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前半部分虽然眼熟到不得了但不错的追逐战挽回点分数,就打2星的了,总感觉电影前后两部分脱节,后半部分越趋无聊,节奏也变得非常的慢和无意义演员方面,伊万是打酱油的,反派也是打酱油的,除了女主角之外都是打酱油的,而女主角本身也不好看,尤其是一开始坐在餐厅里把头扭来扭曲然后吐出一句“Shit”之后,对她的印象相当差至于故事嘛,相信很多观众看多了动作片之后,自然看了前面就猜到后面的剧情了,而这样的剧情随便一想就有几部:《谍影重重》、《机械师》、《杀手精英》等...基本都一样的,所以剩下看什么哩,看节奏动作咯,动作还可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女演员都喜欢在打斗时捉住别人转个几圈...黑寡妇表演过后别人再重复重复再重复地表演就觉得无聊了一瞄,又是90分钟的电影,难道福克斯的标准那么猛么,导演们都乐于执行了
索德伯格在访谈中曾说,他要求动作场面必须是尽量真实的,不要吊维亚,不要那些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动作。
应该说,这个目的他达到了,成熟的武指技术,与女主人公动作搏击上职业背景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奇怪的是,最容易从动作角度去感受类型电影的普通观众反而并不买账!
本片目前在imdb上的分数的刚刚破6,时光豆瓣的评价也好不到哪去。
why?
个人认为,假如负面印象当中有相当程度来自于动作场面(至少个人觉得是),那么索德伯格的问题可能在于:他并没有理解武术搏击场面无论多么接近于真实,都无法改变其高度风格化的反写实的特质。
因此在引入到一部相对现实主义的(即使混杂了几分古典风格)的西方特工复仇电影后,就难以避免地产生某种不协调。
特别再结合相关特定角色的身份、动机去体会,这种不协调感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结果最终虽然避免了动作场面上的形式失真,却没能避免整部影片因这些所谓真实的动作场面所引发的叙事逻辑上的失真。
比如说,帅哥杀手决定干掉女主人公。
照理,杀手的最高行动准则应是:简单干脆干掉对手,同时尽可能的保证自身安全。
所以为什么不直接脑后开枪,而要如此繁复危险的锁喉肉搏呢?
为什么要选在自己下榻的酒店房间下手,而不是诱骗到荒郊野外呢?
……我们只能将其理解为是导演纯粹要加入一场打戏给观众看,不得已只能将杀手准则抛在一边。
另个例子,养父家对决。
跟踪电话来源倒算是特工电影里常见的配套情节。
但它的本意是刻画角色之间的斗智。
诸如,搜索了一大圈最后找到就在本地,然后蜂拥至地窖,发现原来只是个转接器,甚至可能还是一个诱饵,随后一身巨响……本片却将其改造成了女主人公对敌人的蔑视:就是让你们发现,然后一个一个把你们干掉!
但这与其说是在表现女人的胆色,倒还不如说导演依然在刻意制造打戏的机会——不在同一屋檐下你怎么迅速开打?
无论索德伯格所追求的电影风格的来源——六、七十年代迈克·凯恩主演的帕尔默系列英国谍战惊悚剧,还是本片动作场面的技术来源——香港武侠功夫片,这些老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能够成为后辈导演模仿致敬的对象,因为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重要特质:风格的统一。
《伊普雷克斯档案》中三角站位、枪口二选一的大结局虽然也不算写实性叙事,也高度风格化,但这种风格化是与整部影片大的冷峻内敛风格相一致的。
导演不会凭空以一场上司与帕尔默惨烈肉搏去收场。
这种肉搏大戏,只会出现在成龙的《师弟出马》或者《醉拳2》之类的电影的结尾。
而且是越长越过瘾。
为什么?
按照波德维尔的说法,香港电影本来就是“迈向癫狂的电影”,癫狂电影自然需要癫狂的表演与癫狂的动作风格。
但你现在把冷峻的英式谍战与癫狂的香港功夫合二为一,演员一会儿装腔作势地着说着黑片时代的含蓄隐喻对白,转脸又像成龙一样疯狂去战斗……那能不乱了套吗?
