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乐与路

北京樂與路,跳豆,Beijing Rocks

主演:耿乐,舒淇,吴彦祖,吴耀汉,俞飞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北京乐与路》剧照

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7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8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9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0

《北京乐与路》剧情介绍

北京乐与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的创作乐手Michael(吴彦祖)因故滞留北京,与一群真心热爱着摇滚乐的北漂青年相遇。他们有着自己的乐队,乐队主唱叫做平路(耿乐),队里还有个活泼反叛的领舞女孩儿杨颍(舒淇)。Michael被这群年轻人深深吸引着,他喜欢他们对音乐苦苦的执着精神,一路跟着他们到乡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浓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诠释摇滚音乐,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视为粪土、垃圾。平路他们生活拮据,在音乐的路途上不断碰壁。唯一不变就是对音乐发自灵魂的热爱,如同那歌里一声声的诘问:“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有风么……” 边缘的生活方式,坚挺的灵魂,感动每个人的是歌声还有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唐卡迷踪隐形的翅膀神谕通天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笑容的代价遗失的假期盟军敢死队盲刺废头井冈山孤战宝尊上,你来抓我呀(下)撒娇女人最好命Beginners!童话镇第四季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王妃万福盗宝奇葩之猎肉杀身阿瓦提和阿凡提龙珠超:布罗利哎哟母亲大人胜负未决的战斗女鼓手天降幸运灵动:鬼影实录3家有魔犬兄弟11度青春之《夕花朝拾》经山历海冷血入侵

《北京乐与路》长篇影评

 1 ) 从千禧年到今天,青年人依旧迷茫

千禧年 迷途青年:大棚歌舞团,北京地下摇滚,回大陆的港人,在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年轻人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梦想和爱情的好戏,“自杀的方式有一百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

一个满怀梦想但幼稚冲动的摇滚青年,一个死心塌地爱他的女孩,还有一个默默守护羞于表达的男孩,电影讲的是他们的关系,戏剧核是普通的,但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倒也能营造出世纪初年轻人那种迷惘的心境吧。

电影与摇滚如何兼容的终极问题:讲述摇滚青年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曾让我痴迷,没有深入了解过滚圈,但从一些旧友的描述中知道北京地下摇滚是艰难的。

这部电影引起的风波也有所耳闻,归根到底是摇滚乐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能在何种程度上兼容的问题。

就像历史剧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电影的语言是虚构的,是服务于戏剧与影像真实的,也无法完全言说现实世界的真实,或许应该将二者置于各自的领域空间中讨论。

怀旧的意义是追寻自由:无论如何,片子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气息,片里片外都充满了自由大胆叛逆的氛围,看完简直想去奔跑,去骑车,去唱歌……回到现实,却是终日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想自由,玉米和艺术都是。

 2 ) 不要苛求太多

这只是一部电影,不是摇滚纪录片。

我们没必要对他描绘的东西真实与否,是不是烂俗计较太多。

看这片的时候我刚接触摇滚。

至少对于菜鸟的我,他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冲击。

有人说他就是架在摇滚上的三角恋故事,我不在意,或许导演他的确只是想用摇滚的形式来演绎一段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妥?

我通常不会带着某种既定的情感去看电影,因为那样看完之后,你可能得到了满足,也可能失望很久。

我喜欢带着空白去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每个导演都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拍,但并不一定都有那个能拍出自己想法的功力来。

你如果带着同样的想法去看,岂不真的失望之极?

我看乐与路的时候就是简单的看,看到了很多跟我接触的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值了,那就值了。

 3 ) 文艺青年不装X

《北京摇滚》蛮唯美,那几首摇滚不错,故事情节有点傻,也有点矫情。

很多人说是烂片,但我不能否人它的几处细节打动人心,比如小路老爸的出场。

小路的死是个败笔,太俗套,明显就是编剧灵感枯竭,二流小说就是这样的,关键人物不死一个不能解决问题。

他又不是一个悲剧英雄,只不过不懂游戏规则不会推销自己,完全没必要以死明志吧?

