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Gimme Kudos

主演:王志文,范伟,陈好,苗圃,廖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求求你,表扬我》剧照

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7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8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9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0

《求求你,表扬我》剧情介绍

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却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然而 直到其父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在警察女友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很快就找到了事件的真相。真相自然使杨红旗得偿了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可是却深深的伤害了想维护自己清誉的女大学生欧阳花,与此同时,古国歌也陷入了不知对错的矛盾之中…… 本片在2005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剧本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厨妻当道乘胜狙击投向未来高中舰队OVA后篇一不留神火线干探之革命正果劳里尔·高德罗苏醒之夜我们才不是兄弟呢牛胆神偷英国佬来了我们的童年遗失的世界第三季狼烟北平疯狂行动镜花缘之决战女儿国黄沙渡万万没想到第一季抓痒神探感谢人生追击8月15我在北京等你夜与日被时间遗忘的土地再见时光虚情假意不明影像:绝对点击禁止云南虫谷伊桑僵尸吃饭跑步和恋爱

《求求你,表扬我》长篇影评

 1 ) 关于粉巷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18861/这篇关于电影的内容分析的很透彻,还有就是奇怪的粉巷。

欧阳花为什么对自己被强奸(还是未遂)一事这么抵触,为什么她会在深夜出现在粉巷,为什么下大雨杨红旗也会出现在那,为什么那地方叫粉巷。

答案:因为欧阳花作为一个大学生却在背地里卖春赚钱,粉巷,顾名思义,有颜色的...而片警是不会说自己的辖区治安有问题,更不会说这有所谓的红灯区,所以欧阳花才会对自己出现在粉巷如此的讳莫如深。

而杨红旗呢,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年近40,无老婆,没正式工作,可他知道2月14是情人节,所以他才给父亲做了晚饭,又冒着大雨来到粉巷,实际他是想买春的,可是却遇到影片故事最初的纠结......但后来导演可能也觉得这样太阴暗,这方面给的提示并不多,最后也并没圆场,也可能关于这一段被剪掉了,可能担心审批不下来吧。

 2 ) 转载:从黄建新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说起 张三四

  《求求你,表扬我》讲述的是一个家住农村的打工仔杨红旗(范伟饰),因为父亲当了一辈子劳模,心里特别期待自己也能受一次表扬,于是他到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被强奸的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饰)的事迹,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他便不断地四处讲述,终于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重视,派记者古国歌(王志文饰)进行调查。

但正当事情要水落石出时,女大学生站出来要阻止这件事,面对女孩一生的清誉和一个农民儿子一辈子的心愿,古国歌也不知如何取舍。

  善于以小见大的黄建新导演希望借助本片表达他新的思考———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悖离。

黄建新说,站在剧中三个人物的立场上,谁都没有错误,一个是有着淳朴信念的孝子,一个是按照事实报道的记者,一个是希望过简单生活的大学生,三个人的出发点都是真心的,从每个人的立场看都是对的,但碰在一起的结果却是各自都受到了伤害。

欧阳花的简单生活被摧毁,为了不被突如其来的遭遇改变人生的轨迹,她撒谎、否认,拒绝帮助曾经给予她帮助的杨红旗,杨红旗充满人性化的理想遭到了扼杀,而古国歌也因此陷入了矛盾,挣扎在对与错之中。

从黄建新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说起张三四  大多数观众都把杨红旗对幸福的定义看作笑话,而不去分析它对影片提纲挈领般的作用,更遑论反思这种植根于我们骨子里的思想。

杨红旗对幸福的定义可以简化为一句话:你幸福就是你有的东西我没有。

因此,我要幸福也就是你没有的东西我有,或者至少你有的东西我也有。

出人头地、烘云托月、红花需要绿叶扶,这就是我们成就感、荣耀感以致自信心的来源。

故事的动力是:杨红旗追求父亲有、自己没有而别人也没有的表扬。

阻力是:欧阳花保护别人有而自己可能会失去的清白名声。

假如杨红旗获得表扬,他不会得到任何实际利益,但可以获得一种比别人先进的自我想象;假如欧阳花的事件曝光,她也不见得会失去什么,她所谓的失去工作,失去朋友,同样只是一种想象。

所以,影片真正的冲突是两种想象的冲突。

  隐藏在杨红旗背后的,是一种国家 ideology ,具体而言是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要获得的是以《明日晚报》为代表的话语权的认可。

