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采用了比较小众的交错时空叙述,对比好多悬疑片采用相同手法的烧脑风格来说,本片相对友好,并不难理解。
好多朋友在弹幕中反映看不懂,就像导演采访中表达的,内心浮躁的状态是不太能接受平行交错叙述的文艺片的。
两男三女的组合还比较少见,其中一组三角恋有多纠结不言自明,另外一组两人互相喜欢却又仅限肉体,精神上互不理解对方的世界,这样的感情甚至不如三角恋那组来的畅快一些(只是相对来说)苍天饶过谁,没有完美的人生。
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十分重要,就像结尾的四人终究都要放下,至于是选择同生活和解还是同生活同归于尽见仁见智,再美好的肉体和情感也不会完美无缺,而且往往裂痕在看不见的地方慢慢蓄积,暴裂无声;而表面上看起来四分五裂的生活也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提是要坚持看到那个所谓的“一村”,讲的是毕业的我们,实则在说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就像片中男主杨凡12年之后再重新出发又如何,也并不平凡,好片子值得耐心品味,清酒就是要有清澈的味道,并不因为喜欢的人少就说不是好酒,首先是清,然后才是酒。
得知本片的马丁导演的偶像是是枝裕和大师,国内需要能把这种文艺风格发扬光大的导演,这和年龄资历无关,只和阅历追求有关,会继续关注马丁导演的作品
安康的汉江畔,刚刚毕业的他们
杨凡对郝然是否有感觉,怦然心动也可能只是一瞬间
欢脱飞扬的青春
绿色的江水,活力的未来附上几帧个人认为影片中比较少见的壁纸级别的画面
电影拍的很压抑,刚刚看到几分钟的时候差点弃看了,好在有始有终看完了,压抑是主旋律。
路灯五君子,以杨凡沫沫感情为主线叙事,杨凡最后一个得知女朋友的病情时,很难过,找到一诺聊天喝酒,最后两人酒后乱性,沫与一诺决裂。
五个人有三段感情线,有点乱。
电影告诉我们,年轻真好、生活不易、我们必须坚强的活下去。
“流浪,伴感伤,没任何话可讲。
离家的少年郎,不曾记我脸庞。
” 这是一个青春的故事,也是一个变迁的故事,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一群青年,青梅竹马,从懵懂到成熟再到渐渐淡漠机械。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给人以回味和思考,什么是青春?
什么是毕业?
影片中的“他们”都有着很鲜明的性格,有着或是你或是我的影子。
如果非要把青春做一段人生的切割,我选择把这个终点放在“不在热忱”。
这部电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过程,从目光追着火车跑,哭着喊着“我白交了这个兄弟”到稳重的接受身边朋友的变故,还能打着圆场照顾家庭。
我们看到这个过程,一个棱角被时间、被社会、被责任磨平的过程。
甚至不觉得心疼,因为知道了它是如何一遍遍重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友情、爱情的各种挣扎撕扯,把所有经过这个年岁最真实,最血淋淋的真相摆盘以后,放在你的面前。
你体验,你尝味,最后你释怀。
这部电影完全具备了一部文艺片该有的素养,感染你,冲击你,最后放过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也包含了很多让人共勉的小细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种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电脑城的盛衰,报刊行业的寒冬再到生活中细节的转变,也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最后漫谈一下,片名也很有意思,毕业的我们。
我们一直在毕业,一直在进入新的学校。
我们从产房毕业,成为一个家庭的新成员,学习如何做一个婴儿;我们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个学生,学习天文地理博古论今;我们从学校毕业,成为一个就业者,学会讨好攀附,学会现实面对;我们从家庭毕业,由孩子变成子女再为人父母...每一个不同阶段的我们,都有不一样的状态和感悟。
直到最后,我们从这个世界,这个茫茫人间和我们热爱的一切毕业告别。