这个极度自我中心的文艺青年,放大了现实中文艺男青年的通病——自负自大、表面耍酷其实只会朝女友撒气、顽固的理想主义。

一个充满激情的生命因为一时冲动就撞死了,怎么对得起他老爸还有爱他的女孩呢。

文艺青年成熟得早, 却世故地晚,越长大就越会明白,叛逆是最不值一钱的东西。

平路一直说自己不是艺术家,从看男人的角度来说,除去他的才华,他只有这一点是好样的——文艺青年不装X。

那个墨西哥跳豆的结尾很有意思。

或许舒淇懂得看透了却不说穿,才是她得到两个男人心的原因。

说白了这片子没有什么精神。

只是一群摇滚青年肆意挥霍青春的画面,还有寂静的夜北京,让我觉得很美好。

姑且把它看作一个另类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养眼就好。

这部片子自始至终是以一个香港人的视角看北京摇滚,所以看它还是不要太认真,想从里面寻找摇滚精神,那就明摆着要失望咯!

不如去看BENJAMIN写的《地下室》,其可贵之处同样在于真实坦白,不装X。

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软弱无力却继续戴着镣铐跳舞,向最后的涅磐逼近,这才是在生存夹缝中做梦所必须的执着和觉醒。

不觉醒就要死,这个结局是不是太残酷也太苍白了。

中国电影看得不多,最近才很HC地发现,吴彦祖长得真好看。

他在《美少年之恋》和《北京摇滚》里面的两个角色,实在让我太喜欢。

安静的气质,腼腆的笑,所谓“明媚忧伤”,或许就是吴彦祖最擅长的表情。

总是安安静静,默默付出,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喜欢你却从不说出来。

一边看一边感慨,在猥琐之风盛行的今天,这样美好的男生真的快要绝种!

这角色不需要多少演技,要得就是气质,不浪费了好身材和那张脸。

 4 ) 香港对北京摇滚圈的想象力泛善可陈

国内的摇滚电影,基本上都不会深入描绘摇滚乐手的内心世界。

他们只是把摇滚乐手当作个角色,然后生发故事。

摇滚乐手都是地痞一样的混混,在电影里都绝情和歇斯底里。

《北京乐与路》也是这样,耿乐费尽心思饰演的摇滚乐队主唱,脱不开“浑浑噩噩的幼稚理想主义青年”的固定标签。

他唱着子曰乐队的歌儿,却没有那几位爷的气定神闲。

演出在歌舞厅也就算了,大棚里唱也能当作实在没招儿了,但舒淇的一口台湾腔如何能成功演绎北京摇滚歌手的情儿呢?

看“秋天的虫子”在台上露脸,真是觉得电影是个太诱惑人的东西。

摩托车、灌酒、乱搞、没钱、自以为是、凑合活着,就是电影为我们呈现的北京摇滚圈子。

这满满的负能量把摇滚和土气结合到了一起。

连吴彦祖都连带着真像个香港农民了。

耿乐最后出车祸,一下子就彻底把电影打入剧情乏力的大闷锅里了。

对着镜头说话的梗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乍一看以为自己在看电视台专题片。

整部电影所有人都成为了最丑的那一个,包括舒淇。

她穿着短裤渔网袜站在台上蠢蠢的样子,令人不禁知道了为何耿乐总会偷腥。

您至少弄个鼻环啊!

就肩膀上纹个情侣纹身,这才不是摇滚青年呢讨厌。

2015年7月28日

 5 ) 好电影,但是不及格

冲着雪碧二锅头,吴彦祖,男子汉大丈夫,不喝下价酒,不挣窝囊钱,不抱小骚货的台词这三样看的电影。

但整部电影似乎就只有这三样是值得记住的。

摇滚或者说音乐类型题材的电影很难拍,这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觉得导演很有勇气去拍北京摇滚乐队,这很值得称赞。

我也认为她拍的挺用心的,至少电影前半段,我看的挺起劲的,虽然主唱和调音师能吵起来,乐队跟着大棚混挺离谱的,但是livehouse的氛围,北京四合院里排练,走穴的感觉我倒是很喜欢。

