4)许仕林不愧是演技担当。
如果说小白和小许仙的表演模仿痕迹较重,那么钟奕儿演的许仕林可以说跟叶童的许仕林完全不一样,钟奕儿不愧是小戏骨中的老戏骨!
首先是唱段的动作基本都不一样,“谁人是我生父母”“见锦囊泪潮涌”“雷峰塔下声声唤”这几段表演跟叶童的有几分相似度?
可以说基本没有,但却是很催人泪下,这种表演能力已经不能单单用好来形容了。
无论是刚出场的翩翩少年,被蜈蚣精吓到的惊恐万分,向姑母问身世时的请求,得知身世后的自责,中邪后找法海报仇时的愤怒,与母亲短暂相见后分离的悲伤,高中状元后的意气风发,求佛祖开恩时的坚定,都能被这个十岁的小孩演绎得入木三分,这种演技不是你说模仿就能模仿的。
(5)说来奇怪,本剧中被认为最虐心最催泪的片段是许仕林庙门前与许仙相见却不能相认这一段,而这一段恰恰是跟原版完全不同的。
有人说这一段是两大未来影后在飙戏,或许夸张了点,但确实两位小演员表演都只能用惊叹来形容。
许仙开门时两眼无神,神情落寞。
一个9岁的小女孩演出了中老年人的沧桑感,这不是说模仿就能模仿下来的。
得知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许仕林的时候,两眼突然发光,脸上写满了诧异,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儿子会去找他。
许仕林问到了许仙,许仙脸上很惊慌。
在许仕林的逼问下,许仙已经不敢正眼看自己的儿子。
许仕林求问无果,连走下楼梯这几步都很有戏。
许仕林突然在庙前下跪,许仙慌得都后退了几步。
许仙发誓时眼睛是看天的,这种细节说明小演员是真的认真揣摩了剧本和台词。
许仙这下捂着胸口痛哭,真的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这种心痛。
小许仙捂胸这下很精髓,试想如果让某当红杨姓花旦来表演,肯定是捂着嘴靠着墙低着头这种毫无意义的表演。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两个人的已经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这段情节原版有吗?
有是有,但跟这个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你还敢说小演员们只是在模仿吗?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蜈蚣精,许娇容演得都很棒。
我不是刻意在吹捧这些小演员,只是他们的表演确实好,有些人非得说纯模仿没演技的,要么擦擦你的眼睛好好看电影,要么收起你那颗爱装逼的心。
对于那些说什么小孩子不能演大人戏,消费小孩子的。
我想说小戏骨这个栏目是不收费的,小演员们都是喜欢表演的,并没有什么恶意消费一说。
当你们一边惊叹欧美的童星,日本的子役那神乎其技的演技,一边对自己的小演员各种瞧不起甚至恶意攻击的,能不能想想自己是双重标准玩的溜呢?
还是单纯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罢了。
虽然删减到只有80多分钟 但是看过无数遍新白娘子的我完全毫无压力的跟着剧情开启快进模式!
一开头确实让我颇感尴尬 毕竟模仿的痕迹太重 表演形式太老派 可是由于演员是一帮孩子 还算是讨喜不反感 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他们太牛了 感情把握的很到位 演技爆表啊 看的我差点哭了!
比如白蛇快被收服托子于姐姐的时候 许仕林就更不用说了 那是用生命在哭泣啊 看着都觉得哭得好幸苦 但是停不下来啊!
那个跟在蜈蚣精身边的小朋友好萌啊!
胡子就是用黑色笔画的一样!
虽然只有几个镜头 但是太太太可爱了!!!
