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仙境

To the Wonder,爱‧穹苍(台),爱是神奇(港),葬礼

主演:本·阿弗莱克,欧嘉·柯瑞兰寇,瑞秋·麦克亚当斯,哈维尔·巴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2

《通往仙境》剧照

通往仙境 剧照 NO.1通往仙境 剧照 NO.2通往仙境 剧照 NO.3通往仙境 剧照 NO.4通往仙境 剧照 NO.5通往仙境 剧照 NO.6通往仙境 剧照 NO.13通往仙境 剧照 NO.14通往仙境 剧照 NO.15通往仙境 剧照 NO.16通往仙境 剧照 NO.17通往仙境 剧照 NO.18通往仙境 剧照 NO.19通往仙境 剧照 NO.20

《通往仙境》剧情介绍

通往仙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巴黎,美国男人(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饰)邂逅了单亲妈妈法国女人(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饰),他带着她还有她的女儿一起来到美国生活。 美国,美国男人和法国女人幸福生活着,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她的女儿已渐渐把他当成父亲。不过很快,女儿厌倦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而法国女人的签证也过期了,母女两人只能回巴黎。牧师(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宣扬着上帝与爱。 美国,美国男人和青梅竹马的美国女人(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意外重逢,重燃爱火。 巴黎,女儿跟她的父亲住在了一起,法国女人找不到工作,开始厌倦巴黎,于是收拾行李来到美国,找到美国男人,准备跟他结婚。 但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失焦的深度特警力量恐怖游泳教练小鬼闯巴黎佐原老师与土岐同学宛如阿修罗天使怪盗一马当先审判WakeUp,Girls!超越深限真爱基因72个危险居住地血界战线&BEYOND拳王阿里向阳照相馆达人三十我们拥有夜晚认罪口供第二季总裁在上10:爱火重燃凯撒大帝哥布林杀手第二季失忆迷城安家初恋无罪妮娜的一切康熙微服私访记3银河英雄传说外传决斗者时间机器东京爱情动作故事荒村公寓

《通往仙境》长篇影评

 1 ) 圣米歇尔之上的苍穹

一如马力克老头之前的作品,意识流的飘渺故事,摇晃的手提摄影,诗意的朦胧情感以及神圣的自然之美构成了《通往仙境》的全部。

比起老头之前的那部《生命之树》,《通往仙境》的制作周期明显提速了许多,但这并不影响马力克继续借用那缓慢的散文电影来一抒心中的哲思与情感。

《通往仙境》虽然在描述对象上又回归到了小格局,但是在意境上依然是浩瀚辽阔的,这点较之《生命之树》有过之而无不及,树歌颂了世间之生灵,仙境吸引着万物之欲情。

电影开头阿弗莱克同柯瑞兰寇在灰暗的天空下孤立于圣米歇尔山边,圣山的光环笼罩着两人,即使是忧郁冰冷的天色,却依然掩盖不住心中的喜悦,两人简单的在仙境相爱,没有经过寻找的洗礼,自然要遭遇不稳定所带来的分崩离析。

马力克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两人寻找真正能让彼此繁衍生息的仙境的过程,并用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来修补手提摄影所带来的晕眩感。

个人觉得,哈维尔巴登饰演的神父实际上就是马力克的自我比喻,将影片中有关仙境的找寻由人类的感情上升到了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并通过巴登的自我质疑与最终的顿悟来道出,再穿插进阿弗莱克等人的命运走向,便给观众指出了通往仙境的路。

只是巴登与阿弗莱克和柯瑞兰寇等人的交集并不明显,就好像《生命之树》中从一个中产阶级美国家庭突然跳到了恐龙时代一样存在着些许的断层感,不过马力克本来就不追求具体的故事,用镜头表达心中所思才是首要的,电影开场不久,故事中的男女在尘世的仙境坠入爱河,却并未到达心灵的仙境,那压抑的天空和潮湿的寒气已经暗示了二人以后的艰辛。

电影的画面构图依然是老头最为擅长的“双人侧脸”,镜头中几乎只有两个人或者一个人,与人物背后延伸到无限的景致相对比营造出了极强的孤独之感,角色给的几乎都是中景,而且总是侧脸示人,马力克通过此种角度道出了电影并不是具体的在讲这几个人,脸庞的回避代表着人物的包容性,老头实际上是在表现所有人的情感纠葛,他在偷偷的描摹凡尘。

