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侑在影片里饰演金融经理,因把工作更重视的他忽略了家庭的原故导致离异,独自带着母亲和女儿生活,离异之后又经常忽略女儿,所以女儿一直想要看去釜山看她的妈妈。
孔侑把一个刚开始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小人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直教导女儿不要考虑别人,要多为自己。
女儿完全没有习承父亲的性格,善良的为老人让座,并指责父亲的自私,当后来女儿发现自己的父亲和他人背道而驰的时候,拒接与父亲离开呵斥到“你应该告诉大家的,就是因为你的自私,总想到自己,妈妈才想到离开我们”,女儿的这些话感触到孔侑。
但令他真正改变的便是大叔(马东锡)以德报怨的行为。
我真的被大叔实力圈粉,高大威武却身手了得的大叔实力宠妻,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虽然有些傲娇的妻子但有颗善良的心,不断帮助遇到危险的身边人。
在孔侑和大叔寻找到失散的女儿和妻子时,悲剧也就发生了,以一己之力为他们争取时间,在快要丧失意识的时候,都不忘嘱咐孔侑“我家盛京就拜托你了,我来堵着,你带她快点走!
”然后转头对妻说“我们女儿叫瑞妍,知道了吗?
”妻子没有嚎啕大哭,而是跟着孔侑离开,默默的留着眼泪,此时的我却哭成狗,妈的!
这么好的男人怎么死了呢!
最最最可恶的就是金常务,煽动人群,视他人生命如草芥,为了自己的安全,联合其他人逼迫孔侑等人离开这节车厢。
他和大叔真的是两个对立面,一个以德报怨,一个以以怨报德,害死列车上的人,到最后居然还咬了孔侑,真的是罪大恶极,卑劣龌龊到极点!!
庆幸到最后它留给了观众对于人性的望,留下了孕妇和女孩。
据说小说的结局版的结局,孕妇和女孩走进隧道就被射杀了,可恨的金常务才随后走了出来,他才是列车唯一一个生还者。
如果这是最后的结局,无疑“釜山行”将成为神作!
黑色的云,遮住了天空离别的日子来临约定在重逢互相道别后离别开花的时节,在相逢直到在相逢(女孩最后唱的歌)
剧情生硬,各种转折都太刻意,Bug随处可见,例如几个人能扛住几十个军人丧尸推玻璃门(车站那段),例如每个丧尸变异时间都不相同,一开始我以为跟咬的部位有关,尼玛那个被咬大腿的学生妹一下子就变异了,中年大叔和主角被咬了手还能抗N久。
另外手机战术那么NB可以一直用啊,爬行李架是什么鬼东西?
在行李架上如果出隧道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反派大叔的戏份太刻意了,把别人都当智障了,导演你也给点心吧,这么关键的时候一个个连关门都忘了。
还有那些自私的人啊,你们难道不应该把这些疑似感染病例都留在离丧尸最近的车厢自己往后跑吗?
为什么要让他们到后面的车厢?
难道不怕他们也变异你们就被夹在俩丧尸车厢中间了?
最奇葩的是后面在火车头上遭遇坏大叔,看到大叔变异了不马上采取行动还尼玛聊天,聊你妹哦一脚踹下去什么事情都没了,作死得不要不要的。
最最奇葩的是结尾,面对一个黑咕隆咚不知道对面是什么的山洞,还尼玛的还高声歌唱??
这是哪种脑残导演才能想到的结尾啊?
不怕分分钟跑来一堆丧尸吗?
还有这些军人已经怂逼成这样了?
就俩慢慢悠悠过来的人形生物在还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要射杀?
各种剧情硬伤和智商硬伤完美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史上最脑残丧尸片的头衔。
==============================分割线我把自己认为电影有严重逻辑问题的地方指出来,无脑捧高这部电影为“批判人性”、“讽刺政府”的小伙伴们请你们正视这些逻辑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答案。
1、为什么开头被咬的女性乘务员经历了几分钟的时间才变异,而被她咬的棒球手几秒钟就变异了?
或许你们会说精神、体质上的差异,但是变异时间区间太大影片又没有明确表现,只能靠脑补解释了。
2、男主跟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明明最后他母亲已经变异了,为什么还会手动挂电话?