《明日晚报》可以通过报道他的英雄事迹确认他的先进身份,从而回应国家 ideology 对他的询唤。

国家 ideology 对杨红旗的询唤作用被人格化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期望/询唤的场景相当有意思。

一束背光穿过窗户打在杨胜利的床上,形成伟人、圣人和神仙才有的光环,摄影机采用杨红旗的视点,绕着杨胜利转,而无论转向哪里,杨胜利始终正对着摄影机/杨红旗/观众说话。

于是,这种询唤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无法逃避。

按杨红旗的说法,杨胜利已经得了晚期癌症,活不了几天了。

这隐喻了国家 ideology 处于濒死状态的现状。

虽然 宣传machine 不遗余力地聒噪,但没有多少人当真。

讽刺的是,影片结尾,杨胜利非但未死,反倒还精神抖擞:国家 ideology 的生命力还强着哪!

杨胜利的房间里贴满了不同年代的奖状,但它们都是全新的。

所谓历久弥新,新瓶装旧酒,这就是从建国初到现在,国家 ideology 给人们的感觉。

隐藏在欧阳花背后的,是传统的贞洁观念。

它从封建时代的国家 ideology 沦落为新中国的民间 ideology 。

国家从不提倡,但是默认。

影片并不打算讨论这种 ideology 的地位,导演关心的是“民间”二字。

这样,杨红旗要求欧阳花承认救人的事实,就转意为国家 ideology 要求人民承认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

对欧阳花来说,承认自己被救就意味着承认自己被强奸(未遂),她站在城墙上试图自杀,声泪俱下地控诉,这可以勾起观众对她的同情,从而造成这样一种效果:国家强调拯救人民对人民造成了伤害。

欧阳花最终没有承认,于是,杨红旗把她给“干”了。

这就是不同意国家 ideology 的后果。

杨红旗其实并不真正需要得到欧阳花的承认,只要《明日晚报》愿意刊登报道就行了。

欧阳花起初否认事实,继之试图以感情打动古国歌。

他们对古国歌的争取就是对话语权的争夺。

《明日晚报》面临的困境就是是当代中国报纸面临的困境:倒向国家 ideology ,还是倒向人民?

 3 ) 矛盾与现实的挣扎

一份表扬,一种精神,一种徘徊于真实与谎言之间的无助、矛盾的心情,还有时代的鸿沟以及人性的缺失……这构成了《求求你表扬我》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初看影片觉得好笑,是因为杨红旗(范伟饰)那种应该被现代人认为很“傻冒”的行为和语言。

开头一段特写,特别是他对幸福的阐述,观众都是要笑出声来的。

可随后,欧阳花(陈好饰)对他帮助的不承认,古国歌(王志文饰)对他的怀疑与猜测,乃至整个社会对他的排斥,再到对后的真相大白。

这些,怎么都不能使人笑得出来,我甚至想去按报警器,可又想到影片里那位派出所长(句号饰)的假冒伪善,觉得还是算了吧,派出所里也没有真相。

这真是个黑色幽默,背后折射出导演对人性的反思和对沉重现实的无奈。

影片开头的字幕以奖状、证书作为背景,配以的却是低沉得犹如哭诉的旋律,起初的感觉只是这与“荣誉”这种东西不太相称。

但当这种代表了人的无奈的哭泣音乐,在杨红旗父亲的灵堂被人遗忘在荒岭的时候,在结尾古国歌说“一抹飘在心里的红”等的时候被重新奏起。

才觉得“荣誉”这东西的背后,是一口无底的井,我们俯身看去,都不禁会头晕目眩。

本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背景设置,主人公在南方的古墙、炮台前对话。

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歇斯底里,有人保持沉默。

这是一个南方小镇与现代社会的矛盾,而现代人在古墙前显得多么浮躁和虚伪。

有时候也让人不得不生发出一些叹息的声音:那些古墙与炮台是古人抵御坚船利炮的,而现在,却抵御不了人性罪恶的蚕食,竟也逐渐得被赋予罪恶。

还有的便是时代的隔阂。

表现出来的是杨胜利(杨红旗之父)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对荣誉的追求。

我们不能说那是虚荣,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承认,既是物质极端贫乏,他们也觉得那些奖状承认了他们活着的价值。

那时候的人,崇拜毛主席,整个屋子贴满了奖状,就连盖着的被子,也是和红旗一样的颜色。

他们无私奉献,一心向往共产主义,说是为社会主义贡献一生。

而现在呢?