摇滚乐队放荡不羁的味道我是能通过电影去体会到的,所以我才说这是部好电影。

吴启彦在电影的前半段的作用就是让观众通过他的视觉去认识杨颖和平路乐队的生活,这我觉得挺好,如果整部电影能一直这样下去,吴启彦在走穴的路上写出自己的歌,平路坚持下去还清杨颖的债务后,继续去livehouse演出,最终被滚石签,这结局就挺好了的。

但是,导演很明显有她想表达的东西。

平路叛逆,与社会脱离,不被主流接受,ok,这样的人物塑造的想法没问题,但是叛逆并不等于精神不正常,并不等于于唱片公司碰壁后,就跑出去嫖娼,然后抛弃队友女友,然后撞货车自杀。

我知道这是在致敬柯本那种只做自我的人生态度,我get到了,但是表达的方式确实有点儿戏了,结尾处平路摩托车飙车被撞后,起来要求火车司机听一下自己的歌,然后才死,说实话我看到这儿,真的绷不住了。

还有想吐槽的就是,吴启彦米高这个角色了,作为电影的另一条故事线,他和杨颖的暧昧很让人尴尬,平路前脚刚走,他们两人马上勾搭上了,平路一回来,杨颖马上把米高给抛弃了,虽然米高和杨颖卖打口cd被警察追的那一段我很喜欢,但是这样背这平路搞,然后杨颖又求着平路回来,真的很让人无语。

吴启彦这个角色就是公子哥的形象,逃避出庭逃避写歌,没灵感跑出去跟穷乐队鬼混,这本身就说明米高就是个喜欢逃避的人,虽然最后也不得不面对,被判刑,但是这哥们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结局该回香港回香港,平路死了,流几滴眼泪,流完掏出跳豆继续嘻嘻哈哈,跳豆也暗示了米高这一活在象牙塔,不care人间烟火的温室公子哥。

单拿出这个角色看,可以说已经一塌糊涂了,所以导演很明显一方面是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看北京乐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他和平路对比,前者导演做的很不错,但是后者因为平路本身角色就有问题,米高角色本身也有问题,最终也没对比个所以然来,非常失败,也因此电影的后半段,已经不知道在演什么了。

总结一下,电影前半段的感觉,和一些片段拍得很不错,吴彦祖确实tm帅,观感不错。

但后半段已经不知道在拍什么了,一塌糊涂,虽然能get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这是最糟糕的,因为要么就好好地表达,要么就干脆不让观众看懂。

如果观众能看穿导演的意图,但是导演传递的方式却很糟糕,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不合格的。

——————————————————黑豹,窦唯,唐朝,超载,鲍家街,喜欢90年代中国摇滚的,这部电影肯定得喜欢,就冲开头livehouse那一段,摄影瞎几把乱晃给你一个在坑里的感觉,你tm就得喜欢。

 6 ) 只有怒没有乐!

当猎奇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态时,就休想看到事物的本来样子。

这部影片压根就是一部猎奇之作,骄矜的香港女导演把大陆和大陆摇滚都彻底猎奇了一番,数数钱拍拍屁股走人了。

剧情就是为猎奇这个目的而设置的:事业无成闯下大祸的香港阔少爷来大陆避难,顺便找点音乐灵感,寻求一点艳遇,这种设定的姿态就像一个故意摆歪了的摄像头,永远不可能,或者压根就不想看到被摄事物的真实面貌,于是我们看到了镜头中光怪陆离的场景:跳大棚脱衣舞的女孩居然和摇滚乐手搞在了一起!

别告诉我你没常识,不知道大棚为何物,那请自己去看吴文光的记录片《江湖》,里面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大棚里确实有脱衣舞表演,这节目确实叫“开放”,但表演者大多是稚嫩腼腆的农村姑娘,她们为了生活不得不随大棚四处奔波,看他们表演的也是同为“阶级兄弟”的农村老百姓,城郊农民工,这是一个和城市无缘的群体。

摇滚乐可是城市青年的专利,西方作派,听不懂,不对农村老百姓的胃口。

舒琪在影片中哪像个为生活奔波的农村女,打扮时髦,性格张扬,活脱一个城市骨肉皮(为了和摇滚乐手睡觉,蹭点白饭和毒品,整天和摇滚乐队混在一起的女人)。

把这两样八杠子打不着边的东西生拉活扯搞在一起,真是不伦不类。

剧情在这里已经是一条裤裆早被戳通的牛仔裤,只能硬是露了屁股也要穿出来,丢脸也要装酷!