马力克近年来拍片速度加快了不少,贝尔的《圣杯骑士》同高司令的未定名新片甚至采用了套拍的模式,但是正如《通往仙境》所呈现的,老头心中的情怀还是那么风轻云淡,典雅深邃,也许,就像电影中的巴登一样,他确实看透了圣米歇尔之上的天空,洞悉了天地间的玄妙,也就难怪这老东西为什么总是那么仙风道骨了。

 2 ) 何须觅仙境——评论 《To the Wonder / 通往仙境》

电影之长在于叙事,若舍叙事而不用,则自然向诗境、乐境延伸。

而无论是诗抑或乐,皆深含喻象,朦胧蕴藉,曲折多义,不可言说。

若硬性解读,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

故一人一解,一时一解,因人而异,因时有别。

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皆神情恍惚,似不食人间烟火。

尤其男子神情冷漠,自始至终游离于情境之外,无悲无喜,无乐无哀,无去无留,终了无影无踪。

女主人公亦神情飘惚,恍若梦中。

二人貌似欢爱,然始终并无刻骨铭心之交流,似亲非亲,似爱非爱,似欢非欢,似怨非怨。

即便反复出现嬉戏场景,但毕竟游戏之举,近乎表象,难见深意。

此情似有非有,斯人似在非在。

其实,人皆独立之个体,其身亦变动不居。

此身非在,故彼此并无完全的相知、相爱、相恋、相通。

多年前观一描写校园生活的电视剧,题为《师魂》,情节早已经忘尽,但其中主题歌的歌词记忆犹新:“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他就是他。

”三句大白话,道尽人生真谛。

影片皆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画面摇曳不居,焦点亦漂移不定,亦给人以如梦如幻、转瞬即逝之无定相之感,有如佛家所言无常之境。

人生无常,何处觅求仙境,又何需觅求虚幻之仙境?

 3 ) 纯净的现实

纯净的现实并没有看过生命之树的我 第一次感受马力克的散文电影 这是一部情绪化的电影 我完完全全投入其中 从开始热恋中对爱的一体化追求的笃定 甚至放弃一切去追寻爱人的脚步 她变成了一个小女孩 蹦蹦跳跳 时而忧郁时而欢欣 这就是我们爱里的表现 变的纯净变的如初 爱却是现实的 她选择离开 不是不爱他了 而是怀着爱试着放弃 他又遇见了她 他们象两个依偎的人 这种依偎的感情象一夜情 无法怀疑它的诚实却在彼此心里有着回忆 我特别喜爱瑞秋那句话 无法承受爱错一个人的代价 我多希望你能来找我 我一直在等你 我们常提醒自己要聪明 可爱错下一个人再所难免 她回来了 她把他当做生命的中心 所以离开她 她找不到一切 她回来了 束缚在爱里 她在他生活的环境里 自我封闭 远离人群 失去自我是可怕的 她开始逃避甚至反抗 爱一个人爱到开始失去自我开始反抗对方 爱开始变的怀疑 我不再是我们 我什么时候内心变得如此坚硬 爱在我们相信后开始变化 抓不住了 留不住了 哭也没有用 挽留统统都没有 我们还相信自己是爱的 我们试着找答案 可我们对爱人却已经坚硬如石 我于是尝试一夜情 用这种方法减少爱 减少内心的痛苦 毁灭自我才能得到永恒 她是个弱者 找不到出口 爱最后选择了离开 爱教会了她 她谢谢曾经的经历 因为曾经的一切不让人怀疑了 仙境在哪里呢 那一恍惚的欢愉便是 它不是永恒的 它是飘忽不定的 就象牧师告诉我们的 它无处不在 却不能感知 我们祈祷神灵 却也不能减少生命的痛苦和罪恶 我们追求一切 却在追求中失去我想说的还有很多 但情绪本来也就是杂乱无章的 不如就随电影感受情绪 让它帮我们梳理 当然如果从情绪中站出来 就会看见电影过于拖沓和mv化 所以它如此挑观众

 4 ) 镜头美的一塌糊涂的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诗。

像诗一样的写意随性,像诗一样的难懂,像诗一样的情感充沛,像诗一样的美不胜收。

从头到尾都被镜头里的女主角迷的一塌糊涂,甚至有一种摄像师是爱上了女主角的想法,要不怎么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真是完全是冲着摄像师去看的电影啊。

