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本年度最期待的爱情片就是在豆瓣创下73万余人打分、9.2分评价佳绩的同名电视剧改编、原班人马再聚首的《想见你》了!
片尾走马灯般放了很多幕后的珍贵照片,想起了柯佳嬿为片中角色陈韵如和黄雨萱分别设计了不同笔迹的日记字体,就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有爱的剧组,片中人物为爱奔赴,而创作团队也因为热爱创作聚到了一起,贡献了这样一部诚意之作。
这个片子一共有107分钟,我建议你忘掉剧版的情节,选择沉浸式观影。
除了沿用剧版中伍佰老师的《Last Dance》和八三夭的《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本片主题曲《眼泪记得你》也很催泪,第一句“能不能走出这照片,对我说久等了抱歉”,让我们对片中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爱情心有戚戚焉,也对陈韵如、莫俊杰和王诠胜的精神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不再是合影里的落寞身影,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细腻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故事,还有本片的特别出演金世佳,他饰演的杨皓柔情满怀,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人性弧光,都能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勇气。
正呼应了本片的主题“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
”
想见你编剧老师说电影版的结束就是故事的终篇,有人穿上婚纱,有人看蔡国强大师的跨年烟火,有人想补一场演唱会,而有人所求不过心爱的人平安。
在这个冬日,希望我们都能和珍视的人看这部温馨又浪漫的电影,更坚定,更笃定,更加幸福平安。
一直期待了很久的电影,与其说是对片子的期待,不如说是在看完剧之后的意难平,希望情感的延续。
但是看完之后挺失望的,评价是不如预告片好看。
首先是因为完全是另一个时空的故事,与电视剧里不再是同一个世界,所以完全没有凤南高中的故事线了,是全新的故事,很e。
第二是虽然电影里很多小细节和电视剧里进行了呼应,给人惊喜,但是整体来说完全没有打动人的地方。
从穿越开始全程都在理逻辑,故事线拉太快,很充实但是太慌乱,没有给人停留激化情绪的时间,这就是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
虽然大部分剧情跟着黄雨萱走,但是爱情线情绪流露的部分给得太少了,人物太多,故事线太多。
比如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镜头,就感觉只是在交代他们在一起了而已,像是直白的文字,完全没有描写,很寡淡。
就是因为在一起的太快了,根本感受不到两人的情谊,所以穿过去救人的动机就变少了。
还有两人在各自的时空分别死去那种悲伤也哭得很平,并不是指演员的演技,而是时间和镜头语言,完全没有给人共鸣。
第三人物不丰满,电影里的角色人设完全是基于电视剧里的人物,但是没有了高中生的情节铺垫,李子维这个人设就很普通,完全没有电视剧里那种人见人爱的青春感,只是个很普通的上班族,而已。
基本上所有原班人马的人设都得靠电视剧里的人设强行带,才能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性格。
这些问题都归结于故事体量太大了。
第三电影版的逻辑也就是穿越最初始的源头竟然是陈韵如为了拯救别人让自己结束?
这个点实在是难以服人,如果一切的源头是组织她自杀,那为什么不能让她平安生下baby?
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婚后生活也是很幸福的,所以她自杀的念头就是不想让金世佳痛苦?
于是两个时空的李子维和黄雨萱来到同一个时空去救自己想救的人,而改变这一切的办法就是不穿越?
那整个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呢?
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历史,所以直接放弃?
最后还大团圆结局?
金世佳:我果然还是局外人。
第四为什么黄雨萱穿越回去之后居然这么久没认出来2014年的自己是陈韵如,就算李子维和莫俊杰没认出来就算了,自己怎么会认不出来自己呢…当时看的时候一直觉得这里好大一个bug 第五时空bug。
另一个时空的李子维穿越回来就算救了这个时空的黄雨萱,那也是这个时空,能改变他那个时空的黄雨萱的去世的事实吗?
电影的设定应该是多个平行的时空和多个平行的李子维为了黄雨萱在穿行,平行时空能改变吗?
而且他穿到王全胜身上也知道陈韵如是祸根,为什么不拦着她?
而是在外面躲着让陈韵如出来?
还把这个时空的李子维拉出来?
总而言之,导演还是拍电视剧吧hhh 李子维还是电视剧里的好看
三年前,《想见你》成为2019年当之无愧的黑马剧集,豆瓣73万人参与了打分,最终豆瓣评分9.2。
而我就是那73万分之一,当时打了五分,记得非常清楚。
看了首映,先来回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没看剧版的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而且非常适合这个凑齐双诞节日的年尾,跟和你正在“相见”的人去看,和你“想见”了很久的人约好去看,和你好不容易“能见”的人去看。
——是全新的故事,还是剧版的延续?
都是。
新的角色带来了新的故事线,而固定班底则完成了那个未完成的梦。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平静脸孔映着缤纷色彩让人好不疼爱你可以随着我的步伐轻轻柔柔的踩记得看编剧简奇峰说过,为什么选伍佰这首《Last Dance》作为对这个故事有着重要意义的曲子,他说一方面是自己私心喜欢,一方面是这首歌刚好完全符合故事桥段。
有多符合呢?
当在屏幕上看到黄雨萱和李子维在奶茶店,在这首歌里初遇,那个转身对视,那个一眼万年,就是符合!