吴彦祖饰演的香港阔少除了整天色眯眯盯着舒琪,再也没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他没有融入这群人也根本不想融入这群人,更不是为了所谓的音乐梦想,影片呈现的他只有一个猥琐不可告人的目的-乘机撬别人墙角;耿乐饰演的“望月”乐队主唱“平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只会打人,发脾气吵架,酗酒,滥交,装酷,随意中止表演,这些西方摇滚乐手脸谱化的性格居然被导演拿来强贴在一个中国年轻人脸上,结果脸不像脸;那些无聊根本说不通的桥段(为了让耿乐更酷而莫名其妙跑出来的摩托车,签约不成抱着大棚姑娘胡搞一通的“床戏”,舒琪在村边洗头的美人甩头图,模仿《成名在即》弄个大巴士搞巡演)拼凑在一起,就像平路最后在高速路狂奔时跨下的那俩破摩托,裹挟着灰尘、唾沫、眼泪、自卑和矫情,最后撞在一辆装满玉米的卡车上支离破碎。

好吧,让我们把思绪定格在平路死前最后一个镜头:平路从地上若无其事地爬起,掏出一盒磁带递给面前被撞之后一脸惊诧的玉米卡车车司机,来了句“听听吧,下面一首最精彩”!

(死皮赖脸硬塞东西给人家,死前还不忘记做广告)在歌声中,平路靠着车厢,仿佛咱在享受自己的音乐,镜头不断切换后我们看到他倒地死了!

就死了?

不少观众一定抱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不是刚才还好好的嘛,还推荐好歌给司机听嘛,怎么就死了?

简直莫名其妙!

看到这里,我唯有哭笑不得,以后打死我也不相信香港这些糟粕导演能鼓捣出什么好东西来!

幸亏大家看的都是盗版,要不那白花花的银子和勉强挤出来的几滴眼泪也算是暴殄天物了。

影片不但浪费了你我的宝贵时间,还糟蹋我心爱的摇滚乐,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先看看这些罪状吧:舒琪饰演的大棚女杨颖说:“自杀的方式有很多种,嫁给搞摇滚的是其中之一”。

乐队的其他成员说:“活着就是等死,摇滚是最快乐的等死方式”当戴眼镜的那只呆鸟对着镜头无耻地说:“我搞摇滚的目的就是要戏果儿(果儿就是骨肉皮的北京说法,戏就是泡,玩弄),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收到美国邮寄过来的一个冰冻洋妞!

”之时,我已经无言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导演张婉亭女士眼中的摇滚乐就是泡妞、打架、自杀、装酷这几个无聊的词,因为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大陆摇滚和产生大陆摇滚的草根精神,她只是一个接受西方教育,被西方摇滚浪漫情结毒害的香港雅皮士,她拍影片的目的只是为了圆她年轻时未遂的摇滚梦,她需要一片比香港更广阔更廉价的背景来圆她这个自私的梦,于是选中了北京东北郊这个外地摇滚进驻北京的中转战——树村、霍营、东北旺,因为摇滚集中在这里,因为这里廉价,因为这里依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这里可以被任何猎奇的人随意扭曲,张婉亭女士甚至不愿意走进摇滚乐手的房间看一眼,如此矜持娇贵的导演能拍出如实反应摇滚的片子么?

