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宗明义揭示何谓"阿修罗",其实也是很自然地让观众有些期待,在影片叙事里寻找类似阿修罗定义的角色。
影片中的四姐妹出生在一个东京的殷实家庭,各自有着生活甘苦。
某日,一通电话让姐妹齐聚,原来是一向正直爱家的父亲,竟然在外有着另一个家,另外一个女人,姐妹们必须讨论如何藏起事实,不让母亲知道。
自此开始,四姐妹各自人生的种种危机,也就赤裸裸地摊在所有人面前。
问题出现,然后刺破中产阶级家庭的伪善,多少人处理过这样的命题,这样开场真的再通俗不过了。
但别忘了一句话,绝对的通俗,需要绝对的功力。
导演森田芳光让演员用夸张而富有喜剧感的方式表演,剖析了传统家族关系的种种矛盾,又通过自己不凡的叙事能力,藉由平稳简单的情节,让探讨人性的深沉目标,若无其事地植根于浅显易懂的叙事之中。
原来著名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歌舞片。
在那样载歌载舞的形式下,展现的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个女人的一生……以大喜讲大悲,以卑小见伟大。
剧中那个小时候就犯错被松子牺牲自己保护下来的男生,后来成为了松子的男人,他对瑛太扮演的那个角色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上帝,但松子就是我的上帝”。
看了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罗》。
电影讲了四姐妹,有一天突然发现爸爸原来有外遇,并且都已经生了小孩……大家决定要守护这个秘密,至少不能让母亲知道。
因为这个秘密,四姐妹变得亲密起来。
因为亲密,各自的秘密以及彼此的矛盾也都激发出来。
原来大竹忍扮演的大姐,丈夫去世后,和别人的丈夫保持着情人关系;黑目瞳扮演的二姐嫁给公司领导,看上去父慈子孝,但懦弱的她一直怀疑丈夫和秘书有婚外情却不知该怎么办?
深津绘理扮演的三妹妹最先发现父亲的婚外情,于是找私家侦探跟踪,结果木讷的她和同样木讷的私家侦探产生了感情;而深田恭子扮演的最小的妹妹和拳击手同居,拳击手没有成名的时候心情郁闷就带女人回家,后来终于成名却因伤成为了植物人。
真的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然而生活却又不由得你停滞,还是要一步步走下去。
电影中第一个泪点是大竹忍演的大姐被二姐带出去相亲,来的男人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她找个借口出去,给情夫打电话。
当两人又一次缠绵在一起,她却又将他推开。
他们有过多次这样的撕扯,她也恨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对方,甚至这样的自己。
可是完全放弃,又无力。
情夫说,愿意为她回去离婚。
她摇头。
情夫问她想要他怎样?
她还是摇头……爱情就是这样反复推开又被握住中部人在推开的手。
不过,四姐妹的人生还是没有妈妈沉重隐忍。
有一天二姐经过父亲情人的小区,发现母亲正站在那里,原来她很早很早就已经知道父亲在外面有其他女人。
二姐喊:“妈妈!
”母亲转头,饰演母亲的八千草薰这时候露出了一个特别甜美的笑容,看得人特别特别的心酸。
直到母亲去世了,姐妹们才发现,原来当年那个投稿在报纸上的几姐妹的父亲外遇的文章,那篇让四姐妹互相猜测是对方写的文章,其实是母亲写的。
她的隐忍终于找到这样一个出口释放。
背叛和被背叛都说不出口,嫉妒和渴望都说不出口。
真是应该高兴呀,可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好像可以报复回去却更加意识到输了的花招,觉得自己好笑,又觉得一切索然无趣。
偏偏却又笑了,反正没有什么值得哭。
就这样一直到病床前笑的那两声,一直到报社礼物的揭底。
活着就好的话,那么这就算喜剧吧。
说不出口等同没发生的话,那么这就算HE吧。
不需要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事,生活本身就可以磨碎你,像脱离不了的地心引力。
开心转瞬即逝,难受却反复咀嚼,人这种天性怎么还没有被进化掉,被磨碎也是活该。
特别喜欢的场景。
外面下雪了,这是母亲的葬礼,肥恭穿着丝袜坐在走廊,抵着鞋发呆。
肥恭的演技在电影里大抵是拖了后腿的,但当一个满脸娇憨的人安静坐着不说话,天真被磨碎的样子好残忍。
寂しさは同じですよ。
拍得这么细腻真是烦人。
太阳底下无新事,少看抒情多啃硬核吧。
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没意思,真的没意思。
还好,在这么没意思的活法里,知道有个地方会接纳你休息,接纳你迷惑犯错颓废堕落,总比没有好一点。
真的只有这么一点,但真的也够了。
女人都是阿修罗!!