难道不应该是变异了以后手机就扔了然后被破坏导致信号中断(信号中断应该是嘟嘟嘟,电影中就是正常挂电话的声音),或者是应该变异前为了不让儿子难过而按掉吗?
这段其实完全可以刻画地再感人一些,而不是莫名其妙说了一些话然后变异直接挂电话。
3、如果手机战术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简单方便牺牲最低),为什么只用了一次以后就不用了?
找到躲在厕所里的人以后,完全可以躲在厕所等到列车进山洞然后把手机往后面的车厢扔,吸引丧尸往后面跑啊,怎么会想到用爬行李架这么危险又慢速的方法呢?
如果同一种方式不能用两次,为什么电影剧情不交代呢?
(例如在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4、车站那段区区的五六个人是怎么扛得住几十个军人丧尸死命推着一边的玻璃门那么久时间的?
(而且插销还一直没插上)。
5、在拼命想要跑上列车的时候,大叔怎么还敢绕到旁边拿了盾牌接连干翻几个丧尸之后悠然爬上车的?
列车速度这么慢提速这么久?
6、那些自私的人类认识到主角一行可能被感染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要求他们留在这节车厢自己往更安全的车厢移动,而是把疑似感染人群赶到下一个车厢?
难道他们不怕两边都是丧尸生存压力会更大吗?
7、是不是一定要在关键时刻不关门才能推进剧情发展?
你们总是喷国产电影,不关门这种手法可是国产电影最喜欢用的桥段了(例如《我是证人》)。
8、丧尸群扒火车头的时候,为什么主角不在第一个丧尸扒上来的时候就因为本能而踹丧尸,一定要等到丧尸很多了经过思考才想到去踹丧尸呢?
9、火车头上看到已经被感染的大叔,身为目睹之前惨状和了解变异后果的主角为什么非得要聊骚直到大叔变异完成才上去拼命?
女儿和孕妇对男主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他应该了解大叔变异之后会有多么危险。
如果导演一定要让主角被感染,难道非要作死被感染才行吗?
10、最后两人走山洞的时候,为什么女孩会唱歌(所以我说这里导演太刻意了,为了迎合之前的剧情,表现女孩的心境,在最不该唱歌的时候唱了歌),虽然丧尸在黑暗中没有视力,但是声音对丧尸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
难道非得说这时候的两个女性角色已经对活着失去了信念,只有通过歌声抚慰自己但是没想到反倒救了自己吗?
最后一点,韩国电影真的品尝到了批判人性和讽刺政府的甜头,连丧尸片都不放过导致用力过猛,我并不是说丧尸片不该批判人性,不该讽刺政府,而是说这里为了这两者大幅度降低了电影剧情和逻辑的合理性。
全篇场景不多,人物看似多,对剧情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也不多,但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在短短的几场也都体现得很完整,来自这个国家各个层面、角落的代表类型汇聚在一列封闭运行的车厢里,在面对生命威胁的时候,在那一个个善恶决定的一念之间,推动着故事的前进。
故事环节设计、脉络是一贯僵尸片的套路,但更加突出的在于对人情世故、因果报应的体现,从影院整体的观影效果可以看出,大家都对此产生了共鸣。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的事无疑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自私吧,毕竟在面临每一次工作业绩的压力、家庭责任带来的重担,很多人都为了生存渐渐变得不那么善良,而孩子在本片中是作为关键的存在,男主作为不负责任的工作狂爸爸,也在慢慢的转变,学会了善良,也保护了自己想保护的人。
虽然他的结局是死,但这样的结局除了遗憾更多的是反映出人性在最后还是可以被救赎。
求生加亲情,总是伟大的。
说这片儿逻辑短板,一堆人过来说丧尸片不要强求逻辑。
说这片儿剧情硬伤,一堆人过来说要看对人性的探讨多有内涵。
我现在别的都不提,就跟你讨论这片儿多没内涵,又有人过来说爆米花电影追求什么内涵。
做为一部丧尸电影,如此煽情拖沓,血浆大胸节奏要啥没啥,根本不能让我在视觉或氛围或剧情中爽到。
做为一部想显得有点层次的商业片,内容实在撑不起野心。
————————————————我不是韩黑,曾经给过很多韩国犯罪电影四五星好评。
不怕套路,大众电影需要一定的套路式语言,但出发点应该是便于观众理解。
不怕肤浅,就怕肤浅还努力装作一副很深刻的样子。
前半段能达到三星水准,尤其三个人穿越车厢那段,桥段设置还不错。
