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在豆瓣留言……冲着本片强大的演员阵容而去,没想到却是从三枪以来看到的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前面给三颗星以上的都是五毛枪手!
电影思路紊乱,主题不明,人物面容模糊不清(只有闫妮的角色还行)。
电影最开始让人感觉可能会有诸多布局各种伏笔期待能有惊喜,可到了中后期感觉导演编剧就完全驾驭不住各方阵营了,剧情各种崩盘,思路各种不连贯,角色作为各种莫名,完全是一锅杂在一起的小品,看出各种模仿的影子却什么也没学像……看到一半就想睡觉,结尾字幕一出来就让人忍不住要离席……太令人失望了……
大家都说《大魔术师》是喜剧片,整个观影过程影院里也是笑声不断。
总觉得就是一出闹剧,可又套在这么个国仇家恨风雨飘摇的时代,浑身不太舒服。
个人感觉笑点的出现不太自然,感觉刻意添加,生硬而脱离主线。
有老港派喜剧的影子,有些桥段恍然回到东成西就。
但是,但是,但是!
撇开全局不谈,刘青云塑造的雷大牛深得人心,完全就是一浪子回头金不换,完美夫婿无二家。
雷大牛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看物质条件。
豪宅大院,家财万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再看社会地位。
八大军阀的头头,虽说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好歹也是个省部级干部。
不求仗势欺人,但是可以聊以自保不受人欺凌。
重点是还心怀祖国,不是大反派。
论长相身段。
虽然不是俊秀小生玉树临风,可是也面相端正虎背熊腰。
人家也不丑嘛。
论学识才智。
大家都认为他是文盲不识字,愚蠢无大脑,可他不过在装傻充愣,实则记忆力超群过耳不忘,谈判技巧无以伦比,心似明镜懂得察言观色卧薪尝胆掌握大局。
论脾气性格。
尊老爱幼,照顾朋友。
并且套用周迅的一句台词“他对外人冷酷无情单单对她百依百顺”,其实单就这一条,估计就无数姑娘要落马了。
何况还是个拥有上述优秀条件的男人。
雷大牛先生,曾经年少轻狂不知情为何物,一下纳了6个姨太。
后来一遇佳人洗心革面心中只一人,百般忍耐万千宠爱,只为美人一笑。
知道她喜欢戏法,就踏遍整个城市带她看。
不但带她看,还自己去学。
知道她最关心爹爹,就把爹爹给安顿好,保证无生死之忧。
知道她还怀念前任,还是让他们相见,并且公平竞争,不利用特权去打压。
所以周迅才会在他被梁朝伟转得晕头转向时扶住他,那一刻,心也是被感动的吧。
大牛先生做的一切,别人当他是中了蛊着了魔咒,可他自己开心。
全然不顾下属和旁人眼光,大无畏地摆出我就是喜欢她,她不喜欢我也没有关系。
为了她我什么都愿意做,以大牛先生的地位,别人对他只有敬佩和对七太太的羡慕了,没人有微词,没人觉得他无能没骨气。
所以那些个总标榜自己老婆多听话多做事自己什么都不用做的男人,才真该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个男人都不知道心疼自己爱的人,不懂得讨她开心不懂得不她受累,还算什么男子汉,多跟大牛先生学学吧。
切开来看,《大魔术师》里有三部电影,一部传奇片,一部文艺爱情片,一部喜闹剧。
这三者的结合没有明显的相互抵消和拖累,但也说不上如何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不过毫无疑问,真正让大部分观众受用的,是最后那部分教人放松身心的,属于港人自身最玩得转的一套戏法。
电影的制片规模和影像风格首先建立在一个过硬的基础之上,尔冬升的团队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如此的基本态度和被投资度,这当然是许多到年末想着胡捞一把的挠痒喜剧所不能及的。
而主演的魅力加持以及零星点缀的客串阵容,也算填住了那些因段落风格跳跃过大而形成的沟壑。
而且正由于前半小时的架子是正经搭的,后面角色崩坏似的戏耍起来,包括说出极其反差的台词,也不会令观众有“低级”之感。
大致也是去年这时候,姜文的《让子弹飞》呼啸而过,六亿票房已成定局。
不知有多少人在戏院里掐着腿念叨“丢,这不就是我们玩剩下那套?