只适合一个人的时候,情绪不浮躁的时候,静静的欣赏。

要看高清,有多大片源看多大,有多高清看多高清,因为基本没有剧情没有故事线,看的完全是画面啊。

 5 ) 通往仙境:回不去的爱,在情海里纠结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即永初二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尽管刘裕本身有雄才大略,为其后的“元嘉之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毕竟开启了南北朝的乱世之门。

故此,陶渊明想象出了一个安乐祥和的仙境,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元嘉之治”,也不过只维持了20几年便迅速衰落,以至于辛弃疾在他的词里痛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人处于乱世,心绪难平。

而处于承平时代,很多人心中依然眷恋桃花源,向往“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但向往归向往,现实归现实,想想激流岛上的顾城,杀妻然后再自杀,就知道隐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是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里讲述的比较好,“暗恋”中两个人一生渴望在一起而不得,感情的膜始终无法得到触 破的机会;而“桃花源”中老陶对于现实生活的逃脱,一旦再转身回来,依然是鸡零狗碎,而春花与袁老板的小三上位,将偷情的欢愉变成油盐酱醋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现实与梦幻,在“暗恋”与“桃花源”之间相互映衬,引人发省。

念念不忘与得到又如何的纠结,有句批判淫棍诗人的话可以借鉴,“不得到就歌唱爱情的伟大,而一旦上了床,马上就吟咏自由的宝贵。

”这句话将诗人的不负责任与搞笑挖苦的很真实,但抛开责任与担当,可能他前后写的那些有关爱情与自由的诗歌都非常美好呢,情真意切,言辞华美。

对于诗人来说,变脸的转化来得太快,对于俗世中人,对于爱情的纠结可能就更痛切一点。

《通往仙境》讲得就是在爱不爱之间珍惜与放手之间的纠结,还有对于爱情最初的感念。

《通往仙境》里的“仙境”,其实与东方人想想中的“桃花源”也不尽相似,而是有所实指,在电影的开头,“本·阿弗莱克”与“欧嘉·柯瑞兰蔻”正徜徉在法国的一片海滩上。

这片海滩正被人称之为“西方仙境”,有点东方的“蓬莱仙岛”的意味。

那时候,正是从美国的青年,与法国姑娘的相识之初,并陷入热恋之中。

热恋中的感情是最美好的,炙热而纯真,相互只注视对方最美好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对方人性中阴暗的一面。

因为这里留下了他们感情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 “通往仙境”就有回到最初的意思既实又虚,有双关的意思。

就像“桃花源”永远找不到一样,“西方仙境”也再也回不去了,因此两个人都陷在感情的漩涡之中,纠结不已。

“本·阿弗莱克”在婚后又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并被触发了某些尘封的感情;而分居的日子里,“欧嘉·柯瑞兰蔻”的生活也不尽如意,满是艰辛。

“本·阿弗莱克”原本想要做一名作家,结果却成了一名环境监督员,但也做的不太顺利。

其间,还有神父“哈维尔·巴登”对于信仰的纠结,上帝是否真的存在,是否要继续信仰下去,都是无解的疑问。

这些人,都远离了当初的“仙境”,回不去,又到不了彼岸,沉沦于情感的痛苦与纠结之中。

《通往仙境》没有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散文化的影像片段,将系列的情感连缀起来,曾现出一种迷离的色彩。

可能,看不惯的人,打开片头不到五分钟就无法忍受,而喜欢的人则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沉浸进去,并在片中的感情纠葛中一起痛一起爱,享受在爱情中分享的感觉,也体悟感情中挣扎的痛苦。

如果《失恋33天》、《致青春》是一种小清新,那么在泰伦斯·马力克的镜头之下,立马相形见绌。

这种极度个人化的电影,用散文化的表达方式,简直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观想,与导演一起共同去完成电影的整个部分。

泰伦斯· 马力克的镜头体现出的是一种超然的优雅,比王家卫更超脱。

他所创造的那种凄迷游离的影像,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多。

而且,整部电影也不靠金句的点缀,甚至都不太需要台词,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足够了。

 6 ) 但世界没有那么美

53.Would probably have a better opinion of this had I not failed to catch it in theaters, although the structural diffuseness would've annoyed me there too. On small screen not even the prettiness can save it, and I must admit there's only so much power in a clean, delicate image. From The Thin Red Line on Malick's eye had turned too clean, every frame striving for ethereality without a necessary love for dirt/gri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comparison in his films--try as he might, his pained attempts to depict waste & disharmony (the projex, the disabled people, the suburbs) wind up just as breathless & simplemindedly evocative as his attempts to depict a sublime relationship. I like the move toward blatantly subjective cinema; there's no one in cinema that montages like Malick does; and his way with water rivals any impressionist. Yet his artistry stops at waterbrushing the world: any further perspective dulls under a style that seems increasingly selfish (if singular).

