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盈盈这个角色估计是好多人的童年的阴影,长着一张小白兔的脸,内心是最阴毒得,手段极其残忍,对好友钱多多的残忍程度不忍心看第二遍。
徐盈盈的出身不高,也曾受过虐,也曾有过小白兔的时期,和武媚娘钱多多是好友,后来一个进宫当了嫔妃,一个当了宫女,一个当了太监。
所谓,穷凶极相,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一个畸形的环境,一直受到压迫,要么是一直被压得毫无斗志成为一个毫无灵魂意识的废人,要么成为一个绝地反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极端人,徐盈盈就是后者。
但是,身处在那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宫廷生活里,也不能全怪徐盈盈变坏,她的变坏是有前因后果。
一开始,李治在睡了她后,能光明正大地给她一个应有的名分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李治以不想影响武媚娘为借口让她保密,给自己推卸责任,讲到这里,对于李治,挺讨厌这个人的,懦弱无能毫无担当。
徐盈盈心里埋了恨意的种子,一旦有机会爆发必然会不折手段,所以才有后期的惨剧,但这也不能全怪别人,自身利益熏心,成为贪念的奴役 最终也只会惨淡收场,可悲可叹也可恨。
当时一直没看全,现在终于看全了。
里面的贾静雯好好看,盈盈也特别好看,衣服,妆容都好看。
最心疼的就是小多,没想到到后面小多居然变成这样了,太可怜了,心疼。
还觉得李君羡特别可惜,怎么这就结局了,要是和媚娘在一起就好了,也没后面什么事了。
意难平啊。
没想到到后面盈盈怎么就这样了,多可惜啊。
我还特别喜欢里面的歌,尤其是片头曲,当时觉得很好听。
我的眼泪不值钱 因为这部剧爱上卓哥 梦想能找一个像卓哥这样的铁汉柔情的另一半 君羡太虐了 看剧的时候就想不通 为什么君羡不推翻李治自己当皇帝 那媚娘不就是你的了吗 愚忠啊 君羡自刎那里哭死我了 为他不值 只要他愿意 我相信肯定能成事 而且那么多人支持他 为什么要自杀 难道就木有别的办法了吗 媚娘也好爱他 晚年还一直想着他 全世界最好的君羡 好希望你们可以白头到老 可惜 一夜白头那里 媚娘侍寝那里。
太好哭了 君羡假死那里 媚娘第一集出场的扮相好漂亮 好美 最好的造型 宫里的造型也很好看 盈盈童年阴影 不过她第一集的扮相也很美 最美的剧里造型 后面就一般了 虐小多那段都不敢看 太尼玛残忍了 心理变态吧 最后表白最好的君羡 希望媚娘君羡可以在一起 意难平的姐妹们可以去看神医侠侣 男女主的二搭 是HE哦
当年我就对这种狗血恋爱剧就不感冒,只能说俊男靓女太多,妆造也漂亮确实很养眼。
但是到狄仁杰出场以后,我就直接把男主扔了,开始认真追剧。
最近重温这版的狄仁杰更喜欢了。
虽然不符合史实吧,毕竟狄阁老是终究是李唐旧臣,他到底还是和武则天不是一个立场的人。
但是他真的满足了我对狄阁老的幻想,幽默、帅气、睿智,表面嬉笑怒骂,心中自有丘壑。
最重要的是他对武则天的情感,无关姓氏、无关性别,只是因为她值得,她是他真正的伯乐,所以他愿意全心全意的辅佐她。
演员把这个角色处理得真的非常鲜活,狄仁杰在皇帝面前虽然嘴上说着恭维的话,表情却从来都是满满的嫌弃,只有见到武则天是真心的欢喜。
他们是君臣更是朋友和知己。
他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哪怕会付出性命。
这一点尤为难得,因为这里的狄仁杰是个听到自己要掉脑袋会腿软,怼完李治怕挨板子挨鞭子会怕疼怕死的人。
他的不顾一切才特别能打动我。
编辑居然敢将正史和野史融为一体,大胆想象,虚构了大量与历史基本不符的剧情。
为了拍成受观众欢迎的古装浪漫爱情偶像剧,将武则天变成一位天真浪漫、心地善良、毫无心计、能文能武、美丽大方的好姑娘。
她永远处在被别人陷害的境地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忍辱负重。
算是武媚娘的洗白剧,而真正恶毒的人是女配任盈盈,她作为侍女,勾引皇上,将小多双手双脚砍断,舌头割断,眼睛挖了。
没学过历史的小孩子很容易很误导啊。
虽然这部剧很扯,但也不影响我给它四星。
童年回忆,当年是真的火了吧。
这部剧就是为了虐而虐。
不过这部剧玩坏了的梗、狗血,现在居然还有剧在玩,真是悲哀,十几年了后编剧还是如此的。。。
那时候贾静雯好漂亮啊!!