”不管旁人怎么去理解这部国产片里“正”和“谐”的搭配思路。
但同样植根在民国军阀内乱背景下的《大魔术师》,恐怕就此做出了重要改变。
把一个本可能以情仇恩怨浓墨重彩地贯穿在残酷斗争中的故事,拿欢乐呆萌深深二的人物和桥段来稀释。
即便文艺中年尔冬升忍不住花了篇幅试图要细究的如《单身男女》中那种两难命题,也最终飘散于七圣法这类非处方药所湮浸的一个个迷梦里。
这个改变,从目前看到的反响来说,总体应该是恰当的。
颇长一段时间里,北上的港导们很是受困于所谓"历史观"之类的玩意,但发现拍着脑子书写的道理也没多少人买账。
现在如此这般一弄,影院散场时观众多是带着欢愉的心情离开,但“还不错还不错”之后,他们确实也缺乏更多的语言去复述与讨论。
作为一部主打合家欢乐的贺岁档电影,片中甚至没有一个人明显地死掉,用刑仅限于展示道具和制造泡沫,彩纸火焰烟雾完全替代了这场斗争中必不可少的血与沙。
台词中反复在强调的那句“电影都是假的”,似乎一方面在喟叹自己的工艺,另一方面也强调着不要太认真去看这个故事。
因为确实本片出彩与碰好的,甚至花了心思去铺垫的,都与故事无关。
无论是天桥卖艺惊鸿一瞥的散景,还是军阀会议、探班现场、舞台上下各种的话里有话。
这其实也是多年来,我们熟悉的一套。
越出戏,越可乐。
因为不要太认真,所以不用去管王子文到底有什么用,不用想方中信最后干嘛去了,不要管王子义那帮人最后又打算干什么,这是平行世界里另一个纠结无穷的事件。
自然也不要想周迅到底在等待什么又挑剔什么,不要想梁朝伟为什么越到结尾破格得越厉害,倒是只有刘青云这个军阀始终在深藏不露和无甚可露之间徘徊,耗尽他的率真与执着去爱着一个,其实他从未理解的小美人。
如果把青梅竹马理解成天赋,死缠乱打当做努力,以拍电影当一个柳荫存在的暗喻,这其实有更多可以玩味的地方,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导演那么一点点的偏心。
而为了让这个Boss能顺利地转职成双雄之一,整个情节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可惜的只是,原本不是纯为卖萌而构建的人物关系陷在过多的事件和过复杂的流程里,导致玩开了后没时间空间去嗨到更猛烈的程度。
表象的东西倒在其次,比如我们当然不觉得闫妮像吴君如那样"啊哈哈哈哈谋朝篡位!
"就可爱了多少,但终究一个个贱兮兮模样的落脚之处真踏在“合理”之上,不免又会显出冷笑话需要解释的尴尬。
而这总会让人怀念起诸如《刀马旦》一类以小格局打底的作品。
很多道具上的细节表现乃至于吴刚日式盗贼装束的新意,也看得出创作之外的心思。
只是调整转身中的急躁与滞涩,没能被完全盖住。
这还自然是新年一月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国片,无须对比为保版权必须重制的《大闹天宫》,更无须去比对票被早早卖光的喜羊羊系列。
只是对于要求更多的某些,有人出来后在想《美丽人生》,有些在想《你逃我也逃》。
大家隐约着猜测,如果这是一部更黑色更紧凑更缜密更纠结的作品,会不会有别样的欢乐。
算是银幕下的另一个魔术,另一个梦。
不是么?
别扯什么内涵,什么高雅。
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而言了。
我就是爱这里边儿的冒牌儿av镜头,闫妮嘴里吐出的那一粒黄豆,刘青云各种发春姿态,梁朝伟印度人装扮的翩翩起舞。
很有一种找到了当年东成西就的感觉。
这电影和期望的太不一样。
因为太荒诞,太扯,太让我开心了。
已经很久没有看喜剧电影。
我哈哈哈哈哈!