也许爱情的就是这么从天而降,这么命中注定,这么难以言说…也是在这首歌里,他们开始了三次交错的穿越。
第一次2017年的黄雨萱来到2014年的陈韵如身上,最终黄雨萱拉着陈韵如摔下工地,让2014年的李子维活了下来。
第二次2017年的李子维来到2014年的王诠胜身上,最终李子维为了保护黄雨萱一同坠地,王诠胜和陈韵如活了下来;第三次2017年的陈韵如来到2014年的黄雨萱身上,他们烧掉了录音带,梦醒之后黄雨萱看到了身旁的李子维,莫俊杰也在唱片店重遇了陈韵如…对没看过这个系列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一个全新的故事来看,它是同档期里唯一的甜蜜爱情片,更重要的是,还是一部不落俗套的高能爱情片。
一部随身听里的老歌开启全新的穿越时空,关于青春,关于相遇,关于重逢,关于失去,关于双向奔赴,关于“兜兜转转一直是你”的宿命,看完可能就懂为什么网上有人评价这是近三年最好的恋爱片。
而对于剧粉来说,那收获可能会更不一样。
因为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到来就是给大家补上一个迟到三年的“圆满”的,除了白糖粿、随身听、画板女孩、汤包和面条的笑话这些经典元素再现,还有李子维成功求婚黄雨萱,陈韵如拥有了自己的完整故事线也收获了自我成长,以及王诠胜以自己的本体活了下来,可以说是全员大“圆满”。
想见你只想见你未来过去 我只想见你穿越了 千个万个时间线里 人海里相依剧版展现的是李子维和黄雨萱错位相爱的故事,他们虽然无悔但绝对带着遗憾。
而电影里,真李子维和真黄雨萱相遇了。
来自两个时空的李子维和黄雨萱在14年的废墟工地上相拥着说再见,那一幕震撼又戳人,因为他们都从没有对方的时空来,通过别人的身体说着最后一次“再见”。
有人回到过去希望改变未来,有人置身未来希望重温过去,但是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不管穿越了多少,始终都是为了一个人而来都是。
身体不过是一副躯壳,但相爱的灵魂永远都会彼此相认,不论时空如何改变。
看过的剧的人,可能会被电影唤醒很多三年前的回忆。
比如两个人在雨天的街头奔跑;比如黄雨萱依旧还是在同事惊喜中度过了生日,第三个生日愿望依旧要悄悄许,而她第三个生日愿望吹完蜡烛后李子维也真的出现了;比如“一杯珍奶 全糖微冰”因为喜欢吃甜的男生以后疼老婆…除了熟悉的点,当然还有不少高能惊喜,比如李子维、黄雨萱、陈韵如、莫俊杰四人同框的修罗场;比如两个“李子维”,两个“黄雨萱”四人同框的烧脑现场……爱情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是双向奔赴的相处,是彼此珍惜的相守。
可能生活里最幸福的瞬间,就是电影里最后那样,睁开双眼爱的人就在身边。
看完片子,我想不断有人被这个故事打动,也许是因为那份难得而珍贵的相遇,那份美好而坚定的爱情在现实中非常稀少。
因为稀少,所以动人。
回到现实,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都很脆弱单薄,我们很容易在街头相遇,也很容易擦身而过就再也不遇。
我们不能在过去和未来中穿行,也很难完成为一个人万千次的奔赴。
所以如果在意一个人,就勇敢一点,别让过去过去,别让未来再来,我们就要这个还能相见的现在。
想念你,所以才想见你。
三年之约,大家有去遵守了吗?
很高兴有机会去电影院看的这个电影,不过是一个人电影真的很好看,但是看到电影院大家都是成双成对的去看自己,心里难免有些落寞。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很多人说我看不懂这部电影,其实这部电影他好像还有电视剧还是剧场版,十分推荐大家先去了解这部电影,他的一个剧场版或者是电视剧版本的,然后再过来看这个电影版本的,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不过我是没有去看电视剧的版本,然后就去看了电影的版本,我同样感觉到很震撼,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感人了。
从来没有想过一类时间和空间的隔绝,会让想见一个人,这件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如此之复杂。
电影院的主人公也是通过了很多努力和困难,才难得见上一面,再配上那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真的很容易打动人心。
回想口罩了,这三年以来,心里想见的那个人,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看完电影之后,便萌发了有种想去见他的冲动,但是我知道,这就像电影里面最后的彩蛋说的一样。
我是真的很想去见你,但是唯独缺少了一个去见你的身份。
但人生何处不相逢,电影里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去爱去死去,去做勇敢的人,不负相遇不留遗憾,即使有遗憾也要保存彼此之间最美好的模样,这便足够了。
时隔三年,“凤南小队”原班人马合体回归,电影《想见你》宣布定档12月24日上映。
柯佳嬿(饰演黄雨萱和陈韵如)、许光汉(饰演王诠胜和李子维)、施柏宇(饰演莫俊杰)领衔主演,金世佳特别主演。
看这演员表,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从定档预告可以看到,电影将在台北和上海展开双城故事:李子维和黄雨萱的“命定爱情”有望成真,上演跨年之吻;莫俊杰依然暗恋着陈韵如;黄雨萱和陈韵如更有望首度同框……“无数交错循环的时空中,每次我都会爱上你”,这句台词也宣告着影片的双城故事和双时空进度。
三年,到底发生了多少不可预知的变化,回到过去是否能把握机会再来一次,面对遗憾我们是否能尽可能的做到弥补?
我想在这个平安夜会一一给大家做出回答。
一种是爱而不得的遗憾,一种是真爱永恒的无悔,走出遗憾,无悔奔赴;不负相遇,真爱可抵万千阻碍。
去看看这部剧吧,去追逐一下年轻时候的梦想吧,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想见你》该剧以寻人为起点,讲述了穿越 1998 年和 20XX年的男女,找寻彼此的动人爱情故事。
穿越千个万个时间线只因想见你一如既往的烧脑 一如既往的很让人哭。
主角的爱情是那么刻骨,即使没有看过剧集的小伙伴,也大概能够看得懂一些,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可以补一补剧集总的来说满足了我的期待,和剧集有呼应,也把剧集中很多坑填上了,时间线有更好的交代!
值得一看!
「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去愛、去失去,要不負相遇」。
第一句話彷彿像是主創對於這部片的高級自嘲,寫不出更好的結尾,不如這部電影不要誕生。
第二句話彷彿像在對觀眾說去愛這部電影、去失望這部電影,至少要不負入坑電視劇時的自己。
電影版是劇版的精簡濃縮,各種情節、ost回憶殺,但回憶殺僅是回憶殺,終究是沒有靈魂空殼的東西,不到2小時的片長玩了比電視劇版更複雜的莫比烏斯環,還以為編導是有啥解套方式才敢寫那麼複雜,結果收尾就這樣草草收了,讓last dance成為last dance,環不再存在,相遇也不再存在。
電影版體感時間很短,這是好事,但收尾這樣收不如這部電影不要拍,陳韻如和王詮勝到劇場版角色都更加立體,只有莫俊傑幾乎還是被晾在一旁,實在可惜。
整體無疑可以再長一點,如果編導真的有寫出跳脫框架的結局的話,但顯然是沒有才這樣草草收了,讓劇場版成為對劇版的回憶殺,以及品質落差極大的遙相呼應。
黃天仁導演有維持住電視劇版的執導水平,就是編劇實在寫不出新東西,最後也就只能這樣子了,不然對王詮勝性向的隱喻處理,基本上已經有陳正道的水平。
為何你們在我的夢中才能感受到那份真實?
因為人只有在夢中才能緬懷過去,試圖幻想自己能糾正未來。
PS:片名又可叫《想見你:失去的多重宇宙》
只有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
许光汉真的太有少年感了。
我的天啊,学生时期的他真的笑到我心里去了好么。
那种阳光明媚的感觉,真的是我上学时候就会非常喜欢的男生类型。
被许光汉的演技惊艳到。
真的让人一眼就分辨李子维和王诠胜。
许光汉的演绎每个不同时期的情绪变化都好细腻丰富。
很能让人共情。
第一次觉得原来台湾话说出来不是故意的嗲而是温柔。
更多的带有语气词更能表达情绪。
太喜欢剧里学生时期的氛围感。
先看的影版,因为觉得好看,又去看了剧版,然后又看了一遍影版。
不管是影版剧版都是好看的。
非常喜欢里面的角色。
李子维,王诠胜,黄雨萱,莫俊杰,陈韵如等等。
每个角色都很鲜活生动。
大家演技都在线。
非常完美完整的呈现,给这剧加分不少。
我更喜欢这部剧的立意。
我们要怎么面对失去,面对成长,面对爱情,面对自我,面对世界?
