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感情和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被赋予的。
当视听语言裹挟着饱含感情和想象力的暴力向我席卷而来以后。
这也太爽了吧。
人人都是阿一,只是大部分人没有把1⃣️放出来。
一群群的阿一被埋葬在人类文明的最阴暗的深处。
我太喜欢垣原了,三池老怪记得下次在他身上再多割几刀这样子。
就这样子,然后希望自己在毕业季可以快点找到工作吧
最近压力不小,找了些较暴力的电影来看,渲泄情绪。
找到几部,从《杀手阿一》开始看。
当看到垣原把另一个老大捉来,用钩子穿过肉吊起拷问,用锥子刺透脸、用热油浇时,发现这部电影不是一般的暴力,而是变态、相当的变态,已经超过了自己可接受的程度,但还是抱着反正是电影、里面都不是真的的大无畏精神,耐着性子看完了电影。
如果是在现实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实在是想象不出自己的反应。
把电影看了一部分的同时,也去找了些影评看,有人说这是暴力美学的极致,我想这应该是了,如果不是,那真正的极致是什么呢?
如果有人和我说,还有一部暴力到比这部电影更极致的片子,那么我是不会去看的。
也有人、尤其是日本人说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
据报道,还有日本人说这部电影像童话一般的美,真是不一样的民族,要是没看到这样的评论,我是不敢往爱情这方面想的,但毕竟是看到了,接着看电影时就留意了这一点,似乎真有那么一回事。
垣原一直在虐待与被虐待中寻找快感,而这种快感的极致也是他一直所追寻的,所以在他老大被阿一杀了以后,他怒不可遏、疯狂的要寻仇。
在此之前,他老大是唯一能给他以强烈快感的人,忽然间失去了这一切,让他倍感失落,是失恋,但他的恋人不是他的老大,是那种被虐的极致快感,是无路可退、犹如待宰羔羊临死前那般彻底绝望的感觉,对垣原来说,这是最痛的痛快。
在垣原发现阿一是凶手后,充满了期待,以致于阿一找上门来后,他不是先选择反抗,而是逃,不是害怕,而是为了得到。
所以他不是向楼下逃,而是向楼上跑,跑到屋顶,一个四周都是铁网、退无可退的地方,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绝望的境地,却没有失去希望。
但当阿一被枪击中,被那个叫阿武的小孩打时,垣原失望了,他发现他所追求的东西已经得不到了,恍若一个失恋的人,失望之余,刺聋了自己的耳朵。
然而,阿一提着阿武的头站起来,并向他走去。
在他被阿一打下楼时,终于感受到那种感觉,最痛快的叫出。
那场景是美的、凄美的?
垣原是在阿一受伤的情况下很快被打败,垣原不应该这么快就输了,他只是不想反抗,想那种感觉更强、更快的到来。
这是因为失去了所爱的老大,还是为了那最极致的痛快呢?
我真的不知道。
其实,阿一也在追求一些东西,为了摆脱心灵上的桎梏,在一系列的杀戮后,阿一杀了那个指导他杀人的阿叔,一个用言语就能控制他的、折磨他的人,之后阿一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影片最后,阿叔被吊死在树上,树下一群很小的小朋友走过,这样的场面在电影里是如此的平静,但我却是如此的震撼,这也是美吧!
其实,我不知道这样理解有无道理,只知道垣原和阿一都是追寻“爱”的人,只是这爱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
看完电影,我的情绪没有得到渲泄,反而有些压抑,看到最后有些愁怅。
以前写的,不久前发现豆瓣这个好地方,现在转过来。
首先,我觉得很多人看结局看一遍,两遍多半是看不懂的其次,我觉得结局肯定不可能是没有逻辑的,因为姑且不谈三池做导演,你至少把冢本晋也,浅野忠信这些大牌都邀请过来,而且改编自畅销漫画,故事虽然血腥杀戮,但电影镜头等各方面技术都是实打实的,所以结局无厘头的说法站不住脚。
因此,总结的结局如下1.垣原肯定不是被阿一所杀,因为他额头没有伤口,那么他的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产生幻觉,坠楼而死,逻辑上也合乎道理,先不谈阿一,垣原在将双耳刺破之际,很有可能刺破了脑神经,或者没有刺破其实也无关紧要,至少倒在地上已失去杀戮的阿一不可能再给他带来快感,处于幻觉也好,绝望也罢,跳楼自杀。
2.阿一是死是活?