当然有些爱情的论调还是有点儿意思的,比如周迅梁朝伟刘青云三人在圆桌上,回答的那些挺现实又挺让人难堪的问题,还是很发人深思的。
自由恋爱,因为太自由了,所以不能走到最后。
白头偕老,也许只是义务和责任在作怪,未必就是真正的幸福。
云云。
不过周迅还总是太闷了。
与这种文艺青年相比,我更爱闫妮的二逼。
二逼不是贬义词,是可爱的另外一种境界。
它真实而善良。
让人充满喜悦和充分的想象力。
嘿嘿,就这么简单写写,留个标记吧。
情节设置:不说这极端的幼稚和没有逻辑,1个小时能讲完的事用了两个多小时,编剧就是在你觉得已经可以收尾的时候再来瞎编乱造一通,看到一半就如坐针毡了;人物演技:基本平平,刘青云勉强算优秀,梁朝伟很一般,关键抬头纹那么多了还到处抛媚眼有点起鸡皮;搞笑桥段:全部是很无聊的段子,这么多大牌,但是搞笑包袱实在低级。。。
总之要说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进了电影院就想出去,出了电影院就后悔进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叫好?
这完全在透支大家对香港电影的信任和期待。。。
“魔术是幻觉的艺术,但它存在本身又证明幻觉存在并真真切切在影响人类的判断。
“这是享誉世界的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一段话,不知是否也启发了导演尔冬升。
魔术是外来语,中国人更喜欢称之为”戏法“,往大了点说,即杂耍。
杂耍包括魔法、杂技、耍猴、木偶等游艺活动,更多是指向杂耍场地的集市游戏。
电影在诞生初期,主要是被当作新型杂耍而被人们所对待。
美国早期电影与马戏团脱不了干系,爱迪生发明视镜,是作为一种新型杂耍,放在马戏团和娱乐厅供人观赏的。
后来,马戏团老板发现客人们来马戏团,只为目睹视镜中的风采,不愿意看真人耍杂技、变魔术。
这就致使许多马戏团改成了专门放映电影的地方,叫镍币影院。
早期默片是以每秒16格的速度放映,速度快,人物都是横冲直撞的。
再加上爱迪生在电影视镜时期所拍摄的影片,多选为变戏法、演杂技、拳击、舞蹈等杂耍性内容,利用的就是杂耍性与新奇感。
考据派导演尔冬升即还原了电影诞生早期的故事,完成了另一种意义的”写实“。
不仅有娱乐活动的”杂耍“,更有电影的”杂耍“。
梁朝伟所饰演的大魔术师张贤,在电影中为观众奉献了无数场精彩的表演,这一点自不必多赘述,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影观众依旧会为”奇观“”杂耍“走进电影院,这是不变的真理。
重点谈谈电影的”杂耍“吧。
影片第一场戏就为大家展现出堪称”奇观“的杂耍,吴刚饰演的刘管家为了召集兵力,巧设杂耍道具,夺取人头,让观众信以为真。
殊不知只是障眼法,在黑鹰会的日本人忽悠下,我们才看到了拍成默片的”真相“,让不知情者大吃一惊,镜头给足了戏中的观众。
几位姨太看到吴彦祖在默片中复活,均受到了惊吓。
刘青云饰演的军阀雷大牛同样也被犹如杂耍般的电影所吸引,开始与黑鹰会合作拍爱情电影,推出了由闫妮饰演的三姨太来当女主角。
此时的片场已初具制片厂规模的雏形,三姨太演戏夸张做作,一场洗浴戏更是引来了雷大牛一枪崩了导演 。
雷大牛依旧在为自己的三姨太露肉搞不清楚那真真假假,小兵”鸡同鸭讲“式的翻译更加加剧了这一喜剧效果。
黑鹰会的人一直在解释”电影是假的“,可现实隐匿在人性角落里的真真假假,跟魔术、电影一样暧昧难辨。
这种今人看来捧腹搞笑的桥段在那个年代并不稀奇,这使我勾起《劳工之爱情》等中国早期电影的种种。
影片末端七圣法显灵的一场戏,更是表现得酣畅淋漓。
在这一场戏开始时,大家都被邀请来看张贤的魔法,结果却看了一部电影——黑白默片。