特别是这种混搭还是以以破坏原始风格中的精华元素为代价——就像上面说的,以降低对手的智商去刻意制造打戏。
为什么近些年产生了那么多以致敬为名的风格混搭的失败作品?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艺术原创水准下降后的浮躁心态在作祟。
一方面,确实创造不出全新的有影响力的类型风格,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承认今不如昔,动辄以反传统为名理直气壮地宣称(当然,它多发生在粉丝身上):谁规定的不能如何如何,凭什么不能如何如何?
凭什么超女就不能唱歌跑调,凭什么谢霆锋和希亚·拉博夫演不了动作片?
……但你真的如何如何了吗?
别说跑调的超女,就是不跑的能飙海豚音的,六七年过去了也未见推出几首原创金曲。
小谢小拉努了几次之后,发现缺乏动作功底的小身子骨即使在更高级的动作指导掩护下也依然还是不给力,没辙了,只能转而去给廉颇老矣的成龙和布鲁斯威利打下手。
2021看得第一部电影史致胜一击,由索德伯格导演。
如果这电影按照普通顺序拍摄,那么大概率会沦为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动作商业片。
索德伯格很明白如何将一部电影拍得好看,这部电影无时无刻都在制造悬念。
实际上,从电影开头女人与男人突然撕打开始,观众就已经进入到故事(这是很棒的设计,一部优秀的动作悬疑电影上来必须设置悬念),紧接着通过倒序解释故事的来龙去脉,实际上这时观众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女杀手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
执法人员,杀手公司的头目,以及执意要女杀手参加任务的委托人系数出现,为电影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中间展示了一段巴塞罗那的营救(这段塑造了女杀手酷酷的人物形象,并继续让观众沉浸影像当中)然后法鲨出现,这时故事就逐渐迈入高潮,在巴塞罗那解救的男人被杀,法鲨与神秘男子的碰面,以及法鲨突然的袭击,都更加增添了观众的困惑。
(吹爆这段,颇有些钱德勒的风采)随后女杀手被警察通缉,这时细心的观众就免不得猜想是不是与用时委托人的执法人员有关。
当然机智的女杀手化解了一次次危机。
这时时间线又回到现代,实际上这段倒序中间一直在闪回,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时间更具体,防止观众看懵逼,还能避免头重脚轻。
经过一番周旋,女杀手终于找到了真相,下一段处理可谓是教科书级别,迈克格雷格的几句话,就让整个电影的剧情立了起来,观众的疑惑瞬间被解答,这也和钱德勒的一些小说十分相似(夜长梦多大概也如此)文如看山不喜平,好的电影剧情能够把观众按在椅子上,而能把关注按在椅子上的比起帅哥美女的美颜,悬疑更有话语权
作为一个忠实电影爱好者,我从来没有因为一部片子拍的不怎样而中途离场过。
这部电影给我菊花深深一击。
让我毅然奋不顾身地走了。
年度最烂没有之一
相比起之前的作品《传染病》,这次索德伯格要出色许多。
也许就是多了一位职业MMA女运动员便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导演为了追求与《谍影重重》不同的观影体验,将影片的时间线打乱了,所以,一次性快餐式地观看该片,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其实,你也只需要记住Mallory在车中与那位酱油男的对话就可以了,对话中有这样几个关键字:“巴塞罗那”、“都柏林”、“Kenneth”、“Rodrigo”、“CIA”,将这些人名与地名串起来就是本片的连贯的故事了。