颜峻真敏锐,他及时注意到这点,于是一份还算为时为晚的《树村声明》出台了,声明表达了摇滚乐队们不愿意跟随张婉亭女士歪曲自己,给摇滚继续抹黑的主张,摇滚乐队纷纷退出影片拍摄,婉亭女士莫名惊诧了,这只能怪她自己,谁让她走马观花外地人拍外行呢,摇滚乐远不是她想的那样,何况她的导演水平也实在不够格。

 7 ) 没有想象那么差,还行啊

张婉婷这么喜欢舒淇啊,呵呵。

dvd里提供了片子的另外一个结局:吴彦祖和舒淇在酒吧分开以后,在回香港的(国航)飞机上,吴彦祖拿出DV看他在大陆拍下的片段,其中。

在三里屯他第一次看见歌舞团的小彩车的镜头里,吴彦祖无意中发现了耿乐和一个女孩的身影(女孩就是片子开始和耿乐一起喝过啤酒的那个女主场)。

吴彦祖将片段倒回,带上耳机,dv里传出耿乐和那个女孩的对话,大意是女孩催耿乐和舒淇分手,被耿乐拒绝了,女孩愤怒的一边骂一边质问耿乐,你们天天又巢又骂,有什么分不开的,耿乐回答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分不开……吴彦祖随后把这一段从dv上抹去……镜头一转,吴彦祖和舒淇在沙发上的激情戏……(看背景像吴在香港的房子)……最后荧幕上出现一行字:有人说过,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

紧接着又出现一行字:那这个人既不懂爱情,也不懂秘密。

 8 ) 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于清醒

我是在02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看完这部片子的,之前我已经一个人在酒吧唱了一整夜的卡拉OK。

耿乐、舒淇和吴彦祖,三个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北京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另我感兴趣的摇滚题材,首先感谢张婉婷让这一切糅合在一起。

我其实已经期待很久了,也关注过各种报道。

看完整部片子,在“鲍家街43号”那首《晚安,北京》的旋律里,忍不住泪流满面。

生活中的我,之前有点像吴彦祖,由于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原因,对生活意义的了解很少,颇有些白痴。

因为不知道,所以什么东西都是梦幻和美好的,不肯向不完美妥协。

虽然辛苦,但自己不觉得,因为太幼稚。

后来我才发现我其实是个大笨蛋,多数的时候,我和耿乐一样,也许是在过于理想化的意识清醒后,无法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许现实并不残酷,只是由于之前的幻想太充实,脑海里根本没有给现实世界留一点空间,用幼稚来排斥成长,逃避责任和义务,在社会里没有自己的任何位置,不但如此,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冷笑世人的愚蠢。

其实,我才是真正的笨蛋。

对于舒淇所扮演的角色,开始我是不屑的,后来,当她把那颗破碎的“墨西哥跳豆”偷偷放进花盆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她才是活得最性感的一位,该疯狂的时候,她放纵,该清醒的时候,她明白。

她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善解人意的,由于她的举动,吴彦祖还是继续沉迷在自己以为的世界里,多好。

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于清醒,或是清醒后的无法适应。

真相都是要人命的.请你不要醒来,若是你有一天醒了,请你学习舒淇,不仅自己要勇敢面对,更要善意欺骗那些沉睡的人,只有这样,才是最完美的。

 9 ) 凑和

追着张婉婷这个标签,找到了这部影片。

我算是个落伍的人,看了下时间,竟隔了有7年。

每次,特别有感觉的东西反而写不出长篇大论,只有散乱的几个123。

1、北京。

一开始晃动的北京街头的影像是典型的纪录片语言,再配上摇滚,我一下没认出来是张导的作品,倒是想到了李玉去年的《苹果》。

据说片子是导演很多年前的作品,只是一直没通过审批。

北京是个素材特多的地儿,而所有围绕北京的片子,不是古代就是底层,穷得让人心难测,少有光明灿烂的东西。

有一点倒是挺好,北京人一点也不媚外,对于香港人,完全可以不鸟。

人民商店的老板告诉香港小伙子米高,这里人民说了算!

乐队里的人叫米高“港农”,骂人也要人文主义。

2、对比。

一处是关于北京和香港的对比: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穷;香港摇滚什么特色?

香港摇滚没有特色!