这是一部适合给小朋友和我们这些看新白娘子长大的人看的 因为小朋友不太在意剧情发展的细节 而我们则是太熟悉剧情 不用任何赘述 但至于其他年龄层的 估计会很懵逼。。。
期待她们翻拍甄嬛传 和 琅琊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过小戏骨之后发觉。
在10岁这个年纪的演技绝对是一流的。
比之当前靠脸的明星优秀很多。
拍摄进度是加快过的。
基本将主要情节一网打尽。
部分拖沓的情节被舍弃。
使的电视剧看起来更加紧凑。
服装设施基本也和经典版无区别。
值得赞扬回味。
而且由孩子演出也将受众范围大大提升。
萌万岁。
公众号:吃喝在杭州 更多萌点带给你。
许仙的扮演者:9岁的小姑娘周芷莹,这个擅长音乐的小朋友演起戏来却也如此出彩,她扮演的许仙,宛如从姑苏钱塘的梦中走来,带着一丝儒雅、一丝温婉、心地纯正善善而又款款深情。
周芷莹将许仙的各个性格特征通过角色扮演娓娓道来,将自己和许仙完美的糅合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在戏中,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周芷莹扮演了许仙,还是许仙将神形赋予了周芷莹,无论是初见的惊艳与惊喜、婚后的甜蜜和和谐,还是得知真相之后的震惊与担心、分离时肝肠寸断的痛苦,每一分都被诠释的那么贴切而又生动自然。
看过小芷莹版的许仙,禁不住感叹:这才是值得白娘子深爱的许仙。
而所有的戏份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她的哭戏。
先来解析一下许仙和许士林对戏的那一段:第四集开头:许仕林跪下哭着请求父亲出寺救出母亲,头发已经半白、满脸沧桑的许仙看到心痛神伤的儿子,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控制不住他心痛得难以呼吸,面容因为痛苦而扭曲,抓起胸前的衣衫,想要缓解自己的痛苦。
最激烈的情绪过后是无助:右手缓缓自下方扶住左手臂,因为自心底升起的无助,想要扶助自己,加上远镜头中见到他瘦弱的身躯,更加给人一种很单薄、很苍凉的感觉。
镜头切换,许仙巍巍颤颤的抬起左手臂,想要抚摸眼前的许士林,但儿子近在眼前,却又似远隔天边,想认而又不能认。
矛盾、伤心、绝望,所有的心情都集中爆发,又被理性拼命压制住,最后他还是决定暂时忍耐,终于慢慢放下想要抚摸儿子的手,强关寺门,关门时慢慢闭眼,想要平复相见复又离别的痛苦,而二十年的冤屈、等待、与爱侣的生离死别,和亲人骨肉分散让他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情感,忍不住泪如泉涌...将小许仙的另外一场哭戏解析如下:背景设置:白娘子被法海收伏,许仙遭逢大变,晕倒在姐姐怀中。
镜头切换回家里:午后有风空寂寂,人去靓影亦入梦。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许仙静静的睡去,在梦中,白娘子对着妆台,安静的坐着,许仙手拿发梳,手抚青丝给爱妻梳头,一切那么安宁而又美好,仿佛关于法海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许仙凝望着爱妻,盼望此刻能成为永恒。
突然法海现身,金钵突现,白娘子痛苦的呼喊着,化为一道光芒被收入钵内,许仙心头大急,直呼娘子!
梦中惊醒,只见妆台不见人。
只见一缕爱人的头发被自己紧紧的攥在手中。
睹物思人,只见人去楼空,不由得肝肠寸断,泪珠纷纷!
襁褓中的娇儿饿了,啼哭不止,将沉浸在哀痛中的许仙拉回现实。
许仙走到摇篮前,一点一点的靠近,将爱妻的头发系到儿子的脖子上,让他每天都戴着娘的头发,就像娘在身边一样。
牵起儿子的手:爹娘去了,儿子保重!
你娘在塔下受苦受难,为父出家陪你娘一道受苦!
如若今生不能相见,我愿和你娘生死相随!
虽意已决,仍然忍不住回头,难舍娇儿,最后回转头,抛弃幼儿,向门外走去,伤心、离别、决绝而又不忍,这一切化成一块巨石,让人难以承受,泪水如潮水般涌来,掩盖了一切美好的记忆。
纵观小戏骨各位小演员,以小许仙周芷莹的哭戏最能打动人心,不禁好奇:这个小朋友的心是水做的吗?
如此空灵而又柔软,哪怕是9岁的小朋友,若没有伤心到极致的生活经历,又如何能爆发出这样自内而外震撼人心的哭泣。
(上一个哭戏打动我的是琅琊版中的靖王那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花式哭泣)看过小青的生日宴会,知道芷莹是一个心里很柔软的小朋友,容易感动,也容易哭泣,也许小芷莹的哭戏如此让人难以忘记就是这个原因吧!
因为那些痛苦难耐、生无可恋或心若死灰的神情,若自己没有相关的体会,如何能达到这种演技:每一个镜头动作表情都会有丰富的变化,生动的诉说着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而周芷莹用心血和她的灵气诠释的许仙,必将成为又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
心痛难抑
扶臂,很无助
伸出颤抖的手,想相认又不能认
太伤心,闭眼平复激烈的情绪,从微微张开的口可以看出还在哭泣
因伤心而摇晃的身躯强撑着关门,怕眼中的哀伤被识破。
午后有风空寂寂,人去靓影亦入梦
声切切,急唤娘子无人应,梦乍醒,形单影只对妆台。
发在人影渺,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锦囊系儿身,父亦将分离,仕林自保重,见发如双亲。
金山寺里,心如死灰伴青灯;雷峰塔下,红颜黯然为夫君。
不堪凡尘事纷纷,抛却爱恨为伊人
秋风吟,枉断肠,何日再相逢,空留鬓如霜。
一世情缘 半世恋, 千年情愫 叹难圆!