社会想车轮一样飞速旋转,可人的思想,只停留在本雅明说的“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里。

而这种复制,复制出来的是自私、猜疑、谎言、虚伪……并且泛滥开来。

于是两种思想的碰撞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受过那种传统教育的杨红旗与现代社会实用主义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精神不被现实所容,并且被看成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多么无奈的一种心情!

人类思想的倒退,即使是物质生活在提高,那也是一种畸形的提高,这更突出了都市人心灵的麻木、空虚一剂我们所处的一种悲哀的境地。

于是杨红旗的来临,更像是戈多的来临,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者以改变。

可是这也产生了矛盾,古国歌在感觉到他的生活被杨红旗的精神影响之后,也感到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相比杨红旗来说是多么有限——仅仅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

但他毕竟是个都市人啊,习惯了物质的陪伴,习惯了自我。

即使后来放弃了南方,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生活,逆着人流在北方的广场上行走(这人流是代表了多数人的生活方向的)又去追逐那抹红。

看见的,熄灭了,微笑,然后擦身而过。

这是在提醒,当人性都缺失了的时候,别忘了那最后的一个微笑。

关于结尾,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认为那是古国歌的幻想,是导演的特意安排,是点睛之笔;也有人认为是杨胜利的诈死,骗得了表扬,导致那种理想主义也最终陷落,以致他们也顺应了人流,生活在了虚荣之中。

其实这些争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想告诉我们不要让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的悲哀成分,从而引起思考,这思考不应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去思考自己。

因为每个角色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4 ) 一根骨头

看范伟的片子,看到《求求你表扬我》,实在忍不住想说两句。

此片不由自主让我想起彭浩翔的《出埃及记》。

两个片子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开场都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求求你》是范伟大脑袋对着摄像机说:我觉得你们得表扬我。

《出》剧是一个男人对警官说:我上女厕所不是偷看。

这样的一个开头,让观众以为这是一个暗示,此片是笑剧。

结果,结尾告诉我们,错了,是悲剧,或者,正剧。

第二,两个片子都是被倾诉对象(《求求你》是王志文饰演的古记者,《出》是任达华饰演的警官)从一开始对倾诉者所说的事不相信,到感兴趣深入调查,然后查出问题。

第三,第三就是男主角都有一个亲密女友,王志文的女友是苗圃饰演的某警察(巧合?

),任达华的女友是一个我不熟悉的女演员刘心悠饰演的。

第四,应该还有第四,但是不说了,先说这些吧,很相似的场景情节发展,《求求你》给我的感觉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范伟饰演的农民无疑从未撒过谎,陈好饰演的女大学生不承认被强奸太正常了,谁身上发生这种事儿会满世界嚷嚷去?

好吧,编剧说了,我就是想说,新闻不好写新闻工作者不好当或者再深奥一点儿,很多事不像你们表面看到的那样,一深入调查就发现往往与脑海里的事实相左。

那您倒是找一个典型点儿的例子啊。

您这个例子毫无说服力,尤其是陈好的表演,为啥还有一幕夜雨中她光个后背在范伟怀里,扭脸貌似狞笑的侧脸,弄得我当时差点儿没从沙发上蹦起来,以为是鬼片呢。

国产片太不讲究是常事儿,但黄导也不能太不把我们观众当人了,我们平常也都读书看报,您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们溜一眼就明白了,搞得您这么费劲巴拉费劲心思地折磨自己折磨观众,我们也挺不落忍的,因为我们自个儿没导过片子,所以想着这事儿估计挺麻烦,要不怎么连一个故事都讲不抻透呢。

无论如何,此片让我琢磨不透的地方很多,比如那个苗圃在片子里总吃醋对故事情节到底有啥帮助?

《出埃及记》里任达华的那个女友可是有任务在身的,她的表现当你看到片中时会恍然大悟,会回想。

同样,《出埃及记》里也有情戏,而且是任达华和温碧霞的床戏,可是因为和剧情里的情绪相吻合,丝毫不觉难堪或突兀。

《求求你》里也半遮半掩弄了一点儿陈好的裸背,看了只让人怀疑黄导对此女有啥企图。

从前我是一个爱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后来好久不挑了,手艺就有点儿生疏,猛一捡起来,还有点儿不适应。

所以这个骨头挑的到与不到的,大家多担待吧。

这年头,手艺不好干了。

 5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难言之隐,当记者的要想兼顾多方利益很难

本片算是部非常经典的内地老电影了,也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现和还原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人们的生活状态,那时的人们都非常淳朴善良。