其实阿一是死是活并不重要,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小武没死,而且镜头最后出现的男孩就是小武,因为与乌鸦有渊源的,在电影中就是小武,小武给乌鸦喂过食,且手被乌鸦啄伤,镜头中小武转身之际是有乌鸦飞过的。
小武没死,至少也证明垣原产生的只是幻觉罢了,那阿一如何呢,阿一明显是受到了小武的一顿暴踢,踢死踢残,或者已经丧失杀人的勇气而不需要再描述他了,这些都有可能,但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些结果本身并无区别。
3.关于小武,小武是不是变成了下一个阿一?
至少从他踢爆阿一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不再懦弱了,至少他做了阿一当时受到幻觉也好,还是真实也罢,一直未能解开的心结,面对救他的女孩被X,他无能为力。
小武最后出现的时候,腿是一瘸一拐的,这说明一点,小武当时踢爆阿一的时候是不顾一切狠命的踢的,以至于造成过度用力而把自己的腿踢上的情况,这一点从阿叔由兴奋到回头仰看天台的表情,以及镜头切到小武踢阿一的场景可知,所以小武成了下一个阿一,是否懦弱已不重要。
4.阿叔的死,阿叔死于自杀,还是小武所杀?
其实从逻辑来讲,自杀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阿叔没理由自杀,而且他是导演这出戏的始作俑者,其次,就是豆友评论的,上吊自杀在那棵那么高的树上着实没有必要,也很难这么做,所以阿叔之死系小武所为,这也符合逻辑,从电影中从阿叔身边飞过的乌鸦,以及紧接着出现的小武的镜头和身边飞过的乌鸦都在预示着这一切。
以上的总结,也要感谢其他豆友关于结局的评论得到的启发,总体上觉得这样的理解是合乎逻辑的。
还有电影本身是力荐的,日式暴力,极端与压抑的宣泄,比欧美含蓄,但又不仅仅是瞠目结舌的残忍。
长得本来就像狐狸,嘴巴两边挖裂开,更像狐狸了。
他把那谁的拳头咬住时,简直可爱极了,真想抚摸他的头拍两下。
可惜没有多少大嘴巴的镜头,不过瘾,只有改天做个桌面了。
观前感在看这部片子前,我已经对他的风格及其中的一些情节略有所知。
看之前,我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眼前将要呈现的一切。
最终我觉得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着更多我们不曾想过,不曾见过的东西,看到也只是他的冰山一角,我为什么不能直面他的真实?
于是,我在一个深夜看完了。
有些镜头出现时我还是本能地低下了头,并且把耳机的声音放小,因为通过声音我可以想象“切割”进行到了什么程度,人物的痛苦达到了什么地步,这些即使不看画面也会出现在我的脑中。
于是我相信了,我还是对这个世界怀着美的感受的,一些东西我的确不能在心理上承受。
即使知道世界的某些角落此刻也许正上演着这样的事实。
看过几天后,我发现,看的过程中我可以算是接受了这种视觉,但令我不能接受的是这部片子带给我的回忆,我甚至无法面对对它的片段的回想。
每次想到时自己也如片中受折磨的人一样身心俱痛。
背景,日本,社会这并非一如我预想的是介绍一个人物的影片,不是讲一个与众不同的杀手。
对于杀手来说,他们的与众不同应该就是有人性的回归,甚至电影受商业影响应该会涉及一些他们动情然后作出背弃杀手职业的事——或许被感动从此洗手,或许大义灭亲杀了他昔日最为敬重的头儿……然而,这部片丝毫不是这样。
日本人永远令我吃惊,他们的洞察力,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霸气,他们的韧劲,他们摒弃一切又再造一切的野心。
影片首先表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表现一个社会的一个层面,表现这世上同样生存着的一些我们想不到的人,他们如何活着,他们所乐之乐,他们所悲之悲,他们做过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将要做些什么,他们想要的,厌恶的……这些构成了我们眼中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成就出屏幕前的我们对他们的理解。
至少影片开始后近二十分钟后,我们的主角还未显山露水,而让我们了解最清楚的是一个团体。
他们的处事风格,行事方式,他们的生活状态:暴戾,虐待,自残,病态,鲜血,内脏,头颅,被割得舌头,心脏,手臂,铁签,木棒,沸油,挂钩……然而一切被他们视为平常。
不论是虐待,自虐,还是要求被虐(SM),是残害别人自残亦或是请求别人施暴,给人一个感觉——连身体都可以戏弄,毫不爱惜的人,灵魂中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接受的极致,甚至再加上一种迷恋后,可以说达到了不仅可以被动承受,还要主动追求的程度。
影片用大的篇幅呈现这些后,我们还不知道阿一是一个什么样的杀手,怎样的人,直到正面的一次杀戮后,我才恍然大悟——片子开头一个房间中满地是内脏,鲜血,惨不忍睹的场面就是眼前这个一脸天真,无辜怯懦的可怜人所谓!