凤凰娱乐评论
虽然黄奕没有说她扮的谁,但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哈哈。
讲真,作为资深新白脑残粉,所有关于《白蛇传》翻拍的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
记得小时候有一部港剧画风的《白蛇传》,许仕林是个半妖,脸上有蛇鳞,看得我直想吐,总之是一大童年阴影。
关于那部剧,我想票圈几百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过的,或者说还有印象的。
再则,原先我并不看好央视翻拍的《白蛇传》,因为从小我就对翻拍有抵触心理,后来看了这个刘涛版的《白蛇传》,发现改编很大,剧情跟新白几乎不同,同样也很精彩,能算得上是经典,毕竟还是央视出品,尤其op、ed也是相当好听。
再后来,是前几年左小青和任泉主演的《又见白娘子》,保留了黄梅戏的部分,但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我也是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地方台有播出的《白蛇后传》,好像小青是主角,男主是邱心志,刘诗诗也有在里面,剧情仿佛过得去,总之人长大了的缘故,也是偶尔遥控按到看两眼就过去了。
除此以外,就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以及有部新加坡剧《青蛇外传》,情节是完全忘了,但是里面的主角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尤其是男女主,那几张脸一看就觉得炒鸡熟悉,像是范文芳夫妇和焦恩俊。
言归正传,小学生主演的这部剧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是致敬诚意满满,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特效音效以及某些经典镜头,都还算得上是专业cos。
这群演员,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演出那种大人的感觉,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是尽力做到了。
饰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戏,身段轻盈,衣袂蹁跹,赏心悦目,是可造之材啊。
其他,诸如饰演许仙、许娇容、许仕林的几个重头角色的小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模仿到位,并且有自己的心思在里头。
可以想见,他们是细心钻研过新白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新白作为一部经典得以代代传承的影响力之巨大。
有人说,让一群小孩子演大人的戏会不会带坏他们影响他们。
我说,绝对不会,难道你小时候就没有披着个被单偷偷扮一回青蛇白蛇吗?
或者说,难道你不是从小就受到新白的影响吗?
观看者都能欣然接受,饰演者反而不能从中受益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比烂大街动辄翻拍经典的那些噱头剧要好得多,比某些当红小生花旦的演技要更能打动人心。
再论剧情和剪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试水翻拍剧不能够面面俱到,情有可原,这也使得整个剧情节奏变化相对较快,连接不很顺畅,画面剪辑起来常有突兀之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处,几乎是唱段的堆叠。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没看过新白只看过许多脑残电视剧的00后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或者难以接受。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新百不就是这样的吗,好像也不会觉得说着说着就唱起来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悠扬的BGM。
要说这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翻拍剧让我能够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在于哪里,我想还是其中关于经典新白的种种回忆了吧,无数的黄梅戏唱段和经典的BGM一个接一个,有时甚至可以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片中某些粗陋浅白的台词,某些虽致敬但水准还不及原版的特效。
PS.听说导演从选角到培训小演员再到拍摄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相比那些两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要用心得多。
前一阵子不是还传出新白又要被翻拍了么?
还是希望导演和主创们能够用点心思,要么真诚致敬经典,要么就和央视大大一样,整个重来,旧瓶装新酒。
刚开始看,觉得孩子扮演大人挺逗,然后看到爱情戏,又觉得尴尬,起鸡皮疙瘩。
后来慢慢入戏,慢慢适应,觉得小朋友们把角色扮演的真是到位。
想下当今大牌明星,只靠颜值,没有演技,不觉得丢人吗?