隐忍 善妒 坚韧 佛教中的六道之二即为阿修罗道,虽也为善道,却因其善妒易轻慢终只能夹杂在天道与人道之间。
以四姐妹为媒介,诉说了一个家庭中因七十岁老父有一个“在外面照顾的人”而引发的五个家庭的故事。
当四姐妹用尽方法想对母亲隐瞒,最后却发现母亲早已心知肚明,并且最后倒在了那个人的公寓门口,连报纸上的投稿者本人也是母亲时,四姐妹笑着笑着便大哭起来,谁也没有想象是这样的结果。
父母之间几十年的感情,做子女的不明白,那个十九岁结婚后一直便洗衣做饭照顾家庭的母亲,永远都坚强在那里的母亲究竟心里有多少痛楚呢?
姐妹之间,大姐丧夫后与有妇之夫纠缠不清,二姐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三姐算是最透明的人,小妹的丈夫从拳击新人王一下子变成了植物人,三姐泷子说:希望她一下子重新落到谷底,阵内出事了才好呢,我是有这种想法的呀,可是一旦知道真的发生了 我还是那么伤心难过。
胜又在旁边说,姐妹姐妹的,真好阿!!!
是呀 真好呀,人生就是这样的,不落畜牲,饿鬼,地狱道,就是因为我们都是阿修罗,彼此为彼此而战
阿修罗,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序言云:阿修罗为八部天龙之一,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喜杀戮战斗,成日与天帝交战,虽败多胜少也不停止。
而如果把片中的现实生活比做战斗的话,其实也是说得通的。
故事的背景在上1979年的日本,当时正是日本经济发达而男权至高的时代,其实日本一直是如此,哪怕是现在女性的地位依旧异常低下,甚至妻子还“鼓励”丈夫出去外遇,见了面还客气地说谢谢照顾了。
可是要说这是女性心甘情愿的话,怕也是虚伪的,至少是男权社会主流制造出来的“虚幻”文化氛围,其实从此片中的女性便可以看出。
这里要说一句题外话,日本的经济仅仅在十年以后便开始全面停滞三十年,怕也有着女性解放不够的关系。
现代社会会凭武力蛮力的时期已经过去,女性的头脑思维事实上更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
哪怕不如此,在一个社会中束缚了一半人的头脑和能力,在面对着其他国家民族的全面竞争,想赢是也是虚幻的。
在此片中,四个女儿和妈妈为代表的女性无疑也是极美的,可是她们之间的争斗以及与男性与社会的竞争也是无休止的。
男性做为相对的强者,在此片中是有些隐性的,虽然故事是围饶着他们,比如说爸爸的出轨,次女丈夫,四女丈夫等。
可以说本片中除了三女的丈夫显得懦弱也许无法出轨的话,其他的男性几无例外。
于是围饶着这种“天经地义”的现象,女性们是如何的,妈妈忍了一生,最终病亡。
大姐与他人外遇,被原配逼到家中大闹,不管是她还是原配都“输了”。
二女如妈妈一样,可是最终在妈妈病床前向父亲进行了发泄,可是以后呢?