影片当中的杨红旗作为普通民工,看着非常憨厚老实,他希望自己做好事的人物事迹能登报让大家熟知;古国歌作为报社记者,力求登报事件的真实性,这是他的职业操守;欧阳花作为女大学生,一直矢口否认杨红旗所说事件的真实性,实则是保护自己的名誉;米衣作为女警察,有着非常敏锐的辨别判断能力。

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很有立体感。

其实观众们都很容易看出杨红旗说的事情绝对是真实发生过的,绝不可能是杜撰的。

但人人都有难言之隐,欧阳花不想让自己的丑事让大众都知道也必须理解。

两人的矛盾最终都体现在了古记者身上,当记者的难处似乎也就在此,很难兼顾多方利益。

影片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

 6 ) 求求你,正常点

终于把《求求你,表扬我》过完了,冒着冷汗。

我一直拒绝用“求”字,因为它有仰视哀告的意味,本不想用“求求你,正常点”作为本文的标题,但是,当阵阵恶风扑面而来,当片中不正常人类随处可见,还能有什么选择吗?

本片值得赞美的是向观众展示了颇具特色的江南小巷和民居。

在演员方面,可圈可点要数气壳装的嫌犯,尽管戏份极少,但还是把《没事偷着乐》中三民被戴绿帽时的神经质和《谁说我不在乎》中那个总要做弹弓打人家玻璃的精神病人气质再次表现出来。

影片试图用提琴做背景乐来营造凝重,凸显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表扬,衬托被人言毁灭的人生低潮。

片中反复出现《郭龙所指的那首日本歌》,与其说是民谣不如说是即兴式的哼唧,我倒是觉得用阴影乐队的《雁》可能更合适一些。

编剧在剧中人物的名字上颇下了一番工夫:比如用古国歌来暗示其少年老成;比如用杨红旗来加强意识形态色彩,把主人公的出生日期定位在60年代,这使我想起了朋友的话“那时候很多人都叫建国,如果是我就起名叫筑邦”;比如用胜利把杨父定位在最多不过1945年前后出生这个范围,因其子杨红旗的年龄接近40岁,可是丛志军却是一副落魄的前清举人形象,除了哮喘之外根本看不见真实的历史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最成功的要数谈伟这个名字,谈话的谈,伟大的伟,简言之,就是扯大淡的人,因为除了勾三搭四,此人没做过一件正事。

“3天报纸天天买也没有(表扬稿)”说明了该报是日报,日报怎么可能报一个月之后的选题?

即使是深度新闻部的选题也是一周一报。

谈伟欲以此获得一个月的清净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作为同行,我绝不相信古国歌和谈伟是记者,并且几乎可以肯定谈伟至多是胡同串子型的狗仔队,从未见过用如此下作之手段索要采访对象联系方式的记者。

让人疑惑的是,谈伟能够如此熟练地运用电脑,但我没有看见网络在事件发展中的任何跟进和技术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古国歌和谈伟的穿着也过于光鲜,而我和我的同事们则因为熬夜写稿往往一脸晦气衣冠不整。

主编因早年做过几年基层报道,凭借这个资历可以在报社养老,手里不是《李叔同》就是《四书五经》,写了篇迟到的表扬稿似乎不是为了工作而更象是纪念曾经做过的宣传工作,这个形象塑造的倒是很贴切。

米依如同她的职业一样,是一个谜一般的女人,很难对她的年龄做出判断:因为根据她随处可见的世俗气,可以将她定位在70中末期;而“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则很符合80年代纵欲狂欢却无法负责的特征。

今年3月,我在中关村听到一位女警的话:“我从来不买鞋,都是公家发的。

” 在杨红旗的车间里,米依显然不适应脚上的凉鞋,想必是因为没少穿公家发的鞋。

欧阳花和她的同学们很象“苹果来了”,所不同的是“苹果来了”的表情夸张是因为不菲的广告费,而欧阳花们则是因为表演过火。

她们跟米依唯一不同其实就是没有公家的鞋,职业和非职业的角色塑造没有明显分别,看不出有什么层次感。

杨红旗一直寻求的是得到表扬,影片交代这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但没有交代的是他应该去争取自己应该争取的东西:父亲得了癌症,工友出了工伤,两方面必须兼顾却不能请假;年近40却没有家当娶妻,来到城市当苦力……杨红旗哪怕用买醉买春这样消极的方式面对苦难也比期盼这种不着四六的所谓荣誉要好的多。