这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经过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回过头来看,若有所思若有所失的感悟。
别回避,别感伤,我们永远在继续学习着...我们都会一次次学会,一次次毕业,而那些感动感慨的瞬间,也就成了连续剧里。
我们特别标识的,那一点印记,翻到的时候,懂的人自然懂。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值得一看的片子,也希望导演能够保持初心,继续努力。
Ps:主题曲太好听了,已经单曲循环了三百多遍。
整个电影就能认出一个姚星彤,感觉她过往的作品大多是在大哥的电影里担当花瓶的角色,所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肯定是个烂片,结果看完发现真是意料之外,这是一部很用心的文艺片,包括其它几个不知名年轻演员演的还挺好。
影片主要讲了五个同学(路灯五君子)毕业时以及毕业之后的爱恨纠葛,说实话有点卖惨的嫌疑,因为5个人都是感情不顺,事业无成,还有一死一病,所以整部影片的色彩都比较沉重,再加上多线叙事,穿插回忆,看看导演之前的作品的评分真是惨不忍睹,这部戏应该是导演要正名的押宝翻身之作,对于姚星彤也是一部摆脱花瓶人设的好作品,可惜现在豆瓣的评分还没出来。
姚星彤开始并没有女主的存在感,因为前面似乎她跟谁都没有产生深刻的感情纠葛,只有一个是自己师弟的奇葩实习生同事似乎对她有意思,不过直到影片很靠后面才发现她原来一直暗恋闺蜜的男友,还酒后乱性发生了一夜情,并且还怀了孕,居然堕胎的时候还是这个闺蜜陪她去的,因为打了麻药,术后医生交代这个闺蜜要让姚星彤保持清醒,不能睡着,于是出现了每次想起这个影片都让我异常堵心的一幕,这个叫沫沫的闺蜜对着坐在轮椅上昏昏欲睡的姚星彤不停的扇耳光,没扇一次嘴里就蹦出两字“别睡”,最后扇的姚星彤抬头仰视闺蜜,但是镜头并没有给到两个人的表情,而是对着对视两人的侧面镜头逐渐拉远,给人一种无比压抑的沉重感。
这个叫沫沫的闺蜜和他的男朋友,也就是姚星彤暗恋的这个人叫杨凡,杨凡和沫沫是相爱的,但是沫沫得了白血病,瞒了杨凡很多年一直到和杨凡结婚以后,再加上杨凡和姚星彤的一夜情,父母的反对,注定了这一对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几乎天天吵架,最后不得不离婚。
另外一对也是一对虐恋,一个是华强北卖手机的,还带着一个孩子,一个是美丽高挑的模特,阶层和地域的差异使这一对永远,最后这个模特抑郁自杀了,卖手机的之后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
最后似乎马路五君子都离开了他们成长的城市,姚星彤离开时专门去找了杨凡,坐上出租车临走时摇下车窗问这个自己曾经为之堕胎现在还依然爱恋的男人是否曾经喜欢过自己,杨凡没有说话,从自己的食品袋里拿了一个橘子从车窗缝里塞了进来,姚星彤犹豫一下接过来,然后摇上车窗离开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故事的结局令人感概而又引人无限遐思。。。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爱恨有终结,人生不毕业吗,太好看了。
“北方开始冷了,一冷就开始刮风,一刮风,落叶都会吹到天上,这就是北方。
”一部多病的青春片,让我看的痛心,看的不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青春片,《毕业的我们》带给我痛的感觉更加强烈。
一诺早早的去了,沫沫也身患重病,郝然一边辛苦工作一边忍受病痛,洪洋很早就去了深圳打工,而杨凡一直照顾着沫沫。
我们毕业了,但却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嬉戏打闹,共同旅行,如今各奔东西,互有分歧。
当初的“路灯五君子”幻想着拥有“戊戌六君子”的感情和热血,但现实是残忍的,你越是希望美好,生活就越是给你绝望。
最后的一切都好像走散了……但是,生活虽有遗憾,但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曙光,尽管一诺永远的离开了。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和好了,同时也都有了自我,都走散了。
《毕业的我们》拥有我们回忆中一些被掩盖的伤疤。
就像北方,总是用他的落叶来掩盖独属于他的风。
《毕业的我们》,唯一一部让我痛哭流涕的电影,相信,你们观后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最后一句话:“愿我们的青春没有无谓的痛!