——是啊,摇滚源于愤怒,香港人没有愤怒,也没有时间去愤怒,自然就没了摇滚。

(杨颖和米高黑夜一起去上厕所的路上对话)大陆的黑是一直这么黑下去,而香港的黑是一阵后又能亮起来——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啊!

一处是两对父子的对比:平路声嘶力竭告诉父亲“我签约了”,父亲却什么都没听见,他希望的只是儿子回家一趟,看看母亲。

米高老爸处处给人赔笑,死命地喝酒,还要忍受别人对儿子的耻笑。

这时的米高再也拽不起来了,他只有低头,抢过酒瓶一醉方休。

3、张导好像非常钟情于舒淇,《玻璃之城》里用了她,这里也是,一开始彩色头发出现的摇滚乐队老大的女人,却是心地单纯。

我却发现,舒淇真是要多土有多土,要她像乡妹子真是可以非常到位。

而那个第一次上台救场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后的一鞠躬倒是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震撼,无论是舒淇本人还是她演绎的杨颖这个角色,都是很有潜力的。

4、同样不是一部纯粹的摇滚片,贴上标签,带着张氏特有的时代感。

影片里用舒淇之口两次说出了“千禧年”“新纪元”这些有着各自特定含义的词语。

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群人的命运总是要和时代连在一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才值得被记录被刻画。

当然,语言在这里也是一个惯用的标签。

米高一开始那口港式普通话让乐队人都笑了,给他一个封号,叫港农。

5、除了开头的纪录片风格,中间插入的四个人的自述同样也是。

每一个人都对着镜头来一段陈述,内容包括: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6、影片最后打出字幕:特别感谢罗大佑。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

 10 ) 魔豆的事

点了火烧云外卖在家看《北京乐与路》,冷气直逼太平间。

以前是不吃辣的,二十岁前一口没吃过。

想到第一次聊起这部电影是在六年前的那里花园,买酸奶和moleskine,路灯打下来,天气很热,把我们膨胀烘托在半空中,脏街未拆,开始营业。

我说喜欢戏里的耿乐。

我们四人骑着两辆摩托车,奔赴五环,头发染成寸草不生的怪颜色,艳粉的、蓝的、白的,青春的刺头。

后来再过五年,其中一个人告诉我,安定医院不能戴耳机听歌,那是个不允许有音乐的地方,他每天在医院拿炭笔画画。

半个月后离开我们。

我后来不再喜欢耿乐,熟于应付生活。

电影最开始唱“我恨你爱的,我爱你恨的”,吴彦祖游离在狂欢人群外,就像我也从不知道我会是一只蛋,行将被老道的手狠狠磕在台上,做成一盘流水线上的菜。

有心有力,我也不会再去大柳树淘东西了,鬼市:凌晨两点不睡,拿着手电在香云纱、旧茶壶、破眼镜、幻灯片、旧书信、碎娃娃、肚皮里磁带未拆的Walkman的魂魄里找鬼。

鬼是常常听说,会害怕,但从未见过的东西。

它不见光,也许是惧怕堂堂然光幕一揭,发现那张脸竟然是自己。

曾经我不敢与你相对,现在我喜欢吴彦祖。

《北京乐与路》短评

在咱们国家想做一个有个性,特立独行,不随世俗而活的人,实在太难了,何况还是地下文艺青年,通常要么众叛亲离,孤独一世,要么放弃自我,做条哈巴狗。因为没人能够理解这样的人,他们注定是小众的,除非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同类。我绝对没有个性,也不是文艺青年,更不是摇滚爱好者,但我孤独,所以反而把这部电影看到心里去了。摄影和配乐都是上乘,表演方面除了耿乐是超神演绎外,舒淇和吴彦祖也都发挥了他们的魅力,超棒的卡司。主题曲《晚安北京》可谓神作。

9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力荐

从此片开始对吴彦祖无好感。

12分钟前
  • Mushroom
  • 很差

一个毫无美感的电影又不写实。故事俗套,摇滚乐的梦想和现实的冲突;暧昧庸俗,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遭受着现实的挑战,暧昧趁虚而入;死亡雷人,仿佛是必然却又突然;煽情蹩脚,煽情是用来感动的,本片是用来搞笑的。此类题材需要北京人、爱摇滚乐的人、男人,可惜导演都不沾边。