李子维和黄雨萱阳光,自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俩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大多数人都会说想成为自信开朗的黄雨萱,去拥有一个勇敢浪漫的璀璨人生;而李子维身上却有一种罕见的天真,他能够不受社会传统价值的约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他们两人的一大共同点就是外向开朗,独立自主,所以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和事,而这种勇气是以自我肯定和鼓励为基础的。
莫俊杰一个被孤立被忽视的孩子,能够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忧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俊杰和陈韵如是同一类人。
他们都是主流眼中的异类。
莫俊杰从小因为佩戴助听器而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另类,变得自我封闭。
他碰到了接纳他的李子维,把他从阴影中带了出来。
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过去的一些深刻记忆不会轻易地忘却的,尤其是童年的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所以这种经历让他有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特质:细心和敏感。
他能够很快察觉到躲在人群背后的陈韵如就是另一个自己,察觉到她的内心世界,察觉到她渴望被接纳的需求。
王诠胜一个被忽视的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现状。
前面说这个剧展现了诸多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诠胜。
我觉得虽然他的戏份最少,才几分钟而已,但是这几分钟真的相当的精彩,而且因为大陆版被删减,所以更要说一说。
(大陆版被删減,想看可以搜一下番外篇蓝色初恋)因为性取向的不同,他遭遇同班同学的辱骂、殴打。
王诠胜对自己喜欢的对象告白后,对方不仅拒绝,还宣扬出去了,并表示同性恋很恶心,王诠胜因此跳海自杀。
跳海自杀前他说:【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再奇怪。
】在目前国内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同性恋还是一件奇怪甚至龌龊的事情,甚至于还会有人说:“同性恋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其实同样都是喜欢,哪来的优劣之分,又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任何形式的喜欢,本身都是纯碎的,是浪漫和美好的。
官方选择避而不谈,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了?
就能更好吗?
希望到新的一辈掌握时代话语权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吧。
然后就是陈韵如她内向,阴郁。
父亲是个赌鬼,母亲是个酒家女。
还都重男轻女。
就连吵架都在争夺儿子只字不提女儿。
家庭功能的缺失,让她的性格产生扭曲,陈韵如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缺爱和偏执。
我觉得,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在于你自己是否自我认同。
黄雨萱热烈、勇敢、积极开朗,陈韵如则内向、敏感、习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喜欢黄雨萱,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人却都是陈韵如。
外向热情的黄雨萱自带光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对于美好的爱情似乎唾手可得。
然而对于像陈韵如这样的女生来说,仿佛注定要有遗憾。
人人都喜欢黄雨萱这种性格的女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性格就是最好的,这并非是标准答案。
陈韵如错就错在,她缺乏自我认同。
她甚至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李子维的喜欢去模仿黄雨萱,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失去自我。
也因此,这部剧的标签不单是“偶像剧”“悬疑剧”,更是一部引导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剧。
这世界上并没有一份关于“最好性格”的模板。
热情开朗的黄雨萱固然不错,但内向文静的陈韵如未必不好。
当陈韵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摇头晃脑边听边唱《last dance》时,谁能不说这样的女孩儿很美好呢?
陈韵如应该做的,从来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要肯定自我。
接受自己的独特,接受自己无法被所有人都喜爱的事实。
这部剧从始至终贯穿着“莫比乌斯环”,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无法打破的闭环,然而在黄雨萱和李子维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比如,当2019年,借用了王诠胜身体的的李子维,遇到37岁李子维本体时,拥有李子维灵魂的王诠胜把戒指交给了李子维。
而在前面的穿越中,王诠胜只是把手机交给了李子维,并没有戒指。
这也意味着,过去被改变了。
而改变过去,则可以改变未来。
在黄雨萱和李子维的无限穿越和循环中,他们终于改变了所有人的悲剧命运:李子维没有被谢芝齐杀死,莫俊杰不用进监狱,陈韵如没有在1999年的小年夜死去。
表面上看扭转悲剧的结局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关键一环,是这个看起来默默无闻,没有主角光环的陈韵如本人。
拯救陈韵如,包括李子维、黄雨萱、莫俊杰命运的,不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无限穿越、循环,而是陈韵如自己。
假设当黄雨萱对陈韵如说出那句“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时,如果陈韵如还是选择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那么1999年小年夜陈韵如死去的事实就不会被改变,这个无限循环的闭环就不会被打破,黄雨萱和李子维只能在循环中,一次又一次面临失去挚爱的结局。
正因为陈韵如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珍惜生命中那些或许微少,但却弥足珍贵的那一部分,比如家人和朋友的爱。
当陈韵如说出“这个世界,好像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时,她已经改变了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所拥有的,正视生命的本相。
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陈韵如不会再选择自杀,才彻底结束了这个闭环。
《想见你》这部剧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大家全力付出的结果,编剧新奇的脑洞、导演的专业和严谨、演员演技的倾情奉献,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严丝合缝,甚至连主题曲《Someday or One Day》都暗含着精巧别致的心思,因为“someday”和“one day”这两个词都包含“未来”和“过去”的意思,这首歌呼应了这部剧的名字:想见你,不管过去还是未来,我都想见你。
抛开这些所有的细节,其实这部剧背后的匠心才是更应该值得推崇的,比如导演和编剧想要呈现给观众青少年性格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引导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认同”问题;以及告诉观众,特别是告诉那些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想要用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人们: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但你可以选择换一种心境,改变你面对生命的的态度,这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所以这部剧真的非常有意义非常好看。
五颗星。
发现宝藏许光汉,演技非常惊艳。
期待其他作品。
2023即将来临,大疫3年似乎终于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大家都在期待着“后疫”时代的新的一年——就如同《想见你》片中角色们的许愿——“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这一次,会不一样的吧”……2019年末之后的这3年,世界经历了太多的恐慌、病痛、萧条,电影市场也受到“重创”——起初,因为各种防疫规定,大家无法出门,电影院无法正常营业——2020上半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DAU(日活跃用户数)呈现出了井喷式增长,Netflix等国际影音平台的付费订阅人数也大量增加…… 人们的“观看消费行为”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改变,开始逐渐习惯“短平快”的内容,习惯“宅家线上观影”的模式…… 到了2022年底,现如今的观众们,追剧开2倍速,看电影=看“解说类”短视频,10秒内没有遇到吸睛亮点就会失去耐心(短剧的创作黄金法则 每10秒就要有一个“爆点”)……原本,万众期待的“救市电影”——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2》被行业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再次吸引观众们“重回电影院”,3D、iMax、震撼的视听飨宴,这些都是线上观影无法体验到的。
但怎料,上映档期遇到“全放开”,大家怕“阳”(或着已“阳”),12月14日点映后,「猫眼电影」对《阿凡达2》的票房预测也从15亿RMB持续调降到了11亿RMB…… 但,毕竟是投资超过4亿美元的“大片”(这个预算据说是2+3两部一起拍的),在各大票房榜单上面,《阿凡达2》稳坐每日、每项的“大满贯”第一位。
到了12月23日,忽然,有一部电影的票房短暂地超越了《阿凡达2》——同样源自曾经打动无数观众的“爆款前作”(《阿凡达1》在2009年上映时候,给很多人留下了“震撼”的印象;《想见你》剧集版在豆瓣上逾76万人标记“看过”、评分维持在9.2左右)——《想见你》电影版在12月23日13:14进行“点映”,中午12点30分左右,23日当天的综合票房、隔天24日“正式上映”的预售票房,都荣登排行榜的第一位!