然而后半段彻底韩剧,靠亲情爱情赚点眼泪。
好多人给高分的理由是这部电影探讨了人性,嗯对,用一堆符号化烂梗把人性都堆你眼前就算探讨人性了。
脸谱化的西装坏蛋男,完全不动脑子的坏甚至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程式化的主角设定,从一开始自私冷漠进化成圣父形象,参照同类人设本片男主转变过程的刻画太薄弱。
全程胎气加持的孕妇,从头到尾没有遇到什么道德困境,老公死了哭喊着被拉走反正也无能为力。
该跑时不跑不该跑乱跑的小女孩,用她来表现未经污染的人类纯真心灵。
还有那个最后炮灰的精神病患者,以为他有啥大戏呢,原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领盒饭。
人设就是这个水平了,人性能讨论到哪去。
也就给丧尸开门的老太太还算有点意思,但是那一长串关于“愚蠢自私人类”的念白还蛮好笑,不靠情节力证靠自言自语解释行为合理性好幼稚。
这些套路都能接受,但是真的受不了为探讨人性在一个紧张的丧尸电影里墨迹。
一群丧尸等着呢,然而小女孩眨巴着眼睛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告诉大家走这边,你这么自私难怪妈妈跟你离婚。
对,一句来自纯洁心灵的质问不但探讨了人性,还拖慢了节奏。
不一一列举了,心累。
没有太多血浆暴力,那样显得肤浅,我们可是探讨人性的高级商业片。
迷雾在我看来人性探讨的不错了,人家还血浆惊悚恐怖样样合格呢,7.8分,这片儿8.3真的没问题?
给韩国电影的评分标准就是中国大多数商业片呗,这么双标不合适吧最后奉上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肤浅空洞,毫无人性—————————————看了另外一个两星影评下面的评论,好几个骂人的傻逼。
提前写明,谁敢跟我下面骂,就俩字,死妈!
她好像一个提线木偶,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来自是我的设想,缺少一种生命感。
——《三体2:黑暗森林》在说《釜山行》前,说个有点重要的题外话。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当初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是想把女主角安娜塑造成一个卖弄风情,品行不正的“失足已婚妇女”,托尔斯泰在动笔之前就已经给这个因上流社会空虚而偷情的堕落妇女预设了一条轨道。
在动笔创作中,托尔斯泰用文字赋予角色骨骼和血肉,去描绘安娜的体态、容貌和穿着,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
再赋予了安娜情感和灵魂,慢慢地,他感受到他笔下这个女性的情感、思想,她的落寞与绝望。
经过不断深入的创作,他开始去体会去理解他笔下的安娜,安娜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一个作家笔下的木偶,更像一个鲜活的人,开始脱离了作者预设的轨道。
她的所做所为,来自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所思所想,来自于她所看所感,来自她的出身,来自她身处的环境,她所遇到的人,而不是来自作者托尔斯泰。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安娜,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女性,她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与《安娜·卡列尼娜》一样,《冰与火之歌》里面最根本是人物,无论上至君王公爵,下至无名之辈,都是通过角色的行为,去触发事件,再通过事件,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釜山行》里(大部分的电影剧本也是这样的创作手法),则反其道而行,编剧先给了一个故事情节大纲,然后分段去设计具体的事件,再通过角色的行为去触发事件,角色只沦为了服务情节的棋子。
过于设计的情节,就好像暴露了的威亚,时常让人出戏,忍不住吐槽。
很多情节,很明显就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定,别的丧尸都凶神恶煞,就老太太丧尸一脸迷茫与忧伤(请问,你有什么特权去忧伤?
)不就是为了让老太太姐姐打开车门,如果她一脸丑陋跟姐姐面目可憎地对视,那个老太太开门岂不是不能服众?
