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婷
主演:艾琳·贝达,卡特·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简介:华人导演赵婷(Chloé Zhao)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先后入围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和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影片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详细 >
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最可贵。
不太记得《骑士》是否很马利克,但这部看起来与《穷山恶水》无疑一脉相承,手持中近景与固定远景的配比即是人与环境的构造,同理是混音中人声与风声的进退,广袤而逼仄、亲密又疏离,血、肉、土、诗的协商关系。之前隐约知道原住民与酗酒的社会问题,借着这部又查了查关于拉科塔保留地的禁酒和私酒、贫困和暴力,毫不意外,殖民遗留和系统性压迫夹板气,恶土的恶是种族主义造物,社群越脆弱越难走出越脆弱加倍。但本片不是全然绝望,它指向“出路”在“教”,在文化传承,且不仅来自所有人的父亲,更重要的新世代、手足——片名应该加个“们”。很强的“Tisch感”,一查果然摄影也是校友,还是《上帝之国》的摄影。片中出现的Little Wound公立中学校舍建筑是公牛的造型,还有教室里充满动物和只有与动物有关的未来的段落好有意思。
找不到字幕,作为一个英语片,网上流传的英文字幕居然是根据法语字幕二次翻译过来的,将就着看了。作者的风格在处女作就已经大致成型了,真实感惊人,可惜结尾的独白鸡汤味太浓,有些掉价。
同样是处女作,可以和凯莉·雷查德的《野草蔓生》和约书亚·萨弗迪(哥)的《被抢劫的乐趣》对比着看,差不多正好隔了两个十年。
-,兄妹视角的采取上,感觉和片名不太吻合。
6/10。影片的剧作未有明确的戏剧结构,甚至主角的情感困境要到后半段才浮现。赵婷毫无保留地重组大量与叙事无关的闲笔,类纪录片地呈现了人物日常的家庭、校园、性与暴力,主角在父亲离世后面临跟随女友前往洛杉矶谋生的两难处境,或留下靠卖违禁酒来照顾母亲和妹妹。从拍摄方法上看,广角镜头和手持中近景不断贴近人物的面孔,以固定的远景观察奇观性的自然景观,说明脸的真实感和自然的诗意与边缘游牧群体相互照应。结尾主角选择了留下,他抓起一把沙粒抛向风中,弥漫的沙粒渐渐与大片云朵融为一体,表现了对逃离这片荒芜之地的幻想。但这种对画面信息不断做减法的处理,很难持续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平原上的贾樟柯。
荒莽之地的情感述说,强劲有力。
赵婷的镜头下,真实却又诗意地捕捉了人们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联系:他试图离开自己的“根”,踏往未知的远方;然而这里的家人、贫困甚至是犯罪,却始终是不曾抹掉的羁绊。对比起之后的《骑士》对男主角丰满的性格赋予,兄妹各自的描写给得很少;有些散漫的氛围,是凭借出色的摄影工作拉了一把的。
8. 5/10 赵婷的第一部,相比于《骑士》和《无依之地》更青涩,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很多赵婷元素的东西,我最爱的一场戏是快到结尾处的篝火之夜,赵婷对自然的捕捉相当细腻
运镜和取景太马利克了,男主的爱情桥段的拍法和剪法几乎翻着《通往仙境》。要说故事整体写实,但矛盾点与节奏又散得显得整个故事有点软。本身是克制地反应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但马利克式的广角人物特写又显得注视着这一切的那双屏幕前的眼睛有些过度情绪化,使得整个形式感与故事内核是冲突的。作为长片处女座而已,完成度很高。
三部电影的主题风格一脉相承 甚至讨论一些问题的方式都很相似 比较subtle的放在私人故事的背景里 和火相关的几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但确实拍的有点散 最后结尾的旁白有点刻意 素人演员有些时候的表演感觉略有欠缺
非常好!
赵婷拍电影喜欢搞特别大的世界观,早期拍的片子在《无依之地》里全都串起来了。
飘忽不定.....
摄影不错风景美,飘忽不定的运镜像马力克,但最后一大段点明中心思想的旁白配以平行剪辑让人以为在看美剧,其实是自知剧本松散无力的欲盖弥彰。
在南达科他州看的这部电影真实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生活,沉沦而又生长,无望而又希望我的host告诉我,他卖手工雕刻的烟斗pipe。一次他开车运送一个下单的pipe到收货地,是在一个小的保留地里。他进了房子,里面坐着一圈喝醉的人,到处是酒瓶子。这一刻我知道电影里都是真实的,很多次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推荐对印第安人/美国原住民生活感兴趣的人读一下Mary Crow Dog的Lakota Women
看了《无依之地》《骑士》之后来看这一部. 三部片子的风格内容是一贯的. 美国居留地印第安人后裔的生活: 荒原、峡谷、牛背上的生活, 酗酒、抽烟、爱情、亲情、手足情、音乐.....非常特别、原始、野性, 喜欢这部片, 喜欢赵婷.