但是剧情真的…如果现在播会被骂死吧!!
那时候看时就觉得才人与李君羡多么般配的一对,其他人都是她们爱情的绊脚石!
杨舒童演的特别好,心如蛇蝎就从她开始的!
那家伙看的时候把她恨得牙痒痒,就总在想她咋还不被发现,皇帝咋还信任她?
才人对她多好,却被她那样背后捅刀子!!
当年的贾静雯当年的赵文卓也许是年龄大了感觉不一样了的原因前面有很多台词真是雷翻我感情戏说不感动吧也未必,但是要说感动呢,摊手抗悲剧能力逐年提高...这种感动或许当年看的时候感触比较深吧但是最后张易之一声一声地轻唤媚娘的时候眼睛一阵酸疼小时候看的时候好像没什么感觉但是经历了成长了这么多年后真心觉得那段完完全全戳中我的泪点忽然惊醒,罗蔓帐后走来当年那个白衣胜雪的你忽然我就不知所措了那一瞬间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女皇 你温柔地叫着 媚娘 媚娘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梦中 可是我不愿意眨眼也不愿意去理我失态的表情就那样看着你 看着你然后泪就划落脸庞君羡.
已经说过此剧无关历史,小时候看得时候真是觉得君羡超级帅,角色就是一个护花使者嘛!
一路给武媚娘护航,每次看到他们那么虐,我都讨厌皇上拆散他们。
现在重温发现都是套路啊!
武媚娘就应该进宫,跟皇上就是一对的,以后就是当女皇的,不然就没这部剧了。
真是套路虐人啊!
现在重温反而可以理解了,哪有那么多的男女私情,武媚娘的心中都是国家大义嘛!
要说跟被老皇帝封为才人,媚娘还是追求爱情的小女儿心性,完全没有成为皇上女人的自觉性。
一直在追求我们的李将军,表达她喜欢李君羡这个强烈感情。
在逃出宫中的时候,她心中所想的还是李君羡可以找到,不想回到宫中,想跟君羡一起私奔。
跑到远远的过二人世界,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李君羡。
可君羡这个时候就有些迂腐了。
他的心中有国家有皇上,他忠君尊崇皇上的圣旨把媚娘送回宫中,他身为臣子这是职责所在,可是他有替媚娘想到以后嘛!
他明明知道媚娘回宫就回成为小皇帝的女人,他与她之间是再也不可能了。
他还是要媚娘不要为难他,他选择放弃了和媚娘的儿女私情。
媚娘私奔的要求……就对应了他师傅那句"强求更添愁满怀"。
其实,演到这的时候,我真是超级希望君羡抛弃他的那些忠君情节,带着媚娘远走高飞算了。
很显然那就不是李君羡了,所以,剧得继续虐啊!
他送媚娘回宫之后媚娘被迫被赶到感业寺那段,他追着马车喊"媚娘,媚娘" 真是戳中泪点啊!
这就可以知道下面的剧情,君羡和媚娘是不可能在一起了。
他们错过了唯一一次也许可以在一起的机会。
再到感业寺那儿,他们明明在寺庙里已经相许终生成为夫妻了。
为啥非要回到感业寺附近的竹屋那儿租房子住下呢?
你们不知道皇上一直在找媚娘吗?
就不能跑得远一点躲躲风声?
而且,皇上和元宝明明在大路上骑着马,突然有侍卫就禀告看见他们在前面的竹屋里,你们在大路上就可以看到山里的大竹屋里面有他们两个人了?
都是套路啊!
就是不让媚娘和君羡在一起的套路,就是虐我们观众的心啊!
再之后竹屋里面皇上发现了媚娘和君羡在一起了,你们俩是哑巴嘛?