还有大家吐槽很多的,比如上了列车不关门的情侣,比如在黑暗隧道中唱歌的女儿。
这种套路最明显就在那些很拙劣的恐怖片,遇到了危险,既不逃跑也不反抗,站在原地只会尖叫,为什么不跑?
跑掉了,情节还怎么继续?
电影还怎么拍啊!
所以为了情节的继续,这些人物必须做愚蠢的行为,或者违反人类正常的逃生欲望和技能。
然后编剧和粉丝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以“人在受到巨大惊吓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自圆其说。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所有的角色像个提线木偶,被编剧和导演所操控,他们所有不合理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角色自身驱动,而是为了达成导演的目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情节去说教,生硬地去控诉人性的丑陋。
摄影,化妆,剪辑,特效的不足,很多亚洲的电影可以通过技术外包给好莱坞团队去弥补,但很多逻辑和剧情的漏洞却是致命的,而这,也是做为一个故事最基本却也最为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说,科幻片,丧尸片,逻辑不重要,我觉得任何类型片,说逻辑不重要的都是在耍流氓。
《三体》何以优秀,何以摘得雨果奖?
《三体》即便是科幻,他也有强大的物理理论和扎实的数学运算为基础。
《蜘蛛侠》里,蜘蛛侠用蜘蛛丝拉住高空坠落的女友,女友在强大的重力加速度,腹部突然被蛛丝拉住,导致脊椎被活生生拉断而死亡。
也许蜘蛛侠的设定很科幻,可女友是活在地球上的普通人,就要符合地球的基础力学。
小小的细节,就能反映制作人的态度,才能产生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这类故事优秀严谨且不浮夸的科幻电影。
也很多人说,近几年韩国电影开始崛起,我认为,很多的韩国电影,跟欧美的差距,看上去很小,但这个很小,就存在巨大的差距。
韩国电影这几年“所谓的优秀”,很多只是题材的讨巧。
无非都是些,强奸、性侵、乱伦、凶杀。
灾难的本身,就足够震撼,然后韩国会把这些灾难,加到儿童身上,其中再牵扯些政治,这些偏激的内容甚至不需要影像,一篇文章报道就足以震撼人心。
可抛开这些去看电影的本质,他们依旧还是韩剧的思维,韩剧的套路,只是批了一层人性和民主的外皮。
韩国电影,要追赶欧美,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PS:不要跟国产比,你肯定不会认为芙蓉姐姐没有凤姐丑,就认为芙蓉姐姐美,是国民好媳妇,大众女神,是吧?
丑的,终归是丑的,不优秀的电影,到底也是不优秀的。
)
韩国电影比较极端,要么特别浪漫温暖可爱,要么黑暗到心底,把人性最低劣的那一面翻出来给细细看,如卑劣的接头,老男孩这样的电影,看完能让你难受很长一段时间,不是特别喜欢。
电影,无论惊悚、喜悦还是恐怖,都应该给人一种享受。
这部《釜山行》就是一部在电影院时让你吓得大气不敢出,但走出电影院会对它津津乐道的电影。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亚洲丧尸电影,可能是因为人在韩国,电影里熟悉的场景和黄种人丧尸让我比老美的丧尸片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恐惧感也升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将丧失病毒带入这个列车的女孩是著名韩国演员沈恩京扮演的。
导演曾说过,他曾经拍的漫画电影《首尔站》是《釜山行》的前传,是讲述一个父亲在病毒蔓延的情况下寻找女儿的故事,这个女儿的配音演员就是沈恩京。
而且沈恩京丢失的地方就是首尔站,也就是这部《釜山行》电影中列车的出发站。
这样,两部电影就完美的连接起来了,动画片中的受害者进入真人世界,成为这趟血腥列车的传染源头。
这部电影也许情节不能给看了太多丧尸片的你太多惊喜,但是丧尸们的敬业程度绝不亚于老美丧尸们。
美国丧尸如果说是在化妆上取胜的话,《釜山行》则是在动作、表情上和声音上占足了戏份。
喜欢丧尸片的同志们应该会被《釜山行》中的丧尸惊艳到,真的很吓人!