这部由张贤导演的电影却真的变了魔法。
这场戏中戏令人吃惊的从2D转向3D,军阀雷大牛带着七姨太柳荫不仅在银幕上复活了,更是用了障眼法,开着坦克从银幕冲向现实,向现实开炮。
民国时期的观众在创作者的巧妙设置下,不仅见证了电影的”杂耍性“”奇观性“,居然还生生炮制出一场3D小电影。
他们还嫌不够过瘾,又押出了本片的核心魔法——七圣法。
配合了多种药剂的七圣法显灵,每一个人都看到了美好的幻象。
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得奖无数,每个人都凭借着七圣法,勾勒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电影。
众人苦苦追随的七圣法,更像是一个精灵古怪的造梦机器,它如实地还原了一个电影梦。
魔术也好,电影也罢,短暂皆如气泡,一切皆为幻象。
值得留意的是,影片最后周迅饰演的柳荫感慨着惟独自己没有看到幻象,坦言自己纠结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矛盾复杂。
也许,这更像是银幕背后尔冬升具有自我指涉性的肺腑之言。
这位拍摄了十四部电影的香港导演,前作皆为现实主义作品。
究竟是什么促使他下定决心,与观众相约贺岁档,发誓要挠一挠观众的脚心?
答案尚未揭晓,但这种真诚与急切绝不次于雷大牛散尽千金只为搏七姨太一笑。
电影里的种种,更像是一个北上港导对电影本身的致敬。
除了前面提及的”杂耍“般的默片外,你还能看到对李翰祥的戏仿与致敬。
尔冬升是典型的”生于斯,长于斯“的邵氏人。
在李翰祥仙逝多年后,我们再次看到一种李翰祥风格的影子。
源于市井街谈、说唱曲艺的演义型叙事传统。
天桥下祖孙俩的那段数来宝颇有向《江山美人》中胡金铨的那一段数来宝致敬的味道。
《大魔术师》无论是舞台置景还是衣着服饰,都表现出似李翰祥般雕琢细节的精细度,为我们勾勒还原出民国时帝都的好图景,值得玩味,这种精雕细刻也是港片近年来少有。
不仅如此,本片可谓贺岁档类型电影的成功典范。
它摸准观众的命脉,在贺岁档量身定制。
讨巧的”魔术“”杂耍“故事,无暴力无色情,适合一家老小进行电影消费。
它更像是一个KFC全家桶,集喜剧、黑色幽默、动作、爱情、枪战、武侠于一身,类型元素多元,观众可适时采撷。
故事虽然飞却讲得不走形,虽然引人发笑却绝不使下三滥的招数。
小孩看了可以励志走正路,少女看了可以感受梁朝伟这座暌违影坛许久的发电机持续发电。
港片迷可以借此怀旧,完成一个对时代的告别与追思。
当梁朝伟再一次贴上胡子,穿上夸张的异域服饰,几近搞笑之能事,一切的一切又都是那么熟悉,仿佛《东成西就》中的欧阳锋就在眼前,但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他那大大的鱼尾纹和日益松弛的皮肤。
这是欢笑过后的伤感,几近沧桑的悲凉。
无论是魔术、电影,都无法拯救时光在流逝。
但毫无疑问,初试“非现实”题材的尔冬升,这次冒险是成功的。
也许正如片中周迅饰演的柳荫一样,不一定是“非A即B",也许第三种未知的、开放的答案更精彩。
上映之前,正好看过半本原著,故事不错,有点浅,倒是个挺适合拍成电影的好故事,结构挺好。
故意没有看完,留下个悬念去电影院里看结局。
实际上剧本与原著改动很大,基本上并不算一个故事了。
可是这种上映之前先了解内容的事情,还是相当失策,以后不会再做。
因为发现自己有点入不了戏。
预期的好笑,感动和传说中的“邵氏怀旧风格”,都有一点。
可惜全部不到位。
看起来就很有点不伦不类。
节奏上也比较乱。
另外“魔术”并不是简单的幻术,道门,更不是巫医占卜之类结合在一起就好了。
导演在这上面处理的也有点乱。