还没看。
赵婷处女作就已然是惊艳的水准,甚至在喜爱程度上超过上一部《骑士》。身在此岸望彼岸是大多数创作会走的方向,尤其对于赵婷的个人背景去拍一部有关印第安人的电影更是可以理解。但在这里电影谈的是土地,是依恋,是留下,这首先就是很意外的走向,想要和女朋友远走高飞的哥哥满眼都是洛杉矶,是辽阔无边的反义词,但最后选择了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拥抱这哪怕已经看厌了的风景,握住手里可以拥有的一切。父亲是全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角色,但从他人的表述可知晓这个男人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在与他相关的家庭维系上就会有无数的社会问题交织错乱,男性的缺位让女性承担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哥哥又要选择离开,妹妹低下头只能用抱怨发泄不快,顺着脸颊流下的泪水是这片保留地、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无奈现状的延续。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最可贵。
不太记得《骑士》是否很马利克,但这部看起来与《穷山恶水》无疑一脉相承,手持中近景与固定远景的配比即是人与环境的构造,同理是混音中人声与风声的进退,广袤而逼仄、亲密又疏离,血、肉、土、诗的协商关系。之前隐约知道原住民与酗酒的社会问题,借着这部又查了查关于拉科塔保留地的禁酒和私酒、贫困和暴力,毫不意外,殖民遗留和系统性压迫夹板气,恶土的恶是种族主义造物,社群越脆弱越难走出越脆弱加倍。但本片不是全然绝望,它指向“出路”在“教”,在文化传承,且不仅来自所有人的父亲,更重要的新世代、手足——片名应该加个“们”。很强的“Tisch感”,一查果然摄影也是校友,还是《上帝之国》的摄影。片中出现的Little Wound公立中学校舍建筑是公牛的造型,还有教室里充满动物和只有与动物有关的未来的段落好有意思。
找不到字幕,作为一个英语片,网上流传的英文字幕居然是根据法语字幕二次翻译过来的,将就着看了。作者的风格在处女作就已经大致成型了,真实感惊人,可惜结尾的独白鸡汤味太浓,有些掉价。
同样是处女作,可以和凯莉·雷查德的《野草蔓生》和约书亚·萨弗迪(哥)的《被抢劫的乐趣》对比着看,差不多正好隔了两个十年。
-,兄妹视角的采取上,感觉和片名不太吻合。
6/10。影片的剧作未有明确的戏剧结构,甚至主角的情感困境要到后半段才浮现。赵婷毫无保留地重组大量与叙事无关的闲笔,类纪录片地呈现了人物日常的家庭、校园、性与暴力,主角在父亲离世后面临跟随女友前往洛杉矶谋生的两难处境,或留下靠卖违禁酒来照顾母亲和妹妹。从拍摄方法上看,广角镜头和手持中近景不断贴近人物的面孔,以固定的远景观察奇观性的自然景观,说明脸的真实感和自然的诗意与边缘游牧群体相互照应。结尾主角选择了留下,他抓起一把沙粒抛向风中,弥漫的沙粒渐渐与大片云朵融为一体,表现了对逃离这片荒芜之地的幻想。但这种对画面信息不断做减法的处理,很难持续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平原上的贾樟柯。
荒莽之地的情感述说,强劲有力。
赵婷的镜头下,真实却又诗意地捕捉了人们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联系:他试图离开自己的“根”,踏往未知的远方;然而这里的家人、贫困甚至是犯罪,却始终是不曾抹掉的羁绊。对比起之后的《骑士》对男主角丰满的性格赋予,兄妹各自的描写给得很少;有些散漫的氛围,是凭借出色的摄影工作拉了一把的。
8. 5/10 赵婷的第一部,相比于《骑士》和《无依之地》更青涩,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很多赵婷元素的东西,我最爱的一场戏是快到结尾处的篝火之夜,赵婷对自然的捕捉相当细腻
运镜和取景太马利克了,男主的爱情桥段的拍法和剪法几乎翻着《通往仙境》。要说故事整体写实,但矛盾点与节奏又散得显得整个故事有点软。本身是克制地反应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但马利克式的广角人物特写又显得注视着这一切的那双屏幕前的眼睛有些过度情绪化,使得整个形式感与故事内核是冲突的。作为长片处女座而已,完成度很高。
三部电影的主题风格一脉相承 甚至讨论一些问题的方式都很相似 比较subtle的放在私人故事的背景里 和火相关的几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但确实拍的有点散 最后结尾的旁白有点刻意 素人演员有些时候的表演感觉略有欠缺
非常好!
赵婷拍电影喜欢搞特别大的世界观,早期拍的片子在《无依之地》里全都串起来了。
飘忽不定.....
摄影不错风景美,飘忽不定的运镜像马力克,但最后一大段点明中心思想的旁白配以平行剪辑让人以为在看美剧,其实是自知剧本松散无力的欲盖弥彰。
在南达科他州看的这部电影真实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生活,沉沦而又生长,无望而又希望我的host告诉我,他卖手工雕刻的烟斗pipe。一次他开车运送一个下单的pipe到收货地,是在一个小的保留地里。他进了房子,里面坐着一圈喝醉的人,到处是酒瓶子。这一刻我知道电影里都是真实的,很多次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推荐对印第安人/美国原住民生活感兴趣的人读一下Mary Crow Dog的Lakota Women
看了《无依之地》《骑士》之后来看这一部. 三部片子的风格内容是一贯的. 美国居留地印第安人后裔的生活: 荒原、峡谷、牛背上的生活, 酗酒、抽烟、爱情、亲情、手足情、音乐.....非常特别、原始、野性, 喜欢这部片, 喜欢赵婷.
还没看。
赵婷处女作就已然是惊艳的水准,甚至在喜爱程度上超过上一部《骑士》。身在此岸望彼岸是大多数创作会走的方向,尤其对于赵婷的个人背景去拍一部有关印第安人的电影更是可以理解。但在这里电影谈的是土地,是依恋,是留下,这首先就是很意外的走向,想要和女朋友远走高飞的哥哥满眼都是洛杉矶,是辽阔无边的反义词,但最后选择了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拥抱这哪怕已经看厌了的风景,握住手里可以拥有的一切。父亲是全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角色,但从他人的表述可知晓这个男人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在与他相关的家庭维系上就会有无数的社会问题交织错乱,男性的缺位让女性承担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哥哥又要选择离开,妹妹低下头只能用抱怨发泄不快,顺着脸颊流下的泪水是这片保留地、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无奈现状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