那么我知道了,他一定有成为杀手的更精彩的理由,而这部片子不是讲他的杀戮,不是以向观众呈现一种血腥的,刺激人肾上腺的画面为卖点的,而在于揭示这个杀手成为变态杀人魔的理由,这应该是影片的目的所在吧。
因此,我觉得这更是一部心理片,一部讽刺社会的片子,即:最恐怖的不是这些惨无人性的杀手本身,而是将他们变成或者说逼成杀手的那些原因,那些人,那个能够容纳这种事情的社会。
阿一 —— 一个可悲又极致的工具阿一是个工具,一个杀人手段之残忍令原埂都“兴奋”不已的工具。
之所以说他是工具是因为他杀人的动机是由他人刺激引导的,他处于一种被动的教授与他人的策划当中。
在他人的刺激下成为现在的他,再去为自己做他人的事。
如果现在他是一把利刃,那么他是由他人一手从一块钝铁有预谋的磨制的。
而磨制的工具,竟然是虚无的。
这也是引发他的可怜可悲的所在。
人的灵魂有那么容易就能被他人所左右吗?
我想这要先问一问当一个人的尊严被践踏时所引起的他心中的仇恨有多深,影响有多远。
但同时阿一并非没有头脑,没有自我意识。
他的杀戮在执行前是有目的的,是被激发的仇恨。
而他的屠杀源于尊严(杀掉世上所有践踏他人之人)更源于欲望(极致的暴力或性欲)而后者更甚。
因为当他回答** 提的问题时我们知道,他在看着救了自己的立花被人凌辱后,想的更多的并非将她救起,惩罚那些恶徒。
而是自己也希望参与其中,侵犯救了自己的人。
人就是如此复杂而矛盾的动物,人性的本能反应即使如此,这并非傻傻的阿一的罪恶,相对来说,阿一应该说算是更真切的人类动物,因为他像动物一样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
而一般人在同样的情景下也会有如他一样的生理反应,但与阿一不同的是,其他人知道要做一个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人,于是会在脑中立起人类社会的各种道德上的条条框框,他们想但不说想,但脑中是真的想。
阿一单纯了点,于是他替所有的人说出来,于是他又受到内心的谴责,他不安全,不幸福,自卑,自闭又要自我救赎甚至救赎他人,救赎社会。
这样想来,阿一似乎比一般人更高尚——想法都在心中形成了,只是说与不说的区别,一个要承受不耻,一个仍然安心地做着高尚的人。
阿一杀人前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单纯的替天行道,消灭恶人的正义感,那么为什么每次行动前他都变得激动无比,同时又兴奋无比,生殖器官会有反应?
而且杀人手段极端残忍?
我想这是阿一“经历”立花事件后留下的后遗症。
那次,目睹他人的暴力引起了阿一的性冲动,从此暴力便与性联系起来了,以至于阿一在产生杀人的想法后就会出现性联想,而生理反映最强烈时也就是杀人的冲动最激烈时。
如果说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老虎是借着几份酒性,那么阿一杀人就是借着几份“性”。
他发怒、激动极了,他以一个被整个社会都欺辱的孤弱可怜的角色,完成了连最凶残的人也要喟叹的屠杀。
他被他们传说着,崇拜着,被最变态的受虐狂期许着。
但他自始至终却都对他这种“本领”不够自觉,也许他并没有看出他的“本领”的价值,对他人的意义,因为这“本领”对他就是没有意义的,他只是一个经常受欺负的弱者,而“本领”只是偶尔以最极端的方法“处理”问题,但并非解决问题的工具。
他并不热爱工具,他只是热爱自己罢了。
是的,他还似一个拯救者,他应求那些弱者,那些跟他一样的弱者,不管他们要什么。
只要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话他何乐不为?