13分钟前
  • 甲癸丙
  • 较差

故意制造杯具很不厚道,没必要把吸毒、戏果、自杀这些事情全部集中在一个典型身上,有多少人会因为第一次被唱片公司拒掉就故意找死?爱情故事也狗血,还搞富二代拼爹这种情节,想喜欢都难。另,晚安北京 还真是悲伤的歌。

17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我知道自杀的方法有一百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保证死得痛快,又痛又快。

21分钟前
  • 橘兮。
  • 还行

ACTUALLY IT SHOULD BE FOUR & A HALF STARS

23分钟前
  • 毛豆バブン
  • 推荐

今天重看 小学时不懂 但竟然非常记得子曰的好多歌词 当然是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子曰 还有平路车祸爬起来递上倒好的磁带那一幕也是一直印象深刻 冷风中的北京 直让人想吼想落泪 倒杯小二pop 桌上拍一下 干了

28分钟前
  • 晴朗明海
  • 推荐

好好看 我前面在心里一直说好好看 除了某乐队的歌实在听不来 后面转悲 且微妙的是两个男主都有他们的父亲问题 这样一部北漂摇滚走穴电影竟然是香港人写的拍的 真奇妙 还有在千禧年前后的电影很常有一些迷失的感觉 里头的阿祖我很喜欢

29分钟前
  • 卢卡瓦
  • 力荐

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平路写死了,他不死就是马上红起来的汪峰啊,笑死。主创肯定对摇滚有啥误解,不过想想他们对玩音乐的没啥误解,应该大部分玩音乐的都可能是这种状态包括一些红起来的。所以在描写文化状态上还是挺对味的,包括香港,虽然文本上太让人出戏了。感觉主创的品味还是有的,子曰还是蛮不错的,汪峰是因为当时太红了吧。其实一直意外香港当年为什么没有摇滚乐啊,发展太快了?

30分钟前
  • sympsy
  • 较差

the magic bean

31分钟前
  • francisca
  • 推荐

是因為不愛搖滾所以沒有感覺?《回憶之前忘記之後》原來就出自這部電影,最神奇的竟然是羅啓銳填詞...原來《歲月輕狂》前他就早已經干上這活了...

33分钟前
  • l.m.
  • 还行

一个没有完成的故事,一个编剧打酱油的故事,一个百分之五十感人的故事,一个正当年华回忆当初的故事。

35分钟前
  • 无域行者
  • 还行

20060427片中我最期待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印象应该是《回忆之前,忘记之后》。《晚安北京》也很好。对摇滚人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但并不会引起什么共鸣。在片尾那乐声响起,汪峰那略有些沙沙磁磁的声音在安静的夜空中慢慢响起,想起片中唱片商的“签约的乐手,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

36分钟前
  • 海风
  • 还行

偏执的认为摇滚影片不要请这些大俗片的明星

39分钟前
  • Spy
  • 还行

非要把这片子和摇滚扯在一起的话,它不够深,有模有样却又难免浮皮潦草,不过也只能如此,若是真往深里倒腾,当然有灿然的闪光点,但大多还是尴尬的世俗之脏。这里有『理想你好』也有『理想你洗洗睡吧』,这就是生活。

42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还行

舒淇在此片表现出色

46分钟前
  • 麦田
  • 推荐

三星半。这个片子有种觉得会俗套,所以预期不会给太高,但看完又会觉得那种矫情得很对味的感觉。

49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下过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了,电影里有几个父子煽情的片段,其他的都太一般了。

54分钟前
  • 一杯渺小
  • 还行

平路的路不太平,理想会被现实埋汰只能去天国追寻,也许北漂一族和地下摇滚人的生活并非如此戏剧化的悲哀喜乐,不过,rock&roll真是好东西呀~

57分钟前
  • irissmy
  • 力荐

吴身上实在没有摇滚气息 片中极力表现他与老板为代表的传统的斗争和矛盾也没用

59分钟前
  • 明月隐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