就不会告诉皇上你们已经结为夫妻了。
媚娘已经是臣子的妻子了,皇上还能那么明目张胆的夺人吗?
再不然就一起同生共死喽~也是,都是套路,看剧的我太认真了。
后来入宫的媚娘就已经不再是那个执着于儿女私情的小女人了。
媚娘也有她的后宫天地了,开始执着于权利了。
因为媚娘的心也大了,不在只想着跟君羡在一起,而是国家社稷了。
剧情开始向着"武代李兴"演变了,这时的君羡我是觉得有些可怜的,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没了忠君的迂腐,已经都是媚娘了。
保护媚娘、让媚娘幸福已经成为他的追求……可以说全剧开始是虐媚娘,后来是虐君羡。
媚娘一心想跟君羡在一起时,君羡固守忠君……君羡决定和媚娘在一起了,媚娘被迫入宫开始权力追逐了。
可以说君羡和媚娘的爱情全剧都是精神恋爱,只要一个眼神交汇就好,只要你陪在我身边就好,太圣人了吧!
只能说这样的李君羡让人心疼,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再爱媚娘也没有自己当皇帝跟心爱的女人在一起的想法。
永远在默默付出,为媚娘生,为媚娘死……最后君羡死的那一刻真是戳中泪点,拿出最初跟媚娘相见的那个珠子,告诉媚娘,以后不能再陪伴你身边了。
这时我其实是希望媚娘也自杀死在君羡身边的,生死相随嘛!
可是媚娘就媚娘,她的心已经强大了,她怎么会就那么死呢?
唉,都是套路……不说了。
“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比对着封建史官隔代所修的所谓的“正史”今版,然后诟病“不符合”历史,没意思。
真不真实不是你说了算。
历史现场和人物心思,只有当时当事的每个人自己心里才清楚。
也许,最荒诞、最令人想不到的,正如该剧剧本的某些成分,就会是历史的真相吧。
近来忽然想到了这部小时后听过的剧(小时候特反感看古装皇室嫔妃剧,但现在却中立平和),然后去看了一遍,个人觉得很有意思,能引发思考。
节假日在家又陆续刷集,越刷越觉得贾静雯的这版武媚娘真的太美。
没有甄嬛的沉思、算计、老练和惆怅,没有芈月的故作气场状,没有陆贞传奇的刻意励志,没有花千骨的过度装纯真,没有张芃芃的社会耍帅,没有楚乔的娇贵,没有李皓镧、魏璎珞等咄咄逼人的职场跋扈感、在险恶成人世界和感情游戏里周旋地乐此不疲、以及那种“我什么都在理”的感觉,没有大明宫词武则天的苛刻阴险,没有偷税刘晓庆版迂腐照搬迎合封建隔代修史出的所谓的正史,没有唐宫燕版武则天的失心疯、说话经常前后不自持以及一副黑社会相,没有张庭版美人天下武则天的那种“唯我智商胜人一筹”的角色机器人化,没有范冰冰版的那种“我只比肩帝王”的狭窄,没有如懿的低郁妥协,没有时下一些女主角那种受了很多委屈和艰难险阻而后黑化奋发的夸张呈现,没有那种“人心险恶、环境艰难,所以我也必须要黑化”的复仇伪燃心态,没有商业包装的古装剧想努力营造的那种大女主剧即视感,没有一味渲染后宫嫔妃的资质、级别、官僚、霸气、威严、厉害等的那种“惊心动魄”的表现方式,更没有近几年为了迎合追捧传统文化、汉服、诗词等潮流而故作唯美的古装剧的那种显示主角们个个很厉害的耍酷感,像庆余年啊、大宋少年志啊、长安十二时辰啊那种少年人设都很360度无死角的感觉。
反倒是,这部10多年前的剧却同样充满了青春勃发的感觉。
这版武媚娘身上的独立善良正义感,不是靠“装”、不是靠“意在笔先”的逻辑、不是靠压力或周围环境激发出来的,更不是靠“燃”,而是在一些细节中自然、平实地流露。