所以“我会替他打你的”“我来帮你杀了他”“我知道了,让我来把你切成一片一片的吧”阿一真的悲天悯人,所以不加挑选,但出发点似乎无可厚非。
他杀完人后会哭泣,会反思“他们并没有欺负我”会极其憎恶地脱下行装,会逃避来感谢他的孩子的眼睛。
阿一的“替天行道”“悲天悯人”是他的高尚吗?
是他作为一个不完全人格者应该得到同情与谅解的原因吗?
不,我想不是。
换个角度,我看他从头到尾不论是被利用也好,是精神上的受害者也好,他始终没有超越的一点是:他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满足他自私的欲望,因此自始至终他也是最自私的,他利用他人所成就的自己,以一副倍受世人伤害的样子,残忍的报复着,包括那些罪不致死的人,最残忍的是他还享受其中,寄自己最低俗的欲望于其中。
他的可憎大于可怜,而最终他是可悲的。
但是影片演到最后,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主角,连他的“师傅”也被吊死在树上。
如果连生命都不能保全是最大的悲哀,那么到底在片中谁是可悲的呢?
“可悲”对着阿一的强大,对着这个结局显得那么无力,那么,可悲用在阿一身上有什么意义呢?
阿一的心太“简单”了,简单的叫人不知道是没有线条的白还是布满线条的黑。
这一切结束后,或是还在继续时,他还可以不受良心谴责坦然地活着,没有人能够杀他,也没有人会相信他是极其残忍的杀手,因为内心的自怜,他不会为做过的惭愧,因为在他看来,他并没有错,一切发生的都是被逼的。
悲天悯人与自私的契合点就在于他根深蒂固的自怜——他只爱自己。
他悲悯的是他自己,因此一切其他生命都可以是代价。
那么他做这一切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需求(性欲发泄),安全需求(除掉恶霸,保护自己),爱与归属感(本性与幻想),尊重需求(在他人激怒他时,他会哭(自怜)再反抗,只是方式极端化)。
但是,如果按马斯诺的这种需求理论来说的话,阿一唯独没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至少片子没有表现,我们也无从看出。
恶霸对他闻风丧胆,但他一点不以此为傲,甚至女子对他也崇拜不已,但他对这些都没有感知,他没有有意识地通过杀戮来成就自己的声威。
我想这可能是一个社会中的青年没有生活的目标与希望的缘故吧。
他们只是被带到这个并不有趣的世界上,然后就活着,只是活着,被生活推着活过一天又一天,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于是,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就等同于他们的初级欲望的满足——等同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
于是这些构架起了他的所有精神世界,等同于他的人生。
我忽然感到平时未曾细想过的马斯诺的这种五种需求理论被表现为金字塔形的结构的意义之重大,如果像阿一这样画等号的平行结构,那么人类将有多可怕,这社会将不会有希望。
以前只是隐约听过这个片子,师兄强烈推荐,忍不住买来看。
是个血色淋漓的电影。
一直以来,对于所谓的变态美学,尤其是日系的很有好感,却并不单纯是为了满足内心中想要的视觉刺激,因为比较而言,《杀手阿一》的血腥程度,还比不上美国的“僵尸”、“电锯”之流,真正吸引我的,是在强烈个人风格的场景后面隐藏的充满人性光辉的意义。
《杀手阿一》讲述的是一群变态的故事,无论是割掉舌头举到别人面前的垣原,还是一面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一面把别人切得支离破碎的阿一,都完全符合“执著追求让人不舒服的真实”的变态的定义。
所谓变态,其实都是一些坚定追求真相的人,只不过他们追求的东西,以常态的社会标准来说,非常极端和难以理解,例如说杀人后血液溅在脸颊之上的感觉,或是肉体被虐后带来的性欲的满足。
被虐狂垣原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他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殴打,然后说:“不行……你的暴力里没有感情”,这恰恰表现了血腥暴力之下更深层次的心灵需求。
疼痛感、恐惧感,都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满足感的一种途径而已。
对于欲望,亦舒的爱情小说里有直接而精彩的表达:“见不到你,我感到渴,没有什么能解除那种渴。
”所以垣原那样执著地期待着阿一来杀死他,他认为阿一是唯一能够带着完全的感情把暴力施加在他的身上从而成就并满足他的那个人。
而他摔死之后,脸上确实充满了平静的满足。
垣原所渴求的死亡,其实是一种被爱,被认可,从这一点来说,变态的人或是所谓正常人,渴望的东西其实非常相似,只是寻求的方法有极端的差异。
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极端,变态的成分。