具有浓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表扬使杨胜利成为了奴隶,并且他希望杨红旗也步其后尘。

这种可悲的信念差点要了他的老命——“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让他晚节不保”。

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完成工业化积累,但在实现工业化之后将对农民做出补偿,这是社会主义领袖们的承诺,但这个链条已然断裂,没有任何对农业的反哺,所以杨红旗们只好去城市贱卖体力。

正因为有了这些奴隶,米依才能有闲心用放大镜探询床单上的蛛丝马迹,古国歌们才能坐在不比《时尚》条件差的办公室里游手好闲,欧阳花们才能表情做作一惊一乍。

影片结尾,杨红旗说:“我把她给干了”,很好!

奴隶已经觉醒,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粗鲁。

 7 ) 小人物,小故事

一直都没注意到是黄健新的作品,和他大多作品一样,小人物,小故事,小小的来点感慨。

开头让我很喜欢,音乐、镜头、漫画式人物性格,制造出反讽意味浓重的黑色幽默,当王志文来到范伟家看到范伟父亲的时候,那个光线用得简直绝妙,老人如同圣人再世,再配上隆重的音乐——说是讽刺现世也好,真的抒情也好,都非常合适。

可是,就和中国绝大多数电影一样,一旦归结到某个严肃的主题,就玩不转了。

所以它的结尾也就只能用苍白的深沉乃至故弄玄虚来收尾,或者,不管怎么讽刺,最后要表现一个光明的尾巴,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出现个“魔幻”结尾。

好像《卡拉是条狗》那种完全省略式结尾也同样是功力不足的表现。

或者说,也许是心虚,可以深刻的看到无数问题,却不敢深挖根源——也可能是因为不愿意把故事说得太残酷和赤裸裸,造成绝望情绪。

我由此会觉得,中国导演如果哪个能把电影结尾讲得精彩,哪个就有希望成为中国电影希望。

 8 ) 不完美。

对于红旗助人为乐的事件内容,我本人觉得过于敏感。

强奸案本身来说,伤害最多,最大的,就是欧阳花这个女大学生。

抛开电影本身,做为一个记者,你调查的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孩的隐私,是被强奸了还是被未遂了,我觉得换作任何一个人,都应该理性地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

请你尊重个人的隐私!

给人家一条生路!

不管这强奸案是真的,还是像电影里那样装模作样地去怀疑它的真实性。

(其实这也是导演悬疑情节处理得不好,我一开始就猜到了强奸案是真的。

)欧阳花作为女大学生,因为这件事情,而在自己生命里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污点,学校安排了工作,闺蜜一起帮着隐瞒,甚至连派出所都隐瞒了真相,当然了,派出所肯定愿意隐瞒,不然业绩也毁了。

而这个傻X记者,在导演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去揭露受害者的伤疤,那个还没有长好的伤疤。

二是对于表扬这件事。

为什么我要放在第二点,因为很二。

导演为了让电影给人感觉隐晦,过度地描写了主编,村支书,等等官场人的黑暗。

着实让人觉得顾此失彼。

你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

纯粹点好吗?

电影一开始的桥段,让我觉得这大概是范伟的幽默片,然而电影整体的基调和这样的开头很不相称。

其余没什么要说的。

要我说“李叔同”还是“四书五经”?

还是“chanel”有多奢侈?

我觉得我可以闭嘴了。

两星,不能再多了。

 9 ) 各打五十大板

影片其实说的是一个巨大的道德困境,杨红旗和欧阳花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

古国歌是一个试图用记者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良心在双方中间寻求一种平衡的人,但是双方都是那么理直气壮,于是他只能陷入了心理的迷局无法自拔,只好选择出走。

我觉得,对双方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杨父是为了满足对自身道德的完美追求,欧阳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尊严,都是出于私心,少拿各种高调来糊弄老子!