比如,当太宗崩逝后,被遣往感业寺的一个嫔妃,在追逐被割掉的头发而坠崖时,媚娘在惊讶意外中冲上去营救,失败后,质问旁边的尼姑们为什么不做为、不去救人;比如,面对作恶的权贵贾进元,她做为少女,在态度上始终一贯不妥协不畏惧;又比如,在以为王皇后和萧淑妃杀死了小公主后,秉性与人为善、宅心仁厚的她,直冲进牢房,严厉质问她们,等等。
90年代初和近年来的那些大女主剧,总是极力渲染女主封妃封后或走进中心权力圈时的场面和排场,美其名曰“气场恢弘”,无非是想为了提升观看率、增加流量,而去迎合底层受众不甘现状、期待飞黄腾达而制造的一针针的鸡血,或者是去迎合天天纠缠在婆媳关系里的年轻儿媳妇而制造的一针针华而不实的安慰剂:迎合了不甘群体“发狠”的心理,却让他们在自我满足中消磨碎片时间,蚕食掉自己原本还宽广的胸襟和心智。
要知道,最烈的酒未必能提升你的档次,沉溺反伤身。
“生活是平实而具体的”,归亚蕾版武则天对太平说的这句似乎蛮有道理的话,正好适用于至尊红颜武媚娘。
但媚娘她又不单是白开水:剧中到处可见她英勇飒爽、柔情俏丽、失落伤痛的瞬间。
浅海处,平缓清明,涛涌处,惊心动魄。
得志得意的时候看,欣赏;失意失败的时候看,温情。
在影视风格层面,感觉这部剧不仅融合了当时零几年的流行元素,比如黄/棕发、拉直的发、都市港台话腔、武侠元素……,更是在配乐、化妆、服饰、造型、剧情编剧等方面有自己独特和领先的地方。
现在反观,在那时已经很超前领先了(记得当时的全名叫:至尊红颜——武媚娘传奇,范冰冰版截用了后半句),现在的古装剧,感觉女主都走黑丝发+红唇/咬唇妆+光滑白肌肤+00后普通话的那种“人造仙女”式标配,而这部剧武媚娘在初期(入宫前、才人、昭仪时期),就没有随波逐流迎合当时零几年那种去唇色化的审美。
反而,她的唇色也是微红/粉红的,但却比现今人造仙女们来得更自然、更仙。
而里面媚娘的服饰简直是放在当下也不过时——分明就是现在街巷地铁淘宝摆拍小姐姐们穿的改良汉服华服即视感嘛。
现在看里面的人物造型和演技神态,完全不觉得土气过时,个个都自然不做作。
编剧上,有自己的创意。
很多至尊红颜的情节、设置、伏笔,都可以在后续的爱情古装皇室剧中找到很类似的影子,或者为它们所化用,给后来的一部部的古装、宫廷、历史、爱情、大女主剧提供了很多经典源头性思路(说她是玛丽苏鼻祖、始祖,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我觉得这倒是有点掩盖了她本身的光芒。
也好,欲盖弥彰)。
鼻祖级剧情思路不完全列表:● 媚娘喜欢的人并非皇帝,而是本该是太子的李君羡将军[或者相关青年俊杰]。
(甄嬛-果郡王,芈月-义渠君,金玉妍-世子/玉氏王爷,陆贞-昭帝弟弟高湛,陆嫣然-禹司凤,王政君-萧育,刘娥(甘婷婷版)-将军张德林,潘玉殊-情郎,等);● 媚娘被送去和亲 当议和使者。
(甄嬛-准葛尔和亲,武则天(梦回唐朝版)-吐蕃(剧中为吐邦王子)等,芈月-和亲秦国,公主雅-和亲秦国公子嬴子傒,等)● 徐盈盈苦情戏博取媚娘信任,从此媚娘从情感层面再也难怀疑盈盈[公主被扼杀事件怀疑到她后]。
(甄嬛苦情戏博取雍正信任[栽赃宜修推倒她小产失子流泪可怜,让雍正维护甄],等)● 徐盈盈散布谣言,李治滴血验亲。
(祺贵人散布甄嬛私通,雍正滴血验亲;「唐砖」李安澜和李二滴血认亲,等)● 王皇后私自鞭笞“教训”武媚娘,婢女盈盈找李君羡速来英雄救美。
(华妃“惩罚”甄嬛日头下长跪诵经,婢女浣碧找果郡王赶到王爷救美,等)● 李治媚娘被太宗发难,婢女盈盈为救媚娘主动出来解围,说自己和李治有情,实际自己藏又私心暗恋太子,后被太宗应允得逞。
(甄嬛允礼被雍正问难,婢女浣碧为救甄嬛主动出来解围,说自己和允礼有情,实际自己藏有私心喜欢王爷,后被雍正应允得逞,等)● 寺庙佛院“丧亲”打击:媚娘感业寺痛失母亲。