具体不说了,一定要自己去看看。
这个丧尸片与以往丧尸片不同,是以列车为背景展开,列车作为密闭的空间,比户外遇到丧尸更让人有无处可逃的绝望感觉,但是每个列车车厢的隔断门和厕所间却又是幸存者们的临时安全避难所。
因此,这个片子不像美国丧尸片那样属于追赶躲避式,而是有进有退,有防守有进攻的打怪片。
另外值得一说的,因为美国有枪,因此几乎所有的僵尸片中,幸存者们都能找到各种枪与僵尸进行各种对抗,因此虽然主人公一直被追,但是并不处于十分弱势的感觉。
但是《釜山行》不同,在讲究礼仪,人人爱岗敬业,遵守规则的韩国,在列成上被丧尸袭击的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拳头,导演为了增加幸存者的战斗力,特意安排的一队棒球队员在车上,因此幸存者们终于有棒子挥了,还安排一个拳击手。
但总体来说,和美国拿着机枪的肌肉男女相比,韩国的幸存者们确实要弱很多,因此看起来才更让你紧张和恐惧。
还想说一点,里面个政客,我老公说他才是真正的大boss,因为他一路上搞死很多人,到最后连男主也被他搞定了。
从人性的角度,主人公作为一个自私的券商经理,从一开始教导女儿时时要以自己为中心,到危机时刻救助流浪汉,再到后来牺牲自己保护孕妇是他人性升华的过程,而这每一步的升华中,他的女儿就是点醒他的催化剂。
话说这个小女孩虽然长得不算可爱,看起来呆呆的,但最后和爸爸离别时那个声嘶力竭的哭声确认让人心脆,我周围都在偷偷抹眼泪或假装喝饮料也掩饰自己的哽咽(比如我老公)。
韩国这里,据说票房最高要算釜山,也许因为题目的原因吧,但是事实上,这个列车自始至终都没到达目的地,电影里没出现釜山的一草一木,连釜山人最自以为傲的方言都没听到一句,不知道是不是让他们失望了。
不过,釜山是这个列车的预期终点,也是这群幸存的人们最后的希望,这也许是电影启这个名字的原因吧。
从来,灾难片所要展示的都是字一种极端的环境下,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
面对人性的抉择,是选择大义,尽力帮助更多的人逃出升天,还是选择自保不惜以其他人的生命做代价?这是釜山行所展露出来的人性的看点。
从最开始的那只僵尸狗,奠定了全篇稍显惊悚的基调。
一列开往釜山的动车,却让无数人命丧。
既是要暴露人性 那必定是有善有恶。
一直保护着怀孕的妻子的大叔,一直保护自己的队友和心爱的女孩的学生,当然还有孔侑大叔的父亲。
这三个男人组成了最善的部分,保护该保护的人。
人性之恶一个是列车长,为了自保,牺牲了很多本不该死的人。
另一个体现在孔侑一行人冒着大危险从满是丧尸的车厢逃出 却不被安全车厢所接纳。
理由也很简单,从那种地方逃出来,谁知道你有没有被咬,为了一车人的安全选择放弃了相信其他人。
最后正面人物为了不去伤害别人而选择了各自的处理方式,剩下了怀孕的妇女和弱小的孩子。
最强大的人为了保护爱人而死,自私的人也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这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在影片里无意是一种凄惨的大团圆。
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用一场绝望至极的灾难对人性的极致拷问 可能也只有在这样的灾难面前 人性的弱点才会暴露无遗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最后不得不说 有责任感的男性魅力在几个大叔的身上给我深切触动!
当壮大叔紧守住门时,当老年人A开门放进来丧尸们时,当长发女被咬棒球男陪他时…最后孔侑被咬摸着女儿手叮嘱时开始飙泪,真的泪奔…与其说丧尸可怕,不如说人性更可怕。
最让我感动的是乞丐大叔,一开始男主不愿意让他跟自己一起走,结果男主被丧尸压在身下的时候,他不计前嫌的用跑过去用衣服盖住丧尸的眼睛。
后来为了孕妇和小孩那么怕死的他还是冲上去抵抗丧尸。
丧尸为什么不咬其他丧尸每次看丧尸片,我心中都有着一个深深的疑问,丧尸咬男人,咬女人,咬老人咬小孩,咬超市打折买来的五花肉,为什么就不咬同类?