”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路灯五君子”两男三女的搭配最忌讳情感失衡,两女配一男加之一男一女的搭配注定友谊走不到天长地久。
当电脑上显示出大学录取结果时,女一会心的笑就知道她是在暗恋,隐藏在友谊面具下对闺蜜男友的暗恋已经为五个人的友谊画上了终点符,因为你无论怎么伪装都有显露的那一天,别人都有感知的那一天。
原以为毕业后的天空是更加广阔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可以自由且成功的追寻着自己梦想,不想却是越努力越悲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只是一个修手机的”,能给予的幸福难道仅仅靠地位的提升来彰显吗?
只有你的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会小;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会大。
如果能重新选择,如果你愿意,或许我还在。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但也请不要太自私。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我在你身边不是因为你的隐瞒而是因为你就是你,别让隐瞒成为我们之间的距离。
相爱的两个人如果有了芥蒂相互捆绑硬要在一起不如放手来的洒脱,刚开始分开的疼痛远不及互相折磨慢慢磨出血泡的疼,这芥蒂时时扎着俩人的心能把多年的情感给磨净。
凡事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在受伤之后才懂得治疗。
成为好妻子、好丈夫、好闺蜜、好同学……首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我们。
一切发生在2006年高考结束后的夏天,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不仅有S.H.E的歌声,更庆幸能够彼此遇到。
十年过去,有些人或许走散,再无联系,而有些人仍在身边。
感谢在漫长岁月中,依然温暖陪伴。
十年,是分割过去与现在,还是连接现在和过去?
当年那些一起谈天说地畅聊梦想发誓要一辈子在一起的朋友,现在走散了吗,还能一起开怀大笑吗?
十年青春,珍惜没有走散的Ta,8.27记得带上Ta来看《毕业的我们》
电影从一诺的死开始触发整部电影,而四灯子也因一诺的死重聚,从而一步步的放下,一步步的解脱以往的是与非,正如那个在墓园收贡品的人所说,生的时候不看,死了时候来看又有什么用呢?
发生的事情已发生,而活着的人还活着,为什么不为死了的人好好活着,活在当下。。
沫沫的放下解放了他们,包括自己。
这段感情,虽然沫沫是受害者,但事情已发生,决定怎样活着,怎样选择,选择权在她手里,其实她很幸福,因为她有一个很爱她的人杨凡。
关于郝然,在爱情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爱一个人没有错,但要清楚,最终做出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你能不能承担,你愿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整片电影让我感到很压抑,希望所有的人都拥有美好的青春,都拥有美好的爱情!
8月27日,导演马丁的处女作《毕业的我们》上映了,在此之前她的身份是演员,她出演过导演王凯的多部大银幕作品,而此次,两人联合执导了这部作品。
从上戏表演系毕业至今,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位话剧演员成为了一位导演,本着对于她这一身份转变的好奇,导演帮对马丁进行了专访。
《毕业的我们》是一部“后青春”题材的电影,通过“路灯五君子”中三女两男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如今年轻人毕业后的生活全景图。
这部电影源于导演马丁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经历过的那些故事。
她说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应该是自己生活过和经历过的,这样创作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不接地气。
因为在她脑海中的那些画面,都是确实存在过的。