(寺庙佛院“丧亲”打击:甄嬛甘露寺痛闻允礼失事葬海,等)● 萧淑妃“二傻二傻”人设,实际上内心也包藏算盘[斗倒盈盈],比更心机会盘算的角色王皇后更晚领饭盒。
(齐妃“二傻二傻”人设,实际上内心也打着算盘[欲当圣母皇太后],比更聪明会算计的角色曹琴默更晚领饭盒,等)● 心爱的人“死后”生还:君羡悬崖“丧生”后其实没死,后来集数中露面生还。
(心爱的人“死后”生还:允礼大海“葬身”后其实没死,后来集数中生还出现)● 和女主相互拌嘴 却又神机妙算、只是朋友的男伴:武媚娘 & 狄仁杰。
(李皓镧 & 吕相邦,等)● 和女主从一开始误解、不睦,到后来心意相通的侠义豪爽或放飞自我型女子:武媚娘 & 凌静[估为文佳皇帝陈硕真原型]。
(甄嬛 & 叶澜依,李皓镧 & 琼华公主,等)● 君羡为大局自愿赴死,最后在媚娘怀中瞑目。
(果郡王为了不为难甄嬛自愿喝下毒酒,死在甄嬛怀里,萧育为王政君清白刑场赴死,义渠君为“帮”芈月,死在芈月面前,等)● 媚娘若干次主动请缨出宫私访民情、选拔官吏、治水黄河。
(大宋供词版刘娥主动出使辽地等)……还有像梳妆赴死的仪式感、重要角色领便当前的大独白等,就林林总总更多杂了。
看到一些评论诟病剧情漫话历史很荒诞。
如果想“不荒诞”,直接去啃那些史书记载就好了,为啥还要来看电视剧呢?
更何况,不管是所谓的正史还是野史, 古代史书大都是隔代修史,由当朝者或男权儒吏把控,其中记载的,参杂太多政治避讳、警示后世、故意抹黑污蔑、栽赃恶行等的因素。
比如,史料里说李仙蕙公主是被外婆武后直接所杀,而后世出土的李仙蕙墓志却记载人家是死于难产;又比如,史书说上官婉儿和韦后勾结,与韦后是一伙的,而不久前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却明确记载了上官婉儿曾坚决反对韦后、安乐公主的生平事迹。
至于王、萧被杀,成书于将近300年后五代后晋的新旧唐书,本身都是自相矛盾的渣式记载,前一句还口口声声说“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下一句就变成绘声绘色骇人听闻的“骨醉”,实在是封建史官和王公贵族帝王将相们为了警戒震吓后世,而把之前吕彘病变歹毒的行径强行变相牵强附会进去的。
另一面,武曌崇尚周礼,钦慕周代贤良姬晋(王子乔),和她处于同时的唐代文学家——张说,曾说道:“周用王道,教化一而人从;汉杂霸道,刑政严而俗伪”。
编纂“正史”的封建修史者们,会可能带着批判性思考去考究前朝事迹、探寻事件真相、并抛弃儒家男权情绪、实事求是地来记载吗?
校园暴力校方情况说明、交通案件涉事者自述、小区命案传闻、失踪人员找回后的消息…… 连当今不少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封建男权专制的古代,也更不要提“隔代修史”等因素了!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不要说一个人一生历史的真相,就单单说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真相,涉事人自己内心可能都会误解另外一个涉事人,而当时的局外人都理不明、看不清,就更不要说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了。
有谁知道到底有多少是历史的原本呢?
也许,最荒诞、最令人想不到的,正如该剧剧本的某些成分,就会是历史的真相吧!