也许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期待着阿一,并藉由这种追求,体现自身的价值,寻求别人的认可,得到想要的那种爱情。
昨天的午夜剧场是《杀手阿一》。
真就是超血腥R级黑帮片。
可以看出来藤本树肯定很喜欢这部电影,在《电锯人》中能大量见到对《杀手阿一》的借鉴。
比如战争恶魔的疤与垣原一样,大量的肠子,血浆,人体碎块的暴力美学。
三池崇史真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整个电影充斥着病态,血腥,暴力,带来一种极端的游戏体验。
之所以是游戏体验,不仅是过场和音乐有着十足的游戏感,主角阿一喜欢打电动,更是整个故事都有着游戏般的玩笑感与出奇不意,觉得有病但又合理的剧情。
阿一这个人物设定也很有趣,是那种碇真嗣式人物,软弱,性压抑还有各种自责。
虽然是个有着惊人天赋的杀手,但他的杀人状态却格外特殊,他是一边哭着一边杀人,还会语出惊人。
这种病态扭曲的施虐狂,与垣原那种乖张的受虐狂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电影真的很残暴血腥,看之前做个心理建设吧。
但整体而言,还是很好看的电影。
谈起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大家的注意力往往聚焦于电影中的血腥暴力。
当然这是一个很吸引观众的元素,能将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暴力本能所调动起来并予以消解。
但与电影情节的指向相比,暴力片段往往也只是电影表面的外套,而电影内在的肌肤也依然充满诱惑。
电影充斥着大量的血腥残忍片段,并以此为乐。
但如此超乎常理的暴力,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不同电影角色的诠释下,同.性恋、S.M、心理阴影等母题浮出水面。
《杀手阿一》的海报人物是垣原(浅野忠信),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认为垣原就是杀手阿一。
这就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一样,等观众看完电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菊次郎不是小孩子,而是流氓北野武本人。
如此操作,自然是跟观众玩了个小小的游戏,但在《杀手阿一》中却起到了弱化特定主角的作用,如电影情节中,各角色的戏份及刻画力度其实不相上下,这让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担了主角的作用。
在这样的设定下,各个角色可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非常态行为,共同将故事推向高潮,走向极端,其中垣原表现得尤其疯狂,甚至选择死在自我幻觉之中,这是电影中最典型的注释。
暴力是外衣,非常态心理问题是内核,那么更值得令人关注的便是这种非常态心理的“传染性”。
电影除了垣原、阿一、阿叔等不正常人士之外,还有一些心理正常的人,如金子(sabu)、小武。
但正常人士在如此的腥风血雨之下,要么就像金子般沦为暴力的牺牲品,要么就如小武般变成非正常。
当然说到小武的下场,我对结尾的理解是小武未死(垣原的幻觉),而是成为阿叔手下的又一个杀手(阿叔的笑容),并变得残暴更甚,连阿叔也死于其手。
当然这结局太开放,也算是电影的瑕疵。
因此在三池的镜头之下,电影中充满无处不在的暴力,闪回片段是暴力的起源,现实片段是暴力的温床,还有像阿叔这一类无法解释的暴力。
在无尽的暴力之中,电影中的正常人丝毫找不到安全生存的空间,只能慢慢在癫狂的暴力漩涡中沉沦。
这个阴郁、黑暗、压抑、看不到光明的末世感远比纸面上的暴力来得疯狂汹涌,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有人觉的阿一就是恒源我觉得是扯淡明显阿一是s,恒源是m那为什么封面只是恒源呢?只是因为浅野忠信 造型太吸睛了在里面实在是太酷了另外此电影值的一看真的可以和杀死比尔 比一下每个人的装造都优秀每个人也都有故事线可以单独延伸本片绝对不止于暴力没看的 别错过公主号,克里思恩 有蓝光汁源看过了 你就知道我没有说错了。
ps那时候孙佳君可真好看黑金的时候特别迷她
公主号,克里思恩
我一直以为这是部虐杀片,看着看着这不就是喜剧片嘛!
那水龙头一样飙的血浆,大家看着老大诚惶诚恐的表情,阿叔躲在外套🧥下的那坨坨胸大肌,最想笑的是那个把人捆在电视机里。。。
变态也确实够变态,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出,特别是虐那个酒吧女凶前两点,搞得我倒施一口凉气(tm确实教坏小朋友,最近河北初中生犯罪事件,有所谓专家解读这不是创新,不是性起,是记忆,是脑袋对以前的看到的,听到的记忆片段的存取,有同感)。。。
看到后面有点坐不住了,太长了,也有点审变态疲劳了,一堆变态有点烦,原来是一部搞基片,嗨,一开始明说不是更好嘛!