我们调整一下时间线。
首先是与美国中情局的Rodrigo希望借机将与墨西哥政要Scott有政治分歧的同僚Jiang铲除,而所找的职业杀手公司的中介人Kenneth也刚好希望灭掉手下即将退役的杀手、影片的主角Mallory。
所以,共同导演了巴塞罗那和都柏林的两场戏。
在巴塞罗那拯救人质任务其实非常圆满,成功救出了Jiang,但Rodrigo与Scott将Jiang杀害并嫁祸给Mallory。
此时杀手中介人Kenneth又派出法斯宾德扮演的兼职杀手准备在都柏林杀掉Mallory。
可惜不仅被Mallory拆穿还让其误打误撞地发现了Jiang的尸体,此时Mallory并不确定这是美国中情局所为还是自己的公司出卖了她,不过当她接通了 Kenneth 的电话时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所以开始了这一切的复仇计划。
需要澄清的是Mallory不是中情局的,其次,查宁塔图姆也不是,他是杀手公司的,而且致死才发现被骗。
剧情梳理后看本片就不那么费劲了,而且,乍一看还真是女版的《谍影重重》。
难怪索德伯格将时间线打乱了,估计也是怕影评人说闲话。
但是,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复古式的动作场面。
为什么说它是复古式的,因为之前的动作电影还没有跳跃剪辑的概念,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定机位拍摄,动作连贯且给人真实感,不过这样就对演员要求特别高,本片的女主是科班的MMA(综合格斗)运动员,动作这一块基本上没有问题,倒是苦了一众与她配戏的帅哥大牌,打到鼻青脸肿不说还要忍胯下之辱啊。
不过,真刀真枪的徒手搏斗让观众看的很爽,特别是配乐中的胳膊、腿啊骨折的“咔嚓”声,听的人身临其境。
该片不仅男性观众喜欢,女性观众应该更追捧,片中的一众男角无不高大威猛,最终依旧在猛女的“花拳绣腿”下缺胳膊断腿。
但动作虽然犀利,却少了些动作片中的美感,看的人意犹未尽,剪辑上尝试是对的,但也需要顾及观影的整体感受。
From Sandy
我擦!
是谁说的这是女版伯恩啊!
坑爹啊!!!
咱不说剧的剧情打斗不说人的智商气质就光看主角的颜达蒙甩高壮胖八百条街啊!
我知道你是拳击手,不是演员所以这不是你的错是导演的错啊!
没有颜,剧情还弱到爆最无耻的就是拉法叔和伊万来当配角!
法叔被高壮胖用几招很丑的招式打死了伊万则还没出手呢就被压着很没节操地喊救命。。。
你都对不起你那发型!
导演脑子坏掉了啊!!!
他就是要证明最后高壮胖统一了地球啊!
弱爆了啊!!!
《制胜一击》与《谍影重重》之相似到了完全无法忽视的程度:主角都经由一次失败的任务逃生;都有驾车搭载陌生异性互助的经历;都有楼道乱窜和房顶攀爬以逃脱地方警察的段落;都喜欢用一对一的贴身肉搏来搞定对手,快准狠不花哨不含糊;都展示跟踪、渗透、驾驶和反跟踪技能,购买一次性手机是必备桥段;甚至都有摔断腿一瘸一拐逃亡的惨痛经历。
还好没有用圆珠笔插脖子和拿面包机当炸弹,否则只怕杰森•伯恩会穿越过来寻亲。
当然,索德伯格就是放开了软肋让你抓。
功成名就的他拍片肆无忌惮,但求好玩,不求观众捧场。
大手一挥就是老中青三代帅哥齐聚的耀眼阵容,有这份号召力,还需要剽窃一部在好莱坞尽人皆知的剧本?
笑话!