不是不能结合,只是一锅乱炖太偷懒。
这些都不算是大的缺陷,最糟糕的还是:台词简直弱爆了。
尤其是梁朝伟和周迅那两个角色的(我尙一向自认是宽容的观众)。
人物说话甚至是矫情到雷人的,一种莫名其妙地文艺腔,太出戏。
看完这本电影有个私人感受,电影里的文艺腔一定要慎用。
另外,也要谨慎把自认为深刻的道理推销给观众,就算是迫不得已必然要推销,至少要包装的看起来不那么简陋。
一言以蔽之,剧本还是太弱。
宣传里的两大影帝交手。
看起来这一次,还是刘青云演得好一些。
大部分原因也许是沾了人物和台词的光。
另一男主角“张贤”,原著里本来是个挺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深藏不露运筹帷幄,艺高胆大用情很深。
编剧大笔一挥,台词和内心戏都矫情的过了头,就算是梁朝伟的电眼也救不了这个角色了。
一句话,糟糕的剧本神仙难救。
夜宵时间到了,就写到这。
ps:电影深夜散场之后,一千多个座位的放映大厅里几乎空无一人,等字幕全部放完,绛红色月牙边的天鹅绒幕布缓缓降下来,很美。
是这个寒冷雨天里的最后安慰。
也许《大魔术师》这个太普通直白的片名会损失掉不少观众吧,如果改成《大卫高柏飞在民国》或是《大军阀的天桥风云》,会不会更奇情一点呢!
就像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012》明明应该叫《圈钱2012》,《战国》应该叫《真爱》,《关云长》应该叫《三国版超级马里奥》……总之现在的电影故弄玄虚的太多浮夸的太多,就这一点来讲,《大魔术师》其实算得上一部诚恳的电影吧,没有号称宏片巨制,也没有号称特效里程碑(真是谢天谢地没有这么多号称),甚至,里面有那么多大明星大导演的客串演出,也没有成为宣传重点。
所以这部电影变出的第一个戏法就是——龙套明星!
开场就能意外收获吴彦祖的制服诱惑,然后,再有林雪愈发广阔的身躯和方中信愈发上爬的发迹线在大屏幕晃荡,再然后,在人堆里,还能捡到个吴廷烨,当然,这得你是ATV的观众才能得到这偶见熟脸的乐趣,当然,天下谁人不识徐克呢,所以,你还能在这部施南生参与出品的电影里看到热爱客串的徐导断臂演出,如果你又那么爱好港片,秦沛和谷德昭你也不会陌生,总之,贺岁片的基本款——明星扎堆,这电影真是做到了。
至于人人都知道的大卡司主演——梁朝伟,刘青云,上次合作得追溯到银河时期的《暗花》吧,那时候,他们脸上的褶子还被隐藏在青春里,但现在戏妆的粉底都已经遮不住这些沧桑了。
其实我都已经毕业,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演员们都不得不成为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好在,伟仔成为伟叔身边还是嘉玲,刘青云拿到影帝旁边还是那位学历最高的港姐献吻,而港片虽然爱上合拍但我怕么怀念的那些元素也在这部电影里看得到——因此第二个戏法就是——无厘头。
别以为只有刘镇伟才会玩这个,只有周星驰才会演这个,其实梁朝伟在《东成西就》里就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谐星,所以他穿着印度服装在音乐中变魔术逗孩子玩那段简直就是欧阳锋再现江湖,尔冬升恶搞的本领也是一流,让闫妮喊出“亚麻爹”的那段简直是让整个影院的男女全部心知肚明地狂笑。
最无厘头的还是片尾突然变出来的坦克,令我觉得剧情如果突兀到一定级别就算是笑点了!
第三个戏法自然是——隐喻,我觉得这部电影流露出来的政治隐喻倒是明过那部电视剧, 你懂的。
“自由恋爱”“抓住爱国青年只是为了保护他们”“人命比大事重要”……嗯嗯嗯,只要你上多了围脖和豆瓣,你真的懂的!!