 7 ) 评论通往仙境 :温柔的爆发与灰烬

温柔的爆发与灰烬(Between avalanche and ashes of tenderness)- 评To the wonder前奏(Tchaikovsky, 季节,op. 37b)http://music.baidu.com/song/22854574#b252cd061fd5cf481607d0479c7755b2美国影评家Roger Ebert去世前写的最后一篇影评是关于他钟爱的马里克(Malick)的去年的电影,To the wonder (致神奇or 通往仙境)。

影片的 ”晦涩抽象” 不同于马里克的上一部的The Tree of life里的宇宙论般的宏辩与冥想, 而是应和了生命与爱情本身的难以捕捉却又泉涌不息(”elusive and effervescent”). 几个重要的主题,爱,拯救,背叛,宽容,隔阂,逃避,信仰与怀疑,在自然时空的变化与季节交错中展开;各种音乐(共31个曲目!

)从巴赫到Arvo Paert, 不同的语言(法英意西,考虑到导演的海德格尔哲学背景,很遗憾没有德语) 和表现力极强的镜头,编织成了一组影像与声音、面容与呢喃、情感命运(的聚散离合)与自然元素(水,光,风,野草,土地)相互渗透的交响诗。

请随着几个主题音乐片段来一起进入马里克精心搭造的八宝楼台。

1: 爱作为拯救?!

http://music.baidu.com/song/12512880( 瓦格纳 Parsifal, Prelude to Act 1.)“爱高于精神”, 谢林那里的爱作为原则和元素是用来反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但还是与基督教神性的爱相关的。

同样,影片里的的爱(the Wonder of love)从一开始就与拯救连在一起。

那位法国女子marina仿佛已经对爱情与生命不抱有奢望了, 却在巴黎遇到了美国人neil, 让她重新轻快地飞翔起来。

在圣洁光芒的穿透下,俩人的手触摸融化,“合二为一” un, deux, un. 镜头转到诺曼底的St. Michel山上的城堡,两人拾阶而上,仿佛”走入神奇” (we climbed the steps to the Wonder). 同时,主题音乐之一,瓦格纳的parsifal的第一幕序曲也适时地响起,是高昂而给予希望的Dur大调版本,不是后来marina在motel偷情时所用的悲伤的Moll小调版本。

在城堡里两人的目光与身体在追逐中相遇,在犹豫中躲避,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中。

镜头对神情姿态的敏感好像是法国导演拍摄的。

然而neil的沉默寡言与忧郁(整片的旁白多是法语,有些句子在字幕中导演有意没有翻译)与marina的写在脸上的幸福所形成的对照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从阴郁沉重的欧洲来到阳光明媚简单干净的oklahoma草原上的小镇,柴可夫斯基的“seasons” 提醒着我们主題开始变奏。

在恋爱初期的“温柔的雪崩,avalanche of tenderness”后,marina在广远生疏的自然天地间开始在困惑中扩展了爱的涵义:“what is this love that loves us, comes from nowhere or from all around?

” 爱爱着我们,无从中来却又无处不在。

接应这个主题,神父bardem的出场如同在007天幕危机(sky fall)一样, 未见其人,在教堂布道的声音已先传来:人性的爱不过是容易干涸的溪水,而神性的爱如同地下涌动不息的泉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神父本人已经无法体验和看到无处不在的基督的爱了,他内心已变得冰冷坚硬疏离。

他在向marina, neil大讲基督徒应勇于担当婚姻的责任与风险时,marina眼里的世界已经变成了火苗燃烧后的灰烬了。

冬天的河水终结了这一轮情感的轮回,neil的年少时的女友jane出场,不再是法国女友那般细腻、风情与魅惑,但同样的是无法再承受命运与爱情打击的脆弱而带着一丝忧伤的美丽。

2:忧郁的“面纱”(the veil of melancholy)(Henryk Gorecki - III Lento: Cantabile semplice (Symphony No. 3). Sorrowful Songs)http://music.baidu.com/search?key=Henryk+Gorecki+-+III+Lento%3A+Cantabile+semplice+%28Symphony+No.+3%29在农场的旷野上工作的jane虽经历了离婚与丧女的痛苦却仍相信婚姻并為此禱告,而neil 已没有信仰了,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