当被问及她的青春期是什么样子,马丁回答,“我自己的成长还是比较中规中矩,所有初中生的叛逆、高中生的渴望离开家长然后来到大城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这样的故事我听得多,自己做得少。
”
那时候她是个在重点高中上学的普通学生,恋爱都没谈过。
“我觉得自己的成长就是伴随着希望从一个小镇离开,去大城市求学,然后再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
”她说自己经历得少,听得多,平时找朋友玩,就喜欢听朋友讲有意思的故事,把听到的故事变成她自己的故事。
“观察生活,生活是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听到的故事多了,就特别愿意抓过来,感觉我也过了这样的人生”。
《毕业的我们》里有三位女性角色,郝然、沫沫和一诺。
这样的角色设定,是因为马丁在高中的时候,也有两个闺蜜。
她说自己的性格更贴近女主角郝然,一个比较愿意周全大家的人,“我有的时候会忽略自己的存在,所有的事情都帮大家安排得妥妥贴贴的”。
就像片中的郝然,特别渴望每一个人都好,有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
导演马丁马丁很感谢联合导演王凯,整个团队磨合许多年,他俩之间很有默契。
在拍摄现场,他俩是这么分工的,马丁负责盯演员的表演、台词、走戏;王凯负责镜头的机位、美术、置景,以及场面调度。
“在现场,我和王凯之间没有谁领导谁,就是想把片子做好,有时我对画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比如一诺和洪洋的一场感情戏,机位就是我下的”。
马丁觉得从不会下机位到会下机位,她成长了。
导演马丁对于王凯,马丁很钦佩。
“王凯导演对于画面的捕捉力非常强,他对色彩和构图是一种天赋。
在读我的剧本的时候,他两次落泪,他很喜欢这个剧本”。
在王凯认可的前提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
这个片子一开始是上海嵩豪影业找到了马丁,起初是想让她写一个青春校园题材的剧本,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想陷入现在校园题材的套路。
“我特别喜欢是枝裕和,特别期待自己可以写出那种河面上波澜不惊,但下面有一颗深水炸弹的感觉”。
说到这次身份的转变,马丁觉得她是很偶然地做了这件事,但又像是真正地走到了正途上。
她从小就爱写作,她的父亲就是一位记者,她经常写东西,有自己的公众号,闲下来就会更新文章,可能是她拍戏时的感受,也可能是在拍戏所在城市的所见所闻。
马丁觉得这次当导演,找到了自我。
以前她觉得在台前有很多聚光灯,是件很耀眼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享受在幕后的状态。
之前身为演员的经历,让她在创作剧本的过程里,清楚什么样的台词是最舒服的,什么样的表演节奏是最舒服的。
在现场她与王凯分工明确,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
马丁眼中的“后青春”《毕业的我们》的结局令人唏嘘,“路灯五君子”年少时许下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郝然当上了记者,但是纸媒已经式微;一诺想登上维密大秀,却过早离世;杨凡与沫沫结婚了,但早已没了爱情;想去深圳赚大钱的洪洋,成了贴膜小王子。
在马丁的眼中,成长就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其实都乘坐了一种交通工具离开了那个故友的小镇,有人坐船,有人坐大巴,有人已经不在了。
其实所谓的路灯五君子,它既是一种大家的期待,也是一种对大家的禁锢,所有要绑在一起,快乐是真实的,但成长带来的一些蜕变也会让那个东西成为一种束缚,所以都散开吧。
不要说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样的话,也不要说我们永远都要一个都不差”。
导演马丁马丁通过《毕业的我们》向我们传递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时间过去了,生活要朝前看,不要回头。
在影片中,“周旋”于郝然与沫沫之间的杨凡,在与郝然告别之后,最终也离开了沫沫。
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片中曾出现过的《小城之春》一样。
与《小城之春》不同的是,杨凡是周玉纹,郝然是章志忱,而沫沫是戴礼言,他们三人的关系走向也是《小城之春》式的。
马丁是这么定义杨凡的,“我觉得他就是真实的男人,现实当中谁爱一个人,像纯净水一样不含杂质的?