当然,除了隐喻,对电影圈的明讽激起的笑点似乎更多,在《色情男女》里早就用过一次,旧瓶装新酒的效果还蛮不错。
当然,号称以魔术为主线的电影自然也少不了流光飞舞的视觉效果,所以,那些飘散在空中的七色气味,还有被魔术师玩弄于鼓掌之中的那团火焰,你才可以得到第四个戏法——玄幻,人人都有欲望,所以才会被张贤变出的那些梦想所迷惑,这部戏你会觉得明明是喜剧,但他好像又在跟你讲人生大道理。
周迅颇有哲理地说:“我没有被那些梦想困住,因为我没有欲望,我安于现状。
”所以大魔术师和大军阀她谁也不要选,魔术变不到一个人的心,因为人心才是比戏法更玄幻的东西。
其实天桥戏法尽皆障眼法,但我们明知道魔术是假却愿意观赏这些骗术,其实图的就是个开心,我们进电影院也是同样的想法。
其实观众好简单的,如果你买票进去是有期待,出来的时候是不后悔的,这就是一部电影最好的戏法。
《大魔术师》虽然有很多bug,但也更有惊喜,因为你明明以为进去看到的讲是刘谦“这是见证奇迹的一刻”,出来的时候却开心的发现,其实这个刘谦还变出了一个郭德纲,给你讲了那么多段好玩的段子,你花掉的钱吃掉的爆米花才总算死得其所可以含笑九泉了!!
对于此片我期待无限,也不知道之前是被如何误导的,一直在期待民国风情以及中文版的prestige,尔东升+梁+刘青云+周迅,再加上陆桥山和佟掌柜,怎不让人激动!
但是,我只发现了这电影越来越向脑残滑落的端倪,直至梁朝伟建议刘青云先去澡堂捏脚,我就时隔多年后终于又体会到了传说中的风中凌乱感。
也不是恨冬升把脑残当无厘头的港式喜剧老路,估计绝大多数责任在那俩脑残编剧上。
也不是恨一帮天才演员的怒气不争,这里面每个人都有过堕落的时候。
但是当我想起那匪夷所思的7.5分,看到一篇篇想象丰富编出让我目瞪口呆的溢美之词的影评,我实在按捺不住了。
爷多少年没写30个字以上的影评了。
就凭这破片儿?
就凭吴彦祖跳上台来表演一下单身男女里学到的把戏?
就凭方中信学星爷一边说着怎么好意思一边把钱往回收?
就凭林雪从头到尾一直慌里慌张也不知道在慌张个什么东西?
就凭徐克出来挥挥钩子?
就凭闫妮嘴里吐几颗豆子出来?
就凭秦沛取了个三流港片里怪力乱神的七圣法搞几个美少女战士般特技忽悠忽悠人(btw老头还故弄玄虚地跟梁朝伟卖关子梁朝伟回家之后故弄玄虚地研究盒子一宿才发现原来翻过来就是七个芝华士大小的装满了液体的酒瓶子)?
就凭陆桥山一上场以老谋深算精明机智的双层间谍形象示人到最后一步步沦为精神失常智商为负数的被梁朝伟忽悠还替他数钱的范伟?
就凭不知道为什么赖在军阀家里就是不走的周迅面对自己的心动男孩和为她亮着灯的大牛徐徐问出三个惊世骇俗的“爱情是什么”问题?
就凭刘青云一会儿不动声色杀了小日本导演一会儿在城墙上面对一帮被自己关押得很高兴的进步学生高声宣扬自己所谓利用日军的计划?
就凭梁朝伟和刘青云在麻辣烫摊儿上被一堆小学生围绕着谈论什么是“自由爱情”(周迅后来一脸大义凛然地说自由爱情也有坏处,我实在不懂坏处何在)就凭雄心万丈的黑鹰会四五十个人还追不上手拉着手的梁刘周?
就凭梁朝伟侦查了半天刘昆山的计划最后只搞了个捉奸在床出来?
就凭那王力宏式的革命党爱国青年李意一直壮志凌云不活捉大牛誓不还后来连去了哪儿都不知所云?
就凭周迅冷静深刻地分析自己的爱情观之后撒欢放马奔驰其实是想让俩突然就想去法兰西和意大利的二逼文艺青年追之?