我们看丧尸片的时候会发现,丧尸们的运动量都很大,他们追汽车,追火车,追飞机,追着主角们跑来跑去,我们从没有看到一只丧尸跑到一半蹲下来歇一会的,消耗这么大,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活人,大家没分两口就吃完了,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为什么不吃同类?
想了很久,我觉得他们根本不饿,就是贪玩。
首先,让我们躺在床上放空大脑幻想一下:突然有这么一天,你不用工作了,也不想找对象,大家都是一套衣服度过一年四季,不渴不饿,精力充沛,全世界还停水停电停网络。
从此我们不再追求生活眼前的苟且,精神追求拔高了。
这时候一帮人尖叫着,活蹦乱跳的从你面前跑过,他们就是你的诗和远方。
因为我们还能干什么?
生活百无聊赖,大家无所事事。
钱没用了,也不可能仨丧尸蹲在地上斗地主。
丧尸还爱凑热闹,乱哄哄挤在一起,谁也不说话,气氛尴尬。
这时人类生龙活虎的出现了,试问哪只丧尸不想打破尴尬这的气氛,于是就有丧尸提议,要不,咱追他们玩吧。
其次,那为什么不能是丧尸之间相互追逐呢?
你们想,丧尸一般追到人的时候,都会咬一下,证明自己追到了,被咬的之后没一会那人就咽气了,啥也不记得。
如果是去追同类,咬完对方死不了不说,万一再碰到了该有多尴尬,“对不起,我那天冲动了。
”“你别说了,我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如果再不小心传开了,大家都说你有病,排挤你,不让你在一起站着了怎么办?
丧尸怕尴尬,就只能不停的追着人类玩。
这是团体性的娱乐活动,每个人都能参与,大家相互配合,赢了还能找个借口聚餐加深友谊,多棒!
这个时候剧情就能解释通了,也能明白各国丧尸片的意思了。
美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动不动就世界末日,让我感觉煤气泄漏也能导致丧尸爆发。
所以美国丧尸都很随便,大家都很懒,不愿意跑,能抓着就抓着,不能抓着就算了,一幅资本主义作风。
我们才会看到美国丧尸每天就是在闲逛,慢悠悠的在高速公路上溜达,在树林里溜达,在街上溜达,在厕所里溜达,在车里无精打采的发呆,岁月静好。
他们遇到美国主角们,一般喜欢先咬那个金发碧眼大波浪的,然后会有个黑人骂骂咧咧的和他们同归于尽,接着对方老人就非要留下来送死,最后咬男主角,只给剩个最傻缺的女主角。
一般剩下的女主角要么跑到安全区传宗接代,要么就突然变异上天入地骑摩托四处杀丧尸。
后来经济危机来了,美国丧尸就努力多了,跑得也快了,但咬人还是分先后顺序,算是一个优良传统了。
日本丧尸比较浮夸,专注各种造型,要么从肚子里蹦出个肠子能捆人,要么乳房能滋硫酸,大家都身怀绝技。
于是日本丧尸们压力就很大,不仅要在造型上要别致,死法也不能落伍,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日本丧尸们都死的很努力,被砍掉个胳膊血喷一个礼拜,脑袋没了血喷一个月,这是日本丧尸的硬性指标。
因为他们面对的主角更浮夸,没胳膊的是机关枪,没腿的是电锯,乳房滋硫酸的被乳房能喷火的给弄死了,所以日本丧尸竞争压力最大。
韩国丧尸比较能歌善舞,擅长用肢体语言,虽然都挺爱跑,但是没有一个好好跑的,总要摆出个别致的造型,扭着跑。
因为韩国人很团结,所以丧尸都是抱团出现的,但因为素质低,所以爱插队,导致了总会发生踩踏事件,相当一部分丧尸都是被踩死的。
他们就属于吃得少的,一般只咬一口,然后就静静等着韩国主角们哭,韩国主角爱哭,他们爱看,所以他们应该属于喜欢欺负人那类的丧尸。
中国没有丧尸,中国有丧尸也得被人民警察撂倒,所以中国只有僵尸,因为僵尸是前朝遗留问题,属于文化瑰宝,得用传统文化消灭,所以中国僵尸的主角们都是穿黄袍的道士。