而回到巴黎的marina却已经无法适从,只能又回到美国。

所以无论是随着jane的金发一起被风吹动的野草,还是巴黎阴冷的街头,忧郁悲伤的底色都是挥之不去。

甚至神父冠冕堂皇的布道时的腔调也有着一丝的忧伤的,与救赎的爱形成对位(contrapoint)。

关于爱,忧郁,自然,拯救的关系, 好像马里克熟读过谢林的论自由似的。

之后,marina与neil重归于好,结婚后却爆发新的矛盾,外遇,背叛,原谅,到离婚的波折,是世俗爱情应有的程序。

相比之下,神父的“you shall love”的爱的责任说则具有讽刺意味。

有趣的是marina在偷情后在阳光下伸出的一只手已不再像前面两只合二为一的手那样透明了,而同時parsifal拯救的主题在mur小调中显得那麼惆怅而无力。

亚里士多德的弟子Theophrast曾为忧郁正名,认为忧郁是神圣的疯狂(divine mania)所不可或缺的,故大多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都是忧郁症者(Melancholiker). 那么爱(eros)作为神圣的迷狂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也含有这层忧郁的底色。

德语常用schwermut(沉重)与悲伤(trauigkeit)来翻译解释melancholy, 倒是恰如其分。

3:自然与柔和肖斯塔科维奇,Piano Concerto No. 2, II, in F Major, Op. 102, andantehttp://music.baidu.com/song/54265830#c45596064b78c464094446f8da16ec98一个流浪汉在教堂里告诉神父,从窗户射进来的自然光也是神圣的光,而神父则告诉我们神在我们内心,基督的爱是无处不在。

但他却经常把自己关在封闭的房间里,苦于无法找到开启神性的爱的门径而心灵日趋干涸。

或许爱除了向上的拯救的维度,还可以向着自然的维度打开。

这样,自然的忧伤的面纱就不再期待着神性或人性的拯救,而是为爱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根基和背景(ground and back-ground)乃至隐秘的源泉。

而爱因为有了自然性和元素性,则大于我们,像光,水,和草地上的风, 包围着我们却又不是高高在上地允诺救赎。

影片结尾,marina在草地上漫步,亲吻着湿漉漉的树枝,说出,感谢爱着我们的爱(the love that loves us, merci). 这时从地平线划过一道金光,打在她的脸上。

或许在温柔的爆发与爱的幻灭后的灰烬之间有着开放的中间地带,在其中我们可以柔和地“接纳和给出”(empfangend und reichend, “荷尔德林的土地与天空”- 海德格尔)。

如同影片开始正在解冻的海滩,被漫起的海水渗透覆盖,而主人公嬉戏的脚步在上面留下踪迹,而后被潮水无声的抹去。

或许爱的本质不在于激情的爆发或神性的拯救, 而是更多意味着在温和明朗的爱意的元素(element)里,追逐与躲闪,接纳与给予的游戏。

相关资料: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to-the-wonder-2013http://www.imdb.com/title/tt1595656/soundtrack

 8 ) 文艺是不可复制的

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便知道,这一定是一部爱情文艺片,还有大帅哥本阿佛莱克主演,于是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拜的心情从迅雷上下载了它。

但电影看到快一半时,这尼玛简直就是不成功的复制了《生命之树》,这次导演并没有挥发太多的新意在其中,仅仅是单纯的复制罢了,远不如上一步作品让我觉得有FEELING。

也许是因为我已经看了《生命之树》,再来欣赏这一步电影时,只感觉到了同样繁琐的剧情和摇晃不定的镜头,而且大部分剧情的发展与镜头的角度都很相似。

我只想对导演说:文艺是不可复制的。

 9 ) 他是想講生命力?

片子看完3天了,時不時的會想起來,很困擾我。

想不通導演到底想講什麼。

如果說導演拍這個片子的目的就是想講一種想起某個人時的感覺,那我可以理解。

可以想象這個男人就是年輕時的導演,總是走在olga的後面,看著她不斷轉身挑逗,轉圈。

但仿佛又不僅僅是這樣。

又出現了另一個美國女人。

男人對美國女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呢?