就凭这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意义何在没一个人有脑子的剧情?
就这么破的情节都有人能打那么多四星五星?
都有些“著名影评人”争先恐后各种套辞?
为了抗衡肆虐的水军,小弟愿揭竿而起,抛砖引玉,等待更多被坑爹的豆友们的吐槽。
还我真实的豆瓣评分,还我公正的影评!
20世纪初,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各路军阀连年混战,拥兵自重,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逐鹿之争。
时有直隶镇守使雷大牛(刘青云 饰)凭借旁门左道的刘昆山(吴刚 饰)大肆招募兵马,不断壮大,外有重兵,内有美眷,加上居心叵测的日本人大力扶持,正是春风得意时。
与此同时,京城来了神秘的魔术师张贤(梁朝伟 饰),他凭借令人拍案叫绝、神乎其神的技艺绝倒京城,自然连雷大牛也早有耳闻。
殊不知张贤是大牛的七姨太柳荫(周迅 饰)的青梅竹马,当年他外出求学时爱人被大牛掳走,抱憾终身,此外他还隶属某个神秘的组织,该组织时刻图谋绑架牛司令。
在这个纷争乱世,张贤将上演怎样令人叹服感慨的魔术呢……
帅死人不偿命哈哈哈!早就看了又是没录的。
骨子其实很老派,还是喜剧,各种花活儿玩的很热闹,没想到观影竟能如此开心,魔术背后的重点是爱情,喜剧的背后重点是情怀,还以为会像诺兰的【致命魔术】呢。电影在美术和配乐尤为精彩,在人物和剧情逻辑上有老式港片的那股癫狂气息,懒得深究了,无伤大雅,缺点也算是优良传统,也算致敬吧。★★★★
飞机上看的,最开始有点跟不上,总觉得魔术和民国初期(?)不搭,后半就轻松顺畅多了,主角都讨喜,两位男主的对手戏很萌
以魔术为题材的电影不好拍啊
精髓是人家的
本以为会是《致命魔术》之类的剧情片,看完发现这货不就是《东成西就》嘛!周迅一本正经的提问:“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河里,你会救谁?”,真是戳死我笑点了。值得一提的还有类似《色情男女》《青春梦工厂》在电影里拍电影的段落,又励志又嘲讽。死不正经却异常拉风的港产贺岁,2012第一惊喜。
邵氏?李翰祥?四不像。
如果看喜剧,那看三傻好了;如果看魔术,那看春晚刘谦好了;如果看爱情,那看那些年好了。这部电影就是四不像,看得莫名其妙,有时阵容徒有虚名。
变戏法的、玩杂耍的、拉洋片的,再来两个数来宝的,分明是一出天桥乐嘛!本片又回复到老港片那种没心没肺的创作阶段,不考虑逻辑,怎么开心怎么来。仔细回味情节可能不严密,人物转变可能略突兀,却丝毫不影响观感。非常适合放松的娱乐片,美术、配乐等也都很有特色
原谅我接受无能
梁朝伟你太坑爹了
要是一个人看,我肯定睡完,或者。。。退场
是贺岁档的片吗?的确是贺岁档的片!从高中时间就很爱Tony的笑容,却不知为何这种笑容在纯娱乐的片中尤其不得我心,反倒是青云兄让人越发欢喜。片子可以,四星为了导演和明星阵容而打。
莫名其妙的剧
为什么笑的人那么多,我就是不笑呢?
配乐是花了心思的,只可惜那首提前曝光的主题曲是主旋律有时候会给我梁生要突然开口唱的错觉。即使是娱乐片迅哥还是让我觉得表现不够好,尤其在老了的情况下。虽然只是电影的视效,让观众相信那真是魔术,这是下了功夫的。三星半。
明明是梁朝伟的个人秀,可我就是觉得刘青云帅爆了~~~不过要是没有周迅,我早看不下去了。。。
无聊
是魔术师版哈姆雷特吗?我都忘了
装逼的典型症状就是只记得梁朝伟的黎耀辉,而不记得欧阳锋。也可能当初看《东成西就》的时候,装逼犯们也会叫嚣:抄袭83版射雕!