(《想见你》23日票房第一名)
(《想见你》24日预售票房第一名)豆瓣上,12月23日25日,《想见你》电影版在「实时热门书影音」的榜首位置也停留了将近2天时间。
(直到被同个周末播放大结局的《财阀家的小儿子》取代了…)
《想见你》豆瓣书影音第一名诚如监制林孝谦所言,《想见你》电影版是“绝对的粉丝电影”,希望可以藉由热门IP的人气,让观众们“重回电影院”。
( 挪用一下Slogan,「去看、去N刷、要力挺票房」。
)
(林孝谦监制FB的公开帖文)林孝谦监制在FB公开帖文里面写到,「《想见你》电影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剧集版的空前成功,给电影版打下了坚实的粉丝基础——剧粉们翘首期盼3年,终于等到了凤南小队再次合体!
从2019年11月底 剧集开播(2020年2月底完结),到2022年12月23日电影版上映,这3年,“凑巧”和疫情轨迹重叠在了一起,剧粉们在《想见你》身上投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喜爱、向往、互相陪伴、一起成长…… 就如同豆瓣最高赞的短评所说的,不论是电影中的主角、还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回到3年前」。
但,也如同另一条高赞短评指出的,「成也剧版、败也剧版」 (套用句老掉牙的俗语 “期望越高 失望越大”),观众无从知晓幕后筹备、拍摄、制作的各种艰辛,无从了解在剧版原著、陆资出品方、片长与审核等多方限制之下,主创团队们具体经历了多少回合“九九八十一难”的循环…… 电影市场是残酷的,在这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失败”——观众看到的只能是在电影院里面上映的“成品”——也只会依据这个最终呈现出的成品来打分。
(监制在媒体采访时候提到,电影初剪版将近180分钟,最后尽力“浓缩”成了上映版的107分钟… 这个180分钟版本是否会更加完善、严密,观众也无法知晓了…)
(豆瓣上的高赞短评)《想见你》电影版23日下午点映之后,在小红书、微博、豆瓣等各大平台上,口碑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粉丝情怀,很圆满😍!!
烧脑悬疑,难细究😣…… 而对于没有看过剧版的观众,因为少了很多“前史”铺垫、“互文”乐趣,虽然能“看得懂”,但却又好像“看不懂”…( e.g. 工地高楼里面,王诠胜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剧粉一眼就认出这个忧郁少年是王诠胜,但没看过剧版的观众 刚开始会混乱 怎么又出现一个李子维?
…)… 类似的“小疑惑”堆叠多了,大脑超负荷,很可能直接就“出戏”… 观众出戏了,无法同理主角人物、无法代入跟随主角们一起经历“英雄旅程”,就会觉得故事是在“硬set”,就会开始关注各种所谓的“BUG”——比如,为何这四个人要去工地大楼?
(虽然台词有说“陈韵如约的”。
主创解释,这是致敬剧版的废墟高楼,陈韵如自毁是因为不想毁了黄雨萱&李子维,约在工地见面只是一个“设定”,只是想表达一种“命中注定的轮回”,以及最后陈韵如放下了“执念”… 但对于这样的解释,一些观众觉得“似乎合理,但太过牵强,难以接受”…)… 以及,多次在小红书/豆瓣等SNS上面出现的终极大哉问:为何这四个人同时出现之后,不直接在木子系工作室里面坐下来 好好聊聊,互相说明自己是谁,心平气和地讨论解法,一切悲剧就都可以化解了啊😅…(呃……这个问题,有请编导回答🤣🙈……伴随着口碑分化,「猫眼电影」对于《想见你》电影版的预测票房,从点映当晚的1.98亿RMB 调降到了的1.83亿RMB(24日晚的数据)。
(23日预测票房1.98亿RMB)
(24日预测票房1.83亿RMB)大陆上映的第3天,25日中午,豆瓣开分——「6.8」,2.6万人标记“看过”,4.8万人标记“想看”。
(在此可以留意一下“想看”人数,暗藏下文将提到的“票房后劲”潜力…)
(25日中午 豆瓣刚开分时候的截图)对于这个分数,在电影“讨论区”一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有的剧粉觉得分数偏低了,对比其他大陆爱情电影,《想见你》没有狂洒工业糖精、没有大量悬浮内容、没有敷衍恰烂钱… 剧版原班团队,扎扎实实、做好做满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粉丝情怀”,最后也给了“《想见你》宇宙”一个圆满甜蜜的句点……但,也有的观众觉得分数过高了,主要也是源于“内容过满”、“逻辑看不太懂”、“牵强的设定太多”……可是,豆瓣毕竟是一个“文青” / “知识分子”聚集的平台(相较于微博、小红书 等),豆瓣评分也许并不会非常直接 / 大范围地影响票房—— 圣诞元旦档期历来是可以捧出“票房泡沫”的黄金时段,现象级案例——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行销Slogan“一吻跨年”吸引了很多想看爱情片的情侣携手走进戏院,跨年夜票房直线飙升、单日进账超过2亿RMB…… 虽然是误打误撞的“票房事件” (这不是一部大众既定认知里面的“爱情商业类型片”),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再次验证了跨年档期、爱情电影的卖座超能力。
《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数据依据目前大陆电影市场的情况,若在12月25日之后,没有新片忽然空降定档,《想见你》电影版将会是2022年12月31日跨年档期唯一的一部「爱情类型片」——而影片中也很明确呈现出了,这就是一部为“跨年”而打造的电影——人群中倒数计时的呼喊,灿烂的101烟火,极致浪漫、仿若时间静止的“一吻跨年”……
跨年烟火 新年快乐(图片来源:台版预告)
黄雨萱&李子维 “一吻跨年”(图片来源:台版预告)
《想见你》大陆推出“四大跨年主题”专场(来源:电影官方微博)(《想见你》电影版的大陆定档也极其仓促,有影视从业者开玩笑说,现在大陆电影/电视剧想要上映,都倾向打“游击战”,为了把各种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很可能在上映前的23天 才敢确定公布档期。
若跨年档有爱情新片“空降”,大概率或许会是陈飞宇x周也主演的《倒数说爱你》[?],一听片名就很像是为跨年档量身打造的电影,加上 陈飞宇不久前因为剧集《点燃我 温暖你》人气飙升,这部爱情片或许也会是一匹“票房黑马” [?]。
但是,因为出品方同为万达影业,《想见你》电影版的监制是《倒数说爱你》的导演,或许也很有可能 不会放自家孩子在同一档期“自相残杀” [?]…)
(《倒数说爱你》《想见你》电影主创&出品方)12月23日25日圣诞节期间,《想见你》电影版(大陆)累计票房超過8千万RMB,这个数字如果放在2019年之前,顶多算是及格分数,但在“疫局动荡”的如今——豆瓣上有短评写道:“《阿凡达2》都没能让我鼓起勇气出门,但《想见你》做到了!