法國女人是陰霾的,美國女人是真實的。

和法國女人的生活總有一種“演戲”的感覺。

如果我是這個男人,我會選這個美國女人,因為她跟他說一種語言,因為她穿著那件衣服給馬喂草時的生命力。

看到法國的女主,我一直在想的是,親,你穿的再法式清新,情緒再法式憂鬱,行為再法式不可預測,都是沒有用的。

如果你沒有自我價值,那你永遠都會是這種迷茫的狀態。。。

因為得不到一樣東西而說,”那不是我想要的“,是弱者的行為。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體會過了,我要的就是這個--就像這導演一樣,他拍的就是這一瞬間的體會。

也許,他拍的只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微妙感覺吧。

現在,看完能讓我這麼窩心的電影已經不多了。

我想,導演還是講了一些東西吧,也許這些東西我還沒能領悟。

 10 ) 感情的表达片段

一个感情的“线”串起零碎而唯美的图片,虽然有些抽象,但不妨碍我们感知其中的情绪和感情。

我觉得蛮享受的,可能这种享受的感觉和目前的生命状态有关,一个个想法、一个个眼前的画面被一条隐隐的线串联起来,而自己在暗暗地寻找生命的表达和突破口。

尽管感情重回自由状态,但是依然是那么轻盈的旋转、调皮,自我被重新找寻。

风吹过水面恢复了平静,从女主的回头看,那片落叶却也引起一串涟漪。

《通往仙境》短评

摄影和剪辑以及配乐都极其优秀,我很喜欢,但是对泰伦斯来说,用的过于滥了

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马导把每个人都拍的很美 不管是欧嘉妹子还是瑞秋妹子 星星都给画面和美人,多年以后打脸重看,连大本都变美了, 巴登叔神父样和声音苏到了 至于剧情,泰导的片,你懂得。我还是跪吧,将近112我没有快进看,这难道是又一部喜当爹不成功最后一拍两散的片子(如果我理解实在囧的话 Orz

10分钟前
  • Liberating
  • 推荐

镜头清澈,配乐独白皆好,只可惜故事交代不完整,扣一星。

12分钟前
  • QOO
  • 推荐

最具诗意的马力克少了些生命之树的繁琐与宏大,以私人情感为主的母题更让人易于理解,情感渲染来的更为直接,可称之为是2012年最佳诗意影片...马力克是当代真正的电影诗人....而另一位是刚萨雷斯

16分钟前
  • 啊砸
  • 力荐

三星给摄影

20分钟前
  • AlexTheGreat
  • 还行

沒有生命之樹那麼的大,不同語言穿插在這種文藝的畫面裡很美,陽光更美,但總歸對這類片子集中不了精神,兩星半

23分钟前
  • Archipiélago
  • 较差

整部片子满满的都是情绪,每个细节都很美;只是故事结构太散,并不是我的菜。

25分钟前
  • 克罗伊
  • 还行

摄影还是一如既往的美,有些镜头宛如神迹

27分钟前
  • Breeze
  • 还行

88/100 爱情的意识流情绪化表达 用散文诗的形式交代了男女爱情中的热恋 争吵 猜忌 背叛 分离 重逢 爱恨即在一念间 独白总是呢喃耳语 争吵总是无声无息

29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小清新。很美。喜欢。

34分钟前
  • 红非红
  • 推荐

散文电影.两个女主角都很棒,更喜欢法国那个.相比之下本就是花瓶了.

38分钟前
  • 浅浅
  • 力荐

看个11分钟的MTV或许能够让观众通往仙境,看这加长十倍版是让观众深陷地狱去体验宗教内涵。

41分钟前
  • Carf
  • 较差

本阿弗莱克就跟他这个角色一样 到后面失去兴趣了... 还是别演戏了 javier bardem的(故事)线最喜欢

42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推荐

把小情小爱拍成大MV,还是烧投资人的钱。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74/100】

52分钟前
  • 8888恭喜8888
  • 推荐

记一位玛丽苏女子。摄影科教片

57分钟前
  • 正义的网友
  • 较差

关于爱与信仰,诗一样的摄影和人物台词,可是导演啊,请见好就…zzZ~

1小时前
  • sunmoonzi
  • 还行

想拍婚纱写真的同学请联系特伦斯·马利克

1小时前
  • 张小强
  • 很差

電影詩人之眼,一切戲劇性其實都在畫面細節中道盡了:背叛,愛慕,覺醒……但Malick走得更遠了。Kurylenko被拍得真美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如今已经没有耐心去分析马大爷意识流般的骚包旁白和镜头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让我看的不畅快得就不给好评!差!

1小时前
  • 尧loui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