中国也不能有丧尸,因为不能非法聚众,一两只丧尸干不成大事,走在路上还容易被撞死,办个实名制咬人的手续太繁琐,只能在家里呆着。
中国女主角还不好找,她们谁也不愿意扯着嗓子叫,太考验演技,大家都是用眉毛演戏,没用过嘴,丧尸们也不知道从何下口,哪都是玻尿酸,所以还是僵尸好,僵尸都是上手掐。
现在你看,丧尸是因为饿才咬人吗,这是丧尸们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是他们业余生活里的社交手段,各国丧尸都是在享受这种乐趣,追求的是胜利的喜悦,拥有的都是奥林匹克精神。
可是丧尸这种单调又乏味的设定能走多远呢,一味的以伤人为乐趣,不如去追求更高尚更委婉的兴趣活动该有多好,比如追求爱国主义去国外开水龙头去,比如上网留言骂人,比人抱团在道德制高点踩压别人,这样伤人更有趣吧,我是一定会买票去看的。
两只丧尸在吃人,一只问:“既然我们抓人这么难,为什么不吃同类呢?
”另一只丧尸放下手中的残肢嫌弃的说:“咦吃同类好残忍……”
全文完。
————————这个影评突然火了?
这不是我的原创,是釜山行刚出来的那会儿,从QQ空间搬运的,原作者是谁,早忘了。
大家也不必因为这个影评关注我哈😊
我记得好久以前,在我上次回国以前吧,悉尼的电影行业某朋友跟我提过她的老板投了一个韩国僵尸片,我当时就觉得投这个干嘛啦韩国拍的僵尸片必须没什么好看的嘛,毕竟“僵尸片是欧美的类型片”这个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后来《釜山行》出来,被各种好评,我挺惊讶。
前两天看了个微博Po的推荐终于忍不住,今天约了朋友去看掉了。
看完以后到现在三个小时了,我还感觉闷闷的,一面觉得“真好看呀”一面为我们中国电影被韩国电影抛在后面的、越来越遥远的距离感到焦虑。
《釜山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僵尸片,和我们看过的所有僵尸电影拥有完全一样的套路,有封闭空间,有感染有逃命,有对抗有小聪明,有煽情有生死,这里有的《行尸走肉》呀《僵尸肖恩》啊它们都有过。
但是《釜山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亚洲的僵尸片,它充满了身为亚洲人会各种共鸣而欧美人绝对想不到用的元素与梗:亚洲社会独一份儿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因果报应……全都被调进了故事里。
看一个僵尸片到最后不止被圆满地吓了一圈,还感动得五体投地,哭得稀里哗啦。
我好几次以为自己扛过了哭点,没想到最后还是败给了一段父女的对话。
眼泪止也止不住。
这个片子在你以为充满希望的时候突然就绝望了,又在你终于绝望以后留了一点希望。
剧本是工工整整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模式,第几分钟出现几个事件几个转折几个主要角色几对人物关系全部是教科书的模版,以最快速度发展故事,让每一分钟的情节都饱满生动(用饺子比喻的话就是塞满了肉馅),丝毫不用一点闲话家常来浪费镜头时间。
知道如何利用一个满是缺点的主角的成长与改变让观众代入角色(少年漫画的套路),知道怎么运用人气角色的命运来影响观众情绪,知道留一个情节上的“关键道具”(儿歌)并在正确的位置使用了三次……两个小时里十几个人物全部立住了,观众能清晰地分辨他们记住他们并对他们拥有不同的解读就人设这一点,多成功啊。
从好莱坞学到的,已经完全变成自己的了。
几年前上学的时候,我的澳洲电影老师专门开了一节课讲韩国电影的崛起与风格,讲朴赞郁讲《老男孩》,当年让我一个对“韩国电影”四个字充满鄙视的无知少女差点跪着出了教室。