丈夫的外遇结婚了,生活还是要过下去。
三女最好命,但两口子都是懦弱者,根本谈不上斗争,完全是逃避者。
四女过于好强,丈夫虽然成功,可是昙花一现,落得可能要孤苦后半后。
这就是在夫权统治下的当年的日本社会现实,女性们宛如阿修罗,可是把她们逼成这样的又是什么原因?
什么人?
男人看这部片子,跟女人看这部片子的感觉不同~男人和女人,本来就是两个立场上的人.自然最后权宜的不同~ 先来解释阿修罗.最开始,印度古代的诸神之一.男子形象诡异,丑陋好战!
女子则妩媚妖娆撩人.~阿修罗虽然也跟众神一样信奉仁义礼智.但是其内心猜疑心非常重,欺骗善嫉,好争吵,频频引发天人争斗.~估计,这也就是为什么,片子起这么个名字的原因了!
片子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头有多年外遇,他的四个女儿发现此事后,就商量着,先瞒着她们的母亲.故事就是这样,演绎出了她们各自这四个女人.各自的四种爱.最后,大姐的情感是条理不清.二姐,怀疑丈夫的外遇对象准备结婚.她的丈夫也从未有过出轨!
三姐的婚姻美满.老四的病丈夫,也逐渐恢复.就在大家都趋想好转的时候,她们的母亲去世了.最后,姐妹四个才发现,原来她们的妈妈,早就知道父亲外遇的事情.却一直默默宽容着,等待着他们的父亲自己归来.不过,他们的父亲最后,也确实回来了~ 电影最后一句的独白,就是二姐夫又爱又恨的说"女人就象阿修罗"来体现电影的中心. 影片的调子,优美宜人.女性色彩浓郁.建议女性同胞们留意此片~ 记得,某女性杂志给她们四个女人,安排了四种颜色.我还记得大概.就用自己的话讲讲~ 大姐是黑色,秘密的爱.她是个花道老师.45岁的年纪依然风韵犹存.守寡多年的她不甘寂寞,做了有妇之夫的情人.她喜欢穿黑色,都说黑色不会出错,其实黑色也挑人,有些女人能把黑色穿出艳丽之感.有些则只能显得老气.而片子中的大姐,所穿的黑色和服上有着雪白的花朵簇拥.都快50的人了,确实当的起用"如花"来形容.黑色出此之外,还有鲜红,嫩红的反差.幽会情人的时候穿上,就好象换了个人.这个角色在她们姐妹中出现是最有艺术气质的,终于自我的情感,活的最为洒脱. 二姐是米色,疑惑的爱.米色属于咖啡色系,中性的颜色,接近土地,自然的背景色.不活跃闪亮,却安静含蓄,透着雅致,一贯低调.一贯为别人着想,正如她的性格与身份.一个人到中年的家庭妇女,超级的贤妻良母,上面体贴姐姐,下面照顾妹妹.惟独忽略了自己.她一直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又不敢直接去问,一直谨慎小心.又仿佛有着大智慧.让人心疼又敬重. 三姐是深蓝色,纯粹的爱.我也觉得她无疑就是深蓝色.深蓝色的制服,深蓝色的套裙.即使她穿休闲服,也象是深蓝色的工作服.这个颜色象征着大海,在目光和表面的深邃宁静之下,是内心的波涛汹涌.她的爱是在之下慢慢酝酿的.不范于外表的激情,却以最纯粹的质感暗自澎湃着.她这样一个女人,因为简单所以拥有快乐.因为纯粹而拥有力量.一旦遇到同样清澈的对方.就能成就幸福的人生. 老四,她是彩色的~为什么给她用这个颜色呢?!
我觉得她应该是玫红色~透着亮色和灰调.~她爱上了一个打拳击的男人,而且婚前同居,未婚先孕,奉子成婚(我要这样,我妈早打废我了!