哈哈。
谁给你们的勇气在娱乐圈里混。
再次为小戏骨点赞,个个长大都会成为大明星啊。
给导演深深的鞠一躬,想法奇特却又细节做得如此到位,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
期待众导演更多的精品。
《小戏骨》是湖南电视剧频道的一个“小孩学大剧”的综艺节目,因为是地面频道,应该只有湖南省内可以电视收看。
除了这次的白蛇传,我还跟着我妈看过小朋友演的洪湖赤卫队,也是一板一眼很有意思。
在小戏骨之前,我想很多家在湖南,且家中有中老年长辈的年轻朋友,都有跟我一样的困扰,那就是家里的电视机永远在湖南台的地面频道打转,白天锁定电视剧频道的生活伦理雷剧(专挑雷剧、不雷不播,够雷就重复播、并且把原有的剧名改的莫名其妙),晚餐到8点左右晚上换到湖南都市看完社会新闻和寻亲记(几乎永远都在调解第三者插足和手足为拆迁款反目的事件,巨毁三观,我老公家一个很亲的富亲戚居然还上了节目,据说是引发了全村收看的场面),8点半过后如果谁敢换掉湖南经视的抗日神剧,家里是要出大乱子的,我有一个认识的叔叔曾经发表感概,一定要写一封感谢信给湖南经视,因为经视永远只播抗日剧(对,就是那种一颗子弹可以打死好几个鬼子,但是一百颗鬼子的子弹也打不中男主的神剧,并且我妈对这样的剧情深信不疑),绝对是中国最爱国的电视台了。
朋友们,都动了写感谢信的念头绝对是真爱哪。
这样的轮番轰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看见湖南台的芒果标志都怕,客厅里只要开着电视,我就躲到卧室,我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母亲不满,她总是唠叨我不能和别人家的女儿一样和母亲共赏神剧,畅谈八卦。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妈一个人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发出啧啧啧的称赞声,突然孝心大动决定闭着眼睛也要陪我娘亲看上十分钟。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了小戏骨,这真的是湖南广电地面频道的一股清流呀。
都是特别朴实的小朋友,爱好戏剧,一板一眼的学戏,老师们帮他们抠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突然觉得特别感动,这样一群孩子,并不受很多人关注,或者关注他们的受众群体并不会给他们过多的鲜花和掌声,他们却乐在其中。
看他们翻拍的白蛇传,很多人说小演员们举手投足间神韵十足,我想这都是认真执着反复练习之后深刻入骨子里的气质,就是要靠演技征服观众。
回到小戏骨白蛇传,我本来是抱着儿童搞笑剧的期许去看的,没想到人家是正正经经当成一个正剧在拍的,看过之后,我为自己把他们当成小朋友而不是专业演员的想法感到羞愧。
虽然采取的戏剧表演方法略显夸张,但是演员的诚意十足,情绪充沛,不论从唱腔、表情和身段都是可圈可点,尤其是许仙,哭戏十分动情,我居然跟着泪目。
许仙和襁褓之中的士林分别之际的唱段,我丝毫不觉那是个女孩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儿子分别的许仙。
第一次觉得有可以媲美叶童版的许仙。
我真希望一些小生、小旦都可以看看这个剧,看看这些认真、敬业的孩子,对比自己拿的片酬和拍出来的作品,好好反思,从此能扎扎实实的学演戏、认认真真的演好戏。
作为一个特别爱看电视的湖南人,见证了电视湘军的异军突起和如今激烈竞争中的多次尝试,十分佩服恰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广电人。
除了小戏骨之外,还有很多本土剧集和本土节目,虽然受众可能就是我妈这样也许不会多花一分钱给他们的大妈,但是他们都非常认真的坚持着。
陪着我们长大的越策越开心我已经很少看了,甚至年年必追的一生一世合家欢也有两年没追,但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就觉得特别的韵味,奇志大兵的双簧到现在也是只要一看就可以笑得没心没肺。
我一度也认为地面频道的节目逐渐的太过三俗,大有变成泥石流的趋势,现在看来,生存不易,但他们坚持求新求突破的初心没有变,湖南人的拼搏精神也还在。
当然,小戏骨白蛇传可能很难带给我们曾经的辉煌,但是至少给了我们希望,尤其希望还是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真好。
刚开始看到剧照的时候,想必又是在恶搞《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了,于是怀着好奇心点开视频看了完整版的,看完后感想颇多,提出以下个人看法。
首先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部翻拍的剧,更像是一部模仿秀,又更甚是一部超长版的小咖秀。