所以历史真相不是单凭封建隔代修史的记载来论断。
武则天有很多种可能——而做为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一个人,我选择以最大的善意去推测、描摹媚娘的画像。
既然是看电视剧,就要接受编导对多元可能性的再创造和呈现。
接受不了,还各种骂、嘲讽、攻击演员编导们,只能说,这些人看剧的初衷是发泄他们自己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嫉妒和不平。
他们可能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受到了他人的背叛、陷害、打压、恶斗等,觉得社会和人生是无比的险恶复杂,人就是要腹黑、铁腕、狠,才能“有这样的成就”。
这种慕强凌弱、堕落式的共情无异于抽刀断水、滥酒浇愁。
很同情他们,但也肯定地反怼他们:史籍人设、电视剧历史人物角色的功用就是你们拿来拿来败坏健康精神风貌和良好心态、鼓噪负面情绪的么?
就算历史上有很恶又相对有功绩地人,那他/她恶的因素也是值得一并学习效仿的么?
好像一个能干出功绩的历史人物就必须要有恶毒行径和风流韵事一样。
最近看到微博B站豆瓣等地方,有人把史书没记载有特别恶毒和男宠事迹的刘娥搬到和武则天一起对比并诋毁,觉得这些人可笑+可怜惨了。
还看到不少人说该版武则天太玛丽苏、傻白甜,看不惯仙女。
仙女怎么了?
阳光开朗怎么了?
嫉妒?
在这部剧里,武媚娘的心思都用在侠肝义胆的正道上,总想着主持正义(如挺身而出责问老尼姑们为什么不救追跳下悬崖的嫔妃)、济弱扶穷、积极探寻并解决百姓问题、幽默智慧化解困难、善交突厥邻邦等方面。
她不是不能宫斗,而是不愿浪费时间精力宫斗——正如她不是不知道盈盈在被封婕妤前已经承宠,而是像看过眼烟云,这也是为什么她能想出掐准时间在皇上和盈盈共浴享乐时申请出宫计策。
拜托,盈盈、萧珍儿、王兰妃、东施、甚至凌静,都只是小女人!
媚娘的心思几乎都在民生大计朝廷大计上,她可以主宰朝堂。
甄嬛也有小女人的心思,因为清廷严格限制嫔妃问政,她的心思不花在宫斗花在哪儿?
媚娘,大女人,在相对开放的唐宫,有施展政治才干的机会,干嘛要和小女人盈盈淑妃她们计较纠缠呢!
她不是在细碎功夫上纠缠不清的市井小人(突然忍不住想到了之前我了解到的一些在其家中细碎处、暗地里使坏发泄不满和怨恨情绪的老年亲戚些)。
她的心思不是像兰妃(王贵妃、皇后)、徐婕妤(惠妃盈盈)、珍妃(淑妃)、段常德、甚至是东施、太子等人那种太过“小我”、随大流、虚伪、自私自利、急性易怒、奴性、厚/腹黑、依潜规则行事、人情世故地斗心眼、势利等——这些人呢,总是歪曲她的本意,而这对些人的“小人之心”,媚娘也没有深想,她只是按照自己烂漫同时又大气的想法和初心去理解,于是就出现了她与段常德的滑稽对话,她“惊人”而又搞笑的话语让东施和太监宫女们对她一会儿嘲笑欺负一会儿又一惊一乍,她首次见到兰妃时第一反应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下跪但却显得没有任何敌意而是很自然很本色,以及后来她对婕妤盈盈疑虑的种种消释、甚至直接过滤忽略掉了耍心机做婊事恶事的皇妃盈盈…… 所以才让不少人觉得媚娘在看不清盈盈这方面令人捉急吧。
这版武媚娘,直到现在,再无可比。
在贾静雯最近出演的古装《成化十四年》中,我再也找不到《至尊红颜》里媚娘的那一丝少年感。
头戴金冠压云鬓,至真至善武媚娘 [图片来源于网络]她灵性,心怀柔情而又俏皮勇敢,怀揣儿女私情却又能适时以大局和百姓为重,明清事理却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一个真实少女内心的任性和不完美;她忠爱友人,却也存在疏忽友人变化、疏忽盈盈黑化、没能避免小多遭害的缺陷;她能文能武能言善辩侠义至情却又毫不掩并饰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她也经历过很多劫难和苦楚,却不曾在屏幕前黯自神伤、燃烧怒火、发表为自己辩解的独白;她从不针锋相对——她不需要通过与人交锋来特别是跟其他女人交锋来凸显自己有多厉害,她在不喜欢的李治和被揭穿一切的惠妃面前,也没有像当下一些宫斗女主一样喜欢说教、给他人下判词,她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她对李君羡的爱,敢说敢于表达,不像现在很多古装剧女主人设,总是正襟危言、总是公子帅哥们主动找她们围绕着她们转、又符合观众期待般地拒绝,而是作为一个青春少女,作为武媚娘,作为她自己,带着她的心,真实主动勇敢地去追君羡,直到后来她注定了已经成为李治的人。
她那句“那你就造反呐,把你爹之前失去的江山,全部给夺回来!