),丈夫又受伤,变成植物人.她的爱情曲折反复,她的衣服的颜色也是四个姐妹中最多变,强烈的.都说激情是靠不住的.但是谁也没在奔向激情的路上突然打住过.最后,情感最终还是要落在实实在在的地方. 最后要说,飞蛾扑火...坐以待毙...洗心革面...回归现实...风雨过后,会有彩虹.~ 再多贫一句,我挺妈喜欢看的~
关于姐妹之情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我们家姐妹三个,我是老二。
其实姐妹之前没有这么多的猜疑和嫉妒,以及这么多的漠不关心。
先梳理一下故事吧:姐妹四个人中,老三首先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情。
其实直到最后两个小三说出要结婚的时候,我还一直以为父亲和二女婿并没有发生婚外情,只不过是女人的猜疑和多心罢了。
老大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因为自己也是有外遇的人,并且偷的还是别人的丈夫。
别人的丈夫也许比较懦弱,不能下定决心离婚娶她。
并且老大也不忍心让对方的妻子经历失去丈夫的痛苦。
额,老大是真正的矛盾体,既控制不住引诱别人的丈夫又同情没有老公陪的正室。
如果不是老二恰好撞见她衣衫不整的那一幕,我想这个秘密可能只有她的母亲知道。
母亲心疼她,知道她现在还是需要人陪睡的时候,所以鼓励她去相亲。
却因为相亲对象的枯燥而逃跑,再次陷入小三的困境。
老二的态度是犹豫不决,既想逃避又想正面解决。
不过最后还是落荒而逃,就像她面对自己丈夫的出轨。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丈夫在外事业有成,她怎么有勇气去质问呢?
因为她没有任何退路,除了依赖自己的丈夫。
虽然她下定决心逃避,但是她仍然困惑。
所以她试探自己的母亲,并且目睹了母亲的隐忍和心碎。
在母亲的病床前她忍不住向父亲打了一巴掌,因为她最懂母亲的苦楚,她更想把这巴掌甩到自己的老公脸上。
老二对姐妹关心,但是要排在自己老公和孩子之后。
妹妹和男友吵架住进去之后,她比自己的丈夫还嫌弃妹妹是个外人住进来。
老三的态度是拖泥带水。
她是四个姐妹中唯一一个想要拆穿父亲,让父亲回归的女儿。
但是因为从小不受父亲的重视,所以她没有勇气质问,更没有勇气直视父亲的眼睛。
更多的镜头是她和老四之间的相爱想杀。
她们互相嫉妒彼此,但是又忍不住为对方的痛苦心疼。
我比较纳闷的是,小时候的学霸长大后怎么沦落的那么凄惨。。
图书馆的小职员,嫁给了一个笨拙的私家侦探。。
老四的态度是漠不关心。
因为在她看来,恋爱是每个人的自由,爱情大过一切。
所以她爱上了吊儿郎当的拳击手。
即使他和别的女人鬼混,她也不计较。
她在乎的是男朋友不该破戒吃饭,而自己却在傻傻的陪男友减肥。
只为了让男友体重减轻,在拳击比赛中更占优势。
如果是现实中的姐妹的话,我想四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漠不关心。
相反,她们的羁绊更深,彼此的责任更重,她们不会放任老大去做小三,不会让老二委屈被背叛,不会让老三嫁给一个挤眉弄眼的人,不会让老四嫁给婚前出轨的拳击手。。
因为姐妹之间,就是那种,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家姐妹往火坑里跳宁死也要拦着的感情!
虽然说女人都像阿修罗,敏感善妒又多疑,还善于掩饰和说谎,姐妹之情也是女人感情的一种,但是姐妹面对人生转折点的时候,亲情更占上风。
PS:看完电影,我是母亲八千草熏的粉!
演的太棒了,优雅智慧的老太太。
任何时候都是妆容整齐!