不论是从演员的服饰、造型、身段、情节、特效、台词、唱曲、甚至是片头曲和片尾曲来说都是对原版的照搬照抄,或者说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后的作品,说到底,我们国家能够拿的出手的创新性东西还是很少,可能也跟当今追求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所致,很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踏实创作,以至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修改。
一方面小戏骨虽然打着对传统的民族文化有所传承的招牌,但是拍出来的成品只是模仿已创下的经典,脱离文学意义上的《白蛇传》,没有领悟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快餐式地消费文化。
不可否认剧组的出发点挺好,但是做法却实为不妥,这是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要说创新,最大的创新就是通过采用小孩子来作为演员演绎。
而且这么光明正大地,明目张胆的抄袭实乃罕见,别人随时可以告你侵权。
当然不可否认小孩子们都很认真努力,看得出来,有些小演员也是有演技的,但是模仿能力也确实很强,说实话,看的时候真的觉得好尴尬,有些演的有点过了,太刻意地表达情绪,而且不是说哭得好就一定演的好,拿捏的情绪不到位看起来还是极不自然。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剧情,《白蛇传》讲述了爱情,友情和亲情,但是导演可以模糊爱情来突出亲情的戏路也是一股重新演绎的清流啊,让一群少儿进入成人世界去模仿爱恨情仇,过早将儿童成人化的畸形做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更鼓励小孩子可以拍更多利于孩子塑造三观的正能量影视剧,中华文化博大进深,能够传承的经典文化何其之多,却偏偏只会保守残缺。
通过孩子博出位并引发众多关注的失范手法,也必定是更多的电视剧制作商的争相效仿,与其说是影视业创收方式的经典传承,倒不如说是以消费儿童为起点的商业大餐,我们都知道,童年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塑造阶段,成人基于商业目的而建立在孩子身上的刻意利用,只会给孩子带去更多的伤害。
首先,老版《新白娘子传奇》本身就承载了好几代人的青春回忆,借着怀旧和经典的东风成功地火了,当“小戏骨”们以神再现的手法将这一经典影片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其必定会引发这一集体的内心共鸣。
再加上大家本身对孩子就是以比较包容的心态,而小演员们纯真的外表和萌化的表情在剧中的表现与当今影视演员演技差形成反差,更是成了一大卖点,成功地吸引了老中青的关注,当大家都在为孩子们演技一片较好的同时,希望可以以更理性地看待这部剧。
有些小感动!大家都来玩电影吧,玩多了,好电影的土壤就成了。新事物,好苗头。推荐。
杨幂,杨颖,进来学习啊!
作为曾经表演系的学生,首先要说的就是:演技≠学样作态。作为一部娱乐作品,作品本身可以及格,但在不分级的环境下面向全民播出就是原则错误。通过这部片子又明白一件事儿,口碑也不是绝对的金标准,群体不均衡的口碑对舆论有着盲目而残忍的控制力。这样一部片,在豆瓣飙到8、9分很可怕
国庆期间朋友圈被传疯没想到豆瓣有条目,女主超萌,真该让她教教杨幂怎么演戏。
这帮孩子真要命,咋这么厉害呢!那些拿钱不干活的不好好演戏的明星,真应该好好看看!真的最烦粉丝说你知道他多努力吗?努力还比不过孩子,是傻了吗!演戏有天才的选手,如梁朝伟,张国荣,演戏也有勤奋努力的,比如刘德华!有些明星既不是天才也不勤奋,还真是可怕!
你小时候一定也干过这种事,捏着兰花指模仿过白娘子。
许仙是真心棒。
是神还原,但电影仅仅这样远远不够。
也就这样吧,分数虚高。
孩子还小,放过他吧,。。。
怎么说呢,可以看出小娃娃们演得很认真,可是我感觉。。。尴尬癌发作了要,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别扭。
小孩真有灵气
没看过子役演电视或电影,豆瓣现在越来越傻逼了,中国人的双重标准真可怕,就因为是小屁孩,当然我知道带节奏坐船打仗的很多
虽然没啥创意,互相消费。但是演技是挺好的吧,毕竟年纪小,很会学。
不错哒,表情都很到位,唯一笑场的地方在许仕林中状元那一段,一群小盆友走路带风,衣袖甩呀甩呀的,笑。
···! 现在的价值观,世界观,到底是什么??? 天啊! 看得我想死!
演技非常惊人,吊打目前市场上一众流量
听到片头曲的时候,我浑身都酥了。。。想起小时候披着床单模仿白蛇的情景....那个演白蛇的小屁孩真是幸福啊。。。。
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卖力摆出大人才该有的表情和姿态,感觉特别别扭,这股出名从娃娃抓起的精神有点吓人。
制作团队一定是资深白迷,整个情节完整而又精炼, 每一段bgm都恰到好处,细节拿捏十分到位,许多都是神还原。这群小盆友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是戏,唱段很感人。我被虐惨了,抹了好多次眼泪。虽然觉得一大老爷们如此很羞耻,但实在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