”25日晚上,猫眼电影把《想见你》电影版的预测票房,从1.82亿RMB调升到了2.27亿RMB。
(25日预测票房2.27亿RMB)再结合爱情电影的卖座密码——热门IP,明星卡司,金句行销,甜中带泪、笑中带虐,经典歌曲(伍佰+剧版OST+新增OST)——《想见你》电影版都做到了。
一句核心Slogan(亦是电影的Premise[故事题眼])「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暂且不论这句话在片中的“适切性”),成了很多观众打卡必备的Hashtag——看不太懂,没关系,有一行文艺+浪漫十足的句子,搭配电影票根 / 情侣自拍,2022年甜蜜收尾,也算是“霍乱中的爱情”,实属感恩的小确幸。
[左上角] 电影Slogan跨年将至,《想见你》电影版能否再创《地球最后的夜晚》单日破亿(甚或两亿)的现象级奇迹?
又或着“保守”一些,最终票房能否达到3亿5亿RMB?
… 或许真的可以拭目以待。
(ps:这个预测数据&本文主体内容 写于12月25日,后续会再持续更新实际的票房情况…)( 更新:25日31日期间,猫眼发布的最终票房预测数据,每日稳步上升。
电影官方微博也特别发文庆祝“预测票房逆袭上扬”。
12月25日,预测票房2.27亿RMB。
12月26日27日,预测票房2.28亿RMB (相较前一天 提升约0.016亿) 。
12月28日,预测票房2.35亿RMB (提升约0.07亿) 。
12月29日,预测票房2.8亿RMB (提升约0.45亿) 。
12月30日,预测票房3.39亿RMB (提升约0.59亿) 。
12月31日,预测票房4亿RMB (提升约0.61亿) 。
〔 跨年档期 确实没有其他片子“空降”… 《想见你》大陆最终票房,很有可能如同前文(12月25日)推测的,达到3亿5亿RMB左右…
12月29日 预测票房2.8亿RMB
12月30日 预测票房3.39亿RMB
12月29日 电影官方微博 发文庆祝 预测票房“逆袭上扬”
12月31日跨年夜当晚七点半,大陆票房突破2亿RMB
12月31日 预测票房4亿RMB
1月7日上午10点,大陆票房超过3亿RMB (图片来源:电影官微)(单纯从宣传物料、市场潜力的角度来看,《想见你》电影版是有一定的票房卖座力的。
但,当然,也还要考量其他因素,比如 12月底 “阳”的情况能否比较好地控制住,还是又会有一轮小高峰?
… 跨年时候会不会有超强寒流来袭、阻挡人们出门进电影院的热情?
… 有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影响着一部电影能否“回本”、能否“卖座”…)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金句行销”是纯爱电影非常关键的卖座元素,通常由编剧/制作人在项目企划的阶段就要开始发想。
后续,不只是运用在宣传行销,观众看完电影后,哪怕只记得12句话、或着真切被这12句话打动了,带着这份“离场感”走出戏院、在SNS发文,也会形成观众自发分享的社群推广。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大陆票房9.58亿RMB
《后来的我们》大陆票房13.61亿RMB以上, 《想见你》电影版的大陆票房前瞻 暂时告一段落……至于Tw的票房… 这里就有点“微妙”… 虽然Tw在12月23日25日举行了「先行场」——但这只是限定戏院、极少数场次的放映(如果没抢到票,就只能等12月30日正式上映才能看了)。
(23日25日 全台“先行场”的排片详情)加上,Tw没有类似“猫眼” / “灯塔”这样的即时票房统计平台,所以目前《想见你》三天先行点映的票房数据、以及未来预售票房的数据,都无从得知……仅能从《想见你》电影官方的FB粉丝专页获悉,先行场的“秒杀”盛况——北部、“凤南小队”三人组 (许光汉、柯佳嬿、施柏宇) 出席的QA场次,悉數完售,一票难求。
在Tw某个订票网站上,《想见你》先行场也排到了热售片单的第二名。
订票网站页面(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目前(12.26下午三点)依据FB「票房观测站」公布的“推测票房”,《想见你》电影版“先行场”三天累计约274.3萬NTD。
北部演员见面先行场的上座率超过98%(“凤南小队”在台北市&新北市进行了映后/映前QA [路演]—— 23日5场 [柯佳嬿+施柏宇出席],24日25日每天10场 [许光汉+柯佳嬿+施柏宇出席],三天总计15场。
)
(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再,结合电影内容、Tw电影票房市场来看:《想见你》剧集ip、许光汉等演员卡司,在Tw就有很强的粉丝基础,加上 Tw观众对本土产制的“爱情片”还算买单——近十年,本土电影票房“破亿”的,将近一半是爱情类型片(在Tw,本土电影可以“破亿”,就已经称得上是“卖座片”了)—— 2021年《当男人恋爱时》4亿NTD、《月老》2.64亿NTD;2018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4亿NTD;2015年《我的少女时代》4.1亿NTD;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4.4亿NTD……
Tw本土电影票房排行Top12,其中5部是比较典型的“商业爱情片” (图片来源:wiki)具体到2022年,Tw本土电影卖座第二名,也是一部爱情片《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2022春节档上映的校园爱情电影)。
但2022整体票房市场比较“低靡”,破亿的仅有《咒》。
2022年Tw票房排行前四名(统计截止到22.12.25)综合上述,从多方元素来看,Tw定档12月30日上映的《想见你》电影版,或许有机会超过8000万NTD,至于票房能否突破1.5亿2亿,也可以拭目以待。
(要持续观察上映首周的票房情况。
2018年本土Top1——票房2.4亿NTD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台票房的“高峰”出现在第二周的周末,观众看片之后、口碑不断发酵…)
《比悲伤》Tw上映首八周票房情况,上映第二周达到卖座最高峰(来源:tw.dorama.info)《想见你》电影版同样由林孝谦[监制]、吕安弦[编剧] 参与主创(《比悲伤》导演[林]、编剧[吕]),Tw的宣传(+发行)公司「车库娱乐」也复刻了《比悲伤》的超强行销模式——主打“口碑”(尤其是1420岁学生族群的女性观众),学生优惠场、演员见面先行场、晒票根抽签名海报…… 通过熟人传播、SNS社群发酵,让电影打到更多的目标受众。
(《比悲伤》当时几乎是全台“首创”——免费请大量女高中生看电影,在学生群体间形成了海啸般的口碑效应,进而推动电影票房在上映第二周攀升达到峰值。
)林孝谦导演 曾经在媒体採访时候 总结《比悲伤》的「成功模式」: 1、亮眼、有延伸意味的片名。