并且她对每个人都充满了包容和礼貌。
她能看穿大女儿的寂寞,二女儿的恐惧,三女儿的胆怯,四女儿的天真。
她也能理解丈夫的背叛,私家侦探的笨拙,拳击手的穷困。
毫不夸张的说,是她保全了大家庭的完整。
借古印度传说中阿修罗神的好争善妒性格,来比喻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煞有介事地探讨婚外恋,这个话题导演自己都腻了(导演另一作品《失乐园》几臻完美)。
所以森田导演象是把玩一种情趣一样,将家庭内部感情和各年龄段的爱情都整得面目全非,通过一些人的出轨经历和另一些人的爱情波折,来体味事过境迁的快意人生,故作沉重,又不失幽默。
日本电影的统一风格,不管人物性情还是影象风格,都隐忍含蓄至极,尤其是老母亲这个角色,着实让我有点感动。
有人说几乎所有日本导演都受了小津安二郎的影响。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
“阿修罗,印度民间信仰的魔族。
看似主持仁义礼智信,实则善妒猜疑,争强好斗。
他们象征着愤怒的生命,他们的世界,纷争不断。
”影片温和的讲述一个四姐妹六口之家的婚姻和生活。
老父常年借工作之便,在外另有妻有子。
大女儿夫亡之后与有妇之夫来往;二女婿和秘书牵扯不清;四女婿又废又渣;全家就三女儿两口子老实本分。
如此混乱不堪的家庭,表面却是风和日丽其乐融融,人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直到老母亲病倒,所有人才知道妈妈其实早就知晓丈夫的出轨之事,“心有千结难解”的她偷偷给报纸投稿,诘问“无事即福,当真是女子之福吗?
”二女婿胸有成竹的认为妻子“你当时不是说相信我吗”,得到老婆的温柔反击“其实我并没有选择相信你。
”早被看光光的跳梁小丑在丈母娘墓前终于嘀咕出了心里话:“女人,还真是阿修罗啊!
”岛国一直是很多直男癌向往的国度,二女婿振振有词的替老丈人辩解的那段“肺腑之言”想必是很多男人的心里话:“认真工作,买了房,养育孩子们长大,偷偷的享受一下不可以吗?
”反正,在他们眼里,孩子都跟空气凤梨一样吃风就能长大,床单被罩衣服鞋袜窗帘桌布抹布洗碗巾都能像僵尸一样自动排队钻进洗衣机然后自己跳上晾衣架最后排队钻进衣柜站好,连积满烟灰的烟缸也能全自动清洁,厨房会自动除油烟污渍,全屋地面桌面也能自动除灰,玻璃镜子亮晶晶也是高科技纳米进驻了你家,你吃的每一口饭长出来就是熟的。
祝病魔早日战胜这些癌症晚期患者,给广大也想偷偷享受一下的田螺妈妈们以幸福新生[挖鼻]。
其实电影拍的很美很好看,大竹忍、黑木瞳、深津绘里、深田恭子四位美女演出了日本女性的温柔隐忍和内心的坚持,让人既爱又怜惜。
婚姻的确就是坟墓,无论你如何的努力,这就是事实,区别只是看谁能忍,看谁最能疼自己。
总有一些别人津津乐道而我全完不认识的演员,我会在某部片里第一次看她演戏。
比如长泽雅美,我觉得她是日版高圆圆,我知道直男是盯着她的腿看完全程128分钟的。
其实说到这枚长腿妹纸。
《海街日记》之前,我还看过《宛如阿修罗》,但那时候她还是个孩子。
《海街日记》和《宛如阿修罗》都是由姐姐作为家庭担当。
手册君认为长得有点像大S的国民女友绫濑瑶作为大姐,养活了三个妹妹。
这是一部颜值爆表的电影,这句话可能让有些人按耐不住,放下手机去下片儿了。
那么我可以开始说正经事了。
找个男朋友是个怎样的体验?