他自己对沫沫其实已经奉献了所有。
”而沫沫是自私的,身体有病,却瞒着杨凡,“这段婚姻是一个满是鲜花的坟墓,看上去很好,人家过得怎么样,外人并不知道” 。
导演马丁可以说,导演马丁对于生活的观察是极为敏锐的,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故事,都很好地融入到她的剧本当中,“路灯五君子”的五位角色,就像是我们身边人一样。
《毕业的我们》虽然主打的是青春,更多的笔墨是现实,“有一种伤痛文学的感觉,跟《七月与安生》有些类似,但不像它结构那么完整,《毕业的我们》是属于碎片式的,有人说看过剧本有点像读散文,不会有太多高潮的戏份”。
马丁说,这个片子心里燥的人是看不下去的。
我想成为是枝裕和那样的导演她说,做完了《毕业的我们》,她就顺利进入了国产电影的幼儿园。
当在谈论这部电影的过程中,马丁难掩兴奋,她说片中有一场4分30秒的长镜头,一遍过。
由于剧情需要,片中出现的绿皮火车,一天只有一趟。
现场没有一个群众演员,连特约演员都没有,只有主演和摄影师。
从火车上下来的乘客,竟然没有一个人看镜头,没有人破坏演员的表演。
半个小时后,副导演开车把演员从另一个城市接了回来。
导演马丁她说自己是个能折腾的人,“人生其实不用贴标签的,你自己在有限的精力当中你能干完这些事,你只要愿意干这个事,就去干就好了,人生就这一辈子” 。
她的新剧本《余生短暂》在去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中进入了全国三十强,王凯看过这个剧本,想跟马丁合作,但马丁把剧本留下来,以后找合适的机会把它拍出来。
她现在正在新疆拍一部电视剧《猎枭》,明年5月份,她会以作家的身份出一本绘本小说。
她还开了一家健身馆,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用她自己的话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马丁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枝裕和那样的导演,两人都是双子座,是枝裕和的每一部作品她都受益匪浅。
就连创作《毕业的我们》剧本的时候,她也多少模仿了是枝裕和,她很期待自己可以创作出像《步履不停》、《比海更深》那样的作品。
马丁的观片量很大,平时就有刷片的习惯,从《毕业的我们》致敬《小城之春》就可见一斑。
结语就在首映礼的前两天,马丁大哭了一场。
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毕业的我们》不会有特别多的关注。
她说,自己还能为这部电影做些什么,王凯导演说了一句,“你能为这部电影做的事,你已经做完了。
”作为一个新导演,她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导演马丁马丁的心态很好,她说自己是一个演员出身的导演,现在大家对她的标准可能很低,但她一定会给大家惊喜。
明年,她跟王凯还会合作,同一个班底,这次会尝试比较面向市场的电影。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可以独立执导,她回答,第三部。
创作《毕业的我们》的过程,就是马丁成长的过程,通过这部电影,她找到了自己。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这几年一直都在演在学校和毕业之后的事 无一不是毕业后被生活所打败的人 所以我们骨子里都还是喜欢曾经那个单纯快乐的我们 和那些简单的生活
除了姚星彤其他人演技都不错,姚太老了,不适合演高中生,现在和以前穿插剪辑,但是整部电影都没说一诺为什么死,沫沫得了什么病
很难评 隔行如隔山
太难看了,故事很不喜欢!
就这?就这?
听名字本以为是院线电影,结果是网大。
有点压抑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难忘而又不平凡的青春,青春的那些事那些人永远留在了青春,而我们随着生命的流逝仍旧在往前走着,那些年的玩伴、那些年你所暗恋的那个人,仅仅只 留在了 那些年。愿每个人的青春都被温柔以待,愿我们未来更加美好。
还能再难看点吗?无语=_= 难看!!!!
太丧了 路灯下的五个人 都不幸福
这叙事顺序看得我心累
让我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曾经的好朋友,虽然过去十多年,大家各忙各的,也不怎么联系,但是你们陪我走过我最好的青春,都是我最好的回忆。
这是青春片?我怎么看着有点懵?
只想说剧情好狗血
到底想说点什么呢?
临了临了 来个堕胎梗,还有那个突兀的出租车,真的是晚节不保啊 扣一星
剪辑有点破碎,好多地方没看懂
一个巨矫情的剧情,根本无法代表大多数毕业之后的人,完全就是一个无病呻吟的故事
风格挺喜欢的 但是情节真的跟拖沓 而且没有前因后果
难道十年之后的我们,也会这么悲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