(e.g.《可不可以你也喜欢我》,邀请暗恋的人一起去看电影,片名即告白。
)2、悦耳动听、高传唱度的OST。
(《比悲伤》=Alin;《想见你》=伍佰、831、孙盛希…)3、找准目标观众。
(《比悲伤》=免费请学生看电影;《想见你》=先行场、学生场、跨年场、KOL口碑场…)4、注重口碑行销。
(e.g. 上传票根+好评,有机会抽演员签名海报。
)5、演员、主创高频率与粉丝互动。
直播、预录的宣传影片/粉丝问候、演员QA场次…(e.g.《想见你》12.29首映会时候,柯佳嬿代表片方宣佈,如果全台票房超过2023万NTD,就请影迷们500杯「全糖甜心」奶茶…)
拍照上传「电影票根+电影好评推荐」抽演员签名海报(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
学生优惠场(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从先行场到首映会,SNS上随手就能刷到的电影广告,电影《想见你》在台的行销预算预估至少1500万NTD以上 (盲猜,实际情况待求证。
但如果不是因为宣发方“车库娱乐”也参与出品,如果没有有各种厂商/场地赞助,按照目前的阵仗估算,也许实际花出的行销预算会更多。
) 通常,Tw院线片的行销预算落在200万300万NTD左右,大约占制作成本的10% (Tw院线片的制作成本通常也就2千万3千万NTD左右, 少数5千万以上, 鲜少破亿)。
但,目前看来,《想见你》电影版在Tw的行销规模或许达到了一些美商大片的量级… 这也透露出,主创团队对于《想见你》Tw票房的极高期待与乐观预期。
制作成本方面,《想见你》电影版应该是比照Tw本土商业类型片的规格进行摄制的,考量到演员卡司片酬、两岸取景(台北/青岛拍摄,上海环境空拍)等因素,预估制作成本落在1亿1.5亿NTD左右。
(截止至01.04 两岸票房累计接近3亿RMB[≈13亿NTD],应该早已“回本”了。
)据台媒推测,剧版制作公司=电影版承制公司「友松娱乐」(「三凤制作」母公司 ),在《想见你》这个电影项目中,至少从投资方「万达影业」那边获取到了四重收益:① 剧版原著ip授权金;② 电影承制费用(台媒估算,友松获得的承制毛利高达50%以上);③ 合拍片的票房分润权益(台媒估算,全球票房分润可达10%以上);④ 线上影音OTT平台 电影版权授权分润…〔 特别需要留意③这点,并不是每部两岸合拍片,Tw制作公司都有可能参与大陆的票房分润(分红),具体要看合作怎么谈判、合约怎么签定。
在《想见你》电影项目中,据说「万达」对于「友松」还是释出了一些让步和善意 (毕竟从万达的角度,这应该是一个在大陆稳赚不赔的项目)。
虽然因为合拍片需求,比如杨皓这个角色的加入,被很多观众吐槽,即使主创团队尽力“融合”,上海线的故事还是有点突兀…… 但如果单纯由Tw团队主导,后续走「引进片」方式进入大陆 (通常就是由大陆公司买断,Tw制作公司无法参与票房分润了),「友松娱乐」大概率是不会自己全出资/主动开启《想见你》电影版这个项目… 所以,从资本角度考量,因为有「万达」,才有了三年后的电影版,满足了剧迷们对于“凤南小队”再合体的期待。
也如宣传时候主创们所言,电影版是一份送给剧迷们的“小礼物”… (换言之,因为ip足够强大,消费粉丝情怀,预计电影可以畅销全球…)《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想见你》大力借鉴內地电影“注重行销”的商业模式,据传闻 例如《你的婚礼》《盛夏未来》《十年一品温如言》等强档青春片,宣传预算甚至高达制作成本的50%100% (或着宣发公司直接参与投资)…(但也要考量到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行销铺排的范围和难度本来就和Tw不是同一个量级的…)
首映记者会 [图片来源: 中时电子报]12月29日傍晚,湿冷飘雨,《想见你》在西门町乐声影城外面 举办了大型的首映会(应该是「凤南小队」三人在新浪微博直播后的行程)。
现场除了主要演员、主创,也邀来了演唱主题曲的孙盛希、831乐团。
主持人黄子佼还cue许光汉再次唱了《Last Dance》前两句(下午微博直播时候许已经唱过了一次)。
柯佳嬿代表片方透露,因为明年是2023年,如果全台票房超过2023万NTD,就请大家喝500杯「全糖甜心」奶茶 [电影中黄雨萱&李子维的“定情信物”]…(柯还特别强调,她有请片方改成「半糖」,因为这样两个人一起来看,就会变成全糖🤣…)… 许光汉也因为电影中「肉包 / 汤包」的桥段,又一次被媒体要求现场讲一个冷笑话,许说「刀子如果不利了要怎么办?
——要去便利(变利)店🤣…」…首映会后,演员、主创们也跟随观众一起(这场是KOL口碑场,主要邀请明星/网红/社群达人等具有宣传力&粉丝基础的观众),在乐声影城的百人大厅看了《想见你》电影版。
(23日25日的演员见面先行场,演员奔波赶场,都只是在映前/映后匆忙出现1015分钟,没有一起看片。
)
首映会,压下录音带(电影关键道具),期许票房大卖行销物料方面,《想见你》Tw上映前2周就开始加大宣传力度,逐渐释出主题曲、手写字卡、金句酷卡等大量的物料,预计后续还有看点Highlight、映后QA整理、观众好评留言等等,物料做好做满。
(但确实还是没有大陆的宣传物料做得丰富,各种短视频、gif动图,真的会让粉丝“上头”…)
12/29最新释出的“疗愈四阶段”物料配文(来源:电影想见你 FB)
“疗愈四阶段”,手写字=电影台词
四张图片拼起来又可以变成一张完整的图(可见物料设计之用心)(更新:01.06《想见你》电影FB粉丝专页,发出了「十大看点整理」组图 ↓
【想見你電影版】十大看點( 相比大陆,2022年的跨年档期,Tw有“大环境”的优势——尽管“阳”人数依然居高不下,可是人们早已“佛系”、“共存”、“感冒化”… 24日25日,平安夜、圣诞节这两天,各大商圈人满为患,感觉“后疫复苏”的氛围非常浓烈… 所以,Tw应该不太会存在 很多人「怕“阳”」而不敢进戏院观影的情况… 预计跨年档期,电影院会迎来一波人潮… )( 更新:《想见你》电影版在Tw果然卖得不错…12月30日正式上映 单日票房超过900万NTD,加上23日25日三天「先行场」,上映首日全台票房累计超过1200万NTD…
(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想见你》首日票房超越近两年最卖座的Tw本土电影:2022《咒》(总票房1.7亿NTD):全台首日票房607万NTD2021《当男人恋爱时》(总票房4亿NTD):全台首日票房507万NTD2021《月老》(总票房2.6亿NTD):全台首日票房630万NTD……〔 近年的首日卖座Top1应该是《F.X.》[片名無法說的那部] (总票房2.6亿NTD),2019.09.20全台首日票房1800万NTD… 但《F.X.》因为造价高昂 制作成本破亿,最终可能只是勉强回本… 〕〔 同档期大片《阿凡达2》12月14日全台上映首日票房1453.6万NTD,12月30日累計全台票房3.76亿NTD… 〕《想见你》12.311.2 Tw跨年档期的票房,不负众望、创下“奇迹”!