他钻进个人专属的电影实验室,鼓捣的就是把旧元素拼凑出新花样。
你尽可以比笔者细心一百倍,把本片和《谍》的重合部分尽数罗列,但真要较真起来却没有一处能把“剽窃”的罪名钉到索氏脑袋上。
看着观众欲加之罪却憾无词,索氏一定为实验成功而沾沾自喜,票房什么的他才懒得理。
数年前笔者评论一部备受苛责的韩国电影时曾形容其为“叶公好侠”现象,如今《制胜一击》在国内口碑低到令我不忍观望,再一次祭出这个典故。
话说,当年很多影迷看过《霹雳天使》后大呼虚假,认为那三个性感尤物细胳膊细腿,竟能用粉拳玉腿硬抗彪形大汉,实在离谱。
多年后《特工邵特》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纷纷嘲笑总统特勤组是一群饭桶,竟被百来磅身躯的朱莉一揍一个倒。
此可谓“叶公好猛女”,也就是观众觉得骨感美女打败大男人实在夸张,认为换成猛女才合理,并以此大肆嘲弄好莱坞商业片之低智商。
既然如此,索氏选的是身材魁梧的MMA职业女拳手,出拳踢腿劲道十足,摔跤寝技纯然是练家子风范,加上那多年擂台生涯修炼出杀气逼人的眼神,真是霸气侧漏的代言人。
影片格斗风格走的是类伯恩路线,但求击倒不求花巧,尤以卧室死磕法斯宾德一场最为出色,两人的每一次攻击,每一记格挡都看得出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拳脚的角度和力度互相影响产生的杀伤力及中招者短暂的反抗能力下降和恢复程度,排除两人的抗打能力(这无法从画面衡量,而且肯定有戏剧夸张),写实到几乎有点过火。
仔细观摩下找不出任何一个多余小动作,极好的诠释了“招招夺命”,而且这段剪辑比较平稳,不同于伯恩那碎片化的效果。
当然,你若喜欢尚格云顿和阿特金斯的武打片,钟情于华丽的空中转体和刁钻飞踢,本片的打斗有点收放不自如,观赏性稍欠,但这属于欣赏口味的问题。
可惜,索氏这番努力并未得到“好猛女”的“叶公”们鼓掌,反而遭致更如潮的非议,恶评焦点大多集中在被猛女击倒的诸位男星身上。
我有理由怀疑“叶公”们其实是“叶嫂”居多,而且我很理解她们的心情:那一个个“姿色”动人的萌哥哥纷纷被一个要脸蛋没脸蛋、要身材没身材(当然这仍取决于你的标准)的男人婆打的“香消玉殒”,不是脸部挨枪子就是手骨爆裂、大腿折断,该叫人多么痛心疾首。
将心比心,这就好比男同胞看爱情片,如果一个比霍比特人还矮小、比弗兰肯斯坦怪物还丑陋、比铁血战士还残暴的男主角,竟能在情场混的如鱼得水,获得众多女神青睐,想必我们也会义愤填膺,给它个最低分伺候吧。
话说回来,有相当一部分女权主义者一定会很喜欢本片。
主角不玩旁门左道,不使阴谋诡计,不靠四两拨千斤,而是扎扎实实的用男性引以为傲的体能素质和拳脚功夫教训了他们(你以为她去沙滩为什么不拿枪),英语中有个说法叫“beat them in their own games”,这可是超级给女同胞长脸的成就。
片中伊万对法斯宾德说过一句“别把她当女人看”,拿来当本片的tagline真是合适,好过目前那句“They left her no choice”一万倍。
文/方聿南
女主角有血(性)有肉(感),有头脑,在加上一副磁性的嗓音,使得一个女英雄的形象更为完美。
喜欢全片的音乐配置,平衡了动作片的格斗与凶杀,带出轻松与娱乐气氛。
故事的安排,情节穿插不太好,有点弄巧成拙的感觉。
不管大家如何對這部片子褒貶不一噠。
我還是挺喜歡這部電影噠。
首先導演是一個比較有個性噠導演。
最近比較火噠《The Hunger Games》也是他噠作品。
以女性視角為主體。
台詞不多。
主要靠鏡頭。
本片導演採用叻有點兒Lomo風格噠偏黃色濾鏡實在是太明顯叻...重頭戲在打鬥。
女主角不是甚麼名演員。
但的的確確是個拳擊手。
我說她動作怎麼這麼乾淨利落呢。
本片塗噠就是一個真實。
總之我挺喜歡噠。
劇情嘛...沒甚麼好評論。
就是個特工復仇記。
但這次噠這個特工下手比較狠比較冷血而已。
关于这片的槽,黄青蕉老湿都吐干净了——首篇挂着,秉着惩前(面去看的)毖后(头还想去看的),治(花痴病)救(外协)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把地址再贴一遍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60450/大概是因为之前在电脑上扫过一遍,对此片各种坑爹处已经培养出了抗体,大屏幕上一遍滚下来,倒觉得能看过一些了(别问我为毛两次踏进同一个粪坑里,英文片名跟法名片名完全没关系好么,姐在海报上看到索德伯格的名字之后就买票入场了,还以为是新片好么!