张泽雅美饰演的二姐在片中回答了suzu妹妹:你的世界会变得不一样哦,你会觉得再无聊的工作,都可以忍受。
这句话简直是真理。
真理是什么,就是反过来说不成立的句子。
比如:给你一份超级棒的工作,这样就连再差(具体哪里差请脑补)的男朋友你都可以忍受。
话虽如此,然而现实情况也许并不美好。
有句话说:我们总以为有了男票什么都有了,其实有了男票什么都没了。
长泽雅美的男票其实就是一个还没玩儿够的小男孩,跟她借了钱,然后跑了。
据大姐的口气推测,这已经算她男票中品质还不错的了。
身为护士的大姐一直瞒着妹妹们和医院一个大夫在一起。
其实大夫有个得了心理疾病的妻子不愿意面对,也迟迟不肯离婚,虽然最后要带大姐一起出国,但大家一定觉得,大姐还是不去会比较好吧。
suzu小妹分班后,有一位不敢告白的男同学对她倾心已久,那场骑自行车带着小妹去樱花隧道的场面简直美到想下单机票去日本。
但是你们造,青春期的男孩总是比女孩晚熟好几岁,加上小妹复杂的人生经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樱花隧道可以拉近的。
再看看《宛如阿修罗》中的大姐。
丧夫后一直和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几次纠结都无法撇清关系,最后被正室发现,持枪追上门来捉奸。
二姐算是修成正果和老公恩爱多年,却一直怀疑老公和秘书有暧昧关系。
偏偏此秘书还长得特好看,换谁谁放心?
然后陷入叨叨叨模式,我们女人不容易啊,你们男人不应该啊,换谁谁不疯?
小妹爱上一个无名拳击手,拳击手脾气很暴,一天小妹提前下班回家发现男票和另一个妹子滚在地上,当场放话不跟男票计较,但是请小婊砸马上离开。
说出这种话也是不容易,但小婊砸临走还说了一句:听说你俩没登记吧?
相比而言,这两部都是以四姐妹为主角的电影,尽管都是以父亲出轨这个原由为主导,但给人的感受实在差异很大。
从人物来讲,《宛如阿修罗》显然更耐人寻味一些。
《阿修罗》中因为女儿发现父亲出轨,三姐找了个私家侦探去调查,发现父亲不仅真的出轨,女的还有个孩子。
大姐由于跟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所以对父亲出轨这件事的态度很暧昧。
二姐因为怀疑自己老公有小三儿,所以更加心疼自己的母亲。
小妹被拳击手男票搞大肚子,照顾自己还照顾不明白。
最后,故事以父亲外面的女人要跟别人结婚而告终。
《阿修罗》的四姐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
大姐遭受道德谴责,却坚守爱情;二姐认为女人辛苦一辈子,不应该纵容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三姐无法忍受伟大的父权形象的坍塌;小妹用实际行动说明人都应该努力去在当下珍惜真爱。
但无论如何,人不能代替另一个人去思考。
我喜欢接近结尾的一场戏。
母亲昏倒入院,女儿们责怪父亲。
父亲匆匆赶来,坐在病床前,像一个孩子,他委屈地对母亲说:我被甩了。
也许是母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希望父亲有个归宿,也许那个外遇其实是父亲儿时暗恋过的青梅竹马,也许什么都不是。
但他们之间的深情,若不是我们已满那个年纪,一定无法体会。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自以为是的理解。
比如父母一定希望我考100分,父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父母希望我们早早独立赶紧嫁人,父母指望或是不指望我们给他们养老,父母孤独或是不孤独。
当我们没有成为他们,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就是电影的乐趣。
也是人生的乐趣。
有人说,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应该去看看这两部电影。
可能小时候我们也曾设想过,如果有个兄弟姐妹会怎样。
这种牵绊应该会非常美好。
找个男朋友,应该是一种更美好的牵绊。
fin.前提是,你得有个男人。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订阅号:青年戏剧手册id:xijushouce(一个不聊斯坦尼的戏剧人)
没有人吐槽这片子的价值观么......看得我浑身难受竟然8.2分,因为是日本拍的就接受了??