电影正式上映4天,加上23日25日先行场,票房累计超过4700万NTD!
再次验证了《想见你》IP + 许光汉 / 柯佳嬿 演员卡司,在Tw有着超强的票房号召力。
官方庆祝 元旦档 全台票房超过4700万NTD (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凤南小队」也履行先前首映会的承诺,1月7日周六下午,在故事的发源地台南,请影迷们500杯「全糖甜心」!
(图片来源:电影想见你FB)
12月30日1月1日全台票房(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1月2日全台票房(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想见你》1月3日Tw票房突破5000万NTD(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想见你》票房每日稳步增长中...(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如果按照上映日期22/12/30划分,《想见你》上映不到一周,就空降Tw本土电影2022年度卖座榜第三名!
(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1月7日中午,全台票房超越6000万NTD
(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1月7日14:00,凤南小队在台南兑现「请影迷500杯“全糖甜心”」的承诺。
(紧接着16:00进行微博直播,即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730多万人… “许光汉直播跳舞娘”登上微博文娱热搜榜第15名…)
柯佳嬿01.10生日,台南谢票见面会现场,「李子维」给「黄雨萱」庆生 (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 接下来,1月中旬开始,许光汉主演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也在全台陆续推出先行场[家宴]… 有业内人士猜测,2部「许光汉」,预计给Tw电影市场带来至少4亿NTD的收益… 对于整个Tw影坛而言,真的是2023开门红!
许光汉也坐稳了「卖座保证」的一哥番位。
不论最终两岸的票房如何,《想见你》主创、演员们「用心做电影」的这份诚意,希望可以通过大银幕,传递给观众们 ——(诶,到了文末收尾时候,就发现金句真的超级好用的🤣 忍不住想打「去愛,去失去,要……」… 算了,直接附上手写字卡 [以下手写字=主题曲《眼泪记得你》歌词] ↓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写在结尾:本文的局限① 前面所有关于“票房”的废话,都只是菜鸟新人的拙见… 希望最后都会被打脸🤦♀️… 《想见你》这个ip红遍全球,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英国已经宣布定档23年1月13日,韩国、印度尼西亚定档23年1月25日上映;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定档1月26日;柬埔寨定档1月27日…… 预计在东亚/东南亚的票房也不会太差,全球票房累计或许有望达到1亿1.5亿USD。
(所以剧粉们不用担心啦,主创们呕心沥血磨出来的电影版,回本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部电影带着明显的「蹭剧版热度」「赚粉丝热钱」的味道,对于「想赚钱」的出品方而言,也算是得偿所愿了🤐…)② 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幕后内容,均为网上已经公开的报道/资讯…(若后续撰文者们有机会,可以再直接向主创团队询问,获得“第一手”准确的资讯。
)③ 本文未延展至剧版的内容,期待后续有剧粉(《想见你》十级专家)梳理影版、剧版两者间互相致敬、呼应的小细节。
(据说后续也会推出电影版的“剧本书”,研究者们可以多重文本对照阅读/观看🤣…)④ 笔者个人对于《想见你》电影版的“观后感”,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恰逢圣诞跨年,大家都在约饭/约见面,因为各种原因和不同的友人一起看这部片,有做影视编导的 / 宣传发行的 / 剧版粉丝的… 先行场3天总共5刷🤣… 前面2刷觉得还是有些BUG圆不起来,后续慢慢发现,这个项目真的“太难做”了,从成片就能感觉出,主创、演员们都已经极其尽力了… 但另一方面,摘下“剧粉滤镜”来看,确实资讯量很大,有些细节第一刷时候很容易忽略掉(比如,主创们在映后QA时候提到的,「玻璃里的倒影」、「杯子里的牙刷」、「32下时针声音」…)… 剧组人员们非常用心在做这部电影,至于观众能不能get到、能get到多少,就真的“因人而异”了…
(笔者个人的一些观影票根)最后,附上24日25日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的凤南小队
(12月24日 映后)
(12月25日 映后)2023年,希望,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愛上妳的開始,女孩雨中奔跑的背影…)
( 李子維&黃雨萱 要一直幸福啊😭 )
一部加上片尾加上彩蛋107分钟的电影,大概是剧版中一集多台版或事两集多大陆版的体量,想完整的讲出一个莫比乌斯环简直是天马行空,尤其还是衍生内容,与剧版在内容承接上基本无关,只接盘了一些人设和人物关系。
所以这个坑不是剧版预留的,重新硬讲就变得艰难无比。
但我坦然接受部分人对于影版的喜爱,对于剧版延续的想象,大家各取所需,有些人就是想看李黄两人甜甜的爱情,认为影版已经圆满了他们的期许,这当然可以理解。
但我也很想讲明白一下为什么我这么失望。
(这是我的逻辑,如果你的立场逻辑本身就与我不同,你又用你的逻辑来阅读我的逻辑,那你必然觉得我的逻辑充满问题。
就好像用理性思维去辨别 理性思维更好还是感性思维更好,这本就是不能成立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诚心诚意的想理解我在说什么,就不要先入为主。
我尊重包涵所有与我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也请你如此。
望周知)#1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剧版陈韵如的自杀,在电影上映前,我又完整的看完了剧版。
我对于电视剧的定位,从来都不是披着穿越元素的爱情剧,而是青年自我认同与成长的描写。
从模仿黄雨萱被识破,陈韵如选择不再扮演,而是回到最开始的陈韵如,一次又一次的问出“以前不好吗?
”然后得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以前不好啊!
”“当然不好啊,以前多讨厌!
”“xxxxx!
”活泼的人总是被人喜爱,像太阳一样照亮他人。
而内向的人总是游走在边缘。
为什么谢芝齐对黄雨萱说“你对陈韵如做了什么?