)这片儿目标挺明确,就是为了捧女主角Gina,是部严格意义上的“主打片”——以主角的啪啪啪能力为主要卖点,一切情节都是为了让主角合理地啪啪啪而展开,一切酱油都是为了给主角展现啪啪啪的天赋和技巧而存在。
作为八零后生人,录像厅里混青春期的老孩,姐对主打片颇有感情。
但是这两年都流行机器人之间互相啪啪啪,或者人类跟外星人一起啪啪啪,啪啪啪的道具也升级到动辙毁灭地球的离子原子炮之类,两个正常人类短兵相接拳拳到肉的啪啪啪就不够看,主打片没落了,现时凡主打片都默认B级……只是B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是装的,有些是二的。
这几天连看了两部主打片,另外一部是斯坦森蜀黍的,剧情简单粗暴,一点trick都没有,剪辑师傅的节奏感特别好,倒蛮看得过的。
在啪啪啪旋律里过多掺和阴毛,就跟在吸血鬼电影里集中放乡村音乐一样,属性上就不兼容。
吾辈观众去看主打片,追求的就是一个肾上腺素飙升荷尔蒙喷涌的快感,假使影片的阴毛太重曲折太多,血液就会分流去大脑因而降低对内脏的供给,影响各种腺素的分泌量。
对主打片来说,节奏比阴毛要紧多了。
直线剧情只要剪出风格辑出风采,啪啪啪也够用了——we love rock'n roll来去就这么两句直白的歌词,放那曲子就合了,非要抖点双关语神马的反而别扭。
关于节奏的吐槽,参见黄老湿。
我再多一句——这片的flashback连凑时间的意义都没有啊!
存在价值到底是神马?
剪辑师是临时工吧一定的!
主打片常被某些有品味有追求的观众嫌弃“情节老套”,主要原因是这种类型片的主角设置过于受限——保护者or受害者二选其一。
保护者是给属于社会主体层的观众提供安全需要,受害者是给自认为弱势的观众提供YY反抗的快感。
史泰龙蜀黍能在硬汉时代脱颖而出,要谢谢他那张孩子气的短脸即使面瘫(医学意义上的)也能在打人时显出三分委屈样,反观大腮帮子州长就是反角出彩。
用女性做主打片的主角有一个先天优势——即使是担任保护者的角色,仍然给人以受害者的印象(比如《生化危机》),因为在高大强壮的男反派(记忆中我是没有看过主角和boss都是女人的主打片)映衬下,再是矫捷有力的女主角也明显被先天弱势了。
如此不但能同时提供“安全”和“反抗”的心理需求,还能让女性观众自我投射,让男性观众怜香惜玉,只要能成功就能轻易得到较男性主打更高的口碑(如《第五元素》《古墓丽影》《黑夜传说》《生化危机》,etc)本片的女主角算不得多丑,就身材魁梧上而言,其实跟《古墓》期间的AJ差不太多(我记得米拉也有一段时间灰常之壮)。
问题出在她发际线低,额头略窄,下颌又过于强大(有几分像毛毛),就显蠢重。
其实她散着头发穿家居T恤时还有几分味道,假使请个好点的造型师傅,许也能扭转局势(提醒各位明星:得罪谁也别得罪造型师)在这片儿里头巾束发各种突显缺点不说,两条眉毛本身就细还给剃得飞上去,配上毫无遮挡的粗短脖子(这种头颈还给她穿和尚领的T,手实在太黑了),女主角的脸上就直写着“我是pro级打手”几个大字。
偏偏剧情里这位pro级的女主角还没有“保护者”的任务,而是作为“受害者”开打的,要让观众觉得这种体格相貌的女人“天然弱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把几位挨揍的男主角换成范德塞尔,斯坦森蜀黍,汤老师,每个都赤膊上阵把胸亂抖两下徒手暴两块石头神马的,倒也是成立的,说不定还能做出相当重量的动作设计也说不定。
偏偏这片儿把能请到上述肌肉打星的钱拿去招了法叔、伊万和班叔这些专攻文艺青年横竖看都是“老白脸”的小肚男or瘦皮猴(法叔的骨架不错,但偏窄身而且腰长腿短,在女主角的体格面前即使脱光了都hold不住啊!