又名:一个家族的出轨史(不是观影氛围还是不错的,日式家庭题材都是缓缓叙事悠悠道来,但对结局的怨念实在是深母女命运的复刻,欺骗与隐忍对比越是强烈,父权与夫权的压迫就越是无言的残忍预想着父亲孤独终老会是更好的惩罚,面对丈夫的出轨二女会选择离婚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一切终将达成和解,即便最后揭示母亲曾做出反击,但隐藏伤害一定是巨大且无法愈合的…
夫妻间感情生活中的隐忍文化,是天平亦或是毒瘤不得而知,而往往一开始女性就已经做好了抉择。
大姐二姐都好可爱~黑木瞳最高!深津也很好~深田有点酱油。。。木村佳乃好风情啊!多桑噶桑都好慈爱的样子~~~
日式家庭的冲突缓和,镜头也是典型的,中景、近景
仲代达矢的面相感觉挺阴险,深津果然是真面目专业户,对中村狮童刮目相看,抠丝袜的即视感让我怀疑曾经看过。四女中最喜欢黑木瞳,不过木村佳乃出场太销魂。剧情嘛向田邦子你懂的,我又打脸了
唉,也太闷了吧!
多年前在CCTV6看的、四个姐妹不得不说是豪华阵容...深津绘里是很能演、可是能不能不要那么多小动作,精神过于敏锐让观众看着真累
不喜欢 浪费了好题材 特别是 四个女儿浮于表面的演技 实在不好
每一段故事写得都很好,但是整体太缓慢了。过程推进是否有些太随性?
#BJIFF2016#期盼已久,终于得见,光是大银幕上这个胶片质感就让人感动落泪,其他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每一秒都是完美。
看睡了两次。父亲在暮年的出轨之恋被女儿们发现,这个男性给亲人添麻烦的主题主线,后来的中野量太拍的更好,本片中四个女儿的设置也是日本电影的一种定式,像最出名的《细雪》或我最近看的《四季乃津子》等等。本片借父亲出轨,展示了一出大家庭内部的伦理剧,女儿间的亲情和她们各自的爱情,但每个层面的内容都编织的乱七八糟。首先很多内容的勾连都莫名其妙,比如四妹发现拳击手男友出轨后住姐姐家,接了场别的姐妹的戏后,突然就跳到四妹找男友说自己怀孕然后相拥;更可拍的是,四姐妹的遭遇跟父亲出轨的主线事件毫无关联,也没有形成对她们心态上的影响。爱上三妹的侦探跟父亲交代自己身份后,也没顺势讲述婚外情的故事,那后面再搬演出轨对象跟父亲的告别有何意义?本片纯属一系列破碎戏码的堆叠而没有人物,几姐妹面对困难时也是战战兢兢的窝囊样
女人的幸福不会定义在家庭
是说日本片就自动高两星起评吗?
演得太做作了
女人们活在男人们的阴影下,男人们活在更老的男人们的阴影下。跟出轨的岳父承诺婚后不会出轨真的看笑了…
日和,光与爱,慢生活
欣赏不了
相比小津的父权制大家长儒家伦理 更偏爱森田对日式家庭略带反抗色彩的解构(或者说是向田邦子的剧本使然) 四姐妹身上透露着「海街日记」没有的饱谙世故与熟稔狡黠 拼凑成各自生活的「女人的碎片」恰如脚后跟撕裂的丝袜和脚底擦糊的脸、空转的自行车轮和裂缝中娩出的蛋黄、橘子砸倒的花瓶和零落一地的插花 正因为是家人才会将隐疾遮掩 正因为是家人才会选择不忍受 正因为是家人才会吵得比谁都厉害 但关键时刻具有朴素正义感的也只有姐妹和世俗意义上的傻瓜男性 反倒是出轨暧昧无所不作的“普通男性”在感叹“女人是阿修罗” 真是讽刺至极 母亲始终处于近乎游离的状态 在吝啬的桥段中保持着恬静温和的姿态 殊不知也正是这位相夫教子还惨遭背叛的昭和母亲 在蒙骗中尝尽「孤味」却什么都知道的母亲 悄然用现代传播学做出了最出其不意的抗议
四姐妹各有各的神神叨叨逆鳞又顺受 家族间过于虚饰的客套看着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