”,一下子就浇醒了李将军犹豫不决而焦躁的心。
入宫后的她,沉稳大气、深明大义、专注于百姓问题和朝国事务,同时还秉持着当初江湖儿女的那一股侠义,敢对失信、屡不厌诈的皇帝李治拔剑慑其脖。
就是喜欢这个善良、仙女、坚强、勇敢的她。
她,一直是“从前那个少年”妹子。
如果不是命运的剥夺和馈赠,她就是在感业寺礼佛的比丘尼明空、一个来自朝气蓬勃的大唐的女孩。
就是挚爱这版自然灵动、少女妩媚、善良霸气、青春勃发的武媚娘。
唐贞观年间,利州久旱不雨,百姓民不聊生,直到武家产子当日,气象骤变,甘霖普降。
受邀前往武家为初生儿看相的袁相士见婴儿堂堂相貌,惊叹此子当为天下主也。
武父闻言,陡然失笑,原来夫人产下的是个女婴。
少女武媚娘因为命运的安排,被选入宫,经历了种种的爱恨情仇,卷入多少宫廷的阴谋,乃至家国兴亡的大任。
最后,当她永远失去了所爱及爱她的人,这个时候她擦干眼泪,选择了坚强,去迎接未可知的命运!
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部古装剧,多多经历太惨了,那时候真想冲进电视机掐死盈😂😂
这部剧能有七分,纯属的时代滤镜,事实上和那些脑残古装玛丽苏比起来,这部剧可能只能在演技上完胜了
小时候真的真的好喜欢的一部剧!演员演技都很好,尤其女二真的演的太坏了!
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剧,记住了武媚娘,李君羡,盈盈(后面变得超级坏,变态的害死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惜李君羡后面死了,哭的我呀……
小时候就不喜欢这种剧情扯淡的古装片,太不正经了,严肃脸
武媚娘和李君羡,贾静雯和赵文卓。绝配在后面一部神医侠侣里面也是合作出演,小时候只感觉贾静雯好看,以为人都应该和主角一样英俊美丽,现在才知道贾静雯是极美。主题曲经典,她也曾一枝山花笑烂漫,……独秀一枝万年长。结合了那沁园春长沙的诗词,初中的自己也是被这歌词吸引。保剑锋李治皇帝的昏庸,盈盈的毒辣,小多的不识字被宫刑和惨死。李君羡白发自刎死的都那么帅。制作精良古装剧。
童年回忆,太言情了,与历史不太符合,不过贾静雯真漂亮
也是为了老大看的,老大演的武则天
特别喜欢贾静雯,《至尊红颜》是写武则天的,这个版本比较戏说,但却是最善良的武媚娘,小时候看了N多遍……
高中时刚买电脑就买碟看它了...以前挺喜欢贾的
依然是我的小学生时代,其实当时就不是很喜欢,没有追完
贾静雯的形象死了..
其实放现在也是雷剧,我记得天涯扒古装造型时绵羊头总是中枪,不过当故事看看很得劲
冲着武则天旁边的小太监我给两颗星...
純扯淡!無腦媚娘我忍了,白髮魔男我忍了,奸詐宮女我忍了,最後無字碑那扯淡我實在受不了了。
小时候
真的好喜欢,颜值在
大饼脸的女配,看到就一阵恶寒。还有,故事实在太戏说了
童年的回忆,虽然现在回头再看实在不忍直视的剧情,但是小时候真的是看的津津有味,我现在也能理解我认为很烂的片怎么还有很多看,毕竟孩子太小还分不出好坏
小時候和老媽看過 最近B站cut也這算小小重溫 盈盈的壞 小多的慘就不說了 這版黑李治黑的也是沒邊了 話說他和媚娘可是兩小無猜吧 怎麼在這裡 彆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