这女人是金刚狼那个重量级的)。
雪上加霜的剧情没有一星半点女主角“脆弱”面的描写,既没恋爱的似水柔情,也没有亡父丧母的创伤记忆,甚至连死个把宠物的细节都没有,从头到尾就板着一张脸到处打人。
于是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就是五大三粗的女人各种摔打固定看着比她体格小一圈的文艺男中年……这还能看么这个!
放映厅里一直在笑场啊!
no law to see只能当重口味喜剧来看了啊!
如果是要推打星要拍主打片,随便弄个可以开打的剧情,请一堆体格适配的反派,把枝节剧情减干净,如果主角是保护者给弄个我见犹怜的保护对象,如果是受害者给整个天恕人怨的迫害前提,然后搞个好的武指,啪啪啪的时候注意随身和风格(高速摄影,多角度重复,etc),即使是这种体格的pro级打星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捧红的。
所以索德伯格和各位白脸男星们,是被哪位大佬用枪指着太阳穴拍的这片儿吧?
这个人飞起1脚好有劲奥!。。。:):)
虽然我能理解冲着卡司去的脑残粉们看着一个个男神狼狈倒下的失落心情但是...4.9!?4.9!?4.9!?4.9!?4.9!?4.9!?
2012/5/26.
除了拍摄风格还是那么索德伯格外,剧情只能用烂俗来形容,一场接一场弱爆的肉搏打斗来捧一景甜级别的非专业人士,麦克格雷能不去跑这文艺2B龙套吗?至于那些捧为“女版伯恩”的,除了巴塞罗那和dublin的景致似曾相识、爬屋顶,还有啥?
看完会让你瞠目结舌的片子,烂的很奇妙~可惜了这么些的男星和导演。不可置信得感脚。
这女人什么来头,要这么强大的卡司衬托她,不!正!常!而且制作太粗糙了,招招都不到肉,尼玛不知道的以为是七十年代的片子
真实 回旋 风格不逝
完全是因为卡司看的,可是钱宁上来就被干晕,法叔和一万先后被虐致死,让我真是烦透了这个女主,巴不得她赶紧死翘翘,最后竟然还跃进了安东尼奥大叔家,虽说大叔肚子上已有赘肉,可对我来讲依然魅力十足~~这么个说话像男的,身材像男的,长得也像男的的“女的”。凭什么亲了钱宁亲法叔!!!最后还都给
为什么我觉着还行呢,很多以前电影里面看着觉得假的要死的追逐啊打斗啊终于真刀实枪了一回,女主角跑步开车都好帅啊,身材魁梧,打人够狠!法叔和小伊万都好惨有木有,满地找牙。。女人打男人的戏就是爽哎,匿了。。这种片就不要纠结剧情了嘛,何况开场巴塞罗那段落很索德伯格啊
笑死了,好片啊,别被豆瓣评论误导了。重点就是猛女干死一帮当红男星。。。
分数这么低吗?镜头设计挺不错,打戏也是实打实的。
我觉得不错啊
我觉得拍的还不错 我挺喜欢的!
这是索德伯格的电影吗?!
索德伯格又玩起了实验,刻意用音乐间离动作戏的紧张刺激,越是动作场面的剪辑和摄影越是单调,反而追逐奔跑或对话时摄影和剪辑更加丰富,有一众豪华的男星却通通沦为酱油。导演很清楚一般人想要什么,你要的这里偏偏没有,这里只有导演给的,猛女吉娜·卡拉诺的个人特长秀!拳拳到肉,打得精彩!
麦克格雷戈,法斯宾德,比尔帕克斯顿,查宁塔图姆,班德拉斯,迈克尔道格拉斯……所有这些都是给一个莫名的叫吉娜卡拉诺的女人打下手……索德伯格脑子应该进水了,要不就是这女人是他老婆或者情妇,就算是马特达蒙,在伯恩之前也有天才雷普利心灵捕手这样的作品。
三星里面还是给了女主一颗星,表扬她的狠劲,但是伊万麦克格雷和迈克法斯宾德、查宁塔图姆这些长期出演好人的一线男星被女主角追杀得涕泪横流是闹哪样啊?还有那么多大牌明星做配角,为毛不请个漂亮女主角,让这个片子的女主角当替身不可以么?
索德博格能不能不要再拍电影了
导演啊导演...
模仿痕迹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