很多朋友对这部片子给出了极低的评价,看了他们的评论,我觉得他们在评论这部影片的同时加入了对片中人物的道德判断,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评论这部电影了。

其实,对于这样一个不同人的利益错综复杂的复杂故事,导演的诚意还是有的,只是掌控的能力差些,达不到黑泽明执导《罗生门》的高度。

另外,一些次要人物的设置比较失败,如古国歌的神经质的警察女友,花痴的同事,都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型的。

不管怎么说,看过之后能够见仁见智,让大家对这种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的利益纠缠和道德困境有所思考,这部片子就不算很失败。

 10 ) 好多人没看明白,或者装糊涂

像本片这样,用很短的篇幅,很精炼且良好控制的手法,很有力量的镜头与对白,同时很生动叙事,最终展现出一个宏大而又深刻的主题的影片,在中国当今影坛是极其稀有的。

很多人以为杨红旗和杨胜利是骗子,这说法对,也不对。

对的部分在于,他们骗了人,错的部分在于,他们不是骗了观众和古国歌。

本片非常善于运用隐喻来表现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这一点上来说,杨红旗、杨胜利很明显代表了一个年代特有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欧阳花,代表另一个年代。

古国歌在其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背景,让他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剧烈挣扎。

原著中,古国歌是一个年轻人,与欧阳花年龄相仿,而电影中他成了一个中年男人,这绝对有着深意。

这种内涵恐怕不是普通观众可以轻松体会的,但是如果是古国歌这样的观众恐怕都有在内心中经历过这样的冲突。

杨红旗和杨胜利不同,他看起来比古国歌还年轻。

所以最后,他出人意料的说,我把她给干了。

杨红旗到底干了没?

无非是两种可能。

干了,我们就要思考,为何他这样一个老实巴交、自卑且缺乏胆量的人会干;没干,我们更要思考他说的那句“就知道你不信,就像你当初不相信我一样”。

我个人倾向于没干。

因为这样更有意思。

杨红旗做好事,没人信,做坏事,居然也没人信。

大家都宁可信欧阳花。

为什么?

米衣为什么不信欧阳花?

仅仅是因为她吃醋吗?

不是。

是因为欧阳花代表的那种选择,恰恰和米衣的那种选择相反。

两个人根本不是一种人。

古国歌被欧阳花吸引,也因为他被欧阳花身上和自己类似的性格相打动,而米衣,和他也不是一类人。

为什么杨胜利又活了?

因为杨红旗被表扬了?

从本片中我们难以得到确定的答案。

我们只知道,在那个拱形甬道的尽头,是一面飘扬的红旗。

古国歌看着那面红旗,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求求你,表扬我》短评

怎么还有廖凡不记得了

6分钟前
  • ''Sycamore
  • 还行

在南京拍的!

9分钟前
  • dayday
  • 还行

有点中国版《再见列宁》的意思,终究还是浅了些。

12分钟前
  • 山微漾
  • 还行

深刻!狡猾的导演。。。

14分钟前
  • 至尊玉
  • 力荐

挺不错的片子,黄建新很有拍悬疑片的潜质,但是就本片来说叙事能力不足是硬伤,悬疑味道不足

17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这个导演真的这么有思想?

18分钟前
  • Lucas
  • 还行

我头一次被这么清晰的知道什么是幸福

20分钟前
  • haha12
  • 力荐

地方电视台社会百姓栏目的编剧、配乐水准。。镜头倒是不错

25分钟前
  • 迷思白辣椒
  • 较差

一般~

27分钟前
  • 寻斧的鲁班
  • 还行

中国式的荣誉感,愚孝误人,更误伤受害者。

31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很莫名其妙的一部电影,纠结的事,纠结的人。

36分钟前
  • loto
  • 较差

乱七八糟,陈好太假了!

37分钟前
  • 大头的小头梦
  • 较差

2004年的价值观念和现在差距已经这么大了吗……什么乱七八糟的

39分钟前
  • E3F058
  • 较差

视听语言幼稚到家。如果剧本是从红旗的视角还可以挽救。结果硬是拍成一个悬疑剧。完蛋。

44分钟前
  • 竹山
  • 很差

很有戏剧性 挺矛盾的 该表扬还是不表扬呢

49分钟前
  • 逍遥吧
  • 推荐

最后结局什么意思

53分钟前
  • vii07
  • 推荐

2006年在大连生活半年,买了一张dvd,在住所快乐一整天。这部电影背后有冯小刚(监制),刘震云(编剧之一)。剧情不知道想表达啥,剧情逻辑漏洞太大。王劲松演的角色都很经典。王志文穿的应该是自己的衣服,毛衫和衬衫都穿tommy的,那么没有广告意识呢,免费给人做广告

54分钟前
  • 陶子冬
  • 还行

比较渗人的电影……王志文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演他自己。

59分钟前
  • 鑫鑫鑫❤
  • 推荐

突然发现这部片子在我的豆瓣猜中,而我,居然看过……

1小时前
  • purple_yang
  • 还行

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了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1小时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