我那时候觉得中韩两国电影的差距至少有10年那么多吧。
如今,这些年过去,我隐约觉得中国电影多少也有了一丢丢进步,结果看完《釜山行》,人家他妈的又一下子甩开了我们十多年。
怎么追啊。
继续追吧。
心累累的,哎。
丧尸和密闭空间,这两个元素加起来,只要剧本和执行不坑,爆米花的基本好看就有了。就可惜在“智取”这一点上想法少,武器设定也有限,一路各种扛丧尸有点重复单调,花样不够翻新。人物也好坏得太分明了,孕妇小孩老人过于标配。其实吧,最后要让那个人渣活下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丧尸的舞姿和跑步速度好评,节奏衔接好评
不要因為像爛片一樣的名字而錯過這部電影。作為一個非喪屍片愛好者,很幸運因為腸胃炎沒吃東西就進電影院⋯恐怖氣氛一流,煽情力度一流,男主角從自私自利到無私奉獻的成長,人性的善惡對比等等。故事已經很完整,收尾還來了個小反轉:如果小女孩沒有唱歌,那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人性就在一線之差
这绝壁是散户在电影史上被黑得最厉害的一次……万恶的基金经理在收割韭菜后依然成了英雄……
并不觉得好看,并不觉得好看,并不觉得好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丧尸居然杀不死,我始终认为这是这部电影的bug. 剧情太一般,没有惊喜,也不觉得惊吓. 一星给男主角演技,之前看过他演的熔炉,很喜欢. 觉得这个算拍的好的强烈建议你们去看行尸走肉.
再补充一下,这部片子能进top250简直扯淡
1.这就好像在一列16节的高铁里面,连续进行了好几场百米冲刺比赛一样,每一段煽情戏码就是比赛间隔的休息喝口水;2.韩国的灾难片的掌控能力也确实驾轻就熟了;3.几乎所有角色都处理得很好,连群演丧尸也是;4.喜欢马东锡夫妇、中学生小两口之间的煽情段落,很美!5.年度台词:这里更危险。
明知山有虎,偏向釜山行。也许在现实世界里,真实的状况还要更加黑暗和惨烈吧。觉得这部电影有点被高估了,2小时实在太长了。
韩国好老公,日剧跑孕妇,感脚孕妇把肚子都跑小了(¬˛¬")群众尸化2秒钟,男主被咬能活5分钟诶~
剧情引人入胜。但论实质,这部片其实和唐山大地震之类没有什么区别,为煽而煽为虐而虐,群演人物脸谱化,善者极善恶者极恶。从熔炉到素媛到金福南到哭声,这些年的韩国电影都热衷于拿极端故事博眼球,很聪明,但也有点投机取巧噢。有一场很紧张的戏竟然笑场了,怪我。。。
主角光环比好莱坞经典套路还套路,有点追求好不?
从此片可窥探韩国商业电影和类型电影已经成熟,跟任何好莱坞僵尸片都不逊色,中国电影人也该学学了
看了部好电影的感觉真是回味无穷,不爱电影的人简直无法理解不能沟通!——豆瓣九年,感谢依然有它提醒我保持初心。依旧没有爱人却也依旧爱电影,也没啥不好。
群演比老美丧尸的战斗力直接提升N个水平,且在没有一枪爆头的设置下加进了手撕丧尸的技能。(每一个灾难片都得有一个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的角色一直活到电影的四分之三进度条)
bug和傻逼多到我冒火
表达得好肤浅哦,所谓的人性。
虽然不喜欢韩国电影将人性黑暗过于刻意和脸谱化,但把好莱坞那套移植在自己身上,又能做好惊悚的氛围和流畅的叙事,确实无话可说。
丧尸群演精彩,几次蜂蛹都让人心跳加速,就是跑太快了,逼得人孕妇体力值大爆发。文戏有点拖进度,几场戏都是为了情节需要而故作铺垫略生硬,且切割了整部剧的节奏。人性挖掘其实是韩影做惯了的,精准召唤生理感知。
三流丧尸片,一点不好看。
韩国主流电影老是感情过度丰富以至于虚假到极点 像他们的整容 这可能是个民族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