本来我以为自己够变态了,看看他们觉得自己还算正常,还好还好。
这电影出现了许多霓虹黑帮片的熟面孔,比如国村。。。
那个裹成木乃伊的果然是寺岛进。。。
导演让几个时而抖M时而抖S的社会渣子走到一个片区 日本鬼子拍这样的曲折故事真有天赋
三池崇史导演。浅野忠信主演。施虐与受虐,是否越内向害羞的人施虐倾向就越严重呢?
我不认同这部片子是三池崇史的暴力美学之作,这里面的暴力与美无关,更多是施虐与被虐的情绪宣泄和性欲释放,是基于阿叔和垣原之间诡异的爱恨与羁绊,建立在垣原作为受虐狂对于极致暴力极致快感的追求之上,被阿一虐杀的死亡才能得到终极的性高潮,所以才有了阿叔为垣原量身定制的这个终极抖s阿一,其他所有人所有故事都是为此的铺垫,都无关紧要。有一说一,这种诡异的深情搭配黑帮故事和性冲动杀手,混搭出令人震惊的邪典气质。作为全片灵魂人物的垣原,可怖的裂口竟却拥有一双无辜深情的眼睛,浅野忠信的诠释相当诱人。目前看下来是三池崇史的片子里个人觉得最好的一部,压抑古怪,变态血腥,诡异模糊,冷酷暴虐,又蕴藏着极致的爱,真是离谱啊。
嗯…够变态,剧本够复杂,幸好只是2D,还可以边吃饭边看哈哈哈,浅野忠信太帅。。。
日本二区导演剪辑版DVD,比多伦多电影节展映的片长多了10几分钟,三池崇史是一个很有艺术直觉的导演,这个电影用残肢断腿和血浆镜头极尽恶心观众之外,129分钟拍成这样不容易了,三池个人风格太重,荒诞却深刻,三星半.PS:浅野忠信表现得不错
观影过程就像在街头看不相识的人打架,打的皮开肉绽,鼻口蹿血,煞是好看,然而打来打去都忘了为什么打,或者打了半天发现打错了。然后上帝(导演)说,看,这就是人性的意义,或者是人性的无意义。看热闹的(观众)收获了观战的快感,然后一脸茫然。
本子不错,日本人的暴力尺度有点让我难以接受,但是这个片子的思想光芒却不会因此掩盖,通过暴力揭示暴力的本质,人性在施虐与受虐之间的徘徊,伤痛经历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扭曲,本能与道德的挣扎,希望别人来强奸,那么不强奸才是真正的强奸,可谓真是已入骨髓的虐待。又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文本。
笑翻,恶趣味太有三池范儿了,摘环那段直接叫起来。演得都好神经质,浅野忠信简直是冷面笑星。一个个大熟脸这么认真的演真是太感动了。特效效果粗陋但真切。天台大战稍弱略失望但仍然笑坏了。孙佳君的trilingual娴熟切换太可爱。又是漫画改编,不过三池能把别人的东西都拍出自己的味道也是神了。
暴力的经典作。我感觉是这样哟
真没看懂,就觉得可怕。。。
“三吃虫屎”代表CULT片之一,通过极度的暴力,和极度的血腥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情绪和思想。不喜CULT片的同学,或者晚餐时间就不要看这片。想要看血腥暴力刺激镜头的人应该是不会失望的,再次提示最好错过用餐时间。
只有血腥是不能打动我的。。相比朴赞郁的复仇系列,故事差太多了
想到三池要來中國拍電影了 就覺得好魔幻 另外孫佳君真是枚尤物
不过你放心 我会代替他继续打你的
变态!!!!
日本人要暴力可以很暴力的
浅野忠信又狠狠地帅了一回啊~!!!
小白攻和强气受(啊喜欢这个评论!)/垣原好帅呀~1.暴力美学,直观血腥2.人类变态的欲望3.视角的转化和录像4.女主角妹子声音吼吼听啊~5.催眠6.你的暴力里根本没有感情
“除了我,没人可以给你深不见底的快乐”,极品S和M的终极爱情故事,为了你,我不惜制造出一个杀人玩具
劇情蠻正的。但是總體上還是不大歡喜三池崇史這樣的一套所謂“暴力美學”。不過還想把《牛頭》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