”因为虽然黄雨萱的穿越让李子维爱上了她,完成了闭环。
但原本没有黄雨萱参与的陈韵如的人生,只是个冷漠的人生,不被人在意的人生;但被参与过后的人生,是从被喜欢到被嫌弃,是被讨厌的人生。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她想自杀,又想被杀掉,想被记住又想离开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失望又有更多的期待。
因为我们作为观众都鲜明的喜欢黄雨萱,而在强烈对比下不喜欢不在意甚至讨厌陈韵如。
这是我们跟随黄雨萱和陈韵如的视角,从被周围的人接纳喜欢依靠再到被人讨厌可以切实感受到的。
所以她的自杀动机立得住,站得牢,所以如何能说服陈韵如,理解陈韵如是打破和停止闭环的关键。
但电影版,说实话,这个人物动机我难以把握。
到底是因为在婚姻中被冷漠对待受伤而选择结束生命还是因为太爱杨皓不希望他痛苦而结束生命,她要是自己不解释我完全感受不到。
17岁青春少女的自我认同到30多岁妻子一心求死,我不认为新编剧真的把握了《想见你》的内核。
好像强行为了讲一个穿越的故事,强行让陈韵如想自杀,强行安插新角色,强行讲一个新的婚姻故事。
一个如此重要,导致一个莫比乌斯环进行的契机被刻画的如此单薄,是我最难以接受的。
#一些小bug,(都说了小bug,意为没有他们也不影响我的判断,不要抓住不放并向我解释你的理解)这么聪明且深爱着对方的人。
哪怕还在努力扮演,梳着一样的头发,模仿相同的语气,但李子维和莫俊杰都能识别出黄雨萱和陈韵如的细微差别。
影版,面对面前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李子维怎么都认不出陈韵如皮囊的黄雨萱,更识别不出黄雨萱皮囊的陈韵如;连黄雨萱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实话说真有些些离谱。
#2除却掉人物设计上的,我最感到不适的是基调。
剧版的莫比乌斯环,不知道旋转了多少轮,踏过了多少次,多少个时空的王诠胜一次一次勇敢的搭乘上飞机,多少个时空中的三人小队经历了无尽的痛苦才换来每一次一点点的改变,直至陈韵如选择坚强的活下去。
虽然最终闭环打破,齿轮不再拐弯而是向前,那一切一切又一切美好的高中校园、大学相恋故事都消散而去,但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美好和思恋去从未离去。
闭环打破的代价是一切都消失,但幸运的是没有人离开,所有人都在勇敢向前。
这种破碎的美好,让想见你在我心中永驻。
但影版,一切只想在尽可能短的时空内解决,莫名其妙的自杀和杀人,仿佛只是李子维和黄雨萱恋爱路上的绊脚石一样;莫俊杰工具人一样的用途更是如此。
仿佛,内向的人就是自闭者,就是给外向的人制造障碍的人一样。
剧版,真的在把每一次奔赴都给予意义;影版,急功近利一个he而已;大可只拍一些纯爱,而不是花里胡哨,讲不清楚的莫比乌斯环。
我们想看的是爱,是奔赴,是成长,不是穿越。
有些美,就是缺失的部分由想象来填补,而之前电视剧版空缺的刚刚好~这次硬搬出四人大穿越,没看过原剧的看懂看不懂不说,就单独的故事来说还不太合格......
一坨答辩😅
和电视剧版的水准有壁壁壁壁壁壁壁壁壁。
对剧粉来说算是最大程度上的圆满了。黄雨萱实现了她的第三个愿望,李子维顺利求婚。王诠胜也有了不一样的结局,唯一可惜陈韵如,影版结局还是不好,明明都遇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束光,但因为要开启循环,她的结局不得不陷入昏迷。刚开始电影前十五分钟在谈腻歪恋爱我还觉得无趣,后面看到陈韵如的结局我宁愿不要烧脑穿越了,让陈韵如有个美好结局吧。莫俊杰也可以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人
“只有当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电影版对于非剧观众有点不友好。J45
阳康第一件事看了心心念念的电影,期盼了这么久就这……为了穿越而穿越,人设单薄完全站不住脚,金世佳的戏份是在搞笑吗
总觉得编剧想摆烂了……最后的解决办法竟然就是把录音带烧掉……黄雨萱第一次穿越之前才是我真正想看的想见你。1、柯佳嬿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陈韵如假扮黄雨萱那里真的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不一样。2、last dance第一次响起来的时候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在电影院5D环绕听真的太爽了。3、金世佳真的很惊喜,角色完成度很好。4、李子维李子维李子维,整个地球35亿男人我就不相信真的会有李子维这么好的!啊啊啊李子维yyds!5、明明是一部电影的体量,非得要演一部电视剧的内容……7、烧掉录音带的那一刻,整集白演
救命🆘 初中伤痛文学的影子,拍出来逻辑混乱,你拍个当代mv式的爱情片我ok,再加这么多套路是想怎样?我还不如看看悲伤逆流成河来的质朴咯?
(看得出来编导在努力还原剧版的感觉)过去三年这个世界确实变得不一样了,但完全不是王诠胜所期望的那种。到头来我最怀念的还是1998年的凤南小队。
在我心里就是满分
哪怕知道是狗尾续貂还是选择去看,但我想问一下,这杨皓是什么鬼?
要是有人不小心捡到了伍佰《爱情的尽头》磁带,记得把它烧掉。
“为了你们不死,我先去死一死”这种鞠躬尽瘁的爱情,真的蛮吓人的。
想捞钱,看完电视剧觉得结尾有空间,直接瞎编90分钟,让两个人在一起就行了。
有点乱,有点没必要,只看结尾10分钟就可以了。谢谢导演让陈韵如和莫俊杰在一起。
当死亡来临,面对爱人失去,谁会耐得住性子任凭命运肆意。李子维与黄雨萱“执拗”地随着录音带回到二零一四年七月,又何尝不是一种拼命想要抓住爱人的渴望。影片的故事结构不错,用一个无限循环的爱情穿越故事,告诉活着的他们和我们要把握现在,尽情爱、勇敢爱,不怕失去,为了现在与未来。
23年第一部电影 剧粉表示看到王诠胜的剧情线很感动 总体比起电视剧还是潦草了一点 虽然听说是因为引进内地必须有大陆演员 但是金世佳到底是什么鬼啊……
陈韵如为什么觉得杀了自己一切就能结束了
感觉就是部收割剧版粉丝韭菜的洐生剧,能看但大可不必。
台湾(资本)好像很喜欢金世佳,蔡康永自己导演的作品也请当时压根不红甚至都要消失的他来演男主。这部爆剧延伸电影,明明原班人马就已经有3个主演5个角色足够撑起一台戏,还硬塞了一个新人,导致莫俊杰几乎等于隐身。明明陈韵茹的戏份可以跟莫俊杰展开的,也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想让金世佳背锅,所以让莫俊杰看戏不到2小时要去讲穿越是很难讲明白的,本来老老实实拍,就算比不过剧版,也不至于很差,但是导演大概是想着压缩时间成本但不压缩该有的穿越次数,导致5分钟一次新穿越,黄雨萱穿完,李子维穿,然后陈韵如、王诠胜都来,不讲明白故事,就搞穿越噱头最后不知不觉乱七八糟地收了尾莫俊杰胡子造型真不好看,男二实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